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寒假充電站】第09講 走進微觀世界---2025年浙教版(2024)七上科學寒假自學課(學案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寒假充電站】第09講 走進微觀世界---2025年浙教版(2024)七上科學寒假自學課(學案 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預習部分
第09講 走進微觀世界
【模塊一】思維點撥
【模塊二】考點直達
考點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蔗糖是由大量蔗糖分子構成的;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大量氧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碳是由大量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空氣中含有大量氧分子、氮分子、水分子等。
2.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一滴水中大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
水分子的直徑約為2.8×10-10m;
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為3×10-26kg。
3.觀察分子
分子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鏡看不見,即使用光學顯微鏡(可放大幾百倍)也看不見。用現代較先進的可放大幾百萬倍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才能看到一些較大的物質分子。
考點二 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1.實驗:水和酒精混合
(1)現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了
(2)原因: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當水和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總體積會減小。
2.模擬實驗:芝麻和黃豆混合
(1)現象:混合后的總體積將小于混合前的總體積(小于100mL)。
(2)原因:這是由于小顆粒的芝麻進入大顆粒黃豆之間的空隙。
3.實驗:空氣壓縮實驗
(1)現象:水難以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
(2)結論:一般情況下,氣體分子間的空隙比固體分子間的空隙大。
3.分子之間有空隙
(1)構成分子間存在著空隙。
(2) 固體、液體、氣體的分子間都存在著空隙。一般情況下,固體分子間的空隙最小,氣體分子間的空隙最大。(特殊:水結冰后,分子空隙變大,所以體積變大。)
(3)應用:
①天然氣可以壓縮儲存在鋼瓶中,這是因為天然氣中分子之間有較大間隙,在受壓時分子間間隙減小,直至氣體液化。
②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由于溫度變化改變了分子間空隙大小引起的。
考點三 分子處在不停的運動中
1.氣體擴散實驗
(1)現象:裝空氣的瓶內顏色漸深,裝二氧化氮的瓶內顏色漸淡,最后兩種氣體逐漸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
(2)結論:氣體能夠擴散
2.紅墨水擴散實驗
(1)現象:紅墨水在兩杯水中都變紅,但不同的是熱水比冷水變紅更快。
(2)結論:液體能夠擴散,液體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液體擴散越快。
3.擴散現象
(1)概念: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這種現象叫擴散。
(2)擴散現象能在氣體與氣體、液體與液體、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之間發生。如在室溫下放置5年的擠壓在一起的鉛片和金片,結合在一起了,切開后看到金和鉛互相滲入了約1mm;電子元件晶體管在制造時就用到了固體擴散的原理。
4.分子熱運動
擴散現象表明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且溫度越高,無規則運動約劇烈,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也叫作分子的熱運動。
考點四 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
1.鉛塊粘合實驗
現象:重物不會掉落
結論: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2. 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
(1)分子存在著引力: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雖然彼此相互隔開,卻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
(2)分子間引力使分子聚集形成固體、液體;
(3)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大量實驗表明,當分子間相距幾個分子大小時,主要表現為引力;當分子間距接近到大約一個分子大小時,分子之間主要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相距很遠(超過10個分子大小的距離)時,分子間就基本沒有相互作用了。
注意: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同時消失,不會單獨存在一個力。
【模塊三】教材突破
【模塊四】考點精練
考點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
1.(2024秋 義烏市校級月考)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
A.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大小隨溫度而改變
B.蔗糖能溶于水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
C.氣體易被壓縮說明分子間間隔很小
D.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說明分子很小
2.(2024秋 海曙區期末)香煙的煙霧中含有四千多種化學物質,大多屬于有害物質。專家多方求證,非吸煙者吸“二手煙”比直接吸煙者危害更大。造成非吸煙者在公共場所吸“二手煙”的原因之一是(  )
A.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B.分子處于不停地運動之中
C.分子的質量很小
D.分子的體積很小
考點二 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3.(2024秋 慈溪市期末)如圖為安裝在賓館、倉庫等處天花板的自動噴水滅火裝置。室內起火時,密封在裝置內的液體體積膨脹,沖破水管閥門,實現噴水滅火。起火時,液體體積膨脹是因為液體分子(  )
A.質量變大 B.體積變大 C.間隔變大 D.數量變多
4.(2024秋 義烏市月考)對一個厚壁塑料瓶內的油施加高壓,瓶壁無裂痕,瓶內的油會從瓶壁滲出。該現象說明(  )
A.物質是由分子構成
B.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
C.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
考點三 分子處在不停的運動中
5.(2024秋 溫州期末)如圖是家用電子驅蚊香,瓶中裝有驅蚊藥液。使用時接通電源加熱,讓藥液氣味充滿房間,達到驅蚊效果。這是因為加熱時藥液分子的(  )
A.數量變多 B.質量變大 C.體積變大 D.運動變快
6.(2024 上海)下列情境中能反映粒子在不斷運動的是(  )
A.花香四溢 B.飛流直下 C.風掃落葉 D.水波蕩漾
考點四 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
(2024秋 西湖區校級月考)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開展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航天員老師王亞平用水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搭建了一座液體橋,如圖所示。水在兩板之間連接成為橋,這說明(  )
A.分子之間有引力 B.分子之間有斥力
C.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2024秋 東陽市期末)如圖所示,一環形金屬絲布滿一層肥皂膜,環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線,中間連在一起。用熱針刺破甲側肥皂膜,則乙和丙部分肥皂膜形狀將變為圖中的(  )
A. B. C. D.
【模塊五】過關檢測
1.(2024秋 徐匯區校級期末)把30毫升酒精與30毫升蒸餾水混合后,兩者的體積小于60毫升的原因是(  )
A.物質粒子無固定體積
B.物質粒子無固定形狀
C.物質粒子在不停地無規則運動
D.物質粒子之間存在間隙
(2024秋 新昌縣期末)如圖為自動噴水滅火裝置。室內起火時,密封在裝置內的液體體積膨脹,沖破水管閥門,實現噴水滅火。液體體積膨脹是因為(  )
A.液體分子的間隔變大 B.液體分子的質量變大
C.液體分子的數量變多 D.液體分子之間引力變大
3.(2024秋 海曙區期末)對下列事例解釋錯誤的是(  )
A.氣體受壓后體積變小--氣體分子間的間隔減小
B.氧氣助燃、氫氣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C.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不再流動--水分子停止運動
D.金剛石與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構成物質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2024秋 武義縣期末)在一定條件下,給水施加弱電場,能使水在常溫常壓下結成冰(俗稱“熱冰”),其微觀變化如圖所示。則水結成“熱冰”后(  )
A.水分子變成其它分子
B.水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停止
C.水分子間仍然存在著引力
D.水分子之間的間隔沒有變化
5.(2024秋 普陀區期末)下列物質中最容易被壓縮的是(  )
A.泡沫塑料 B.木塊 C.氧氣 D.純凈水
6.(2024 溫州模擬)宏觀事實往往可以通過微觀來解釋。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在陽光下,濕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運動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B 金屬很難被壓縮 金屬原子間沒有間隔
C 稀鹽酸與稀硫酸化學性質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
D 醋是酸的,糖是甜的 不同種分子的性質不同
A.A B.B C.C D.D
7.(2024秋 長興縣期末)我們要了解一些地震的知識,提高我們的抗震救災能力。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搜救犬能根據人體發出的氣味發現埋在廢墟下的幸存者。從微觀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發現幸存者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質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質不同
C.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D.分子間有間隔
(2)地震發生時釋放的巨大能量來自 。
(3)地震時,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錯誤的有 。
①迅速跑到開闊地帶
②乘汽車逃命
③立即躲到堅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④站著不動
8.(2024秋 義烏市校級月考)我國首位女宇航員劉洋在“天宮一號”進行太空授課時制作并展示了小水球。
(1)“天宮一號”制作的小水球能成正球體而不會分散開來。從分子角度分析,其原因 。
(2)如圖所示,在金屬框架的A、B間系一個棉線圈,先使金屬框架布滿肥皂膜,然后將P和Q兩部分肥皂膜刺破。請用所學相關原理分析,棉線圈的形狀將轉變為下面的 。
(2024 衢江區二模)小衢在做液體擴散的實驗,在兩只燒杯中分別裝入50mL的熱水和冷水,用注射器同時慢慢地將紅墨水注入兩杯水的 (選填“上部”,“底部”或“任意位置”)。觀察到熱水比冷水先變紅,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答案】底部;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
【解答】解:將兩只燒杯分別裝入熱水和冷水,為了減小重力的影響,用注射器慢慢地將紅墨水注入兩杯水的底部,一段時間后,看到熱水中紅墨水擴散得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故答案為:底部;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
(2024秋 嘉興期末)在探究分子之間是否存在間隙時,小嘉發現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于是,他開展了進一步探究: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水柱的長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后液柱的長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
?/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
①把一端封口的細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線對齊,如圖所示。
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體積的水,讀出水柱的長度。
③然后注入適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達到100cm刻度線處。
④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讀出混合后液柱的長度。
(1)表格中的“?”處應填寫的信息是 。
(2)小嘉發現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
(3)根據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預習部分
第09講 走進微觀世界
【模塊一】思維點撥
【模塊二】考點直達
考點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
1.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蔗糖是由大量蔗糖分子構成的;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大量氧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碳是由大量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空氣中含有大量氧分子、氮分子、水分子等。
2.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一滴水中大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
水分子的直徑約為2.8×10-10m;
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為3×10-26kg。
3.觀察分子
分子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鏡看不見,即使用光學顯微鏡(可放大幾百倍)也看不見。用現代較先進的可放大幾百萬倍的掃描隧道顯微鏡,才能看到一些較大的物質分子。
考點二 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1.實驗:水和酒精混合
(1)現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了
(2)原因: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當水和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總體積會減小。
2.模擬實驗:芝麻和黃豆混合
(1)現象:混合后的總體積將小于混合前的總體積(小于100mL)。
(2)原因:這是由于小顆粒的芝麻進入大顆粒黃豆之間的空隙。
3.實驗:空氣壓縮實驗
(1)現象:水難以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
(2)結論:一般情況下,氣體分子間的空隙比固體分子間的空隙大。
3.分子之間有空隙
(1)構成分子間存在著空隙。
(2) 固體、液體、氣體的分子間都存在著空隙。一般情況下,固體分子間的空隙最小,氣體分子間的空隙最大。(特殊:水結冰后,分子空隙變大,所以體積變大。)
(3)應用:
①天然氣可以壓縮儲存在鋼瓶中,這是因為天然氣中分子之間有較大間隙,在受壓時分子間間隙減小,直至氣體液化。
②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由于溫度變化改變了分子間空隙大小引起的。
考點三 分子處在不停的運動中
1.氣體擴散實驗
(1)現象:裝空氣的瓶內顏色漸深,裝二氧化氮的瓶內顏色漸淡,最后兩種氣體逐漸混合在一起,顏色變得均勻。
(2)結論:氣體能夠擴散
2.紅墨水擴散實驗
(1)現象:紅墨水在兩杯水中都變紅,但不同的是熱水比冷水變紅更快。
(2)結論:液體能夠擴散,液體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液體擴散越快。
3.擴散現象
(1)概念:不同的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這種現象叫擴散。
(2)擴散現象能在氣體與氣體、液體與液體、固體與液體、固體與固體之間發生。如在室溫下放置5年的擠壓在一起的鉛片和金片,結合在一起了,切開后看到金和鉛互相滲入了約1mm;電子元件晶體管在制造時就用到了固體擴散的原理。
4.分子熱運動
擴散現象表明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且溫度越高,無規則運動約劇烈,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也叫作分子的熱運動。
考點四 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
1.鉛塊粘合實驗
現象:重物不會掉落
結論:分子之間存在引力
2. 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
(1)分子存在著引力: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雖然彼此相互隔開,卻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
(2)分子間引力使分子聚集形成固體、液體;
(3)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大量實驗表明,當分子間相距幾個分子大小時,主要表現為引力;當分子間距接近到大約一個分子大小時,分子之間主要表現為斥力;當分子間相距很遠(超過10個分子大小的距離)時,分子間就基本沒有相互作用了。
注意: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同時消失,不會單獨存在一個力。
【模塊三】教材突破
【模塊四】考點精練
考點一 感受分子的存在
1.(2024秋 義烏市校級月考)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正確的是(  )
A.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大小隨溫度而改變
B.蔗糖能溶于水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
C.氣體易被壓縮說明分子間間隔很小
D.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說明分子很小
【答案】B
【解答】解:A、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之間的距離隨溫度而改變,故A錯誤。
B、蔗糖溶解,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故B正確。
C、氣體易被壓縮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故C錯誤。
D、分子的體積十分微小,用肉眼很難看見,石灰石的粉末不是分子,是固體小顆粒,故D錯誤。
故選:B。
2.(2024秋 海曙區期末)香煙的煙霧中含有四千多種化學物質,大多屬于有害物質。專家多方求證,非吸煙者吸“二手煙”比直接吸煙者危害更大。造成非吸煙者在公共場所吸“二手煙”的原因之一是(  )
A.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B.分子處于不停地運動之中
C.分子的質量很小
D.分子的體積很小
【答案】B
【解答】解:從微觀上看,造成非吸煙者在公共場所吸“二手煙”的主要原因是煙氣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非吸煙者被動吸入二手煙而危害健康,故B正確。
故選:B。
考點二 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3.(2024秋 慈溪市期末)如圖為安裝在賓館、倉庫等處天花板的自動噴水滅火裝置。室內起火時,密封在裝置內的液體體積膨脹,沖破水管閥門,實現噴水滅火。起火時,液體體積膨脹是因為液體分子(  )
A.質量變大 B.體積變大 C.間隔變大 D.數量變多
【答案】C
【解答】解:當起火時,周圍空氣溫度升高,液體體積膨脹,則液體分子的間隔會變大,但液體的質量不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其分子數量也不會改變,分子體積大小不變。
故選:C。
4.(2024秋 義烏市月考)對一個厚壁塑料瓶內的油施加高壓,瓶壁無裂痕,瓶內的油會從瓶壁滲出。該現象說明(  )
A.物質是由分子構成
B.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
C.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
【答案】B
【解答】解:厚壁塑料瓶內的油被施加高壓后,瓶壁無裂痕,但油會從瓶壁滲出,因為油從厚壁塑料瓶分子間隙中穿過,說明了分子間有間隙。
故選:B。
考點三 分子處在不停的運動中
5.(2024秋 溫州期末)如圖是家用電子驅蚊香,瓶中裝有驅蚊藥液。使用時接通電源加熱,讓藥液氣味充滿房間,達到驅蚊效果。這是因為加熱時藥液分子的(  )
A.數量變多 B.質量變大 C.體積變大 D.運動變快
【答案】D
【解答】解:加熱驅蚊藥液,讓藥液氣味充滿房間,達到驅蚊效果,這是因為加熱時藥液分子溫度升高,分子熱運動越快,故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6.(2024 上海)下列情境中能反映粒子在不斷運動的是(  )
A.花香四溢 B.飛流直下 C.風掃落葉 D.水波蕩漾
【答案】A
【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結果,是分子運動,故A正確;
B、飛流直下,是肉眼可見的宏觀物體—水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B錯誤;
C、風掃落葉,是肉眼可見的宏觀物體—落葉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C錯誤;
D、水波蕩漾,是肉眼可見的宏觀物體—水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D錯誤。
故選:A。
考點四 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
(2024秋 西湖區校級月考)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開展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航天員老師王亞平用水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搭建了一座液體橋,如圖所示。水在兩板之間連接成為橋,這說明(  )
A.分子之間有引力 B.分子之間有斥力
C.物質由大量分子構成 D.水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答案】A
【解答】解:水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會形成水橋。
故選:A。
(2024秋 東陽市期末)如圖所示,一環形金屬絲布滿一層肥皂膜,環上系三根松弛的棉線,中間連在一起。用熱針刺破甲側肥皂膜,則乙和丙部分肥皂膜形狀將變為圖中的(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當用熱針刺破甲側肥皂膜時,乙、丙區域的肥皂膜失去甲肥皂膜的表面張力,而表面張力使肥皂膜收縮,因各點受力特點相同,則肥皂膜形狀應為C圖。
故選:C。
【模塊五】過關檢測
1.(2024秋 徐匯區校級期末)把30毫升酒精與30毫升蒸餾水混合后,兩者的體積小于60毫升的原因是(  )
A.物質粒子無固定體積
B.物質粒子無固定形狀
C.物質粒子在不停地無規則運動
D.物質粒子之間存在間隙
【答案】D
【解答】解:30mL的酒精與30mL的水混合后,由于分子間有間隙,則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填補了對方的空隙,從而使其總體積小于60mL。
故選:D。
(2024秋 新昌縣期末)如圖為自動噴水滅火裝置。室內起火時,密封在裝置內的液體體積膨脹,沖破水管閥門,實現噴水滅火。液體體積膨脹是因為(  )
A.液體分子的間隔變大 B.液體分子的質量變大
C.液體分子的數量變多 D.液體分子之間引力變大
【答案】A
【解答】解:當起火時,周圍空氣溫度升高,液體體積膨脹,則液體分子的間隔會變大,但液體的分子質量不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其分子數量也不會改變,此時分子的引力會變小,故只有B說法正確。
故選:A。
3.(2024秋 海曙區期末)對下列事例解釋錯誤的是(  )
A.氣體受壓后體積變小--氣體分子間的間隔減小
B.氧氣助燃、氫氣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
C.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不再流動--水分子停止運動
D.金剛石與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構成物質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答】解:A、氣體受壓后體積變小,是因為是分子間有間隙,壓強增大,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故選項解釋正確。
B、氧氣助燃、氫氣可燃,是因為它們是由不同種分子構成的,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
C、水管里的水結成冰后不再流動,是因為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小,分子仍是在不斷地運動的,故選項解釋錯誤。
D、金剛石與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金剛石和石墨中碳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
故選:C。
4.(2024秋 武義縣期末)在一定條件下,給水施加弱電場,能使水在常溫常壓下結成冰(俗稱“熱冰”),其微觀變化如圖所示。則水結成“熱冰”后(  )
A.水分子變成其它分子
B.水分子的無規則運動停止
C.水分子間仍然存在著引力
D.水分子之間的間隔沒有變化
【答案】C
【解答】解:AD、水結成“熱冰”的過程中,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變化的是分子之間的空隙,故AD錯誤;
B、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世界上沒有靜止的分子,故B錯誤;
C、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結成“熱冰”后,水分子間仍然存在著引力,故C正確。
故選:C。
5.(2024秋 普陀區期末)下列物質中最容易被壓縮的是(  )
A.泡沫塑料 B.木塊 C.氧氣 D.純凈水
【答案】C
【解答】解:氧氣占有一定的空間,但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氧氣粒子之間的距離比泡沫塑料、木塊和純凈水的大,最容易被壓縮。
故選:C。
6.(2024 溫州模擬)宏觀事實往往可以通過微觀來解釋。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
選項 宏觀事實 微觀解釋
A 在陽光下,濕衣服容易晾干 分子的運動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B 金屬很難被壓縮 金屬原子間沒有間隔
C 稀鹽酸與稀硫酸化學性質相似 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
D 醋是酸的,糖是甜的 不同種分子的性質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B
【解答】解:A.濕衣服晾在陽光下干得快,是因為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且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故正確;
B.金屬很難被壓縮,是因為金屬的原子間隔小,故錯誤;
C.稀鹽酸與稀硫酸化學性質相似,是因為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故正確;
D醋是酸的,糖是甜的,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故正確。
故選:B。
7.(2024秋 長興縣期末)我們要了解一些地震的知識,提高我們的抗震救災能力。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搜救犬能根據人體發出的氣味發現埋在廢墟下的幸存者。從微觀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發現幸存者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質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質不同
C.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D.分子間有間隔
(2)地震發生時釋放的巨大能量來自 。
(3)地震時,正確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錯誤的有 。
①迅速跑到開闊地帶
②乘汽車逃命
③立即躲到堅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④站著不動
【答案】(1)C;
(2)地球內部或地球內力;
(3)②④。
【解答】解:(1)人體發出的氣味中含有的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能被搜救犬聞到,故選C;
(2)地震發生時釋放的巨大能量來自地球內部或地球內力;
(3)①迅速跑到開闊地帶,避免被困在樓里或被砸傷,故正確;
②地震時,會有建筑物倒塌或路面塌陷等危害出現,所以乘汽車逃命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故錯誤;
③立即躲到堅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避免或減少傷害,故正確;
④地震時,如不能跑出,就要立即躲到堅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如能跑出盡可能跑出到開闊地帶,不能站著不動,故錯誤;
故選②④;
故答案為:
(1)C;
(2)地球內部或地球內力;
(3)②④。
8.(2024秋 義烏市校級月考)我國首位女宇航員劉洋在“天宮一號”進行太空授課時制作并展示了小水球。
(1)“天宮一號”制作的小水球能成正球體而不會分散開來。從分子角度分析,其原因 。
(2)如圖所示,在金屬框架的A、B間系一個棉線圈,先使金屬框架布滿肥皂膜,然后將P和Q兩部分肥皂膜刺破。請用所學相關原理分析,棉線圈的形狀將轉變為下面的 。
【答案】(1)分子間存在引力;(2)乙。
【解答】解:(1)小水球能成正球體而不會分散開來,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
(2)刺破P處的肥皂膜后,由于表面張力的作用,AB線下方的薄膜面積會縮小,從而線AB被拉緊,呈現乙或丁所示的形狀;當刺破Q處時,繩套會受到周圍液體分子的作用力,使繩套盡可能的被向各個方向拉伸,從而呈現乙所示的形狀。
故答案為:(1)分子間存在引力;(2)乙。
(2024 衢江區二模)小衢在做液體擴散的實驗,在兩只燒杯中分別裝入50mL的熱水和冷水,用注射器同時慢慢地將紅墨水注入兩杯水的 (選填“上部”,“底部”或“任意位置”)。觀察到熱水比冷水先變紅,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答案】底部;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
【解答】解:將兩只燒杯分別裝入熱水和冷水,為了減小重力的影響,用注射器慢慢地將紅墨水注入兩杯水的底部,一段時間后,看到熱水中紅墨水擴散得快,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
故答案為:底部;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越劇烈。
(2024秋 嘉興期末)在探究分子之間是否存在間隙時,小嘉發現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于是,他開展了進一步探究:
實驗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水柱的長度/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后液柱的長度/cm 98.9 98.3 97.7 97.2 96.7 97.3 97.9 99.7 99.0
?/cm 1.1 1.7 2.3 2.8 3.3 2.7 2.1 0.3 1.0
①把一端封口的細玻璃管固定在米尺上,封口端和零刻度線對齊,如圖所示。
②在玻璃管中注入一定體積的水,讀出水柱的長度。
③然后注入適量酒精,使酒精上表面達到100cm刻度線處。
④封閉管口,將玻璃管反復翻轉,讀出混合后液柱的長度。
(1)表格中的“?”處應填寫的信息是 。
(2)小嘉發現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 。
(3)根據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1)液柱減少的長度;(2)刻度值讀數錯誤;(3)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水的體積逐漸變大,減小的體積先變大后變小
【解答】解:(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處的數值為總體積與混合后液柱的長度的差值,即液柱減少的長度;
(2)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水柱的長度逐漸增加,混合后液柱的長度也會逐漸變大,第8組實驗數據存在明顯偏差,其可能原因是刻度值讀數錯誤;
(3)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水的體積逐漸變大,減小的體積先變大后變小。
故答案為:(1)液柱減少的長度;(2)刻度值讀數錯誤;(3)水和酒精混合前的總體積一定,兩者的比例不同,混合后減小的體積也不同,水的體積逐漸變大,減小的體積先變大后變小。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名县| 龙岩市| 苗栗县| 忻州市| 淮南市| 新余市| 茂名市| 平和县| 南投市| 苏尼特左旗| 谢通门县| 慈溪市| 镇巴县| 郓城县| 江安县| 翼城县| 县级市| 芜湖县| 饶平县| 蒙自县| 肥东县| 连江县| 灵山县| 麻栗坡县| 青神县| 米泉市| 南开区| 安西县| 汉中市| 新丰县| 福州市| 吴桥县| 连山| 和平县| 苗栗县| 安平县| 南宫市| 曲沃县| 印江| 云南省|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