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6.詩詞五首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基礎知識綜合1.下列劃線詩句都含有典故,請為各詩句選擇合適的選項。①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②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③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④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A.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B.希望自己能被朝廷委以重任。C.既暗示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xiàn)了世態(tài)的變遷。D.含蓄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及對美好境界的向往與追求。二、綜合性學習2.(1)陶淵明,字 ,(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 ,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 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他是中國第一位 詩人。(2)杜甫, 朝詩人,字 ,河南鞏縣人,自號 ,人稱“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稱為“ ”,與“詩仙” 并稱“李杜。他的詩被后人稱為“ ”。(3)李賀,字 ,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他為 。有“ ”之稱。與李白、 三人并稱唐代“三李”。(4)《赤壁》選自《樊川詩集注》。作者 ,晚唐杰出詩人、散文家。字 ,號 。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后人稱之為“小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阿房宮賦》等。(5)《漁家傲》選自《李清照集箋注》。作者 , (朝代)女詞人,號 。 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三、語言表達3.學習陶淵明《飲酒(其五)》時,同學們對于詩句“飛鳥相與還”中“還”字的讀音產(chǎn)生了爭議。請你結合詩歌的內(nèi)容及情感,談談你的觀點。還 【hái】 ①依然,仍然;②更加;③再,又;④尚,勉強過得去;⑤尚且。 【huán】 ①回到原處或恢復原狀;②回報別人對自己的行動;③償付;④同“環(huán)”;⑤姓。四、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雁門太守行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4.《使至塞上》的作者唐代“山水詩人” ,《雁門太守行》作者是唐代的李賀。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單車欲問邊”寫詩人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表現(xiàn)出詩人形單影只的情狀,表達了行程中內(nèi)心的孤寂感。B.“角聲滿天秋色里”從正面寫戰(zhàn)爭的慘烈,“角聲滿天”與美麗的“秋色”凝于一句,展現(xiàn)出一種雄渾壯烈之美。C.“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用燕昭王黃金臺上招攬?zhí)煜轮康牡涔剩憩F(xiàn)了全體將士的忘身報國之情。D.這兩首詩均為軍旅邊塞詩,《使至塞上》寫出使途中的所見所感,《雁門太守行》描繪了悲壯的戰(zhàn)爭場面。6.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加橫線句子呈現(xiàn)的畫面。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漁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7.試描繪“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所述圖景。8.“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幾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氣概?五、作文9.閱讀《春望》,請根據(jù)所學,完成下列任務中的一個。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任務一:根據(jù)《春望》背景、意象、情感等內(nèi)容,將此詩擴寫成一篇文章。題目統(tǒng)一為《春望盡處山河在》,自選人稱,情節(jié)合理,人物形象要與歷史相符。任務二:以詩歌《春望》為素材,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注意文體。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老師及學校信息,字數(shù)應當達到800字。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6.詩詞五首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基礎知識綜合1.下列劃線詩句都含有典故,請為各詩句選擇合適的選項。①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②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③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④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A.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B.希望自己能被朝廷委以重任。C.既暗示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xiàn)了世態(tài)的變遷。D.含蓄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不滿及對美好境界的向往與追求。【答案】 C A D B【詳解】①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典出南朝梁代著名文學家任昉的《述異記》。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jīng)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jīng)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xiāng)恍如隔世的心情。故選C。②報君黃金臺上意: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國血戰(zhàn)到死。黃金臺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筑的,傳說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zhí)煜率俊T娙艘眠@個故事,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故選A。 ③九萬里風鵬正舉:出自《莊子·逍遙游》:“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扶搖”,風名。“九”是虛數(shù),是多的意思。這一句,含蓄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故選D。④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朝廷何日派遣馮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典出《史記·馮唐列傳》。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漢時的郡名,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托克托縣一帶,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區(qū))太守。他愛惜士卒,優(yōu)待軍吏,匈奴遠避。匈奴曾一度來犯,魏尚親率車騎出擊,所殺甚眾。后因報功文書上所載殺敵的數(shù)字與實際不合(虛報了六個),被削職。經(jīng)馮唐代為辯白后,認為判的過重,文帝就派馮唐“持節(jié)”(帶著傳達圣旨的符節(jié))去赦免魏尚的罪,讓魏尚仍然擔任云中郡太守。蘇軾此時因政治上處境不好,調(diào)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許,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節(jié):兵符,帶著傳達命令的符節(jié)。持節(jié):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故選B。二、綜合性學習2.(1)陶淵明,字 ,(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 ,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 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他是中國第一位 詩人。(2)杜甫, 朝詩人,字 ,河南鞏縣人,自號 ,人稱“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稱為“ ”,與“詩仙” 并稱“李杜。他的詩被后人稱為“ ”。(3)李賀,字 ,因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他為 。有“ ”之稱。與李白、 三人并稱唐代“三李”。(4)《赤壁》選自《樊川詩集注》。作者 ,晚唐杰出詩人、散文家。字 ,號 。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后人稱之為“小杜”,著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阿房宮賦》等。(5)《漁家傲》選自《李清照集箋注》。作者 , (朝代)女詞人,號 。 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答案】 元亮 五柳先生 田園生活 田園 唐 子美 少陵野老 “詩圣” 李白 “詩史” 長吉 李昌谷 “詩鬼” 李商隱 杜牧 牧之 樊川居士 李清照 宋代 易安居士 婉約【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學常識的把握,文學常識正誤的判斷點是:作者名、稱謂、生活時代、作品名、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jié)、作品主題及風格、流派等。回顧所讀文章的相關情節(jié),根據(jù)問題作答即可。注意回答要準確。三、語言表達3.學習陶淵明《飲酒(其五)》時,同學們對于詩句“飛鳥相與還”中“還”字的讀音產(chǎn)生了爭議。請你結合詩歌的內(nèi)容及情感,談談你的觀點。還 【hái】 ①依然,仍然;②更加;③再,又;④尚,勉強過得去;⑤尚且。 【huán】 ①回到原處或恢復原狀;②回報別人對自己的行動;③償付;④同“環(huán)”;⑤姓。【答案】示例一:“飛鳥相與還”這句詩的意思是傍晚時分,飛鳥成群結伴回家,表達了詩人對回歸田園、返璞歸真的自得,因此,“還”字讀作“huán”更合適。示例二:“飛鳥相與還”這句詩以“飛鳥”為喻,寫出了詩人像飛鳥歸家一般回歸田園生活,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悠然自得,因此,“還”字讀作“huán”更合適。【詳解】本題考查詞語含義理解。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腐敗,決心歸隱田園,超脫世俗的思想感情。“飛鳥相與還”意思是:傍晚時分,飛鳥成群結伴回家。以“飛鳥”為喻,寫出了詩人像飛鳥歸家一般回歸田園生活,表現(xiàn)出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得、恬淡舒適的心情。還,讀“huan”,回到原處或恢復原狀,這里是回去的意思;因此,“還”字讀作“huán”更合適。四、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雁門太守行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4.《使至塞上》的作者唐代“山水詩人” ,《雁門太守行》作者是唐代的李賀。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單車欲問邊”寫詩人要前往邊境慰問將士,表現(xiàn)出詩人形單影只的情狀,表達了行程中內(nèi)心的孤寂感。B.“角聲滿天秋色里”從正面寫戰(zhàn)爭的慘烈,“角聲滿天”與美麗的“秋色”凝于一句,展現(xiàn)出一種雄渾壯烈之美。C.“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用燕昭王黃金臺上招攬?zhí)煜轮康牡涔剩憩F(xiàn)了全體將士的忘身報國之情。D.這兩首詩均為軍旅邊塞詩,《使至塞上》寫出使途中的所見所感,《雁門太守行》描繪了悲壯的戰(zhàn)爭場面。6.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加橫線句子呈現(xiàn)的畫面。【答案】4.王維 5.B 6.敵軍如黑云壓城,一縷陽光從云縫里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金光閃閃耀人眼目,他們拔堅執(zhí)銳,嚴陣以待。(關鍵詞落實,意思對即可)【解析】4.本題考查詩人和作品的識記。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有“詩佛”之稱。《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創(chuàng)作的記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故這里應為“王維”。5.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B.“角聲滿天秋色里”意思是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里響徹天空。這句用來形容邊塞地區(qū)戰(zhàn)況的慘烈,但作者不從正面寫戰(zhàn)爭的慘烈,只是用“角聲滿天”表現(xiàn)戰(zhàn)爭的規(guī)模,這屬于側面描寫。故選項中“‘角聲滿天秋色里’從正面寫戰(zhàn)爭的慘烈”一句不正確;故選B。6.本題考查詩歌內(nèi)容的畫面美。解答時,首先要理解詩歌的大意,然后抓住關鍵景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描繪。“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意思是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戰(zhàn)士們的鎧甲迎著(云縫中射下來的)太陽光,如金色鱗片般閃閃發(fā)光。“黑云壓城”采用了比喻的修辭,“甲光”指鎧甲上的太陽光,“金鱗”指閃閃發(fā)光的鱗片,畫面感極強,在解答時需重點描繪。示例:黑壓壓的烏云正洶涌地翻滾著,兇猛的敵軍向我孤城撲來,大有城傾郭摧之勢,忽然,風云變幻,一縷日光從云縫里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此刻他們正披堅執(zhí)銳,嚴陣以待。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漁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7.試描繪“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所述圖景。8.“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這幾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氣概?【答案】7.天上云海和晨霧連在一起,透過云霧望去,天河好像漂浮著許多船,風帆舞動,隨云濤起伏。 8.對現(xiàn)實的厭棄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與追求。【解析】7.本題考查詩句畫面。根據(jù)詩句意思,加上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描繪畫面即可。示例:清晨,天邊與云霧相接,如夢似幻。云濤翻滾,與曉霧交織,似乎要將整個天空吞噬。星辰點點,河漢璀璨,像一條閃耀的玉帶橫貫天際。而那些繁星似乎在流轉,千帆競發(fā)的壯觀景象令人驚嘆。這幅畫面,不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李清照對于無限宇宙的浪漫想象。8.本題考查詩歌情感。“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達了作者豪邁的氣概。“九萬里”是形容風力之大,如同大鵬展翅高飛一般。“風休住”則是象征著不畏任何困難和挑戰(zhàn)的勇氣與決心。“蓬舟吹取三山去”,這一句中的“蓬舟”指的是船只,而“三山”則是指傳說中的仙山。這句話表達了作者不畏艱險,立志要乘風破浪,直達目標的氣概。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和挑戰(zhàn),作者都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去迎接,去戰(zhàn)勝。總之,這句話展現(xiàn)了李清照對現(xiàn)實的厭棄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與追求。五、作文9.閱讀《春望》,請根據(jù)所學,完成下列任務中的一個。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任務一:根據(jù)《春望》背景、意象、情感等內(nèi)容,將此詩擴寫成一篇文章。題目統(tǒng)一為《春望盡處山河在》,自選人稱,情節(jié)合理,人物形象要與歷史相符。任務二:以詩歌《春望》為素材,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注意文體。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老師及學校信息,字數(shù)應當達到800字。【答案】例文1:春望盡處山河在我站在這荒蕪的長安城頭,眼前是一片破敗的景象。國已破,山河雖在,卻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機。曾經(jīng)繁華的長安城,如今卻是這般的凄涼。春天本應是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季節(jié),可這城中卻是草木深深,無人打理。那叢生的雜草,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的悲哀。我感慨時事,淚水忍不住模糊了雙眼。就連那嬌艷的花朵,此刻也在我眼中濺出了淚水。花兒啊,你是否也在為這破碎的家國而悲傷?枝頭的鳥兒,鳴聲依舊,可那叫聲卻如此驚心。別時容易見時難,這聲聲鳥鳴,勾起了我心中無盡的離愁別恨。烽火已經(jīng)連續(xù)燃燒了三個月,至今未息。戰(zhàn)亂讓多少家庭支離破碎,讓多少百姓流離失所。遠方的親人啊,你們可還安好?一封家書,在此時抵得上萬兩黃金。我多么渴望能收到你們的只言片語,讓我知道你們還在,讓我在這動蕩的世間尋得一絲慰藉。愁緒滿懷,我不自覺地伸手撓頭,卻發(fā)現(xiàn)頭上的白發(fā)又稀疏了許多,幾乎都要插不住發(fā)簪了。曾經(jīng)的我,心懷壯志,渴望為國家為百姓謀得一份安寧。可如今,這滿目瘡痍的景象讓我心痛不已。我想起了曾經(jīng)的大唐,那是多么的輝煌和繁榮。街市上熙熙攘攘,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如今,戰(zhàn)爭的陰霾籠罩著這片土地,百姓們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扎。但我堅信,這山河不會永遠沉寂。我們的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只要我們眾志成城,就一定能夠抵御外敵,重建家園。我仿佛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在這片殘破的土地上,將會重新崛起一座繁華的長安城,人們將再次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春望盡處,山河仍在。我愿傾盡所有,為了家國的復興,為了百姓的安寧,哪怕付出我的一生,也在所不惜。例文2:憂國之情,擔當之責“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的《春望》,道盡了國破家亡的悲痛與無奈,也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憂國,是一種高尚的情感。在國家面臨困境時,憂國之人能敏銳地察覺到危機,并為之憂心忡忡。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心懷憂國之情。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看到楚國的衰落,“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最終投江自盡,以死明志;宋代的范仲淹,雖被貶謫,卻心系天下,發(fā)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感慨。他們的憂國之情,如明燈照亮歷史的長河。憂國不僅僅是情感的表達,更需要有擔當之責。當國家遭遇危難,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承擔起拯救國家的重任。抗日戰(zhàn)爭時期,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捍衛(wèi)國家的尊嚴和領土的完整。楊靖宇將軍在冰天雪地中與日寇周旋數(shù)日,最終壯烈犧牲;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英勇抗擊日軍,義無反顧地跳下懸崖。他們用行動詮釋了擔當?shù)暮x,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付出了一切。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憂國之情與擔當之責仍不能忘卻。我們雖不必像先烈們那樣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但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奮斗,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力量。科學家們潛心研究,攻克技術難題;醫(yī)護人員堅守崗位,守護人民的健康;教師們辛勤耕耘,培育祖國的未來棟梁。作為初中生的我們,或許力量微薄,但也應心懷憂國之情。努力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和社會責任感。當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讓我們銘記杜甫的憂國之詩,傳承先輩的擔當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詳解】任務一:本題考查命題作文寫作。1.審題立意。《春望》這首詩描繪了安史之亂后長安城破敗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思念家人的深沉情感。擴寫時,立意應圍繞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對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對親人的牽掛來展開,通過豐富的細節(jié)描寫和生動的場景再現(xiàn),展現(xiàn)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以及詩人內(nèi)心的痛苦與堅守。2.選材構思。本文適合寫成記敘文,可以詩人的視角展開敘述,描繪他親眼所見的長安城“國破”后的慘狀,如雜草叢生的街道、破敗的房屋。 例如詳細描寫“城春草木深”的景象,城中無人打理,草木肆意生長,掩蓋了曾經(jīng)的繁華。可融入詩人的感受和思考,如看到花兒落淚,聽到鳥兒驚心,以此展現(xiàn)他內(nèi)心的傷感。比如著重刻畫詩人看到嬌艷的花朵卻因時事而落淚,聽到悅耳的鳥鳴卻因離別而驚心的細節(jié)。可描述戰(zhàn)爭帶來的破壞和影響,體現(xiàn)“烽火連三月”的緊張局勢。也可以想象戰(zhàn)火紛飛、硝煙彌漫的場景,百姓流離失所、惶恐不安。或 強調(diào)詩人對家人的思念,通過想象他盼望家書的焦急心情,突出“家書抵萬金”的珍貴。比如描寫詩人在夜晚對著明月,思念遠方親人,盼望著能有一封家書傳來。最后描寫詩人因憂愁而日漸衰老的形象,“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表現(xiàn)他的憂思之深。細致描繪詩人不斷搔頭,白發(fā)越來越少,幾乎無法插上發(fā)簪的樣子。任務二:本題考查材料作文寫作。1.審題立意。首先明確:《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lián)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lián)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lián)思家之憂,尾聯(lián)則強調(diào)憂思之深導致發(fā)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xiàn)了詩人愛國之情。立意方面,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以立意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詩人眼中國家殘破但山河仍在,可聯(lián)系到每個人在國家面臨困境時都應有擔當和責任感。如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無數(shù)中華兒女挺身而出,為保衛(wèi)祖國而英勇戰(zhàn)斗。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能夠立意感慨時事,珍惜和平。這句詩通過花鳥的反應表現(xiàn)出詩人對動蕩時局的感傷,從而引申出我們要珍惜當下和平的生活環(huán)境。如當今世界部分地區(qū)仍處于戰(zhàn)亂,我們應更加意識到和平的珍貴。從“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可以立意家書的珍貴與親情的溫暖。在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一封家書傳遞的不僅是消息,更是親人的牽掛和安慰。像在現(xiàn)代社會,雖然通訊便捷,但親人之間真摯的情感交流依然無比重要。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為切入點,立意憂國憂民的情懷。詩人因憂國思家而白發(fā)漸稀,展現(xiàn)了深沉的愛國之心。比如,鐘南山院士在疫情期間不顧個人安危,為抗擊疫情奔波,體現(xiàn)了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2.選材構思。本文適合寫出議論文,若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主題,可以列舉古代岳飛精忠報國、近代抗日英雄楊靖宇等事例,論述個人在國家危難關頭應挺身而出。若圍繞“珍惜和平”,可以描述戰(zhàn)爭帶來的破壞和災難,如敘利亞戰(zhàn)爭中流離失所的民眾,對比當下和平環(huán)境中人們的幸福生活,呼吁大家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對于“家書的珍貴與親情的溫暖”這一立意,可以講述古代游子與家人通過書信傳遞思念,或者現(xiàn)代一些特殊職業(yè)如軍人、宇航員與家人書信交流的故事,展現(xiàn)親情的力量。要是以“憂國憂民的情懷”為主旨,可以引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等名言,結合他們的事跡,突出心懷天下的精神。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6.詩詞五首復習練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原卷版).docx 26.詩詞五首復習練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