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章 極地地區基礎主干落實一、冰雪覆蓋的地區【填圖繪圖】·填圖:在南極地區圖中填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在北極地區圖中填出歐洲、北美洲和亞洲。項目 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位置 范圍 主要位于 以南,包括南極洲及其周邊的海域A 洋、B 洋和C 洋 主要位于 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以及沿岸的D 洲、E 洲、F 洲的陸地和島嶼海陸 分布 陸地為主 海洋為主自然 環境 2 000多米厚的冰層、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 ” 氣候 ——“白色荒漠” 烈風——“ ” 寒冷和風速不如南極,降水量比南極高得多代表 動物二、科學考察的寶地1.豐富的自然資源:(1)南極地區:有豐富的 資源、固體 資源和海洋生物,被譽為自然資源的“ ”。(2)北極地區: 、天然氣儲量豐富。2.主要的科學考察站:(1)我國已建成的極地科學考察站。北極地區:a ;南極地區:b 、c中山站、d 、e泰山站和f 。(2)極地科考的最佳時間。北極地區: ;南極地區: 。三、保護極地環境1.極地地區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自行恢復。2.國際社會制定了《 》《 》等條例。漫畫助學名師歸納南極洲獨特的地理特征1.位置最南的一個大洲。2.緯度最高的一個大洲。3.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4.跨經度最廣的大洲。5.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6.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質疑判斷(1)南極地區等于南極洲,北極地區等于北冰洋。(×)(2)我國南北兩極地區的科考站都有極晝極夜。(×)(3)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更寒冷。(√)立德樹人—人地協調觀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南極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保護極地,人人有責。重點案例探析極地的開發和保護【核心素養——人地協調觀】【案例突破】(2024·四川學業考)2024年2月7日,中國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秦嶺站開站。圖1為北極和南極地區簡圖,圖2為人體體溫、水的冰點和兩極地區氣溫對比圖,圖3為極地地區兩種動物。據此完成下列要求。(1)從高、中、低緯度看,秦嶺站位于 緯度。(2)A、B兩種極地地區動物,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是 。(3)與北極地區相比,南極地區氣溫更 ,原因是 。(4)到南極地區旅游,需要準備哪些必備物品 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2023·鄭州二七期末)冰島、格陵蘭島、斯瓦爾巴群島,是探索北極路線中三個不可錯過的目的地。圖1為北極三島旅游線路圖,圖2為北極地區氣候統計圖。讀圖,完成1~3題。1.探索北極的最佳時間是( )A.3月-5月 B.6月-8月C.9月-11月 D.11月-次年2月2.在本次旅行中可以體驗泡溫泉的是( )A.冰島 B.格陵蘭島C.斯瓦爾巴群島 D.黃河站3.格陵蘭島85%的地面上覆蓋著平均厚達2 300米的大陸冰川。近年來島上冰川面積不斷萎縮,原因可能是( )A.風力大,水分蒸發B.游客增多,消耗淡水C.降水少,缺乏水源D.全球變暖,冰川融化(2023·四川學業考)海冰是全球氣候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中山站的監測數據,南極地區海冰存在顯著的季節變化。下圖為南極地區示意圖,完成4~6題。4.中山站的緯度約為( )A.69°S B.69°NC.53°S D.53°N5.與中山站相比,長城站( )A.緯度較高 B.所在緯線較長C.有極晝極夜現象 D.年平均氣溫更低6.一年中,南極地區海冰面積最小可能出現在( )A.2月 B.4月C.6月 D.9月【關鍵能力·提升練】(2024·四川學業考)2024年2月7日,中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74°56'S,163°42'E)開站。其建設過程中面臨著酷寒、干燥、烈風、強輻射等惡劣環境。圖1為秦嶺站位置示意圖、圖2為秦嶺站景觀圖。據此完成7~10題。7.從秦嶺站順著地球自轉方向沿海航行到達中山站,依次經過的大洋分別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8.秦嶺站建筑主體設計時,主要考慮的是( )①室內通風 ②材料耐輻射③墻體保溫 ④防積雪壓塌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①③9.秦嶺站位于昆侖站的( )A.東北方 B.東南方C.西北方 D.西南方10.到秦嶺站進行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是( )A.3—5月 B.6—8月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知識拓展】北極燕鷗是一種海鳥。夏季,它們在北極地區繁殖;冬季,因食物短缺和遷徙本能飛往南極附近越冬。每年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行程數萬千米,被稱為動物界的“遷徙之王”。圖1為北極燕鷗遷徙路線圖,圖2為北極燕鷗圖片。讀圖,完成11、12題。11.北極燕鷗遷徙經過的大洋和附近的大洲為( )A.印度洋、亞洲東岸B.印度洋、非洲東岸C.大西洋、南美洲西岸D.大西洋、歐洲西岸12.北極燕鷗( )①適應了在高緯度地區生活②越冬地位于北極地區附近③繁殖地為降水豐富的地區④遷徙到南極時為當地暖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沿著北極航道,某考察團開啟了一段探索北極地區自然與科學的旅程。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行進:北極航道】 考察團乘船行駛于我國與俄羅斯合作打造的北極航道。下圖為北極航道示意圖、北極海冰范圍觀測(1970年—2007年)和預測(2030年—2100年)分布圖。(1)北極東北航道經過北冰洋,將 洋和 洋聯通,利于沿岸國家的交流。(2)通過查閱數據,考察團發現隨著北極地區海冰覆蓋面積逐漸 ,北極航道的通行難度逐漸降低,發生這一現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第一站:“鹿之鄉”】 在俄羅斯的亞馬爾半島上,涅涅茨人是世界上最后一個保持馴鹿習俗的部落,他們搭建錐形、低矮、無窗的鹿皮帳篷居住,為了馴鹿能吃到嫩樹葉、草類等,每年人們隨馴鹿進行長達數百千米的遷徙。如圖為鹿皮帳篷景觀圖。(3)分析涅涅茨人居住帳篷的特點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第二站:“種子諾亞方舟”】 我國黃河站建在斯匹次卑爾根島,考察團見到世界種子庫,約1億粒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被保存在零下18攝氏度的山體下,以預防環境污染、戰爭等引起物種消失的風險,被稱為“種子諾亞方舟”。如圖為世界種子庫景觀圖。(4)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世界種子庫”可能遭到的威脅是(AB)(雙選)A.氣溫升高,種子難以貯存B.冰雪融化,雪水滲入隧道C.火山噴發,種子庫被掩埋D.開采資源,導致山體坍塌第十一章 極地地區基礎主干落實一、冰雪覆蓋的地區【填圖繪圖】·填圖:在南極地區圖中填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在北極地區圖中填出歐洲、北美洲和亞洲。項目 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位置 范圍 主要位于南極圈以南,包括南極洲及其周邊的海域A大西洋、B印度洋和C太平洋 主要位于北極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以及沿岸的D歐洲、E亞洲、F北美洲的陸地和島嶼海陸 分布 陸地為主 海洋為主自然 環境 2 000多米厚的冰層、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冰雪高原” 氣候干燥——“白色荒漠” 烈風——“風庫” 寒冷和風速不如南極,降水量比南極高得多代表 動物 企鵝 北極熊二、科學考察的寶地1.豐富的自然資源:(1)南極地區: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固體淡水資源和海洋生物,被譽為自然資源的“大倉庫”。(2)北極地區: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2.主要的科學考察站:(1)我國已建成的極地科學考察站。北極地區:a黃河站;南極地區:b長城站、c中山站、d昆侖站、e泰山站和f秦嶺站。(2)極地科考的最佳時間。北極地區:6-8月;南極地區:11月-次年3月。三、保護極地環境1.極地地區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自行恢復。2.國際社會制定了《關于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北極環境保護戰略》等條例。漫畫助學名師歸納南極洲獨特的地理特征1.位置最南的一個大洲。2.緯度最高的一個大洲。3.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4.跨經度最廣的大洲。5.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6.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質疑判斷(1)南極地區等于南極洲,北極地區等于北冰洋。(×)(2)我國南北兩極地區的科考站都有極晝極夜。(×)(3)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更寒冷。(√)立德樹人—人地協調觀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受到全世界的重視。南極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保護極地,人人有責。重點案例探析極地的開發和保護【核心素養——人地協調觀】【案例突破】(2024·四川學業考)2024年2月7日,中國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秦嶺站開站。圖1為北極和南極地區簡圖,圖2為人體體溫、水的冰點和兩極地區氣溫對比圖,圖3為極地地區兩種動物。據此完成下列要求。(1)從高、中、低緯度看,秦嶺站位于高緯度。(2)A、B兩種極地地區動物,生活在北極地區的是B。(3)與北極地區相比,南極地區氣溫更低,原因是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海拔較高,冰面反射陽光。(4)到南極地區旅游,需要準備哪些必備物品 答:保暖衣物,護目鏡,充足的食物等。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2023·鄭州二七期末)冰島、格陵蘭島、斯瓦爾巴群島,是探索北極路線中三個不可錯過的目的地。圖1為北極三島旅游線路圖,圖2為北極地區氣候統計圖。讀圖,完成1~3題。1.探索北極的最佳時間是(B)A.3月-5月 B.6月-8月C.9月-11月 D.11月-次年2月2.在本次旅行中可以體驗泡溫泉的是(A)A.冰島 B.格陵蘭島C.斯瓦爾巴群島 D.黃河站3.格陵蘭島85%的地面上覆蓋著平均厚達2 300米的大陸冰川。近年來島上冰川面積不斷萎縮,原因可能是(D)A.風力大,水分蒸發B.游客增多,消耗淡水C.降水少,缺乏水源D.全球變暖,冰川融化(2023·四川學業考)海冰是全球氣候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中山站的監測數據,南極地區海冰存在顯著的季節變化。下圖為南極地區示意圖,完成4~6題。4.中山站的緯度約為(A)A.69°S B.69°NC.53°S D.53°N5.與中山站相比,長城站(B)A.緯度較高 B.所在緯線較長C.有極晝極夜現象 D.年平均氣溫更低6.一年中,南極地區海冰面積最小可能出現在(A)A.2月 B.4月C.6月 D.9月【關鍵能力·提升練】(2024·四川學業考)2024年2月7日,中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秦嶺站(74°56'S,163°42'E)開站。其建設過程中面臨著酷寒、干燥、烈風、強輻射等惡劣環境。圖1為秦嶺站位置示意圖、圖2為秦嶺站景觀圖。據此完成7~10題。7.從秦嶺站順著地球自轉方向沿海航行到達中山站,依次經過的大洋分別是(B)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8.秦嶺站建筑主體設計時,主要考慮的是(C)①室內通風 ②材料耐輻射③墻體保溫 ④防積雪壓塌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①③9.秦嶺站位于昆侖站的(A)A.東北方 B.東南方C.西北方 D.西南方10.到秦嶺站進行科學考察的最佳時間是(D)A.3—5月 B.6—8月C.9—11月 D.12月—次年2月 【知識拓展】北極燕鷗是一種海鳥。夏季,它們在北極地區繁殖;冬季,因食物短缺和遷徙本能飛往南極附近越冬。每年在兩極之間往返一次,行程數萬千米,被稱為動物界的“遷徙之王”。圖1為北極燕鷗遷徙路線圖,圖2為北極燕鷗圖片。讀圖,完成11、12題。11.北極燕鷗遷徙經過的大洋和附近的大洲為(D)A.印度洋、亞洲東岸B.印度洋、非洲東岸C.大西洋、南美洲西岸D.大西洋、歐洲西岸12.北極燕鷗(B)①適應了在高緯度地區生活②越冬地位于北極地區附近③繁殖地為降水豐富的地區④遷徙到南極時為當地暖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沿著北極航道,某考察團開啟了一段探索北極地區自然與科學的旅程。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行進:北極航道】 考察團乘船行駛于我國與俄羅斯合作打造的北極航道。下圖為北極航道示意圖、北極海冰范圍觀測(1970年—2007年)和預測(2030年—2100年)分布圖。(1)北極東北航道經過北冰洋,將太平洋和大西洋聯通,利于沿岸國家的交流。(2)通過查閱數據,考察團發現隨著北極地區海冰覆蓋面積逐漸縮小,北極航道的通行難度逐漸降低,發生這一現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第一站:“鹿之鄉”】 在俄羅斯的亞馬爾半島上,涅涅茨人是世界上最后一個保持馴鹿習俗的部落,他們搭建錐形、低矮、無窗的鹿皮帳篷居住,為了馴鹿能吃到嫩樹葉、草類等,每年人們隨馴鹿進行長達數百千米的遷徙。如圖為鹿皮帳篷景觀圖。(3)分析涅涅茨人居住帳篷的特點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答:為了適應當地氣候嚴寒、食物短缺的情況。【第二站:“種子諾亞方舟”】 我國黃河站建在斯匹次卑爾根島,考察團見到世界種子庫,約1億粒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被保存在零下18攝氏度的山體下,以預防環境污染、戰爭等引起物種消失的風險,被稱為“種子諾亞方舟”。如圖為世界種子庫景觀圖。(4)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世界種子庫”可能遭到的威脅是(AB)(雙選)A.氣溫升高,種子難以貯存B.冰雪融化,雪水滲入隧道C.火山噴發,種子庫被掩埋D.開采資源,導致山體坍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一章 極地地區 - 學生版.docx 第十一章 極地地區.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