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12 含沙量與輸沙量含沙量 輸沙量概念 指單位體積渾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質量,計量單位為kg/m3或g/m3 一定時段內通過河道某斷面的泥沙重量,單位為千克或噸影響因素產生影響 ①影響水質、透明度的高低及營養鹽類的多少,進而影響水生生物;②影響三角洲面積大小和海岸線的進退;③影響土壤肥力和河床深淺,堵塞河道;④影響航運(選擇題1~4題,每小題6分,共24分)(廣東地理)邊灘是由于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與河岸相連的泥沙質堆積體。三峽水庫運行后,長江中游邊灘整體呈萎縮態勢。研究表明,長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動流速在0.25~0.50 m/s之間。圖1示意該段河道某斷面在不同流量時的流速與水深情況。圖2示意該段河道流量超過15 000 m3/s的持續天數與邊灘面積關系。據此完成1~2題。1.由圖1可知,當流量從14 278 m3/s降至6 888 m3/s時,該河段( )A.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擴大B.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縮小C.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擴大D.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縮小2.根據圖2,近年來長江中游邊灘整體萎縮的原因除侵蝕作用外,還可能是( )A.河道來沙量減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護坡工程建設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江蘇地理)下圖為“黃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輸沙量比較圖”。讀圖回答3~4題。3.與多年平均輸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關站輸沙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減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減小坡面徑流 ③保持水土,減少泥沙流失 ④氣候變暖,降低暴雨強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16年以后,黃河下游輸沙量較中游明顯減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積C.興修水庫 D.水土保持5.(山東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西柳溝是黃河內蒙古段的一級支流,流域面積1 356 km2(圖1),是黃河粗泥沙的重要來源區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在水土保持專家許教授指導下,對西柳溝開展了以“黃河上游流域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考察活動。他們來到西柳溝上游,放眼望去,溝壑縱橫,植被稀疏。當地農民說這里“遇水成泥、遇風成沙”。兩天后,他們到達中游的風沙區,只見河流兩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許教授說這里每年冬春季節常有大風和沙塵暴出現。穿過沙漠繼續北行,研學小組發現地勢變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兩側遍布綠油油的農田。龍頭拐水文站工作人員介紹,每逢汛期,這里會泛濫成災,入黃口處常形成沙壩,造成黃河干流嚴重淤堵。(1)研學小組依據水文站提供的資料繪制了西柳溝多年平均月輸沙率和月流量變化圖(圖2),發現西柳溝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漲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從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溝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2)研學小組從所繪圖中進一步發現,西柳溝3月的流量與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輸沙率卻小得多。分析形成該現象的原因。(3)通過本次研學活動,研學小組對西柳溝流域的自然地理概況、水土流失狀況等有了深入了解,對西柳溝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認識。為減少西柳溝入黃泥沙,從黃土丘陵溝壑區、風沙區和沖積平原區中,任選一區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措施。(選擇題1~4題,每小題6分,共24分)(2024·廣東大灣區模擬)水沙環路曲線可較好地反映流域泥沙輸移過程。1976年8月濂水流域發生了一次暴雨,流域內某水文站觀測到的水沙環路曲線呈順時針(右圖)。據此完成1~2題。1.此次暴雨導致該水文站所在河段漲水期內的含沙量( )①先增后減 ②先減后增 ③總體大于退水期 ④總體小于退水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推測此次暴雨產生的河流泥沙來源,主要位于該水文站( )A.上游河段較遠地區B.上游河段較近地區C.下游河段較遠地區D.下游河段較近地區河流入海水體懸沙濃度的變化直接反映該流域人類活動和自然應力的影響。下圖示意密西西比河下游距入海口較近的某監測站第一時期(1976~1987年)與第二時期(1988~2015年)月均徑流量與月均懸沙濃度的關系。據此完成3~4題。3.與第一時期相比,第二時期月均懸沙濃度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A.河床趨于平坦 B.河道裁彎取直C.土壤保持工程 D.流域徑流量減少4.第二時期月均懸沙濃度峰值比第一時期提前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泥沙粒徑 B.河床淤積量C.河流流速 D.河流徑流量5.(2024·福建寧德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位于黃河三角洲的大型引黃灌區簸箕李(圖1),是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的主產區。早期簸箕李灌區渠道渠首段淤積嚴重,當地采用挖沙堆積到周邊鹽堿地的方式清淤,但加劇了周邊地區的土地沙化,后改造渠道減輕泥沙淤積(灌區渠道淤積程度受引水流量、縱比降、渠道糙率等因素影響)。1999年小浪底水庫運行后,灌區引水引沙發生較大變化(圖2)。近年來,灌區采用遠程智能遙控節水灌溉系統等“智慧型水利”設施,取得較好成效。(1)早期簸箕李灌區渠首段采用挖沙堆積法清理泥沙淤積,簡析其有利條件。(2)為減輕泥沙淤積,說明改造渠首段所采取的工程措施。(3)指出小浪底水庫運行后灌區引沙量的變化,并分析原因。(4)分析“智慧型水利”設施對灌區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影響。6.(2024·福建福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黃河千年的流淌與沉淀,在入海口形成了中國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黃河濕地生物資源非常豐富,有多種國家一級保護魚類、鳥類在此棲息,盛產黃河口刀魚、三疣梭子蟹等。下表為1919~2019年間黃河年均輸沙量統計。年份 1919~1959 1960~1979 1980~1999 2000~2019輸沙量(億噸) 16 14.7 7.9 2.4(1)依據表中資料,轉繪柱狀統計圖(要求標注圖名及坐標的名稱),并概括輸沙量的變化特點。(2)簡述黃河濕地的存在對國家安全的重大意義。主題12 含沙量與輸沙量真題演練1.A 2.A [第1題,圖中流速曲線顯示,流量由14 278 m3/s減小為6 888 m3/s時,流速明顯降低,并且在邊灘體處的流速已經降到0.25 m/s以下,處于泥沙起動流速以下,意味著邊灘體處已經不能被流水侵蝕起沙,相反應處于淤積狀態,邊灘體會增大;深槽區的流速則明顯大于0.5 m/s,高于泥沙起動流速,會繼續侵蝕河床,選A。第2題,邊灘體體積大小取決于沖淤平衡。從圖中信息看,近年來的邊灘體面積呈減少趨勢,而流量超過15 000 m3/s 持續的天數也呈減少趨勢,二者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意味著流量變化導致了邊灘體的面積減小。流量減小,河流挾帶的泥沙數量減少,淤積在邊灘體的泥沙數量隨之減少,所以邊灘體面積減少,選A。近年來,受三峽水庫削峰補枯的調節作用,河道水位豐水期會降低,枯水期會升高,B錯;河岸護坡工程會降低流速,加大淤積量,邊灘體面積會增加,C錯;圖2顯示流量超過15 000 m3/s的天數減少,洪峰流量會減少,D錯。]3.B 4.C [第3題,首先確定潼關站的位置——位于黃土高原向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1987~2015年潼關站輸沙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有:上游流域自然植被恢復,使得水土保持能力增強,水土流失減少;大量引水灌溉使地表徑流減少,泥沙挾帶能力減弱。因此①③說法正確,B項正確。②做法容易破壞植被,加劇水土流失;氣候變暖是緩慢的,并不能使環境快速發生改變,④說法錯誤。第4題,黃河下游輸沙量較中游明顯減少,是由于中游大量水庫的興建攔沙能力得到提升,C項正確;地形起伏狀況和流域面積短期內不會發生太大變化,A、B項錯誤;水土保持工作并非是從2016年才開始,D項錯誤。]5.(1)冬春季節,大風將大量的沙塵吹送到河道里堆積,提供了豐富沙源;夏秋季節暴雨多發,侵蝕搬運作用強,增加了入河泥沙量;進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運,易形成高含沙水流。(2)3月份,徑流主要來自融雪補給,流速小,輸沙能力弱,輸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徑流主要來自降雨補給,流速大,輸沙能力強,輸沙率大。(3)(任選一區作答即可)黃土丘陵溝壑區:加強溝道壩系建設(淤地壩、谷坊等);緩坡修梯田,挖魚鱗坑;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攔沙。風沙區:設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風固沙;結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復植被。沖積平原區: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模擬預測1.A 2.B3.C 4.B [第3題,據圖可知與第一時期相比,第二時期月均懸沙濃度明顯變小。圖中懸沙濃度為密西西比河下游某監測站的監測數據,密西西比河主要流經平原地區,河床地勢變化不大,A錯誤;河道裁彎取直,河水流速加快,搬運能力增強,懸沙濃度應變大,與圖示不符,B錯誤;土壤保持工程能夠有效減小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降低河流懸沙濃度,C正確;據圖可知流域內徑流量變化較小,D錯誤。第4題,與第一時期相比,第二時期入河泥沙總量減少。在河流流量增加的過程中,水流沖刷前期沉降于河床的泥沙,使其再懸浮進入水體,致使懸沙濃度增大。由于第二時期河床淤積的泥沙量有限,隨著流量繼續增大,沖刷量會不斷減小,導致水體懸沙濃度呈現降低態勢,因此,第二時期月均懸沙濃度峰值比第一時期提前,選B。]5.(1)勞動力充足廉價(便于使用大型機械),清淤成本低;周邊鹽堿荒地面積廣,可供泥沙堆積空間大;距鹽堿荒地近,運輸方便;淤積泥沙較為肥沃,利于改良鹽堿地。(2)加大渠道口,采取大流量集中引水;增加渠道縱比降,加大流速,實現泥沙的遠距離輸送;渠道硬化,降低渠道粗糙度,加大水沙通過能力。(3)變化:灌區引沙量減少。原因:小浪底蓄水攔沙,灌區引水量減少,河流含沙量減少,引沙量減少。(4)減少水資源浪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降低人工和管理成本;減輕土壤鹽堿化,提高農產品產量,增加農民收入。6.(1)變化特點:輸沙量不斷下降且呈加速趨勢。(2)黃河濕地魚類品種眾多,可以保障漁業安全;黃河濕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凈化功能,能夠吸收和轉化大量的污染物,可以保障環境安全;黃河濕地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生物多樣性豐富,可以保障生態安全;黃河濕地植被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調節氣候,緩解海平面上升及降低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黃河濕地廣闊,作為后備耕地資源,保障糧食安全;黃河濕地能夠調節河流流量,減少洪水和干旱的影響,確保水資源的穩定供應。(共40張PPT)主題12含沙量與輸沙量專題三 地球上的水精講點撥模擬預測真題演練內容索引精講點撥PART ONE 含沙量 輸沙量概念 指單位體積渾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質量,計量單位為kg/m3或g/m3 一定時段內通過河道某斷面的泥沙重量,單位為千克或噸 含沙量 輸沙量影響因素 含沙量 輸沙量產生影響 ①影響水質、透明度的高低及營養鹽類的多少,進而影響水生生物;②影響三角洲面積大小和海岸線的進退;③影響土壤肥力和河床深淺,堵塞河道;④影響航運真題演練PART TWO(廣東地理)邊灘是由于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與河岸相連的泥沙質堆積體。三峽水庫運行后,長江中游邊灘整體呈萎縮態勢。研究表明,長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動流速在0.25~0.50 m/s之間。圖1示意該段河道某斷面在不同流量時的流速與水深情況。圖2示意該段河道流量超過15 000 m3/s的持續天數與邊灘面積關系。據此完成1~2題。12345123451.由圖1可知,當流量從14 278 m3/s降至6 888 m3/s時,該河段A.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擴大B.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縮小C.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擴大D.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縮小√12345圖中流速曲線顯示,流量由14 278 m3/s減小為6 888 m3/s時,流速明顯降低,并且在邊灘體處的流速已經降到0.25 m/s以下,處于泥沙起動流速以下,意味著邊灘體處已經不能被流水侵蝕起沙,相反應處于淤積狀態,邊灘體會增大;深槽區的流速則明顯大于0.5 m/s,高于泥沙起動流速,會繼續侵蝕河床,選A。123452.根據圖2,近年來長江中游邊灘整體萎縮的原因除侵蝕作用外,還可能是A.河道來沙量減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護坡工程建設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12345邊灘體體積大小取決于沖淤平衡。從圖中信息看,近年來的邊灘體面積呈減少趨勢,而流量超過15 000 m3/s 持續的天數也呈減少趨勢,二者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意味著流量變化導致了邊灘體的面積減小。流量減小,河流挾帶的泥沙數量減少,淤積在邊灘體的泥沙數量隨之減少,所以邊灘體面積減少,選A。12345近年來,受三峽水庫削峰補枯的調節作用,河道水位豐水期會降低,枯水期會升高,B錯;河岸護坡工程會降低流速,加大淤積量,邊灘體面積會增加,C錯;圖2顯示流量超過15 000 m3/s的天數減少,洪峰流量會減少,D錯。12345(江蘇地理)下圖為“黃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輸沙量比較圖”。讀圖回答3~4題。3.與多年平均輸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關站輸沙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水灌溉,減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減小坡面徑流 ③保持水土,減少泥沙流失 ④氣候變暖,降低暴雨強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345首先確定潼關站的位置——位于黃土高原向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1987~2015年潼關站輸沙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有:上游流域自然植被恢復,使得水土保持能力增強,水土流失減少;大量引水灌溉使地表徑流減少,泥沙挾帶能力減弱。因此①③說法正確,B項正確。②做法容易破壞植被,加劇水土流失;氣候變暖是緩慢的,并不能使環境快速發生改變,④說法錯誤。12345(江蘇地理)下圖為“黃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輸沙量比較圖”。讀圖回答3~4題。4.2016年以后,黃河下游輸沙量較中游明顯減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積C.興修水庫 D.水土保持√12345黃河下游輸沙量較中游明顯減少,是由于中游大量水庫的興建攔沙能力得到提升,C項正確;地形起伏狀況和流域面積短期內不會發生太大變化,A、B項錯誤;水土保持工作并非是從2016年才開始,D項錯誤。123455.(山東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西柳溝是黃河內蒙古段的一級支流,流域面積1 356 km2(圖1),是黃河粗泥沙的重要來源區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學地理研學小組在水土保持專家許教授指導下,對西柳溝開展了以“黃河上游流域治理與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考察活動。他們來到西柳溝上游,放眼望去,溝壑縱橫,植被稀疏。當地農民說這里“遇水成泥、遇風成沙”。兩天后,他們到達中游的風沙區,只見河流兩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許教授說這里每年冬春季節常有大風和沙塵暴出現。穿過沙漠繼續北行,研學小組發現地勢變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兩側遍布綠油油的農田。龍頭拐水文站工作人員介紹,每逢汛期,這里會泛濫成災,入黃口處常形成沙壩,造成黃河干流嚴重淤堵。12345(1)研學小組依據水文站提供的資料繪制了西柳溝多年平均月輸沙率和月流量變化圖(圖2),發現西柳溝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漲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從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溝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12345答案 冬春季節,大風將大量的沙塵吹送到河道里堆積,提供了豐富沙源;夏秋季節暴雨多發,侵蝕搬運作用強,增加了入河泥沙量;進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運,易形成高含沙水流。12345注意設問從“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高含沙水流”的成因。由圖文材料可知,主要的外力是風和流水,中游河流兩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形成風沙區;在冬春季節,風會將大量沙塵吹到河道里,提供豐富沙源;結合題干和圖2可知,該河主汛期水量大,說明當地降水集中,侵蝕、搬運作用強,致使河流泥沙量增大,形成高含沙水流。12345(2)研學小組從所繪圖中進一步發現,西柳溝3月的流量與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輸沙率卻小得多。分析形成該現象的原因。答案 3月份,徑流主要來自融雪補給,流速小,輸沙能力弱,輸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徑流主要來自降雨補給,流速大,輸沙能力強,輸沙率大。12345河流的搬運能力主要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由于3月的流量與7月和9月流量相近,因此3月輸沙率比7月和9月小的原因主要從河流流速差異的角度回答,而同一地區河流落差是不變的,其流速差異應從河水補給分析。3月,該地降水少,河水主要依靠融雪補給;而7月、9月河水主要靠降雨補給,補給類型的差異導致河水流速的差異,進而影響輸沙率。12345(3)通過本次研學活動,研學小組對西柳溝流域的自然地理概況、水土流失狀況等有了深入了解,對西柳溝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認識。為減少西柳溝入黃泥沙,從黃土丘陵溝壑區、風沙區和沖積平原區中,任選一區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措施。12345答案 (任選一區作答即可)黃土丘陵溝壑區:加強溝道壩系建設(淤地壩、谷坊等);緩坡修梯田,挖魚鱗坑;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攔沙。風沙區:設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風固沙;結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復植被。沖積平原區: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12345注意題干要求“從黃土丘陵溝壑區、風沙區和沖積平原區中,任選一區提出針對性的治理措施”,若選擇上游黃土丘陵溝壑區,則要針對材料中提到的上游“溝壑縱橫,植被稀疏”提出具體措施;中游地區為風沙區,主要從治理風沙的角度回答;下游為地勢低平的沖積平原區,且材料中提到下游地區“河岸兩側遍布綠油油的農田”,應主要從疏浚河道和引洪淤地角度來回答。(2024·廣東大灣區模擬)水沙環路曲線可較好地反映流域泥沙輸移過程。1976年8月濂水流域發生了一次暴雨,流域內某水文站觀測到的水沙環路曲線呈順時針(下圖)。據此完成1~2題。123456模擬預測PART THREE1.此次暴雨導致該水文站所在河段漲水期內的含沙量①先增后減 ②先減后增 ③總體大于退水期 ④總體小于退水期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23456由材料可知,此次觀測到的水沙環路曲線呈順時針,曲線上流量最大數值約為490 m3/s,按照順時針方向判斷,流量增大為漲水期,流量減小為退水期。結合縱坐標進一步判斷,漲水期內的含沙量先增加至約2.5 kg/m3,隨后下降至約0.7 kg/m3,退水期含沙量則持續下降,漲水期含沙量總體大于退水期。A選項正確。123456(2024·廣東大灣區模擬)水沙環路曲線可較好地反映流域泥沙輸移過程。1976年8月濂水流域發生了一次暴雨,流域內某水文站觀測到的水沙環路曲線呈順時針(下圖)。據此完成1~2題。2.推測此次暴雨產生的河流泥沙來源,主要位于該水文站A.上游河段較遠地區B.上游河段較近地區C.下游河段較遠地區D.下游河段較近地區√123456該水文站監測到的水沙來源都位于該水文站上游地區。由于含沙量最大的數值出現在漲水期中期,意味著沙峰早于洪峰出現,河流泥沙主要來源于較近地區。B選項正確。123456河流入海水體懸沙濃度的變化直接反映該流域人類活動和自然應力的影響。下圖示意密西西比河下游距入海口較近的某監測站第一時期(1976~1987年)與第二時期(1988~2015年)月均徑流量與月均懸沙濃度的關系。據此完成3~4題。3.與第一時期相比,第二時期月均懸沙濃度變化的原因可能是A.河床趨于平坦 B.河道裁彎取直C.土壤保持工程 D.流域徑流量減少√123456據圖可知與第一時期相比,第二時期月均懸沙濃度明顯變小。圖中懸沙濃度為密西西比河下游某監測站的監測數據,密西西比河主要流經平原地區,河床地勢變化不大,A錯誤;河道裁彎取直,河水流速加快,搬運能力增強,懸沙濃度應變大,與圖示不符,B錯誤;土壤保持工程能夠有效減小地表徑流對土壤的侵蝕,降低河流懸沙濃度,C正確;據圖可知流域內徑流量變化較小,D錯誤。123456河流入海水體懸沙濃度的變化直接反映該流域人類活動和自然應力的影響。下圖示意密西西比河下游距入海口較近的某監測站第一時期(1976~1987年)與第二時期(1988~2015年)月均徑流量與月均懸沙濃度的關系。據此完成3~4題。4.第二時期月均懸沙濃度峰值比第一時期提前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泥沙粒徑 B.河床淤積量C.河流流速 D.河流徑流量√123456與第一時期相比,第二時期入河泥沙總量減少。在河流流量增加的過程中,水流沖刷前期沉降于河床的泥沙,使其再懸浮進入水體,致使懸沙濃度增大。由于第二時期河床淤積的泥沙量有限,隨著流量繼續增大,沖刷量會不斷減小,導致水體懸沙濃度呈現降低態勢,因此,第二時期月均懸沙濃度峰值比第一時期提前,選B。1234565.(2024·福建寧德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位于黃河三角洲的大型引黃灌區簸箕李(圖1),是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的主產區。早期簸箕李灌區渠道渠首段淤積嚴重,當地采用挖沙堆積到周邊鹽堿地的方式清淤,但加劇了周邊地區的土地沙化,后改造渠道減輕泥沙淤積(灌區渠道淤積程度受引水流量、縱比降、渠道糙率等因素影響)。1999年小浪底水庫運行后,灌區引水引沙發生較大變化(圖2)。近年來,灌區采用遠程智能遙控節水灌溉系統等“智慧型水利”設施,取得較好成效。123456(1)早期簸箕李灌區渠首段采用挖沙堆積法清理泥沙淤積,簡析其有利條件。答案 勞動力充足廉價(便于使用大型機械),清淤成本低;周邊鹽堿荒地面積廣,可供泥沙堆積空間大;距鹽堿荒地近,運輸方便;淤積泥沙較為肥沃,利于改良鹽堿地。123456(2)為減輕泥沙淤積,說明改造渠首段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答案 加大渠道口,采取大流量集中引水;增加渠道縱比降,加大流速,實現泥沙的遠距離輸送;渠道硬化,降低渠道粗糙度,加大水沙通過能力。123456(3)指出小浪底水庫運行后灌區引沙量的變化,并分析原因。答案 變化:灌區引沙量減少。原因:小浪底蓄水攔沙,灌區引水量減少,河流含沙量減少,引沙量減少。123456(4)分析“智慧型水利”設施對灌區高質量發展的有利影響。答案 減少水資源浪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降低人工和管理成本;減輕土壤鹽堿化,提高農產品產量,增加農民收入。1234566.(2024·福建福州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黃河千年的流淌與沉淀,在入海口形成了中國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黃河濕地生物資源非常豐富,有多種國家一級保護魚類、鳥類在此棲息,盛產黃河口刀魚、三疣梭子蟹等。下表為1919~2019年間黃河年均輸沙量統計。年份 1919~1959 1960~1979 1980~1999 2000~2019輸沙量(億噸) 16 14.7 7.9 2.4123456答案變化特點:輸沙量不斷下降且呈加速趨勢。(1)依據表中資料,轉繪柱狀統計圖(要求標注圖名及坐標的名稱),并概括輸沙量的變化特點年份 1919~1959 1960~1979 1980~1999 2000~2019輸沙量(億噸) 16 14.7 7.9 2.4123456(2)簡述黃河濕地的存在對國家安全的重大意義。答案 黃河濕地魚類品種眾多,可以保障漁業安全;黃河濕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凈化功能,能夠吸收和轉化大量的污染物,可以保障環境安全;黃河濕地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生物多樣性豐富,可以保障生態安全;黃河濕地植被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調節氣候,緩解海平面上升及降低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黃河濕地廣闊,作為后備耕地資源,保障糧食安全;黃河濕地能夠調節河流流量,減少洪水和干旱的影響,確保水資源的穩定供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三 主題12 含沙量與輸沙量 學案(含解析).docx 專題三 主題12 含沙量與輸沙量.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