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數學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1.1從自然數到有理數學習目標 通過分析生活實例,體會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2. 通過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理解負數的意義,發展抽象能力。課前學習任務 1. 你能回顧并說出分數是怎樣引入的嗎?2. 商店里有單價分別為1元5角,2元8角,5元三種賀卡。小明先每種買了5張,為了湊成整元,又買了1張賀卡。 (1)用元作單位,各種賀卡的單價應怎樣表示 (2)小明一共支付了多少錢 課上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一】 ①某地某一天的最高氣溫零上2℃。 ②由于連續暴雨水庫水位上升5米。 ③某公司7月盈利1.5萬元。 ④某人某天支出50元。 問題1:你會如何表示這些數? ①某地某一天的最高氣溫零上2℃,最低氣溫為零下3℃。 ②由于連續暴雨水庫水位上升5米,放水后水位下降3米。 ③某公司7月盈利1.5萬元,8月虧損1.3萬元。 ④某人某天支出50元,收入20元。 問題2:你又會如何表示這些數量呢? 【學習任務二】 (1)你知道溫度計中的“0”刻度表示什么意思嗎? (2)在表示某地的高度時,用正數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海拔,用負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那么海拔為0m表示什么意思? 【學習任務三】 (1)四種品牌的手機今年第二季度的銷售量與第一季度相比,變化率如下:A品牌減少2%,B品牌增長4%,C品牌增長1%,D品牌減少3%,寫出今年第二季度這些品牌的手機銷售量的增長率。 (2)一個月內,李明體重增加1.2kg,張華體重減少0.5kg,劉偉體重無變化,請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追問:減少-1kg代表什么意思? 【學習任務四】暑假第一周,小慧零花錢的收支情況如下: 星期一媽媽給零花錢10元;星期二買練習本用去3元;星期三買卡通筆用去2.8元;星期四無收入也無支出;星期五買礦泉水用去2元;星期六獲得校報投稿稿酬5元;星期日買發夾用去6.9元。觀察她的收支記錄,回答以下問題: (1)請用正數、負數或0填寫下表: 日期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收支/元 (記收入為正)小慧暑假第一周零花錢結余多少元? 周日買完發夾后,小慧還想再買一支鉛筆1.2元,請問錢夠嗎?還缺多少錢?【學習任務五】 (1)讀出下列各數,它們分別是正數還是負數? 7,-7.46,0,+ ,- (2)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A)0既是正數又是負數 (B)0是最小的正數 (C)0是最大的負數 (D)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汽車在一條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駛,規定向北行駛為正。汽車向北行駛45km,記做 km(或 km);汽車向南行駛60km,記做 km。 (4)規定增長的百分比為正,增長25%記做 , -12%表示 。 【學習任務六】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為什么要引入負數? 請舉例說明負數的意義。 (3)說說正數、負數及0之間的關系。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數學 年級 七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1.1從自然數到有理數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上冊)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生活實例,體會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2. 通過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理解負數的意義,發展抽象能力。教學重點: 會判斷正數、負數。2. 運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理解0的意義。教學難點: 1. 建立正數、負數的概念。2. 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通過展示自然數、“0”和分數的發展史,讓學生了解數的產生與日常生活、生產實踐的關系,感受數的擴充的必要性。 2.問題情境: ①某地某一天的最高氣溫零上2℃。 ②由于連續暴雨水庫水位上升5米。 ③某公司7月盈利1.5萬元。 ④某人某天支出50元。 問題1:你會如何表示這些數? ①某地某一天的最高氣溫零上2℃,最低氣溫為零下3℃。 ②由于連續暴雨水庫水位上升5米,放水后水位下降3米。 ③某公司7月盈利1.5萬元,8月虧損1.3萬元。 ④某人某天支出50元,收入50元。 問題2:你又會如何表示這些數量呢? 小明認為可以用“文字+數字”來表示:如零上2,零下3;上升5,下降5;盈利1.5,虧損1.3;支出50,收入50。 小聰認為可以用“不同圖形+數字”來表示:如 2, 3;5, 5; 1.5, 1.3; 50, 50。 小紅認為可以用“不同顏色”來表示:如2,3;5,5;1.5,1.3;50,50。 小王同學翻閱了我國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此書在“方程”一章中提出了正數、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法則,如關于家畜買賣的第八題,使用“正與負”來表示“賣出與買入”,將賣出家畜獲得的錢數記為正,買入家畜付出的錢數記為負。提出用“符號+數字”來表示。小張在生活中觀察到以下圖片,也提出用“符號+數字”來表示: 如+2,-3;+5,-5;+1.5,-1.3;+50,-50。 【設計意圖】情境的設置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表達實際情境中的數時,已有的正數和0已無法滿足,引起沖突,類比小學解決“數不夠用”的經驗,確定要引入新的數,從而指引學生在已有數的基礎上引入新的符號來表示。通過追問,類比已有經驗形成本節課新知的邏輯結構,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二、觀察感知,理解概念 1.定義:一般地,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把一種意義的量規定為正,用大于零的數表示,如8848.86,36,,1.31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正數前面可以放上正號“+”來表示(讀作“正”,常省略不寫)。 把另一種與之意義相反的量規定為負,在大于零的數前面放上負號“-”來表示(讀作“負”),如-500,-60,-0.5,-等,這樣的數就叫做負數。 2.辨析:(1)你能舉例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并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嗎? 向東行駛1千米盈余10元升高2米勝2局增加25%…向西行駛0.8千米虧損20元降低3米負3局減少10%…小結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特點: ①成對出現:單獨一個量不能成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如上升10米。 ②同類量:如向東走20米與出口20箱就不是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③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其數量并不要求相等:例如與盈利300元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有很多,如虧損400元、虧損100元等。 (2)你知道溫度計中的“0”刻度表示什么意思嗎? (3)在表示某地的高度時,用正數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海拔,用負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那么海拔為0m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在實際意義中,0一般表示“基準”,比如海平面、警戒水位等。 3.思考: (1)四種品牌的手機今年第二季度的銷售量與第一季度相比,變化率如下:A品牌減少2%,B品牌增長4%,C品牌增長1%,D品牌減少3%,寫出今年第二季度這些品牌的手機銷售量的增長率。 (2)一個月內,李明體重增加1.2kg,張華體重減少0.5kg,劉偉體重無變化,請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追問:減少-1kg代表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由學生列舉生活的實例,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這一概念,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與學生一起探究其中的注意點,仔細剖析概念,幫助學生突破概念理解的阻礙。通過實例,讓學生說明0的實際意義,感悟0不僅可以表示“沒有”,還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點,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起“基準”作用。此外,本環節以學生熟悉的手機銷售量情況、體重變化問題為例,培養學生理解“正”與“負”的相對性及轉化,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 三、例題示范,鞏固理解 暑假第一周,小慧零花錢的收支情況如下: 星期一媽媽給零花錢10元;星期二買練習本用去3元;星期三買卡通筆用去2.8元;星期四無收入也無支出;星期五買礦泉水用去2元;星期六獲得校報投稿稿酬5元;星期日買發夾用去6.9元。觀察她的收支記錄,回答以下問題: (1)請用正數、負數或0填寫下表: 日期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收支/元 (記收入為正)(2)小慧暑假第一周零花錢結余多少元? (3)周日買完發夾后,小慧還想再買一支鉛筆1.2元,請問錢夠嗎?還缺多少錢?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體現正數、負數在實際中的應用,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正數與負數,第(3)問讓學生感悟負數的產生也是因為數學運算中出現“小數-大數”而導致數不夠用的現象。 四、目標檢測,檢驗效果 (1)讀出下列各數,它們分別是正數還是負數? 7,-7.46,0,+ ,- (2)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A)0既是正數又是負數 (B)0是最小的正數 (C)0是最大的負數 (D)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汽車在一條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駛,規定向北行駛為正。汽車向北行駛45km,記做 km(或 km);汽車向南行駛60km,記做 km。 (4)規定增長的百分比為正,增長25%記做 , -12%表示 。 【設計意圖】第(1)題鞏固正數、負數的概念;第(2)理解0的意義;第(3)、(4)題應用正數、負數解決實際問題。 五、小結提升,形成結構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1)為什么要引入負數? (2)請舉例說明負數的意義。 (3)說說正數、負數及0之間的關系? 梳理形成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圖,如下圖: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探究內容和過程,形成知識結構,提升對引入新數的過程與方法的體會,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促進學生對0的意義和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的深入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 從自然數到有理數(1)(學習任務單) ——2024-2025學年數學浙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docx 1.1 從自然數到有理數(1)(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數學浙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