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山羊》配套教案教學分析:《小山羊》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侗族民歌。歌曲為民族五聲調式,二段體結構,四二拍子。單倚音和復倚音在歌曲中頻繁出現,饒有興味地表現了羊的“咩咩”叫聲和兒童放羊時悠然自得的形象。第二段旋律很有特點,高聲部由模仿羊的“咩咩”聲開始,低聲部以持續的長音相襯托,兩個聲部動靜交替,此起彼伏,時而平緩,時而激昂,生動地刻畫了侗族兒童在山間放牧的童趣和意境。教學目標:(1)學會演唱小山羊,并積極參與歌曲的表演,能與同學合作,學會二聲部合唱。(2)能認識并演唱歌曲中出現的單倚音,復倚音,三連音等音樂記號。(3)能通過歌曲的學習,感受侗族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學重難點:(1)學會演唱歌曲《小山羊》(2)引導學生用生動有趣的聲音和動作來表現歌曲《小山羊》教具準備:PPT課件、鋼琴教學過程:導入師:同學們,在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中,有一個散發著獨特光芒且富有浪漫詩情的民族,他們“踏歌而舞”生活的地區被譽為“詩的家鄉,歌的海洋”。有誰認識這個民族嗎?如果你還不認識這個民族的話,今天是個好機會和老師一起走進這個民族去了解一下他們吧。二、新課教授(一)走進侗族,了解侗族的風土人情1、侗族的簡介師: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侗語。主要從事農業,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水稻已有悠久的歷史,兼營林業,農林生產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侗族地區被人們稱為“詩的家鄉,歌的海洋”。2、侗族的服飾特點師:侗族服飾的衣料,過去以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為主。具體的我請了兩個侗族的小朋友來向大家介紹,請同學們跟著阿杉阿薩一起走進視頻當中去了解一下我們獨特的侗族服飾吧。3、侗族的美食師:侗族飲食文化也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保留著濃厚的民族傳統,如“侗不離酸”、“侗不離魚”的飲食習慣,食油茶、黑糯米飯和“臘也”(合攏飯)的食風,無不反映出侗族飲食文化的民族特點。4、侗族的特色建筑師:我們侗族不僅有華麗的服飾,可口的美食,還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建筑,我們稱為鼓樓。一般的村寨建有一座到兩座,較大的寨子四到五座。(二)歌曲的學習師:侗族有一個傳統的節日叫做千人大歌會,今天老師也準備帶你們參加一次,可是你們知道什么是千人大歌會嗎?1、介紹千人大歌會師:千人大歌會是侗族的傳統節日,2009年有著2500多年的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天也是侗族人民以歌會友的日子2、初聽歌曲并思考師:今天老師也特地為你們挑選了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侗族民歌《小山羊》我們來學一學這首歌曲,然后一起去參加千人大歌會吧,首先,我們先聽一聽這首歌曲,思考一下這首歌曲中出現了幾種演唱形式。【播放音樂】師:歌曲有兩種演唱形式,分別是齊唱部分(1-16)小節、合唱部分(16-29)小節3、感受齊唱部分的旋律師:同學們,歌曲的齊唱部分的表現出了羊兒“咩咩”叫聲和兒童放羊時悠然自得的形象,讓我們先來學習歌曲的齊唱部分吧。(1)學習了解倚音記號(2)復習延音記號(3)學唱齊唱部分。先學唱旋律,然后師唱旋律,生唱歌詞。4、學唱合唱部分(1)學習了解三連音記號(2)初聽合唱部分旋律,分辨出高聲部和低聲部。師:同學們,合唱部分分為了兩個聲部,高聲部由模仿羊叫的“咩咩”聲開始,由我們的女生來演唱,低聲部以持續的長音相襯托,由男生來演唱。(3)分聲部學習【注意:高聲部在學習時,低聲部可以拍擊歌曲的節拍,低聲部學習時,高聲部拍擊歌曲節奏,不要讓學生沒有事情做。】(4)完成演唱歌曲。(三)歌曲處理1、歌曲的情感處理。師生共同討論。2、帶著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小山羊》。三、小結師:同學們,我們國家有許多有趣動聽的民族民間音樂,今天我們學習了《小山羊》感受了侗族的風土人情,現在快帶著你學會的歌曲,去參加我們的千人大歌會吧,說不定還可以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