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9 逆溫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形成下冷上暖不利于空氣對流的現象,或者隨高度的增加,氣溫的垂直遞減率小于6 ℃/km的現象都稱為逆溫。1.逆溫的類型類型 形成 特點輻射逆溫 地面輻射冷卻,在晴朗無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輻射冷卻快,離地面越近,降溫越快 大陸上常年均可出現,尤以冬季最強平流逆溫 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發生的現象 越接近地表,降溫越快鋒面逆溫 冷暖氣團溫度差異顯著,暖氣團位于鋒面上部 出現于鋒面附近地形逆溫 冷空氣沿斜坡向低谷或盆地流動,把原地面附近的暖空氣抬升到高處 出現于山谷或盆地2.輻射逆溫的生消過程3.逆溫的影響有利 ①阻礙空氣對流,抑制沙塵暴的發生; ②逆溫出現在高空,抑制對流運動,大氣穩定,利于飛機的飛行; ③局部氣溫升高可作為氣候資源利用,例如伊犁河谷冬半年逆溫有效地提高了谷地的溫度,越冬果樹可以減輕凍害不利 ①加重大氣污染:逆溫時大氣穩定,難以形成對流運動,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②容易產生大霧等不利天氣; ③對交通的影響:空氣污濁、多霧,能見度降低(選擇題1~8題,每小題5分,共40分)(2022·遼寧地理)為保障2022北京冬奧會順利進行,氣象部門提前在云頂和古楊樹賽場建立自動觀測氣象站。下圖1示意云頂賽場甲、乙氣象站和古楊樹賽場丙、丁氣象站的位置。圖2為“各氣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氣溫的日變化圖”。據此完成1~3題。1.據圖可知( )A.白天古楊樹賽場比云頂賽場最高氣溫低B.傍晚云頂賽場比古楊樹賽場降溫速率快C.夜間氣溫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古楊樹賽場比云頂賽場晝夜溫差大2.丙氣象站夜間氣溫低是由于( )A.冷空氣聚集多B.水汽蒸發強C.海平面氣壓低D.降水量較大3.古楊樹賽場夜間氣溫的垂直變化多出現在天氣圖中的( )A.等壓線稀疏區 B.氣旋大風區C.等壓線低值中心 D.氣旋降水區(廣東地理)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黃河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象多發。據此完成4~6題。4.冬季易加強輻射逆溫的地形是(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5.黃河源地區輻射逆溫出現的時間和天氣狀況是( )A.日落前后,大風呼嘯B.正午時刻,雨雪交加C.午夜時分,濃云密霧D.日出之前,晴朗無風6.黃河源地區冬季輻射逆溫多發是由于( )A.鋒面氣旋多 B.下沉氣流盛行C.準靜止鋒強 D.熱力對流強盛(浙江選考)飛機飛過暖鋒前緣晴朗的天空時,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結成白色云帶。這種云帶能較長時間存在,人們常以此來預報暖鋒的到來。下圖為“某時刻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完成7~8題。7.飛機尾部凝結的云帶能較長時間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受強紫外線照射 B.處在逆溫層之中C.處在強烈對流中 D.受冷鋒云系擠壓8.符合甲地沿線剖面天氣系統分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選擇題1~7題,每小題6分,共42分)(2024·山東濰坊模擬)廣西柳城縣中回山云海是當地特色景觀之一,其出現與當地氣象條件密切相關。當地多輻射霧,當霧抬升離開地面到達或高于山頂時,形成云海景觀。下圖示意中回山某次云海形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據此完成1~2題。1.觀賞中回山云海的最佳時間為( )A.夏季 日出前的早晨B.夏季 日出后的早晨C.冬季 日出前的早晨D.冬季 日出后的早晨2.甲地比乙地近地面風速大,是由于甲地( )A.海面阻力小 B.靠近風源地C.氣壓梯度大 D.多種風疊加(2024·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合體模擬)2023年11月11日一大早,西安市很多市民聽到陣陣雷聲。冬天打雷是一種較為少見的現象,也被稱為“冬雷”或“冷雷”。該現象通常是由于冷空氣與暖濕氣流相遇,形成不穩定的大氣層結,導致對流活動增強而產生的。據此完成3~4題。3.“冬雷”現象發生前,西安( )A.氣溫偏低,濕度偏小B.氣溫偏低,濕度偏大C.氣溫偏高,濕度偏小D.氣溫偏高,濕度偏大4.“冬雷”現象發生時,當地( )A.可能出現逆溫現象B.暖氣團迅速北上C.大氣水平運動顯著D.冷氣團快速下沉(2024·天津部分區模擬)天山山脈位于準噶爾盆地南緣,山體龐大,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地帶性差異顯著。下圖為“天山北坡中段1月與7月平均氣溫垂直分布圖”。據此完成5~7題。5.天山北坡中段( )A.夏季氣溫垂直差異比冬季更大B.冬季強逆溫層厚度可達2 500米C.山頂終年低于0 ℃,冰川廣布D.氣溫年較差隨海拔升高而增加6.冬季,造成山麓和山腰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山腰處森林茂密降溫慢B.山坡冷空氣下沉在山麓聚集C.山麓積雪反射作用強烈D.山麓地帶城市熱島效應明顯7.為保證家畜安全越冬,從氣溫條件考慮當地冬季牧場海拔宜為( )A.400~700米 B.1 500~1 800米C.2 000~2 300米 D.3 000~3 300米8.(2024·云南3+3+3高考備考診斷性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輻射霧是一種地表輻射冷卻使近地面水汽凝結而形成的霧,一般出現在后半夜,日出后逐漸消散。某年1月10日,陜西關中盆地在傍晚迎來了一次降雨,11~12日盆地的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強濃霧天氣(能見度小于200米),連續強濃霧時間累積長達10小時以上。下圖為2019年1月10日20時~12日20時關中盆地某氣象站能見度變化示意圖。(1)描述此次強濃霧天氣的特點。(2)與12日相比,分析11日強濃霧天氣出現時間較遲的原因。(3)從地形的角度,分析此次連續性強濃霧天氣難以消散的原因。(4)說出大霧天氣可能對當地造成的影響。主題9 逆溫真題演練1.D 2.A 3.A [第1題,根據圖2可知,與云頂賽場相比,古楊樹賽場白天最高氣溫高,傍晚降溫速率快,晝夜溫差大,A、B錯,D正確。地處盆地的古楊樹賽場,夜間在地形作用下常出現冷空氣堆積,造成海拔較低的丙氣象站氣溫低于海拔較高的丁氣象站,C錯。第2題,夜間山頂冷空氣向下滑入谷底,冷空氣聚集,從而導致丙氣象站氣溫低,A對。第3題,夜間海拔較低的丙氣象站氣溫低于海拔較高的丁氣象站,形成逆溫。等壓線稀疏區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風速小,水平輻合弱,導致大氣垂直運動弱,有利于大氣穩定層結的產生,A對。晴朗、風小的天氣狀況有利于地面輻射冷卻,進而形成逆溫,B、D錯。冷空氣堆積于底部,會在天氣圖中形成弱高壓中心,C錯。]4.C 5.D 6.B [第4題,從現象上看,逆溫是近地面氣溫低于較高處氣溫,地面附近氣溫越低,越有利于逆溫的發育。題目提供的四種地形中,凹型的谷地更易于積累冷空氣,冬季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導致底部冷空氣聚集,產生下冷上熱的逆溫現象,故選C。第5題,輻射逆溫是“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的,近地面氣溫低于高處氣溫,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溫現象,其實質是近地面熱量的收支平衡問題。近地面大氣熱量的直接來源是地面輻射,距離地面越近受到地面的影響就越大;逆溫發生時,近地面氣溫低,意味著地面輻射弱,即地溫低。地溫最低的時刻一般是接收到太陽輻射之前的日出之前。逆溫的發育需要相對穩定的氣象條件,晴朗天氣,大氣逆輻射弱,地面降溫快,利于逆溫的形成;風力小,空氣穩定,與周邊大氣熱量交換微弱,更易于冷空氣集聚,選D。第6題,逆溫的形成是近地面低溫的結果,黃河源地區地處青藏高原,冬季嚴寒,空氣冷卻下沉,冷空氣在地面集聚,利于逆溫的形成,選B。鋒面氣旋、準靜止鋒多發生于中緯度、冷暖空氣易于交匯的地區,青藏高原海拔高,冷暖空氣難以在此匯聚,A、C錯;青藏高原冬季對流運動微弱,D錯。]7.B 8.C [第7題,云帶的長期存在說明大氣層結穩定,不論水平方向還是垂直方向,大氣的運動都微弱,排除C、D;紫外線照射對大氣運動幾乎沒有影響,A錯;暖鋒的大氣結構是暖空氣在鋒面以上,冷空氣在下,按氣溫看是上熱下冷的結構,是逆溫,這種結構空氣難以對流,大氣層結穩定,云帶才得以較長時間的存在,選B。第8題,根據等壓線可知,甲附近存在鋒面氣旋,甲在暖氣團一側,暖氣團在鋒面之上。甲西側為南下冷鋒,可能出現降雪天氣,東側為北上暖鋒,可能出現降雨天氣,故選C。]模擬預測1.D 2.A3.D 4.A [第3題,根據材料“該現象通常是由于冷空氣與暖濕氣流相遇,形成不穩定的大氣層結,導致對流活動增強”可知,“冬雷”發生前西安受暖濕氣團控制,氣溫偏高,濕度偏大,故選D。第4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冬雷”現象發生時,冷暖氣團相遇,暖濕空氣被迫抬升,冷空氣占據近地面位置,出現逆溫現象,故選A。]5.A 6.B 7.C [第5題,讀圖可知,山麓7月平均氣溫大約為28 ℃,山頂氣溫接近5 ℃,氣溫垂直差異比冬季大,A正確;天山山脈北坡中段冬季強逆溫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的幅度大)分布于海拔500米附近,厚度大約200米,B錯誤;山頂7月平均氣溫大于0 ℃,山頂不存在終年冰雪,C錯誤;由1月和7月平均氣溫垂直分布的兩條線橫軸距離差可知,氣溫年較差在山麓處最大,隨海拔升高逐漸減小,在3 500米處達到最小,D錯誤。第6題,冬季,山麓較山腰處氣溫低,山麓處的氣溫接近-20 ℃,山腰處的氣溫在-10 ℃左右,主要原因是山坡冷空氣下沉并在山麓聚集,B正確;山腰處森林茂密,林冠對太陽輻射遮擋作用強,林冠下的溫度應該低,A錯誤;山麓和山腰處都有積雪存在,反射作用差別不大,C錯誤;天山山脈受人類活動影響小,冬季山麓和山腰氣溫差異與城市熱島效應無關,D錯誤。第7題,讀圖可知,當地1月平均氣溫在2 000~2 300米處最高,因此當地冬季牧場海拔宜為2 000~2 300米,故選C。]8.(1)主要出現在夜間及上午,下午消散;能見度極低;影響范圍大;形成速度快,爆發性強;持續時間較長。(2)剛經歷過大氣降水,大氣中水汽含量高;大氣保溫作用強,地面輻射冷卻慢。(3)盆地地形風力較弱,大霧難以消散;冷空氣在盆地下沉堆積,氣溫較低,霧滴難以消散;盆地內部暖空氣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逆溫,大氣結構穩定。(4)大氣能見度低,影響交通出行;地面濕滑,影響通行安全;大氣中的污染物與水汽結合,使污染加重;影響輸電線路和露天電氣設備安全;有害霧滴附著在農作物上,造成農作物減產。(共37張PPT)主題9逆溫專題二 地球上的大氣精講點撥模擬預測真題演練內容索引氣溫隨高度增加而上升,形成下冷上暖不利于空氣對流的現象,或者隨高度的增加,氣溫的垂直遞減率小于6 ℃/km的現象都稱為逆溫。1.逆溫的類型精講點撥PART ONE類型 形成 特點輻射逆溫 地面輻射冷卻,在晴朗無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輻射冷卻快,離地面越近,降溫越快 大陸上常年均可出現,尤以冬季最強平流逆溫 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發生的現象 越接近地表,降溫越快類型 形成 特點鋒面逆溫 冷暖氣團溫度差異顯著,暖氣團位于鋒面上部 出現于鋒面附近地形逆溫 冷空氣沿斜坡向低谷或盆地流動,把原地面附近的暖空氣抬升到高處 出現于山谷或盆地2.輻射逆溫的生消過程3.逆溫的影響有利 ①阻礙空氣對流,抑制沙塵暴的發生;②逆溫出現在高空,抑制對流運動,大氣穩定,利于飛機的飛行;③局部氣溫升高可作為氣候資源利用,例如伊犁河谷冬半年逆溫有效地提高了谷地的溫度,越冬果樹可以減輕凍害不利 ①加重大氣污染:逆溫時大氣穩定,難以形成對流運動,不利于污染物擴散;②容易產生大霧等不利天氣;③對交通的影響:空氣污濁、多霧,能見度降低真題演練PART TWO(2022·遼寧地理)為保障2022北京冬奧會順利進行,氣象部門提前在云頂和古楊樹賽場建立自動觀測氣象站。下圖1示意云頂賽場甲、乙氣象站和古楊樹賽場丙、丁氣象站的位置。圖2為“各氣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氣溫的日變化圖”。據此完成1~3題。12345678123456781.據圖可知A.白天古楊樹賽場比云頂賽場最高氣溫低B.傍晚云頂賽場比古楊樹賽場降溫速率快C.夜間氣溫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古楊樹賽場比云頂賽場晝夜溫差大√12345678根據圖2可知,與云頂賽場相比,古楊樹賽場白天最高氣溫高,傍晚降溫速率快,晝夜溫差大,A、B錯,D正確。地處盆地的古楊樹賽場,夜間在地形作用下常出現冷空氣堆積,造成海拔較低的丙氣象站氣溫低于海拔較高的丁氣象站,C錯。123456782.丙氣象站夜間氣溫低是由于A.冷空氣聚集多B.水汽蒸發強C.海平面氣壓低D.降水量較大√夜間山頂冷空氣向下滑入谷底,冷空氣聚集,從而導致丙氣象站氣溫低,A對。123456783.古楊樹賽場夜間氣溫的垂直變化多出現在天氣圖中的A.等壓線稀疏區 B.氣旋大風區C.等壓線低值中心 D.氣旋降水區√12345678夜間海拔較低的丙氣象站氣溫低于海拔較高的丁氣象站,形成逆溫。等壓線稀疏區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風速小,水平輻合弱,導致大氣垂直運動弱,有利于大氣穩定層結的產生,A對。晴朗、風小的天氣狀況有利于地面輻射冷卻,進而形成逆溫,B、D錯。冷空氣堆積于底部,會在天氣圖中形成弱高壓中心,C錯。12345678(廣東地理)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黃河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象多發。據此完成4~6題。4.冬季易加強輻射逆溫的地形是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從現象上看,逆溫是近地面氣溫低于較高處氣溫,地面附近氣溫越低,越有利于逆溫的發育。題目提供的四種地形中,凹型的谷地更易于積累冷空氣,冬季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導致底部冷空氣聚集,產生下冷上熱的逆溫現象,故選C。12345678(廣東地理)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黃河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象多發。據此完成4~6題。5.黃河源地區輻射逆溫出現的時間和天氣狀況是A.日落前后,大風呼嘯 B.正午時刻,雨雪交加C.午夜時分,濃云密霧 D.日出之前,晴朗無風√12345678輻射逆溫是“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的,近地面氣溫低于高處氣溫,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溫現象,其實質是近地面熱量的收支平衡問題。近地面大氣熱量的直接來源是地面輻射,距離地面越近受到地面的影響就越大;逆溫發生時,近地面氣溫低,意味著地面輻射弱,即地溫低。地溫最低的時刻一般是接收到太陽輻射之前的日出之前。逆溫的發育需要相對穩定的氣象條件,晴朗天氣,大氣逆輻射弱,地面降溫快,利于逆溫的形成;風力小,空氣穩定,與周邊大氣熱量交換微弱,更易于冷空氣集聚,選D。12345678(廣東地理)輻射逆溫是低層大氣因地面強烈輻射冷卻導致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現象。黃河源地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輻射逆溫現象多發。據此完成4~6題。6.黃河源地區冬季輻射逆溫多發是由于A.鋒面氣旋多 B.下沉氣流盛行C.準靜止鋒強 D.熱力對流強盛√12345678逆溫的形成是近地面低溫的結果,黃河源地區地處青藏高原,冬季嚴寒,空氣冷卻下沉,冷空氣在地面集聚,利于逆溫的形成,選B。鋒面氣旋、準靜止鋒多發生于中緯度、冷暖空氣易于交匯的地區,青藏高原海拔高,冷暖空氣難以在此匯聚,A、C錯;青藏高原冬季對流運動微弱,D錯。61234578(浙江選考)飛機飛過暖鋒前緣晴朗的天空時,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結成白色云帶。這種云帶能較長時間存在,人們常以此來預報暖鋒的到來。下圖為“某時刻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完成7~8題。7.飛機尾部凝結的云帶能較長時間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受強紫外線照射B.處在逆溫層之中C.處在強烈對流中D.受冷鋒云系擠壓√61234578云帶的長期存在說明大氣層結穩定,不論水平方向還是垂直方向,大氣的運動都微弱,排除C、D;紫外線照射對大氣運動幾乎沒有影響,A錯;暖鋒的大氣結構是暖空氣在鋒面以上,冷空氣在下,按氣溫看是上熱下冷的結構,是逆溫,這種結構空氣難以對流,大氣層結穩定,云帶才得以較長時間的存在,選B。A.① B.② C.③ D.④61234578(浙江選考)飛機飛過暖鋒前緣晴朗的天空時,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結成白色云帶。這種云帶能較長時間存在,人們常以此來預報暖鋒的到來。下圖為“某時刻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完成7~8題。8.符合甲地沿線剖面天氣系統分布的是√61234578根據等壓線可知,甲附近存在鋒面氣旋,甲在暖氣團一側,暖氣團在鋒面之上。甲西側為南下冷鋒,可能出現降雪天氣,東側為北上暖鋒,可能出現降雨天氣,故選C(2024·山東濰坊模擬)廣西柳城縣中回山云海是當地特色景觀之一,其出現與當地氣象條件密切相關。當地多輻射霧,當霧抬升離開地面到達或高于山頂時,形成云海景觀。下圖示意中回山某次云海形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據此完成1~2題。12345678模擬預測PART THREE1.觀賞中回山云海的最佳時間為A.夏季 日出前的早晨B.夏季 日出后的早晨C.冬季 日出前的早晨D.冬季 日出后的早晨√12345678由圖中等壓線變化趨勢可推知觀賞中回山云海的季節為冬季;結合材料“當霧抬升離開地面”可推知日出后地面接收太陽輻射,出現下熱上冷的逆溫結構,能夠形成云海景觀,故選D。12345678(2024·山東濰坊模擬)廣西柳城縣中回山云海是當地特色景觀之一,其出現與當地氣象條件密切相關。當地多輻射霧,當霧抬升離開地面到達或高于山頂時,形成云海景觀。下圖示意中回山某次云海形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據此完成1~2題。2.甲地比乙地近地面風速大,是由于甲地A.海面阻力小 B.靠近風源地C.氣壓梯度大 D.多種風疊加√12345678由圖可知,甲地位于海洋,海面上摩擦力小,風力大;乙地位于陸地,陸地摩擦力大,風力小。A正確。12345678(2024·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合體模擬)2023年11月11日一大早,西安市很多市民聽到陣陣雷聲。冬天打雷是一種較為少見的現象,也被稱為“冬雷”或“冷雷”。該現象通常是由于冷空氣與暖濕氣流相遇,形成不穩定的大氣層結,導致對流活動增強而產生的。據此完成3~4題。3.“冬雷”現象發生前,西安A.氣溫偏低,濕度偏小 B.氣溫偏低,濕度偏大C.氣溫偏高,濕度偏小 D.氣溫偏高,濕度偏大√根據材料“該現象通常是由于冷空氣與暖濕氣流相遇,形成不穩定的大氣層結,導致對流活動增強”可知,“冬雷”發生前西安受暖濕氣團控制,氣溫偏高,濕度偏大,故選D。12345678(2024·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合體模擬)2023年11月11日一大早,西安市很多市民聽到陣陣雷聲。冬天打雷是一種較為少見的現象,也被稱為“冬雷”或“冷雷”。該現象通常是由于冷空氣與暖濕氣流相遇,形成不穩定的大氣層結,導致對流活動增強而產生的。據此完成3~4題。4.“冬雷”現象發生時,當地A.可能出現逆溫現象 B.暖氣團迅速北上C.大氣水平運動顯著 D.冷氣團快速下沉√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冬雷”現象發生時,冷暖氣團相遇,暖濕空氣被迫抬升,冷空氣占據近地面位置,出現逆溫現象,故選A。12345678(2024·天津部分區模擬)天山山脈位于準噶爾盆地南緣,山體龐大,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地帶性差異顯著。下圖為“天山北坡中段1月與7月平均氣溫垂直分布圖”。據此完成5~7題。5.天山北坡中段A.夏季氣溫垂直差異比冬季更大B.冬季強逆溫層厚度可達2 500米C.山頂終年低于0 ℃,冰川廣布D.氣溫年較差隨海拔升高而增加√12345678讀圖可知,山麓7月平均氣溫大約為28 ℃,山頂氣溫接近5 ℃,氣溫垂直差異比冬季大,A正確;天山山脈北坡中段冬季強逆溫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的幅度大)分布于海拔500米附近,厚度大約200米,B錯誤;山頂7月平均氣溫大于0 ℃,山頂不存在終年冰雪,C錯誤;由1月和7月平均氣溫垂直分布的兩條線橫軸距離差可知,氣溫年較差在山麓處最大,隨海拔升高逐漸減小,在3 500米處達到最小,D錯誤。12345678(2024·天津部分區模擬)天山山脈位于準噶爾盆地南緣,山體龐大,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地帶性差異顯著。下圖為“天山北坡中段1月與7月平均氣溫垂直分布圖”。據此完成5~7題。6.冬季,造成山麓和山腰氣溫差異的主要原因是A.山腰處森林茂密降溫慢B.山坡冷空氣下沉在山麓聚集C.山麓積雪反射作用強烈D.山麓地帶城市熱島效應明顯√12345678冬季,山麓較山腰處氣溫低,山麓處的氣溫接近-20 ℃,山腰處的氣溫在-10 ℃左右,主要原因是山坡冷空氣下沉并在山麓聚集,B正確;山腰處森林茂密,林冠對太陽輻射遮擋作用強,林冠下的溫度應該低,A錯誤;山麓和山腰處都有積雪存在,反射作用差別不大,C錯誤;天山山脈受人類活動影響小,冬季山麓和山腰氣溫差異與城市熱島效應無關,D錯誤。12345678(2024·天津部分區模擬)天山山脈位于準噶爾盆地南緣,山體龐大,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地帶性差異顯著。下圖為“天山北坡中段1月與7月平均氣溫垂直分布圖”。據此完成5~7題。7.為保證家畜安全越冬,從氣溫條件考慮當地冬季牧場海拔宜為A.400~700米 B.1 500~1 800米C.2 000~2 300米 D.3 000~3 300米√12345678讀圖可知,當地1月平均氣溫在2 000~2 300米處最高,因此當地冬季牧場海拔宜為2 000~2 300米,故選C。123456788.(2024·云南3+3+3高考備考診斷性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輻射霧是一種地表輻射冷卻使近地面水汽凝結而形成的霧,一般出現在后半夜,日出后逐漸消散。某年1月10日,陜西關中盆地在傍晚迎來了一次降雨,11~12日盆地的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強濃霧天氣(能見度小于200米),連續強濃霧時間累積長達10小時以上。下圖為2019年1月10日20時~12日20時關中盆地某氣象站能見度變化示意圖。12345678(1)描述此次強濃霧天氣的特點。答案 主要出現在夜間及上午,下午消散;能見度極低;影響范圍大;形成速度快,爆發性強;持續時間較長。(2)與12日相比,分析11日強濃霧天氣出現時間較遲的原因。答案 剛經歷過大氣降水,大氣中水汽含量高;大氣保溫作用強,地面輻射冷卻慢。12345678(3)從地形的角度,分析此次連續性強濃霧天氣難以消散的原因。答案 盆地地形風力較弱,大霧難以消散;冷空氣在盆地下沉堆積,氣溫較低,霧滴難以消散;盆地內部暖空氣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逆溫,大氣結構穩定。12345678(4)說出大霧天氣可能對當地造成的影響。答案 大氣能見度低,影響交通出行;地面濕滑,影響通行安全;大氣中的污染物與水汽結合,使污染加重;影響輸電線路和露天電氣設備安全;有害霧滴附著在農作物上,造成農作物減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二 主題9 逆溫 學案(含解析).docx 專題二 主題9 逆溫.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