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二單元 從地球圈層看地表環境第一節 大氣圈與大氣運動第1課時 大氣圈的組成與結構 大氣的受熱過程課 標 要 求1、運用圖表等資料,說明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及其與生產和生活的聯系。2、運用示意圖等,說明大氣受熱過程,并解釋相關現象。核心素養1、區域認知:閱讀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說出大氣垂直分層的依據和各層特點2、綜合思維:結合大氣的組成成分,理解各成分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掌握大氣垂直分層的劃分及各層的主要特征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3、人地協調觀:結合大氣圈各層特點,理解每層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4、地理實踐力:利用某地大氣層的氣溫、濕度等資料,分析其特點和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知識點1——大氣圈的組成1.含義:地球表面包圍著的大氣,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其中低層大氣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2.低層大氣的主要成分:干潔空氣,少量的水和固體雜質。氮和氧是大氣的主要成分氮:78%氧:21%氬:0.93%CO2:0.03%水汽、塵埃:0.03%大氣圈的組成1.干潔空氣(1)氮:大氣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地球生物體內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含量78%)。(2)氧:大氣中含量次多的成分,是人類和一切生物維持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含量21%)。(3)二氧化碳:①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②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4)臭氧:能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被譽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圈的組成3.固體雜質:(1)反射太陽輻射,降低地面溫度;(2)可作為凝結核,促進云雨的形成;(3)會影響人的呼吸系統。2.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大氣中一定含量的水汽可以提高人類生活的舒適度。降水的形成條件:飽和的水汽+凝結核+溫度降低鞏固訓練關于大氣組成的正確敘述是( )A.干潔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氫B.二氧化碳對地面有保溫作用C.水汽和固體塵埃主要集中在高層大氣中D.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陽紅外線B思考1大氣成分的含量是否是一成不變的?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成分有怎樣的改變?這些改變對環境有什么影響?二氧化碳的變化臭氧的變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植樹造林,生態建設排放氟氯烴化合物,導致臭氧含量減少,南極上空出現臭氧空洞,導致紫外線增強,影響人類及生物正常生存。知識點2——大氣圈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臭氧層知識點2——大氣圈的垂直分層1.劃分依據:大氣垂直方向上的____、____及________的差異。溫度密度運動狀況垂直分層 氣溫特點 大氣運動狀況 與人類關系A______ 隨高度增加而____ ____運動顯著 最為密切,____現象復雜多變B______ 隨高度增加而____ ____運動為主 適合飛機飛行C________ 隨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 有電離層,能反射____電__波大氣圈的分層對流層降低對流天氣平流層增加水平高層大氣無線短2.各層特征比較思考2對流層厚度隨緯度是如何變化的?對流層的厚度會發生季節變化嗎?2.對流層的高度:(1)緯度分布規律:低緯度地區對流層高度較 (17——18千米),高緯度地區對流層高度較 (8——9千米) 。平均高度為 千米。高低122.對流層的高度:(2)季節分布規律:同一地區,夏季對流層高度較 ,冬季對流層高度較 。高低同一地區,夏季對流層高度較 ,冬季對流層高度較 。夏季(熱)冬季(冷)對流層高度對流層高度高低【知識小結】分層 高度范圍 主要特點 特點成因 與人類的關系對流層 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 空氣對流運動顯著 該層上部冷,下部熱 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與人類關系最密切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幾乎全部的水汽、固體雜質集中在該層,對流運動易成云致雨 人類生活在對流層底部,與人類關系最密切平流層 從對流層頂至50~55千米 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 臭氧強烈吸收太陽紫外線 人類生存環境的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飛行以水平運動為主 該層大氣上熱下冷,大氣穩定天氣晴朗 水汽、雜質少,氣流平穩高層大氣 從平流層頂3000千米的高空 大氣密度極小 距地面遠,受到引力小 電離層能反射無線電短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題組對練1下圖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1.圖中正確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曲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對無線電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義的電離層位于 ( )A.Ⅰ層頂部 B.Ⅱ層底部C.Ⅱ層中部 D.Ⅲ層BD3.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大氣是由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組成B.水汽和固體塵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條件C.CO2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對地面不具有保溫作用D.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陽紫外線4. 有關大氣各層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對流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 B.臭氧層吸收紫外線并反射無線電波C.高層大氣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增加 D.對流層厚度無明顯季節變化DA知識點3——大氣的受熱過程1.能量來源:________。太陽輻射大氣上界地面太陽輻射云空氣分子和細小塵埃散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線吸收1.削弱作用主要表現為哪三種形式?反射吸收、反射、散射。2.大氣中吸收太陽輻射的主要物質有哪些?分別吸收了太陽輻射的哪部分能量?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紅外線(長波輻射),臭氧吸收紫外線(短波輻射)。3.為什么多云白天通常氣溫較低 (二)大氣的受熱過程白天多云,增強了大氣反射作用,所以氣溫比晴天低。合作探究二由實驗得知,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輻射原理太陽表面溫度約6000K地球固體表面平均溫度約22°C近地面大氣平均溫度15 °C短波輻射長波輻射長波輻射晝夜夜晚溫度降至-183°C白天溫度可達127°C晝夜溫差大月球沒有大氣白天,由于沒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升溫快,氣溫很高夜間,由于沒有大氣的保溫作用,月球表面溫度驟降,氣溫很低課堂小結 (思維導圖)運用大氣受熱過程分析玻璃溫室保溫原理3.大氣受熱過程原理的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