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大 氣 的 運 動1.明確熱力環流和風的概念,掌握熱力環流和風形成的原理,能夠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大氣運動現象。2.通過繪圖解釋海陸風、城市風的形成,繪圖分析風向與等壓線的關系,培養讀圖、繪圖、析圖、用圖的能力。學習目標2.熱力環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它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大 氣 運 動1.兩種形式垂直運動水平運動風下沉上升{{等壓面:空間氣壓值相同的各點組合而成的面。地面受熱均勻的情況下,海拔相等的地方氣壓值相等,等壓面呈水平狀態。先閱讀課本內容和圖,然后小組討論下列問題1.地面受熱不均,氣流在垂直方向上怎樣運動 2.大氣的垂直運動使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如何變化?(分清近地面和高空)3.水平面上產生氣壓差,水平方向上大氣如何運動?4.隨氣壓變化,等壓面發生怎樣的變化?合作探究一:熱力環流的形成A處受熱膨脹上升,B處冷卻收縮下沉探究一 熱力 環流形成原理A(熱)B(冷)高氣壓高氣壓低氣壓低氣壓高空大氣水平運動近地面大氣水平運動1.地面受熱不均,氣流在垂直方向上怎樣運動 2.大氣的垂直運動使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如何變化?3.水平面上產生氣壓差,水平方向上大氣如何運動?4、隨著氣壓的變化,等壓面發生怎樣變化?近地面高空等壓面發生彎曲,高壓上凸,低壓下凹近地面高 空1100hpa1060hpa1020hpa高氣壓低氣壓低氣壓低氣壓高氣壓高氣壓熱冷冷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熱 冷冷 熱海 風陸 風走進生活1.運用熱力環流的原理,解釋圖中的現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氣象學者統計發現, 某城市氣溫比郊區高4—6度。這種現象稱為“城市熱島效應”。1.畫出該城市市中心和郊區間的熱力環流示意圖 2.對空氣有污染的工廠應建設在A、B、C中的 地 ;要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最好在 地進行植樹造林。2.城市風CA.B探究二 大氣的水平運動熱冷高氣壓高氣壓低氣壓低氣壓高空水平截面近地面水平截面【合作探究二】 大氣的水平運動--風先閱讀課本3內容和圖,然后小組討論下列問題1.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力?它的方向是?2.(北半球)高空風受哪些力的影響?說出最終風向與等壓線的關系?3. (北半球)近地面風受哪些力的影響?這些力的方向如何?說出最終風向與等壓線的關系。高氣壓低氣壓高氣壓低氣壓600hPa5985965945925901000hPa10021004100610081010高空水平截面近地面水平截面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AB風向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600598596594592(hPa)平行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斜交摩擦力——與風向相反受力 力的方向 風向高 空 風 1.水平氣壓梯度力:從____指向_____,與等壓線_____ 2.地轉偏向力:始終與風向_______,北半球向_____,南半球向____ 3.摩擦力:與風向______近 地 面 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與等壓線_____與等壓線___ _垂直高壓低壓垂直相反平行斜交小結右左明確高低氣壓,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判斷南北半球,南左北右判斷是高空還是近地面,畫出風向學法指導——風向的畫法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風向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594592(hPa)596風向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摩擦力10041002(hPa)1006高空風向南半球高空和近地面的風向呢?活動:我來動手畫一畫以北半球為例近地面風向熱力環流地表冷熱不均大氣的垂直運動同一水平面上氣壓差異大氣的水平運動風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摩擦力風向與等壓線垂直,指向低壓高空風向:與等壓線平行近地面風向:與等壓線斜交表現形式:海陸風等構建知識網絡大氣運動大氣冷熱不均一,暖處上升冷降低,垂直運動氣壓變,風兒由高吹向低。風兒由高吹向低,南左北右偏轉移,高空平行低斜交,印在心中要牢記。暖氣熱 冷【室內暖氣】讀下圖,完成1—3題。1.若此圖為熱力環流側視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氣壓:aC.該環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熱不均 D.溫度:a>b2.若此圖是城市風環流側視圖,①處為綠地,則通過此環流對城市空氣起到的作用( )A.凈化 增溫 B.凈化 增濕 C.增溫 增濕 D.減溫 減濕3.若該圖為海濱地區海陸風模式示意圖,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陸地,則此圖所示情形①為( )A.白天的海風 B.夜晚的海風C.白天的陸風 D.夜晚的陸風CBD達 標 測 評看圖說話,圖文互換讀等壓線圖,根據A點風向 V的形成過程回答:(1)F1是 力, 它垂直于 ,并由高壓指向低壓。(2)F2是 力。(3)F3是 力。(4)本圖在北半球還是南半球?水平氣壓梯度等壓線地轉偏向摩擦南半球(5)近地面還是高空?近地面go980985990995AVF1F2F3hPa達 標 測 評你學到了什么?還有哪些疑惑?與老師同學交流質疑反思課后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