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6課時整理與復習第六單元 100以內的進位加法西師版(新教材)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教學目標1.學習目標描述: 學生能熟練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準確進行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計算,提高計算能力。2.學習分析內容:通過整理、復習、對比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分析問題的能力,構建知識體系。3.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分析:感受數(shù)學知識間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與自信心。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準確性。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知識回顧9 + 75 =57 + 6 =梳理知識1 填一填,算一算。5057 + 67136363849 + 755701484梳理知識2 一共拔了多少根胡蘿卜?我拔了 25根胡蘿卜我只拔了 19根胡蘿卜442519+(根)2 51 9+4 41答:一共拔了44根胡蘿卜.梳理知識3 豎式計算。4 29+1156 82+0183 84 4+2187 86+4181課堂練習1. 計算。4062952134637063課堂練習27 + 43 27 + 462. 在 里填“> ”“< ”或“= ”。>38 28 + 1535 + 47 9563 + 36 60 + 3021 + 27 27 + 2125 + 38 35 + 28=<<<=29+42=課堂練習3. 圈一圈,填一填。26+9=4+37 =35+26=35417161課堂練習4. 媽媽買菜用了 45 元,還剩 5 元 。媽媽一共帶了多少元?45+5=504 5015答:媽媽一共帶了50元.(元)5(1)買書包和七巧板一共需要多少元?課堂練習5. 買文具。37元1717元24元3754(元)答:買書包和七巧板一共需要54元 .(2)書包比轉筆刀貴多少元?課堂練習5. 買文具。37元2417元24元3713(元)答:書包比轉筆刀貴13元.課堂練習6. 春游1)一班和二班參加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人)363773課堂練習6. 春游(2)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人)①一班、二班和三班一共有多少人?36233796課堂練習6. 春游(2)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人)②一班比三班多多少人?362313課堂練習6. 春游(2)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人)③一班、三班人數(shù)的和比二班人數(shù)多多少人?36233722課堂活動填空,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18+59=319+54=757+38=526+15=175+19=457+29=6779498專項練習1. 做一做。539697548485828384 56 +2 8 =36 +1 7 =27 +2 7 =45 +3 7 = 45 +3 8 = 78 + 18 = 45 +39 = 56 +29 = 78 +19 =專項練習2. 豎式計算7 9+3 5+87182 72166 7+2 632 9+6 211991專項練習3.填空,并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64929147+17=83739355+37=67+16=26+47=68+25=76+18=76+16=29+57=65+26=949286拓展練習4. 媽媽買蘋果花了 27 元,買香蕉花了 18 元,買橘子花了 15 元,一共花了多少錢?27+18+15=(元)60答:一共花了60元引導回顧: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包括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易錯點及解決問題思路。課堂小結課后作業(yè)1. 書面作業(yè):練習冊上相關進位加法練習題。2. 實踐作業(yè):找一找生活中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例子,記錄下來并計算/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數(shù)學學科西師大版數(shù)學一年級年級下冊第六單元6《 整理與復習》教學設計課題名 整理與復習教材分析 (一)內容分析 進位加法 - 整理與復習》是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重要部分。此單元著重于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運算。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初步掌握進位加法的基本算法與算理。本次整理與復習,旨在引導學生梳理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強化對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理解與運用,提升計算準確率與速度,同時增強學生運用進位加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核心素養(yǎng)分析 1. 數(shù)學抽象:通過對不同情境下進位加法問題的分析,進一步抽象出運算本質,加深對進位加法概念的理解。 2. 邏輯推理:在回顧與總結計算方法過程中,鍛煉邏輯思維,清晰把握從個位相加滿十進一到十位運算的邏輯順序。 3. 數(shù)學運算:經(jīng)過系統(tǒng)復習,提高學生進位加法運算的準確性與熟練度,培養(yǎng)運算能力。 4. 數(shù)學建模:借助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讓學生認識到進位加法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數(shù)學模型,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描述: 學生能熟練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準確進行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2.學習分析內容:通過整理、復習、對比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分析問題的能力,構建知識體系。 3.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分析:感受數(shù)學知識間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與自信心。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準確性。教學難點 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方法 1. 講授法:系統(tǒng)講解知識要點與易錯點,確保學生理解關鍵概念與方法。 2. 練習法:通過多樣化練習,鞏固知識,提升計算能力與解題技巧。 3. 討論法:組織學生討論,促進思維碰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小黑板。 學生準備::每位學生準備好自己練習本、鉛筆等學習用品。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5 分鐘) 借助課件展示本單元學習的進位加法相關圖片,如購物付錢場景、小朋友排隊人數(shù)計算等。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進位加法類型,包括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和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 【 設計意圖】:以圖片喚起學生記憶,自然引入復習內容,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后續(xù)復習鋪墊。 (二)梳理知識(10 分鐘) 1. 讓學生自主在練習本上寫出幾道不同類型的進位加法算式,如 28 + 5、36 + 27 等。 2. 請學生上臺板演計算過程,然后全班一起回顧計算方法,強調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 1 等要點。 3.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在計算進位加法時,容易出現(xiàn)哪些錯誤?討論后每組代表發(fā)言。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寫算式與板演,加深對計算方法的記憶;小組討論錯誤點,強化對易錯處的認知,培養(yǎng)合作與總結能力。 (三)專項練習(15 分鐘) 1. 口算練習:利用口算卡片出示題目,如 17 + 8、32 + 9 等,學生搶答,鍛煉口算能力。 2. 豎式計算:在小黑板上出示題目,如 45 + 38、56 + 29 等,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規(guī)范書寫格式。 3. 解決問題:課件展示生活問題,如“媽媽買蘋果花了 27 元,買香蕉花了 18 元,買橘子花了 15 元,一共花了多少錢?”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不同形式練習,針對性鞏固口算、豎式計算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強化知識運用。 (四)課堂小結(5 分鐘)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復習內容,包括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易錯點及解決問題思路。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加深知識理解與記憶,構建完整知識體系。板書設計 主板書 進位加法 - 整理與復習 計算方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 1 易錯點:忘記進位、數(shù)位沒對齊 3. 解決問題:分析題意,列出算式計算 副板書 練習題目及學生板演 【設計意圖】主板書呈現(xiàn)核心知識要點,副板書用于練習與展示,方便學生理解與回顧。課后作業(yè) (五)作業(yè)布置(5 分鐘) 1. 書面作業(yè):完成練習冊上進位加法的整理與復習相關題目,包括計算、填空、解決問題等。 2. 實踐作業(yè):和家長去超市購物,記錄購買三種商品的價格,用進位加法算出總價。 【設計意圖】:書面作業(yè)鞏固知識與技能,實踐作業(yè)培養(yǎng)數(shù)學應用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聯(lián)系。教學反思 (一).亮點: 1. 多樣回顧方式有效喚起學生記憶,提高復習積極性。 2. 學生自主參與梳理與討論,深化對知識理解,培養(yǎng)總結與合作能力。 3. 專項練習針對性強,不同題型全面鞏固知識,提升應用能力。 (二)不足 1. 練習中部分學生仍在進位處理與數(shù)位對齊上出錯,輔導不夠全面。 2. 課堂時間把控欠佳,解決問題環(huán)節(jié)較倉促,部分學生理解不透徹。 (三)建議 1. 針對易錯學生加強個別輔導,設計專項小練習鞏固。 2. 更合理規(guī)劃時間,突出重點環(huán)節(jié),確保學生理解掌握。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六單元6《整理與復習》教學設計.docx 西師大版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六單元6《整理與復習》課件pptx.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