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加幾”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教科書第P89頁。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9加幾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湊十法”,能正確計算9加幾。2.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3.體會算法多樣化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教學重點:掌握“湊十法”,能正確計算9加幾。教學難點: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教學準備:課件、小棒。教學過程:回顧舊知,激活認知1.湊十歌。讓學生邊跟唱,邊做動作。2.十加幾等于十幾。完成十加幾的題目,總結:十加幾等于十幾。二、探究9加幾的算法1.提取信息,發現問題。課件出示教科書P89情境圖。師:學校舉行運動會,運動員們正在賽場上揮灑汗水。看,賽場邊的同學還準備了一些酸奶呢!師:你從這幅圖中,發現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問題?師:箱子里有9盒飲料,外面有4盒飲料,一共有多少盒飲料?2.自主探究算法。(1)師: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飲料”該怎樣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9+4。師:9+4得多少呢?小組合作交流:(1)擺一擺(用小棒擺出9+4)(2)想一想(可以用哪幾種不同的方式算出9+4)(3)說一說(和同桌說一說你的想法)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生:我是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1、2、3……12、13。生:從9開始接著數4個數,10、11、12、13。生:從4根里先拿1根放到9根里湊成10根,再算10+3=13。生:先將9看成10,因為10+4=14,所以9+4=13。教師總結計算方法。①方法一:點數法。一盒一盒地數出結果接著數10、11、12、13。②方法二:湊十法。師:請同學上來演示一下,用小棒把“湊十”的過程演示一遍。師:為什么拿1根呢?2根行嗎?把9和1合在一起,好在哪里?生:9和1湊成10,10加3就等于13。師:這種方法多方便呀!下面我們就通過擺小棒來學習這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操作:左邊擺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飲料,右邊擺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邊的4盒飲料。一邊擺一邊問: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幾盒就湊成了10盒?(1盒)這個1盒是從哪里來的?外邊的4盒飲料拿走1盒后還剩多少盒?(3盒)10盒與剩下的3盒合起來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師小結:像這樣,把一個加數湊成10再計算的方法叫“湊十法”。(板書:湊十法)湊十法口訣: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算得數。③完成9加幾的算式,并發現其中的規律。師:計算9加幾,見到9就想“借”1湊成10,把另一個加數分解成1和幾,用10加剩下的幾就是十幾,也就是將9加幾轉化成10加幾,這是數學中的轉化思想,運用轉化思想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新問題。所以得數的末尾比另一個加數少1,也就是見9少1。④游戲:小白兔吃蘿卜。請同學出來扮演小白兔,老師點到哪個數字,同學說出結果,就能吃到對應的蘿卜。三、應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1.完成教科書P89“做一做”第1題。師:請你圈一圈,算一算,說一說。學生根據算式擺小棒,并填寫方框里的數,再匯報交流。引導學生說說為什么要把8拆成1和7,把3拆成1和2,學生能說出9和1可以湊成10,使計算簡便。2.完成教科書P89“做一做”第2、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第2題:學生完成后,再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說出“湊十法”的思維過程。第3題:用開火車的方式進行口算,要求學生說出“湊十法”的思維過程。完成后引導學生觀察,感受“一個加數不變,另一個加數變大,和也隨著變大”。四、課堂小結師:同學們,今天的數學課你們知道了些什么呢?板書設計:五、教學反思本節課中,把具體的操作過程、用語言敘述的過程和抽象的計算過程都對應起來,在活動中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湊十法”。當然,也要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加幾的加法,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湊十法”是比較簡單的計算方法。由于有些學生之前就會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只是表達算理時,思路不夠清晰,故需要教師進行適當指導,讓學生能充分、正確地表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