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章 北方地區第一節 自然特征與農業基礎主干落實 [填圖繪圖]·描圖:描出北方地區的界線。·填圖:標注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秦嶺、淮河、渤海、黃海。一、黑土地 黃土地1.位置范圍:位于大興安嶺(山脈)、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北平原被稱作“黑土地”;黃土高原、華北平原被稱作“黃土地”。3.氣候:氣溫 1月均溫 <0℃溫度帶 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降水 年降水量 400~800毫米干濕地區 半濕潤區、濕潤區氣候 主要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特點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二、重要的旱作農業區1.農業特征:耕地多為旱地,是我國重要的旱作農業區。2.農業發展優勢:平原廣闊,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氣候雨熱同期。4.華北平原農業發展:制約條件 措 施 發展方向降水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 興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 節水農業地圖筆記北方地區的地形立德樹人-詩詞俗語(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2)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3)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5)旱地麥浪泛金黃,大地籠罩青紗帳。(6)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漫畫思考黑土地和黃土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答:東北地區和華北地區。重點主題探究主題 自然環境對北方地區農業生產的影響探究情境 北方地區地理事物分布圖及古詩詞 “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杜陵叟》中對華北地區某種頻發自然災害的真實寫照。結合下圖探究以下問題。概念地圖 綜合思維探究式問題鏈 1.(入門探究—農業類型)讀圖填寫下表。地形區 土壤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東北平原 黑土 旱地 一年一熟華北平原 黃土 兩年三熟黃土高原 兩年三熟2.(能力探究—品種選擇)冬小麥是指秋季播種,次年6月份左右收獲的品種。但冬小麥在低于-12℃的低溫時也會被凍死。春小麥是指春季播種,秋季收獲的品種。讀圖說明齊齊哈爾和石家莊分別適合種植的小麥品種,并簡析原因。答:齊齊哈爾適合種植春小麥,石家莊適合種植冬小麥。由于齊齊哈爾冬季最低月平均氣溫低于-12℃,冬小麥不能越冬;石家莊冬季最低月平均氣溫高于-12℃,冬小麥可以越冬。3.(高階探究—自然災害)從詩句“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可以看出,華北平原春旱嚴重,影響了這里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的生長,圖中①②位于華北平原的是①。分析華北平原這種災害發生的原因并提出應對措施。答:原因:華北平原春季氣溫回升快,降水少,蒸發旺盛,此時正值小麥返青,需水量大,造成春旱。措施:南水北調工程;興建水庫;發展節水農業;防治水污染等。【圖解方法】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2023·蘇州學業考)讀我國北方地區輪廓圖,據此回答1~3題。1.我國北方地區共同的自然環境特征有(D)A.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B.平原廣闊,是我國重要的水田農業區C.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等D.年降水量少于800mm,耕地以旱地為主2.下列關于①②兩地區地理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C)A.①地為暖溫帶,②地為寒溫帶B.①地種冬小麥,②地種春小麥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黃土地D.①地屬半濕潤區,②地屬濕潤區3.民居反映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①地區的民居特點為(C)A.房頂坡度較小,墻體厚、窗戶大B.房頂坡度較小,墻體薄、窗戶小C.房頂坡度較大,墻體厚、窗戶小D.房頂坡度較大,墻體薄、窗戶大 (2024·邯鄲一模)麥稈畫是將麥稈經處理后,根據需要進行剪裁和粘貼而制作的工藝品,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下圖是一幅表現農業生產過程的麥稈畫。據此完成4、5題。4.從原料來源看,更適合開展麥稈畫創作的區域是(A)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5.圖中場景反映了(B)A.內蒙古高原放牧B.華北平原旱地耕作C.長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D.云貴高原梯田耕作6. 地理與詩歌 下列詩句中,形象地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景觀的是(B)A.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B.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D.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關鍵能力·提升練】 (2024·北碚期末)地下水漏斗區是由于集中開采地下水,導致開采區域的地下水位下降,從而致使周邊地下水流場發生變化,形成了漏斗狀的凹面(如圖)。華北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完成7~9題。7.導致華北平原成為地下水漏斗區的主要原因是(D)A.氣候干旱,降水少B.降水季節差異大C.水污染情況嚴重D.過量開采地下水8.我國華北平原嚴重缺水,除自然原因外,其人為原因主要有(B)①人口稠密,工業發達,需水量大②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③水污染嚴重,水資源利用率低④耕地面積廣,采用大水漫灌方式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9.為修復地下水“漏斗”,可行的是(C)A.缺水時向地下灌入海水,使地下水位上升B.向漏斗區灌入水泥漿,防止地面沉降C.發展節水農業,減少地下水的開采D.使用工業廢水灌溉土地,節約用水 地理實踐 下圖表現了我國某地區孩子們戶外活動的場景。讀圖完成10、11題。10.顯示該地區氣候特征的圖是(D)11.“粘知了”的季節,孩子們在當地可能看到的景色是(B)A.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C.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2023·廣州模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壩林場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范例,三代塞罕壩林場人堅持植樹造林,為京津地區建起了一道神奇的生態走廊,讀我國部分地區地形圖,完成12、13題。12.關于塞罕壩林場的描述,正確的是(B)A.位于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交界處B.北側是內蒙古高原,南側是華北平原C.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左右D.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13.關于圖示區域的描述,正確的是(D)A.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春旱均嚴重B.受氣候的影響,圖示平原區只能種植冬小麥C.華北平原社會經濟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科技力量不足D.生態林對北方地區起到阻沙、防風和涵養水源的生態作用14.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相關問題。(1)準確描述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答: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黃海。(2)地形區:①黃土高原;②華北平原;③東北平原。(3)與石家莊相比,齊齊哈爾的冬季氣溫更低(低、高),請結合圖說明原因。答:緯度高,距離冬季風源地近。(4)結合石家莊氣候資料,說明氣候對圖1中②區域農業生產的有利和不利影響。答:有利影響:夏季炎熱多雨(雨熱同期);不利影響:春旱嚴重。【教材再開發·活動拓展】 海水稻是指能在鹽(堿)濃度0.3%以上的鹽堿地生長的水稻品種,下圖為我國局部地區海水稻試驗田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5、16題。15.海水稻的成功培育主要得益于(C)A.土壤肥沃 B.降水豐富C.科技進步 D.光照充足16.種植海水稻的價值是(D)A.使北方的旱地可以全部種植水稻B.使北方農作物熟制變為一年三熟C.可以徹底解決華北地區缺水問題D.充分利用鹽堿地以及沿海灘涂地第六章 北方地區第一節 自然特征與農業基礎主干落實 [填圖繪圖]·描圖:描出北方地區的界線。·填圖:標注大興安嶺、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秦嶺、淮河、渤海、黃海。一、黑土地 黃土地1.位置范圍:位于 (山脈)、青藏高原以東, 高原以南, 以北,東臨 海和 海。2.地形:以 為主, 平原被稱作“ 土地”; 高原、 平原被稱作“ 土地”。3.氣候:氣溫 1月均溫 <0℃溫度帶 、 、寒溫帶降水 年降水量 毫米干濕地區 、濕潤區氣候 主要類型特點 夏季 ,冬季二、重要的旱作農業區1.農業特征:耕地多為 ,是我國重要的 農業區。2.農業發展優勢: 廣闊, 肥沃,耕地集中連片,氣候 。4.華北平原農業發展:制約條件 措 施 發展方向降水 ,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 嚴重 興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 農業地圖筆記北方地區的地形立德樹人-詩詞俗語(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2)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3)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5)旱地麥浪泛金黃,大地籠罩青紗帳。(6)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漫畫思考黑土地和黃土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重點主題探究主題 自然環境對北方地區農業生產的影響探究情境 北方地區地理事物分布圖及古詩詞 “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杜陵叟》中對華北地區某種頻發自然災害的真實寫照。結合下圖探究以下問題。概念地圖 綜合思維探究式問題鏈 1.(入門探究—農業類型)讀圖填寫下表。地形區 土壤 耕地類型 作物熟制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2.(能力探究—品種選擇)冬小麥是指秋季播種,次年6月份左右收獲的品種。但冬小麥在低于-12℃的低溫時也會被凍死。春小麥是指春季播種,秋季收獲的品種。讀圖說明齊齊哈爾和石家莊分別適合種植的小麥品種,并簡析原因。3.(高階探究—自然災害)從詩句“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可以看出,華北平原 嚴重,影響了這里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的生長,圖中①②位于華北平原的是 。分析華北平原這種災害發生的原因并提出應對措施。【圖解方法】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2023·蘇州學業考)讀我國北方地區輪廓圖,據此回答1~3題。1.我國北方地區共同的自然環境特征有( )A.降水季節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秋季B.平原廣闊,是我國重要的水田農業區C.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等D.年降水量少于800mm,耕地以旱地為主2.下列關于①②兩地區地理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地為暖溫帶,②地為寒溫帶B.①地種冬小麥,②地種春小麥C.①地是黑土地,②地是黃土地D.①地屬半濕潤區,②地屬濕潤區3.民居反映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①地區的民居特點為( )A.房頂坡度較小,墻體厚、窗戶大B.房頂坡度較小,墻體薄、窗戶小C.房頂坡度較大,墻體厚、窗戶小D.房頂坡度較大,墻體薄、窗戶大 (2024·邯鄲一模)麥稈畫是將麥稈經處理后,根據需要進行剪裁和粘貼而制作的工藝品,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下圖是一幅表現農業生產過程的麥稈畫。據此完成4、5題。4.從原料來源看,更適合開展麥稈畫創作的區域是(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5.圖中場景反映了( )A.內蒙古高原放牧B.華北平原旱地耕作C.長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D.云貴高原梯田耕作6. 地理與詩歌 下列詩句中,形象地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景觀的是( )A.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B.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D.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關鍵能力·提升練】 (2024·北碚期末)地下水漏斗區是由于集中開采地下水,導致開采區域的地下水位下降,從而致使周邊地下水流場發生變化,形成了漏斗狀的凹面(如圖)。華北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完成7~9題。7.導致華北平原成為地下水漏斗區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干旱,降水少B.降水季節差異大C.水污染情況嚴重D.過量開采地下水8.我國華北平原嚴重缺水,除自然原因外,其人為原因主要有( )①人口稠密,工業發達,需水量大②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③水污染嚴重,水資源利用率低④耕地面積廣,采用大水漫灌方式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9.為修復地下水“漏斗”,可行的是( )A.缺水時向地下灌入海水,使地下水位上升B.向漏斗區灌入水泥漿,防止地面沉降C.發展節水農業,減少地下水的開采D.使用工業廢水灌溉土地,節約用水 地理實踐 下圖表現了我國某地區孩子們戶外活動的場景。讀圖完成10、11題。10.顯示該地區氣候特征的圖是( )11.“粘知了”的季節,孩子們在當地可能看到的景色是( )A.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C.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D.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2023·廣州模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壩林場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典型范例,三代塞罕壩林場人堅持植樹造林,為京津地區建起了一道神奇的生態走廊,讀我國部分地區地形圖,完成12、13題。12.關于塞罕壩林場的描述,正確的是( )A.位于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交界處B.北側是內蒙古高原,南側是華北平原C.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左右D.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13.關于圖示區域的描述,正確的是( )A.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春旱均嚴重B.受氣候的影響,圖示平原區只能種植冬小麥C.華北平原社會經濟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科技力量不足D.生態林對北方地區起到阻沙、防風和涵養水源的生態作用14.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相關問題。(1)準確描述北方地區的地理位置。(2)地形區:① ;② ;③ 。(3)與石家莊相比,齊齊哈爾的冬季氣溫更 (低、高),請結合圖說明原因。(4)結合石家莊氣候資料,說明氣候對圖1中②區域農業生產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教材再開發·活動拓展】 海水稻是指能在鹽(堿)濃度0.3%以上的鹽堿地生長的水稻品種,下圖為我國局部地區海水稻試驗田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15、16題。15.海水稻的成功培育主要得益于( )A.土壤肥沃 B.降水豐富C.科技進步 D.光照充足16.種植海水稻的價值是( )A.使北方的旱地可以全部種植水稻B.使北方農作物熟制變為一年三熟C.可以徹底解決華北地區缺水問題D.充分利用鹽堿地以及沿海灘涂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六章 第一節 自然特征與農業 - 學生版.docx 第六章 第一節 自然特征與農業.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