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數量間的加減關系第1課時 解決問題(1)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教材第70頁內容內容簡析“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 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數量間的加減關系” 中的重要內容。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減法意義、會比較數的大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減法運算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數量關系,掌握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能正確列出算式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2.通過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1.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數量關系。掌握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問題的方法。2.理解為什么用減法計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教法與學法1.通過創設衛生評比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利用畫小紅旗示意圖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突破教學難點。2.讓學生在自主操作、觀察、思考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承前啟后鏈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1.教師:“同學們,學校正在進行衛生評比,我們來看看一年級各班的小紅旗情況。”(出示一班得了 12 面小紅旗,二班得了 9 面小紅旗的信息)2.教師:“看到這些小紅旗,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引導學生提出 “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幾面小紅旗?” 這個問題。【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自然地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1.閱讀與理解(1)教師引導學生讀題:“一班得了 12 面小紅旗,二班得了 9 面小紅旗,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幾面小紅旗?”(2)教師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求什么?”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教師進行板書。【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認真閱讀題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明確問題的含義,為后續的分析和解答做好準備。】2.分析與解答(1)教師:“我們來畫一畫小紅旗,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2)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班的 12 面小紅旗(可以用簡單的圖形表示):(3)然后在下面對應畫出二班的 9 面小紅旗:(4)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班的小紅旗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二班同樣多的,另一部分是比二班多出來的。”(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或標記區分這兩部分)(5)教師提問:“那一班比二班多得的小紅旗是哪部分呢?” 讓學生指一指,說一說。(6)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解決方法:“要求一班比二班多得幾面小紅旗,就是從一班的 12 面小紅旗里去掉和二班同樣多的 9 面,剩下的就是一班比二班多得的,用減法計算。”(7)教師帶領學生列出算式:12 - 9 = 3(面)。【設計意圖:通過畫小紅旗示意圖的方法,將抽象的數量關系直觀地呈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問題的本質,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3.回顧與反思(1)教師引導學生再次觀察示意圖:“我們來回顧一下剛才畫的圖,一班的 12 面小紅旗分成了和二班同樣多的 9 面和多出來的 3 面,我們列出的算式 12 - 9 = 3 (面)是不是正確地表示了這個關系呢?”(2)教師提問:“我們怎么來檢驗這個答案呢?”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可以用二班的 9 面加上多出來的 3 面,看是否等于一班的 12 面,即 9+3 = 12,說明答案正確。(3)教師總結:“通過畫圖和計算,我們知道了一班比二班多 得3 面小紅旗,而且我們還檢驗了答案的正確性。”【設計意圖:通過對示意圖的進一步分析和對算式的檢驗,加深學生對解題思路的理解,培養學生反思和檢驗的學習習慣,確保學生真正掌握解題方法。】4.想一想(1)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那二班比一班少得了幾面小紅旗呢?”(2)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討論。(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之前畫的示意圖:“從圖上看,二班比一班少得的紅旗面數和一班比二班多得的紅旗面數有什么關系呢?”(4)讓學生發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一樣的,都是 3 面。(5)教師總結:“求二班比一班少得了幾面小紅旗,其實和求一班比二班多得幾面紅旗是一樣的,都是用一班的紅旗數減去二班的紅旗數,用減法計算。”【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發現 “二班比一班少得幾面紅旗” 與 “一班比二班多得了幾面小紅旗” 這兩個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三、鞏固練習,學有所得課本第74頁做一做第1、2題(1)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2)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解題過程,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師進行點評和糾正。【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熟練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問題的解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誰能說一說你學到了什么?”2.讓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收獲,如:知道了可以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問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用減法計算等。3.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和補充,強調重點知識和解題方法。教海拾遺,反思提升教師在課后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反思:1.回顧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如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等。2.分析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如情境創設是否有效、示意圖的運用是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數量關系等。3.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是否有部分學生對為什么用減法計算還不太理解,練習的難度是否適中等等。4.根據反思結果,記錄下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實際操作環節,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數量關系,或者在練習設計上更加注重分層,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我的反思:板書設計解決問題(1)12-9=3(面)延學:乘法和除法的意義。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復習:加法和減法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