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高考 語文復習 古代詩歌閱讀葉紹翁作品專項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題孫端甫別墅葉紹翁幽居地僻少人知,野水春風枳樹籬。檢歷預尋移竹日,題墻閑記種花時。堪嗤狡兔須三窟,只學鷦鷯占一枝。凈掃綠苔斟濁酒,鄰家吹過野棠梨。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對句用“野水”“春風”“枳樹籬”三個意象繪景,與“風急天高猿嘯哀”手法相似。B.翻檢日歷預先確定移植竹子的日子,墻上記錄著種花的時間,可知詩人生活愜意。C.“狡兔三窟”指藏身的地方多,“嗤”一詞表現了詩人對如狡兔一樣的人的蔑視。D.詩歌最后一句以景結情,春風吹過鄰居家的野棠梨,給人以春風拂面的愜意感。2.題壁詩往往有所寄托,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這首詩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大滌山葉紹翁倦身只欲臥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風凜凜四時秋。虎巖月澹迷仙路,龍洞云深透別州。九鎖青山元不鎖,碧桃開后更來游。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寫詩人在世事沉浮中深感疲憊,一心向往山林生活,希望山中道士能夠真心地挽留自己。B.頷聯從聽覺與觸覺角度,寫山中泉水涓涓不息,天風凜凜帶來絲絲涼意,生動形象,易于感知。C.尾聯寫大滌山峰巒相扣,仿佛九鎖連環,既寫出山勢險峻,又暗寓作者在山中得到心靈的慰藉。D.本詩將直抒胸臆、簡潔敘事、生動寫景巧妙地融為一體,抒發了作者對寧靜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4.本詩頸聯營造的意境,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千巖萬轉路不定……水澹澹兮生煙”的意境相似,請加以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舟次崇德葉紹翁倦身只合臥家林,客里消磨感慨心。水國逢春梅未見,山城到午霧猶深。地名不記維舟問,酒味曾諳入巷尋。泛宅浮家何日了,莊頭栽竹已成陰。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題目交代了詩人的交通方式是乘船,寫出詩人乘船經過崇德時臨時停船靠岸。B.頸聯照應題目,寫詩人年齡大了,記不起此處的地名,靠岸停泊詢問他人。C.詩人關注細節,巷子里飄出的美酒的味道很是熟悉,于是進入巷子尋找美酒。D.詩歌語言淺白,通過敘寫游船途中的景物和心情,展現了詩人漂泊在外的感受。6.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宋代文人的典型思想,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這首詩是如何表現這種思想的。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田家三詠(其三)【宋】葉紹翁抱兒更送田頭飯,畫鬢濃調灶額煙。爭信春風紅袖女,綠楊庭院正秋千。東陽路旁蠶婦【宋】翁卷兩鬢樵風一面塵,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卻道空辛苦,抽得絲來還別人。7.兩首詩都以 作為描寫對象,均表達了作者對描寫對象的 之情。8.分別賞析這兩首詩的寫作手法。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題鄂王墓宋·葉紹翁萬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復堪憐。如公更緩須臾死,此虜安能八十年。漠漠凝塵空偃月,堂堂遺像在凌煙①。早知埋骨西湖②路,學取鴟夷③理釣船。岳鄂王墓元·趙孟頫岳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④危。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一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注】①凌煙:即凌煙閣,是唐代為表彰功臣建筑的高閣。②西湖:南宋三十二年,宋孝宗下詔為岳飛昭雪,將岳飛遺體葬在西湖棲霞嶺南慧。③鴟夷:即范蠡,春秋末政治家,曾獻策助越王勾踐滅吳,功成之后隱退,化名為鴟夷子皮,泛舟五湖。④石獸:擺在墓前的獸形石雕。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葉詩開篇直抒胸臆,寫出從古至今只有老天最了解人心,可也會天妒英才,讓岳飛遭遇不幸,兩個“堪”字連用,使情感激越。B.葉詩頷聯兩句從假設的角度將過去和現在進行了對比,并激憤地表示只要岳飛不死,他就一定能夠驅除韃虜,讓金兵離開中原。C.趙詩首聯以離離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涼,冷硬屹立的石獸,更增添了幾分悲思,寫出岳飛墓前荒涼之景,暗寓詩人傷痛之情。D.趙詩頸聯哀嘆,有望承擔中興重任的英雄岳飛悲慘死去,使天下南北中分以至南宋最終連最后一片土地也守不住,被蒙古人滅亡。10.兩首詩尾聯都寫到了“西湖”這一意象,但兩位詩人在表述對岳飛之死的感受上同中有異,請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小題。謁半山祠葉紹翁歸去田疇問老農,力行新法竟何功。已知供佛追前過,尚惜修書謝數公。塑像難陪夫子壁,古祠誰訪覺王宮【注】。都來二百年間事,燕麥戎葵幾度風。【注】覺王宮:覺王就是佛的別稱,覺王宮就是供奉有佛像的宮廟。此處指在半山祠中不僅供奉著已逝的先賢本人,也供奉有其他佛像和賢人。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本詩首聯的信息可以推知,作者去拜謁的半山祠中供奉的是北宋名相、力主新法的王安石。B.“竟何功”表明王安石極力推行的變法并沒有徹底改變農民的生活現狀,最終沒有什么功用。C.尾聯作者感嘆算來變法也就是這兩百年間的事兒,如今祠堂雜草叢生,世易時移,物是人非。D.全詩敘議結合,作者將個人對歷史事件的看法和對歷史人物的臧否蘊含其間,態度頗為鮮明。12.作者對半山祠中所供奉之人持肯定還是否定的態度?請結合頷聯和頸聯簡要分析。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登謝屐亭贈謝行之(節選)葉紹翁君家靈運①有山癖,平生費卻幾兩屐?從人喚渠作山賊,內史風流定誰識。西窗小憩足力疲,夢賦池塘春草詩。只今屐朽詩不朽,五字句法誰人追。天臺覽遍興未已,天竺山前聽流水。秦人稱帝魯連②恥,寧向蒼苔留屐齒。[注]①靈運,謝靈運,中國山水詩派的開創者,出身高貴,恃才傲物,受劉宋朝廷排擠,被宋文帝殺害。②魯連,齊國人,聞秦滅六國稱帝,自覺恥居濁世,蹈東海而死。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開篇點出謝靈運恣情山林的愛好,極寫其游玩興致之濃,而穿壞多雙木屐。B.官任臨川內使的謝靈運行為風流狂放,就連隨從也對此反感,竟以山賊稱呼他。C.詩歌從視聽結合的角度寫出謝靈運游賞天臺、天竺這樣的佳山勝水,應接不暇。D.選詩構思精巧,以謝屐亭為觸發點,一個“屐”字聯結全篇,一線貫穿,頗具匠心。14.請簡要概括詩人在敘寫謝靈運時所流露的思想感情。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里中女于濆吾聞池中魚,不識海水深;吾聞桑下女,不識華堂陰。貧窗苦機杼,富家鳴杵砧。天與雙明眸,只教識蒿簪。徒惜越娃①貌,亦蘊韓娥②音。珠玉不到眼,遂無奢侈心。豈知趙飛燕,滿髻釵黃金。田家三詠(其三)葉紹翁抱兒更送田頭飯,畫鬢濃調灶額煙。爭信春風紅袖女,綠楊庭院正秋千。【注釋】:①越娃:指春秋戰國時期的美女西施。②韓娥:指戰國時韓國一個容貌美麗,善于歌唱的女子。15.這兩首詩在詩歌內容上都以 作為描寫對象,在詩歌體裁上第一首詩是 ,第二首詩是 。16.以上兩首詩在藝術表現上既有相通之處,也有自身特點。請結合詩句,賞析兩首詩藝術表現上的異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小題。夜書所見 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注,夜深籬落一燈明。【注】:促織,蟋蟀。17.這首詩的體裁是18.古人寫詩非常講究“煉字”,你認為第一句中哪個字最傳神?請簡要分析。19.這首詩的后兩句作者是怎樣抒發感情的?請簡要賞析。答案解析:1.B 2.①對清靜、閑適生活的向往。孫端甫的別墅偏僻清幽,風景優美,移竹種花,生活閑適愜意。表現了對孫端甫的贊美,寄托了作者對清靜雅致生活的向往。②對虛榮的鄙視和對名利的淡泊。詩人嗤笑狡兔三窟的貪求,肯定鷦鷯占一枝的易于滿足,寄寓了詩人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藝術手法的能力。B.“詩人生活愜意”錯,“檢歷預尋移竹日,題墻閑記種花時”描述的是孫端甫的生活,而非詩人的。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這首題壁詩看似寫孫端甫的別墅生活,實際上是寫詩人自己的內心情感。詩的首聯描寫了孫端甫別墅的清幽環境,頷聯描寫了孫端甫的愜意生活,流露出詩人對孫端甫的贊美和對這種清凈、閑適生活的向往。頸聯否定狡兔三窟,肯定鷦鷯占一枝這樣易于滿足的行為,實際上是表達對虛榮的嗤笑,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名利的淡泊,甘心過愜意生活的心志。3.A 4.①兩首詩都營造了一種迷離神秘的意境。②葉詩描寫朦朧的月色,虎形的巖石,云霧深邃的龍洞等意象,以及聯想到巖石后隱藏著通往仙境的道路,龍洞依稀透出另一個州郡,營造了迷離神秘、深遠夢幻的意境。③《夢游天姥吟留別》借助想象,描寫天姥山千巖、繁花、奇石、熊咆龍吟、水面上的霧氣等意象以及天色與天氣的變化,營造了一種奇異多變、迷離神幻的意境。【整體分析】這首《大滌山》通過描繪山中泉水、天風、虎巖、龍洞等自然景象,營造出清幽、神秘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全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情景交融,展現了詩人對寧靜、超脫生活的追求。3.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饑餓賞析能力。A.“希望山中道士能夠真心地挽留自己”錯誤。“羽客知心解款留”意思是道士朋友深知我心意,熱情款留我。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對意象意境的把握能力。葉詩頸聯中“虎巖月澹”“龍洞云深”,寫了朦朧的月色、虎形的巖石、云霧深邃的龍洞這些意象,意思是月光下,虎形的巖石顯得淡雅,似乎隱藏著通往仙境的道路;龍洞里的云霧深邃,像通向另一個州郡這樣。所以頸聯除了描寫朦朧的月色、虎形的巖石、云霧深邃的龍洞這些意象之外,還聯想到巖石后隱藏著通往仙境的道路,龍洞依稀透出另一個州郡。描繪了一幅朦朧神秘、深邃迷離的畫面,所以營造了迷離神秘、深遠夢幻的意境。《夢游天姥吟留別》是一首游仙詩,寫到了重疊的山巖、曲折的山道、繁花、奇石、熊咆龍吟、水面上的霧氣等意象。意思是無數山巖重疊,山道曲折,盤旋變化不定。迷戀著花,依倚著石,不覺天色已晚。熊在怒吼,龍在長鳴,巖中的泉水在震響,使深林戰栗,使高聳而重疊的山峰驚顫。云層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動蕩生起了薄薄的煙霧。營造了一種奇異多變、迷離神幻的意境。所以,兩首詩都營造了一種迷離神秘的意境。5.B 6.①直抒胸臆。首聯詩人說自己漂泊在外感到疲憊,想要回到家里的迫切心情,直接表達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借景抒情。詩人借旅途中在水國見不到春梅,在山城被霧籠罩,表現了旅途中的不如意,以此表達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③以景結情。從尾聯可看出詩人對漂泊已感到厭倦,想象家鄉莊頭的竹子已經郁郁蔥蔥,來表達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寫詩人年齡大了”錯誤。由首聯“客里消磨感慨心”“山城到午霧猶深”可知,詩人記不起地名與離鄉在外、霧氣很濃有關,選項曲解文意。故選B。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首聯,寫疲倦的身體,本來就應該躺在家中,離鄉在外期間消磨時間,心中充滿感慨。這是用的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想要回到家里的迫切心情,這體現了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頷聯,寫在南方水國,雖然春天已經來臨,卻還未看到梅花的身影;到了山城,已經是中午,但山中的薄霧仍然濃厚。這是借景抒情,表現旅途中的不如意,這體現了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承接頸聯,尾聯,寫以船為家的日子,何時能夠安定下來,在村頭種上竹子,已經茂盛成陰了。這是用的以景結情的手法,表達對漂泊已感到厭倦,希望早日能夠安定下來,這體現了對寧靜美好生活的向往。7. 農婦 同情 8.第一首選取抱兒、送飯兩件最能表現婦女辛勞的事,用灶灰畫鬢的細節描寫,勾勒出勤儉愛美的農村婦女形象。以“爭信”的疑問語氣,引出高門閨秀的游樂場景,虛實對照,形成忙與閑、清貧與富貴的鮮明對比,藝術上有很強的感染力。第二首通過蠶婦兩鬢風塵的肖像描寫與采桑露沾身的細節描寫,表現她們勞作的艱辛;又借蠶婦之口道出“抽絲還人”的無奈與不平,突出勞動者內心的哀怨,似議非議,發人深思。【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第一問,要根據詩歌內容抓準共同的描述對象,第一首詩“抱兒更送田頭飯”是寫農婦抱著孩子送飯;第二首詩題目表明寫的人物是養蠶的農村婦女。所以兩首詩描寫的都是農婦。第二問要理解兩首詩歌情感的共同點,兩首詩都寫了她們的辛勞,同時第一首詩還寫出農婦的哀怨,第二首還用了對比,進一步表現出農婦的辛勞??梢娺@兩首詩均表達了作者對描寫對象同情的態度。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本題要求分別賞析兩首詩的表現手法,要分開作答,結合詩句探究表現手法。第一首詩:詩歌的前兩句寫農婦的生活,“抱兒更送田頭飯”是寫農婦抱著孩子送飯,“畫鬢濃調灶額煙”是寫農婦用灶邊的煙灰畫眉?!氨骸薄八惋垺薄坝迷罨耶嬼W”都是細節,寫出農婦愛美;后兩句寫得是高門閨秀的生活。“爭信春風紅袖女,綠楊庭院正秋千”是說高門閨秀在庭院里蕩秋千?!盃幮拧笔窃趺茨苄诺囊馑迹r婦忙碌非常,生活貧苦。高門閨秀悠閑自在,是富貴閑人,形成來鮮明的對比,在藝術上更有感染力。第二首詩:“兩鬢樵風一面塵”是說蠶婦兩鬢風塵,這是外貌描寫?!安缮II下墩瓷怼笔钦f采桑樹時露水沾在身上,“露沾身”是細節描寫。外貌和細節都表現了采桑農婦勞作的艱辛?!跋喾陞s道空辛苦,抽得絲來還別人”是語言描寫,似議非議,發人深思,這樣辛苦是白忙一場,因為要“抽絲還人”,辛苦勞動的成果自己不能享有,農婦無奈且不平。9.B 10.①兩首詩都寫到岳飛葬身之地西湖,兩位詩人都對岳飛之死充滿悲痛和惋惜之情。②葉詩尾聯引用范蠡泛舟西湖的典故,指出西湖本是風光秀美的隱居之地,岳飛卻葬身于此,強調岳飛應效仿范蠡急流勇退,表達了詩人消極悲觀的情緒。③趙詩尾聯寫到自己面對湖光山色依舊的西湖時卻不忍吟詩,表達出物是人非,山河易主的亡國之悲。【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進行了對比”錯。頷聯的意思是如果岳飛不早亡,那么敵寇就不會猖狂八十年,是一種假設,沒有運用對比手法。故選B。1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葉詩尾聯大意是“如果早就知道以后會葬身于西湖,還不如效仿當初范蠡功成身退”。趙詩尾聯大意是“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詩,面對這樣的景致無從吟起”。兩人都寫到岳飛葬身于西湖,對于他的冤死充滿惋惜與悲痛之情。②葉詩用典,以范蠡功成泛舟西湖的典故,指出西湖本是風光秀美的隱居之地,岳飛卻葬身于此,強調岳飛應該像范蠡學習,懂得急流勇退,還可以保全自己,表現的是一種消極悲觀的情緒。③趙詩說自己面對美景卻不忍吟唱詩歌,因為現在宋滅已成定局,江山易主,山河破碎在所難免,自己將成為亡國之民,抒發的是物是人非,山河易主的亡國之悲。11.C 12.持否定態度①領聯“已知供佛追前過,尚惜修書謝數公”意指王安石明明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但卻只供佛追悔自己之前的過失,而不肯向他的政敵們致歉。②頸聯“塑像難陪夫子壁,古祠誰訪覺王宮”意指王安石的塑像難以配享孔廟,就算是祠中供養了佛像,也沒有什么人來拜訪。結合上面的分析可以推知,作者在敘議中時有譏諷揶揄之詞,因此他對半山祠中所供奉之人——王安石的態度是否定的。【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世易時移,物是人非”錯誤,作者通過寫祠堂雜草叢生,不是感嘆物是人非,而是表達作者對祠堂里所供奉人物的態度。故選C。1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的能力。首先表明作者的觀點:持否定態度本詩的領聯“已知供佛追前過,尚惜修書謝數公”中,“供佛”是說王安石致仕之后,口不言政治,只是一味信佛,自己曾經手抄佛經數本?!白非斑^”則是作者的猜測,認為王安石的信佛是為了追悔自己之前變法的過失?!吧邢迺x數公”則是表明作者的態度,認為王安石信佛和不問政事的行為并不足以彌補他的錯誤,他還應向因為變法分歧而受到他打擊的歐陽修、司馬光、韓琦、蘇軾等道歉,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王安石的否定態度。頸聯“塑像難陪夫子壁,古祠誰訪覺王宮”中作者的態度則更加明顯,意指王安石的塑像難以配享孔廟,就算是祠中供養了佛像,也沒有什么人來拜訪。王安石在北宋末年的哲宗和徽宗朝備受推崇,在他死后被配享孔廟,但南宋后被撤出了孔廟,此處作者就是對這一事件的描述,認為王安石不配在孔廟受到祭拜。而“古祠誰訪覺王宮”則是語含諷刺,寫出了半山祠并沒有什么人來祭拜,以此來說明王安石不得人心。所以,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作者對半山祠中所供奉之人——王安石的態度是否定的。13.B 14.①贊揚謝靈運的詩才之美。木屐朽去,而謝詩不朽,“池塘生春草”千古名句,這都突出了謝靈運在詩歌創作上的卓越才華。②欣賞謝靈運的名士風度(贊賞謝靈運堅守氣節、不慕當世的曠達)。借魯連恥于帝秦的典故,贊賞其遠離世俗、寄情山水的高潔品格。【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手法的能力。B.“就連隨從也對此反感,竟以山賊稱呼他”錯誤,“從人喚渠作山賊”一句,運用了謝靈運伐木開道去臨海,臨海太守以為是山賊偷襲,得知是謝靈運方才放心的典故,并非隨從對此反感,以山賊稱呼他。故選B。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夢賦池塘春草詩”“只今屐朽詩不朽,五字句法誰人追”兩句,前句寫謝靈運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讓人遙想其才華;后句評價其詩歌至今仍舊流傳,沒有人能夠趕得上他在五言詩上的成就,贊美謝靈運在詩歌創作上的才華永垂千古。“秦人稱帝魯連恥,寧向蒼苔留屐齒”兩句,借魯連的典故,探究謝靈運縱情山水的原因,也是不愿與污濁的朝廷俗世同流合污,才會寧肯在山野蒼苔間流連忘返,表達出作者對其不慕當世、遠離世俗、寄情山水的高潔氣節的贊賞。15. 農婦(田家女) 古體詩(五言古詩) 絕句(七言絕句) 16.相同之處:(1)對比。于詩“豈知趙飛燕,滿髻釵黃金”,照應“華堂”、“富家”,與桑下女形成對比,反映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的不滿。葉詩“畫鬢濃調灶額煙”,詩人捕捉農婦在灶間用灶灰畫鬢的情景;又與下文“紅袖女”的形象形成對比,飽含著作者對勞動婦女的深切同情。(2)借助藝術形象表達詩人情感。這兩首詩意在揭露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然而這個意思,不是直言的,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通過各種藝術手法和形象語言來表達,富于情韻。 不同之處:于詩開往四句運用反復、比興。詩中“吾聞”、“不識”,重疊兩次,音節流美,自然地表露出作者的同情之心。詩以“池魚”比“桑女”、“海水”比“華堂”,表明貧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貴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貼切。葉詩虛實結合,前兩句實寫婦女辛勞的事,用灶灰畫鬢的細節描寫,勾勒出勤儉愛美的農村婦女形象;后兩句想象高門閨秀游樂場景,虛實對照,形成忙與閑、清貧與富貴的鮮明對比,藝術上有很強感染力。【解析】15.本題考查對詩詞內容的理解以及對古詩常識的考查,兩首詩寫的都是“農婦”,體裁第一首古體詩第二首詩格律詩絕句(七言絕句) 。 試題分析:16.試題分析:本題雖是鑒賞表達技巧題,但是比較閱讀題。首先要找到每首詩的相關表達技巧,兩首詩主要手法是對比,不同點于詩開往四句運用反復、比興,。葉詩虛實結合。然后要根據題干要求,找出符合題干要求的表達技巧。注意雖然是考表達技巧,但是一定要結合詩人的感情去分析。點睛:表達技巧是一個廣義而復雜的綜合概念,它是指詩歌形象更鮮明、語言更凝練、表現力更強的所有方法。它與“藝術特色”“表達特色”“寫作特色”等是同一概念,只是名稱不同而已。詩歌鑒賞表達技巧主要考查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結構技巧四個方面。本題考查兩首詩的比較閱讀,先找到每首詩的相關表達技巧,然后進行比較。17.絕句 18.“送”是“送來”的意思,梧葉搖落的蕭蕭聲中,仿佛含有刺骨的寒氣,渲染了環境的凄清幽冷。 19.襯托(反襯)或對比或借景抒情。(2分)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著燈,在籬笆邊捉蟋蟀,兒童的歡樂愉快與詩人悲秋的凄涼之感形成對比,突出抒發了詩人客居他鄉的凄苦之情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解析】17.本題考查學生詩歌體裁知識。古代詩歌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古風),近體詩又分為格律詩(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本詩共四句,根據字數、句數、押韻的特點可知是近體詩中的絕句。18.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中的“煉字”的能力。這類題目答題時既要指出該字的含義、所用手法,還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詩中的表達效果及作用。解答煉字題“四看”一看字詞是否傳神。所謂“傳神”就是要分析詞語在詩歌中所表現出來的凝練形象、鮮明生動的特點。特別要注意對動詞、形容詞、副詞的咀嚼。在鑒字賞詞中要學會結合語境去揣摩詞語的生動形象、凝練傳神,進而體會詞語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達效果。二看字詞是否表情。所謂“表情”就是要分析詞語傳達出來的情感意愿。詩歌語言既注重凝練生動、形象傳神,更注重借助動詞、副詞來表情達意。要善于結合全詩來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意愿。三看字詞是否造境。所謂“造境”就是利用詞語的凝練與含蓄來營造詩歌的意境。古人寫詩很講究意境,而詞的妙用就能給全詩創造美好的意境。四看字詞是否顯性。所謂“顯性”就是詞語里能凸現人物的性格特征。第1句“蕭蕭梧葉送寒聲”,意思是,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分析可知,本句動詞“送”寓情于物,賦予梧葉、秋風以人的情態思緒;妙用通感,以蕭蕭之聲催動凄涼心境,用聽覺形象溝通觸覺感受,意味綿長??梢姟八汀弊顐魃瘛?br/>19.本題考查對詩歌表達技巧的分析能力。詩詞的表達技巧多種多樣,鑒賞詩詞的藝術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間的關系。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把握,即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結構手法。解答時,注意理解詩歌內容,抓住詩歌重點字詞進行分析?!爸袃和舸倏椬ⅲ股罨h落一燈明”意思是,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思念家中小兒此時可能還在挑燈夜戲,挑逗斗蟀。孤獨之時幻想天倫之情,蕭索之景催發想念嬉耍之樂。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襯,構思神妙??梢娛墙杈笆闱?。三、四句寫引發想象:黑夜明燈,童觀蟋斗。所見所聞,或明或暗,虛實相映。滿耳秋聲,滿目秋夜,滿懷鄉情。實中有虛,寓虛于實,言寥寥而意無盡!本題涉及的手法較多,只要言之成理,結合詩句分析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