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中地理三輪沖刺:專題四 地表形態的塑造 主題16 構造地貌(課件37張PPT 學案,共2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中地理三輪沖刺:專題四 地表形態的塑造 主題16 構造地貌(課件37張PPT 學案,共2份)

資源簡介

專題四 地表形態的塑造
主題16 構造地貌
1.構造地貌
內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稱為構造地貌,按不同尺度,構造地貌分類見下表:
構造地貌 范圍 主要地貌 內力來源
全球、大地構造地貌 全球性海陸分異、海洋與陸地尺度的構造地貌 產生陸地和海洋的分異;陸地上的山系、高原、平原;海洋中的大洋中脊、洋盆 板塊運動
地質構造地貌 全球、大地構造地貌的局部 斷塊山、褶皺山、背斜谷、向斜山 地殼運動
2.全球構造地貌
板塊運動 地貌 實例
生長邊界 大陸板塊張裂 裂谷、海洋、大洋中脊 ①非洲板塊內部張裂,形成東非大裂谷;②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形成紅海
大洋板塊張裂 美洲板塊與非洲板塊、亞歐板塊分離,大西洋面積擴大,形成大西洋中脊、冰島
消亡邊界 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 巨大山系 ①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形成喜馬拉雅山系;②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形成阿爾卑斯山系;③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形成新西蘭南北二島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 海溝、島弧、海岸山脈 ①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科迪勒拉山系;②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形成馬里亞納海溝、亞洲東部島弧(日本群島、菲律賓群島)
3.地質構造地貌
(1)褶皺
地質構造 褶皺
背斜 向斜
判斷方法 從巖層形態上判斷 巖層一般向上拱起 巖層一般向下彎曲
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判斷 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 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
構造地貌 未侵蝕地貌 常形成山嶺 常形成谷地
構造地貌 侵蝕后地貌 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擠壓,不易被侵蝕,常形成山嶺
(2)斷層
①斷層地貌:巖層受力斷裂并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形成斷層,斷層沿線常發育成溝谷,有時形成泉、湖泊。斷層形成的構造地貌見下表:
斷層位移方向 對地貌的影響 舉例
以水平方向為主 巖層在水平方向上被錯斷,錯斷原有的地貌;在斷層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美國圣安地列斯斷層
以垂直方向為主 相對上升的巖塊常成為斷塊山或高地 我國的華山、廬山、泰山
相對下降的巖塊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我國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②斷層地貌的演化(垂直位移)
4.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
地質構造在工程選址、找水、找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可通過下圖進行理解。
(選擇題1~5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2023·全國文綜乙)新西蘭南島上的南阿爾卑斯山脈(約42°S~45°S)位于板塊邊界附近,呈東北—西南走向,其形態受板塊運動和以流水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響。某科研團隊對該山脈東西向剖面形態進行研究,觀測到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模擬研究表明未來該山脈升高速度逐漸放緩,高度將趨于穩定。據此完成1~3題。
1.推測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是由于(  )
A.板塊擠壓 B.火山不斷噴發
C.板塊張裂 D.巖漿持續侵入
2.假設不受內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該山脈(  )
A.西坡侵蝕強烈,山脊線東移
B.西坡侵蝕強烈,山脊線穩定
C.東坡侵蝕強烈,山脊線西移
D.東坡侵蝕強烈,山脊線穩定
3.未來該山脈高度將趨于穩定,是由于隨山體升高(  )
A.板塊運動逐漸加強
B.板塊運動逐漸減弱
C.外力作用逐漸加強
D.外力作用逐漸減弱
(2021·河北地理)下圖為“我國某盆地油藏地質剖面示意圖”。其中F1~F4為斷層。在多次區域性水平擠壓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構造甲、乙、丙的破壞,使石油組分大量散失。據此完成4~5題。
4.形成構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質作用是(  )
A.水平擠壓 B.水平拉張
C.垂向擠壓 D.垂向拉張
5.構造甲、乙、丙會導致石油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
A.F1~F4疏導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層位較淺
D.F1~F4斷至含油層
6.(2024·廣東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當氣溫下降、濕度上升時,硫硝鈉會吸水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體積會強烈膨脹;在氣溫上升、濕度減小時,芒硝又可脫水形成無水硫酸鈉(Na2SO4)。上述可逆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Na2SO4+10H2ONa2SO4·10H2O
四川省仁壽縣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調查發現,在該縣牛角寨山區紫紅色砂巖表面及現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層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鈉成分的硫酸鹽物質。圖1示意牛角寨山區及附近區域地質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圖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區氣溫和相對濕度的日變化。
(1)分析圖1中甲、乙兩區域地質構造和地層年代特征,并據此判斷哪個區域遭受的地表剝蝕作用更強烈。(8分)
(2)根據硫酸鈉的可逆反應過程,簡述牛角寨山區砂巖表面的硫酸鈉在圖2所示三個時段中,分別可能發生的變化過程。(8分)
(3)結合當地氣候特征,分析裂隙中硫酸鈉的存在對該地石刻雕像表層巖體完整性的影響。(6分)
(選擇題1~9題,每小題5分,共45分)
(2024·江西南昌模擬)下圖示意某海域海底地形,陰影區域是板塊生長邊界上的大洋中脊。M、N為火山島。據此完成1~2題。
1.陰影區域的海底地形可能是(  )
A.海溝 B.海嶺
C.大陸架 D.褶皺山
2.受板塊運動影響,M和N之間的距離(  )
A.一直增大 B.一直減小
C.先增后減 D.先減后增
(2024·山東濰坊模擬)暑假期間,某學校地理實踐小組對某地區開展地質考察,下圖為“該地區的地形地質平面圖”。據此完成3~5題。
3.甲處為(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谷
4.斷層線兩側地塊的相對運動狀況是(  )
A.西南部抬升,東北部下降
B.西北部抬升,東南部下降
C.西南部下降,東北部抬升
D.西北部下降,東南部抬升
5.推測該斷層發生的時間是(  )
A.石炭紀—三疊紀 B.三疊紀—白堊紀
C.白堊紀—古近紀 D.古近紀—新近紀
(2024·山東青島模擬)某地區位于華北板塊中部,出露地層為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巖,石炭系—二疊系砂巖、粉砂巖和頁巖,侏羅系各類噴出巖。下圖示意該地區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地層在地表出露情況。據此完成6~7題。
6.從奧陶紀到石炭紀,該地區經歷的地質過程是(  )
A.下降沉積—抬升侵蝕—下降沉積
B.抬升侵蝕—下降沉積—水平擠壓
C.下降沉積—水平擠壓—抬升侵蝕
D.抬升侵蝕—下降沉積—抬升侵蝕
7.圖中花崗巖(  )
①切穿了背斜核部 ②切穿了向斜核部
③晚于侏羅紀形成 ④晚于二疊紀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湖南岳陽模擬)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積石山縣(震中35.70°N,102.79°E)發生6.2級逆沖型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的發震斷裂可能為拉脊山北緣東段,為擠壓逆沖型斷層(為上盤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主要由水平擠壓與重力作用而成)。斷裂帶東側的官亭盆地,位于距震中北方約10 km,黃河自西向東穿過,兩岸發育河流階地或新老洪積扇,自然條件相對優越,宜于發展農業生產。地震中官亭盆地發生地震—滑坡—泥石流,屬于此次地震VⅢ度(8度)烈度區。據此完成8~9題。
8.下圖中表示擠壓逆沖型斷層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官亭盆地地震烈度為8度,原因可能是(  )
①地震震級高且發生在凌晨
②距震中近且震源淺
③人口稠密,房屋建筑質量較差
④地震導致黃河泛濫形成水災
⑤地震誘發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主題16 構造地貌
真題演練
1.A 2.A 3.C [第1題,新西蘭位于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東側的太平洋板塊向西側的印度洋板塊方向擠壓,地殼隆起形成南阿爾卑斯山脈,故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選A。第2題,由材料可知,該山脈位于西風帶,西坡是迎風坡,降水量大,流水侵蝕作用強烈,河流發育,在溯源侵蝕作用下,源頭即山脊線東移,選A。第3題,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說明目前內力作用強度大于外力作用。隨山體升高,外力作用逐漸加強,內、外力作用達到平衡,山脈高度將趨于穩定,選C。]
4.B 5.A [第4題,該區域宏觀空間尺度是水平擠壓,而背斜頂部微觀尺度下是水平拉張力(背斜頂部受張力),而且圖中斷層都是正斷層,屬于水平拉張力形成,故選B。第5題,甲、乙、丙是在局部拉張力作用下形成的,而拉張力作用下,斷層疏導性能好,導致石油組分大量散失,故選A。]
6.(1)甲區域為構造沉降區,易接受沉積;主要為白堊紀和第四紀地層,年代較新。乙區域為構造抬升區,背斜頂部,易受剝蝕;僅有侏羅紀地層,缺失侏羅紀之后的地層,年代較老。乙區域遭受的地表剝蝕作用更強烈。
(2)時段Ⅰ: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時段Ⅱ:前期(約6:00~11:00),氣溫持續上升(至最高),相對濕度持續減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脫水生成無水硫酸鈉;后期(約11:00~17:00),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時段Ⅲ: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3)該區域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溫和濕度變化較為明顯;硫酸鈉易發生水合或脫水反應,體積脹、縮反復交替發生;長期作用下,導致裂隙不斷擴大,對石刻雕像表層巖體產生風化作用,破壞完整性。
模擬預測
1.B 2.D
3.D 4.C 5.D [第3題,甲處地表巖層為三疊系,兩側地表巖層依次為二疊系和石炭系,符合向斜構造“中間新,兩翼老”的判讀規律,同時此處等高線凸向高值,為谷地,因此甲地為向斜谷,故本題選D。第4題,向斜被斷層切割、上升盤被侵蝕后,同一地層出露的間隔比下降盤窄。由上題分析可知,斷層核心部位的甲處為向斜構造,出露的三疊系在斷層線東北部較窄,西南部較寬,說明東北部斷裂抬升,西南部斷裂下降,故本題選C。第5題,讀圖可知,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白堊系和古近系都受該斷層活動影響而發生錯動,故該斷層不可能在石炭紀至古近紀之間的任何地質時期形成,A、B、C均錯,故本題選D。]
6.A 7.B [第6題,根據材料“出露地層”可知,當地首先要有巖層沉積,后經過抬升侵蝕才會有出露地層。圖示沉積間斷面位于奧陶紀和石炭紀之間,缺失志留紀、泥盆紀地層,說明此地質時期可能有抬升侵蝕作用,因此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以下降沉積作用為主,而泥盆紀至石炭紀以抬升侵蝕作用為主,導致志留紀、泥盆紀地層缺失;此后該地區地層又繼續下降,接受沉積物的沉積,因此地質過程為下降沉積—抬升侵蝕—下降沉積,A正確。第7題,根據圖示可知,花崗巖切穿區域中心巖層老、兩翼巖層新,可判斷為背斜,①正確,②錯誤;圖示二疊紀地層表面有變質巖,說明花崗巖侵入了二疊紀地層,地層表面受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因此花崗巖形成時間晚于二疊紀,④正確;侏羅紀地層無變質巖分布,可判斷花崗巖早于侏羅紀形成,③錯誤。故選B。]
8.C 9.C [第8題,材料提及,擠壓逆沖型斷層為上盤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主要由水平擠壓與重力作用而成,結合圖示,丙圖符合,故選C。第9題,地震烈度衡量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被破壞程度,與震源淺(深度約10 km),距離震中近(約10 km)有關,②符合題意;甘肅省積石山縣“自然條件相對優越,宜于發展農業生產”,可知人口稠密,經濟水平相對落后,房屋抗震能力差,③符合題意;“地震中官亭盆地發生地震—滑坡—泥石流”,⑤符合題意;地震烈度高與發生時間無關,排除①;材料未提及地震導致水災的相關信息,排除④。故選C。](共37張PPT)
主題16
構造地貌
專題四 地表形態的塑造
精講點撥
模擬預測
真題演練
內容索引
內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稱為構造地貌,按不同尺度,構造地貌分類見下表:
1.構造地貌
精講點撥
PART ONE
構造地貌 范圍 主要地貌 內力來源
全球、大地構造地貌 全球性海陸分異、海洋與陸地尺度的構造地貌 產生陸地和海洋的分異;陸地上的山系、高原、平原;海洋中的大洋中脊、洋盆 板塊運動
地質構造地貌 全球、大地構造地貌的局部 斷塊山、褶皺山、背斜谷、向斜山 地殼運動
板塊運動 地貌 實例
生長邊界 大陸板塊張裂 裂谷、海洋、大洋中脊 ①非洲板塊內部張裂,形成東非大裂谷;
②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形成紅海
大洋板塊張裂 美洲板塊與非洲板塊、亞歐板塊分離,大西洋面積擴大,形成大西洋中脊、冰島
2.全球構造地貌
板塊運動 地貌 實例
消亡邊界 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 巨大山系 ①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形成喜馬拉雅山系;②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形成阿爾卑斯山系;③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形成新西蘭南北二島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撞 海溝、島弧、海岸山脈 ①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科迪勒拉山系;②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形成馬里亞納海溝、亞洲東部島弧(日本群島、菲律賓群島)
3.地質構造地貌
(1)褶皺
地質構造 褶皺
背斜 向斜
判斷方法 從巖層形態上判斷 巖層一般向上拱起 巖層一般向下彎曲
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判斷 中心部分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 中心部分巖層較新,兩翼巖層較老
構造地貌 未侵蝕地貌 常形成山嶺 常形成谷地
構造地貌 侵蝕后地貌 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到擠壓,不易被侵蝕,常形成山嶺
(2)斷層
①斷層地貌:巖層受力斷裂并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形成斷層,斷層沿線常發育成溝谷,有時形成泉、湖泊。斷層形成的構造地貌見下表:
斷層位移方向 對地貌的影響 舉例
以水平方向為主 巖層在水平方向上被錯斷,錯斷原有的地貌;在斷層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美國圣安地列斯斷層
以垂直方向為主 相對上升的巖塊常成為斷塊山或高地 我國的華山、廬山、泰山
相對下降的巖塊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我國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②斷層地貌的演化(垂直位移)
4.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
地質構造在工程選址、找水、找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可通過下圖進行理解。
真題演練
PART TWO
(2023·全國文綜乙)新西蘭南島上的南阿爾卑斯山脈(約42°S~45°S)位于板塊邊界附近,呈東北—西南走向,其形態受板塊運動和以流水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響。某科研團隊對該山脈東西向剖面形態進行研究,觀測到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模擬研究表明未來該山脈升高速度逐漸放緩,高度將趨于穩定。據此完成1~3題。
1
2
3
4
5
6
1.推測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是由于
A.板塊擠壓 B.火山不斷噴發
C.板塊張裂 D.巖漿持續侵入

1
2
3
4
5
6
新西蘭位于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東側的太平洋板塊向西側的印度洋板塊方向擠壓,地殼隆起形成南阿爾卑斯山脈,故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選A。
1
2
3
4
5
6
(2023·全國文綜乙)新西蘭南島上的南阿爾卑斯山脈(約42°S~45°S)位于板塊邊界附近,呈東北—西南走向,其形態受板塊運動和以流水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響。某科研團隊對該山脈東西向剖面形態進行研究,觀測到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模擬研究表明未來該山脈升高速度逐漸放緩,高度將趨于穩定。據此完成1~3題。
2.假設不受內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該山脈
A.西坡侵蝕強烈,山脊線東移 B.西坡侵蝕強烈,山脊線穩定
C.東坡侵蝕強烈,山脊線西移 D.東坡侵蝕強烈,山脊線穩定

1
2
3
4
5
6
由材料可知,該山脈位于西風帶,西坡是迎風坡,降水量大,流水侵蝕作用強烈,河流發育,在溯源侵蝕作用下,源頭即山脊線東移,選A。
1
2
3
4
5
6
(2023·全國文綜乙)新西蘭南島上的南阿爾卑斯山脈(約42°S~45°S)位于板塊邊界附近,呈東北—西南走向,其形態受板塊運動和以流水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響。某科研團隊對該山脈東西向剖面形態進行研究,觀測到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并向西擴展;模擬研究表明未來該山脈升高速度逐漸放緩,高度將趨于穩定。據此完成1~3題。
3.未來該山脈高度將趨于穩定,是由于隨山體升高
A.板塊運動逐漸加強 B.板塊運動逐漸減弱
C.外力作用逐漸加強 D.外力作用逐漸減弱

1
2
3
4
5
6
目前該山脈仍在升高說明目前內力作用強度大于外力作用。隨山體升高,外力作用逐漸加強,內、外力作用達到平衡,山脈高度將趨于穩定,選C。
1
2
3
4
5
6
(2021·河北地理)下圖為“我國某盆地油藏地質剖面示意圖”。其中F1~F4為斷層。在多次區域性水平擠壓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構造甲、乙、丙的破壞,使石油組分大量散失。據此完成4~5題。
4.形成構造甲、乙、丙的局部地質作用是
A.水平擠壓 B.水平拉張
C.垂向擠壓 D.垂向拉張

該區域宏觀空間尺度是水平擠壓,而背斜頂部微觀尺度下是水平拉張力(背斜頂部受張力),而且圖中斷層都是正斷層,屬于水平拉張力形成,故選B。
5.構造甲、乙、丙會導致石油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導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層位較淺
D.F1~F4斷至含油層
1
2
3
4
5
6
(2021·河北地理)下圖為“我國某盆地油藏地質剖面示意圖”。其中F1~F4為斷層。在多次區域性水平擠壓力作用下,大型背斜油藏受到構造甲、乙、丙的破壞,使石油組分大量散失。據此完成4~5題。

1
2
3
4
5
6
甲、乙、丙是在局部拉張力作用下形成的,而拉張力作用下,斷層疏導性能好,導致石油組分大量散失,故選A。
1
2
3
4
5
6
6.(2024·廣東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當氣溫下降、濕度上升時,硫硝鈉會吸水形成芒硝(Na2SO4·10H2O),其體積會強烈膨脹;在氣溫上升、濕度減小時,芒硝又可脫水形成無水硫酸鈉(Na2SO4)。上述可逆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Na2SO4+10H2O Na2SO4·10H2O
四川省仁壽縣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調查發現,在該縣牛角寨山區紫紅色砂巖表面及現存唐代石刻雕像表層的裂隙中,存在含有硫酸鈉成分的硫酸鹽物質。圖1示意牛角寨山區及附近區域地質剖面和石刻雕像位置,圖2反映2021年8月牛角寨山區氣溫和相對濕度的日變化。
1
2
3
4
5
6
(1)分析圖1中甲、乙兩區域地質構造和地層年代特征,并據此判斷哪個區域遭受的地表剝蝕作用更強烈。
答案 甲區域為構造沉降區,易接受沉積;主要為白堊紀和第四紀地層,年代較新。乙區域為構造抬升區,背斜頂部,易受剝蝕;僅有侏羅紀地層,缺失侏羅紀之后的地層,年代較老。乙區域遭受的地表剝蝕作用更強烈。
1
2
3
4
5
6
(2)根據硫酸鈉的可逆反應過程,簡述牛角寨山區砂巖表面的硫酸鈉在圖2所示三個時段中,分別可能發生的變化過程。
答案 時段Ⅰ: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時段Ⅱ:前期(約6:00~11:00),氣溫持續上升(至最高),相對濕度持續減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脫水生成無水硫酸鈉;后期(約11:00~17:00),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時段Ⅲ:氣溫持續下降,相對濕度持續增大,利于芒硝生成。
1
2
3
4
5
6
(3)結合當地氣候特征,分析裂隙中硫酸鈉的存在對該地石刻雕像表層巖體完整性的影響。
答案 該區域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溫和濕度變化較為明顯;硫酸鈉易發生水合或脫水反應,體積脹、縮反復交替發生;長期作用下,導致裂隙不斷擴大,對石刻雕像表層巖體產生風化作用,破壞完整性。
1
2
3
4
5
6
7
8
9
模擬預測
PART THREE
(2024·江西南昌模擬)下圖示意某海域海底地形,陰影區域是板塊生長邊界上的大洋中脊。M、N為火山島。據此完成1~2題。
1.陰影區域的海底地形可能是
A.海溝 B.海嶺
C.大陸架 D.褶皺山

大洋中脊分布于板塊生長邊界,即板塊張裂地帶,地貌上表現為海嶺,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2024·江西南昌模擬)下圖示意某海域海底地形,陰影區域是板塊生長邊界上的大洋中脊。M、N為火山島。據此完成1~2題。
2.受板塊運動影響,M和N之間的距離
A.一直增大 B.一直減小
C.先增后減 D.先減后增

根據海嶺附近東西兩側板塊運動特點可知,M所在板塊向東移動,N所在板塊向西移動,故可判斷兩者之間的距離隨著時間推移,先縮小、后擴大,選D。
1
2
3
4
5
6
7
8
9
(2024·山東濰坊模擬)暑假期間,某學校地理實踐小組對某地區開展地質考察,下圖為“該地區的地形地質平面圖”。據此完成3~5題。
3.甲處為
A.背斜山 B.向斜山
C.背斜谷 D.向斜谷

甲處地表巖層為三疊系,兩側地表巖層依次為二疊系和石炭系,符合向斜構造“中間新,兩翼老”的判讀規律,同時此處等高線凸向高值,為谷地,因此甲地為向斜谷,故本題選D。
1
2
3
4
5
6
7
8
9
(2024·山東濰坊模擬)暑假期間,某學校地理實踐小組對某地區開展地質考察,下圖為“該地區的地形地質平面圖”。據此完成3~5題。
4.斷層線兩側地塊的相對運動狀況是
A.西南部抬升,東北部下降
B.西北部抬升,東南部下降
C.西南部下降,東北部抬升
D.西北部下降,東南部抬升

1
2
3
4
5
6
7
8
9
向斜被斷層切割、上升盤被侵蝕后,同一地層出露的間隔比下降盤窄。由上題分析可知,斷層核心部位的甲處為向斜構造,出露的三疊系在斷層線
東北部較窄,西南部較寬,說明東北部斷裂抬升,西南部斷裂下降,故本題選C。
1
2
3
4
5
6
7
8
9
(2024·山東濰坊模擬)暑假期間,某學校地理實踐小組對某地區開展地質考察,下圖為“該地區的地形地質平面圖”。據此完成3~5題。
5.推測該斷層發生的時間是
A.石炭紀—三疊紀
B.三疊紀—白堊紀
C.白堊紀—古近紀
D.古近紀—新近紀

1
2
3
4
5
6
7
8
9
讀圖可知,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白堊系和古近系都受該斷層活動影響而發生錯動,故該斷層不可能在石炭紀至古近紀之間的任何地質時期形成,A、B、C均錯,故本題選D。
1
2
3
4
5
6
7
8
9
(2024·山東青島模擬)某地區位于華北板塊中部,出露地層為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巖,石炭系—二疊系砂巖、粉砂巖和頁巖,侏羅系各類噴出巖。下圖示意該地區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地層在地表出露情況。據此完成6~7題。
6.從奧陶紀到石炭紀,該地區經歷的地質過程是
A.下降沉積—抬升侵蝕—下降沉積
B.抬升侵蝕—下降沉積—水平擠壓
C.下降沉積—水平擠壓—抬升侵蝕
D.抬升侵蝕—下降沉積—抬升侵蝕

1
2
3
4
5
6
7
8
9
根據材料“出露地層”可知,當地首先要有巖層沉積,后經過抬升侵蝕才會有出露地層。圖示沉積間斷面位于奧陶紀和石炭紀之間,缺失志留紀、泥盆紀地層,說明此地質時期可能有抬升侵蝕作用,因此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以下降沉積作用為
主,而泥盆紀至石炭紀以抬升侵蝕作用為主,導致志留紀、泥盆紀地層缺失;此后該地區地層又繼續下降,接受沉積物的沉積,因此地質過程為下降沉積—抬升侵蝕—下降沉積,A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2024·山東青島模擬)某地區位于華北板塊中部,出露地層為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巖,石炭系—二疊系砂巖、粉砂巖和頁巖,侏羅系各類噴出巖。下圖示意該地區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地層在地表出露情況。據此完成6~7題。
7.圖中花崗巖
①切穿了背斜核部 ②切穿了向斜核部
③晚于侏羅紀形成 ④晚于二疊紀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根據圖示可知,花崗巖切穿區域中心巖層老、兩翼巖層新,可判斷為背斜,①正確,②錯誤;圖示二疊紀地層表面有變質巖,說明花崗巖侵入了二疊紀地層,地層表面受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因此花崗巖形成時間晚于二疊紀,④正確;侏羅紀地層無
變質巖分布,可判斷花崗巖早于侏羅紀形成,③錯誤。故選B。
1
2
3
4
5
6
7
8
9
(2024·湖南岳陽模擬)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積石山縣(震中35.70°N,102.79°E)發生6.2級逆沖型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的發震斷裂可能為拉脊山北緣東段,為擠壓逆沖型斷層(為上盤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主要由水平擠壓與重力作用而成)。斷裂帶東側的官亭盆地,位于距震中北方約10 km,黃河自西向東穿過,兩岸發育河流階地或新老洪積扇,自然條件相對優越,宜于發展農業生產。地震中官亭盆地發生地震—滑坡—泥石流,屬于此次地震VⅢ度(8度)烈度區。據此完成8~9題。
8.下圖中表示擠壓逆沖型斷層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
2
3
4
5
6
7
8
9

材料提及,擠壓逆沖型斷層為上盤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主要由水平擠壓與重力作用而成,結合圖示,丙圖符合,故選C。
9.官亭盆地地震烈度為8度,原因可能是
①地震震級高且發生在凌晨
②距震中近且震源淺
③人口稠密,房屋建筑質量較差
④地震導致黃河泛濫形成水災
⑤地震誘發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地震烈度衡量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被破壞程度,與震源淺(深度約10 km),距離震中近(約10 km)有關,②符合題意;甘肅省積石山縣“自然條件相對優越,宜于發展農業生產”,可知人口稠密,經濟水平相對落后,房屋抗震能力差,③符合題意;“地震中官亭盆地發生地震—滑坡—泥石流”,⑤符合題意;地震烈度高與發生時間無關,排除①;材料未提及地震導致水災的相關信息,排除④。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利县| 东至县| 宁津县| 古浪县| 咸宁市| 巴南区| 丹凤县| 离岛区| 营山县| 延寿县| 延川县| 綦江县| 泸水县| 大田县| 巴青县| 泰兴市| 巴青县| 呈贡县| 万全县| 德州市| 清丰县| 微山县| 祁门县| 嘉善县| 友谊县| 永宁县| 西宁市| 丽江市| 获嘉县| 福州市| 汉中市| 蒙阴县| 通化市| 贵阳市| 绥滨县| 和龙市| 从化市| 新化县| 耒阳市| 东海县| 梅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