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向1 大氣受熱過程與氣溫1.大氣的受熱過程原理2.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應用(1)解釋自然現象自然現象 邏輯鏈氣溫日 較差全球 變暖太陽能 的多寡 高海拔地 區(如青藏 高原地區)內陸地區 (如我國 西北地區)濕潤內陸盆地 (如四川盆地)(2)在農業實踐中的應用3.逆溫及其影響(1)不利影響:出現在城市上空的逆溫,阻礙大氣的對流運動,會加重近地面的大氣污染,并降低大氣能見度,增加酸雨出現的概率,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危害。(2)有利影響①在某些山坡或河谷地區,逆溫成為一種氣候資源而得到利用。例如,我國新疆的伊犁谷地,逆溫現象從10月持續至次年3月,長達半年之久。逆溫層提高了伊犁谷地冬季的氣溫,坡地上的多年生果樹可不必埋土保護,從而避免或減輕了低溫凍害;在這里發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可減少保溫材料投入,提高經濟效益;逆溫層坡地還為當地牲畜提供了避寒越冬的理想場所。②由于逆溫層的出現會阻礙空氣垂直對流運動,因此逆溫可以抑制由大風、沙塵、強對流天氣而引起的沙塵暴的發生。③逆溫出現在高空,對在相應空間中飛機的飛行極為有利。因為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顛簸較小,飛行平穩;同時,晴空萬里提高了能見度,使飛行更加安全。4.氣溫(1)影響氣溫的因素分析因素 具體表現緯度 因素 緯度低,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能多,氣溫高,日較差大,年較差小; 緯度高,太陽高度小,太陽輻射能少,氣溫低,日較差小,年較差大海陸 分布 沿海:冬季降溫慢,夏季升溫慢,冬溫夏涼,氣溫年較差小; 內陸:冬季降溫快,夏季升溫快,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地形 海拔 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山地阻擋 冷空氣受阻、堆積,迎風側氣溫更低,背風側氣溫較高; 暖空氣受阻、堆積,迎風側氣溫更高,背風側氣溫較低封閉地形 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閉,熱量不易擴散,保持較高或較低的氣溫坡向 山地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洋流 暖流增溫,寒流降溫冬季風 距離冬季風源地越近,氣溫越低天氣 陰天氣溫較低,晴天氣溫較高下墊面組 成物質 冰雪等反射率高,氣溫低;比熱容大(水域>林地>草地>裸地>沙地),氣溫變化慢(2)造成兩地氣溫差異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如果是相距較遠的南北兩地,則年均溫大小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一般考慮緯度因素。②如果是相距較遠的東西兩地,則年(日)溫差大小的主要影響因素一般考慮海陸位置(距海遠近)因素。③如果是距離較近的兩地,氣溫大小有明顯差異,則一般考慮地形因素。④如果是位于大陸同緯度東西岸的兩地,則氣溫大小差異一般要考慮洋流因素。⑤如果某地冬季氣溫明顯偏高,則可能有地形對冬季風起阻擋作用,常考慮地形因素;如果夏季氣溫明顯偏低,則可能位于海拔較高的山地或高原。考向2 大氣運動與降水1.圖解大氣運動的內在聯系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3.降水(1)降水的形成(2)降水差異主導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年降水量的空間差異兩地位置 分析角度兩地位置相距較遠 一般從大氣環流角度去分析兩地離海遠近不同 從海陸位置角度去分析兩地位于緯度大致相當的大陸兩岸 從洋流角度去分析兩地位置較近,且降水差異較大 從地形(迎、背風坡)角度去分析②降水的季節差異:主要從大氣環流即氣壓帶、風帶的季節變化考慮。③降水的日變化差異:主要從局部的氣旋(低壓)、反氣旋(高壓)、熱力環流等角度去分析。如河谷地區夜雨多的原因:夜晚,谷底降溫慢,溫度高,形成相對暖濕空氣;山地降溫較快,溫度低,形成冷重空氣;冷重空氣沿坡面下沉至谷底,將谷底暖濕空氣向上托起;暖濕空氣遇冷凝結,形成降水。考向3 天氣系統與氣象災害1.掌握天氣系統與天氣變化關系的兩大技法(1)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氣系統的天氣特征天氣系統 天氣特征冷鋒 大風、降溫、陰雨天氣暖鋒或準靜止鋒 連續性降水低壓(氣旋系統) 如臺風帶來狂風、特大暴雨天氣高壓(反氣旋系統) 晴空萬里鋒面氣旋 低壓槽控制區域多降水(2)活動規律法——把握典型天氣系統的活動特點①冬半年冷鋒活躍,如冬春季節的沙塵暴、冬季的寒潮等;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也多是由冷鋒帶來的。②暖鋒在我國活動范圍較小,大多伴隨著氣旋出現,春季主要出現在華南地區、江淮流域和東北地區。③7、8月長江流域出現的伏旱是副熱帶高壓控制的結果,冬季北方地區常受亞洲高壓控制。④夏秋季節,熱帶氣旋主要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溫帶氣旋主要出現在春季和秋季的華北、東北地區。⑤我國常出現的準靜止鋒2.我國鋒面雨帶的推移(1)正常年份推移規律4、5月 南部沿海進入雨季,華北地區出現春旱6月 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梅雨”7~8月 雨帶移至華北、東北地區,長江流域出現伏旱9月 雨帶南撤至長江流域10月 雨季結束(2)雨帶類型:影響我國的鋒面雨主要是冷鋒造成的,暖鋒一般伴隨鋒面氣旋出現。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準靜止鋒。(3)影響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長,降水多。②異常年份夏季風強弱對鋒面進退的影響:夏季風勢力強,則鋒面雨帶北移速度快,易出現北澇南旱;夏季風勢力弱,則鋒面雨帶北移速度慢,易出現北旱南澇。3.氣象災害(1)洪澇災害成因分析思路(2)干旱災害的成因①自然原因:氣候特征(降水和蒸發)、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農作物需水季節等。②人為原因: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加劇干旱,如用水量大;水資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等。4.我國氣象災害的相關性考向4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1.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征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征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之間 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在10°N~25°N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緯20°~30°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全年高溫少雨亞 熱 帶 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南北緯25°~35°的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溫帶 溫帶季風氣候 北緯35°~55°的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緯30°~40°至60°~65°的大陸內部與大陸東岸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夏熱,干旱少雨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和多雨亞寒帶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緯50°至北極圈的大陸 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 冬長嚴寒,夏短溫暖寒帶 苔原氣候 北半球極地附近的沿海 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極地氣團或冰洋氣團控制 全年嚴寒冰原氣候 南北半球極地附近的內陸 緯度最高,太陽輻射弱,受冰洋氣團控制 全年酷寒高原、 高山 高原山地氣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區 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氣溫和降水隨海拔而變化2.非地帶性氣候氣候類型 分布 特殊表現 形成原因熱帶雨 林氣候 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沿岸、巴西高原東南部沿岸、中美地區東側 不在赤道附近,并非受赤道低壓帶控制而形成 緯度上,這些地區均位于熱帶地區,屬于熱帶氣候。這些地區均位于來自海洋的信風的迎風坡,加上沿岸受暖流的影響,降水豐富,故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 原氣候 東非高原、南美安第斯山區的高原內陸地區(赤道地區附近) 位于赤道地區,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地勢較高,氣溫較低,對流運動減弱,降水減少,缺乏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條件溫帶大陸 性氣候 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 位于西風帶內,且東靠海洋,沿岸有暖流經過,卻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該地位于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脈東側,位于盛行西風的背風地帶,盛行西風越過安第斯山脈后,氣流下沉,降水稀少而形成熱帶沙 漠氣候 南美太平洋沿岸5°S~20°S之間、非洲索馬里半島沿岸 不在副熱帶高壓帶控制之下,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受秘魯寒流的影響,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加上東南信風越過安第斯山脈后,氣流下沉,降水稀少,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②索馬里半島沿岸—冬季受東北信風帶的控制,風由陸地吹來,降水少;夏季受離岸寒流(西南季風使表層海水遠離海岸,底層冷海水上泛成為寒流)的影響,降溫減濕溫帶海洋 性氣候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緯度60°N~66°34′N 緯度非常高,沒有形成極地氣候,而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增溫增濕3.氣候特征描述氣候要素 描述方法 常用詞 舉例氣候類型 先指出氣候類型,然后描述該地氣候類型多樣或單一 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氣溫 冬夏氣溫高低、氣溫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炎熱或涼爽、寒冷或溫和降水 冬夏降水量多少、年降水量多少及降水的季節變化 多或少、干或濕4.某區域氣候干旱的成因分析降水量(少) 大陸內部:深居內陸,且水汽受沿途山脈阻擋,降水稀少沿海地區:地處盛行(×方向)風的背風坡,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可能)受沿岸寒流的影響,降水稀少;(可能)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下沉,降水稀少季風氣候:地處季風氣候區,降水的季節、年際變化大,冬季降水偏少河谷地形:地處河谷,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氣候異常:降水少蒸發量(多) 低緯度地區:緯度低,氣溫高,蒸發旺盛中高緯度地區:多大風天氣,加劇蒸發,蒸發量大;春季氣溫回升快(夏季氣溫高),蒸發旺盛保水量(少) 地表裸露,植被少,蒸發加劇,涵養水源能力差土質疏松(或多石灰巖),下滲強,地表保水能力差地勢陡峻,地表水留存時間短,保水能力差5.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氣候對自然要素的影響自然要素 影響對地形 降水多的地區(濕潤、半濕潤地區),以流水作用為主;降水少的地區(干旱、半干旱地區),以風力作用為主;大陸性較強,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風化作用顯著;高緯度、高海拔地區,冰川作用顯著;山岳冰川的存在,會形成冰川侵蝕、堆積地貌;降水多的石灰巖分布區易形成喀斯特地貌;降水極少地區易形成荒漠景觀對 水 文 對河流 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水文特征受降水量的影響較大;以冰雪或積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受氣溫的影響較大對湖泊 內流區,氣候干旱,蒸發量大,湖泊水位低,鹽度高,多為咸水湖;外流區,降水多,湖泊面積大,多為淡水湖對沙漠地區的水 沙漠地區,氣候干旱,蒸發量大,地表水缺乏;晝夜溫差大,空氣中的水汽凝結下滲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對海水性質和洋流 降水多、蒸發弱的海區,鹽度低,反之鹽度高;風海流的形成是受盛行風的影響,上升流的形成是受離岸風的影響對生物(植被、動物) 氣候類型多樣,生物類型多樣;熱量影響植被的類型和分布范圍;降水影響植被的高矮疏密程度;氣溫和降水影響雪線和林線的高度變化對土壤 氣候通過影響植被進而影響土壤有機質或腐殖質來間接影響土壤肥力(2)氣候對人文要素的影響人文要素 影響對農業 氣候影響農業類型、種植制度(熟制、配置、種植方式)熱量影響積溫多少,從而影響熟制、生長期、播種期、采收期、單產年降水量的多少影響耕地類型(水田、旱地)、作物類型(喜濕、耐旱)、生長狀況;降水的時間變化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質量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等光照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還影響農作物的品種,可分為喜光植物和喜陰植物晝夜溫差影響作物品質和糖分積累氣象災害影響農業的產量對交通 氣候主要影響交通線如鐵路、公路的施工,冬季受低溫影響不宜施工,易凍;降水的天氣會影響工程的進展,山區在暴雨的天氣易發生滑坡、泥石流;干旱地區、熱帶地區夏季易受高溫、酷暑的威脅;高原的高寒氣候影響交通線路施工對人文景觀 北方四合院→保溫、防寒、避風沙;青藏地區墻體厚,穿藏袍→晝夜溫差大;西北窯洞→冬暖夏涼;亞馬孫河下游“河海”上的浮在水上的木屋;馬來西亞海岸防御海嘯侵襲建設的高腳屋(共47張PPT)大單元2 大氣的運動大單元體系架構大氣受熱過程與氣溫大概念考向突破 考向11.大氣的受熱過程原理自然現象 邏輯鏈氣溫日較差 全球變暖 2.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應用(1)解釋自然現象自然現象 邏輯鏈太陽能 的多寡 高海拔地區(如青藏高原地區) 內陸地區 (如我國西北地區) 濕潤內陸盆地(如四川盆地) (2)在農業實踐中的應用3.逆溫及其影響(1)不利影響:出現在城市上空的逆溫,阻礙大氣的對流運動,會加重近地面的大氣污染,并降低大氣能見度,增加酸雨出現的概率,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危害。(2)有利影響①在某些山坡或河谷地區,逆溫成為一種氣候資源而得到利用。例如,我國新疆的伊犁谷地,逆溫現象從10月持續至次年3月,長達半年之久。逆溫層提高了伊犁谷地冬季的氣溫,坡地上的多年生果樹可不必埋土保護,從而避免或減輕了低溫凍害;在這里發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可減少保溫材料投入,提高經濟效益;逆溫層坡地還為當地牲畜提供了避寒越冬的理想場所。②由于逆溫層的出現會阻礙空氣垂直對流運動,因此逆溫可以抑制由大風、沙塵、強對流天氣而引起的沙塵暴的發生。③逆溫出現在高空,對在相應空間中飛機的飛行極為有利。因為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顛簸較小,飛行平穩;同時,晴空萬里提高了能見度,使飛行更加安全。4.氣溫(1)影響氣溫的因素分析因素 具體表現緯度 因素 緯度低,太陽高度大,太陽輻射能多,氣溫高,日較差大,年較差小;緯度高,太陽高度小,太陽輻射能少,氣溫低,日較差小,年較差大海陸 分布 沿海:冬季降溫慢,夏季升溫慢,冬溫夏涼,氣溫年較差小;內陸:冬季降溫快,夏季升溫快,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因素 具體表現地形 海拔 海拔高,氣溫低;海拔低,氣溫高山地阻擋 冷空氣受阻、堆積,迎風側氣溫更低,背風側氣溫較高;暖空氣受阻、堆積,迎風側氣溫更高,背風側氣溫較低封閉地形 谷地、盆地等地形封閉,熱量不易擴散,保持較高或較低的氣溫坡向 山地陽坡氣溫高,陰坡氣溫低洋流 暖流增溫,寒流降溫冬季風 距離冬季風源地越近,氣溫越低因素 具體表現天氣 陰天氣溫較低,晴天氣溫較高下墊面組 成物質 冰雪等反射率高,氣溫低;比熱容大(水域>林地>草地>裸地>沙地),氣溫變化慢(2)造成兩地氣溫差異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如果是相距較遠的南北兩地,則年均溫大小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一般考慮緯度因素。②如果是相距較遠的東西兩地,則年(日)溫差大小的主要影響因素一般考慮海陸位置(距海遠近)因素。③如果是距離較近的兩地,氣溫大小有明顯差異,則一般考慮地形因素。④如果是位于大陸同緯度東西岸的兩地,則氣溫大小差異一般要考慮洋流因素。⑤如果某地冬季氣溫明顯偏高,則可能有地形對冬季風起阻擋作用,常考慮地形因素;如果夏季氣溫明顯偏低,則可能位于海拔較高的山地或高原。大氣運動與降水大概念考向突破 考向21.圖解大氣運動的內在聯系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3.降水(1)降水的形成(2)降水差異主導因素的分析方法①年降水量的空間差異兩地位置 分析角度兩地位置相距較遠 一般從大氣環流角度去分析兩地離海遠近不同 從海陸位置角度去分析兩地位于緯度大致相當的大陸兩岸 從洋流角度去分析兩地位置較近,且降水差異較大 從地形(迎、背風坡)角度去分析②降水的季節差異:主要從大氣環流即氣壓帶、風帶的季節變化考慮。③降水的日變化差異:主要從局部的氣旋(低壓)、反氣旋(高壓)、熱力環流等角度去分析。如河谷地區夜雨多的原因:夜晚,谷底降溫慢,溫度高,形成相對暖濕空氣;山地降溫較快,溫度低,形成冷重空氣;冷重空氣沿坡面下沉至谷底,將谷底暖濕空氣向上托起;暖濕空氣遇冷凝結,形成降水。天氣系統與氣象災害大概念考向突破 考向31.掌握天氣系統與天氣變化關系的兩大技法(1)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氣系統的天氣特征天氣系統 天氣特征冷鋒 大風、降溫、陰雨天氣暖鋒或準靜止鋒 連續性降水低壓(氣旋系統) 如臺風帶來狂風、特大暴雨天氣高壓(反氣旋系統) 晴空萬里鋒面氣旋 低壓槽控制區域多降水(2)活動規律法——把握典型天氣系統的活動特點①冬半年冷鋒活躍,如冬春季節的沙塵暴、冬季的寒潮等;我國北方夏季的暴雨也多是由冷鋒帶來的。②暖鋒在我國活動范圍較小,大多伴隨著氣旋出現,春季主要出現在華南地區、江淮流域和東北地區。③7、8月長江流域出現的伏旱是副熱帶高壓控制的結果,冬季北方地區常受亞洲高壓控制。④夏秋季節,熱帶氣旋主要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溫帶氣旋主要出現在春季和秋季的華北、東北地區。⑤我國常出現的準靜止鋒2.我國鋒面雨帶的推移(1)正常年份推移規律4、5月 南部沿海進入雨季,華北地區出現春旱6月 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梅雨”7~8月 雨帶移至華北、東北地區,長江流域出現伏旱9月 雨帶南撤至長江流域10月 雨季結束(2)雨帶類型:影響我國的鋒面雨主要是冷鋒造成的,暖鋒一般伴隨鋒面氣旋出現。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準靜止鋒。(3)影響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長,降水多。②異常年份夏季風強弱對鋒面進退的影響:夏季風勢力強,則鋒面雨帶北移速度快,易出現北澇南旱;夏季風勢力弱,則鋒面雨帶北移速度慢,易出現北旱南澇。3.氣象災害(1)洪澇災害成因分析思路(2)干旱災害的成因①自然原因:氣候特征(降水和蒸發)、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農作物需水季節等。②人為原因: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加劇干旱,如用水量大;水資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等。4.我國氣象災害的相關性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大概念考向突破 考向41.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征 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征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赤道低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 南北緯10°~20°之間 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熱帶季風氣候 大致在10°N~25°N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緯20°~30°的大陸內部和西岸 副熱帶高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全年高溫少雨 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征亞 熱 帶 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南北緯25°~35°的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低溫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 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溫帶 溫帶季 風氣候 北緯35°~55°的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差異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緯30°~40°至60°~65°的大陸內部與大陸東岸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夏熱,干旱少雨 氣候類型 分布 氣候成因 氣候特征溫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溫和多雨亞寒帶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北緯50°至北極圈的大陸 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 冬長嚴寒,夏短溫暖寒帶 苔原氣候 北半球極地附近的沿海 緯度高,太陽輻射弱,受極地氣團或冰洋氣團控制 全年嚴寒冰原氣候 南北半球極地附近的內陸 緯度最高,太陽輻射弱,受冰洋氣團控制 全年酷寒高原、 高山 高原山地氣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區 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 氣溫和降水隨海拔而變化2.非地帶性氣候氣候類型 分布 特殊表現 形成原因熱帶雨 林氣候 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沿岸、巴西高原東南部沿岸、中美地區東側 不在赤道附近,并非受赤道低壓帶控制而形成 緯度上,這些地區均位于熱帶地區,屬于熱帶氣候。這些地區均位于來自海洋的信風的迎風坡,加上沿岸受暖流的影響,降水豐富,故形成熱帶雨林氣候氣候類型 分布 特殊表現 形成原因熱帶草 原氣候 東非高原、南美安第斯山區的高原內陸地區(赤道地區附近) 位于赤道地區,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地勢較高,氣溫較低,對流運動減弱,降水減少,缺乏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條件溫帶大陸 性氣候 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 位于西風帶內,且東靠海洋,沿岸有暖流經過,卻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 該地位于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脈東側,位于盛行西風的背風地帶,盛行西風越過安第斯山脈后,氣流下沉,降水稀少而形成氣候類型 分布 特殊表現 形成原因熱帶沙 漠氣候 南美太平洋沿岸5°S~20°S之間、非洲索馬里半島沿岸 不在副熱帶高壓帶控制之下,形成熱帶沙漠氣候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受秘魯寒流的影響,具有降溫減濕的作用;加上東南信風越過安第斯山脈后,氣流下沉,降水稀少,形成熱帶沙漠氣候。②索馬里半島沿岸—冬季受東北信風帶的控制,風由陸地吹來,降水少;夏季受離岸寒流(西南季風使表層海水遠離海岸,底層冷海水上泛成為寒流)的影響,降溫減濕氣候類型 分布 特殊表現 形成原因溫帶海洋 性氣候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側,緯度60°N~66°34′N 緯度非常高,沒有形成極地氣候,而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增溫增濕3.氣候特征描述氣候要素 描述方法 常用詞 舉例氣候類型 先指出氣候類型,然后描述該地氣候類型多樣或單一 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氣溫 冬夏氣溫高低、氣溫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炎熱或涼爽、寒冷或溫和降水 冬夏降水量多少、年降水量多少及降水的季節變化 多或少、干或濕4.某區域氣候干旱的成因分析降水量(少) 大陸內部:深居內陸,且水汽受沿途山脈阻擋,降水稀少沿海地區:地處盛行(×方向)風的背風坡,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可能)受沿岸寒流的影響,降水稀少;(可能)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下沉,降水稀少季風氣候:地處季風氣候區,降水的季節、年際變化大,冬季降水偏少河谷地形:地處河谷,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氣候異常:降水少蒸發量(多) 低緯度地區:緯度低,氣溫高,蒸發旺盛中高緯度地區:多大風天氣,加劇蒸發,蒸發量大;春季氣溫回升快(夏季氣溫高),蒸發旺盛保水量(少) 地表裸露,植被少,蒸發加劇,涵養水源能力差土質疏松(或多石灰巖),下滲強,地表保水能力差地勢陡峻,地表水留存時間短,保水能力差5.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1)氣候對自然要素的影響自然要素 影響對地形 降水多的地區(濕潤、半濕潤地區),以流水作用為主;降水少的地區(干旱、半干旱地區),以風力作用為主;大陸性較強,晝夜溫差較大的地區,風化作用顯著;高緯度、高海拔地區,冰川作用顯著;山岳冰川的存在,會形成冰川侵蝕、堆積地貌;降水多的石灰巖分布區易形成喀斯特地貌;降水極少地區易形成荒漠景觀自然要素 影響對 水 文 對河流 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水文特征受降水量的影響較大;以冰雪或積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受氣溫的影響較大對湖泊 內流區,氣候干旱,蒸發量大,湖泊水位低,鹽度高,多為咸水湖;外流區,降水多,湖泊面積大,多為淡水湖對沙漠地區的水 沙漠地區,氣候干旱,蒸發量大,地表水缺乏;晝夜溫差大,空氣中的水汽凝結下滲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對海水性質和洋流 降水多、蒸發弱的海區,鹽度低,反之鹽度高;風海流的形成是受盛行風的影響,上升流的形成是受離岸風的影響自然要素 影響對生物 (植被、動物) 氣候類型多樣,生物類型多樣;熱量影響植被的類型和分布范圍;降水影響植被的高矮疏密程度;氣溫和降水影響雪線和林線的高度變化對土壤 氣候通過影響植被進而影響土壤有機質或腐殖質來間接影響土壤肥力(2)氣候對人文要素的影響人文要素 影響對農業 氣候影響農業類型、種植制度(熟制、配置、種植方式)熱量影響積溫多少,從而影響熟制、生長期、播種期、采收期、單產年降水量的多少影響耕地類型(水田、旱地)、作物類型(喜濕、耐旱)、生長狀況;降水的時間變化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質量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等光照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還影響農作物的品種,可分為喜光植物和喜陰植物人文要素 影響對農業 晝夜溫差影響作物品質和糖分積累氣象災害影響農業的產量對交通 氣候主要影響交通線如鐵路、公路的施工,冬季受低溫影響不宜施工,易凍;降水的天氣會影響工程的進展,山區在暴雨的天氣易發生滑坡、泥石流;干旱地區、熱帶地區夏季易受高溫、酷暑的威脅;高原的高寒氣候影響交通線路施工對人文 景觀 北方四合院→保溫、防寒、避風沙;青藏地區墻體厚,穿藏袍→晝夜溫差大;西北窯洞→冬暖夏涼;亞馬孫河下游“河海”上的浮在水上的木屋;馬來西亞海岸防御海嘯侵襲建設的高腳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部分 大單元2 大氣的運動.docx 第三部分 大單元2 大氣的運動.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