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單元復習任務單(三)第九章 東半球其他的地區和國家體系脈絡構建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課標考向展示·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地區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以某地區的一種自然資源為例,說出該資源在當地的分布狀況、對外輸出地區以及對當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義。·結合實例,說明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國家的地理位置、范圍、領土構成和首都;選擇與該國地理位置差異明顯的國家,比較它們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差異。·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國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國家人文地理主要特點及其與自然地理環境的聯系。·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聯系某國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結合實例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途徑。·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分析某國家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結合實例,簡要說明一個國家對某地自然環境的改造活動對其他地方自然環境的影響。·結合某國家的實例,簡要說明該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聯系及其意義。 2024年第33屆夏季奧運會在歐洲西部法國巴黎舉辦。圖1為歐洲西部地形圖,圖2為法國農業分布圖,圖3為巴黎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據此完成1、2題。1.歐洲西部自然環境特點是( )A.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 B.地勢南北低、中部高C.海岸線平直,海灣少 D.河流水量季節變化大2.法國西北部發展畜牧業的優勢條件是( )A.多山地,地形崎嶇,草場廣布 B.全年溫和濕潤,利于多汁牧草生長 C.夏季炎熱干燥,利于奶牛生長 D.人口、城市少,受人類活動影響小(2024·煙臺期末)非洲各地植被景觀差異很大。其中熱帶雨林植被高大,多板狀根、氣生根、老莖生花等現象;而波巴布樹則非常耐旱,可通過粗大的樹干儲水度過旱季,一般樹皮較厚,樹葉小而硬,根系發達。結合下圖,完成3~5題。3.造成非洲波巴布樹、獨木成林兩種植物形態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熱量條件不同 B.土壤性質不同 C.水分條件差異 D.地形差異4.推測非洲波巴布樹、獨木成林兩種植物分布區的主要氣候類型分別是( )A.波巴布樹—熱帶雨林氣候B.波巴布樹—熱帶草原氣候C.獨木成林—熱帶沙漠氣候D.獨木成林—地中海氣候5.以下對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中甲、乙、丙、丁四條河流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長度最長的是甲河流 ②主要流經沙漠地區的是乙河流③水量最大的是丙河流 ④有結冰期的是丁河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讀澳大利亞農牧帶分布圖,完成6、7題。6.Ⅰ地帶面積廣闊的自然原因是( )A.地形單一,地勢起伏小B.地表水資源較豐富C.全部為熱帶草原氣候,草原遼闊D.降水豐富7.與Ⅳ地帶比較,Ⅱ地帶發展畜牧業的優勢有( )A.草場資源豐富 B.勞動力資源豐富C.土地租金低 D.靠近消費市場8.(2024·樂山期中)2024年1月1日,西亞地區的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國家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西亞國家加入金磚機制,充分展示了廣大西亞地區國家對于金磚機制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維護公平正義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的認可。下圖為西亞示意圖和伊朗首都德黑蘭氣候資料圖。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西亞地處亞洲、歐洲和 洲的交界地帶,間接溝通大西洋和 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沙特阿拉伯位于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臨 灣,西接紅海。(2)伊朗特色建筑——風塔(如圖),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天然空調”,該建筑能將不同方向刮來的風通過塔窗引入塔內,經過塔底水池后再吹到室內,從而達到降溫增濕的目的。風塔的建造是為了適應當地 的夏季氣候特征。(3)西亞地區石油資源豐富,位于伊朗南部A處的 海峽,被稱為“世界油閥”,出口的石油資源運往我國的主要運輸方式是 。(4)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發展經濟都嚴重依賴石油出口,請你結合實際,為兩國如何應對石油枯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建議。考點定向突破考點一 西亞【鏈接·考點】1.圖記西亞:2.西亞氣候與聚落:3.西亞氣候與農牧業: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炎熱干燥,降水稀少→種植業不發達,主要分布在水源相對充足的河谷平原和綠洲→發展節水農業。【變式·提能】1.伊朗媒體2023年3月10日報道,經過幾日談判,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在北京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系,并在最多兩個月內重新互相開放大使館。這使得西亞又一次成為全球焦點,讀中東地區及卡塔爾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列問題。(1)西亞被稱為“ 之地”,聯系三大洲,溝通兩大洋,兩大洋是 洋和 洋。(2)西亞的石油集中分布在 及其沿岸,油輪通過① 海峽進入阿拉伯海,經過 海峽、太平洋到達東亞。運往西歐的石油較短的海運路線需經過② 運河。大型油輪需繞行非洲 經過大西洋到達西歐。(3)有人用“水比油貴”來形容西亞地區石油資源豐富但水資源匱乏的情況,列舉該地區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4)西亞宗教紛爭,文化差異大。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把 看作圣城。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 。(5)長期以來,西亞地區戰火紛飛,造成中東地區戰爭不斷的原因是( )①以白色人種為主 ②地理位置重要③石油資源豐富 ④淡水資源貧乏⑤民族宗教矛盾突出 ⑥地形以高原為主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考點二 歐洲西部【鏈接·考點】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原因【變式·提能】2.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問題。 酷愛繪畫和旅游的小明參加了在巴黎揭幕的兒童藝術展,這次旅行,他驗證了課本知識,感悟到身邊的地理。(1)第一站:巴黎5月28號抵達法國首都巴黎,小明感覺巴黎的氣候與廣州差異很大。廣州的夏季 ,而巴黎的夏季 。小明游覽了經歷了火災的基督教建筑 。(2)第二站:羅馬6月1日,飛抵羅馬,漫步在地中海沿岸,感受陽光沙灘的火熱。 下列能反映當地氣候特點的是( )(3)第三站:荷蘭6月7日,徜徉在萊茵河畔。萊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是歐洲的“黃金水道”。小明畫了一幅關系圖,分析萊茵河的航運價值。請補充完整。① ② ③ ④ ⑤ ⑥(4)第四站:冰島6月12日,來到冰島,感受這里的“冰火兩重天”。根據圖文材料,解釋“冰火兩重天”的地理含義及原因。考點三 撒哈拉以南非洲【鏈接·考點】1.地形和氣候:(1)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2)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廣。2.地形、氣候和植被等影響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 尼羅河 剛果河流向 自南向北 自東向西流量 較小 大汛期 北半球的夏季 —含沙量 大 小3.經濟特點及對策:對策:發展民族工業,發展多樣化經濟,努力改變過分依賴初級農礦產品的局面,促使經濟快速穩步增長。4.人口、糧食、環境之間的關系及措施:措施:(1)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2)保護生態環境,減輕自然災害。(3)發展糧食生產,解決食物短缺問題。(4)建立完善的民族經濟體系。(5)引進人才和技術。【變式·提能】3.讀圖完成以下各題。(1)讀圖分析維多利亞湖沿岸發展鮮花種植業的有利條件。(2)分析肯尼亞煉油工業主要分布在蒙巴薩的原因。考點四 澳大利亞【鏈接·考點】1.澳大利亞有很多古老生物的原因:①幾千萬年前就同其他大陸分離,孤立存在,演化緩慢;②無豺狼虎豹等大型食肉動物;③氣候溫和,生存條件沒有大的改變;④人類開發晚,人口稀疏。特有動物有袋鼠、考拉、鴨嘴獸、鴯鹋等。2.澳大利亞牧羊帶與年降水量分布的關系:降水 牧羊帶200~500 mm 粗放牧羊帶500~1 000 mm 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高于1 000 mm 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3.主要礦產分布及原因:4.人口分布及原因:【變式·提能】4.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18世紀后期英國人開始在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地區建立了殖民地,后來逐步發展形成一個聯邦國家。澳大利亞是目前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材料二 1月中旬澳大利亞開啟葡萄收獲季節后,每天都有汽車運輸隊滿載葡萄駛向繁忙的碼頭,并把它們運往中國。當地的葡萄種植戶期待,中國市場能為他們帶來一個豐收的年景。材料三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鐵路分布圖和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圖。(1)澳大利亞是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該大陸的名稱是 大陸,其所在的大洲是 洲。(2)簡述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因。 。(3)澳大利亞中部地區鐵路網 (密集或稀疏),主要原因是中部 氣候廣布,氣候干旱,人口和城市數量少。(4)從材料二可知,澳大利亞葡萄收獲季節是北半球的 (季節),與我國本土葡萄形成錯峰上市。大單元復習任務單(三)第九章 東半球其他的地區和國家體系脈絡構建答案:①熱帶 ②高原 ③民族 ④塔斯馬尼亞 ⑤羊背 ⑥半環狀 ⑦礦車 ⑧波斯灣 ⑨熱帶沙漠 ⑩科學技術 平原 畜牧業課標考向展示·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地區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以某地區的一種自然資源為例,說出該資源在當地的分布狀況、對外輸出地區以及對當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義。·結合實例,說明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國家的地理位置、范圍、領土構成和首都;選擇與該國地理位置差異明顯的國家,比較它們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差異。·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國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國家人文地理主要特點及其與自然地理環境的聯系。·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聯系某國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結合實例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途徑。·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分析某國家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結合實例,簡要說明一個國家對某地自然環境的改造活動對其他地方自然環境的影響。·結合某國家的實例,簡要說明該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聯系及其意義。 2024年第33屆夏季奧運會在歐洲西部法國巴黎舉辦。圖1為歐洲西部地形圖,圖2為法國農業分布圖,圖3為巴黎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據此完成1、2題。1.歐洲西部自然環境特點是(A)A.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 B.地勢南北低、中部高C.海岸線平直,海灣少 D.河流水量季節變化大2.法國西北部發展畜牧業的優勢條件是(B)A.多山地,地形崎嶇,草場廣布 B.全年溫和濕潤,利于多汁牧草生長 C.夏季炎熱干燥,利于奶牛生長 D.人口、城市少,受人類活動影響小(2024·煙臺期末)非洲各地植被景觀差異很大。其中熱帶雨林植被高大,多板狀根、氣生根、老莖生花等現象;而波巴布樹則非常耐旱,可通過粗大的樹干儲水度過旱季,一般樹皮較厚,樹葉小而硬,根系發達。結合下圖,完成3~5題。3.造成非洲波巴布樹、獨木成林兩種植物形態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C)A.熱量條件不同 B.土壤性質不同 C.水分條件差異 D.地形差異4.推測非洲波巴布樹、獨木成林兩種植物分布區的主要氣候類型分別是(B)A.波巴布樹—熱帶雨林氣候B.波巴布樹—熱帶草原氣候C.獨木成林—熱帶沙漠氣候D.獨木成林—地中海氣候5.以下對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中甲、乙、丙、丁四條河流特征的說法,正確的是(C)①長度最長的是甲河流 ②主要流經沙漠地區的是乙河流③水量最大的是丙河流 ④有結冰期的是丁河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讀澳大利亞農牧帶分布圖,完成6、7題。6.Ⅰ地帶面積廣闊的自然原因是(A)A.地形單一,地勢起伏小B.地表水資源較豐富C.全部為熱帶草原氣候,草原遼闊D.降水豐富7.與Ⅳ地帶比較,Ⅱ地帶發展畜牧業的優勢有(D)A.草場資源豐富 B.勞動力資源豐富C.土地租金低 D.靠近消費市場8.(2024·樂山期中)2024年1月1日,西亞地區的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國家成為金磚國家正式成員。西亞國家加入金磚機制,充分展示了廣大西亞地區國家對于金磚機制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維護公平正義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的認可。下圖為西亞示意圖和伊朗首都德黑蘭氣候資料圖。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西亞地處亞洲、歐洲和非洲的交界地帶,間接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沙特阿拉伯位于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臨波斯灣,西接紅海。(2)伊朗特色建筑——風塔(如圖),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天然空調”,該建筑能將不同方向刮來的風通過塔窗引入塔內,經過塔底水池后再吹到室內,從而達到降溫增濕的目的。風塔的建造是為了適應當地炎熱干燥的夏季氣候特征。(3)西亞地區石油資源豐富,位于伊朗南部A處的霍爾木茲海峽,被稱為“世界油閥”,出口的石油資源運往我國的主要運輸方式是海洋運輸。(4)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發展經濟都嚴重依賴石油出口,請你結合實際,為兩國如何應對石油枯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建議。答:提高能源效率;發展太陽能產業;發展旅游業等。考點定向突破考點一 西亞【鏈接·考點】1.圖記西亞:2.西亞氣候與聚落:3.西亞氣候與農牧業: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炎熱干燥,降水稀少→種植業不發達,主要分布在水源相對充足的河谷平原和綠洲→發展節水農業。【變式·提能】1.伊朗媒體2023年3月10日報道,經過幾日談判,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在北京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雙方同意恢復外交關系,并在最多兩個月內重新互相開放大使館。這使得西亞又一次成為全球焦點,讀中東地區及卡塔爾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列問題。(1)西亞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聯系三大洲,溝通兩大洋,兩大洋是印度洋和大西洋。(2)西亞的石油集中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油輪通過①霍爾木茲海峽進入阿拉伯海,經過馬六甲海峽、太平洋到達東亞。運往西歐的石油較短的海運路線需經過②蘇伊士運河。大型油輪需繞行非洲好望角經過大西洋到達西歐。(3)有人用“水比油貴”來形容西亞地區石油資源豐富但水資源匱乏的情況,列舉該地區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建立海水淡化廠;節約用水,如水資源循環使用;發展節水農業等。(4)西亞宗教紛爭,文化差異大。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5)長期以來,西亞地區戰火紛飛,造成中東地區戰爭不斷的原因是(C)①以白色人種為主 ②地理位置重要③石油資源豐富 ④淡水資源貧乏⑤民族宗教矛盾突出 ⑥地形以高原為主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考點二 歐洲西部【鏈接·考點】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原因【變式·提能】2.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問題。 酷愛繪畫和旅游的小明參加了在巴黎揭幕的兒童藝術展,這次旅行,他驗證了課本知識,感悟到身邊的地理。(1)第一站:巴黎5月28號抵達法國首都巴黎,小明感覺巴黎的氣候與廣州差異很大。廣州的夏季炎熱多雨,而巴黎的夏季溫和濕潤。小明游覽了經歷了火災的基督教建筑巴黎圣母院。(2)第二站:羅馬6月1日,飛抵羅馬,漫步在地中海沿岸,感受陽光沙灘的火熱。 下列能反映當地氣候特點的是(A)(3)第三站:荷蘭6月7日,徜徉在萊茵河畔。萊茵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是歐洲的“黃金水道”。小明畫了一幅關系圖,分析萊茵河的航運價值。請補充完整。①平原 ②平穩 ③溫帶海洋性 ④小 ⑤無 ⑥密集(4)第四站:冰島6月12日,來到冰島,感受這里的“冰火兩重天”。根據圖文材料,解釋“冰火兩重天”的地理含義及原因。緯度高、氣候寒冷,冰原廣布;位于板塊交界處,多火山。考點三 撒哈拉以南非洲【鏈接·考點】1.地形和氣候:(1)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2)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廣。2.地形、氣候和植被等影響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 尼羅河 剛果河流向 自南向北 自東向西流量 較小 大汛期 北半球的夏季 —含沙量 大 小3.經濟特點及對策:對策:發展民族工業,發展多樣化經濟,努力改變過分依賴初級農礦產品的局面,促使經濟快速穩步增長。4.人口、糧食、環境之間的關系及措施:措施:(1)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2)保護生態環境,減輕自然災害。(3)發展糧食生產,解決食物短缺問題。(4)建立完善的民族經濟體系。(5)引進人才和技術。【變式·提能】3.讀圖完成以下各題。(1)讀圖分析維多利亞湖沿岸發展鮮花種植業的有利條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光照充足;農業勞動力豐富廉價;交通便利等。(2)分析肯尼亞煉油工業主要分布在蒙巴薩的原因。肯尼亞缺乏石油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蒙巴薩擁有海港,海運便利。考點四 澳大利亞【鏈接·考點】1.澳大利亞有很多古老生物的原因:①幾千萬年前就同其他大陸分離,孤立存在,演化緩慢;②無豺狼虎豹等大型食肉動物;③氣候溫和,生存條件沒有大的改變;④人類開發晚,人口稀疏。特有動物有袋鼠、考拉、鴨嘴獸、鴯鹋等。2.澳大利亞牧羊帶與年降水量分布的關系:降水 牧羊帶200~500 mm 粗放牧羊帶500~1 000 mm 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高于1 000 mm 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3.主要礦產分布及原因:4.人口分布及原因:【變式·提能】4.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18世紀后期英國人開始在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地區建立了殖民地,后來逐步發展形成一個聯邦國家。澳大利亞是目前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材料二 1月中旬澳大利亞開啟葡萄收獲季節后,每天都有汽車運輸隊滿載葡萄駛向繁忙的碼頭,并把它們運往中國。當地的葡萄種植戶期待,中國市場能為他們帶來一個豐收的年景。材料三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鐵路分布圖和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分布圖。(1)澳大利亞是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該大陸的名稱是澳大利亞大陸,其所在的大洲是大洋洲。(2)簡述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原因。氣候適宜、交通便利、開發的歷史悠久,經濟發達。(3)澳大利亞中部地區鐵路網稀疏(密集或稀疏),主要原因是中部熱帶沙漠氣候廣布,氣候干旱,人口和城市數量少。(4)從材料二可知,澳大利亞葡萄收獲季節是北半球的冬季(季節),與我國本土葡萄形成錯峰上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復習任務單(三) 第九章 東半球其他的地區和國家 - 學生版.docx 大單元復習任務單(三) 第九章 東半球其他的地區和國家.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