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章 西北地區第一節 自然特征與農業一 草原和荒漠基礎主干落實[填圖繪圖]·圈畫:在圖中圈畫出西北地區的范圍。·填圖:分別在圖中寫出①~③地形區名稱及④⑤河流名稱。1.位置和范圍:(1)位置: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體上位于A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B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2)范圍:主要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主要是內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3.氣候:特征干旱。(1)成因:(2)氣候類型:主要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冷夏熱,降水少;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4.河流:(1)特征:河流稀少,多內流河。(2)主要河流: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我國唯一注入北冰洋上的河流是額爾齊斯河。5.植被:(1)自東向西依次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2)變化原因:自東向西,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質疑判斷】(1)從干濕地區的劃分看,西北地區以干旱、半干旱區為主。(√)(2)西北地區氣候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緯度和海陸因素。(×)(3)準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相比,水源較多,但熱量不足。(√)(4)西北地區具有干旱特點,沙漠是主要景觀。(×)地圖筆記西北地區地形區教材再開發·P74活動與東部地區相比,西北地區西部防沙治沙難度大,試分析原因。答:與東部地區相比,西北地區西部距海更遠,降水更少;西部沙漠廣布,風沙運動強;西部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導致生態環境脆弱,恢復難度大。立德樹人—生態文明建設三北防護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指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的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采取封沙育林、飛機播種、人工造林種草相結合的方式,截至2018年,累計治理沙化土地33.6萬平方千米,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性工程。易錯提醒外流河與內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原因不同(1)內流河的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多,形成汛期。(2)外流河的水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夏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增加,形成汛期。重點主題探究主題 西北地區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探究情境 西北地區區域圖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6個多小時后,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中國空間站對接成功,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于4月30日返回東風著陸場。概念地圖 綜合思維探究式問題鏈 1.(入門探究—自然特征)西北地區最顯著的自然特征是什么 并分析原因。答:干旱。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且山嶺重重阻隔,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降水稀少,自然環境較為干旱。2.(能力探究—差異比較)四子王旗和東風著陸場是神舟系列飛船返回的主著陸場,從地形與植被角度分析兩個主著陸場的異同。答:相同點:四子王旗和東風著陸場地均位于內蒙古高原,兩著陸場地形平坦,有利于搜索。不同點:四子王旗著陸場以草原景觀為主,草叢低矮;東風著陸場距海更遠,降水更少,以荒漠景觀為主。3.(高階探究—素養提升)結合下圖從地理角度分析,飛船返回著陸的時間一般避開7、8月的自然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出三點)。答:7、8月多陰雨天氣,不利于返回艙的監測與搜尋;7、8月多雷雨天氣,會對返回艙著陸造成干擾和損壞;7、8月氣溫較高,天氣炎熱,太陽輻射強,不利于地面搜尋人員開展工作;7、8月草木茂盛,視野受限,不利于搜尋。【圖解方法】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讀圖,完成1、2題。1.上圖中,可以代表西北地區的是(C)A.甲 B.乙 C.丙 D.丁2.形成這種氣候的原因有(D)①緯度較高 ②距海較遠③被山嶺重重阻隔 ④海拔較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3·福建學業考)新疆獨庫(獨山子—庫車)公路連接北疆和南疆,全長約560千米,一半路段在海拔2 000米以上。夏季,該公路是深受自駕游愛好者青睞的景觀大道。下圖示意新疆獨庫公路地理位置,讀圖完成3~5題。3.獨庫公路穿越東西走向的甲山脈名稱是(B)A.陰山山脈 B.天山山脈C.祁連山脈 D.昆侖山脈4.夏季,獨庫公路享有“一日游四季”的美譽,是因為該公路(A)A.穿越的山地相對高度大 B.沿路降水豐富C.穿越的山地海拔高 D.位于高緯度地區5.隨著垂直高度的變化,夏季在獨庫公路的沿途可見規模較大的景觀有(A)6.主題:西北之旅材料 暑假小明乘坐火車沿蘭新線開啟了西北之旅。下圖為西北地區局部示意圖及沿途部分景觀圖。思考:(1)火車過蘭州后,地表變得干旱荒涼。試分析其原因。答:深居內陸,距海遠;受山脈阻擋,濕潤氣流難以到達。(2)蘭州至玉門段沿途多見草方格沙障(景觀A),其功能是防風固沙。(3)行經玉門,小明看到景觀B,其利用的清潔能源是風能。(4)西北地區沙漠廣布,可以發展沙漠特色旅游,從而促進沙漠地區的經濟發展。請告知小明去沙漠旅游時應注意的事項。(答兩點)答:帶防曬物品,以防曬傷皮膚;沙漠地區水資源缺乏,備好充足的飲用水;西北地區風大,戴好口罩、帽子,防風沙。【關鍵能力·提升練】 (2024·江西學業考)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日益高漲。如圖示意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城市位置。據此完成7~9題。7.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冰雪運動的有利條件是(C)A.草原面積廣闊 B.水網密布C.冰雪資源豐富 D.地勢低平8.下列城市中,戶外積雪時間最長的是(B)A.包頭 B.呼倫貝爾C.烏海 D.鄂爾多斯9.呼和浩特市民在河湖冰面上滑冰車,宜選擇(A)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0.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我國西北地區人們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如圖為西北地區示意圖。(1)據圖,找出能夠反映西北地區干旱的地理信息:沙漠廣布、種植業以灌溉農業為主。(2)圖中甲、乙兩地是西北地區荒漠中的米糧川,據圖分別說出甲、乙兩地主要的灌溉水源:甲:黃河水;乙:祁連山冰雪融水。 胡楊耐旱、抗風沙,能夠拔鹽改土。經過十八年的綜合治理,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恢復生機,生活在該流域的居民感受最深:沙化面積減小了,干涸的海子有水了,空氣的濕度增加了,起沙、浮塵減少了,植物物種由17種增加至46種,野兔、狐貍等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多。(3)說出胡楊林的恢復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減輕土地荒漠化,改良土壤,增加空氣濕度,調節氣候,改善大氣環境,生物多樣性增加。(至少答出一點)【教材再開發·活動拓展】11.荒漠化是全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我國最為嚴重的生態問題。我國荒漠化面積廣大,類型多樣。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沙區經濟持續發展,民生不斷改善。下圖為西北地區荒漠化與降水量分布圖,讀圖探究下列問題。(1)分析我國西北地區春季風沙活動劇烈的自然原因。答:西北地區植被稀少,地表植被稀疏;春季氣溫回升,蒸發旺盛,地表積雪融化,地表裸露,多寒潮大風天氣,風沙活動頻發。(2)與乙地相比,甲地荒漠化速度更快,但在治理過程中,甲地沙漠表面植被恢復速度較乙地快。分析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答:甲地位于寧夏平原,是重要的農業區,農業活動不合理,可能加劇荒漠化;甲地臨近黃河,水源較充足,利于荒漠化治理。(3)從因地制宜的角度,為丙地綠洲地帶荒漠化的防治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議。答:綠洲地區構建防護林體系;河流上、下游合理用水,防止下游斷流;調整能源結構,保護植被;節約用水,發展節水農業。第八章 西北地區第一節 自然特征與農業一 草原和荒漠基礎主干落實[填圖繪圖]·圈畫:在圖中圈畫出西北地區的范圍。·填圖:分別在圖中寫出①~③地形區名稱及④⑤河流名稱。1.位置和范圍:(1)位置:位于我國地勢的第 級階梯,大體上位于A 以西、長城和B —阿爾金山以北。(2)范圍:主要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2.地形:以 為主,東部主要是 ,西部 和 分布。3.氣候:特征 。(1)成因:(2)氣候類型:主要為 氣候,其特點是 ,降水 ;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 。4.河流:(1)特征:河流稀少,多 河。(2)主要河流: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是 河;我國唯一注入北冰洋上的河流是 河。5.植被:(1)自東向西依次為 →荒漠草原→ 。(2)變化原因:自東向西,距海越來越 ,降水越來越 。【質疑判斷】(1)從干濕地區的劃分看,西北地區以干旱、半干旱區為主。( )(2)西北地區氣候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緯度和海陸因素。( )(3)準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相比,水源較多,但熱量不足。( )(4)西北地區具有干旱特點,沙漠是主要景觀。( )地圖筆記西北地區地形區教材再開發·P74活動與東部地區相比,西北地區西部防沙治沙難度大,試分析原因。立德樹人—生態文明建設三北防護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是指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建設的大型人工林業生態工程;采取封沙育林、飛機播種、人工造林種草相結合的方式,截至2018年,累計治理沙化土地33.6萬平方千米,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性工程。易錯提醒外流河與內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原因不同(1)內流河的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多,形成汛期。(2)外流河的水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夏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增加,形成汛期。重點主題探究主題 西北地區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探究情境 西北地區區域圖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6個多小時后,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與中國空間站對接成功,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于4月30日返回東風著陸場。概念地圖 綜合思維探究式問題鏈 1.(入門探究—自然特征)西北地區最顯著的自然特征是什么 并分析原因。2.(能力探究—差異比較)四子王旗和東風著陸場是神舟系列飛船返回的主著陸場,從地形與植被角度分析兩個主著陸場的異同。3.(高階探究—素養提升)結合下圖從地理角度分析,飛船返回著陸的時間一般避開7、8月的自然原因可能有哪些(至少答出三點)。【圖解方法】素養分層評價【必備知識·基礎練】 讀圖,完成1、2題。1.上圖中,可以代表西北地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形成這種氣候的原因有( )①緯度較高 ②距海較遠③被山嶺重重阻隔 ④海拔較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3·福建學業考)新疆獨庫(獨山子—庫車)公路連接北疆和南疆,全長約560千米,一半路段在海拔2 000米以上。夏季,該公路是深受自駕游愛好者青睞的景觀大道。下圖示意新疆獨庫公路地理位置,讀圖完成3~5題。3.獨庫公路穿越東西走向的甲山脈名稱是( )A.陰山山脈 B.天山山脈C.祁連山脈 D.昆侖山脈4.夏季,獨庫公路享有“一日游四季”的美譽,是因為該公路( )A.穿越的山地相對高度大 B.沿路降水豐富C.穿越的山地海拔高 D.位于高緯度地區5.隨著垂直高度的變化,夏季在獨庫公路的沿途可見規模較大的景觀有( )6.主題:西北之旅材料 暑假小明乘坐火車沿蘭新線開啟了西北之旅。下圖為西北地區局部示意圖及沿途部分景觀圖。思考:(1)火車過蘭州后,地表變得干旱荒涼。試分析其原因。(2)蘭州至玉門段沿途多見草方格沙障(景觀A),其功能是 。(3)行經玉門,小明看到景觀B,其利用的清潔能源是 。(4)西北地區沙漠廣布,可以發展沙漠特色旅游,從而促進沙漠地區的經濟發展。請告知小明去沙漠旅游時應注意的事項。(答兩點)【關鍵能力·提升練】 (2024·江西學業考)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日益高漲。如圖示意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城市位置。據此完成7~9題。7.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冰雪運動的有利條件是( )A.草原面積廣闊 B.水網密布C.冰雪資源豐富 D.地勢低平8.下列城市中,戶外積雪時間最長的是( )A.包頭 B.呼倫貝爾C.烏海 D.鄂爾多斯9.呼和浩特市民在河湖冰面上滑冰車,宜選擇(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0.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 我國西北地區人們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如圖為西北地區示意圖。(1)據圖,找出能夠反映西北地區干旱的地理信息: 。(2)圖中甲、乙兩地是西北地區荒漠中的米糧川,據圖分別說出甲、乙兩地主要的灌溉水源:甲: ;乙: 。 胡楊耐旱、抗風沙,能夠拔鹽改土。經過十八年的綜合治理,塔里木河流域胡楊林恢復生機,生活在該流域的居民感受最深:沙化面積減小了,干涸的海子有水了,空氣的濕度增加了,起沙、浮塵減少了,植物物種由17種增加至46種,野兔、狐貍等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多。(3)說出胡楊林的恢復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 。(至少答出一點)【教材再開發·活動拓展】11.荒漠化是全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我國最為嚴重的生態問題。我國荒漠化面積廣大,類型多樣。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沙區經濟持續發展,民生不斷改善。下圖為西北地區荒漠化與降水量分布圖,讀圖探究下列問題。(1)分析我國西北地區春季風沙活動劇烈的自然原因。(2)與乙地相比,甲地荒漠化速度更快,但在治理過程中,甲地沙漠表面植被恢復速度較乙地快。分析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3)從因地制宜的角度,為丙地綠洲地帶荒漠化的防治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八章 第一節 一 草原和荒漠 - 學生版.docx 第八章 第一節 一 草原和荒漠.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