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東北地區的人口與城市分布基礎主干落實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不均勻:稠密區 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區 舉例: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工業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稀疏區 山區 舉例:黑龍江省北部山區2.主要少數民族: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二、城市分布 [填圖繪圖]繪圖:在圖中用紅色筆描出哈大線、濱洲線、濱綏線、京哈線。填圖:在圖中適當位置標注省級行政中心名稱。1.特點: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較高。2.分布特點:集中在交通干線沿線地區。3.主要鐵路線:哈大線(哈爾濱—大連)、濱洲線(哈爾濱—滿洲里)、濱綏線(哈爾濱—綏芬河)。4.主要城市:城市 A哈爾濱 B長春 C沈陽 D大連特點 東北地區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鐵路樞紐 東北地區中部的中心城市 東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東北地區的重要門戶工業 部門 機械、醫藥、食品、石油化學、亞麻紡織、甜菜制糖等 汽車制造、鐵路車輛制造 機電、重型機械、有色冶金等 造船、機車制造、石油化學、服裝等【地圖筆記】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及其影響因素教材再開發·P34圖6-23東北地區邊境城市眾多,鐵路修建到邊境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答:發展邊境貿易。漫畫助學重點主題探究主題 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分布的影響因素【探究情境】 東北地區人口分布、地形分布、城市和鐵路分布圖 19世紀初,黃河中下游災區人民“闖入”東北,東北地區人口急劇增長。2020年,東北三省總人口比10年前減少了1 101萬人,2022年比2020年又少了207萬人。2024年2月,遼寧統計局公示,2023年遼寧凈流入人口8.6萬,多年來人口凈流出局面得到逆轉。【概念地圖】 綜合思維【探究式問題鏈】 1.(入門探究—分布)結合東北地區地形分布圖和人口分布圖說出東北地區人口分布特點。答: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區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人口較為稠密,北部和東部山區人口相對稀疏。2.(能力探究—原因)結合東北地區地形分布圖、城市和鐵路分布圖,分析東北地區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答:中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區,緯度較低,氣候溫暖,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北部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北部和東部山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適宜人類居住。3.(高階探究—人口變化)分析東北地區人口減少的原因,歸納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答:東北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漫長且寒冷;近年來,由于東北傳統工業的衰落,經濟發展緩慢,對人口的吸引力減弱,一些東北人口向比較溫暖的南方遷移。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氣候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經濟、開發早晚等社會因素。【圖解方法】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讀東北地區人口分布圖,回答1、2題。1.下列關于東北人口分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C)A.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區人口多B.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C.M是三江平原,人口稠密D.黑龍江北部山區人口密度小2.圖示北部地區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C)①地勢崎嶇 ②氣候嚴寒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赫哲人是“住在江邊的人”,人們常用民謠“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來描述赫哲人的傳統生活。下圖示意赫哲族等四個少數民族在東北地區的集中分布區域。完成3、4題。3.根據材料描述,赫哲族人民主要生活在我國的三江平原。圖中赫哲族是甲、乙、丙、丁少數民族中的(C)A.甲少數民族 B.乙少數民族C.丙少數民族 D.丁少數民族4.赫哲人的傳統生活方式為(B)A.草原游牧 B.漁獵生活C.山林狩獵 D.農耕定居 2022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表明:東北地區流出人口目的地按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山東、北京、河北、天津、廣東、上海和內蒙古等七個省區市,在分布格局上存在著明顯的群體差異。下圖示意東北地區2006-2022年常住人口增長情況,讀下圖完成5~7題。5.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變化的總趨勢是(B)A.波動下降 B.先增后減C.波動上升 D.先減后增6.山東和京津冀成為東北地區人口流出主要目的地的原因是(A)A.距離較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B.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薈萃C.地形平坦開闊,乳畜業較發達D.煤鐵資源豐富,勞動力需求大7.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變化的趨勢,會導致其(C)A.城鎮化加快 B.老齡化減輕C.勞動力缺乏 D.旅游業發達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東北地區城市與鐵路分布圖。材料二 玲玲和貝貝沿京哈線去東北地區考察,玲玲考察當地民族風情,貝貝考察當地的城市分布。(1)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鐵路線名稱。A濱洲線,B濱綏線,C哈大線。(2)玲玲在考察過程中找到幾件當地的民族服飾,請將它們與民族名稱連接起來。(3)玲玲發現這些民族服飾的共同點是都能保暖,是為了抵御當地的嚴寒天氣。(4)貝貝在東北地區經過的省會城市:D沈陽,E長春,F哈爾濱。(5)貝貝發現東北的大城市和工礦業大多沿鐵路分布,試幫他分析原因。答:東北地區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貨物運輸量大;東北地區貨物、人員運輸以鐵路為主。【關鍵能力·提升練】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進入冰雪季以來,哈爾濱、漠河等冰雪旅游城市成為熱門目的地,“南方小土豆”則是勇闖東北的南方游客的愛稱。如圖為東北地區示意圖,完成9、10題。9.來自南方的“小土豆”結束哈爾濱冰雪之旅后,選擇乘坐火車前往沈陽,該火車將會行駛在哪條鐵路線上(B)A.濱洲線 B.哈大線C.濱綏線 D.京滬線10.東北振興文旅先行,文旅做強冰雪引領,東北地區要做強做大冰雪經濟,以下方式可行的是(B)①優化旅游服務,樹立游客至上理念②加強當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③大幅提高旅游產品價格,增加收入④提升冰雪旅游場景的多樣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哈爾濱至大連高速鐵路是目前我國最北端的一條高鐵。讀下圖,回答11、12題。11.下列關于哈大高鐵的敘述,正確的是(C)A.所經地形區均在平原上B.沿途所經河流含沙量大,水土流失嚴重C.沿線資源豐富,城市以重工業為主D.人口數量大,人口密度遠遠高于華北地區12.建設哈大高鐵的積極影響有(C)①分流部分哈大鐵路客源,有效緩解哈大鐵路運輸壓力②拉大東北主要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③推動東北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④對鞏固國防和穩定邊疆地區起到決定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哈爾濱市地處北溫帶,氣候宜人,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隨著互聯網的風靡,光顧網紅打卡地的游客數量迅速飆升,短時間內聚集起大量人氣,為當地帶來數目不小的收入。(1)材料中“水”是哈爾濱的母親河——松花江,哈爾濱通過B濱洲線與鄰國C蒙古保持廣泛聯系。(2)圖中經過東北地區三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行政中心的鐵路線是京哈線。(3)A是遼中南工業基地。(4)東北地區城市中,被譽為“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東方魯爾”的是沈陽;中國汽車的“搖籃”、規模宏大的第一汽車制造廠位于長春。【教材再開發·版本互鑒】14.在東北地區的交通運輸網中,鐵路占主要地位,縱橫交錯的鐵路連接著全區各主要城市和工礦中心。結合下面的地圖,回答問題。(科普版八下教材P50)(人教版八下教材P20)(1)在圖1中找到漠河、綏芬河,分析鐵路修建到兩地的可能原因。答:鐵路修建到漠河的主要目的是開發礦產;鐵路修建到綏芬河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中俄兩國之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發展邊境貿易等。(2)讀圖2,圖中輸油管道經過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和長春、沈陽主要目的分別是什么 答:輸油管道經過大慶油田、遼河油田目的是方便石油的運輸;輸油管道經過長春、沈陽主要目的是為兩市提供充足的能源。第二節 東北地區的人口與城市分布基礎主干落實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不均勻:稠密區 平原地區 舉例: 平原和 平原工業和 發達的地區稀疏區 山區 舉例:黑龍江省北部山區2.主要少數民族: 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二、城市分布 [填圖繪圖]繪圖:在圖中用紅色筆描出哈大線、濱洲線、濱綏線、京哈線。填圖:在圖中適當位置標注省級行政中心名稱。1.特點: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較 。2.分布特點:集中在 沿線地區。3.主要鐵路線:哈大線(哈爾濱— )、濱洲線(哈爾濱— )、濱綏線(哈爾濱— )。4.主要城市:城市 A B C D特點 東北地區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的鐵路樞紐 東北地區中部的中心城市 東北地區 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東北地區的重要門戶工業 部門 機械、醫藥、食品、 、亞麻紡織、 制糖等 制造、鐵路車輛制造 機電、 、有色冶金等 、機車制造、石油化學、服裝等【地圖筆記】東北地區的人口分布及其影響因素教材再開發·P34圖6-23東北地區邊境城市眾多,鐵路修建到邊境城市的目的是什么 漫畫助學重點主題探究主題 東北地區人口、城市分布的影響因素【探究情境】 東北地區人口分布、地形分布、城市和鐵路分布圖 19世紀初,黃河中下游災區人民“闖入”東北,東北地區人口急劇增長。2020年,東北三省總人口比10年前減少了1 101萬人,2022年比2020年又少了207萬人。2024年2月,遼寧統計局公示,2023年遼寧凈流入人口8.6萬,多年來人口凈流出局面得到逆轉。【概念地圖】 綜合思維【探究式問題鏈】 1.(入門探究—分布)結合東北地區地形分布圖和人口分布圖說出東北地區人口分布特點。2.(能力探究—原因)結合東北地區地形分布圖、城市和鐵路分布圖,分析東北地區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3.(高階探究—人口變化)分析東北地區人口減少的原因,歸納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圖解方法】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讀東北地區人口分布圖,回答1、2題。1.下列關于東北人口分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區人口多B.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C.M是三江平原,人口稠密D.黑龍江北部山區人口密度小2.圖示北部地區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勢崎嶇 ②氣候嚴寒③交通不便 ④水源短缺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赫哲人是“住在江邊的人”,人們常用民謠“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來描述赫哲人的傳統生活。下圖示意赫哲族等四個少數民族在東北地區的集中分布區域。完成3、4題。3.根據材料描述,赫哲族人民主要生活在我國的三江平原。圖中赫哲族是甲、乙、丙、丁少數民族中的( )A.甲少數民族 B.乙少數民族C.丙少數民族 D.丁少數民族4.赫哲人的傳統生活方式為( )A.草原游牧 B.漁獵生活C.山林狩獵 D.農耕定居 2022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表明:東北地區流出人口目的地按比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是山東、北京、河北、天津、廣東、上海和內蒙古等七個省區市,在分布格局上存在著明顯的群體差異。下圖示意東北地區2006-2022年常住人口增長情況,讀下圖完成5~7題。5.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變化的總趨勢是( )A.波動下降 B.先增后減C.波動上升 D.先減后增6.山東和京津冀成為東北地區人口流出主要目的地的原因是( )A.距離較近,經濟發展水平較高B.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薈萃C.地形平坦開闊,乳畜業較發達D.煤鐵資源豐富,勞動力需求大7.東北地區常住人口數量變化的趨勢,會導致其( )A.城鎮化加快 B.老齡化減輕C.勞動力缺乏 D.旅游業發達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 東北地區城市與鐵路分布圖。材料二 玲玲和貝貝沿京哈線去東北地區考察,玲玲考察當地民族風情,貝貝考察當地的城市分布。(1)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鐵路線名稱。A ,B ,C 。(2)玲玲在考察過程中找到幾件當地的民族服飾,請將它們與民族名稱連接起來。(3)玲玲發現這些民族服飾的共同點是都能 ,是為了抵御當地的 天氣。(4)貝貝在東北地區經過的省會城市:D ,E ,F 。(5)貝貝發現東北的大城市和工礦業大多沿鐵路分布,試幫他分析原因。【關鍵能力·提升練】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進入冰雪季以來,哈爾濱、漠河等冰雪旅游城市成為熱門目的地,“南方小土豆”則是勇闖東北的南方游客的愛稱。如圖為東北地區示意圖,完成9、10題。9.來自南方的“小土豆”結束哈爾濱冰雪之旅后,選擇乘坐火車前往沈陽,該火車將會行駛在哪條鐵路線上( )A.濱洲線 B.哈大線C.濱綏線 D.京滬線10.東北振興文旅先行,文旅做強冰雪引領,東北地區要做強做大冰雪經濟,以下方式可行的是( )①優化旅游服務,樹立游客至上理念②加強當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③大幅提高旅游產品價格,增加收入④提升冰雪旅游場景的多樣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哈爾濱至大連高速鐵路是目前我國最北端的一條高鐵。讀下圖,回答11、12題。11.下列關于哈大高鐵的敘述,正確的是( )A.所經地形區均在平原上B.沿途所經河流含沙量大,水土流失嚴重C.沿線資源豐富,城市以重工業為主D.人口數量大,人口密度遠遠高于華北地區12.建設哈大高鐵的積極影響有( )①分流部分哈大鐵路客源,有效緩解哈大鐵路運輸壓力②拉大東北主要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③推動東北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④對鞏固國防和穩定邊疆地區起到決定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哈爾濱市地處北溫帶,氣候宜人,依水而建、緣水而興,因水而美。隨著互聯網的風靡,光顧網紅打卡地的游客數量迅速飆升,短時間內聚集起大量人氣,為當地帶來數目不小的收入。(1)材料中“水”是哈爾濱的母親河—— ,哈爾濱通過B 線與鄰國C 保持廣泛聯系。(2)圖中經過東北地區三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行政中心的鐵路線是 。(3)A是 工業基地。(4)東北地區城市中,被譽為“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東方魯爾”的是 ;中國汽車的“搖籃”、規模宏大的第一汽車制造廠位于 。【教材再開發·版本互鑒】14.在東北地區的交通運輸網中,鐵路占主要地位,縱橫交錯的鐵路連接著全區各主要城市和工礦中心。結合下面的地圖,回答問題。(科普版八下教材P50)(人教版八下教材P20)(1)在圖1中找到漠河、綏芬河,分析鐵路修建到兩地的可能原因。(2)讀圖2,圖中輸油管道經過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和長春、沈陽主要目的分別是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六章 第二節 東北地區的人口與城市分布 - 學生版.docx 第六章 第二節 東北地區的人口與城市分布.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