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一 文明的搖籃 風吹來的黃土基礎主干落實一、文明的搖籃[填圖繪圖]·繪圖:用“○”標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并標注名稱。·填圖:在圖中填出太行山脈、烏鞘嶺、秦嶺、內蒙古高原及黃土高原所跨主要省區的行政中心。1.位置:東起 山脈,西至 ,北連 (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 。2.范圍:地跨① 省、② 省、③ 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3.黃土風情:白羊肚頭巾、 、信天游。二、風吹來的黃土1.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 堆積區。2.“風成說”觀點:黃土是風從 、 和我國 地區吹來堆積而成的。3.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貌景觀及成因:地表特征 地貌景觀 形成原因,支離破碎 黃土 、黃土墚、黃土峁、黃土 土質 、流水侵蝕黃土地貌景觀(連一連):黃土高原地貌景觀形成4.黃土 是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的地區。圖解知識圖示法解釋黃土“風成說”立德樹人—黃土風情 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里孕育了黃土地獨特的文化,產生了以“窯洞”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為代表的民間文藝。約5 500年前,黃土高原西部史前人類已經開始從事以粟為主的旱作農業。漫畫思考 歌曲《黃土高坡》反映了當地怎樣的自然環境 重點主題探究主題 “黃土風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探究情境 圖文資料 某中學地理社團對黃土高原的地貌進行研學考察,并參觀了當地的民風民俗,下面是他們搜集的資料。概念地圖 綜合思維探究式問題鏈 1.(入門探究—文化)請舉例說出黃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黃土風情”。2.(能力探究—關系)(1)分析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2)當地很多居民多戴白羊肚頭巾,請從自然環境方面分析原因。(3)“信天游”是黃土高原廣泛流行的一種民歌曲牌,大多高亢、嘹亮、剛健,內容廣泛。請簡析其歌腔高亢悠長的特點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解題指南】1.黃土是直立結構,不易坍塌,容易開挖,適宜建窯洞居住。2.黃土高原氣候干燥、降水較少,冬季寒冷多風沙天氣,白羊肚頭巾扎在頭上有抵御風沙、防塵擦汗、夏天防曬、冬天御寒等作用。3.這里地表溝壑縱橫,人們習慣于站在坡上、溝底遠距離大聲呼叫或交談,為此,常常把聲音拉得很長,形成信天游歌腔高亢悠長的特點。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2024·淮南期中)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下圖為黃土高原及周邊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1.黃土高原( )A.位于秦嶺以南,太行山以東B.冬冷夏熱,降水稀少C.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D.土壤肥沃,農耕文明出現晚2.下列詩句描寫到圖中地理事物的是( )①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②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③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下列不屬于“黃土風情”的是( )A.安塞腰鼓 B.傣族竹樓C.平遙古城 D.秦腔 (2024·商洛期末)陜西剪紙造型美觀,形式多樣,在我國民間美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讀陜西省某地剪紙圖,完成4~6題。4.圖示剪紙中民居外觀以圓拱形為主,門窗朝南開放,該特色傳統民居是( )A.四合院 B.窯洞C.蒙古包 D.高架屋5.下列美食中,屬于陜西省的是( )A.毛血旺 B.炒螃蟹C.剁椒魚頭 D.羊肉泡饃6.黃土高原獨特的自然環境深刻地影響著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信天游歌腔高亢悠長,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飲食【關鍵能力·提升練】 (2024·連云港學業考)黃河金三角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煉鋁業基地。如圖為黃河金三角地區示意圖。完成7~9題。7.黃河金三角地區位于( )A.晉、陜、甘三省區交界處B.寧、陜、甘三省區交界處C.陜、寧、豫三省區交界處D.陜、晉、豫三省區交界處8.該地區發展煉鋁業的主要能源優勢有( )①石油資源豐富 ②煤炭資源豐富③水能資源豐富 ④太陽能資源豐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該地區發展煉鋁業應該關注的主要生態問題是( )A.土地荒漠化 B.草場退化C.水土流失 D.土地鹽堿化10.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黃土高原示意圖(圖1)和榆林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圖2)。(1)圖1中山脈A是 ,該山脈以東的地形區是 。(2)從氣候和生產生活角度,各舉一例說明秦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3)糧食是人類生存之本,水稻喜高溫、需水量大。為提高糧食產量,有人建議在榆林農村大規模修梯田種植水稻,專家表示反對。請你說明反對的理由。【教材再開發·版本互鑒】11.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黃土高原地形圖。(中圖版七下P89圖)材料二 黃土高原景觀與地形圖。(中圖版七下P89圖)(1)概括黃土高原地形的最基本特征。(2)請把黃土高原地貌景觀照片(A、B、C)和與之相對應的等高線地形圖(D、E、F)連接起來。(3)分析塬、墚、峁三種黃土地貌之間在成因上有什么聯系。(4)從黃土高原地貌景觀照片上看,高原上自然植被狀況如何 (5)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從地形、氣候、植被以及農業生產等方面均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黃土高原的過渡性。①從地形來看:從 向 過渡。②從氣候的干濕區類型來看:從 向 過渡。③從植被方面看:從 向 過渡。④從農業生產來看:從 向 過渡。第三節 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一 文明的搖籃 風吹來的黃土基礎主干落實一、文明的搖籃[填圖繪圖]·繪圖:用“○”標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并標注名稱。·填圖:在圖中填出太行山脈、烏鞘嶺、秦嶺、內蒙古高原及黃土高原所跨主要省區的行政中心。1.位置: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秦嶺。2.范圍:地跨①山西省、②陜西省、③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3.黃土風情:白羊肚頭巾、窯洞、信天游。二、風吹來的黃土1.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2.“風成說”觀點:黃土是風從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部內陸地區吹來堆積而成的。3.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貌景觀及成因:地表特征 地貌景觀 形成原因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黃土塬、黃土墚、黃土峁、黃土川 土質疏松、流水侵蝕黃土地貌景觀(連一連):黃土高原地貌景觀形成4.黃土川是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的地區。圖解知識圖示法解釋黃土“風成說”立德樹人—黃土風情 黃土高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里孕育了黃土地獨特的文化,產生了以“窯洞”為代表的民居和以信天游、安塞腰鼓為代表的民間文藝。約5 500年前,黃土高原西部史前人類已經開始從事以粟為主的旱作農業。漫畫思考 歌曲《黃土高坡》反映了當地怎樣的自然環境 答:反映當地風沙大、黃土多。重點主題探究主題 “黃土風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探究情境 圖文資料 某中學地理社團對黃土高原的地貌進行研學考察,并參觀了當地的民風民俗,下面是他們搜集的資料。概念地圖 綜合思維探究式問題鏈 1.(入門探究—文化)請舉例說出黃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黃土風情”。答:民居:窯洞;民歌:信天游;舞蹈:安塞腰鼓等。2.(能力探究—關系)(1)分析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答:黃土分布廣而厚,便于就地取材;黃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土質疏松,易開挖;降水較少,氣候比較干燥;冬冷夏熱,窯洞能起到冬季保暖、夏季隔熱的作用。(2)當地很多居民多戴白羊肚頭巾,請從自然環境方面分析原因。答:當地居民多戴白羊肚頭巾是因為當地冬季寒冷多風沙天氣,白羊肚頭巾具有抵御風沙、防塵擦汗、夏天防曬、冬天御寒等作用。(3)“信天游”是黃土高原廣泛流行的一種民歌曲牌,大多高亢、嘹亮、剛健,內容廣泛。請簡析其歌腔高亢悠長的特點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答: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看著距離近,要走到卻很遠,人們為了交流,必須高聲說話,久而久之形成歌腔高亢悠長的民歌。【解題指南】1.黃土是直立結構,不易坍塌,容易開挖,適宜建窯洞居住。2.黃土高原氣候干燥、降水較少,冬季寒冷多風沙天氣,白羊肚頭巾扎在頭上有抵御風沙、防塵擦汗、夏天防曬、冬天御寒等作用。3.這里地表溝壑縱橫,人們習慣于站在坡上、溝底遠距離大聲呼叫或交談,為此,常常把聲音拉得很長,形成信天游歌腔高亢悠長的特點。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2024·淮南期中)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下圖為黃土高原及周邊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1.黃土高原(C)A.位于秦嶺以南,太行山以東B.冬冷夏熱,降水稀少C.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D.土壤肥沃,農耕文明出現晚2.下列詩句描寫到圖中地理事物的是(B)①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②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③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下列不屬于“黃土風情”的是(B)A.安塞腰鼓 B.傣族竹樓C.平遙古城 D.秦腔 (2024·商洛期末)陜西剪紙造型美觀,形式多樣,在我國民間美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讀陜西省某地剪紙圖,完成4~6題。4.圖示剪紙中民居外觀以圓拱形為主,門窗朝南開放,該特色傳統民居是(B)A.四合院 B.窯洞C.蒙古包 D.高架屋5.下列美食中,屬于陜西省的是(D)A.毛血旺 B.炒螃蟹C.剁椒魚頭 D.羊肉泡饃6.黃土高原獨特的自然環境深刻地影響著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信天游歌腔高亢悠長,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飲食【關鍵能力·提升練】 (2024·連云港學業考)黃河金三角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煉鋁業基地。如圖為黃河金三角地區示意圖。完成7~9題。7.黃河金三角地區位于(D)A.晉、陜、甘三省區交界處B.寧、陜、甘三省區交界處C.陜、寧、豫三省區交界處D.陜、晉、豫三省區交界處8.該地區發展煉鋁業的主要能源優勢有(C)①石油資源豐富 ②煤炭資源豐富③水能資源豐富 ④太陽能資源豐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該地區發展煉鋁業應該關注的主要生態問題是(C)A.土地荒漠化 B.草場退化C.水土流失 D.土地鹽堿化10.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 黃土高原示意圖(圖1)和榆林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圖2)。(1)圖1中山脈A是太行山脈,該山脈以東的地形區是華北平原。(2)從氣候和生產生活角度,各舉一例說明秦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答:氣候:1月0 ℃等溫線經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山脈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山脈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生產活動:山脈以南以水田為主(多種水稻),山脈以北以旱地為主(多種小麥、玉米)。(3)糧食是人類生存之本,水稻喜高溫、需水量大。為提高糧食產量,有人建議在榆林農村大規模修梯田種植水稻,專家表示反對。請你說明反對的理由。答:水稻種植需水量大,榆林年降水量較少,集中性強,大面積種植水稻會加劇水資源供應緊張。【教材再開發·版本互鑒】11.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黃土高原地形圖。(中圖版七下P89圖)材料二 黃土高原景觀與地形圖。(中圖版七下P89圖)(1)概括黃土高原地形的最基本特征。答:地表破碎,溝壑縱橫。(2)請把黃土高原地貌景觀照片(A、B、C)和與之相對應的等高線地形圖(D、E、F)連接起來。答:A—F B—E C—D(3)分析塬、墚、峁三種黃土地貌之間在成因上有什么聯系。答:黃土塬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成長條狀形成墚;墚進一步被溝谷切割分離,形成孤立的饅頭狀,形成峁。(4)從黃土高原地貌景觀照片上看,高原上自然植被狀況如何 答:地表光禿裸露,植被稀疏。(5)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從地形、氣候、植被以及農業生產等方面均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黃土高原的過渡性。①從地形來看:從平原向高原過渡。②從氣候的干濕區類型來看:從半濕潤區向半干旱區過渡。③從植被方面看:從森林向草原過渡。④從農業生產來看:從農耕區向牧區過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六章 第三節 一 文明的搖籃 風吹來的黃土 - 學生版.docx 第六章 第三節 一 文明的搖籃 風吹來的黃土.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