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只怕不抵抗》配套教案教學分析:《只怕不抵抗》 寫于1937年,反映了當時抗日根據地兒童高昂的抗日斗志和勇敢、活潑的性格。進的節奏,平穩級進和跳進交替出現的旋律,生動地描繪了兒童們的朝氣蓬勃和勇敢頑強。第二樂段(第18—27小節)曲調與第一樂段既有聯系,又增加了新的音調元素,顯得統一而又有變化。教學目標:(1)能用自然、堅定的聲音表現歌曲。(2)在學唱歌曲《只怕不抵抗》的過程中,根據歌曲的風格加入一定的表演。(3)在演唱與表演《只怕不抵抗》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兒童團成員抗日的決心,體會兒童團成員對敵人無比的仇恨和堅決抵抗敵人的堅強意志。教學重點:能用自然、堅定的聲音表現歌曲。教學難點:在演唱與表演《只怕不抵抗》的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兒童團成員抗日的決心,體會兒童團成員對敵人無比的仇恨和堅決抵抗敵人的堅強意志。教具準備:PPT課件、鋼琴教學過程:導入同學們,在抗戰期間,有人拿起刀槍沖上前線,有人將音樂作為戰斗的武器,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播放視頻,介紹音樂家冼星海】師: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曾用名黃訓、孔宇 ,中共黨員。祖籍廣東番禺(今廣州南沙區欖核鎮),出生于澳門。中國近現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 。二、歌曲教學(一)初聽樂曲1、整體感受音樂師:革命音樂家—冼星海在抗戰期間,為了鼓勵少年兒童奮起戰斗而創作了一首歌曲《只怕不抵抗》,聽一聽,你知道歌曲唱的是誰嗎?(抗戰兒童團)【播放音樂】2、介紹兒童團師: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它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宣傳抗日、勘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接下來讓我們通過一個視頻深入的了解一下抗日兒童團吧!【播放視頻】(二)再聽樂曲并學唱1、感受音樂要素師:同學們,豎起你們的小耳朵,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歌曲,看看哪位同學能幫我們為歌曲的音樂要素選擇合適的詞語。【播放樂曲,選擇合適的要素】2、介紹小喇叭和小銅鼓師:你們知道在戰爭時期,戰士會用什么樂器來鼓舞士氣,統一步伐嗎?(1)小喇叭:沖鋒號,也稱“小喇叭” 是指揮沖鋒的一種軍號,由于齊音色洪亮,一般用于提高士氣,以及指揮使用。(2)小銅鼓:軍鼓敲擊發出有規律的“得隆得隆”的聲音,能幫助軍隊協調、統一行進步伐。3、學習歌曲第一段(1)歌詞填空:你們觀察一下歌譜,有沒有發現歌譜當中少了一部分的歌詞,你們可以模仿小喇叭和小銅鼓演奏的聲音將歌詞填滿嗎?(2)學唱旋律(3)學唱歌詞,師唱簡譜,生唱歌詞(4)總結歌曲第一段:歌曲的第一段以行進的節奏,平穩級進和跳進交替出現的旋律,生動地描述了兒童的朝氣蓬勃和勇敢頑強。4、學習歌曲第二段(1)感受歌曲旋律,出示聲勢律動圖譜(2)根據聲勢律動圖譜,念歌詞:同學們,我們用左右手各拍一下桌子表示八分音符,鼓掌表示四分音符,捻指表示休止符,雙手拍桌子表示二分音符,讓我們一起隨律動圖譜念一念歌詞吧!(3)學生加入聲勢動作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詞(4)講解休止符(5)表現歌曲第二段師:歌曲的第二段運用休止符節奏,體現出來兒童團成員果敢、有力的抗敵斗志,讓我們模仿一下刀斬和搶打的動作再來唱一唱吧!5、感受學習歌曲第三段師:現在拿起你們的“小喇叭”和“小銅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歌曲的第三段吧!(1)感受歌曲旋律。【播放音樂,觀察歌曲旋律譜】(2)對比樂句。師:歌曲的第三段重復再現了第一段,但是在最后一句旋律發生了變化,你能唱的準嗎?【分別感受兩個樂句的旋律,分別演唱兩個樂句】(3)講解延音記號師:延長音記號,指在一個半圓形的中間加上一個圓點,表示按作品的風格、演奏者的意圖可以自由的增長音符或休止符的時值。它可以記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下面,也可以在小節線上。(4)演唱歌曲第三段,處理細節問題(三)完整演唱歌曲1、完整的表現歌曲師:讓我們一起完整的表現歌曲,體驗歌曲表現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吧!提出演唱要求,第一段:邊唱,邊隨樂踏步行進,第二段:模仿刀斬和搶打的動作,第三段:模仿吹喇叭和打銅鼓的動作。【播放音樂,邊唱邊表演】2、處理歌唱細節問題三、小結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只怕不抵抗》這首歌曲,通過歌曲的描繪,我們能感受到孩子們對敵人的無比仇恨和堅決抵抗敵人的堅強意志,老師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擁有兒童團成員勇敢、堅強的良好品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