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 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區基礎主干落實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區[填圖繪圖](1)在圖中合適位置填出“青海牧區”和“西藏牧區”。(2)在圖中圈畫青藏地區的主要畜種。1.畜牧業:高寒牧區。2.河谷農業:(1)兩大農業區: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2)發展條件:海拔較低,氣溫較高,日照較長,土質較肥沃。(3)主要農作物:青稞、小麥、豌豆。3.日常生活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項目 具體表現 適應環境衣 藏袍是藏族的傳統服飾 適應晝夜溫差大食 日常主食:糌粑 氣溫低,需要較多熱量住 牧民:牛毛氈搭成的帳篷 便于游牧農區和城鎮:碉房 就地取材,以石為原料行 “高原之舟”——牦牛、鐵路、公路 適應高寒氣候4.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農業生產的異同:項目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相同點 以畜牧業為主不同點 灌溉農業 河谷農業【質疑判斷】(1)青藏地區高山草甸廣闊,農業類型只有畜牧業。(×)(2)青藏地區發展農業的優勢是太陽輻射強。(√)(3)青藏地區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區,是因為水源充足。(×)(4)雅魯藏布江地區熱量不足,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低。(×)圖解知識教材再開發·P87活動在青藏地區流行這樣一句話“沒有牦牛就沒有藏族人民”,為什么藏族人民這么珍視牦牛 答:牦牛既可用于農耕,又可作高原運輸工具,為當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產生活必需品。立德樹人—藏歷新年藏歷新年是藏族人民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全年最為盛大的慶典。它標志著新的一年的開始,相當于漢族的春節。藏歷新年的慶祝活動通常在藏歷正月初一舉行,一般持續三至五天。名師提醒1.光照充足≠熱量充足:光照指太陽光的照射時長,熱量與氣溫有關。青藏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光照充足,但由于海拔高,熱量不足。2.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種植業零星分布,前者限制因素為水源,后者限制因素為氣溫。重點主題探究主題 青藏地區自然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探究情境 青藏地區農牧業分布圖 青藏地區在特殊的高原環境影響下形成了鮮明的農業特色,高寒牧業牲畜品種獨特,河谷農業糧食作物穗大粒飽、品質優良。概念地圖 綜合思維高寒氣候對農牧業的影響探究式問題鏈 1.(入門探究—地理環境)拉薩的氣候類型是高原山地氣候,其特點是冬寒夏涼,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降水較少。2.(能力探究—農牧業分布)(1)分析青藏地區的農業分布特點及原因。答:畜牧業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區,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區。原因:高原地區海拔高,氣溫低,熱量不足,適合放牧;河谷地區海拔低,水熱相對充足,適合種植業發展。(2)從日照和溫差角度分析河谷農業糧食作物穗大粒飽的原因。日照時間長,且晝夜溫差大,使糧食作物穗大粒飽。3.(高階探究—素養提升)指出青藏地區對我國的重要生態意義。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圖解方法】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讀某地農作物和傳統民居圖,回答1、2題。1.圖中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地區(C)A.東北平原 B.寧夏平原C.湟水谷地 D.四川盆地2.關于該地區傳統民居的敘述,正確的是(B)A.圖中民居為土樓,御寒效果好B.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石塊,墻體厚實C.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牧區D.主要分布在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 (2023·成都學業考)青稞是藏區居民主要糧食,具有高抗氧化性、營養價值高等優點。下圖為西藏青稞主要分布范圍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3.圖示區域年降水量分布特征為(A)A.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B.從西北向東南遞減C.從西南向東北遞增 D.從東北向西南遞增4.青稞主要分布在(C)A.藏西北湖泊區 B.藏東南湖泊區C.藏東南河谷區 D.藏西北河谷區5.以青稞為原料制作的當地特色美食是(A) (2024·濱州學業考)“茶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葉和西藏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讀“茶馬古道”局部路線圖,完成6~8題。6.通過“茶馬古道”互換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區的主要農業生產部門是(B)A.種植業 B.畜牧業 C.林果業 D.漁業7.古代茶農將茶葉制成茶磚運往西藏,主要原因是(A)A.儲運方便 B.便于沖泡C.提升品質 D.方便晾曬8.“茶馬古道”運輸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D)①地形崎嶇 ②高寒缺氧③沙塵暴 ④蚊蟲叮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關鍵能力·提升練】9.素養拓展 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年楚河流域(圖1)地處半干旱區,過去以種植青稞作物為主,經濟效益不高。近幾年山東壽光農業科技人員克服當地不利因素,帶著節能溫室、計算機控制、密植矮化等適合高寒地區的農業技術建立了大棚蔬菜產業園(圖2),每畝產值相當于過去的10倍。不僅改善了當地農牧民和邊防戰士的生活,也使當地人靠果蔬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白朗縣已成為青藏高原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1)白朗縣屬于高原山地氣候,據圖分析年楚河的主要補給來源和季節變化特點主要補給來源于喜馬拉雅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季節變化大。(2)年楚河流域的地勢特征是東南高,西北低,寫出判斷依據年楚河由東南向西北流。(3)年楚河流域的農業生產較發達,屬于典型的河谷農業,分析使該地區成為青藏高原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的有利自然條件是海拔低,氣溫高,熱量較充足;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 地理與農業生產 藜麥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食用品種主要種植在海拔3 000米以上、年降雨量300 mm左右的高海拔山區,是印加居民的傳統食物,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藜麥是唯一一種可滿足人體營養需求的完美的“全營養食品”。讀圖回答10、11題。10.某項目組把食用藜麥種植作為重點項目在某地區推廣,適合推廣的地區是(A)A.青藏高原 B.東南丘陵C.塔里木盆地 D.東北平原11.藜麥引種成功增加該地區居民收入,為促進該地區可持續發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C)A.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形成專業化生產區域B.延長藜麥產業鏈,增加藜麥產品附加值C.大規模發展藜麥種植,迅速擴大種植面積D.加強科學研究,選育高產高品質良種 農業科技的進步給青藏地區的人民帶來幸福生活。通過建設智能果蔬大棚,人們吃上了本地產的新鮮果蔬。下圖為青藏地區農業分布簡圖。讀圖,完成12、13題。12.青藏地區(B)A.糧食多在河谷種植,因緯度較高、氣溫低B.畜牧業分布廣泛,畜種適應高寒缺氧環境C.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頭,因水源清潔D.藥材分布在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種類多樣13.青藏地區在未來的農業發展中需要(D)A.利用太陽能,建設全國商品糧基地B.開辟新水源,興建優質多汁牧草場C.開墾高原濕地,擴大果蔬種植面積D.重視生態保護,建立藥材種植基地14.(2024·河南學業考)“青電入豫”工程一頭牽著清潔能源豐富的青海省,一頭連著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譽為輸送清潔能源的“高速公路”。如圖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綠電出高原】青海省是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但清潔能源發電量不穩定,存在“夏豐冬枯、日盈夜虧”的現象,給電力輸送帶來一定隱患。(1)列舉青海省可著重發展的清潔能源類型。答:太陽能、風能和水能。(2)分析青海省清潔能源發電量“夏豐冬枯、日盈夜虧”的原因。答:高原山地氣候,海拔高,空氣稀薄,夏季和白天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有利于光伏發電;且夏季氣溫較高,冰雪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電站發電量大。【入豫惠民生】2024年4月,“青電入豫”工程骨干電源點瑪爾擋水電站開始發電,該水電站及配套項目可保障電力穩定供應。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瑪爾擋水電站施工過程中采取了多種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如圖)。(3)簡述上述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具體作用。答:可以減少水污染;減少環境污染和植被破壞,保護濕地,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平衡等。(4)說出“青電入豫”工程對河南省發展的意義。答:減少環境污染,改善能源結構。【教材再開發·版本互鑒】15.讀圖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粵教版八下教材P29圖6.38 “活動”)(1)讀圖說出青藏高原的地勢對該地區的氣候特征、河流及流向、地表形態、植被、生產和生活方式等產生的影響。答:青藏高原大致西北高、東南低,受其影響,河流大多是自西北向東南流。海拔高,氣候寒冷干燥,晝夜溫差大,不適合樹木生長,植被是草類。當地居民生產方式以放牧為主,在西藏南部河谷地帶和青海東部,可以種植耐寒作物青稞。當地地廣人稀,經濟不發達,西藏北部和柴達木盆地的鹽類資源豐富,有待開發。材料二 (湘教版八下教材P18 “活動”)(2)青藏地區種植的青稞和小麥等作物穗大粒飽。議一議,本區青稞等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比較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答: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光照強烈,氣溫低,農作物生長期長。材料三 (科普版八下教材P20 “活動”)(3)西北地區的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以及青藏地區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都有種植業分布,請找出這些地區,并比較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種植業分布的區別。答:西北地區主要屬于灌溉農業,青藏地區主要屬于河谷農業。二 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區基礎主干落實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區[填圖繪圖](1)在圖中合適位置填出“青海牧區”和“西藏牧區”。(2)在圖中圈畫青藏地區的主要畜種。1.畜牧業: 牧區。2.河谷農業:(1)兩大農業區: 谷地和 谷地。(2)發展條件:海拔較 ,氣溫較高,日照較長,土質較肥沃。(3)主要農作物: 、小麥、豌豆。3.日常生活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項目 具體表現 適應環境衣 是藏族的傳統服飾 適應晝夜溫差食 日常主食:糌粑 氣溫低,需要較多熱量住 牧民:牛毛氈搭成的帳篷 便于游牧農區和城鎮: 就地取材,以石為原料行 “高原之舟”—— 、鐵路、公路 適應高寒氣候4.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農業生產的異同:項目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相同點 以畜牧業為主不同點 灌溉農業 河谷農業【質疑判斷】(1)青藏地區高山草甸廣闊,農業類型只有畜牧業。( )(2)青藏地區發展農業的優勢是太陽輻射強。( )(3)青藏地區種植業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區,是因為水源充足。( )(4)雅魯藏布江地區熱量不足,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低。( )圖解知識教材再開發·P87活動在青藏地區流行這樣一句話“沒有牦牛就沒有藏族人民”,為什么藏族人民這么珍視牦牛 立德樹人—藏歷新年藏歷新年是藏族人民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全年最為盛大的慶典。它標志著新的一年的開始,相當于漢族的春節。藏歷新年的慶祝活動通常在藏歷正月初一舉行,一般持續三至五天。名師提醒1.光照充足≠熱量充足:光照指太陽光的照射時長,熱量與氣溫有關。青藏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光照充足,但由于海拔高,熱量不足。2.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種植業零星分布,前者限制因素為水源,后者限制因素為氣溫。重點主題探究主題 青藏地區自然環境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探究情境 青藏地區農牧業分布圖 青藏地區在特殊的高原環境影響下形成了鮮明的農業特色,高寒牧業牲畜品種獨特,河谷農業糧食作物穗大粒飽、品質優良。概念地圖 綜合思維高寒氣候對農牧業的影響探究式問題鏈 1.(入門探究—地理環境)拉薩的氣候類型是 ,其特點是 。2.(能力探究—農牧業分布)(1)分析青藏地區的農業分布特點及原因。(2)從日照和溫差角度分析河谷農業糧食作物穗大粒飽的原因。。3.(高階探究—素養提升)指出青藏地區對我國的重要生態意義。。【圖解方法】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讀某地農作物和傳統民居圖,回答1、2題。1.圖中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地區( )A.東北平原 B.寧夏平原C.湟水谷地 D.四川盆地2.關于該地區傳統民居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民居為土樓,御寒效果好B.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石塊,墻體厚實C.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牧區D.主要分布在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 (2023·成都學業考)青稞是藏區居民主要糧食,具有高抗氧化性、營養價值高等優點。下圖為西藏青稞主要分布范圍示意圖。據此完成3~5題。3.圖示區域年降水量分布特征為( )A.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B.從西北向東南遞減C.從西南向東北遞增 D.從東北向西南遞增4.青稞主要分布在( )A.藏西北湖泊區 B.藏東南湖泊區C.藏東南河谷區 D.藏西北河谷區5.以青稞為原料制作的當地特色美食是( ) (2024·濱州學業考)“茶馬古道”是古代川、滇茶葉和西藏馬匹、皮毛交易的重要通道。讀“茶馬古道”局部路線圖,完成6~8題。6.通過“茶馬古道”互換的商品,可以反映出青藏地區的主要農業生產部門是( )A.種植業 B.畜牧業 C.林果業 D.漁業7.古代茶農將茶葉制成茶磚運往西藏,主要原因是( )A.儲運方便 B.便于沖泡C.提升品質 D.方便晾曬8.“茶馬古道”運輸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 )①地形崎嶇 ②高寒缺氧③沙塵暴 ④蚊蟲叮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關鍵能力·提升練】9.素養拓展 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年楚河流域(圖1)地處半干旱區,過去以種植青稞作物為主,經濟效益不高。近幾年山東壽光農業科技人員克服當地不利因素,帶著節能溫室、計算機控制、密植矮化等適合高寒地區的農業技術建立了大棚蔬菜產業園(圖2),每畝產值相當于過去的10倍。不僅改善了當地農牧民和邊防戰士的生活,也使當地人靠果蔬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白朗縣已成為青藏高原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1)白朗縣屬于 氣候,據圖分析年楚河的主要補給來源和季節變化特點 。(2)年楚河流域的地勢特征是 ,寫出判斷依據 。(3)年楚河流域的農業生產較發達,屬于典型的 農業,分析使該地區成為青藏高原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 地理與農業生產 藜麥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食用品種主要種植在海拔3 000米以上、年降雨量300 mm左右的高海拔山區,是印加居民的傳統食物,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藜麥是唯一一種可滿足人體營養需求的完美的“全營養食品”。讀圖回答10、11題。10.某項目組把食用藜麥種植作為重點項目在某地區推廣,適合推廣的地區是( )A.青藏高原 B.東南丘陵C.塔里木盆地 D.東北平原11.藜麥引種成功增加該地區居民收入,為促進該地區可持續發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形成專業化生產區域B.延長藜麥產業鏈,增加藜麥產品附加值C.大規模發展藜麥種植,迅速擴大種植面積D.加強科學研究,選育高產高品質良種 農業科技的進步給青藏地區的人民帶來幸福生活。通過建設智能果蔬大棚,人們吃上了本地產的新鮮果蔬。下圖為青藏地區農業分布簡圖。讀圖,完成12、13題。12.青藏地區( )A.糧食多在河谷種植,因緯度較高、氣溫低B.畜牧業分布廣泛,畜種適應高寒缺氧環境C.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頭,因水源清潔D.藥材分布在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種類多樣13.青藏地區在未來的農業發展中需要( )A.利用太陽能,建設全國商品糧基地B.開辟新水源,興建優質多汁牧草場C.開墾高原濕地,擴大果蔬種植面積D.重視生態保護,建立藥材種植基地14.(2024·河南學業考)“青電入豫”工程一頭牽著清潔能源豐富的青海省,一頭連著能源需求巨大的河南省,被譽為輸送清潔能源的“高速公路”。如圖為青海省、河南省位置示意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綠電出高原】青海省是我國重要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但清潔能源發電量不穩定,存在“夏豐冬枯、日盈夜虧”的現象,給電力輸送帶來一定隱患。(1)列舉青海省可著重發展的清潔能源類型。(2)分析青海省清潔能源發電量“夏豐冬枯、日盈夜虧”的原因。【入豫惠民生】2024年4月,“青電入豫”工程骨干電源點瑪爾擋水電站開始發電,該水電站及配套項目可保障電力穩定供應。其所在的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瑪爾擋水電站施工過程中采取了多種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如圖)。(3)簡述上述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具體作用。(4)說出“青電入豫”工程對河南省發展的意義。【教材再開發·版本互鑒】15.讀圖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粵教版八下教材P29圖6.38 “活動”)(1)讀圖說出青藏高原的地勢對該地區的氣候特征、河流及流向、地表形態、植被、生產和生活方式等產生的影響。材料二 (湘教版八下教材P18 “活動”)(2)青藏地區種植的青稞和小麥等作物穗大粒飽。議一議,本區青稞等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比較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材料三 (科普版八下教材P20 “活動”)(3)西北地區的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以及青藏地區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都有種植業分布,請找出這些地區,并比較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種植業分布的區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九章 第一節 二 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區 - 學生版.docx 第九章 第一節 二 高寒牧區和河谷農業區.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