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九年級科學 第4章 代謝與平衡 易錯題與重難點培優訓練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九年級科學 第4章 代謝與平衡 易錯題與重難點培優訓練二(含解析)

資源簡介

九年級科學 第四章代謝與平衡易錯題與重難點培優訓練二
易錯點一、獲得能量的途徑
例1:(2024·紹興·九年級期末)2020浙東唐詩之路。天姥山越野挑戰賽于12月20日在鏡嶺鎮雅莊村鳴槍開跑。跑步過程中運動員部分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其產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乳酸 C.乳酸和二氧化碳 D.酒精和二氧化碳
例2:(2024·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人體在劇烈運動狀態下,不可能發生的(  )
A.血液中酒精含量增加 B.貯存的糖元減少
C.乳酸積累增加 D.皮膚分泌汗液增加
例3:(2024·浙江嘉興·九年級期末)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將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為兩等份,如圖所示分別裝入甲、乙兩個相同的燒瓶中,用帶有導管的瓶塞塞緊,導管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定時向甲燒瓶內通入氧氣。根據酵母菌代謝方式的多樣性推斷。
(1)乙燒瓶內最后的產物是_________。
(2)從理論上推測,哪個燒瓶對應的澄清石灰水先變渾濁?請說明理由________。
例4:(2023九上·義烏月考)某研究小組準備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設計實驗方案如下:關閉活栓后根據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變化反映瓶中氣體體積變化。實驗開始時將右管液面高度調至參考點,實驗中定時記錄右管液面高度相對于參考點的變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積變化,碳酸氫鈉飽和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氣體)
(1)若觀察到甲組右管液面上升,可判斷微生物有氧呼吸時   (填“氧氣的消耗量”或“二氧化碳的產生量”)。
(2)若觀察到甲、乙兩組實驗中右管液面都不變,該微生物可能是   (填“酵母菌”或“乳酸菌”)進行無氧呼吸。
變式訓練
1:如圖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酵母菌在條件Y下進行的呼吸可進行釀酒
B.酵母菌在條件X下進行的呼吸被稱為發酵
C.物質a是水,物質b是二氧化碳
D.等量葡萄糖在條件X下比在條件Y下產生的能量多
2.制作泡菜時,必須把泡菜壇子口密封,其作用是(  )。
A.防止水分蒸發 B.防止細菌進入
C.防止氧氣進入 D.防止乳酸揮發
3.如圖甲和乙所示,小樂用兩種方式進行酵母菌發酵葡萄汁制作葡萄酒。圖甲裝置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氣,圖乙裝置中不含氧氣;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測得一段時間內圖甲和乙裝置中酒精含量的變化趨勢如圖丙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酵母菌的營養方式是異養型
B.圖甲裝置中的氧氣含量減少
C.圖乙裝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圖丙中的曲線②表示圖乙裝置中的酒精含量變化趨勢
(3) (4)
4.某同學利用圖中的裝置進行酵母菌無氧呼吸實驗,步驟為:
①取10%葡萄糖溶液30mL注入錐形瓿中,置于35℃水浴中預熱;
②取干酵母3g,放入溫水中化開后,倒入錐形瓶中,充分振蕩搖勻;
③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層液體石蠟,用帶玻璃導管的橡皮塞密封瓶口,使玻璃導管伸入右面試管的溶液底部;
④幾分種后,觀察實驗結果。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液體石蠟密封液面的目的是   ;錐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   ;
(2)試管中有氣泡出現,石灰水   ;打開瓶塞,可以聞到   (填某種物質)的氣味。
5.家庭制作甜酒的工序如下:①將糯米用水淘洗干凈后浸泡一晝夜;②將糯米倒入蒸鍋蒸熟;③用涼開水將糯米飯沖淋一次,冷卻到30℃;④將酒曲粉末與糯米飯拌勻;⑤將糯米飯放人容器中蓋好,用毛巾包裹起來置人溫暖的地方(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請對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問題。
(1)酒曲粉末里含有的主要菌種是    。
(2)用涼開水沖淋糯米飯使米飯冷卻到30℃,目的是   。
(3)釀好的甜酒表面有氣泡出現,這是發酵過程中產生的   氣體造成的。發酵過程中除了產生氣體,還產生了   。
(4)有一位同學按工序制作甜酒,但幾天后發現糯米飯發霉了,甜酒沒制出來。該同學沒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條即可)。
6.如圖所示是水螅和乳酸菌的呼吸情況與氧濃度的關系,其中表示水螅的曲線是   ,它所進行的呼吸方式為   ;表示乳酸菌的曲線為   ,它所進行的呼吸方式為   ,判定依據是   。
(6) (7)
7.如圖表示環境中氧的濃度對植物細胞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響。
(1)A點表示植物組織釋放CO2較多,這些CO2是   的產物。
(2)由A到B,CO2的釋放量急劇減少,其原因是   。
(3)由B到C,CO2的釋放量又不斷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4)為了有利于貯藏蔬菜或水果,貯藏室內的氧氣應調節到圖中的哪一點所對應的濃度?   。采取這一措施的理由是 
8:葡萄酒的釀制過程如下:
(1)酵母菌的營養方式為   (選填“自養”或“異養”)。
(2)在中間產物密封發酵生成葡萄酒的階段中,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式為   。
9:近年來騎行成為越來越多人鍛煉身體的一種時尚,這種積極的戶外健身方式,體現了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請根據所學回答問題:
(1)騎行運動需要氧氣。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后,與血液中的紅細胞內的   相結合,被運輸到各組織細胞。
(2)騎行運動需要能量。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其內表面有皺襞和小 腸絨毛,大大增加了與食物的接觸面積,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這體現了   的生物學觀點。(3)如果騎自行車運動過量,大部分人有肌肉酸痛的現象,請解釋原因:   。
10.(2024九上·余杭期末)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可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科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和試劑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操作如下:
①將裝置A置于35℃恒溫水浴鍋中。
②打開止水夾K均勻地通入氮氣,待裝置中的空氣排凈后,關閉止水夾K,再將帶有1g酵母菌顆粒的鉑絲伸入裝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觀察實驗現象。
(1)將裝置A置于35℃恒溫水浴鍋中目的是   。
(2)實驗前為什么要先通入氮氣 答:   。
(3)酵母菌的無氧呼吸的文字表達式:   。
11.(2023九上·上城期末)釀酒用的酵母菌在有氧情況下能進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氣的同時在同溫同壓下能產生等體積二氧化碳。而在無氧情況下能進行無氧呼吸。科學興趣小組運用如圖實驗裝置驗證酵母菌呼吸作用的類型。實驗開始時,關閉活塞,觀察甲、乙兩個裝置中著色液位置的變化,實驗環境溫度恒定5℃,實驗數據記錄如表,請分析回答:
實驗時間t/h 0 1 2 3 4 5 6 7 8
甲中著色液移動距離x/mm 0 10 20 25 30 33 35 35 35
乙中著色液移動距離y/mm 0 0 0 2 6 12 15 20 30
(1)圖乙中液體A應是   ;
(2)實驗中,圖甲中的著色液會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
(3)對比實驗數據分析得出結論    。甲、乙兩種裝置均可驗證酵母菌呼吸作用的類型。
易錯點二、營養物質的利用
例1:(2024九上期末)北京烤鴨在育肥期要填飼過量的高糖飼料,減少運動從而使鴨在短期內變成肥鴨,關于北京鴨的生長過程的說法①脂肪可轉變為糖類 ②糖類可轉變為脂肪 ③同化作用強于異化作用 ④異化作用強于同化作用,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2:小吳在做筆記時有以下記錄,其中錯誤的是( )
A.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是不斷合成自身物質的過程
B.人體內葡萄糖轉化為脂肪儲存屬于同化作用
C.人體細胞內有機物分解并釋放能量屬于異化作用
D.人體細胞內大分子有機物合成屬于同化作用
變式訓練
1:下列有關人體新陳代謝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糖類物質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B.生物進行呼吸作用時,通過緩慢氧化的方式釋放能量
C.人體在任何時候同化作用都大于異化作用,這樣才能維持生命的延續
D.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它們是同時進行的
2.將從消化道內吸收的氨基酸合成為人體的蛋白質的過程屬于(  )。
A.吸收作用 B.同化作用 C.異化作用 D.分解作用
3:據調查,我國青少年肥胖率近五年增長明顯。
(1)肥胖是由于人體的同化作用 ___________ (選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異化作用而導致的。
(2)多運動可減肥,運動后有時會感到肌肉酸痛,是由于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了___________的緣故。
(3)有人提出:通過長期素食可以減輕肥胖煩惱,使人更健康。該觀點是否合理?請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
易錯點三、泌尿系統
例1:(2024九上·杭州期末)紅心火龍果含有甜菜紅素,這種色素不容易被身體分解和代謝,食用紅心火龍果后,該色素會隨尿液或者糞便排出,形成紅色尿液和糞便。請回答:
(1)請用圖中的數字和箭頭表示體內的甜菜紅素被排出體外的途徑   。
(2)甜菜紅素大部分不能被   (填序號)重吸收,導致尿液呈現紅色。
(例1) (例2)(例3)
例2:(2024九上·衢江期末)1924年科學家檢測了腎單位內的葡萄糖含量變化情況。如圖A、B、C分別代表腎單位的結構,其中C的結構名稱和生理過程分別是(  )
A.腎小球、濾過作用 B.腎小管、濾過作用
C.腎小球、重吸收作用 D.腎小管、重吸收作用
例3:(2024·浙江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為血液流經人體器官②時的狀況,圖中曲線X或Y表示血液中某物質含量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②代表小腸,則曲線X可表示飯后葡萄糖含量的變化
B.若②代表腦,則曲線Y可表示氧氣含量的變化
C.若②代表腎臟,則曲線X可表示尿素含量的變化
D.若②代表肺,則曲線Y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
例4:(2024·浙江麗水·模擬)小科整理了人體內物質代謝過程的知識結構及說明,其中說明有錯誤的是(  )
A.消化系統①過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內完成
B.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質交換的場所
C.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負責物質運輸
D.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例5:(2024九上·臨海期末)人體大部分代謝廢物是通過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的。下圖為某老師自制的腎單位模型,該模型能形象的演示各生理過程后液體的顏色變化。
[器材]注射器、橡膠塞、橡膠管(維繞在橡膠塞處的橡膠管側壁開孔)、漏斗、燒杯、礦泉水瓶等
[藥品]84消毒液、黃色色素、白醋、氫氧化鈉溶液、紫色石蕊試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1)84消毒液具有強氧化性,能使溶液褪色。實驗時,紅色液體流經浸有84消毒液的橡膠塞褪色,該過程模擬腎小球的   作用。漏斗口A模擬腎小,漏斗頸B模擬   (填結構名稱)。
(2)實驗時,針筒內液體呈紅色(模擬動脈血),為使燒杯內液體呈藍色(模擬靜脈血),實驗前應在燒杯內加入   (填藥品名稱)。
(例5)(例6)
例6:(2024九上·平陽月考)如圖是人體部分系統的生理活動簡單模式圖,圖中①表示某種生理過程,②③分別表示兩種氣體。請據圖分析回答:
(1)B系統中完成圖中①過程的主要器官是   。
(2)C系統中的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了氣體交換后,血液名稱上如何變化?   。(3)D系統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   。
例7:(2023九上·拱墅期末)小樂利用橡皮管、漏斗、相同大小的塑料顆粒、水和注射器等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腎單位模型”,回答問題:
(1)“腎單位模型”中的①模擬   ,③模擬   。
(2)用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不能進入腎小囊的成分,則其模擬的是血液中的   (寫出1種)。
(3)小歡對小樂制作的“腎單位模型”提出了改進建議:使用不同大小的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并在①處戳出若干小孔且能讓較小的塑料顆粒通過,小歡改進的優點是   。
變式訓練
1.如圖為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與①相比,正常人②中的液體成分顯著減少的是(  )
A.無機鹽 B.蛋白質 C.葡萄糖 D.尿素
(例1) (例2)
2.如圖為尿液的形成示意圖,其中①~⑧代表相關結構或物質,a、b代表生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③④⑥構成了腎單位
B.a、b分別代表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正常情況下,⑦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
D.若⑧中檢測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圖中⑤出現了異常
3.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漿、原尿和尿液中部分成分含量(單位:g/100mL),則A、B、C三種液體依次是(  )
成分 尿素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
A 1.95 0.01 0 1.5
B 0.03 0.01 0.15 0.7
C 0.03 7.20 0.15 0.7
A.尿液、原尿、血漿 B.尿液、血漿、原尿
C.原尿、尿液、血漿 D.血漿、原尿、尿液
4.(2024·浙江·一模)如圖為血液流經人體某部位的示意圖,圖中a為血管,箭頭表示其血流方向。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若X為小腸,則a內流動的是靜脈血 B.若X為肺,則a內流動的是動脈血
C.若X為心臟,則a為靜脈 D.若X為腎小球,則a為動脈
(4) (5)
5.(2024·九年級階段練習)如圖所示為人體血液循環過程中某物質含量在各血管內的變化情況。如果I代表肺泡間的毛細血管,Ⅲ代表組織細胞間的毛細血管,則該物質最可能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氣 C.葡萄糖 D.尿素
6.(2024·杭州·九年級階段練習)如圖所示是某人飯后約30分鐘時,測得的血液流入和流出小腸時中氧氣、二氧化碳、葡萄糖和尿素的相對含量,下列柱狀圖描述符合實情的是(  )
A. B.
C. D.
7:(2024九上·紹興期末)腎結石是由于尿酸濃度過高而結晶形成的。我國科研團隊發明一種新型結晶抑制劑,可抑制尿酸結晶甚至溶解結石,為腎結石患者帶來福音。
(1)腎單位是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圖中①的主要功能是   。
(2)在①、②、③中,尿酸濃度最高的部位是   處(填序號)。
(3)給腎結石患者靜脈注射結晶抑制劑后,該藥物首先到達心臟的腔室是   。
8:(2024九上·東陽期末)“人工腎”是一種替代腎臟功能的機器,其主體結構是一個透析器.血液中小于膜孔的物質可以通過透析器中的透析膜,從而除去患者血液中的代謝小分子廢物和毒物.
(1)根據右圖分析,“人工腎”在體外建立的循環其作用相當于人體的   (填“體循環”或“肺循環”),人工腎相當于人體結構層次中的   .
(2)腎透析后的患者往往需要補充大量營養物質,這是因為與腎單位相比,人工腎缺少   作用.
(3)血液透析時,需要將人體血液引入透析器.為了更好地實現其功能,需要使用的透析管要長且壁薄,舉一例人體中與透析管功能相似的結構   .
9.(2024·浙江·天臺實驗中學九年級開學考試)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千千萬萬個最美逆行者奮斗在抗疫一線,護山河無恙、人民健康。人體的各器官系統更是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圖中①~⑤代表逆行者王醫生體內相關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問題:
(1)王醫生早餐食用了雞蛋、牛奶和面包,其中蛋白質在消化道內最終被分解為___________ 。
(2)繁忙的工作更需要充足的氧氣供應,氧氣在過程[②]進入組織細胞是通過_________作用實現的。
(3)由于工作強度過大,王醫生出現尿液異常,尿檢中發現有葡萄糖,可能是圖中[( )](填序號)出現異常。
(4)由圖可知,人體通過 ___________等方式排出代謝廢物,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10.(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如圖為人體代謝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字母A、B、C、D表示物質,①、②、③表示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
(1)圖中物質B是 _____;小腸中,參與完成生理過程①的消化液有 _____ ;
(2)甲細胞能運輸B物質,若血液中該細胞的數量過少,會患 _____ ,經常出現頭暈癥狀;
(3)C進入血液后,隨血液循環首先到達心臟的 _____ ,自C進入血液到被運至下肢骨骼肌利用的整個過程中,需流經心臟 _____ 次;
(4)D中含有的尿素是人體內 _____ 徹底氧化分解的產物;
(5)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現C,則可能是圖中生理過程 _____ (填序號)出現了障礙。
12.(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人工腎是根據腎臟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模擬腎的工作,析出腎功能嚴重喪失的病人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有毒物質,維持病人細胞的正常代謝活動。甲圖為尿液形成示意圖,乙圖為人工腎工作的基本原理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乙圖中容納血液的膜管相當于甲圖中的________,起濾過的作用。與腎形成尿液的過程比較,人工腎的工作過程中沒有________過程。
(2)肝細胞產生的尿素分子排出體外的路徑如下,請寫出a、b所表示的結構名稱:肝細胞產生的尿素→肝部毛細血管→…→下腔靜脈→右心房→a________→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b________→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腎動脈→入球小動脈→…→體外。
13.(2024·浙江九年級開學考試)如圖所示,A、B、C代表健康人體不同的系統或器官,I、Ⅱ、Ⅲ表示相關物質,①②③④表示心臟的四個腔。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的淀粉經過A___________最終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I進入血液:物質I隨著血液循環流經C時,血液中物質I的量將發生如圖丙所示的變化,造成bc段變化原因是結構2對物質I的___________作用。
(2)外界氣體Ⅲ在B中通過___________作用進入血液,隨血液循環進入心臟的第一個腔是___________(選填序號)。
易錯點四、水鹽平衡
例1:(2024九上·上城期末)水鹽平衡對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調節水分平衡需神經系統參與
B.細胞的呼吸作用會造成水分流失
C.皮膚不會影響體內的水鹽平衡
D.飲用海水不會超出人體腎臟的調節能力
例2:籃球運動員姚明的“佳得樂”運動飲料廣告詞:“解口渴,更解體渴,佳得樂。”其中的“解體渴”主要是指( )
A.佳得樂飲料中含有大量水,補充劇烈運動散失的水分
B.佳得樂飲料中含有葡萄糖,補充劇烈運動散失的能量
C.佳得樂飲料中含有大量水和少量無機鹽,補充劇烈運動散失的水分和無機鹽
D.佳得樂飲料中添加的葡萄糖和無機鹽,能補充劇烈運動散失的能量和無機鹽
例3:人體的排泄途徑概念圖如下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指皮膚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 B.②指腎臟,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③指輸尿管,將尿液排出體外 D.④指呼吸系統,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變式訓練
1:(2022九上·麗水期末)體內水分平衡(如圖)對于維持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選項中均屬于水分流失途徑的是(  )
A.飲水、呼吸 B.排尿、流汗 C.進食、流汗 D.飲水、進食
2:(2020九上·西湖期末)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對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關于正常人體內水分的自身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排尿是人體內水分流失的途徑之一,而排糞不是
B.獲得水分的途徑有飲水、進食和呼吸
C.若攝入的鹽較多,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
D.若攝入的糖分較多,腎臟會產生糖含量較高的尿液
3:(2023九上·杭州期末)人體通過自身調節來實現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其中水鹽調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方面,對于維持人體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圖是人體內水分平衡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表示人體內水流失的途徑,除了排尿外請寫出其中一種途徑:   。
(2)關于正常人體內水分的自身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編號)
A.若人體內水分過剩時,腎臟會產生很多的尿,將多余水分排出
B.若人攝入的鹽較多,又不多喝水,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
C.若人攝入的糖分較多,又不多喝水,腎臟會產生糖含量較高的尿液
易錯點五、代謝的多樣性
例1:(2024九上·東陽期末)第19屆杭州亞運會備受矚目,綠色亞運的理念滲透在杭州亞運會運行的每一個細節里:
(1)開幕式主火炬燃料創新使用零碳甲醇燃料,在亞運史上首次實現廢碳再生、循環內零碳排放.甲醇的化學式為CH4OH,在物質分類上屬于   (填“氧化物”或“有機物”).
(2)亞運城餐具采用微生物降解材料,經自然界某些微生物呼吸作用,可將材料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這屬于新陳代謝的   作用(填“同化”或“異化”).
例2:(2023九上·臺州期末)科學家發現一種可以“吃塑料”的神奇細菌,這種細菌能通過分泌降解酶來完成對PET塑料的分解.這種酶能夠分解塑料并用其中的碳作為食物來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降解酶屬于糖類
B.降解酶對PET塑料的分解屬于酶的多樣性
C.該細菌獲得碳源屬于同化過程
D.該細菌的營養方式屬于自養型
例3:下面是家庭釀酒的具體操作過程,先將米煮熟,待冷卻至30 ℃,加少許水和一定量酒曲(酵母菌),與米飯混勻后裝入瓷壇內,在中間挖一個凹坑,加蓋后置于溫暖地方保溫(28 ℃),12小時后即成。
請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過程加以分析:
(1)先將米煮熟的目的是________。
(2)冷卻到30 ℃時,才加酒曲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中間挖一個洞的目的是增加氧氣,促進酵母菌加快繁殖,說明此時酵母菌的營養方式是________(填“厭氧異養型”或“需氧異養型”)。
(4)如果發酵蓋不密封,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變式訓練
1:自養型生物和異養型生物的根本區別是(  )。
A.能否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B.是植物還是動物
C.能否進行光合作用 D.是否能利用無機物
2:(2024·金華模擬)海洋中有一種神奇動物,名叫綠葉海天牛。它的幼體吃掉藻類后,會吸收與光合作用有關的基因,整合到自己的基因中,隨后僅靠陽光便能飽食終日。根據以上信息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綠葉海天牛細胞內有葉綠體 B.營養方式包括自養和異養
C.綠葉海天牛不需要從外界吸收氧氣 D.綠葉海天牛奪取了藻類的基因并進行了表達
3:(2023九上·德清期末)球形火焰實驗、奇妙乒乓球實驗、動量守恒實驗以及又見陀螺實驗,這些都是我們熟悉的“天宮課堂”的精彩實驗。
(1)空間站利用電解水來產生人體呼吸所需要的氧氣,在電解水過程中能量轉化是將電能轉化為   能。同時還配備有二氧化碳還原系統,在催化劑作用下,將電解水產生的氫氣和人體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反應,產生水和甲烷(化學式為CH4),請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以下科學實驗能在太空站完成的是:____。
A.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 B.驗證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
(3)航天員為了對抗失重對身體造成的影響,需要加強體育鍛煉,常見的器械有彈力帶和太空自行車,他們運動過后也會感覺到肌肉酸脹,是因為肌肉細胞內發生了   (選填“有氧呼吸”或“無氧呼吸”),該過程屬于   (選填“同化作用”或“異化作用”)。
九年級科學 第四章代謝與平衡易錯題與重難點培優訓練二解析
易錯點一、獲得能量的途徑
例1:(2024·紹興·九年級期末)2020浙東唐詩之路。天姥山越野挑戰賽于12月20日在鏡嶺鎮雅莊村鳴槍開跑。跑步過程中運動員部分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其產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乳酸 C.乳酸和二氧化碳 D.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B
【分析】無氧呼吸:指細胞生活在無氧或缺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不徹底的氧化分解成酒精或乳酸等,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沒有分子氧參與,其氧化后的不完全氧化產物主要是酒精或乳酸。
【解析】根據無氧呼吸的概念可知:人跑步過程中運動員部分肌細胞進行無氧呼吸,肌細胞生活在無氧或缺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不徹底的氧化分解乳酸等物質,因此肌細胞進行無氧呼吸,其產物主要是乳酸。
例2:(2024·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人體在劇烈運動狀態下,不可能發生的(  )
A.血液中酒精含量增加 B.貯存的糖元減少
C.乳酸積累增加 D.皮膚分泌汗液增加
【答案】A
【分析】人體在劇烈運動狀態下,有氧呼吸供能不足,因此會進行無氧呼吸。
【解析】人體在劇烈運動時,貯存的糖元分解以提供能量,皮膚分泌汗液以調節體溫。由于暫時性的無氧呼吸,乳酸積累增加。植物無氧呼吸時才會產生酒精。
故選A。
例3:(2024·浙江嘉興·九年級期末)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將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為兩等份,如圖所示分別裝入甲、乙兩個相同的燒瓶中,用帶有導管的瓶塞塞緊,導管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定時向甲燒瓶內通入氧氣。根據酵母菌代謝方式的多樣性推斷。
(1)乙燒瓶內最后的產物是_________。
(2)從理論上推測,哪個燒瓶對應的澄清石灰水先變渾濁?請說明理由________。
【答案】酒精和二氧化碳 甲燒瓶,因為甲燒瓶中的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氣,進行有氧呼吸,有機物的分解較為徹底,并釋放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先變渾濁。而乙燒瓶中的酵母菌氧氣不足,進行無氧呼吸,有機物分解不徹底,釋放的二氧化碳較少,所以變渾濁較慢
【分析】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解析】(1)乙燒瓶內沒有通入氧氣,所以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酵母菌無氧呼吸的表達式為:,所以乙燒瓶內最后的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2)甲燒瓶先變渾濁,因為甲燒瓶中的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氣,進行有氧呼吸,有機物的分解較為徹底,并釋放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先變渾濁。而乙燒瓶中的酵母菌氧氣不足,進行無氧呼吸,有機物分解不徹底,釋放的二氧化碳較少,所以變渾濁較慢。
例4:(2023九上·義烏月考)某研究小組準備探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設計實驗方案如下:關閉活栓后根據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變化反映瓶中氣體體積變化。實驗開始時將右管液面高度調至參考點,實驗中定時記錄右管液面高度相對于參考點的變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容積變化,碳酸氫鈉飽和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氣體)
(1)若觀察到甲組右管液面上升,可判斷微生物有氧呼吸時   (填“氧氣的消耗量”或“二氧化碳的產生量”)。
(2)若觀察到甲、乙兩組實驗中右管液面都不變,該微生物可能是   (填“酵母菌”或“乳酸菌”)進行無氧呼吸。
【答案】(1)氧氣的消耗量(2)乳酸菌
【解析】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不消耗氧氣,甲組實驗右管液面不變, 乙組實驗右管液面下降。
【解答】(1)有氧呼吸消耗裝置中的氧氣,氧氣的減少使左右液面產生高度差,所以若觀察到甲組右管液面上升,可判斷微生物有氧呼吸時氧氣的消耗量;
(2)乳酸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無氣體產生,也沒有消耗氧氣,所以甲、乙兩組實驗中右管液面都不變。
變式訓練
1:如圖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利用酵母菌在條件Y下進行的呼吸可進行釀酒
B.酵母菌在條件X下進行的呼吸被稱為發酵
C.物質a是水,物質b是二氧化碳
D.等量葡萄糖在條件X下比在條件Y下產生的能量多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產生的物質相關知識。
【解答】A、利用酵母菌在條件X(無氧)下進行的呼吸可進行釀酒,A不符合題意;
B、釀酒要用到酵母菌,在無氧的條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發酵時產生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即酵母菌在條件X(無氧)下進行的呼吸被稱為發酵,B符合題意;
C、在有氧存在時,葡萄糖被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大量能量,因此物質a是二氧化碳,物質b是水,C不符合題意;
D、與有氧呼吸相比較,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呼吸時,其產物所不同的是有酒精的產生,其釋放的能量也較少,因此等量葡萄糖在條件X(無氧)下比在條件Y(有氧)下產生的能量少,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制作泡菜時,必須把泡菜壇子口密封,其作用是(  )。
A.防止水分蒸發 B.防止細菌進入
C.防止氧氣進入 D.防止乳酸揮發
【答案】.C
制作泡菜時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種厭氧菌,在無氧的環境下,乳酸菌產生乳酸,讓蔬菜變為有酸味的泡菜,因此在制作泡菜時候需要將泡菜壇子密封,防止氧氣進入,讓乳酸菌在無氧的環境中進行繁殖產生乳酸。ABD不符合題意,C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C
3.如圖甲和乙所示,小樂用兩種方式進行酵母菌發酵葡萄汁制作葡萄酒。圖甲裝置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氣,圖乙裝置中不含氧氣;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測得一段時間內圖甲和乙裝置中酒精含量的變化趨勢如圖丙所示。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酵母菌的營養方式是異養型
B.圖甲裝置中的氧氣含量減少
C.圖乙裝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D.圖丙中的曲線②表示圖乙裝置中的酒精含量變化趨勢
【答案】.D
A、酵母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大液泡,沒有葉綠體.因此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必須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維持生活,因此營養方式是異養腐生,A不符合題意;
B、酵母菌是兼性厭氧真菌,有氧呼吸時繁殖,因此甲裝置中的氧氣含量減少,B不符合題意;
C、酵母菌無氧呼吸時發酵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圖乙裝置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不符合題意;
D、酵母菌有氧呼吸不能產生酒精,因此甲裝置保留一定量的氧氣會被有氧呼吸消耗,所以氧氣含量是逐漸減少至沒有,氧氣消耗完后,進行無氧呼吸的酒精的積累,酒精含量開始增加,乙裝置中沒有氧氣,所以酒精增加先于甲裝置,圖丙中的曲線①表示圖乙裝置中的酒精含量變化趨勢,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4.某同學利用圖中的裝置進行酵母菌無氧呼吸實驗,步驟為:
①取10%葡萄糖溶液30mL注入錐形瓿中,置于35℃水浴中預熱;
②取干酵母3g,放入溫水中化開后,倒入錐形瓶中,充分振蕩搖勻;
③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層液體石蠟,用帶玻璃導管的橡皮塞密封瓶口,使玻璃導管伸入右面試管的溶液底部;
④幾分種后,觀察實驗結果。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液體石蠟密封液面的目的是   ;錐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   ;
(2)試管中有氣泡出現,石灰水   ;打開瓶塞,可以聞到   (填某種物質)的氣味。
【答案】.(1)為酵母菌提供無氧環境;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變渾濁;酒精
(1)用液體石蠟密封液面的目的是為酵母菌提供無氧環境,讓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三角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
(2)試管中有氣泡出現,石灰水變渾濁,說明酵母菌無氧呼吸能產生二氧化碳;打開瓶塞,可以聞到酒精的氣味,說明酵母菌無氧呼吸能產生酒精;
故答案為:(1)為酵母菌提供無氧環境;為酵母菌提供呼吸作用的原料(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變渾濁;酒精
5.家庭制作甜酒的工序如下:①將糯米用水淘洗干凈后浸泡一晝夜;②將糯米倒入蒸鍋蒸熟;③用涼開水將糯米飯沖淋一次,冷卻到30℃;④將酒曲粉末與糯米飯拌勻;⑤將糯米飯放人容器中蓋好,用毛巾包裹起來置人溫暖的地方(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請對照制作工序,回答下列問題。
(1)酒曲粉末里含有的主要菌種是    。
(2)用涼開水沖淋糯米飯使米飯冷卻到30℃,目的是   。
(3)釀好的甜酒表面有氣泡出現,這是發酵過程中產生的   氣體造成的。發酵過程中除了產生氣體,還產生了   。
(4)有一位同學按工序制作甜酒,但幾天后發現糯米飯發霉了,甜酒沒制出來。該同學沒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條即可)。
【答案】.(1)酵母菌
(2)防止高溫殺死酒曲粉末中的酵母菌
(3)二氧化碳;酒精
(4)①經常打開容器,雜菌感染;②器皿消毒不嚴;③器皿沒蓋嚴;④酒曲含雜菌等(答案合理即可)
(1)制酒要用酵母菌,酵母菌將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再將葡萄糖轉化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酒曲中含有的主要菌種是酵母菌。
(2)30℃是酵母菌生活的適宜溫度,溫度過高會殺死酵母菌,就不能發酵產生酒精。
(3)釀好的甜酒表面的氣泡是二氧化碳,除了產生氣體,還產生了酒精。
(4)制酒的過程中要保證無其它雜菌的進入,否則制出的酒有酸味或甜酒沒制出來,糯米飯反而發霉了,因此制酒時要注意密封,不能隨便打開容器,所有的器皿要消毒干凈,用的酒曲要純正等,以避免其它雜菌的污染。
故答案為:(1)酵母菌(2)防止高溫殺死酒曲粉末中的酵母菌(3)二氧化碳;酒精(4)①經常打開容器,雜菌感染;②器皿消毒不嚴;③器皿沒蓋嚴;④酒曲含雜菌等(答案合理即可)
6.如圖所示是水螅和乳酸菌的呼吸情況與氧濃度的關系,其中表示水螅的曲線是   ,它所進行的呼吸方式為   ;表示乳酸菌的曲線為   ,它所進行的呼吸方式為   ,判定依據是   。
【答案】.乙;有氧呼吸;甲;無氧呼吸;氧濃度越高,呼吸效率反而越低
水螅進行的是有氧呼吸,所以它的呼吸氣情況會隨著氧氣濃度的增加而增強,乙曲線符合;乳酸菌進行的無氧呼吸,隨著氧濃度的增加,呼吸作用反而會受到抑制,甲曲線符合。
故答案為:乙;有氧呼吸;甲;無氧呼吸; 氧濃度越高,呼吸效率反而越低
7.如圖表示環境中氧的濃度對植物細胞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響。
(1)A點表示植物組織釋放CO2較多,這些CO2是   的產物。
(2)由A到B,CO2的釋放量急劇減少,其原因是   。
(3)由B到C,CO2的釋放量又不斷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4)為了有利于貯藏蔬菜或水果,貯藏室內的氧氣應調節到圖中的哪一點所對應的濃度?   。采取這一措施的理由是 
【答案】.(1)無氧呼吸
(2)氧氣增加,無氧呼吸受到抑制
(3)氧氣充足時有氧呼吸加強,CO2釋放量增多
(4)B點;這時有氧呼吸已明顯降低,同時又抑制了無氧呼吸,水果和蔬菜組織內糖類等有機物分解得最慢
解:(1) A點氧氣濃度非常低,植物組織主要通過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
(2)由A到B,氧氣含量增加,但依然較低,導致無氧呼吸受到抑制,所以CO2的釋放量急劇減少;
(3)由B到C,氧氣含量增加較多,氧氣充足時有氧呼吸加強,CO2釋放量增多;
(4)貯藏蔬菜或水果是為了減少有機物的消耗,抑制呼吸作用,據圖可知,B點呼吸作用最弱,產生的二氧化碳最少;
故答案為:(1)無氧呼吸;(2)氧氣增加,無氧呼吸受到抑制;(3)氧氣充足時有氧呼吸加強,CO2釋放量增多;(4)B點、這時有氧呼吸已明顯降低,同時又抑制了無氧呼吸,水果和蔬菜組織內糖類等有機物分解得最慢。
8:葡萄酒的釀制過程如下:
(1)酵母菌的營養方式為   (選填“自養”或“異養”)。
(2)在中間產物密封發酵生成葡萄酒的階段中,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式為   。
【答案】(1)異養(2)無氧呼吸
【解析】在無氧呼吸的作用下,葡萄糖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釋放少量的能量;
【解答】(1)酵母菌中沒有葉綠體,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所以其依靠外界獲取營養物質,屬于異養;
(2)在中間產物密封發酵生成葡萄酒的階段中,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方式為無氧呼吸;
故答案為:(1)異養 (2)無氧呼吸
9:近年來騎行成為越來越多人鍛煉身體的一種時尚,這種積極的戶外健身方式,體現了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請根據所學回答問題:
(1)騎行運動需要氧氣。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后,與血液中的紅細胞內的   相結合,被運輸到各組織細胞。
(2)騎行運動需要能量。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其內表面有皺襞和小 腸絨毛,大大增加了與食物的接觸面積,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這體現了   的生物學觀點。(3)如果騎自行車運動過量,大部分人有肌肉酸痛的現象,請解釋原因:   。
【答案】(1)血紅蛋白
(2)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3)運動過量,肌肉細胞耗氧量增加,導致人體供氧不足,肌肉細胞被迫進行無氧呼吸,產生較多的乳酸積累在肌肉,造成肌肉酸痛的現象
【解析】血液中的紅細胞具有運輸氧氣和營養物質的功能,氧氣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相結合;從生物學的觀點上有結構與功能相適的說法;人體細胞供氧不足的情況下,會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并釋放出能量。
【解答】(1) 騎行運動需要氧氣。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血液后,與血液中的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相結合,被運輸到各組織細胞。
(2)騎行運動需要能量。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其內表面有皺襞和小 腸絨毛,大大增加了與食物的接觸面積,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這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3)如果騎自行車運動過量,大部分人有肌肉酸痛的現象,請解釋原因:運動過量,肌肉細胞耗氧量增加,導致人體供氧不足,肌肉細胞被迫進行無氧呼吸,產生較多的乳酸積累在肌肉,造成肌肉酸痛的現象。
故答案為:(1)血紅蛋白 (2)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3)運動過量,肌肉細胞耗氧量增加,導致人體供氧不足,肌肉細胞被迫進行無氧呼吸,產生較多的乳酸積累在肌肉,造成肌肉酸痛的現象;
10.(2024九上·余杭期末)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可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科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和試劑驗證酵母菌無氧呼吸的產物,操作如下:
①將裝置A置于35℃恒溫水浴鍋中。
②打開止水夾K均勻地通入氮氣,待裝置中的空氣排凈后,關閉止水夾K,再將帶有1g酵母菌顆粒的鉑絲伸入裝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觀察實驗現象。
(1)將裝置A置于35℃恒溫水浴鍋中目的是   。
(2)實驗前為什么要先通入氮氣 答:   。
(3)酵母菌的無氧呼吸的文字表達式:   。
【答案】(1)使酵母菌的活性強
(2)趕走氧氣,防止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
(3)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解析】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反應需要酶,酶具有高效性,但發揮高效性需要適當的溫度或者PH等條件。
【解答】(1)將裝置A置于35℃恒溫水浴鍋,這樣酵母菌的活性強,酵母菌體內各種酶活性高,酵母菌更容易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2)氮氣 可以排出轉置中的空氣,空氣中含有氧氣,防止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
(3)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可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文字表達式為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11.(2023九上·上城期末)釀酒用的酵母菌在有氧情況下能進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氣的同時在同溫同壓下能產生等體積二氧化碳。而在無氧情況下能進行無氧呼吸。科學興趣小組運用如圖實驗裝置驗證酵母菌呼吸作用的類型。實驗開始時,關閉活塞,觀察甲、乙兩個裝置中著色液位置的變化,實驗環境溫度恒定5℃,實驗數據記錄如表,請分析回答:
實驗時間t/h 0 1 2 3 4 5 6 7 8
甲中著色液移動距離x/mm 0 10 20 25 30 33 35 35 35
乙中著色液移動距離y/mm 0 0 0 2 6 12 15 20 30
(1)圖乙中液體A應是   ;
(2)實驗中,圖甲中的著色液會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
(3)對比實驗數據分析得出結論    。甲、乙兩種裝置均可驗證酵母菌呼吸作用的類型。
【答案】(1)蒸餾水5mL (2)左
(3)甲圖中的酵母菌先進行有氧呼吸,后無氧呼吸,乙中先進行無氧呼吸
【解析】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的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進行無氧呼吸的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答】(1)乙組做對照作用,所以圖乙中液體A應該是蒸餾水5mLL;
(2)圖甲中,酵母菌先進行有氧呼吸后進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氧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被氫氧化鈉吸收了,所以容器中氣壓變小,著色液向左移動;
(3)裝置甲的有色液滴的移動速度是先快后慢,說明是先有氧呼吸后無氧呼吸,且有氧呼吸越來越弱;乙也是先進行有氧呼吸后進行無氧呼吸;裝置2有色液滴在前2個小時沒有移動過,說明酵母菌在進行無氧呼吸,因為無氧呼吸是非常緩慢的,且裝置內沒有吸收二氧化碳的NaOH溶液, 因此液滴會向右移動;
易錯點二、營養物質的利用
例1:(2024九上期末)北京烤鴨在育肥期要填飼過量的高糖飼料,減少運動從而使鴨在短期內變成肥鴨,關于北京鴨的生長過程的說法①脂肪可轉變為糖類 ②糖類可轉變為脂肪 ③同化作用強于異化作用 ④異化作用強于同化作用,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據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相關知識解題,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制造或攝入的營養物質,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消耗營養物質,當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則生物體表現為生長。
【解答】北京烤鴨在育肥期要填飼過量的高糖飼料,減少運動從而使鴨在短期內變成肥鴨,本階段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體內攝入過多的糖類物質會轉化為脂肪;
例2:小吳在做筆記時有以下記錄,其中錯誤的是( )
A.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是不斷合成自身物質的過程
B.人體內葡萄糖轉化為脂肪儲存屬于同化作用
C.人體細胞內有機物分解并釋放能量屬于異化作用
D.人體細胞內大分子有機物合成屬于同化作用
【答案】A
【解析】生物體不斷地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同時生物體內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這個過程叫新陳代謝。
A、生物體不斷地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同時生物體內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的轉變,這個過程叫新陳代謝。不斷合成自身物質的過程只是新陳代謝的一方面,A錯誤,符合題意;
B、同化作用是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如人體把從消化系統獲得的葡萄糖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屬于同化作用,B正確,不符合題意;
C、異化作用是生物體將體內的大分子物質轉化為小分子物質并釋放能量的過程。如人體細胞內有機物分解并釋放能量屬于異化作用,C正確,不符合題意;
D、根據同化作用的意義,人體細胞內大分子有機物合成屬于同化作用,D正確,不符合題意。
變式訓練
1:下列有關人體新陳代謝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糖類物質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B.生物進行呼吸作用時,通過緩慢氧化的方式釋放能量
C.人體在任何時候同化作用都大于異化作用,這樣才能維持生命的延續
D.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它們是同時進行的
【答案】C
【解析】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成分,并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能夠把自身的一部分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終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
【解答】A、糖類物質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它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叫呼吸作用,即生物進行呼吸作用時,通過緩慢氧化的方式釋放能量,C正確,不符合題意;
C、人在患病期間,往往異化作用占優勢,C錯誤,符合題意;
D、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兩者是同時進行的,D正確,不符合題意。
2.將從消化道內吸收的氨基酸合成為人體的蛋白質的過程屬于(  )。
A.吸收作用 B.同化作用 C.異化作用 D.分解作用
【答案】B
【解析】按照生物體同化作用方式的不同新陳代謝分為自養型和異養型;按照生物體異化作用方式的不同分為需氧型和厭氧型。
【解答】人體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經過一系列的變化,轉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并且儲存了能量,這種變化叫做同化作用;與此同時,構成身體的一部分物質不斷的分解,同時釋放出能量,并且把分解所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異化作用;人體從食物中吸收來的氨基酸,再合成人體的蛋白質的生理過程就是同化作用。故答案為:B
3:據調查,我國青少年肥胖率近五年增長明顯。
(1)肥胖是由于人體的同化作用 ___________ (選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異化作用而導致的。
(2)多運動可減肥,運動后有時會感到肌肉酸痛,是由于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了___________的緣故。
(3)有人提出:通過長期素食可以減輕肥胖煩惱,使人更健康。該觀點是否合理?請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大于 乳酸 該觀點合理,素食中含有的糖類等提供能量的營養素相對較少,有利于減輕肥胖。(不合理,長期素食會導致攝入營養素種類不全,會影響健康或不合理,有些素食中也會含有較多的供能物質,比如糧谷類,不一定能減輕肥胖。)
【分析】人體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經過一系列的變化,轉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并且儲存了能量,這種變化叫做同化作用。與此同時,構成身體的一部分物質不斷的分解,同時釋放出能量,并且把分解所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異化作用。
【解析】(1)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或能量儲存的過程。故肥胖是由于人體的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而導致的。
(2)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了乳酸從而導致肌肉酸痛。
(3)“通過長期素食可以減輕肥胖煩惱,使人更健康”該觀點合理,素食中含有的糖類等提供能量的營養素相對較少,有利于減輕肥胖。(不合理,長期素食會導致攝入營養素種類不全,會影響健康或不合理,有些素食中也會含有較多的供能物質,比如糧谷類,不一定能減輕肥胖。)
易錯點三、泌尿系統
例1:(2024九上·杭州期末)紅心火龍果含有甜菜紅素,這種色素不容易被身體分解和代謝,食用紅心火龍果后,該色素會隨尿液或者糞便排出,形成紅色尿液和糞便。請回答:
(1)請用圖中的數字和箭頭表示體內的甜菜紅素被排出體外的途徑   。
(2)甜菜紅素大部分不能被   (填序號)重吸收,導致尿液呈現紅色。
【答案】(1)①→②→③→④
(2)②
【解析】圖中的①腎小球、②腎小囊、③腎小管、④集合管。
【解答】(1)尿液的形成過程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通過入球小動脈到達腎小球的毛細血管網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物質都可以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會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這些物質進入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質,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出體外。所以體內的甜菜紅素被排出體外的途徑是:①腎小球→②腎小囊→③腎小管→④集合管→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2)尿液的形成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過濾)這樣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甜菜紅素大部分不能被③腎小管重吸收,導致尿液呈現紅色。
故答案為:(1)①→②→③→④;(2)③。
例2:(2024九上·衢江期末)1924年科學家檢測了腎單位內的葡萄糖含量變化情況。如圖A、B、C分別代表腎單位的結構,其中C的結構名稱和生理過程分別是(  )
A.腎小球、濾過作用 B.腎小管、濾過作用
C.腎小球、重吸收作用 D.腎小管、重吸收作用
【答案】D
【解析】1.腎單位是組成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分出的數十條毛細血管彎曲盤繞而成。這些毛細血管的另一端匯集成出球小動脈。
2.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連續的生理過程: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質(如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過濾到腎小蠹的腔內,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壁的上皮細胞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沒有被重吸收的物質如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則形成了尿液。
【解答】根據尿液形成過程中流動的液體中葡萄糖含量的變化曲線,可知其中A是腎小球、B腎小囊、C是腎小管。血液流經A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原尿流經C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因此從C腎小管的末端流出的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為0。故D符合題意。
例3:(2024·浙江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為血液流經人體器官②時的狀況,圖中曲線X或Y表示血液中某物質含量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②代表小腸,則曲線X可表示飯后葡萄糖含量的變化
B.若②代表腦,則曲線Y可表示氧氣含量的變化
C.若②代表腎臟,則曲線X可表示尿素含量的變化
D.若②代表肺,則曲線Y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
【答案】C
【分析】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方向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血液在流經毛細血管時發生物質交換,血液流經的器官不同,血液從該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分析成分變化時結合各器官的功能進行。
【解析】A.若②代表小腸,由于在小腸內吸收營養物質,因此飯后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則曲線Y表示飯后葡萄糖含量的變化,A錯誤。
B.根據圖示中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①段是動脈,②是毛細血管,③是靜脈。腦部的組織細胞內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流經腦部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所以,若曲線②代表腦,則曲線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B錯誤。
C.若②代表腎臟,經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減少,即曲線X表示尿素含量的變化,C正確。
D.當血液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內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較多的靜脈血變成了含氧氣較多、二氧化碳較少的動脈血。所以,若②代表肺,則曲線X表示氧氣含量的變化,D錯誤。
例4:(2024·浙江麗水·模擬)小科整理了人體內物質代謝過程的知識結構及說明,其中說明有錯誤的是(  )
A.消化系統①過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內完成
B.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質交換的場所
C.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負責物質運輸
D.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答案】A
【分析】如圖是人體消化、呼吸、泌尿、循環系統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中①表示吸收、a是氧氣、b是二氧化碳。
【解析】A.消化系統圖中①表示吸收,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A錯誤。
B.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a氧氣、b二氧化碳物質交換的場所,B正確。
C.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負責物質運輸,輸送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C正確。
D.腎臟由大約一百萬個腎單位組成,腎單位由腎小體、腎小管組成,腎小體由腎小囊、腎小球組成。當血液流經腎時,腎將多余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從血液中分離出來,使血液得到凈化;可見腎臟是形成尿的場所,因而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D正確。
例5:(2024九上·臨海期末)人體大部分代謝廢物是通過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的。下圖為某老師自制的腎單位模型,該模型能形象的演示各生理過程后液體的顏色變化。
[器材]注射器、橡膠塞、橡膠管(維繞在橡膠塞處的橡膠管側壁開孔)、漏斗、燒杯、礦泉水瓶等
[藥品]84消毒液、黃色色素、白醋、氫氧化鈉溶液、紫色石蕊試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1)84消毒液具有強氧化性,能使溶液褪色。實驗時,紅色液體流經浸有84消毒液的橡膠塞褪色,該過程模擬腎小球的   作用。漏斗口A模擬腎小,漏斗頸B模擬   (填結構名稱)。
(2)實驗時,針筒內液體呈紅色(模擬動脈血),為使燒杯內液體呈藍色(模擬靜脈血),實驗前應在燒杯內加入   (填藥品名稱)。
【答案】(1)濾過;腎小管
(2)氫氧化鈉溶液
【解析】漏斗口A模擬腎小囊,漏斗頸B模擬腎小管。
【解答】(1) 尿的形成包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小球濾過的是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腎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84消毒液具有強氧化性,能使溶液褪色。實驗時,紅色液體流經浸有84消毒液的橡膠塞褪色,該過程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觀圖可知:漏斗口A模擬腎小囊,漏斗頸B模擬腎小管。
(2)氫氧化鈉溶液是堿性,能紫色石蕊試液變藍,因此,為使燒杯內液體呈藍色(模擬靜脈血),實驗前應在燒杯內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例6:(2024九上·平陽月考)如圖是人體部分系統的生理活動簡單模式圖,圖中①表示某種生理過程,②③分別表示兩種氣體。請據圖分析回答:
(1)B系統中完成圖中①過程的主要器官是   。
(2)C系統中的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了氣體交換后,血液名稱上如何變化?   。(3)D系統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   。
【答案】(1)小腸(2)動脈血變靜脈血(3)腎臟
【解析】A是呼吸系統;B是消化系統,C是血液循環系統,D是泌尿系統,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腎臟;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血液中含氧量高高為動脈血,呈鮮紅色;血液中含氧量少為靜脈血,呈暗紅色;
【解答】(1B系統是消化系統,B中完成圖中①消化和吸收過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腸 ;
(2)、C系統是血液循環系統,系統中的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了氣體交換。血液把氧氣和營養物質給組織細胞,組織細胞把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給血液,血液中含氧量高高為動脈血,呈鮮紅色;血液中含氧量少為靜脈血,呈暗紅色;所以血液從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3)D系統是泌尿系統,系統中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是腎臟 ;
例7:(2023九上·拱墅期末)小樂利用橡皮管、漏斗、相同大小的塑料顆粒、水和注射器等制作了如圖所示的“腎單位模型”,回答問題:
(1)“腎單位模型”中的①模擬   ,③模擬   。
(2)用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不能進入腎小囊的成分,則其模擬的是血液中的   (寫出1種)。
(3)小歡對小樂制作的“腎單位模型”提出了改進建議:使用不同大小的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并在①處戳出若干小孔且能讓較小的塑料顆粒通過,小歡改進的優點是   。
【答案】(1)腎小球;腎小管
(2)血細胞(或大分子蛋白質)
(3)較小的顆粒模擬尿素等物質能被腎小球濾過,較大的顆粒模擬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不能被腎小球濾過,更好地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解析】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可以過濾掉血液中的紅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無機鹽;
【解答】(1)腎單位分為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分為腎小球和腎小囊,所以“腎單位模型”中的①模擬腎小球,③模擬腎小管;
(2)腎小球的濾過以后,血液進入腎小囊,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可以過濾掉血液中的紅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所以用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不能進入腎小囊的成分,則其模擬的是血液中的血細胞或大分子蛋白質;
(3)小歡的改進點是使用了不同大小的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好處是:這樣可以用較小的顆粒模擬尿素等物質能被腎小球濾過,較大的顆粒模擬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不能被腎小球濾過,更好地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故答案為:(1)腎小球,腎小管(2)血細胞(3) 較小的顆粒模擬尿素等物質能被腎小球濾過,較大的顆粒模擬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不能被腎小球濾過,更好地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變式訓練
1.如圖為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與①相比,正常人②中的液體成分顯著減少的是(  )
A.無機鹽 B.蛋白質 C.葡萄糖 D.尿素
【答案】.B
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形成原尿。因此,“①血漿與②原尿的成分相比”,原尿中少了大分子蛋白質。選項B正確,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如圖為尿液的形成示意圖,其中①~⑧代表相關結構或物質,a、b代表生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③④⑥構成了腎單位
B.a、b分別代表濾過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正常情況下,⑦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
D.若⑧中檢測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圖中⑤出現了異常
【答案】.A
A: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腎單位由③腎小球、④腎小囊、⑤腎小管構成,A錯誤;
B:當血液流經③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過濾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a表示腎小球的過濾作用。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構成了尿液的成分,b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正確;
C:正常情況下,⑦原尿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C正確;
D: 全部的葡萄糖被⑤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若⑧尿液中檢測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圖中⑤腎小管出現了異常,D正確。
故選A。
3.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漿、原尿和尿液中部分成分含量(單位:g/100mL),則A、B、C三種液體依次是(  )
成分 尿素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
A 1.95 0.01 0 1.5
B 0.03 0.01 0.15 0.7
C 0.03 7.20 0.15 0.7
A.尿液、原尿、血漿 B.尿液、血漿、原尿
C.原尿、尿液、血漿 D.血漿、原尿、尿液
【答案】.A
血漿和原尿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質;尿液和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
故A為尿液,B為原尿,C為血漿。
故選A。
4.(2024·浙江·一模)如圖為血液流經人體某部位的示意圖,圖中a為血管,箭頭表示其血流方向。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若X為小腸,則a內流動的是靜脈血 B.若X為肺,則a內流動的是動脈血
C.若X為心臟,則a為靜脈 D.若X為腎小球,則a為動脈
【答案】C
【分析】人體內的血管包括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動脈是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個部分去的血管,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送回心臟的血管。血液在流經某一器官的毛細血管時,與該器官的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因此血液從該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會發生變化。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方向一般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據此分析解答。
【解析】A.X為小腸,a為小腸絨毛內毛細血管,則此血液循環是體循環。途徑為:左心室→主動脈→腸動脈→小腸絨毛處毛細血管→腸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經過體循環,血液在組織細胞內進行物質交換,由于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所以經過小腸絨毛毛細血管的血液含養料增加,血液由含氧較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為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因此,血液流經小腸時則a為含營養物質豐富的靜脈血,A正確。
B.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動方向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若標號X為肺泡,則標號a表示的是肺靜脈,當血液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內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較多的靜脈血變成了含氧氣較多、二氧化碳較少的動脈血,即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c中血液氧氣含量增多, B正確。
C.X為心臟,a的作用是引血出心臟,為動脈,C錯誤。
D.腎小球是一個毛細血管球,它的一端連著入球小動脈,另一端連著出球小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出球小動脈里流的都是動脈血,因此如果X為腎小球的毛細血管網,那么血管a是出球小動脈,在a內流動的都是動脈血,D正確。
5.(2024·九年級階段練習)如圖所示為人體血液循環過程中某物質含量在各血管內的變化情況。如果I代表肺泡間的毛細血管,Ⅲ代表組織細胞間的毛細血管,則該物質最可能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氣 C.葡萄糖 D.尿素
【答案】A
【分析】圖中橫軸中的I段代表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此種物質逐漸下降,Ⅲ段代表組織處的毛細血管,此種物質逐漸增多,可以結合血液循環中各物質的變化進行解答。
【解析】AB.如果為Ⅰ包繞在肺泡外的毛細血管,血液要進行肺循環。路線為:右心室→肺動脈→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經過肺循環,血液在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內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內的氧氣進入血液,因此血液就由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為含氧較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Ⅲ段代表組織處的毛細血管,血液要進行體循環,途徑為: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全身各處毛細血管→全身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組織細胞要進行生理活動,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血液中的氧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血液,因此血液就由含氧較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為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所以曲線應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故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
CD.組織細胞進行生理活動要消耗能量,葡萄糖分解能產生能量,所以不管是在肺泡處還是在組織細胞,葡萄糖的量應減少。組織細胞進行生理活動要產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廢物,所以不管是在肺泡處還是在組織細胞,尿素的量應增加,故CD不符合題意。
6.(2024·杭州·九年級階段練習)如圖所示是某人飯后約30分鐘時,測得的血液流入和流出小腸時中氧氣、二氧化碳、葡萄糖和尿素的相對含量,下列柱狀圖描述符合實情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1)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方向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分析圖示可知,血液流出小腸時,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含量均增多。
(2)體循環的動脈血流經全身各器官過程中要消耗掉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從而使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成含氧少的靜脈血。
【解析】小腸是主要的吸收器官,流出小腸的血液含葡萄糖會增多,小腸還需要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代謝廢物,所以尿素的含量會增加。體循環的動脈血流經全身各器官過程中要消耗掉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所以血液流入小腸與流出小腸時比較,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含量均增多。
7:(2024九上·紹興期末)腎結石是由于尿酸濃度過高而結晶形成的。我國科研團隊發明一種新型結晶抑制劑,可抑制尿酸結晶甚至溶解結石,為腎結石患者帶來福音。
(1)腎單位是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圖中①的主要功能是   。
(2)在①、②、③中,尿酸濃度最高的部位是   處(填序號)。
(3)給腎結石患者靜脈注射結晶抑制劑后,該藥物首先到達心臟的腔室是   。
【答案】(1)濾過作用
(2)③
(3)右心房
【解析】 圖中,①腎小球、②腎小囊、③腎小管。
尿的形成:腎單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單位。
①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都可以經過腎小球過濾 到腎小囊中,在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②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解答】(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兩個連續的生理過程: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單位是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圖中①腎小球的主要功能是過濾。
(2)當血液流經①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過濾到②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③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尿酸、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酸濃度最高的部位是③腎小管。
(3)血液的循環圖:
由血液循環示意圖可知,給腎結石患者注射結晶抑制劑后,藥物經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最先達到心臟的右心房。
8:(2024九上·東陽期末)“人工腎”是一種替代腎臟功能的機器,其主體結構是一個透析器.血液中小于膜孔的物質可以通過透析器中的透析膜,從而除去患者血液中的代謝小分子廢物和毒物.
(1)根據右圖分析,“人工腎”在體外建立的循環其作用相當于人體的   (填“體循環”或“肺循環”),人工腎相當于人體結構層次中的   .
(2)腎透析后的患者往往需要補充大量營養物質,這是因為與腎單位相比,人工腎缺少   作用.
(3)血液透析時,需要將人體血液引入透析器.為了更好地實現其功能,需要使用的透析管要長且壁薄,舉一例人體中與透析管功能相似的結構   .
【答案】(1)體循環;器官
(2)腎小管的重吸收
(3)小腸
【解析】尿的形成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1)據圖分析可以知道,動脈中血液經過透析管之后,經過靜脈送回人體內,相當于人的體循環,血液中的廢物等物質經透析管進入透析液中,流回人體的血液中廢物減少。人工腎發揮的作用是透析除去人體血液中的代謝小分子廢物和有毒物質,在結構層次上相當于器官。
(2)與腎形成尿的過程比較,人工透析機的工作過程中沒有腎小管的重吸收過程。因此,腎透析后的患者往往需要補充大量營養物質。
(3)血液透析時,需要將人體血液引入透析器。為了更好地實現其功能,需用的透析管要長且壁薄,人體中與透析管功能相似的結構,如小腸,小腸長約5~6m,小腸絨毛壁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
9.(2024·浙江·天臺實驗中學九年級開學考試)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千千萬萬個最美逆行者奮斗在抗疫一線,護山河無恙、人民健康。人體的各器官系統更是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圖中①~⑤代表逆行者王醫生體內相關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問題:
(1)王醫生早餐食用了雞蛋、牛奶和面包,其中蛋白質在消化道內最終被分解為___________ 。
(2)繁忙的工作更需要充足的氧氣供應,氧氣在過程[②]進入組織細胞是通過_________作用實現的。
(3)由于工作強度過大,王醫生出現尿液異常,尿檢中發現有葡萄糖,可能是圖中[( )](填序號)出現異常。
(4)由圖可知,人體通過 ___________等方式排出代謝廢物,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答案】氨基酸 氣體擴散 ④ 排汗、排尿、呼吸
【分析】圖中表示了人體新陳代謝的部分生理過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環、呼吸的過程等生理過程,①表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②表示組織細胞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過程,③表示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④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⑤表示吸收。
【解析】(1)蛋白質在胃中開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進入小腸后,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成氨基酸,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的過程,叫吸收。
(2)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交換實現的。因此氧氣經過程②進入組織細胞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
(3)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壁的上皮細胞重吸收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沒有被重吸收的物質如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則形成了尿液。如④腎小管的重吸收出現障礙,葡萄糖不能被全部吸收,就隨著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5)排泄的途徑主要有三條:一部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膚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氣體的形式通過呼吸系統排出;絕大部分水、無機鹽、尿素等廢物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故人體通過排汗、排尿、呼吸等方式排出代謝廢物,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10.(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如圖為人體代謝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字母A、B、C、D表示物質,①、②、③表示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
(1)圖中物質B是 _____;小腸中,參與完成生理過程①的消化液有 _____ ;
(2)甲細胞能運輸B物質,若血液中該細胞的數量過少,會患 _____ ,經常出現頭暈癥狀;
(3)C進入血液后,隨血液循環首先到達心臟的 _____ ,自C進入血液到被運至下肢骨骼肌利用的整個過程中,需流經心臟 _____ 次;
(4)D中含有的尿素是人體內 _____ 徹底氧化分解的產物;
(5)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現C,則可能是圖中生理過程 _____ (填序號)出現了障礙。
【答案】(1)氧氣 唾液、腸液、 胰液 (2)貧血
(3)右心房 2 (4)蛋白質##氨基酸 (5)③
【分析】觀圖可知:①表示食物的消化過程、②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③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C表示葡萄糖、D表示尿液,據此解答。
【解析】(1)血液流經肺泡時,肺泡中的氧氣會經過擴散作用進入到血液當中,圖中物質B是氧氣。生理過程①表示淀粉的消化,淀粉的消化是在口腔中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成麥芽糖,進入小腸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
(2)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B是氧氣,甲細胞能運輸B物質,因此甲細胞的名稱是紅細胞,若血液中該細胞的數量過少,會患貧血,經常出現頭暈癥狀。
(3)食物中的淀粉,在人體的口腔內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為麥芽糖,最終在小腸內在胰液腸液消化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最終消化為C葡萄糖。人體內的C葡萄糖被小腸吸收進血液后,通過體循環由肝靜脈匯入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小腸吸收的C葡萄糖隨血液循環被運送至下肢骨骼肌利用的途徑是:肝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下肢骨骼肌,因此由經吸收后物質a隨血液循環被運送至肺部利用,整個過程至少經過心臟2次。
(4)人體的三大供能物質中,蛋白質含有氮元素,所以D尿液中含有的尿素是人體內蛋白質或氨基酸徹底氧化分解的產物。
(5)尿液的形成過程是: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現C葡萄糖,則可能是圖中生理過程③腎小管的重吸收出現了障礙。
11.(2024·九年級期末)下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中的序號表示不同的軍理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_
(2)圖中D表示___________系統。
(3)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則很可能是C系統中構成腎臟的腎單位中的___________發生了病變。
(4)經過圖中的①②④過程后,組織細胞獲得了___________,用于各種生命活動。
【答案】(1)吸收 (2)血液循環 (3)腎小管 (4)氧氣和營養物質
【分析】圖中結構名稱:①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②、④表示氧氣,③、⑤二氧化碳,A是消化系統、B是呼吸系統、C是泌尿系統、D表示血液循環系統,據此解答。
(1)食物在A系統中被消化和吸收,因此A是消化系統,消化的主要場所是小腸,吸收是指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因此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吸收。
(2)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液和血管組成。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血液是流動的組織,血液就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密閉的管道系統中循環流動。圖中D表示血液循環系統。
(3)尿的形成包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當腎小球發生病變、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大時,在尿液中會出現蛋白質或血細胞;若人體一次攝入大量的糖類物質,導致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過多,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也會出現少量的葡萄糖;但是如果尿液中發現大量的葡萄糖,則說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發生了障礙。
(4)①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②表示肺泡里的氧氣通過擴散作用進入血液,④表示血液里氧氣通過擴散作用進入組織細胞,經過①②④過程后,組織細胞獲得了氧氣和營養物質,氧化分解了有機物,釋放了能量,用于生命活動。
12.(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人工腎是根據腎臟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模擬腎的工作,析出腎功能嚴重喪失的病人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和有毒物質,維持病人細胞的正常代謝活動。甲圖為尿液形成示意圖,乙圖為人工腎工作的基本原理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乙圖中容納血液的膜管相當于甲圖中的________,起濾過的作用。與腎形成尿液的過程比較,人工腎的工作過程中沒有________過程。
(2)肝細胞產生的尿素分子排出體外的路徑如下,請寫出a、b所表示的結構名稱:肝細胞產生的尿素→肝部毛細血管→…→下腔靜脈→右心房→a________→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b________→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腎動脈→入球小動脈→…→體外。
【答案】腎小球 腎小管的重吸收 右心室 肺靜脈
【分析】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腎小球有濾過作用,腎小管有重吸收作用。據此解答。
【解析】(1)半透膜能夠將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擴散到透析液中,其作用相當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尿的形成過程有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人工腎沒有重吸收過程。
(2)肝細胞產生的尿素通過擴散作用擴散到肝周圍的毛細血管,從而進入血液,經肝靜脈、下腔靜脈到達右心房、右心室,再經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到達左心房、左心室,經主動脈、腎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腎小管、腎盂、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體外。
【點睛】明確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解題的關鍵。
13.(2024·浙江九年級開學考試)如圖所示,A、B、C代表健康人體不同的系統或器官,I、Ⅱ、Ⅲ表示相關物質,①②③④表示心臟的四個腔。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的淀粉經過A___________最終被分解為小分子物質I進入血液:物質I隨著血液循環流經C時,血液中物質I的量將發生如圖丙所示的變化,造成bc段變化原因是結構2對物質I的___________作用。
(2)外界氣體Ⅲ在B中通過___________作用進入血液,隨血液循環進入心臟的第一個腔是___________(選填序號)。
【答案】小腸 重吸收 氣體擴散 ②
【分析】圖甲中的A表示小腸,B表示呼吸系統,C表示腎臟;I、Ⅱ、Ⅲ分別表示葡萄糖、二氧化碳和氧氣。圖乙中,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
【解析】(1)淀粉的消化從口腔開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這主要是因為原尿流經腎小管時,發生了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氣體Ⅲ表示氧氣,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以及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都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肺循環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所以氧氣進入血液,隨血液循環進入心臟的第一個腔是②左心房。
易錯點四、水鹽平衡
例1:(2024九上·上城期末)水鹽平衡對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調節水分平衡需神經系統參與
B.細胞的呼吸作用會造成水分流失
C.皮膚不會影響體內的水鹽平衡
D.飲用海水不會超出人體腎臟的調節能力
【答案】A
【解析】通過題干中的圖畫可知:人體水分增加和水分流失必須保持平衡,其中水分增加的生理過程包括飲水、進食和細胞的呼吸作用,水分流失的生理過程包括呼吸、流汗、排尿和排糞。
【解答】A、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都是在神經系統調節下進行的。所以調節水分平衡需神經系統參與。A正確。
B、細胞的呼吸作用能夠增加水分。B錯誤。
C、一部分水、少量無機鹽和尿素可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可見,皮膚也承擔了調節水分平衡的部分功能,C錯誤。
D、海水含鹽量比較高,飲用海水會超出人體腎臟的調節能力,D錯誤。
故選:A。
例2:籃球運動員姚明的“佳得樂”運動飲料廣告詞:“解口渴,更解體渴,佳得樂。”其中的“解體渴”主要是指( )
A.佳得樂飲料中含有大量水,補充劇烈運動散失的水分
B.佳得樂飲料中含有葡萄糖,補充劇烈運動散失的能量
C.佳得樂飲料中含有大量水和少量無機鹽,補充劇烈運動散失的水分和無機鹽
D.佳得樂飲料中添加的葡萄糖和無機鹽,能補充劇烈運動散失的能量和無機鹽
【答案】D
【解析】“解體渴”其實指的是補充運動員劇烈運動過程中丟失的無機鹽和消耗的能量。
例3:人體的排泄途徑概念圖如下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指皮膚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 B.②指腎臟,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③指輸尿管,將尿液排出體外 D.④指呼吸系統,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答案】C
【解析】A、①指皮膚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A不符合題意。
B、人體生命活動產生的廢物,尿素、多余的水、無機鹽等經過②指腎臟,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不符合題意。
C、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時,人就產生尿意,排尿時,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 ③ 指的是膀胱,C符合題意。
D:人體生命活動產生廢物,二氧化碳經過④指呼吸系統,然后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D不符合題意。
變式訓練
1:(2022九上·麗水期末)體內水分平衡(如圖)對于維持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選項中均屬于水分流失途徑的是(  )
A.飲水、呼吸 B.排尿、流汗 C.進食、流汗 D.飲水、進食
【答案】B
【解析】無機鹽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運輸,每天都要喝一定量的開水利于調節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水是細胞的重要成分,水能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代謝廢物可以溶解在水中,隨水運輸到排泄器官,排出體外。
【解答】排泄的途徑有三條: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氣體的形式由呼吸系統排出;二、水分、無機鹽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三、多余的水、無機鹽和尿素以尿的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其中多余的水、無機鹽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是最主要的排泄途徑。所以排尿、出汗等都能流失水分。
2:(2020九上·西湖期末)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對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關于正常人體內水分的自身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排尿是人體內水分流失的途徑之一,而排糞不是
B.獲得水分的途徑有飲水、進食和呼吸
C.若攝入的鹽較多,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
D.若攝入的糖分較多,腎臟會產生糖含量較高的尿液
【答案】C
【解析】人體內產生的廢物必須及時排出,否則會影響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甚至危及生命。人體排出尿,不僅出廢物的且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A.為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每天有一定量的水通過以下渠道損失:呼吸與汗水(平均約900ml)、尿液(平均約1500ml)、糞便(平均約100ml),A錯誤。
B.人體獲得水分的途徑有食物中含的水、飲料中的水以及代謝水,B錯誤。
C.當體內鹽含量過高時,腎臟就會產生含鹽量較高的尿液,C正確。
D.若人攝入的糖分較多,胰島素的分泌增加,促進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轉化成非糖類物質,不會進入尿液,D錯誤。
3: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對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關于正常人體內水分的自身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排尿是人體內水分流失的途徑之一,而排糞不是
B.獲得水分的途徑有飲水、進食和呼吸
C.若攝入的鹽較多,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
D.若攝入的糖分較多,腎臟會產生糖含量較高的尿液
【答案】C
【解析】人體內產生的廢物必須及時排出,否則會影響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甚至危及生命。人體排出尿,不僅出廢物的且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A.為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每天有一定量的水通過以下渠道損失:呼吸與汗水(平均約900ml)、尿液(平均約1500ml)、糞便(平均約100ml),A錯誤。
B.人體獲得水分的途徑有食物中含的水、飲料中的水以及代謝水,B錯誤。
C.當體內鹽含量過高時,腎臟就會產生含鹽量較高的尿液,C正確。
D.若人攝入的糖分較多,胰島素的分泌增加,促進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轉化成非糖類物質,
4:(2023九上·杭州期末)人體通過自身調節來實現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其中水鹽調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方面,對于維持人體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圖是人體內水分平衡簡圖,回答下列問題:
(1)“?”表示人體內水流失的途徑,除了排尿外請寫出其中一種途徑:   。
(2)關于正常人體內水分的自身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編號)
A.若人體內水分過剩時,腎臟會產生很多的尿,將多余水分排出
B.若人攝入的鹽較多,又不多喝水,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
C.若人攝入的糖分較多,又不多喝水,腎臟會產生糖含量較高的尿液
【答案】(1)呼吸(或出汗、排便等合理答案)(2)A;B
【解析】排泄的方式有:呼吸,出汗和排尿三種;排便的方式屬于排遺;
【解答】(1)人體內水流失的途徑有:呼吸,出汗和排便,排尿等方式;
(2)人體的尿液經過了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不存在大分子的蛋白質,不存在血細胞以及葡萄糖等物質的,所以C錯誤;當水分過多,鹽分過多時,都可以通過尿液排出;
易錯點五、代謝的多樣性
例1:(2024九上·東陽期末)第19屆杭州亞運會備受矚目,綠色亞運的理念滲透在杭州亞運會運行的每一個細節里:
(1)開幕式主火炬燃料創新使用零碳甲醇燃料,在亞運史上首次實現廢碳再生、循環內零碳排放.甲醇的化學式為CH4OH,在物質分類上屬于   (填“氧化物”或“有機物”).
(2)亞運城餐具采用微生物降解材料,經自然界某些微生物呼吸作用,可將材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商洛市| 华安县| 临清市| 湾仔区| 呼图壁县| 道真| 松原市| 凤山市| 甘南县| 大同县| 白河县| 崇明县| 祥云县| 池州市| 西华县| 格尔木市| 浮山县| 新野县| 玉溪市| 文成县| 蓬安县| 余庆县| 县级市| 泸州市| 金沙县| 南城县| 柏乡县| 平罗县| 龙口市| 蒲城县| 射阳县| 盐源县| 灯塔市| 桂阳县| 平南县| 百色市| 东阿县| 诏安县| 广水市|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