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獨庀嗷プ饔?br/>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溫度較低,等溫線呈楔形侵入西太平洋暖池,形成的冷水區被稱為東太平洋冷舌。下圖為太平洋某時段海水表層溫度示意圖。完成下題。1.東太平洋冷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受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B.受東南信風影響,冷海水上泛C.受寒流影響,水溫降低 D.受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2.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 )A.東太平洋冷舌勢力增強 B.西太平洋暖池勢力減弱C.澳大利亞東岸降水增多 D.南美洲西岸降水減少感熱通量是指由于溫度不同而引起的大氣與下墊面之間發生的熱交換。下圖示意某年7月份北印度洋感熱通量分布狀況(單位:卡/平方厘米),正值代表熱量由下向上傳遞,負值代表熱量由上向下傳遞。據此完成下面兩題。3.北印度洋西部沿岸地區感熱通量數值的絕對值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氣溫較高,熱量傳遞快 B.底層海水上涌,海氣溫差大C.高緯海水流經,海水溫度低 D.赤道暖流流經,海水升溫快4.此時段北印度洋海氣感熱通量的特點會加強海面的( )A.偏北風 B.偏南風 C.偏西風 D.偏東風研究發現,在全球變暖過程中,氣溫變化幅度最大的是北極地區,這與北極海冰減少對氣溫增幅的放大作用密切相關。差值(104km2)(差值=當月海冰面積-上月海冰面積)。完成下面小題。5.據圖分析,該年北極海冰面積的變化特點是( )A.1月增長最快 B.4月縮小最快 C.9月面積最小 D.12月面積最大6.從海氣相互作用角度判斷,北極海冰面積減少會導致( )A.海面蒸發減弱,熱量損失減少 B.大氣對海面逆輻射減弱C.極地東風和極地高壓均增強 D.海面對大氣的輻射增加2021年5月,面積達4320平方千米的A—76冰山從南極洲羅恩冰架脫落,隨后開始緩慢漂移。下圖示意A—76冰山脫落位置及周邊海域地理環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導致A—76冰山在脫落后出現a→b→c位置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①海陸輪廓②極地東風③地轉偏向力④西風漂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A—76冰山對所經海域?!獨庀嗷プ饔玫挠绊懼饕憩F為( )A.下墊面反射率減小 B.大氣逆輻射增強C.水汽輸送量增大 D.大氣吸收的海面熱量減少懷特基急流是出現在赤道印度洋海表面的東向急流,僅在部分季節出現。其產生的大量熱、鹽和水團緯向再分配對東印度洋熱鹽環流具有重要作用,并改變印度洋局部氣壓。厄爾尼諾能改變懷特基急流的強度,進而影響東印度洋表層海水鹽度。在厄爾尼諾期間,索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溫上升。圖示意不同季節赤道附近印度洋表層環流(注:溫躍層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m的、溫度和密度有巨大變化的一層,是上層的薄暖水層與下層的厚冷水層間出現水溫急劇下降的層)。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懷特基急流主要出現的季節可能是( )①春季(4-5月)②夏季(6-8月)③秋季(10-11月)④冬季(12-2月)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0.懷特基急流發生時,會導致赤道印度洋表層( )A.東印度洋溫躍層加深 B.東印度洋密度變大C.西印度洋溫躍層下降 D.西印度洋海平面上升11.在厄爾尼諾期間,懷特基急流( )A.增強,導致東印度洋鹽度下降 B.增強,導致東印度洋鹽度上升C.減弱,導致東印度洋鹽度下降 D.減弱,導致東印度洋鹽度上升海水表層溫度往往反映?!獨庀嗷プ饔玫奶攸c。下圖示意世界某海域某月等溫線分布。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2.圖中甲海域海—氣相互作用的特點是( )A.海洋向大氣輸送熱量 B.海洋向大氣吸收熱量C.離岸風將熱量送往陸地 D.迎岸風將熱量送往海洋13.流經乙海域的盛行風飽含水汽是由于( )A.太陽高度角最大 B.盛行風僅出現在夏季C.乙海域蒸發旺盛 D.乙海域海洋面積大14.圖示月份甲海域附近陸地( )A.低溫干燥 B.涼爽多雨 C.炎熱干燥 D.高溫濕潤1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沃克環流”是指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熱力環流,圖甲是在正常年份形成的“沃克環流”示意圖(順時針)。厄爾尼諾現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洋面溫度異常升高(如圖乙所示),使得太平洋赤道帶大范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1)運用?!獨庀嗷プ饔迷?,分析正常年份秘魯漁場附近垂直方向的氣流運動特點。(2)說出當出現厄爾尼諾現象時,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洋面的大氣水平運動方向,并分析其形成過程。(3)冷空氣南下是我國冬季降溫的主要原因。請簡析冬季厄爾尼諾現象對我國冬季氣溫的影響。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東太平洋冷舌所在區域海水溫度低,該海域受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這是東太平洋冷舌帶來的影響,而非其形成原因,排除A、D;受東南信風影響,表層暖海水被吹走,下層冷海水上泛,因此形成東太平洋冷舌,B正確;東太平洋冷舌所在區域不僅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還受南赤道暖流的影響,所以寒流并非東太平洋冷舌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C。故選B。2.答案:B解析: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東南信風減弱,赤道逆流南下,此時東太平洋水溫升高,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增多,東太平洋冷舌勢力減弱,西太平洋暖池勢力減弱,A、D錯誤,B正確;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西太平洋水溫降低,上升氣流減弱,澳大利亞東岸降水減少,C錯誤。故選B。3.答案:B解析:據圖可知,7月份北印度洋西部沿岸地區感熱通量數值的絕對值較大,但為負值,代表著熱量由上向下傳遞,說明海水溫度低于大氣溫度,這主要是7月份北印度洋西部沿岸地區盛行西南風,表層海水被吹走,底部冷海水上涌所致。故選B。4.答案:C解析:依據圖文信息可知,7月份北印度洋西部海水溫度低于氣溫,會使得該地氣溫下降,形成冷性高壓,同理可推知北印度洋東部會形成暖性低壓,東西方向的氣壓差異會加強偏西風。故選C。5.答案:C解析:通過閱讀某年各月北極海冰面積變化圖,獲取當月與上月海冰面積的差值,進而推斷出各月海冰面積的增減情況,10月一次年3月海冰增加,4月—9月海冰減少,所以當年北極海冰面積3月最大、9月最小,海冰面積10月增長最快、7月縮小最快,C正確,ABD錯誤。故選C。6.答案:D解析:在全球變暖過程中,北極海冰面積減少會導致海面蒸發增強、熱量損失增加,大氣對海面逆輻射增強,極地東風和極地高壓相對減弱,海面對大氣的輻射增加,D正確,ABC錯誤。故選D。7.答案:A解析:A—76冰山脫落后a→b→c的位置變化呈現逆時針向西方轉動,一方面因為其東部是冰架,受到冰架的阻擋,無法向東移動,另一方面因為受到極地東風的影響向西運動,①②正確;其位置變化與地轉偏向力關系不大,③錯誤;西風漂流在該地以北,緯度更低,④錯誤。綜上,A正確。故選A。8.答案:D解析:A—76冰山使得所經海域反射率增加,A錯誤;反射率增加,氣溫降低,故大氣逆輻射減少,B錯誤;氣溫降低,蒸發減弱,水汽輸送量減少,大氣吸收的海面熱量減少,C錯誤,D正確。故選D。9.答案:D解析:據所學知識,圖乙時,索馬里洋流由南向北流動,此時阿拉伯海出現的季風洋流形成順時針流動的環流,可判斷圖乙為夏季,圖丁中,索馬里洋由北向南流動,和季風洋流形成逆時針環流,應為冬季的季風環流。觀察圖示可知,圖中懷特基急流主要出現在甲和丙,乙和丁中不存在懷特基急流,則可知其不出現在冬夏季節,故赤道印度洋表層海流的典型特征是在季風轉換期春季和秋季(4--5月和10--11月)存在較強的海表面東向急流。綜上可知②④錯誤、①③正確,故選D。10.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懷特基急流是流速較快的急流,則其發生時,赤道中印度洋表層海流流速較大,由此引發的大量水團能夠將赤道中印度洋表層暖海水向東輸運,從而將赤道中、東印度洋的熱量進行重新分配,暖海水向東大量運動,西印度洋表層海水溫度相對較低,東印度洋表層海水溫度增加,使得赤道東印度洋海平面升高,西印度洋海平面降低,東印度洋溫躍層加深,西印度洋溫躍層抬升;由于該海域鹽度差異較小,密度主要取決于海水溫度,則東印度洋溫度上升,密度變小,西印度洋密度則變大,A正確,BCD錯誤。故選A。11.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厄爾尼諾期間,索馬里附近降水增加,水溫上升,氣壓下降,印度洋局部范圍內氣壓差減小,驅動赤道附近洋流自西向東運動的動力減小,會使懷特基急流減弱,AB錯誤;懷特基急流位于赤道附近,為暖流,其減弱會導致向東印度洋輸送的高溫、高鹽的海水(海水溫度越高,蒸發越旺盛,未蒸發海水中含鹽量越高,海水鹽度越高)減少,D錯誤,C正確。故選C。12.答案:B解析:由圖可知,甲地位于低溫區,是夏季索馬里寒流的流經之地,因寒流流經,大氣與海洋之間形成溫度差,大氣溫度高于海洋,故熱量向下傳遞給海洋,B正確,A錯誤;此處夏季盛行西南風,西南風為離岸風,將陸地熱量向海洋輸送,CD錯誤。故選B。13.答案:C解析:乙海域有南赤道暖流流經,水溫較高,蒸發旺盛,使流經該海域的西南季風水汽增多,濕度增大,C正確;根據圖片不能得出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故乙不一定是太陽高度角最大的位置,A錯誤;乙海域夏季和冬季都會出現盛行風,B錯誤;與其他海域相比,乙所在的印度洋面積不是最大的,而且海洋面積大不是影響水汽含量的決定性因素,D錯誤。故選C。14.答案:C解析:在來自陸地離岸的西南季風和索馬里寒流的減濕共同作用下,該月甲海域附近陸地的氣候特點是炎熱干燥,C正確;此處地處熱帶,不會低溫或者涼爽,AB錯誤;由于盛行風西南季風來自陸地內部,因此性質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D錯誤。故選C。15.答案:(1)海洋是近海面大氣的主要熱源,正常年份秘魯寒流流經秘魯漁場,其氣溫低,向近海面大氣傳遞熱量少,垂直方向上氣流下沉。(2)自西向東,西側海水溫度低,氣流下沉,洋面形成高壓;東側海水溫度高,氣流上升,洋面形成低壓,水平大氣由西側高壓流向東側低壓。(3)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我國附近的海域水溫低,氣壓高,風是從高壓流向低壓,高壓阻擋冷空氣南下,因而我國出現暖冬天氣。解析:(1)海洋是近海面大氣的主要熱源,秘魯漁場附近海域受秘魯寒流的影響,溫度低,向近海面大氣傳遞熱量少,垂直方向上氣流下沉。(2)由材料可知,厄爾尼諾現象產生時,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洋面溫度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形成低壓;而同緯度的太平洋西岸溫度低,氣流下沉形成高壓,洋面附近的氣流由西側的高壓區流向東側的低壓區;高空由太平洋東側上空流向西側上空。(3)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我國附近的海域水溫低,氣壓高,風是從高壓流向低壓,高壓阻擋亞洲高壓的冷空氣南下,因而我國出現暖冬天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