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課標·新思維】4.2能源與可持續發展--2025年中考科學一輪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課標·新思維】4.2能源與可持續發展--2025年中考科學一輪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4.2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課標要求
考點1 能源及其利用 ☆ 1.認識太陽是地球.上各種能量的最主要來源;了解能源的分類及各類能源的特點(如水能、化石能、風能、潮汐能、太陽能、核能和生物質能等),能區別主要的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和核能)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了解能源的利用對社會、環境與生態的影響。
2.了解我國和全球的能源狀況,認識能源合理利用和開發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系。
3.認識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的重要意義,樹立節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意識。
考點2 可持續發展戰略 ☆
考點3 新能源開發與利用 ☆
考點4 能源與環境問題 ☆
■考點① 能源及其利用
能量的種類
能源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埋藏在地下能夠提供能量的物質,通常被稱為礦物能源(也稱“化石能源")。
1、按能源的獲取方式分類
(1)一次能源:指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等。
(2)二次能源:無法從自然界直接獲取,而是通過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電能、煤氣、汽油、柴油、沼氣等。
2、按能源能否再生分類
(1)可再生能源:可以從自然界源源不斷地得到的能源稱為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風能、潮汐能等。
(2)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
3、按能源使用的類型分類
(1)常規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
(2)新型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以及用于核能發電的核燃料等。
4、按形成來源分類
(1)來自太陽的能源.如太陽輻射能生物質能、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
(2)來自地球自身的能源,如地熱能。
(3)地球、太陽、月球共同作用的能源,如潮汐能。
二、化石能源
化石能源是由千百萬年前埋藏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是一次能源。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燒后,都會散發出有毒的氣體,但它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燃料。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資源有煤、石油、天然氣等。
1、煤的成分和形成
(1)煤的成分:煤是由多種有機物和一些無機物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煤的能量最終由太陽能轉化而來。
(2)煤的形成:大約在距今幾千萬年至幾億年之間,地球.上曾有過氣候非常溫暖濕潤、植物非常茂盛的時期。后來,由于地殼運動,大批生長繁茂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在缺氧的條件下,經過復雜的變化逐漸形成了煤(植物遺體→泥炭化→褐煤→煙煤和無煙煤)。
2、石油的成分和形成
(1)石油的成分:石油是埋藏在地下的一種可燃性液體能源,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2)石油的形成:千百萬年以前的低等生物遺骸大量沉積,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慢慢變成了石油。
3、煤和石油的綜合利用
(1)煤的綜合利用:煤的干餾,將煤隔絕空氣加強熱,生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爐氣等。
(2)石油的綜合利用:石油的分餾,根據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將它們先后蒸餾出來。
目前就全世界而言,第一能源為石油,但在我國煤炭仍然為第一能源。
■考點② 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可持續發展的合義
1、含義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后代并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的標志是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2、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容
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容包括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社會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這三個方面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3、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
(1)加強宣傳教育,強化可持續發展意識。
(2)貫徹計劃生育國策,經濟發展與人口相協調。
(3)堅持保護環境與資源的國策,經濟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相協調。
(4)加強法制建設,可持續發展與依法治國相結合。
(5)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與科教興國戰略相結合。
4、全球可持續發展五大要點
(1)發展援助: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增大經濟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0.7%。
(2)綠色貿易:增強世界生產及貿易過程中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3)清潔水源:節約用水,到2015年實現為一半以上缺乏清潔飲用水源的人口提供潔凈飲用水。
(4)能源開發: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的應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
(5)環境保護:工業化國家應當恪守《京都議定書》中關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規定,保護地球環境,防止全球繼續變暖。
二、科學與可持續發展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需要現代科學技術作為支撐。人口控制、環境污染的防治、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需要依托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對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如下:
(1)科學可以為制定可持續發展規劃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
(2)科學可以為解決資源危機提供理論基礎;
(3)科學可以幫助人們探究自然災害的成因,從而提高自然災害預報的準確性,為防災減災服務;
(4)科學可以為防治環境污染提供理論基礎;
(5)科學可以為完善經濟結構轉型、緩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促進和諧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考點③ 新能源開發與利用
一、新能源種類
1、太陽能
(1)太陽能:太陽每秒鐘輻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當于600萬噸標準煤燃燒釋放出的能量,它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污染能源。
(2)太陽能的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光能轉化為熱能)、太陽能灶(光能轉化為熱能)、太陽能電廠(光能轉化為電能)、太陽能電池(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3)缺點:能量分散、間斷、不穩定。受天氣、設備等因素的制約,要真正大規模地利用太陽能,還面臨著不少困難。
我國大部分地區緯度較低,太陽光照強,太陽能資源豐富,尤其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大量開發利用“廉價”的太陽能,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村生活能源問題。截至2006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運行保有量達9 000萬平方米,年生產能力超過2000萬平方米,使用量和年產量均占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
2、核能(原子能)
(1)核能:核能是通過原子核的裂變或聚變而釋放出來的能量。
(2)大小:1千克鈾235通過裂變反應釋放的能雖超過2000噸煤完全燃燒所釋放的能量,1千克氘發生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比鈾235裂變釋放的能量還要大得多。
(3)核電占發電量比例最高的國家——法國,核發電量占本國發電總量的76%以上。
(4)我國核能:1991年,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建成投入運行。2015年,我國核電站發電量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3%。
二、開發新能源
①氫能:氫氣熱值高,燃燒的產物是水,完全無污染。所以,氫能是應用前景廣闊的清潔燃料。國外研制的利用氫為動力的汽車,最高速度可超過100千米/時。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內的公交車也是以氫和空氣為動力的,具有污染氣體零排放、安全性能好的特點。
②地熱能:研究表明,地熱能的蘊藏量相當于地球煤炭儲存熱能的1.7億倍,可供人類消耗幾百億年,真可謂取之不盡、用不之竭。
③沼氣能:以秸稈、雜草、人畜糞便等為原料在沼氣池中發酵,產生甲烷,形成沼氣。原料燃燒后產生的CO2和H2O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又生產出糧食和秸稈、雜草等,可循環使用。推廣使用沼氣,既可解決燃料問題,又可解決環境衛生問題,提高肥料質量,有利于發展農村經濟。
④潮汐能:太陽、月球引力的變化引起潮汐現象,導致海平面周期性升降,海水漲落及潮水流動所產生的能量稱為潮汐能。潮汐能主要用于發電。
⑤風能:風是一種永不枯竭的能源。地球上的風能大大超過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體燃料和液體燃料能量的總和。在各種能源中,風能是利用起來比較簡單的一種,尤其是在缺乏燃料和交通不方便的沿海島嶼、山區和高原地帶,風能是很寶貴的能源。
(3)樹立能源節約觀
從我們個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節約能源:多走路或騎自行車;盡量乘坐公交車;及時關燈;不讓家用電器處于待機狀態;調節空調溫度;垃圾分類回收等。
■考點④ 能源與環境問題
人類對能源利用方式的變化
時期 能源利用方式
古代 以柴草、水力、畜力等作為能源
工業化時期 以煤炭能源為主。進人“煤炭時代”
20世紀60年代之后 進入“石油時代”
21世紀之后 人類 正醞釀著一場新的“能源革命”
2、能源問題
能源的大量使用,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但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相對于人類不斷增長的需求而顯得相對缺乏,即不可持續發展;大量使用能源造成環境問題等。因此,如何保障人類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尋找新能源代替石油、煤等化石能源,避免由于使用化石能源造成污染,已成為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3、解決能源問題的途徑
我國倡導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社會。藍色“節”字標志是我國節節能口能產品認證機構頒發的唯一節能認證標志,貼有這個標志就表明該產品已經通過了中國節能認證。解決能源問題的途徑有:
(1)改進現在能源消費的不合理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
人類對能源的不合理開發和使用量持續擴大是導致能源危機出現的主要原因,人類應通過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和能源利用方式等解決當前面臨的能源危機。
■考點1 能源及其利用
[典例1]某種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厚度只有幾微米,可彎曲,1g薄膜太陽能電池1 h可提供6× 的電能,它可以貼在玻璃上,制成太陽能發電窗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太陽能不是清潔能源
B.太陽能從太陽傳遞到薄膜電池上沒有能量損失
C.薄膜太陽能電池將電能直接轉化為光能
D.1g薄膜太陽能電池1h可提供2.16×104J的電能
【答案】D
【知識點】太陽能及其利用與轉化;太陽能相關計算
【解析】【分析】太陽能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其利用過程中不會產生有害物質,因此是清潔能源。太陽能電池是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且在能量傳遞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損失。
【解答】 A、太陽能在使用時,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屬于清潔能源,A錯誤。
B、太陽能從太陽傳遞到薄膜電池上,并沒有全部轉化為電能,有能量的損失,B錯誤。
C、薄膜太陽能電池將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C錯誤。
D、1g薄膜太陽能電池1h可提供 6× 的電能, 1g薄膜太陽能電池lh可提供6X 10-3x3.6x106J=2.16×104J 的電能,D正確。
故答案為:D。
◆變式訓練
1. 研究表明,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主要有以下幾條去路,見下表。
直接反射 5.2×10 6瓦
以熱能方式離開地球 8.1×10 6瓦
水循環 4.0×10 6瓦
大氣流動 3.7×10 3瓦
光合作用 4.0×10 3瓦
(1) 太陽輻射能最主要的去路是   。
(2) 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陽能轉化為   能。
(3) 某同學家購買了某品牌的太陽能熱水器,替換掉電熱水器。下表是該太陽能熱水器的相關信息。
太陽照射時間/時 太陽能轉化為熱的效率 水升高的溫度/℃ 熱水器容積/升
8 80% 60 100
請根據信息計算:焦/(千克·℃)]
太陽能熱水器照射8小時,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假設該同學家每天所需熱水情況與上表同。相比替換前,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后,每天相當于減少了多少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每節省1千瓦時電相當于減少0.96 千克CO2的排放)
【答案】(1)以熱能方式離開地球
(2)化學
(3)2.52×102焦、6.72千克
【知識點】太陽能及其利用與轉化
【解析】【分析】 (1)比較輻射能的去路數值大小即可;
(2)根據能量轉化的知識解答;
(3)用密度公式m=ρv先計算出水的質量;利用熱量的計算公式Q吸=cmΔt求出熱水器中的水增加的內能;
根據每節省1千瓦時電相當于減少0.96千克CO2的排放即可求出每天相當于減少了多少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解答】 (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以熱能方式離開地球的功率最大,則最主要的去路是以熱能方式離開地球;
(2)植物利用光進行光合作用,即消耗了光能,產生了化學能,即是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
(3)水的體積V=V=100L=0.1m3;
那么熱水器中水的質量:m=ρV=1.0×103kg/m3×0.1m3=100kg,
熱水器水吸收的熱量為Q吸=c水mΔt=4.2×103J/(kg ℃)×100kg×60℃=2.52×107J=7kW h;
由于每節省1千瓦時電相當于減少0.96千克CO2的排放,所以每天相當于減少了0.96kg×7=6.72kg。
■考點2 可持續發展戰略
[典例2]下列關于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可持續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B.我國已制定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
C.可持續性思想在我國源遠流長
D.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改革開放以后才出現的
【答案】D
【知識點】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對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和認識判斷。
【解答】A.可持續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我國已制定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可持續性思想在我國源遠流長,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古代就已出現,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變式訓練
1. 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十分重要。下列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是(  )。
A.大量砍伐森林以獲取木材
B.大量開采地下水以緩解淡水危機
C.圍湖造田獲得更多耕地
D.退耕還林以改善生活環境
【答案】D
【知識點】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所謂科學發展關,即指自然、經濟、社會的協調統一發展,這種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的長遠利益。
【解答】A.大量砍伐森林以獲取木材,會造成水土流失,故A不合題意;
B.大量開采地下水以緩解淡水危機,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故B不合題意;
C.圍湖造田獲得更多耕地,會引起水體資源減小,故C不合題意;
D.退耕還林以改善生活環境,可以保護環境,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考點3 新能源開發與利用
[典例3]我國南海海底蘊藏著大量的“可燃冰”,它是天然氣和水在低溫高壓下形成的固態物質,因外形晶瑩剔透,酷似冰塊卻能燃燒而得名,是一種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的新型能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的能量來自幾億年前的太陽能
C.可燃冰是核聚變反應生成的
D.可燃冰燃燒時核能轉化為內能
【答案】B
【知識點】新能源及其開發與利用
【解析】【分析】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是- 種新型能源,貯存于大海深處,其蘊藏量是地球上煤、石油的幾百倍,因而是一 種等待開發的巨大能源物質。化石燃料屬于不可再生能源,屬于一次能源。
【解答】 A、“可燃冰”屬于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不合題意。
B、人們常說,太陽是人類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很多能量都來自于太陽能。符合題意。
C、可燃冰的學名為“天然氣水臺物”, 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結晶而成的“冰塊”。“冰塊”里甲烷占80%~ 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不合題意。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氣,燃燒時化學能轉化為內能。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B。
◆變式訓練
1. 氫能源是一種極其理想的新能源,其燃燒放出的熱量大,且生成物不污染環境。但氫能源目前還不能廣泛使用,關于其原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制氫的資源很豐富,但制取成本很高
B.缺乏高效、經濟的制氫方法
C.缺乏高效、價廉的貯氫材料
D.氫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常溫下就會爆炸
【答案】D
【知識點】新能源及其開發與利用
【解析】【分析】根據對氫能源的認識判斷。
【解答】A.制氫的資源很豐富,但制取成本很高,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缺乏高效、經濟的制氫方法,故B正確不合題意;
C.缺乏高效、價廉的貯氫材料,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氫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但是常溫下不會發生爆炸,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考點4 能源與環境問題
[典例4]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們應該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列做法與這一理念相違背的是(  )
A.露天焚燒廢棄塑料 B.生活垃圾分類放置、處理
C.工業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 D.多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
【答案】A
【知識點】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價值取向。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更好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解答】露天焚燒廢棄塑料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污染大氣。
故答案為:A;
◆變式訓練
1.下列自然資源中,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是(  )
A.土地資源 B.水資源 C.森林資源 D.礦產資源
【答案】D
【知識點】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不可再生資源也叫不可更新資源,指經人類開發利用后,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不可更新資源的形成、再生過程非常的緩慢,并非真的徹底消失。相對于人類歷史而言,幾乎不可再生。如礦石資源,土壤資源,煤,石油等。因此也叫“非可再生資源”。
【解答】非可再生資源是指經人類開發利用后蘊藏量不斷減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資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種礦物、巖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等資源。
故答案為:D.
1.(2021·嘉興)今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與2010年第六次普查結果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率僅5.38%。但浙江省的人口增加了1014萬,增長率高達18.6%。浙江省人口增長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遷入人口多 B.年齡結構合理
C.出生率高 D.性別比例合理
【答案】A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引起人口增長的因素主要有:(1)人口的自然增長,即新出生的人口和已死亡人口之間的差額;(2)遷移增長,即遷入人口與遷出人口的差額。
【解答】浙江經濟高速發展,對外來人口吸引力越來越大,由于遷入人口不斷增多,因此 浙江省人口增長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A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2023·舟山)物體的結構決定其主要性質與功能,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是根據其功能或特性,探索結構,逐步了解規律。下面列舉的結構與功能不吻合的是(  )
選項 功能 結構
A 植物能吸收足夠的水和無機鹽 植物根毛區存在大量根毛
B 飛機飛行時能獲得向上的升力 飛機的機翼上面凸下面平
C 鳥類飛行時能減小空氣阻力 鳥類胸肌發達,骨骼中空
D 氫氣能成為一種清潔能源 氫分子由氫原子構成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能源的種類
【解析】【分析】A.植物的大量根毛增加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
B.飛機的升力的原理為流速和流體壓強大小有關;
C. 鳥類胸肌發達,骨骼中空減小了自身的質量;
D.氫氣為清潔能源,原因其產物為水;
【解答】A.植物的大量根毛增加吸收水和無機鹽的面積,故符合題意;
B. 機翼上面凸下面平 ,上方流速大流體壓強小,上下方存在壓強差,獲得向上的升力;
C. 鳥類飛行時能減小空氣阻力原因為其身體呈紡錘形;
D.氫氣燃燒產物為水,原因為氫分子由氫原子構成;
故答案為:C.
3.(2021·湖州)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每時每刻向外輻射太陽能。下列關于太陽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的能量最終來自于太陽能
B.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
C.地球上的水循環是由太陽能推動的
D.太陽能來源于太陽內部的核裂變
【答案】D
【知識點】太陽的結構與概況;化石能源;太陽能及其利用與轉化
【解析】【分析】太陽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可以給綠色植物提供能量進行光合作用,太陽能可以發電,陽光下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等。太陽能不會像煤和石油一樣在燃燒時產生廢氣來污染環境,更不像煤和石油有耗盡的一天,不會用核能發電帶來危險和后遺癥,不會產生廢氣污染環境。
【解答】A、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歸根到底來自太陽能,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能量流動是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傳遞(流入下一營養級,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過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水循環是由太陽能推動的,在大氣、海洋、陸地形成一個全球性的水循環系統,并成為地球上各種物質循環的中心循環,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太陽能來源于太陽內部發生的核聚變,D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4.(2023·麗水)2023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減塑撿塑",倡導減少使用,回收利用塑料制品。空礦泉水瓶屬于(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低碳生活;環保與節能措施
【解析】【分析】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
【解答】空塑料水瓶屬于可回收垃圾。
故答案為:A
5.(2020·金華·麗水)“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我市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全域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把生活垃圾按圖示分四類進行科學處置,實行“定時、定點”投放。金屬易拉罐屬于(  )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廚余垃圾
【答案】A
【知識點】環保與節能措施
【解析】【分析】①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
②廚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
③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
④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
【解答】金屬易拉罐主要由金屬材料構成,所以屬于可回收物,故A正確,而B、C、D錯誤。
故選A。
6.(2021·金華)每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2021年中國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該主題旨在進一步喚醒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下列行為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實行垃圾分類,節約使用資源
B.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提高糧食產量
C.積極植樹造林,促進達成“碳中和”
D.建立自然保護區,有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答案】B
【知識點】環保與節能措施;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解答】A、垃圾分類,有助于資源回收利用,減少資源的浪費;故A錯誤;
B、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會導致污染,不利于環境保護;故B正確;
C、積極植樹造林,可以增強光合作用,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故C錯誤;
D、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有效的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符合人與自然共生的主題;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7.(2018·金華)2018年中國環境日主題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金華,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空氣質量檢測,改善環境狀況
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
C.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提高糧食產量
D.大力開展五水共治,保護水資源
【答案】C
【知識點】環保與節能措施
【解析】【分析】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解答】A、加大空氣質量檢測,可以減少大氣污染,有助于環境保護;故A可取;
B、 垃圾分類有助于資源的回收再利用,有助于環境保護;故B可取;
C、 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會造成土壤和水資源的污染;故C不可取;
D、 開展五水共治可以保護水資源,減少水污染;故D可取;
故答案為:C。
8.(2019·杭州)水葫蘆是一種繁殖能力極強的水生植物。某地因水葫蘆瘋長成災,采用機械捕撈、利用天敵生物、植物病原體與化學除草劑進行綜合防治外,還大力發展水葫蘆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
(1)該地的生態系統中,引入專食水葫蘆的動物一水胡蘆象甲,從生態系統的成分來看主要是增加了   
(2)化學除草劑能有效防治水葫蘆的蔓延。現有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某除草劑溶液1千克,若要配制成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溶液,需加入   千克水
(3)以水葫蘆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如圖甲所示乙醇燃料電池(模式圖)發電,可實現水葫蘆的深度利用。請在圖甲中a、b電極處標出這個電池的正負極   ,并寫出該電池發電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4)如圖乙是該地2016年能源消費結構扇形圖,如果在此區域大力推廣以作物為原料制取乙醇,以乙醇燃料電池作為汽車動力,請預測未來幾年該地能源消費結構   。
【答案】(1)消費者
(2)2
(3);化學能—電能
(4)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生物只能所占比例增加,石油所占比例減少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新能源及其開發與利用
【解析】【分析】生態系統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并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電池指盛有電解質溶液和金屬電極以產生電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復合容器的部分空間,能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具有正極、負極之分。
【解答】(1)水葫蘆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而水葫蘆象甲是以水葫蘆為食,屬于消費者;
(2)由題可知,該題是稀釋溶液的計算,稀釋過程中溶液的溶質質量是不變的,1kg×30%÷10%-1kg=2kg;
(3)由圖可知,質子進入到b極,而質子帶正電,說明b極帶正電,則b極得到電子,a極失去電子,在電池中得到電子的正極,失去電子的是負極;電池發電過程中是乙醇中化學能轉為電能;
(4)由圖可知,該區域以石油、電力為主,如果大力推廣乙醇燃料電池作為汽車動力,則該地的能源消耗中的石油會減少,而生物質能會增加;
故答案為:(1)消費者;(2)2;(3)
; 化學能—電能;(4) 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生物質能所占比例增加,石油所占比例減少。
9.(2022·金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針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政府向全球承諾,力爭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使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與吸收總量平衡,實現“零排放”。實現“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Ⅰ.碳減排:減少人類生產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下列做法不能實現“碳減排”的是__________
A.加高煙囪排放工業廢氣 B.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
C.廢棄物分類投放并回收利用 D.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習慣
(2)Ⅱ.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徑;②利用“碳捕捉與封存技術”,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CO2分離出來進行儲存。在實際生產中,經常用NaOH溶液來“捕捉”CO2,流程如圖所示(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
用該技術進行“碳捕獲"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該過程中被循環利用的物質有   。
(3)分離器中發生的反應:①CaO+H2O=Ca(OH)2,②Ca(OH)2+Na2CO3=CaCO3↓+2NaOH。現有溶質質量分數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應后,理論上可生成CaCO3的質量(要求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
Ⅲ.碳轉化:指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
【答案】(1)A
(2)NaOH、CaO
(3)解:設生成碳酸鈣的質量為x
Na2CO3+Ca(OH)2= CaCO3↓+2NaOH
106 100
100kg×10.6% x
x=10kg
【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根據 “碳減排”要符合節能、減排、減少污染等分析;
(2)根據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既是流程中的反應物,又是生成物分析;
(3)根據碳酸鈉的質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碳酸鈣質量分析。
【解答】(1) 加高煙囪排放工業廢氣并沒有減少廢氣的排放,不能實現碳減排,A符合題意; 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可減少空氣污染,B不符合題意; 廢棄物分類投放并回收利用可節約資源且保護環境,C不符合題意; 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習慣,可節約資源,D不符合題意;
(2) “碳捕獲"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該過程中 NaOH、CaO 既是反應物又是生成物,可循環利用;
故答案為:(1)A;(2) NaOH、CaO ;(3) 10kg 。
10.(2022·麗水)螢石是我市的優勢礦產資源,也是我國“戰略性礦物”。為探討螢石的形成、開采,浮選等跨學科問題,興趣小組對某螢石礦區開展項目化研究。
[螢石形成]巖漿冷卻過程中從巖漿分離出含氟離子的氣水熱液,在熱液沿裂隙上升時,氟離子與周圍巖石中的鈣離子結合成氟化鈣冷卻結晶后形成礦物晶體顆粒即螢石,它通常存在于花崗巖等巖石內。
(1)螢石礦屬于   (填“巖漿巖”、“沉積巖”或“變質巖")。
(2)[螢石開采]螢石開采過程中,通常用乳化炸藥裝入鑿好的巖壁小孔,將巖石炸成碎塊,再將巖石碎塊裝入車廂運出礦洞。乳化炸藥將巖石炸成碎塊的過程中,化學能轉化成   。
(3)[螢石浮選]蛋石礦開采后,將礦石破碎,研磨成礦粉,加水調成礦漿,往礦漿中添加捕收劑等藥劑進行浮選,使目標礦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純度較高的精礦。如圖是pH值、捕收劑種類對浮選回收率影響的圖像。為獲得高浮選回收率,浮選時的最佳條件是   。
(4)[純度測定]螢石的主要成分為氟化鈣(CaF2)。
已知:CaF2+H2SO4(濃)=CaSO4+2HF↑
為測定精礦樣品中氟化鈣的含量,該小組稱取10克樣品和濃硫酸充分反應,生成的氣體全部被堿性溶液吸收,測得堿性溶液增重4.4克,計算樣品中氟化鈣的質量分數。
(5)[項目評估]螢石是我市優勢礦產資源,但對螢石開采項目一直有不同觀點。
請選出你認同的一種觀點 (填字母)。
A.我市應該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螢石開采項目
B.在勘探技術和環境監測到位的情況下,可以發展螢石開采項目
C.螢石開采項目會引發地表沉陷,誘發地質災害,應禁止螢石開采項目
【答案】(1)巖漿巖
(2)機械能
(3)選擇捕收劑A及pH為8.5左右
(4)設樣品中CaF2的質量為x
CaF2+H2SO4(濃) CaSO4+2HF
78   40
x   4.4g
解得:x=8.58g
8.58g÷10g×100%=85.8%
答:樣品中氟化鈣的質量分數為85.8%.
(5)B
【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化和轉移;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巖石的類型;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1.巖石可分為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三類。巖漿巖指的是地球內部熔融物質在不同地質條件下冷凝固成的巖石,沉積巖指的是風化物質、火山碎屑、有機物等物質經過搬運、沉積、成巖等作用形成的層狀巖石。
2.根據能量的轉化形式解答。
3.根據圖中數據分析解答。
4.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分析解答。
5.根據資源與環境的關系解答。
【解答】(1)根據題干描述,螢石礦屬于巖漿巖。
(2)乳化炸藥將巖石炸成碎塊的過程中,化學能轉化成機械能。
(3)從圖中觀察到,在pH為8.5時,捕收劑A的浮選回收率最高,因此為獲得高浮選回收率,浮選時的最佳條件是選擇捕收劑A及pH為8.5左右。
(5)螢石是現代氟化工的重要礦物原料,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冶金、化工、建材、光學工業等傳統領域。所以中國目前開采的螢石礦大多具有有害雜質少、易采選等特點。所以在勘探技術和環境監測到位的情況下,可以發展螢石開采項目。但是螢石形成自火山巖漿的殘余物,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資源之一,所以開采需要濕適度。
故選B。
1.(2024·余姚模擬)每年的7 月12日為全國低碳日,2023年的主題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下列做法中與該主題不符的是 (  )
A.盡量以公共交通替代私家車出行
B.在荒蕪地帶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C.盡量以一次性餐具替代傳統餐具
D.電器不用時及時將插頭拔離電源
【答案】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低碳綠色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含碳物質的燃燒,特別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減緩溫室效應。
【解答】A.盡量以公共交通替代私家車出行,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主題,
B.在荒蕪地帶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符合主題;
C.盡量以一次性餐具替代傳統餐具, 大量生產一次性餐具會導致資源的大量消耗,包括木材、塑料、紙張等, 不符合主題
D.電器不用時及時將插頭拔離電源,節約用電,符合主題;
故答案為:C。
2.(2024·湖州模擬)湖州正持續深化“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實干爭先主題實踐,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率先開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市域實踐。下列選項不符合該實踐理念的是
A.用電子賀卡代替紙質賀卡
B.開發森林資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C.選擇自行車和公交車作為出行工具
D.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
【答案】B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系
【解析】【分析】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解答】A.用電子賀卡代替紙質賀卡,減少紙張的浪費,是為了保護環境,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A不符合題意。
B.開發森林資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會造成森林資源的浪費,不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B符合題意。
C.選擇自行車和公交車作為出行工具,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C不符合題意。
D.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減緩生態惡化,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3.(2022·玉環模擬)對此漫畫的理解恰當的是 (  )
A.人多力量大,我們戰勝了地球
B.增加某一生物數量,豐富了生物多樣性
C.人口劇增致使資源過度開發,讓地球無法承受
D.物種過多導致地球不堪重負,要消滅那些對人無用的物種
【答案】C
【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人口過度增長的危害:過度消耗地球生物圈的資源,會產生資源和能源的問題;地球變成一個大垃圾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人類的不合理活動破壞地球生態,引發各種災害和生態危機。
【解答】人口增多將面臨“水資源緊張”或“缺水”的狀況,因此對此漫畫的理解最恰當的是人口劇增致使資源過度開發,讓地球無法承受,C 符合題意。
故選C。
4.(2024九下·余姚模擬)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下列科技成果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華為mate60pro搭載的麒麟9000s芯片由半導體制成
B.“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利用核聚變將核能轉化為電能
C.國產大客機C919已完成交付,飛行時利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D.中國空間站利用的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用電磁波向地球傳遞信息
【答案】B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半導體和超導體;核電站及其工作原理;能源的種類
【解析】【分析】A.根據半導體材料的應用判斷;
B.根據核電站的能量轉化判斷;
C.根據飛機升力的產生原因判斷;
D.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補充的能源為可再生能源,結合電磁波的應用判斷。
【解答】A.華為mate60pro搭載的麒麟9000s芯片由半導體制成,故A正確不合題意;
B.“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利用核聚變將核能轉化為熱能,故B錯誤符合題意;
C.國產大客機C919已完成交付,飛行時利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故C正確不合題意;
D.中國空間站利用的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用電磁波向地球傳遞信息,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5.(2024·杭州模擬)科學家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已從上世紀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紀初的370ppm。因此,低碳生活已經刻不容緩。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放學回家,及時關閉教室用電設備
B.逢年過節,燃放煙花爆竹增強氣氛
C.打掃衛生,過期廢舊書籍焚燒處理
D.外出就餐,常用一次性木筷來防疫
【答案】A
【知識點】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低碳經濟就是指通過開發新能源,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達到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解答】A.及時關閉教室用電設備,可以節能環保,故A符合題意;
B.燃放煙花爆竹會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B不符合題意;
C.焚燒處理過期廢舊書籍使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C不符合題意;
D.經常使用一次性木筷會浪費資源、造成環境污染,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6.(2024·寧波模擬) 2021年10月,余姚成功入選“全國文明城市縣級市參評城市”。這與我市積極打造良好的環保生態宜居城市是分不開的。下列措施符合“生態余姚”理念的是 (  )
① 將垃圾分類處理 ② 禁止尾氣排放不達標的機動車上路
③ 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 大力提倡植樹造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 生態理念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以人與人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引導人們走上持續、和諧的發展道路為著眼點。生態文明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既追求人與生態的和諧,也追求人與人的和諧,而且人與人的和諧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前提。
【解答】符合生態理念的措施是 ① 將垃圾分類處理;② 禁止尾氣排放不達標的機動車上路;④ 大力提倡植樹造林
故答案為:B.
7.(2024·浙江模擬)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環境問題和新能源的開發備受關注。
(1)充分燃燒相同質量的天然氣和煤,所產生的CO2和SO2氣體的質量如圖甲所示,則燃燒   產生的氣體更易導致酸雨。
(2)實現“碳中和”的措施之一是“碳轉化”,其反應原理如圖乙所示。即一定條件下,將二氧化碳分子和氫分子在催化劑表面轉化成某種有機清潔燃料,在該化學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共出現   種氧化物。
【答案】(1)煤
(2)兩/2
【知識點】能源的種類;新能源及其開發與利用;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 (1)根據圖示信息來分析;
(2)根據微觀反應示意圖的信息以及氧化物的概念來分析。
【解答】解:(1)充分燃燒相同質量的天然氣和煤,所產生的CO2和SO2氣體的質量如圖1所示,則煤燃燒產生的氣體更易導致酸雨;
(2)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甲醇和水,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則該反應中共有二氧化碳、水兩種氧化物。
故答案為:(1)煤;
(2)2。
8.(2022·杭州模擬)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占比最大,對其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有重要意義。
(1)下列是廚房中產生的一些垃圾,其中屬于易腐垃圾的是 (選填字母)。
A.玻璃瓶 B.易拉罐
C.剩菜剩飯 D.瓷碗碎片
(2)利用微生物處理易腐垃圾,可起到“變廢為寶”的作用。
①將易腐垃圾放入沼氣池中,經甲烷菌發酵產生沼氣。甲烷菌的發酵,實質是微生物進行   呼吸。如圖所示為沼氣中各成分含量,為防止空氣污染,可用氫氧化鈉除去雜質H2S,寫出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約30kg的易腐垃圾通過該技術處理可產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燒這些甲烷理論上能將   kg(保留整數)的水從20℃加熱至100℃。[q甲烷=3.6×107J/m3,c水=4.2×103J/(kg ℃)]
②易腐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桿菌分解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產可降解塑料。淀粉乳酸桿菌分解淀粉產生乳酸的大致過程如下:
淀粉乳酸桿菌向細胞外分泌一些酶,這些酶的本質上是一種   。
【答案】(1)C
(2)無氧;H2S+2NaOH=Na2S+2H2O;107;蛋白質。
【知識點】細胞呼吸;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
【解析】【分析】生活垃圾主要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1.可回收物:包括廢紙類、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等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適宜回收循環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棄物。
2.廚余垃圾:指家庭產生的有機易腐垃圾。包括食品交易、制作過程廢棄的和剩余廢棄的食物。如米飯、面食、過期食品、肉類魚蝦類、螃蟹殼、貝殼、骨頭、蔬菜、瓜果等食物。
3.有害垃圾:指對人體健康或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物質。包括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和消毒劑及其包裝物等危害物。
4.其他垃圾:指除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解答】(1)A.玻璃瓶能夠重新回收、利用,屬于可回收垃圾,但不易腐敗,故錯誤
B.易拉罐能夠重新回收、利用,屬于可回收垃圾,但不易腐敗,故錯誤;
C.剩菜剩飯屬于廚余垃圾,易腐敗,故正確;
D.瓷碗碎片屬于不可回收垃圾,但不易腐敗,故錯誤。
故選C。
(2)①將易腐垃圾放入沼氣池中,經甲烷菌發酵產生沼氣。甲烷菌的發酵,實質是微生物進行無氧呼吸。
氫氧化鈉除去雜質H2S,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H2S+2NaOH=Na2S+2H2O
約30kg的易腐垃圾通過該技術處理可產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燒這些甲烷可以提供的熱量為
② 淀粉乳酸桿菌向細胞外分泌一些酶,這些酶的本質上是一種蛋白質。
9.(2023·常山模擬)甲圖是一種綠色家居設計圖。風帽、光電池、太陽能熱水器、復合保溫墻體、屋頂綠化等都是它的配置。
(1)該綠色家居采用的環保能源主要有風能和    能。
(2)炎熱的夏天,屋頂綠化使屋內變得涼爽,主要是利用了植物葉片的    吸收熱量的原理。
(3)安裝在房頂上的光電池,平均每天發電5.5千瓦時,使用時輸出電壓為220伏,冬季室內采用電熱板取暖,電熱地板的規格是“220伏 2.5安”,那么5.5千瓦時電能可供該電熱地板正常工作多少小時?
(4)“人造樹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乙圖信息,請你從節能減排角度談談“人造樹葉”有何用途:   。
【答案】(1)太陽
(2)蒸發
(3)電熱板的功率為:P=UI=220V×2.5A=550W=0.55kW;5.5千瓦時電能可供該電熱地板正常工作的時間為:
(4)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知識點】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新能源及其開發與利用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電功與電能,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
(1)本題中的環保能源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
(2)屋頂綠化使屋內變得涼爽,主要是利用了植物葉片的蒸騰作用(蒸發)吸收熱量;
(3)根據和進行計算;
(4)”人造樹葉“的用途:通過光、水、二氧化碳、各種催化劑可以制造氧氣,合成甲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解答】
(1)該綠色家居采用的環保能源主要有風能和太陽能;
(2)炎熱的夏天,屋頂綠化使屋內變得涼爽,主要是利用了植物葉片的蒸發吸收熱量的原理;
(4)從節能減排角度看,”人造樹葉“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故答案為:(1)太陽;(2)蒸發;(3)10h;(4)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10.(2024·杭州模擬)厭氧發酵制氫是指某些厭氧微生物,通過體內產氫酶的催化,將秸稈等有機物發酵成有機酸,同時產生大量氫氣。該技術可助力我國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其主要裝置及流程如圖所示。
(1)裝置中的集氣瓶用于收集氫氣,根據這一目的,補全集氣瓶中的導管(在答題紙相應位置畫出)。
(2)在發酵瓶中,隨著反應的進行,即使秸稈等原料液充足,但產氫速率卻逐漸減慢,其原因可能是:   。
(3)通過上述技術,人們可以獲得氫能源,而氫能源是新能源汽車的選擇之一。某氫能源汽車的發動機工作時,將液態氫轉化為氫氣在氣缸中燃燒,若該車以70kW的功率勻速行駛0.5h,共消耗了2kg氫氣,則氫氣完全燃燒產生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為   (氫的熱值是
(4)對秸稈的利用,該技術相較于傳統農業中的焚燒處理,優點是   。 (寫出1點)
【答案】(1)
(2)有機酸使酶的活性降低;
(3)45%
(4)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產生氫能源。
【知識點】自然界中的氧循環、碳循環和氮循環;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根據氫氣不溶于水的性質結合圖示信息進行分析;
(2)根據有機酸會使酶的催化能力減弱進行分析;
(3)根據進行計算;
(4)根據題文信息進行分析。
【解答】 (1)氫氣不溶于水,利用排水法收集氫氣,瓶內氣體壓強增大,水被壓入儲水瓶內,補全集氣瓶中的導管如圖所示:
(2)在發酵瓶中,隨著反應的進行,即使秸稈等原料液充足,但產氫速率卻逐漸減慢,其原因可能是有機酸使酶的活性降低;
(3)氫能源車所做的有用功W=Pt=70×103W×0.5×3600s=1.26×108J;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mq=2kg×1.4×108J/kg=2.8×108J;
發動機的效率

(4)對秸稈的利用,該技術相較于傳統農業中的焚燒處理,優點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產生氫能源。
11.(2024·舟山模擬)2021年3月,中央財經會議明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通過二氧化碳去除手段來抵消掉這部分碳排放,達到“凈零排放”的目的。
(1)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根據圖甲回答支持這一結論的證據是:   。
(2)科學家已經研究出多種方式來實現二氧化碳的轉化。
①浙江大學研發的“二氧化碳煙氣微藻減排技術”,利用微型藻類吸收二氧化碳實現固碳。該技術的本質是利用微藻的   作用實現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種方法是將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巖中,最終與巖石中的礦物質作用形成固態的石頭碳酸鹽。這種固碳方式屬于   變化(選填“物理”或“化學”)。
③我國研發的“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圖乙),甲醇()等液體燃料被形象地稱為“液態陽光”。甲醇合成時,若碳元素全部來自于二氧化碳,則消耗8.8噸二氧化碳可制取   噸甲醇。(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的方程式為:)
(3)交通領域的“以電代油”可以來實現“減碳”目標。圖丙為某純電動汽車與某燃油汽車的相關數據,請回答:
與燃油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每行駛100km會向空氣減少排放   kg的二氧化碳。(,結果精確到0.1)
(4)從獲取電能的各種方式看,下列不符合“減碳”理念的是____發電。
A.火力發電 B.水力發電 C.風力發電 D.核能發電
【答案】(1)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全球平均氣溫也升高,且變化趨勢相同(合理即可)
(2)光合;化學;6.4
(3)12.0
(4)A
【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理;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低碳生活
【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與全球平均氣溫的變化趨勢分析;
(2)根據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化學變化及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時碳元素質量不變分析;
(3)根據電動汽車百公里耗電釋放二氧化碳的質量與燃油車百公里燃油排放二氧化碳質量分析;
(4)根據使用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新能源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解答】(1)由圖甲可知,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全球平均氣溫也升高,且變化趨勢相同,由此可證明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
(2) ① 利用微型藻類吸收二氧化碳實現固碳 ,是利用微藻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實現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種方法是將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巖中,最終與巖石中的礦物質作用形成固態的石頭碳酸鹽。這種固碳方式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③ 甲醇合成時,若碳元素全部來自于二氧化碳,由碳元素質量守恒可知,消耗8.8噸二氧化碳能制取甲醇質量為。
(3) 純電動汽車每行駛100km會向空氣中排放二氧化碳質量為20kWh×0.8kg/kW·h=16.0kg ,燃油汽車每行駛100km會向空氣中排放二氧化碳質量為10×10-3mL×0.7×103kg/m3×4kg=28.0kg,則 與燃油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每行駛100km會向空氣減少排放28.0-16.0=12.0kg的二氧化碳。
(4)火力發電使用化石燃料,不符合減碳理念的發電,A符合題意;水力發電、風力發電、核能發電都屬于新能源,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符合“減碳”理念的發電,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全球平均氣溫也升高,且變化趨勢相同(合理即可) ;(2)光合;化學;6.4;(3)12.0;(4)A。
12.(2024·溫嶺模擬)溫嶺市地處東南沿海風能帶,風能開發利用潛力很大。近日,我市已計劃建造“溫嶺1號”和“溫嶺2號”兩個海上風力場項目,其裝機總容量可達100萬千瓦,建成后將大大緩解我市的用電高峰壓力。
(1)風能是清潔的、   (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風力發電機組的葉片橫截面的設計原理如圖所示,當風從正面垂直吹向靜止的葉片時,從正面看,葉片A會   (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3)兩個海上風力場項目建成后,假設裝機總容量10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同時工作,發電10小時輸出的電能相當于多少千克的煤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焦/千克)
【答案】(1)可再生
(2)順時針
(3)解:千瓦×10時千瓦時焦,焦焦/千克千克. 答:相當于千克的煤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電功的實質;焦耳定律的計算公式及其應用;電功與熱量的綜合計算;能源合理利用與可持續發展
【解析】【分析】空氣流速越大, 壓強越小; 千克(立方米)某種固體(氣體)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稱為該燃料的熱值,屬于物質的特性,符號是q,單位是焦耳每千克,符號是J/kg。熱值反映了燃料燃燒特性,即不同燃料在燃燒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內能的本領大小。
【解答】(1)風能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
(2)風力發電機組的葉片橫截面的設計原理如圖所示,當風從正面垂直吹向靜止的葉片時,下面的流速大,壓強小,從正面看,葉片A會順時針轉動。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4.2 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課標要求
考點1 能源及其利用 ☆ 1.認識太陽是地球.上各種能量的最主要來源;了解能源的分類及各類能源的特點(如水能、化石能、風能、潮汐能、太陽能、核能和生物質能等),能區別主要的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和核能)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了解能源的利用對社會、環境與生態的影響。
2.了解我國和全球的能源狀況,認識能源合理利用和開發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系。
3.認識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的重要意義,樹立節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意識。
考點2 可持續發展戰略 ☆
考點3 新能源開發與利用 ☆
考點4 能源與環境問題 ☆
■考點① 能源及其利用
能量的種類
能源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埋藏在地下能夠提供能量的物質,通常被稱為礦物能源(也稱“化石能源")。
1、按能源的獲取方式分類
(1)一次能源:指可以直接從自然界獲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太陽能等。
(2)二次能源:無法從自然界直接獲取,而是通過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如電能、煤氣、汽油、柴油、沼氣等。
2、按能源能否再生分類
(1)可再生能源:可以從自然界源源不斷地得到的能源稱為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風能、潮汐能等。
(2)不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從自然界得到補充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
3、按能源使用的類型分類
(1)常規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
(2)新型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以及用于核能發電的核燃料等。
4、按形成來源分類
(1)來自太陽的能源.如太陽輻射能生物質能、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
(2)來自地球自身的能源,如地熱能。
(3)地球、太陽、月球共同作用的能源,如潮汐能。
二、化石能源
化石能源是由千百萬年前埋藏在地下的動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是一次能源。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燒后,都會散發出有毒的氣體,但它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燃料。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資源有煤、石油、天然氣等。
1、煤的成分和形成
(1)煤的成分:煤是由多種有機物和一些無機物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煤的能量最終由太陽能轉化而來。
(2)煤的形成:大約在距今幾千萬年至幾億年之間,地球.上曾有過氣候非常溫暖濕潤、植物非常茂盛的時期。后來,由于地殼運動,大批生長繁茂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在缺氧的條件下,經過復雜的變化逐漸形成了煤(植物遺體→泥炭化→褐煤→煙煤和無煙煤)。
2、石油的成分和形成
(1)石油的成分:石油是埋藏在地下的一種可燃性液體能源,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
(2)石油的形成:千百萬年以前的低等生物遺骸大量沉積,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慢慢變成了石油。
3、煤和石油的綜合利用
(1)煤的綜合利用:煤的干餾,將煤隔絕空氣加強熱,生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爐氣等。
(2)石油的綜合利用:石油的分餾,根據石油中各成分的沸點不同,將它們先后蒸餾出來。
目前就全世界而言,第一能源為石油,但在我國煤炭仍然為第一能源。
■考點② 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可持續發展的合義
1、含義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后代并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可持續發展的標志是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2、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容
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容包括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社會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最終目的。這三個方面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3、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
(1)加強宣傳教育,強化可持續發展意識。
(2)貫徹計劃生育國策,經濟發展與人口相協調。
(3)堅持保護環境與資源的國策,經濟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相協調。
(4)加強法制建設,可持續發展與依法治國相結合。
(5)貫徹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與科教興國戰略相結合。
4、全球可持續發展五大要點
(1)發展援助: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增大經濟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0.7%。
(2)綠色貿易:增強世界生產及貿易過程中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3)清潔水源:節約用水,到2015年實現為一半以上缺乏清潔飲用水源的人口提供潔凈飲用水。
(4)能源開發:大力推廣清潔能源的應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
(5)環境保護:工業化國家應當恪守《京都議定書》中關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規定,保護地球環境,防止全球繼續變暖。
二、科學與可持續發展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需要現代科學技術作為支撐。人口控制、環境污染的防治、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需要依托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對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如下:
(1)科學可以為制定可持續發展規劃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
(2)科學可以為解決資源危機提供理論基礎;
(3)科學可以幫助人們探究自然災害的成因,從而提高自然災害預報的準確性,為防災減災服務;
(4)科學可以為防治環境污染提供理論基礎;
(5)科學可以為完善經濟結構轉型、緩解區域發展不平衡促進和諧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考點③ 新能源開發與利用
一、新能源種類
1、太陽能
(1)太陽能:太陽每秒鐘輻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當于600萬噸標準煤燃燒釋放出的能量,它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無污染能源。
(2)太陽能的利用:太陽能熱水器(光能轉化為熱能)、太陽能灶(光能轉化為熱能)、太陽能電廠(光能轉化為電能)、太陽能電池(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3)缺點:能量分散、間斷、不穩定。受天氣、設備等因素的制約,要真正大規模地利用太陽能,還面臨著不少困難。
我國大部分地區緯度較低,太陽光照強,太陽能資源豐富,尤其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大量開發利用“廉價”的太陽能,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村生活能源問題。截至2006年,我國太陽能熱水器運行保有量達9 000萬平方米,年生產能力超過2000萬平方米,使用量和年產量均占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
2、核能(原子能)
(1)核能:核能是通過原子核的裂變或聚變而釋放出來的能量。
(2)大小:1千克鈾235通過裂變反應釋放的能雖超過2000噸煤完全燃燒所釋放的能量,1千克氘發生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比鈾235裂變釋放的能量還要大得多。
(3)核電占發電量比例最高的國家——法國,核發電量占本國發電總量的76%以上。
(4)我國核能:1991年,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建成投入運行。2015年,我國核電站發電量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3%。
二、開發新能源
①氫能:氫氣熱值高,燃燒的產物是水,完全無污染。所以,氫能是應用前景廣闊的清潔燃料。國外研制的利用氫為動力的汽車,最高速度可超過100千米/時。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內的公交車也是以氫和空氣為動力的,具有污染氣體零排放、安全性能好的特點。
②地熱能:研究表明,地熱能的蘊藏量相當于地球煤炭儲存熱能的1.7億倍,可供人類消耗幾百億年,真可謂取之不盡、用不之竭。
③沼氣能:以秸稈、雜草、人畜糞便等為原料在沼氣池中發酵,產生甲烷,形成沼氣。原料燃燒后產生的CO2和H2O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又生產出糧食和秸稈、雜草等,可循環使用。推廣使用沼氣,既可解決燃料問題,又可解決環境衛生問題,提高肥料質量,有利于發展農村經濟。
④潮汐能:太陽、月球引力的變化引起潮汐現象,導致海平面周期性升降,海水漲落及潮水流動所產生的能量稱為潮汐能。潮汐能主要用于發電。
⑤風能:風是一種永不枯竭的能源。地球上的風能大大超過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體燃料和液體燃料能量的總和。在各種能源中,風能是利用起來比較簡單的一種,尤其是在缺乏燃料和交通不方便的沿海島嶼、山區和高原地帶,風能是很寶貴的能源。
(3)樹立能源節約觀
從我們個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節約能源:多走路或騎自行車;盡量乘坐公交車;及時關燈;不讓家用電器處于待機狀態;調節空調溫度;垃圾分類回收等。
■考點④ 能源與環境問題
人類對能源利用方式的變化
時期 能源利用方式
古代 以柴草、水力、畜力等作為能源
工業化時期 以煤炭能源為主。進人“煤炭時代”
20世紀60年代之后 進入“石油時代”
21世紀之后 人類 正醞釀著一場新的“能源革命”
2、能源問題
能源的大量使用,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但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如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相對于人類不斷增長的需求而顯得相對缺乏,即不可持續發展;大量使用能源造成環境問題等。因此,如何保障人類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尋找新能源代替石油、煤等化石能源,避免由于使用化石能源造成污染,已成為人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3、解決能源問題的途徑
我國倡導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社會。藍色“節”字標志是我國節節能口能產品認證機構頒發的唯一節能認證標志,貼有這個標志就表明該產品已經通過了中國節能認證。解決能源問題的途徑有:
(1)改進現在能源消費的不合理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
人類對能源的不合理開發和使用量持續擴大是導致能源危機出現的主要原因,人類應通過改變能源消費結構和能源利用方式等解決當前面臨的能源危機。
■考點1 能源及其利用
[典例1]某種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厚度只有幾微米,可彎曲,1g薄膜太陽能電池1 h可提供6× 的電能,它可以貼在玻璃上,制成太陽能發電窗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太陽能不是清潔能源
B.太陽能從太陽傳遞到薄膜電池上沒有能量損失
C.薄膜太陽能電池將電能直接轉化為光能
D.1g薄膜太陽能電池1h可提供2.16×104J的電能
◆變式訓練
1. 研究表明,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能主要有以下幾條去路,見下表。
直接反射 5.2×10 6瓦
以熱能方式離開地球 8.1×10 6瓦
水循環 4.0×10 6瓦
大氣流動 3.7×10 3瓦
光合作用 4.0×10 3瓦
(1) 太陽輻射能最主要的去路是   。
(2) 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陽能轉化為   能。
(3) 某同學家購買了某品牌的太陽能熱水器,替換掉電熱水器。下表是該太陽能熱水器的相關信息。
太陽照射時間/時 太陽能轉化為熱的效率 水升高的溫度/℃ 熱水器容積/升
8 80% 60 100
請根據信息計算:焦/(千克·℃)]
太陽能熱水器照射8小時,水吸收的熱量是多少 假設該同學家每天所需熱水情況與上表同。相比替換前,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后,每天相當于減少了多少千克二氧化碳排放 (每節省1千瓦時電相當于減少0.96 千克CO2的排放)
■考點2 可持續發展戰略
[典例2]下列關于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可持續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B.我國已制定國家級的《21世紀議程》
C.可持續性思想在我國源遠流長
D.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改革開放以后才出現的
◆變式訓練
1. 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十分重要。下列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是(  )。
A.大量砍伐森林以獲取木材
B.大量開采地下水以緩解淡水危機
C.圍湖造田獲得更多耕地
D.退耕還林以改善生活環境
■考點3 新能源開發與利用
[典例3]我國南海海底蘊藏著大量的“可燃冰”,它是天然氣和水在低溫高壓下形成的固態物質,因外形晶瑩剔透,酷似冰塊卻能燃燒而得名,是一種燃燒值高、清潔無污染的新型能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
B.可燃冰的能量來自幾億年前的太陽能
C.可燃冰是核聚變反應生成的
D.可燃冰燃燒時核能轉化為內能
◆變式訓練
1. 氫能源是一種極其理想的新能源,其燃燒放出的熱量大,且生成物不污染環境。但氫能源目前還不能廣泛使用,關于其原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制氫的資源很豐富,但制取成本很高
B.缺乏高效、經濟的制氫方法
C.缺乏高效、價廉的貯氫材料
D.氫氣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常溫下就會爆炸
■考點4 能源與環境問題
[典例4]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們應該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列做法與這一理念相違背的是(  )
A.露天焚燒廢棄塑料 B.生活垃圾分類放置、處理
C.工業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 D.多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
◆變式訓練
1.下列自然資源中,屬于非可再生資源的是(  )
A.土地資源 B.水資源 C.森林資源 D.礦產資源
1.(2021·嘉興)今年5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與2010年第六次普查結果相比增加了7206萬人,增長率僅5.38%。但浙江省的人口增加了1014萬,增長率高達18.6%。浙江省人口增長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遷入人口多 B.年齡結構合理
C.出生率高 D.性別比例合理
2.(2023·舟山)物體的結構決定其主要性質與功能,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是根據其功能或特性,探索結構,逐步了解規律。下面列舉的結構與功能不吻合的是(  )
選項 功能 結構
A 植物能吸收足夠的水和無機鹽 植物根毛區存在大量根毛
B 飛機飛行時能獲得向上的升力 飛機的機翼上面凸下面平
C 鳥類飛行時能減小空氣阻力 鳥類胸肌發達,骨骼中空
D 氫氣能成為一種清潔能源 氫分子由氫原子構成
A.A B.B C.C D.D
3.(2021·湖州)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每時每刻向外輻射太陽能。下列關于太陽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中的能量最終來自于太陽能
B.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
C.地球上的水循環是由太陽能推動的
D.太陽能來源于太陽內部的核裂變
4.(2023·麗水)2023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減塑撿塑",倡導減少使用,回收利用塑料制品。空礦泉水瓶屬于(  )
A. B. C. D.
5.(2020·金華·麗水)“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我市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全域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把生活垃圾按圖示分四類進行科學處置,實行“定時、定點”投放。金屬易拉罐屬于(  )
A.可回收物 B.其他垃圾 C.有害垃圾 D.廚余垃圾
6.(2021·金華)每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2021年中國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該主題旨在進一步喚醒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下列行為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  )
A.實行垃圾分類,節約使用資源
B.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提高糧食產量
C.積極植樹造林,促進達成“碳中和”
D.建立自然保護區,有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7.(2018·金華)2018年中國環境日主題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金華,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空氣質量檢測,改善環境狀況
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
C.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提高糧食產量
D.大力開展五水共治,保護水資源
8.(2019·杭州)水葫蘆是一種繁殖能力極強的水生植物。某地因水葫蘆瘋長成災,采用機械捕撈、利用天敵生物、植物病原體與化學除草劑進行綜合防治外,還大力發展水葫蘆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
(1)該地的生態系統中,引入專食水葫蘆的動物一水胡蘆象甲,從生態系統的成分來看主要是增加了   
(2)化學除草劑能有效防治水葫蘆的蔓延。現有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某除草劑溶液1千克,若要配制成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溶液,需加入   千克水
(3)以水葫蘆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如圖甲所示乙醇燃料電池(模式圖)發電,可實現水葫蘆的深度利用。請在圖甲中a、b電極處標出這個電池的正負極   ,并寫出該電池發電過程中的能量變化   .
(4)如圖乙是該地2016年能源消費結構扇形圖,如果在此區域大力推廣以作物為原料制取乙醇,以乙醇燃料電池作為汽車動力,請預測未來幾年該地能源消費結構   。
9.(2022·金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針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政府向全球承諾,力爭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使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與吸收總量平衡,實現“零排放”。實現“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Ⅰ.碳減排:減少人類生產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下列做法不能實現“碳減排”的是__________
A.加高煙囪排放工業廢氣 B.推進新能源汽車使用
C.廢棄物分類投放并回收利用 D.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習慣
(2)Ⅱ.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徑;②利用“碳捕捉與封存技術”,即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工業生產中產生的CO2分離出來進行儲存。在實際生產中,經常用NaOH溶液來“捕捉”CO2,流程如圖所示(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
用該技術進行“碳捕獲"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該過程中被循環利用的物質有   。
(3)分離器中發生的反應:①CaO+H2O=Ca(OH)2,②Ca(OH)2+Na2CO3=CaCO3↓+2NaOH。現有溶質質量分數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應后,理論上可生成CaCO3的質量(要求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
Ⅲ.碳轉化:指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
10.(2022·麗水)螢石是我市的優勢礦產資源,也是我國“戰略性礦物”。為探討螢石的形成、開采,浮選等跨學科問題,興趣小組對某螢石礦區開展項目化研究。
[螢石形成]巖漿冷卻過程中從巖漿分離出含氟離子的氣水熱液,在熱液沿裂隙上升時,氟離子與周圍巖石中的鈣離子結合成氟化鈣冷卻結晶后形成礦物晶體顆粒即螢石,它通常存在于花崗巖等巖石內。
(1)螢石礦屬于   (填“巖漿巖”、“沉積巖”或“變質巖")。
(2)[螢石開采]螢石開采過程中,通常用乳化炸藥裝入鑿好的巖壁小孔,將巖石炸成碎塊,再將巖石碎塊裝入車廂運出礦洞。乳化炸藥將巖石炸成碎塊的過程中,化學能轉化成   。
(3)[螢石浮選]蛋石礦開采后,將礦石破碎,研磨成礦粉,加水調成礦漿,往礦漿中添加捕收劑等藥劑進行浮選,使目標礦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純度較高的精礦。如圖是pH值、捕收劑種類對浮選回收率影響的圖像。為獲得高浮選回收率,浮選時的最佳條件是   。
(4)[純度測定]螢石的主要成分為氟化鈣(CaF2)。
已知:CaF2+H2SO4(濃)=CaSO4+2HF↑
為測定精礦樣品中氟化鈣的含量,該小組稱取10克樣品和濃硫酸充分反應,生成的氣體全部被堿性溶液吸收,測得堿性溶液增重4.4克,計算樣品中氟化鈣的質量分數。
(5)[項目評估]螢石是我市優勢礦產資源,但對螢石開采項目一直有不同觀點。
請選出你認同的一種觀點 (填字母)。
A.我市應該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螢石開采項目
B.在勘探技術和環境監測到位的情況下,可以發展螢石開采項目
C.螢石開采項目會引發地表沉陷,誘發地質災害,應禁止螢石開采項目
1.(2024·余姚模擬)每年的7 月12日為全國低碳日,2023年的主題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下列做法中與該主題不符的是 (  )
A.盡量以公共交通替代私家車出行
B.在荒蕪地帶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C.盡量以一次性餐具替代傳統餐具
D.電器不用時及時將插頭拔離電源
2.(2024·湖州模擬)湖州正持續深化“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實干爭先主題實踐,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率先開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市域實踐。下列選項不符合該實踐理念的是
A.用電子賀卡代替紙質賀卡
B.開發森林資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C.選擇自行車和公交車作為出行工具
D.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
3.(2022·玉環模擬)對此漫畫的理解恰當的是 (  )
A.人多力量大,我們戰勝了地球
B.增加某一生物數量,豐富了生物多樣性
C.人口劇增致使資源過度開發,讓地球無法承受
D.物種過多導致地球不堪重負,要消滅那些對人無用的物種
4.(2024九下·余姚模擬)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下列科技成果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A.華為mate60pro搭載的麒麟9000s芯片由半導體制成
B.“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利用核聚變將核能轉化為電能
C.國產大客機C919已完成交付,飛行時利用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D.中國空間站利用的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用電磁波向地球傳遞信息
5.(2024·杭州模擬)科學家發現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已從上世紀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紀初的370ppm。因此,低碳生活已經刻不容緩。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放學回家,及時關閉教室用電設備
B.逢年過節,燃放煙花爆竹增強氣氛
C.打掃衛生,過期廢舊書籍焚燒處理
D.外出就餐,常用一次性木筷來防疫
6.(2024·寧波模擬) 2021年10月,余姚成功入選“全國文明城市縣級市參評城市”。這與我市積極打造良好的環保生態宜居城市是分不開的。下列措施符合“生態余姚”理念的是 (  )
① 將垃圾分類處理 ② 禁止尾氣排放不達標的機動車上路
③ 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 大力提倡植樹造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4·浙江模擬)人類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環境問題和新能源的開發備受關注。
(1)充分燃燒相同質量的天然氣和煤,所產生的CO2和SO2氣體的質量如圖甲所示,則燃燒   產生的氣體更易導致酸雨。
(2)實現“碳中和”的措施之一是“碳轉化”,其反應原理如圖乙所示。即一定條件下,將二氧化碳分子和氫分子在催化劑表面轉化成某種有機清潔燃料,在該化學反應的反應物和生成物中,共出現   種氧化物。
8.(2022·杭州模擬)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占比最大,對其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有重要意義。
(1)下列是廚房中產生的一些垃圾,其中屬于易腐垃圾的是 (選填字母)。
A.玻璃瓶 B.易拉罐
C.剩菜剩飯 D.瓷碗碎片
(2)利用微生物處理易腐垃圾,可起到“變廢為寶”的作用。
①將易腐垃圾放入沼氣池中,經甲烷菌發酵產生沼氣。甲烷菌的發酵,實質是微生物進行   呼吸。如圖所示為沼氣中各成分含量,為防止空氣污染,可用氫氧化鈉除去雜質H2S,寫出這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約30kg的易腐垃圾通過該技術處理可產生1m3的甲烷,完全燃燒這些甲烷理論上能將   kg(保留整數)的水從20℃加熱至100℃。[q甲烷=3.6×107J/m3,c水=4.2×103J/(kg ℃)]
②易腐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桿菌分解為乳酸,乳酸可用于生產可降解塑料。淀粉乳酸桿菌分解淀粉產生乳酸的大致過程如下:
淀粉乳酸桿菌向細胞外分泌一些酶,這些酶的本質上是一種   。
9.(2023·常山模擬)甲圖是一種綠色家居設計圖。風帽、光電池、太陽能熱水器、復合保溫墻體、屋頂綠化等都是它的配置。
(1)該綠色家居采用的環保能源主要有風能和    能。
(2)炎熱的夏天,屋頂綠化使屋內變得涼爽,主要是利用了植物葉片的    吸收熱量的原理。
(3)安裝在房頂上的光電池,平均每天發電5.5千瓦時,使用時輸出電壓為220伏,冬季室內采用電熱板取暖,電熱地板的規格是“220伏 2.5安”,那么5.5千瓦時電能可供該電熱地板正常工作多少小時?
(4)“人造樹葉“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根據乙圖信息,請你從節能減排角度談談“人造樹葉”有何用途:   。
10.(2024·杭州模擬)厭氧發酵制氫是指某些厭氧微生物,通過體內產氫酶的催化,將秸稈等有機物發酵成有機酸,同時產生大量氫氣。該技術可助力我國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其主要裝置及流程如圖所示。
(1)裝置中的集氣瓶用于收集氫氣,根據這一目的,補全集氣瓶中的導管(在答題紙相應位置畫出)。
(2)在發酵瓶中,隨著反應的進行,即使秸稈等原料液充足,但產氫速率卻逐漸減慢,其原因可能是:   。
(3)通過上述技術,人們可以獲得氫能源,而氫能源是新能源汽車的選擇之一。某氫能源汽車的發動機工作時,將液態氫轉化為氫氣在氣缸中燃燒,若該車以70kW的功率勻速行駛0.5h,共消耗了2kg氫氣,則氫氣完全燃燒產生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效率為   (氫的熱值是
(4)對秸稈的利用,該技術相較于傳統農業中的焚燒處理,優點是   。 (寫出1點)
11.(2024·舟山模擬)2021年3月,中央財經會議明確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通過二氧化碳去除手段來抵消掉這部分碳排放,達到“凈零排放”的目的。
(1)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根據圖甲回答支持這一結論的證據是:   。
(2)科學家已經研究出多種方式來實現二氧化碳的轉化。
①浙江大學研發的“二氧化碳煙氣微藻減排技術”,利用微型藻類吸收二氧化碳實現固碳。該技術的本質是利用微藻的   作用實現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種方法是將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巖中,最終與巖石中的礦物質作用形成固態的石頭碳酸鹽。這種固碳方式屬于   變化(選填“物理”或“化學”)。
③我國研發的“液態太陽燃料合成技術”(圖乙),甲醇()等液體燃料被形象地稱為“液態陽光”。甲醇合成時,若碳元素全部來自于二氧化碳,則消耗8.8噸二氧化碳可制取   噸甲醇。(二氧化碳轉化成甲醇的方程式為:)
(3)交通領域的“以電代油”可以來實現“減碳”目標。圖丙為某純電動汽車與某燃油汽車的相關數據,請回答:
與燃油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每行駛100km會向空氣減少排放   kg的二氧化碳。(,結果精確到0.1)
(4)從獲取電能的各種方式看,下列不符合“減碳”理念的是____發電。
A.火力發電 B.水力發電 C.風力發電 D.核能發電
12.(2024·溫嶺模擬)溫嶺市地處東南沿海風能帶,風能開發利用潛力很大。近日,我市已計劃建造“溫嶺1號”和“溫嶺2號”兩個海上風力場項目,其裝機總容量可達100萬千瓦,建成后將大大緩解我市的用電高峰壓力。
(1)風能是清潔的、   (選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風力發電機組的葉片橫截面的設計原理如圖所示,當風從正面垂直吹向靜止的葉片時,從正面看,葉片A會   (選填“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3)兩個海上風力場項目建成后,假設裝機總容量10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同時工作,發電10小時輸出的電能相當于多少千克的煤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焦/千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光市| 芦溪县| 正安县| 双流县| 阳曲县| 安阳市| 资阳市| 萍乡市| 滕州市| 高碑店市| 纳雍县| 长宁县| 威宁| 东阳市| 凤凰县| 西吉县| 仙游县| 韶山市| 甘泉县| 新绛县| 宁安市| 如皋市| 竹山县| 信阳市| 定远县| 金溪县| 富裕县| 通道| 万山特区| 孝感市| 沁源县| 宜都市| 鹿泉市| 乡城县| 集安市| 济阳县| 禹城市| 招远市| 周口市| 辉县市| 淅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