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叮鈴鈴》配套教案教學分析:這首歌曲歡快、活潑,具有濃郁的湖南地方特色。歌詞描繪了孩子們在高山上,白云深處趕羊群,在小河邊彈琴的生動有趣的生活畫面,表達了山村孩子快樂的心情。歌曲為四二拍子,旋律中的變化音 “#5"、大量的前倚音和下滑音的運用為作品增強了鄉士氣息,突出了湖南民歌清新、婉轉的特點。第一、二樂句在旋律上“同頭換尾”,節奏基本相同,帶有陳述的性質。第三樂句短小活潑,配以間奏,模擬鈴聲與回聲。合唱部分采用了襯詞加滑音的唱法,有鈴聲、吆喝聲、琴聲等,表現出一派熱鬧的場景。最后歌曲在短小的“叮鈴鈴“聲中結束,讓人有意猶未盡之感。教學目標:1、能用優美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注意裝飾音和力度記號的表現作用,能將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表達出來。2、能在演唱、聲勢動作表現和歌表演等形式中,感受歌曲的情緒,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3、能在音樂實踐中,體驗合作的快樂。教學重點:用優美圓潤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學難點:1、完成歌曲的二聲部合唱。2、了解裝飾音的含義及表現作用。教具準備:PPT課件、鋼琴。教學過程:導入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的任務是帶著大家看看高山上的景色,每當老師站在高山上的時候,我總忍不住向遠處呼喚,“喲—喲嗬”你們想不想和我一起喊一喊?【引導學生喊三次,一次比一次高】師:讓我們一起試著將喊聲換成歌聲吧!(教師邊做柯爾文手勢邊帶唱兩次,對學生的聲音進行調整)二、歌曲教學(一)感受歌曲1、初聽歌曲師:看著興奮的同學們,老師也忍不住高歌一曲呢!讓我們邊聽邊看看這山間的美景吧!(1)邊聽音樂邊看音樂畫面(2)思考音樂情景和音樂要素師:你有沒有注意到歌曲中都出現了哪些景色?(藍天、白云、小河、魚群、羊群、牧羊人......)師:哪位聰明的同學注意到歌曲分為了幾段?有幾種演唱形式?(歌曲分為了2段,有2種演唱形式)再聽歌曲師:歌曲有兩段,你知道從哪里到哪里是第一段,從哪里到哪里是第二段嗎?每一段的演唱形式有什么區別?讓我們再聽一次歌曲吧!師:歌曲第一段的演唱形式是齊唱:所有人演唱同一首歌,同一曲調。歌曲的第二段演唱形式是合唱:分聲部延長同一首歌曲,每個聲部有若干人。(二)歌曲學習1、學習歌曲合唱部分師:小羊最喜歡聽歌聲了,它們都跑出來了,你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播放音樂】(1)低聲部初步感受師:快樂的小羊給我們帶來了一串音符,請你們認一認!①隨旋律線聆聽旋律②隨師練唱簡譜③學生嘗試帶入歌詞加進去演唱。講解頓音記號師: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條旋律后面的四個音符上有一個倒三角,我們應該怎么演唱呢?頓音記號:頓音記號,又稱跳音、斷音,用小圓點、倒三角來標記。老師送大家一個小口訣:黑三角,小又小。 唱的短促輕又跳。(3)感受合唱部分完整的旋律師:讓我們一起隨旋律線條感受一下合唱部分完整的旋律吧!①聽音樂,隨旋律線條感受合唱部分每個聲部的音高②加上聲勢動作隨音樂擺動師:同學們,小羊長什么樣子啊?讓我們一起來表現一下吧!遇到叮鈴鈴的時候,我們一起模仿小羊吧!(模仿小羊長者兩只角的樣子)③復習音樂記號【唱兩到三遍,第一遍引導學生律動,音高要準確;第二遍提示學生表現出音樂記號;第三遍提示學生表現小羊可愛的神態】(4)學唱合唱部分①分聲部學習歌曲簡譜②分聲部帶入歌詞演唱③邊劃二拍子的指揮手勢邊進行兩個聲部的合唱④解決歌曲演唱中出現的細節問題講解下滑音師:這里有幾個加入了下滑音的擬聲詞,你知道這是誰發出的聲音嗎?【播放音頻】師:這是牧羊人牧羊的聲音,加入下滑音使牧羊人形象更加生動。2、學習歌曲齊唱部分師:小羊們唱的這么開心,牧童也迫不及待的要出場了,他唱著美妙的歌聲走來了。感受學習歌曲的齊唱部分①感受歌曲齊唱部分的旋律,隨音樂畫旋律線條②學唱歌曲簡譜③將歌詞加入旋律進行演唱④講解歌曲的間奏講解升記號師:升記號—用于基本音級升高一個半音,符頭前方有一個長得像向上斜的井號,表示在鋼琴鍵盤上需要彈奏這個音右邊最近的黑鍵,3、對比歌曲兩個不同的結尾師:聰明的孩子應該已經發現了我們的歌曲有兩段不同的結尾,讓我們一起來分別感受一下吧!①:分別聆聽音樂,感受兩個結尾的旋律線條變化②:隨旋律演唱兩個不同的結尾。4、完整演唱歌曲師:歌曲到這里就結束了,讓我們一起完整的演唱一次歌曲吧!完整的隨歌曲范唱演唱歌曲完整的隨歌曲伴奏演唱歌曲處理歌曲演唱中出現的細節問題三、小結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唱了歌曲《叮鈴鈴》,“叮鈴鈴”不僅是小羊的脖鈴聲,它也表達了兒童的愉悅心境和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最后讓我們揚起小羊鞭,趕著幸福的羊兒離開教室吧!【 播放音樂《叮鈴鈴》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