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年 級 高二年級 教科書版本及章節 北師大版選擇性必修3第9單元學習領域/模塊 選擇性必修3 U9 Human Biology Viewing Workshop1. 教學內容分析 單元實施思路規劃: 北師大版高中教材選擇性必修3第9單元的主題是Human Biology,內容主要屬于人與社會這一主題語境,對科學與技術這一主題群利用多種語篇形式進行了討論,下表梳理了本單元的語篇類型及內容介紹: 課程標題語篇類型文本內容Topic Talk聽力介紹了人體和大腦能夠做的事情,激活學生對于人體生物學的求知欲Lesson1 To clone or not to clone閱讀介紹克隆技術的一些案例,探討克隆技術利弊。引導學生辯證看待克隆技術,思考如何進一步研究和發展人體生物科技。Lesson2 Brain power聽力介紹了人腦的神奇功能、如何使大腦保持活躍,如何更好保持大腦健康Lesson 3 Epidemics explained閱讀介紹人類歷史上一些主要的流行病并提出解決辦法:全世界團結合作,預防疾病,挽救生命。Writing workshop: a summary讀寫結合以L3的課文內容為例,總結概要寫作的策略:按文章結構劃分,找出段落中心Viewing: animal experiments視頻介紹了動物實驗及人們對此不同的觀點,辯證思考動物實驗利弊,進一步探究如何正確利用動物實驗Reading club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閱讀介紹了中醫藥發展及中藥對生物醫學方面的作用,培養文化自信Reading club2: DNA detectives閱讀介紹了DNA在識別基因信息、找到罪犯、診斷疾病等方面的成果,認識到基因研究的重要意義價值經過學前調查,教師發現學生對Human Biology這一單元主題認知不足,受眾多科幻電影影響,一半的學生對于人體生物學尤其是克隆、動物實驗等給出負面評價。學習課標后,教師對本單元教學內容順序進行重新整合,在落實與人體生物學相關的語言點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此單元主題進行正確的認知,看到人體生物學研究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 本單元圍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設計,通過學習,學生在語言上落實與人體、疾病及科學實驗相關的語言表達;在聽說讀寫的任務中練習語言技能;通過閱讀中外克隆試驗及流行病介紹,拓寬文化意識,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在思考動物實驗、克隆等人體生物學技術利弊中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將圍繞主題,在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深度思考: (1)人體及人腦的基本知識 (2)人類面臨的疾病挑戰 (3)人體生物學帶來的貢獻 基于學情分析及單元內容分析,教師講本單元整體思路劃分為如圖三個小單元: 本課教案設計為第三個學習小單元中第二個語篇設計:viewing workshop: animal experiments 視頻語篇文本分析 [What]本課視頻是一檔電視節目“Points of View” 片段節選,主持人邀請兩個嘉賓圍繞醫學研究中的動物實驗情況進行觀點的表達。主持人介紹了歷史上動物實驗的相關事實和現況,之后兩位嘉賓對動物實驗表達了自己的支持或反對,并就對方的觀點進行了多輪辯論。 [Why]通過主持人開篇的介紹,使視頻觀看者對動物實驗有基本了解。 之后通過兩位嘉賓不同觀點的表達,觀看者進一步了解對于醫學研究中的動物實驗不同的立場及支撐理由。通過傾聽辯論中不同觀點的碰撞,引發對于醫學研究中的動物實驗事件的思考,辯證地看待動物實驗,形成正確認識。 [How]作為一檔電視節目,主持人開篇對動物實驗進行了概況介紹,使用了over 2000 years,3.7million等數據,讓觀看者更直觀地了解現狀。這些事實信息的積累,也可供觀看者對此事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使用。 之后兩位嘉賓在各自立場陳述時,觀點碰撞,使用了三種辯論方式:1. 正論: There is no doubt that… 2. 駁論:I’m afraid I don’t agree with that at all… 3.讓步: I completely agree that we do. But without hurting animals…可供觀看者在表達觀點時模仿使用。 此外,視頻材料清晰地展現了表達觀點時合理的肢體語言使用,如:面部表情、手勢姿態、語調等,很好地輔助了話語信息的傳遞和表達。 語言知識重難點:話題生詞如ban, regulated (regulation), cosmetic products等 教師將設計如下圖ppt截屏的話題引入,導入話題生詞2.學習者分析 通過學前調查教師發現 學生已知 通過第一課的學習及已有背景知識,學生已經了解了一些動物實驗的存在,并熟悉了部分相關表達,如attempt to clone animals artificially; After Dolly, scientists have cloned more than 20 mammal species, including…… 學生想知 動物實驗是否道德 學生能知 更多的主題表達(an efficient way, heavily regulated, the testing of cosmetics was banned…..),學習小單元3的育人價值:合理利用動物實驗服務社會及全人類,以及更全面的觀點表達結構。 此處將通過一名典型學生的作業展示,分析學情: 在本學習小單元第一課結束后,教師布置讀后輸出作業,要求學生用一段話表達觀點:是否支持克隆技術。圖片中學生能夠用正論的方式表達自己支持的觀點,并列舉了兩條分論點作為支撐,但是該生的分論點沒有具體展開。 經過教師指導后,學生通過網絡查閱資料,對自己的一稿進行了豐富。使用了各國的具體實例為自己的分論點進行了支撐,比一稿的論證有了很大的進步。 但所有學生基本均采用了正論的論述方式,對于駁論及讓步等,在學生作業中未有體現。這說明學生對論證的方式方法不夠了解熟悉,自然不能運用到作業之中。但在viewing課中兩位嘉賓采用了正論、駁論、讓步這三種方式進行觀點的輸出,十分適合學生補充知識的短板。所以本課設計時另一重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運用更多的觀點表達結構及句型。3.學習目標確定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extract facts of animal experiments and note down different views of the debate in the video; voice opinions towards animal experiments by using theme language and the sentence structure of agreeing or disagreeing; set up the awareness of using animal experiments in the proper way for the betterment of mankind.4.學習活動設計教學目標 活動形式與步驟 活動層次 學習效果評價Objective1: extract facts of animal experiments and note down different views of the debate in the video Activity1: Brainstorm: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imal experiments Ss share their prior knowledge about animal experiments & recall what they have learnt in Lesson1 cloning, which is also an example of animal experiment. 感知與注意 描述與闡釋 概括與整合 學生能夠結合第1課文本內容,對動物實驗這個話題進行表達。Activity2: Ss watch the video for the first time to get the main ideas/opinions of the three speakers. Then they watch it again and take notes for: facts they can use to support (data) ideas towards animal experiments (language) Ss check their notes together guided by the teacher. 獲取與梳理 概括與整合 學生能夠通過第一遍看視頻了解三個視頻中人物對于動物實驗的觀點。 通過第二遍看記錄下每個人物具體的觀點表達。Objective2: voice opinions towards animal experiments by using theme language and the sentence structure of agreeing or disagreeing Activity3: Teacher models how to underline sentence structures useful for expressing ideas. Ss scan the transcript and underline more structures for showing opinions in three ways: Argument Concession Rebuttal 獲取與梳理 概括與整合 分析與判斷 學生能夠通過模仿教師,找到視頻文稿中更多的正論、駁論和讓步這三種觀點表達的句型。Activity4: Ss prepare the presentation in a group of 4, trying to use the language and sentence structure learned in this class. Ss do the presentation in class and use the rubric to choose the best speaker for today. 內化與運用 批判與評價 想象與創造 學生能夠模仿使用三種表達觀點的句型,并使用目標語言,表達自己對于動物實驗的看法。Objective3: set up the awareness of using animal experiments in the proper way for the betterment of mankind Activity5: Ss listen to the teacher introducing the “3R” principle in animal experiments. By completing Einstein’s quote: “whether it’s a blessing or curse depends on mankind”, students consolidate their belief that human beings have the important role to play to use animal experiments in proper ways to benefit mankind. 獲取與梳理 想象與創造 學生通過了解3R理論,能夠認識到動物實驗的未來走向。學生能夠補全愛因斯坦的名言,從而加深正確使用科技造福人類的大觀念。Homework Choice A: Add one paragraph to your mini-writing (yesterday’s homework) by using concession or rebuttal. Choice B: Search for more information for animal experiments and write an argumentation to show your opinion.教學反思劃分小觀念,注意小單元內語篇的關系。將單元大觀念劃分成有邏輯的幾個小觀念,可以很好地解決教材內語篇碎片化的問題。將同一個具體的話題劃分在一個小單元內,將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落實吸收。比如在本課教學中,經過備課組老師共同的研討,我們將L1: to clone or not to clone及viewing: animal experiments劃分在一個小單元中,通過這兩個語篇,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生物科技解決健康問題,維持人類健康。除了在話題上兩個語篇是相似的,在設計課程時,更要注意在語言知識等其他方面的遷移聯系。如我在設計引入時,使用了L1中克隆羊多利的圖片,讓學生對第一課內容進行了回顧,并有效利用于動物實驗這個新話題中。在課程結束時,我也用填空的形式引用了第一課中愛因斯坦的名言,讓學生意識到科技帶來是福是禍取決于人類自己,明確了我們的責任。教師應縷清最主要的主題意義是什么,不要讓與主題意義無關的任務增加學生的負擔。在回看錄像的時候,我感覺我的指導有一些過量,以至于在最后的展示環節,雖然給了7分鐘小組討論準備的時間,但是只在課堂上進行了一組的學生展示。如果能再展示一組學生作品,并進行點評,將會有更好的效果。對于本節課來說,essential question只有一個 what is your opinion towards animal experiment 以此為主線,我應將我的教學任務進行進一步的簡化和梳理。如果時間還是不夠,有一些任務可以作為課前作業,進行適當的準備。一些任務可以留作課后作業,下一節課或者課后時間再進行處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