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復習部分第04講 多種多樣的運動考點梳理重點專攻重點一 機械運動1.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稱為機械運動。2.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必須選擇另一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3.參照物的選擇:任意性、方便性、不唯一性4.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重點二 速度1. 機械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2.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時間比路程:路程越長,運動越快。②相同路程比時間:時間越短,運動越快。③不同時間,不同路程: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3.速度①定義:在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符號:v。②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③公式:④單位:m/s(基本單位),km/h(常用單位)。1m/s=3.6km/h4.運動圖像(1)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注意:靜止不動 加速運動(2)變速直線運動: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加速運動 減速運動重點三 地球自轉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著貫穿南、北兩極的地軸的旋轉運動,周期為23 時56分4秒。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為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為順時針)。2.地軸:地球自轉的假象軸,它的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3. 自轉產生的現象①晝夜交替a.地球是一個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b.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注意:晝夜交替現象不等于晝夜現象。②時間差異a.產生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時刻早,西邊時刻晚。b.時區:國際規定,全球劃分成24個時區,同一個時區內使用一個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一個小時c.北京時間:我國采用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作為標準時間,稱為“北京時間”。③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重點四 地球公轉1.地球的公轉:地球繞著太陽的旋轉運動,軌道接近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方向為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年,公轉過程中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呈 66.5° 的固定夾角2.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①太陽直射點的變化: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在南、北回歸線上,太陽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每年直射兩次;其余地區沒有太陽直射現象。②四季的變化: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太陽光會直射地球不同的緯度(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③晝夜長短的變化節氣 日期 太陽直射點 北半球 南半球 極地周圍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晝夜等長 晝夜等長 無極晝、極夜現象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歸線 晝最長,夜最短 晝最短,夜最長 北極圈及其以北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極夜秋分 9月23日前后 赤道 晝夜等長 晝夜等長 無極晝、極夜現象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歸線 晝最短,夜最長 晝最長,夜最短 北極圈及其以北極夜,南極圈及其以南極晝④正午太陽高度變化a.太陽高度角:太陽光線與地面的夾角b.正午太陽高度:正午時分的太陽高度,稱為正午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I.在同一時間,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不同而不同II.在同一地點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冬至日最小,夏至日最大。(北回歸線以北的區域)⑤桿影的變化:桿影的長度與太陽高度有關,太陽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陽高度越小,影子越長a.一天中正午,桿影朝著正北(北半球)或正南(南半球)方向時,桿影最短,太陽高度最大b.一年中同一地點,北半球,中、高緯度,夏季正午的桿影要比冬季正午的桿影短;同一時間,正午太陽高度隨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桿影越來越長重點五 光的直線傳播1.光源:能夠自行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分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④激光準直;⑤射擊瞄準;⑥隊列看齊;⑦木工檢查木塊是否平直等。3.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相對于物體而言)實像,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孔的距離和光屏到孔的距離有關,像的形狀與物體相同,與孔的形狀無關。4.光線: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傳播的徑跡和方向(模型法)注意:光線是假想的模型,不是真實存在的。5.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大,c=3108m/s。6. 光年:長度單位,指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天文學上常用光年作為單位來計量天體間的距離。重點六 日食和月食項目 日食 月食形成原因 月球遮住太陽光,我們看不到太陽或不能看到完整的太陽 地球遮住太陽光,我們看不到月球或不能看到完整的月球日地月位置關系 日-月-地或地-月-日 月-地-日或日-地-月出現時間 農歷初一,白天 農歷十五、十六,晚上類型 日全食、日偏食、日環食 月全食、月偏食重點七 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1.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提出依據:a. 南美洲東岸和非洲西岸的輪廓線十分相似。b.北美洲與非洲、歐洲在地層和巖石構造上遙相呼應,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群具有親緣關系等證據。c.南美洲和非洲的生物具有相似性。2.海底擴張學說由美國地質學家赫斯等人提出,海底擴張說支持了大陸漂移說 ,解決了大陸漂移說的動力來源問題。3. 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①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六大板塊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這些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上,相互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注意:六大板塊中只有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喜馬拉雅山脈基本位于印度洋板塊上。②板塊處在不斷地運動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③在板塊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紅海等;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在陸地常形成山脈,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重點八 地震與火山1.火山(1)火山的組成: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錐、巖漿通道三部分組成(2) 火山噴發物:有氣態(水蒸氣、二氧化硫等),也有液態(熔巖流)和固態(火山灰、火山塵、火山彈等)。(3)火山的類型: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4)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以及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2.地震(1)產生原因:當板塊之間發生碰撞、擠壓或錯位時,就會導致地殼變形,從而引起地震。(2)組成: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線(3)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區,以及地中海——喜馬拉雅山一帶。4.地震的防范和預報難點強化難點一 參照物的判斷方法(1)確定研究對象(2)根據題干所提出的情景,進行分析:若研究對象是運動的,判斷它相對于哪一個物體位置發生了變化;若研究對象是靜止的,判斷它相對于哪一個物體位置沒有發生變化。(3)作出判斷結論:此“相對”物體便是參照物。典例分析例1.你有過登高遠眺的體驗嗎?在高山頂上眺望遠處時會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線”,這就是在高處看到的地平線,乘坐飛機時通過舷窗也可以看到這條“天地分界線”。如果飛機起飛不久還在繼續爬升階段,你通過左邊的舷窗看到的應是下圖中的哪一幅( )【答案】A【解答】解:乘坐飛機向上爬升時,人通過左舷窗觀察“天地分界線”,為便于分析,可認為飛機向右飛行且向上爬升,如下圖所示,此時左舷窗右側分界線上方的“藍色線段”較長(與A圖類似),即看到的“天地分界線”是自左向右傾斜,故只有A符合題意。故選:A。難點二 運動圖像分析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典例分析例2. 甲、乙兩位同學,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他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4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4m/sB.2~4s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C.4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D.3s時乙在甲的前方【答案】D【解答】解:AB、乙的s-t圖象前2s為一條傾斜直線說明乙在這段時間內做勻速直線運動,2s以后乙的s-t圖象為水平直線說明此時乙靜止,則第3s時乙的路程為8m,第4s時乙的速度為0,由圖可知0-4s乙的平均速度為:v==2m/s,故AB錯誤;C、甲的s-t圖象是一條傾斜直線說明甲始終做勻速直線運動,而2s以后乙一直靜止,故4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不相等,故C錯誤;D、甲、乙兩位同學,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且從圖中可知,3s時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乙在甲的前方,故D正確。故選:D。難點三 小孔成像的特點(1)倒立的實像(2)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與物體形狀有關(3)物體靠近小孔,像變大,遠離小孔,像變小(4)光屏靠近小孔,像變小,遠離小孔,像變大典例分析例3.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紙上,且a>b。半透明紙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縮小的像C.倒立、縮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答案】C【解答】解:小孔成像成的是一個倒立的像,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是實像;像到小孔的距離b小于蠟燭到小孔的距離a,所成的像是縮小的像。故選:C。提升專練1.(2024 舟山模擬)5月25日1時7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4.4級地震。地震、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下列地形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巖石圈的各大板塊處于靜止狀態B.板塊內部的地殼比較穩定,肯定不會有地震發生C.地殼的運動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人類活動不會引起海陸的變化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帶多分布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答案】D【解答】解:巖石圈的各大板塊處于運動狀態。板塊內部的地殼比較穩定,也會有地震發生。人類活動會引起海陸的變化。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帶多分布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故選:D。2.(2024春 仙居縣期末)今年4月20日發生的日食比較特殊,食帶很窄,在食帶中間的地區可見日全食,食帶兩端的地區可見日環食,這種現象被稱為“日全環食”,又稱“復合食”。下列各圖中的光學現象與日全環食原理相同的是( )A.雨后彩虹 B.斑馬倒影 C.水中鉛筆 D.手影表演【答案】D【解答】解:日全環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現象。A、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錯誤;B、斑馬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C、水中鉛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錯誤;D、手影表演,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正確。故選:D。3.(2024春 嵊州市期末)2023年9月21日,中國航天員在夢天實驗艙內演示了奇妙“乒乓球”實驗,將水球當作乒乓球來打。下列關于在空中運動水球的說法正確的是( )A.以球拍為參照物,水球是靜止的B.以航天員為參照物,水球是靜止的C.以實驗艙中設備為參照物,水球是運動的D.不能以水球為參照物來描述球拍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答案】C【解答】解:A、以球拍為參照物,水球與球拍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水球是運動的,故A錯誤。B、以航天員為參照物,水球與航天員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水球是運動的,故B錯誤。C、以實驗艙中設備為參照物,水球與實驗艙中設備之間發生了位置變化,水球是運動的,故C正確。D、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物體本身作為參照物,因此能以水球為參照物來描述球拍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故D錯誤。故選:C。4.(2024春 余杭區期末)如圖是晝半球和夜半球的示意圖,其中理解正確的是( )A.弧線ABC為昏線B.由于地軸傾斜,使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C.由于地球的公轉,產生了晝夜現象D.當天的杭州晝長夜短【答案】D【解答】解: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可判斷,弧線ABC為晨線,A錯誤;讀圖,由于地軸傾斜,陽光直射北回歸線,使北極地區出現極晝現象,B錯誤;由于地球是不透明、不發光的球體,產生了晝夜現象,C錯誤;讀圖,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極出現極晝現象,北半球晝長夜短,故位于北半球的杭州晝長夜短,D正確。故選:D。5.(2024 浙江模擬)如圖是地球板塊示意圖,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陸地被海嶺和海溝分割成七大板塊B.火山與地震帶都分布在各大板塊的中央C.我們生活的杭州位于亞歐板塊D.青藏高原是由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形成【答案】C【解答】解:地球的巖石圈被海溝、海嶺和巨大的山脈分割成六大板塊;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于各大板塊的邊緣地帶;杭州位于亞歐板塊的東部;青藏高原是由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而成。故選:C。6.(2024 浙江)如圖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年變化曲線圖,圖中甲為春分日。若小滿節氣在5月20日,這一天位于圖中(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答案】A【解答】解:5月20日地球運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與夏至日位置之間,此時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北回歸線移動,位于圖中河段甲乙段。故選:A。7.(2024 嘉興模擬)為探究日食產生的原因,小科進行了如下模擬實驗:把A、B兩球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視線上,并控制眼睛(代表地球上的觀察者)、球A和球B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球A模擬的是月球B.日食發生當天的月相是新月C.要模擬日環食,小球A須向箭頭③方向移動一段距離D.要模擬日偏食,小球A須向箭頭①或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答案】C【解答】解:A.日食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球A模擬的是月球,A正確;B.日食發生時,地球背著太陽,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B正確;C.模擬日環食,球A距離球B更近,所以球A需向箭頭③方向的方向移動,C錯誤;D.模擬日偏食,球A需向箭頭①或②方向移動,月球表面小部分受到太陽光照射形成日偏食,D正確。故選:C。8.(2024秋 寧波期中)如圖是沿直線相向而行的甲、乙兩物體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40s內甲做減速直線運動B.0-40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5m/sC.相遇時,甲物體通過的路程為300mD.甲、乙同時、同地出發【答案】C【解答】解:A、由圖可知,甲的s-t圖像均是傾斜直線,說明甲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B、0~40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v==3.75m/s,故B錯誤;C、由圖可知當t=30s時甲、乙相遇,此時甲通過的路程為:s甲=400m-100m=300m,故C正確;D、由圖可知甲從t=0s時出發,乙從t=10s時出發,因此甲、乙不是同時出發,故D錯誤。故選:C。9.(2024春 海曙區期末)2022年有出現日偏食現象,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形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他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狀是( )A. B. C. D.【答案】B【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像,由小孔成像的特點可知日偏食經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對側,即上下左右顛倒,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0.(2024 寧波模擬)2024年貴州“村超”預選賽于1月6日正式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村超”足球場上開幕。開幕式當天杭州的晝夜長短變化狀況是( )A.晝短夜長,晝變長 B.晝短夜長,晝變短C.晝長夜短,晝變短 D.晝長夜短,晝變長【答案】A【解答】解:1月6日地球運行在北半球的冬至日與春分日位置之間,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動,杭州晝短夜長,晝變長,夜漸短。故選:A。11.(2024 新昌縣模擬)若在某地垂直水平地面立起一根長為1m的直竿,并將該地在正午時竿影長度一年的變化情況記錄于圖。據圖判斷,該地一年中受到太陽直射的次數以及發生的月份是( ) A.一年直射一次,該次發生在6月份B.一年直射一次,該次發生在12月份C.一年直射兩次,該次發生在1月份和12月份D.一年中,該地不會受到太陽直射【答案】D【解答】解:據圖可得,正午時竿影長度沒有是0的時候,該地一年中不會受到太陽直射。故選:D。12.(2024秋 寧波期中)李軍的家距學校900m遠,某天他上學時,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為了不遲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小跑完后面的路程,他上學時路上的平均速度是( )A.1.2m/s B.1.25m/s C.2m/s D.2.5m/s【答案】A【解答】解:設總路程為s,前半段與后半段的路程s1=s2=,由v=可得,小明前半段路程的運動時間t1=,小明后半段路程的運動時間t2=,小明運動的總時間t=t1+t2=,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v==1.2m/s。故選:A。13.(2024 寧波模擬)甲、乙兩輛汽車沿平直公路從某地同時駛向同一目標,甲車在前一半時間里以速度v1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一半時間里以速度v2做勻速直線運動(v1≠v2);乙車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勻速直線運動(v1≠v2).則( )A.甲車先到達 B.乙車先到達C.甲、乙同時到達 D.不能確定【答案】A【解答】解:將A、B兩地間的距離看成1,設甲從A地出發到達B地所用的時間為t1,乙從A地出發到達B地所用的時間為t2,則甲從A地出發到達B地所用的時間t1=,乙從A地出發到達B地所用的時間t2=,因 t1-t2=<0,即t1<t2所以甲車先到達。故選:A。14.(2024春 寧波期末)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知識后,小寧和同學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探究小孔成像特點。(1)如圖所示,小寧用硬紙筒制作“針孔照相機”來探究小孔成像。他發現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動內筒改變半透明薄膜離小孔的距離,像的大小會發生改變,于是他測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離不同時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小孔到半透明紙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從數據可以看出:當蠟燭和小孔的距離保持不變時,半透明薄膜離小孔越遠,像越大。根據數據進一步判斷:當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cm時,像的高度是 cm。(2)小科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個“針孔照相機”。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針戳了一個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層半透明薄膜。小科在實驗室用這個“針孔照相機”來觀察蠟燭通過小孔所成的像,圖中觀察方法正確的是 (選填“A”或“B”)。(3)為了進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質,小科可選擇的最佳光源是 。A.“E”形光源B.“W”形光源C.“R”形光源【答案】(1)6.0;(2)A;(3)C。【解答】解:(1)當蠟燭和小孔的距離保持不變時,半透明紙離小孔越遠,像越大,據表格中的數據不難看出,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與像到小孔的距離s關系的數學表達式為s=2h;當半透明紙距小孔12cm時,像的高度是6cm。(2)如圖,用簡易針孔照相機觀察窗外景物時,孔對著窗外,光線從小孔直射入“相機”,在半透明薄膜上成倒立的實像,故正確的觀察像的方法是A,眼睛緊貼在薄膜上看不清圖像。(3)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故光源的形狀應該是上下不同的,“R”型光源符合題意,故C正確。故答案為:(1)6.0;(2)A;(3)C。15.(2023春 寧波期末)如圖所示,這是法國菲索設計的,他第一個測出了地面上的光速,光源發出的光被毛玻璃片(也能透過光線)反射后,穿過齒輪A的齒隙(如圖中P),然后經過相當長的距離AB,從B處的平面鏡M循原路反射回來,仍然通過齒隙P而被觀察到。若齒輪以某一轉速轉動時,從P穿出的光線恰被齒1擋住,從Q穿過的光線返回時恰被齒2擋住,這時觀察者便看不見光線。如果齒輪的齒數為Z,每秒鐘轉n轉,AB距離為L,由這個實驗測得光速的表達式是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解答】解:齒輪每秒轉動n轉,則齒輪的轉動周期T=,根據題意可知,光在AB間來回傳播的時間為轉半個齒的時間,已知齒輪的齒數為Z,則轉半個齒的時間t=, 光從AB間傳播的路程為2L,則光速的表達式為c==4nZL。故答案為:c=4nZL。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復習部分第04講 多種多樣的運動考點梳理重點專攻重點一 機械運動1.物體 隨時間的變化稱為機械運動。2.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必須選擇另一物體作為 ,這個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 。3.參照物的選擇: 、 、4.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是 的,靜止是 的重點二 速度1. 機械運動分為 運動和 運動2.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時間比路程:路程越長,運動越 。②相同路程比時間:時間越短,運動越 。③不同時間,不同路程: 。3.速度①定義:在物理學中,把 與 之比叫做速度,符號: 。②意義:表示物體運動 的物理量。③公式:④單位: (基本單位), (常用單位)。1m/s= km/h4.運動圖像(1)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著 且 不變的運動。注意:靜止不動 加速運動(2)變速直線運動: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加速運動 減速運動重點三 地球自轉1.地球的自轉:地球繞著貫穿南、北兩極的 的旋轉運動,周期為 。方向是 (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為 ;從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為 )。2.地軸:地球自轉的假象軸,它的北端指向 附近3. 自轉產生的現象①晝夜交替a.地球是一個 、 的球體b.地球不停地 自轉注意:晝夜交替現象不等于晝夜現象。②時間差異a.產生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時刻 ,西邊時刻 。b.時區:國際規定,全球劃分成 個時區,同一個時區內使用一個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 小時c.北京時間:我國采用北京所在的 的區時作為標準時間,稱為“北京時間”。③日、月星辰的重點四 地球公轉1.地球的公轉:地球繞著 的旋轉運動,軌道接近正圓的 ,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 上,方向為 ,周期為 ,公轉過程中地軸是 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平面呈 的固定夾角2.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①太陽直射點的變化: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 之間往返移動。在南、北回歸線上,太陽每年直射 次;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太陽每年直射 次;其余地區沒有太陽直射現象。②四季的變化: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太陽光會直射地球不同的緯度(一年中,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③晝夜長短的變化節氣 日期 太陽直射點 北半球 南半球 極地周圍春分 3月21日前后 晝夜等長 無極晝、極夜現象夏至 6月22日前后 晝最 ,夜最 晝最短,夜最長 北極圈及其以北 ,南極圈及其以南秋分 9月23日前后 晝夜等長 無極晝、極夜現象冬至 12月22日前后 晝最 ,夜最 晝最長,夜最短 北極圈及其以北 ,南極圈及其以南④正午太陽高度變化a.太陽高度角:太陽光線與 的夾角b.正午太陽高度:正午時分的太陽高度,稱為正午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角最 。I.在同一時間,正午太陽高度隨 不同而不同II.在同一地點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冬至日最 ,夏至日最 。(北回歸線以北的區域)⑤桿影的變化:桿影的長度與太陽高度有關,太陽高度越大,影子越 ;太陽高度越小,影子越a.一天中正午,桿影朝著正北(北半球)或正南(南半球)方向時,桿影最 ,太陽高度最b.一年中同一地點,北半球,中、高緯度,夏季正午的桿影要比冬季正午的桿影 ;同一時間,正午太陽高度隨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桿影越來越重點五 光的直線傳播1.光源:能夠 且 的物體叫光源,分為 光源和 光源2.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① ;② 的形成;③ 、 ;④激光準直;⑤射擊瞄準;⑥隊列看齊;⑦木工檢查木塊是否平直等。3.小孔所成的像是 的(相對于物體而言) 像,像的大小與物體到 的距離和光屏到孔的距離有關,像的形狀與物體 ,與孔的形狀 。4.光線:用一條帶有 表示光傳播的徑跡和方向( 法)注意:光線是假想的模型,不是真實存在的。5.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 ,c= m/s。6. 光年: 單位,指光在 內傳播的距離。天文學上常用光年作為單位來計量天體間的距離。重點六 日食和月食項目 日食 月食形成原因 遮住太陽光,我們看不到 或不能看到完整的 遮住太陽光,我們看不到 或不能看到完整的日地月位置關系出現時間 農歷 ,白天 農歷 ,晚上類型重點七 大陸漂移學說、海底擴張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1.大陸漂移學說是由德國科學家 提出。提出依據:a. 東岸和 的輪廓線十分相似。b.北美洲與非洲、歐洲在地層和巖石構造上遙相呼應,大西洋兩岸古生物群具有 關系等證據。c. 和非洲的生物具有相似性。2.海底擴張學說由美國地質學家 等人提出,海底擴張說支持了大陸漂移說 ,解決了大陸漂移說的 來源問題。3. 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①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并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 拼合而成。六大板塊分別是 板塊、 板塊、 板塊、 板塊、 板塊和 板塊。這些板塊“漂浮”在 上,相互不斷地發生碰撞和張裂。注意:六大板塊中只有 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喜馬拉雅山脈基本位于 板塊上。②板塊處在不斷地 之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 ,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 ,多火山、地震。③在板塊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 ,常形成 或 ,如東非大裂谷、紅海等;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在陸地常形成 ,如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重點八 地震與火山1.火山(1)火山的組成:火山一般由 、 、 三部分組成(2) 火山噴發物:有氣態( 等),也有液態( )和固態( 等)。(3)火山的類型: 、 和休眠火山(4)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 ,以及 。2.地震(1)產生原因:當板塊之間發生 時,就會導致地殼變形,從而引起地震。(2)組成: 、 、 、 、(3)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 ,以及 一帶。4.地震的防范和預報難點強化難點一 參照物的判斷方法(1)確定研究對象(2)根據題干所提出的情景,進行分析:若研究對象是運動的,判斷它相對于哪一個物體位置發生了變化;若研究對象是靜止的,判斷它相對于哪一個物體位置沒有發生變化。(3)作出判斷結論:此“相對”物體便是參照物。典例分析例1.你有過登高遠眺的體驗嗎?在高山頂上眺望遠處時會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線”,這就是在高處看到的地平線,乘坐飛機時通過舷窗也可以看到這條“天地分界線”。如果飛機起飛不久還在繼續爬升階段,你通過左邊的舷窗看到的應是下圖中的哪一幅( )難點二 運動圖像分析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典例分析例2. 甲、乙兩位同學,同時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他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4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4m/sB.2~4s內乙做勻速直線運動C.4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D.3s時乙在甲的前方難點三 小孔成像的特點(1)倒立的實像(2)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與物體形狀有關(3)物體靠近小孔,像變大,遠離小孔,像變小(4)光屏靠近小孔,像變小,遠離小孔,像變大典例分析例3.如圖所示,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小孔a處,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紙上,且a>b。半透明紙上的像是(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縮小的像C.倒立、縮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提升專練1.(2024 舟山模擬)5月25日1時7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4.4級地震。地震、火山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下列地形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巖石圈的各大板塊處于靜止狀態B.板塊內部的地殼比較穩定,肯定不會有地震發生C.地殼的運動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人類活動不會引起海陸的變化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帶多分布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2.(2024春 仙居縣期末)今年4月20日發生的日食比較特殊,食帶很窄,在食帶中間的地區可見日全食,食帶兩端的地區可見日環食,這種現象被稱為“日全環食”,又稱“復合食”。下列各圖中的光學現象與日全環食原理相同的是( )A.雨后彩虹 B.斑馬倒影 C.水中鉛筆 D.手影表演3.(2024春 嵊州市期末)2023年9月21日,中國航天員在夢天實驗艙內演示了奇妙“乒乓球”實驗,將水球當作乒乓球來打。下列關于在空中運動水球的說法正確的是( )A.以球拍為參照物,水球是靜止的B.以航天員為參照物,水球是靜止的C.以實驗艙中設備為參照物,水球是運動的D.不能以水球為參照物來描述球拍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4.(2024春 余杭區期末)如圖是晝半球和夜半球的示意圖,其中理解正確的是( )A.弧線ABC為昏線B.由于地軸傾斜,使北極地區出現極夜現象C.由于地球的公轉,產生了晝夜現象D.當天的杭州晝長夜短5.(2024 浙江模擬)如圖是地球板塊示意圖,根據板塊構造學說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陸地被海嶺和海溝分割成七大板塊B.火山與地震帶都分布在各大板塊的中央C.我們生活的杭州位于亞歐板塊D.青藏高原是由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形成6.(2024 浙江)如圖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年變化曲線圖,圖中甲為春分日。若小滿節氣在5月20日,這一天位于圖中(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7.(2024 嘉興模擬)為探究日食產生的原因,小科進行了如下模擬實驗:把A、B兩球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視線上,并控制眼睛(代表地球上的觀察者)、球A和球B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球A模擬的是月球B.日食發生當天的月相是新月C.要模擬日環食,小球A須向箭頭③方向移動一段距離D.要模擬日偏食,小球A須向箭頭①或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8.(2024秋 寧波期中)如圖是沿直線相向而行的甲、乙兩物體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40s內甲做減速直線運動B.0-40s內,乙的平均速度為5m/sC.相遇時,甲物體通過的路程為300mD.甲、乙同時、同地出發9.(2024春 海曙區期末)2022年有出現日偏食現象,小華借助小孔成像實驗裝置對“”形太陽進行觀察,紙盒上扎有圓形小孔,則他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狀是( )A. B. C. D.10.(2024 寧波模擬)2024年貴州“村超”預選賽于1月6日正式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村超”足球場上開幕。開幕式當天杭州的晝夜長短變化狀況是( )A.晝短夜長,晝變長 B.晝短夜長,晝變短C.晝長夜短,晝變短 D.晝長夜短,晝變長11.(2024 新昌縣模擬)若在某地垂直水平地面立起一根長為1m的直竿,并將該地在正午時竿影長度一年的變化情況記錄于圖。據圖判斷,該地一年中受到太陽直射的次數以及發生的月份是( )A.一年直射一次,該次發生在6月份B.一年直射一次,該次發生在12月份C.一年直射兩次,該次發生在1月份和12月份D.一年中,該地不會受到太陽直射12.(2024秋 寧波期中)李軍的家距學校900m遠,某天他上學時,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為了不遲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小跑完后面的路程,他上學時路上的平均速度是( )A.1.2m/s B.1.25m/s C.2m/s D.2.5m/s13.(2024 寧波模擬)甲、乙兩輛汽車沿平直公路從某地同時駛向同一目標,甲車在前一半時間里以速度v1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一半時間里以速度v2做勻速直線運動(v1≠v2);乙車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勻速直線運動,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勻速直線運動(v1≠v2).則( )A.甲車先到達 B.乙車先到達C.甲、乙同時到達 D.不能確定14.(2024春 寧波期末)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知識后,小寧和同學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探究小孔成像特點。(1)如圖所示,小寧用硬紙筒制作“針孔照相機”來探究小孔成像。他發現蠟燭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動內筒改變半透明薄膜離小孔的距離,像的大小會發生改變,于是他測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離不同時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小孔到半透明紙的距離s/cm 2.0 4.0 6.0 8.0 10.0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從數據可以看出:當蠟燭和小孔的距離保持不變時,半透明薄膜離小孔越遠,像越大。根據數據進一步判斷:當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cm時,像的高度是 cm。(2)小科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個“針孔照相機”。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針戳了一個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層半透明薄膜。小科在實驗室用這個“針孔照相機”來觀察蠟燭通過小孔所成的像,圖中觀察方法正確的是 (選填“A”或“B”)。(3)為了進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質,小科可選擇的最佳光源是 。A.“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15.(2023春 寧波期末)如圖所示,這是法國菲索設計的,他第一個測出了地面上的光速,光源發出的光被毛玻璃片(也能透過光線)反射后,穿過齒輪A的齒隙(如圖中P),然后經過相當長的距離AB,從B處的平面鏡M循原路反射回來,仍然通過齒隙P而被觀察到。若齒輪以某一轉速轉動時,從P穿出的光線恰被齒1擋住,從Q穿過的光線返回時恰被齒2擋住,這時觀察者便看不見光線。如果齒輪的齒數為Z,每秒鐘轉n轉,AB距離為L,由這個實驗測得光速的表達式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4講 多種多樣的運動(原卷版)-【寒假自學課】2025年七上科學寒假提升精品講義(浙教版2024).docx 第04講 多種多樣的運動(解析版)-【寒假自學課】2025年七上科學寒假提升精品講義(浙教版2024).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