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分課時教學設計第3課時《2.2.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口 試卷講評課口 其他課口教學內容分析 讓學生在觀察、合作、討論、交流中感受數學,同時培養學生注重觀察,勇于探索的創新能力.學習者分析 通過觀察、度量等直觀手法體會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是學生初步體會感性認識與認識之間的關系.教學目標 1.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2.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相關問題.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形概念及性質.教學難點 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引入新課復習引入 在圖中找出平行四邊形 學生活動1: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很快回憶相關問題. ? 帶著問題參與新課. 活動意圖說明: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課主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理解學生思考,進行探索.通過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密切相關. 環節二:新知探究教師活動2: 觀察圖形,說出下列圖形邊的位置有什么特征? 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如圖: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記作:□ABCD 讀作:平行四邊形ABCD AB與CD,AD與BC叫做對邊 ∠A與∠C,∠B與∠D叫做對角 ∠A與∠B,∠C與∠D叫做鄰角 平行四邊形幾何語言表達: ∵AB//CD,AD//BC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或∵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AB//CD,AD//BC 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種判定方法,同時又是它的性質 你能從以下圖形中找出平行四邊形嗎? 探究 根據定義畫一個平行四邊形,請用直尺,量角器測量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度、四個角的大小,由此你能做出什么猜測? 結果:AB=DC,AD=BC, ∠A=∠C, ∠B=∠D 你能證明嗎? 證明:如圖, 連接 AC. ∵ 四邊形 ABCD 為平行四邊形, ∴ AB ∥ DC, AD ∥ BC (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 邊分別平行). ∴ ∠1= ∠2, ∠3= ∠4. 又 AC=CA, ∴ △ABC≌△CDA. ∴ AB = CD, BC = DA, ∠B = ∠D. 又 ∠1+ ∠4= ∠2+ ∠3, ∴ ∠BAD = ∠DCB. 總結: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 幾何語言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AB=CD,BC=AD. ∴∠A=∠C,∠B=∠D. 學生活動2: 學生自學、互動。在具體計算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放手讓學生去思考、討論,猜想、發現結論. 學生自主解答,教師適時的進行提示 學生思考 學生通過測量得出四邊的長度以及角的度數并得出結論,由學生自己去發現結論.活動意圖說明:從舊知識出發,呼應引課問題,學生通過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共同合作.學生動手畫圖形并歸納各種圖形的特征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用幾何語言表達. 環節三:典例精析 例1、如圖, 四邊形ABCD和BCEF均為平行四邊形,AD=2cm, ∠A=65°,∠E=33°,求EF和∠BGC. 例2、如圖,直線 l1與l2平行,AB,CD是l1與l2之間的任意兩條平行線段. 試問:AB與CD是否相等?為什么? 結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學生活動3: 參與教師分析和講例題.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后,學生解答,師生歸納出 讓學生試著尋找解題思路;教師可引導學生發現證明的思路 活動意圖說明:熟練掌握.鞏固學的知識,學生通過自己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生自主解答,教師提示解答的思路以及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尋求解決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板書設計課堂練習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 1.如圖,在□ABCD中,AD=3 cm,AB=2 cm,則□ABCD的周長等于( ) A.10 cm B.6 cm C.5 cm D.4 cm 選做題: 2.如圖,過□ABCD的對角線BD上一點M分別作平行四邊形兩邊的平行線EF與GH,那么圖中的□AEMG的面積S1與□HCFM的面積S2的大小關系是( ) A.S1>S2 B.S1課堂總結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 1、如圖,在□ABCD中,BE⊥AD于點E,若∠ABE=50°,則∠C=__________. 選做題: 2.如圖,□ABCD與□DCFE的周長相等,且∠BAD=60°,∠F=110°,則∠DAE的度數為________. 【綜合拓展類作業】 3、已知:在□ABCD中,AE⊥BC,垂足為點E,CE=CD,點F為CE的中點,點G為CD上的一點,連接DF、EG、AG,若CF=2,AE=3,求BE的長;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