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大單元復習任務單(三)體系脈絡構建答案:①二 ②內流 ③荒漠草原 ④河套平原 ⑤河水、地下水 ⑥干旱 ⑦油氣 ⑧西氣東輸考點定向突破考點一 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與生產【鏈接·考點】【變式·提能】1.(2024·安徽學業考)內蒙古自治區資源豐富,不同區域有各具特色的優美風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學研學小組對內蒙古自治區甲、乙、丙三地進行考察,如圖示意內蒙古自治區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觀,圖中①②③為研學小組在三個考察地拍攝的典型景觀照片。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發現區域差異是合理利用區域自然資源的前提。研學小組在考察時發現甲、乙、丙三地景觀差異明顯,照片①、照片③分別拍攝于三個考察地中的丙地、甲地。試分析造成從甲地到丙地景觀變化的主要自然原因。答:丙地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上濕潤氣流難以抵達,甲地為大興安嶺,距離海洋較近,降水豐富,森林廣布。(2)發揮區域優勢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條件。研學小組發現某考察地附近草場廣布,一望無際,適宜發展畜牧業(農業部門),該地的傳統民居為蒙古包。(3)技術進步促進區域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研學小組通過調查發現,乙地風力發電量冬季大于夏季,而太陽能發電量夏季大于冬季。該地充分利用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冬夏互補的特點,穩定了區域電力供應,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簡述乙地太陽能發電量夏季大于冬季的原因。答:乙地緯度高,一年中夏季太陽高度較大,太陽輻射強,白晝時間長,光照時間長;冬季太陽高度較小,太陽輻射較弱,白晝時間短,光照時間短,所以夏季太陽能發電量高于冬季。考點二 塔里木盆地綠洲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鏈接·考點】1.綠洲聚落、農業區、交通線等的分布主要影響因素都是水源,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并且水量大小與氣溫高低有關。2.塔里木盆地綠洲的高山冰雪融水來源:北面是天山山脈,南面是昆侖山脈。【變式·提能】2.(2023·濟南三模)全球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棉花具有耐旱、喜光、怕澇的特點。新疆棉花品質優,產量大,常年供不應求,是我國優質棉產區。(1)新疆最大的兩個棉區一個分布在塔里木河的上游,另一個分布在天山北麓。(2)說明新疆棉花生長的獨特自然條件。答:高山冰雪融水豐富且水源質優;晴天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新疆棉區產棉量539.1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90.2%,但是,我國作為最大的棉花消費國,常年存在約200萬噸的棉花缺口。(3)塔里木河下游漸入沙漠腹地,有人提出在塔里木河下游沿河大力開墾優質棉產區,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說明理由。答:我認同這個觀點,因為新疆棉花品質優良,在塔里木河下游,運用滴灌技術,沿河大力開墾優質棉產區,擴大棉花種植面積,有利于提高棉花產量。我不認同這個觀點,該地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降水稀少,水資源短缺,增加棉區需水量隨之增大,易導致土地荒漠化。考點三 西氣東輸工程【鏈接·考點】1.掌握線路起止點及經過地區。要注意一線和二線的起點和終點都不相同。2.區分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部的意義。東部天然氣資源貧乏而經濟發達,所以其意義主要是從“消費”這個角度分析;西部天然氣資源豐富而經濟欠發達,其意義主要從“生產”這個角度分析。3.注意原理的遷移運用:西氣東輸工程是典型的跨區域資源調配的案例。其他資源調配的案例,如西電東送,其對東西部的意義可以參考西氣東輸來回答。【變式·提能】3.由國家管網集團承建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陜西段全長514.5千米。由于線路跨越黃土高原與秦嶺山脈,施工環境復雜,難度系數較大。讀圖和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西氣東輸三線工程” ,主供氣源為新增進口中亞天然氣,補充氣源為新疆煤制天然氣。烏魯木齊市全面氣化,實施“藍天工程”,對燃煤鍋爐和蒸汽鍋爐實施天然氣改造,并帶動了汽車“油改氣”市場的繁榮。清潔的天然氣從中亞和新疆等地區輸送到福建,惠及東部省區千家萬戶和各行各業。材料二 西氣東輸圖。(1)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干支線沿線經過新、甘(或隴)、寧、陜(或秦)、豫、鄂、湘、贛、閩和粵共10個省區(寫簡稱)。(2)西氣東輸三線工程西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爾果斯,東到福建福州。(3)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福建省的好處有哪些 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好處:促進資源開發;提高經濟收入(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改善產業結構;加快工業化過程;烏魯木齊市全面氣化,利于改善環境;對福建省好處:緩解了福建省能源短缺,使福建省的環境得到了改善。(4)西氣東輸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要格外注意環境保護。假如你是該工程的負責人,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如何保護環境 請你寫出兩條合理的建議。盡量避免破壞植被、回收處理全部廢棄物。成果分層評價【能力提升】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甘州當江南”河西走廊曾是我國國家級商品糧基地。近年來,祁連山區農民每年夏季大量種植胡蘿卜、娃娃菜等喜溫涼的“高原夏菜”銷往東部。如圖示意甘肅省等降水量線分布。讀圖完成1、2題。1.與杭州、上海相比,祁連山區種植“高原夏菜”的優勢條件是(A)A.夏季溫涼 B.地勢低平C.熱量充足 D.降水充沛2.限制河西走廊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D)A.光照 B.土壤 C.地形 D.水源 (2024·廣安學業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是我國能源開發的重要基地和作物制種基地。讀圖,回答3、4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D)A.圖中①是喜馬拉雅山脈B.圖中②是準噶爾盆地C.新疆的顯著自然環境特征是高寒D.新疆的地形格局是“三山夾兩盆”4.下列關于新疆資源說法正確的是(B)A.新疆礦產資源缺乏B.新疆是我國的長絨棉生產基地C.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以輪南鎮為起點D.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水資源豐富【拓展遷移】5.(2023·臨沂學業考)暑假期間,臨沂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從北京出發,沿京新高速公路進行研學旅行。閱讀圖文材料,幫助該地理興趣小組完成相關研學任務。材料一 京新高速公路編號G7,東起北京,西至烏魯木齊,途經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新疆6個省區,總里程約2 800千米,有約500千米的路段穿過沙漠無人區,被譽為“世界上最長的沙漠公路”“大美中國7號公路”等,是一條意義重大的交通要道。材料二 下圖為京新高速公路沿線區域圖。研學準備 考慮到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特點,出發前地理興趣小組準備了研學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地圖及沿途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資料等。研學見聞 烏蘭察布地處內陸,遠離海洋,氣候四季分明,晴天多,光照強,多大風。具有“草原皮都”“草原酸奶之都”等美稱。2020年4月16日,三峽集團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當地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建設。(1)說明烏蘭察布推進新能源建設的有利自然條件。答: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太陽能豐富;地形平坦,對風力阻擋作用小,風能豐富。(2)分析烏蘭察布被稱為“草原皮都”“草原酸奶之都”的原因。答:烏蘭察布距離海洋較近,降水多,優質草場廣布,畜牧業發達。(3)京新高速公路穿過沙漠地區時,有些路段旁邊鋪設了草方格沙障(如圖)。根據圖文信息說明草方格沙障的作用。答:草方格沙障能使地面粗糙,防風固沙;截留水分,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防止風沙掩埋公路。(4)到了新疆,同學們發現當地哈密瓜、葡萄等特色瓜果特別甜。解釋新疆瓜果特別甜的原因。答:新疆夏季熱量充足、光照強烈,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積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別甜。 新疆的江布拉克是哈薩克語,意為“圣水之源”。江布拉克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天山山脈東段北麓,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區,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夏、秋季平均氣溫10~25℃,氣溫日較差大于16℃,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景區及周邊麥田主要分布在地形相對平緩的山麓地區,面積20萬畝之多,被稱為新疆第一糧倉。(5)簡要分析江布拉克種植小麥的有利自然條件。答:地形平坦開闊;降水較多;氣溫適宜,日較差大;有高山冰雪融水作為灌溉水源。研學收獲(6)京新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地理環境東西差異顯著。從北京到新疆烏魯木齊,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景觀,請說明原因。答:從北京到新疆烏魯木齊,距離海洋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7)交通運輸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分析京新高速公路的開通對沿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答: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有利于資源的開發;促進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定;縮短運輸時間,降低成本;加強地區之間的交流等。6.(2024·江西學業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境內有草原、雪山、沙漠等壯美的自然風光,有服飾、歌舞、民居等獨特的地方文化。新疆文旅部門以“絲路樞紐,活力新疆”為主題,推出了系列精品旅游線路。新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圖1示意暑假某游客旅游路線。圖2為該游客朋友圈截圖。(1)圖中旅游景點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脈南北兩側。(2)結合喀什古城傳統民居特點,簡要歸納當地自然環境特征。答:降水少,干旱;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晝夜溫差大;多風沙天氣。(3)通過瀏覽該游客朋友圈,列舉去新疆旅游應攜帶的物品。答:太陽鏡、防曬霜、防暑藥、飲用水、保暖衣物、口罩等。(4)運用圖文材料,分析新疆發展旅游業的有利條件。答:自然、人文旅游資源豐富,特色鮮明;交通便利;政策支持。階段綜合測評,請使用 “單元質量測評(三)”大單元復習任務單(三)體系脈絡構建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考點定向突破考點一 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與生產【鏈接·考點】【變式·提能】1.(2024·安徽學業考)內蒙古自治區資源豐富,不同區域有各具特色的優美風景。暑假,安徽省某中學研學小組對內蒙古自治區甲、乙、丙三地進行考察,如圖示意內蒙古自治區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及景觀,圖中①②③為研學小組在三個考察地拍攝的典型景觀照片。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發現區域差異是合理利用區域自然資源的前提。研學小組在考察時發現甲、乙、丙三地景觀差異明顯,照片①、照片③分別拍攝于三個考察地中的 地、 地。試分析造成從甲地到丙地景觀變化的主要自然原因。(2)發揮區域優勢是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條件。研學小組發現某考察地附近草場廣布,一望無際,適宜發展 業(農業部門),該地的傳統民居為 。(3)技術進步促進區域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研學小組通過調查發現,乙地風力發電量冬季大于夏季,而太陽能發電量夏季大于冬季。該地充分利用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冬夏互補的特點,穩定了區域電力供應,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簡述乙地太陽能發電量夏季大于冬季的原因。考點二 塔里木盆地綠洲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鏈接·考點】1.綠洲聚落、農業區、交通線等的分布主要影響因素都是水源,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并且水量大小與氣溫高低有關。2.塔里木盆地綠洲的高山冰雪融水來源:北面是天山山脈,南面是昆侖山脈。【變式·提能】2.(2023·濟南三模)全球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棉花具有耐旱、喜光、怕澇的特點。新疆棉花品質優,產量大,常年供不應求,是我國優質棉產區。(1)新疆最大的兩個棉區一個分布在 河的上游,另一個分布在 。(2)說明新疆棉花生長的獨特自然條件。 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新疆棉區產棉量539.1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90.2%,但是,我國作為最大的棉花消費國,常年存在約200萬噸的棉花缺口。(3)塔里木河下游漸入沙漠腹地,有人提出在塔里木河下游沿河大力開墾優質棉產區,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說明理由。考點三 西氣東輸工程【鏈接·考點】1.掌握線路起止點及經過地區。要注意一線和二線的起點和終點都不相同。2.區分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部的意義。東部天然氣資源貧乏而經濟發達,所以其意義主要是從“消費”這個角度分析;西部天然氣資源豐富而經濟欠發達,其意義主要從“生產”這個角度分析。3.注意原理的遷移運用:西氣東輸工程是典型的跨區域資源調配的案例。其他資源調配的案例,如西電東送,其對東西部的意義可以參考西氣東輸來回答。【變式·提能】3.由國家管網集團承建的西氣東輸三線工程陜西段全長514.5千米。由于線路跨越黃土高原與秦嶺山脈,施工環境復雜,難度系數較大。讀圖和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西氣東輸三線工程” ,主供氣源為新增進口中亞天然氣,補充氣源為新疆煤制天然氣。烏魯木齊市全面氣化,實施“藍天工程”,對燃煤鍋爐和蒸汽鍋爐實施天然氣改造,并帶動了汽車“油改氣”市場的繁榮。清潔的天然氣從中亞和新疆等地區輸送到福建,惠及東部省區千家萬戶和各行各業。材料二 西氣東輸圖。(1)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干支線沿線經過新、甘(或隴)、寧、陜(或秦)、豫、 、湘、贛、閩和 共10個省區(寫簡稱)。(2)西氣東輸三線工程西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東到福建福州。(3)西氣東輸三線工程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福建省的好處有哪些 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好處: ;對福建省好處: 。(4)西氣東輸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要格外注意環境保護。假如你是該工程的負責人,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如何保護環境 請你寫出兩條合理的建議。。成果分層評價【能力提升】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甘州當江南”河西走廊曾是我國國家級商品糧基地。近年來,祁連山區農民每年夏季大量種植胡蘿卜、娃娃菜等喜溫涼的“高原夏菜”銷往東部。如圖示意甘肅省等降水量線分布。讀圖完成1、2題。1.與杭州、上海相比,祁連山區種植“高原夏菜”的優勢條件是( )A.夏季溫涼 B.地勢低平C.熱量充足 D.降水充沛2.限制河西走廊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土壤 C.地形 D.水源 (2024·廣安學業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于我國西北地區,是我國能源開發的重要基地和作物制種基地。讀圖,回答3、4題。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①是喜馬拉雅山脈B.圖中②是準噶爾盆地C.新疆的顯著自然環境特征是高寒D.新疆的地形格局是“三山夾兩盆”4.下列關于新疆資源說法正確的是( )A.新疆礦產資源缺乏B.新疆是我國的長絨棉生產基地C.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以輪南鎮為起點D.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水資源豐富【拓展遷移】5.(2023·臨沂學業考)暑假期間,臨沂市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從北京出發,沿京新高速公路進行研學旅行。閱讀圖文材料,幫助該地理興趣小組完成相關研學任務。材料一 京新高速公路編號G7,東起北京,西至烏魯木齊,途經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新疆6個省區,總里程約2 800千米,有約500千米的路段穿過沙漠無人區,被譽為“世界上最長的沙漠公路”“大美中國7號公路”等,是一條意義重大的交通要道。材料二 下圖為京新高速公路沿線區域圖。研學準備 考慮到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特點,出發前地理興趣小組準備了研學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地圖及沿途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資料等。研學見聞 烏蘭察布地處內陸,遠離海洋,氣候四季分明,晴天多,光照強,多大風。具有“草原皮都”“草原酸奶之都”等美稱。2020年4月16日,三峽集團與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當地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建設。(1)說明烏蘭察布推進新能源建設的有利自然條件。(2)分析烏蘭察布被稱為“草原皮都”“草原酸奶之都”的原因。(3)京新高速公路穿過沙漠地區時,有些路段旁邊鋪設了草方格沙障(如圖)。根據圖文信息說明草方格沙障的作用。(4)到了新疆,同學們發現當地哈密瓜、葡萄等特色瓜果特別甜。解釋新疆瓜果特別甜的原因。 新疆的江布拉克是哈薩克語,意為“圣水之源”。江布拉克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天山山脈東段北麓,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區,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夏、秋季平均氣溫10~25℃,氣溫日較差大于16℃,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景區及周邊麥田主要分布在地形相對平緩的山麓地區,面積20萬畝之多,被稱為新疆第一糧倉。(5)簡要分析江布拉克種植小麥的有利自然條件。(6)京新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地理環境東西差異顯著。從北京到新疆烏魯木齊,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景觀,請說明原因。(7)交通運輸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分析京新高速公路的開通對沿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6.(2024·江西學業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境內有草原、雪山、沙漠等壯美的自然風光,有服飾、歌舞、民居等獨特的地方文化。新疆文旅部門以“絲路樞紐,活力新疆”為主題,推出了系列精品旅游線路。新疆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圖1示意暑假某游客旅游路線。圖2為該游客朋友圈截圖。(1)圖中旅游景點主要分布在 山脈南北兩側。(2)結合喀什古城傳統民居特點,簡要歸納當地自然環境特征。(3)通過瀏覽該游客朋友圈,列舉去新疆旅游應攜帶的物品。(4)運用圖文材料,分析新疆發展旅游業的有利條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復習任務單(三)第八章 西北地區 - 學生版.docx 大單元復習任務單(三)第八章 西北地區.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