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黑龍江省大慶市2025屆高三年級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測語文試題2025.01注意事項:1. 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的指定位置上。2. 選擇題答案使用2B鉛筆填涂,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的標號;非選擇題答案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簽字) 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 請按照題號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4. 保持卷面及答題卡清潔,不折疊,不破損,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 現代文閱讀Ⅰ (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中華先民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里,創造出輝煌的文化,給我們留下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線是其中的出色代表,是中華文明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成為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標識。在北京中軸線宏大華麗的規劃布局中,蘊含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和特點。中國文化強調“中” “和”的理念。《中庸》載:眾“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表達的是不偏不倚, “和”追求的是和諧有序。北京中軸線統領古都老城的規劃格局,承載著中華文明“致中和”的精神追求。從選址看,中軸線堅持擇中而居的原則,雄踞京城正中的位置。從布局看,中軸線兩邊建筑均保持著左右對稱的布局,如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壇等,這些建筑物各得其所,極富中正平衡之美。北京中軸線見證了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過程。自古以來,在中華大地上,從來不是一個民族在孤鳴,而是各民族合唱,共同演奏出中華民族的恢宏樂章。各民族和文明之間不斷進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中華民族絢麗多彩、多元一體的文化特征。北京曾是多個少數民族政權的都城,是多民族文化匯聚之地。傳承至今的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偉大作品。北京中軸線最早誕生于元代,歷經元、明、清三個多民族大一統王朝。無論是漢族,還是蒙古族、滿族,都對中軸線的規劃理念和格局尊崇有加、承接有序。中華文明尊重自然的優良傳統是追求“天人合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天人合一”,最早見于《莊子》: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歷經多代發展, “天人合一”理念不斷被賦予豐富意蘊,展現著中華先民獨特的宇宙觀、自然觀、人生觀。北京中軸線參照天地宇宙秩序而建,是“天人合一”的物質載體。古代中國,天子之所以為天子,是因為天子“受命于天”,此之謂“天子居中國,受天命,治天下”。北京中軸線正是帝王尋天下之中、擇居于中國的重要體現。其中建筑的布局和命名亦對應天象,如故宮在修建之初,被明永樂帝命名為“紫禁城”,取紫微星之意; 在區域選址上,北京中軸線體現了我國先人因應自然之勢、巧借自然之力的智慧和理念。(摘編自唐執科《理解把握北京中軸線的整體價值》)材料二:北京中軸線全長約7.8公里,由15處遺產構成要素組成,北端為鐘鼓樓,向南經景山,過故宮、天安門、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正陽門、箭樓、前門大街,至南端永定門,天壇和先農壇分列中軸線東西兩側。根據《周禮·考工記》描述,理想的國都平面應呈方形,宮城居中,朝堂位于南側,市珒和居民區位于北側,東側設太廟,西側設太社,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這一范式對中國歷代都城規劃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北京中軸線正是這一范式完整的物質載體,展現了中國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規劃傳統,見證了北京城市的發展演變。北京中軸線是不斷傳承并持續引導城市發展的城市軸線,它集中展現了傳統與現代城市景觀的融合,展現出傳統中軸線規劃理念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摘編自王鵬、施雨岑、陳冬書《北京中軸線映射古都的歷史與新韻》)材料三:材料四:記者:在世界遺產層面上, “北京中軸線”體現了什么樣的價值 呂舟: “北京中軸線”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基于“北京中軸線”作為世界遺產所應具有的價值標準,尤其是關于列入世界遺產的對象應當是“能為延續至今或業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這一標準的闡述。“北京中軸線”的核心價值在于其通過建筑群和城市空間表達了中華文明的核心精神和審美意識的持續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13世紀“北京中軸線”始建時對于公元前1000年周代城市制度的表達,更體現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天安門廣場建筑群的規劃設計和功能定位,以及21世紀初開始對“北京中軸線”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記者:在申遺文本提交后,我們又補充了材料,主要是哪方面的 呂舟:我們一共補充了兩次材料:一次是介紹《考工記》及其規定、與其他城市規劃理論的不同之處; 一次是解釋“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傳統文化“中” “和”理念在都城規劃與建設物質層面的集中體現。事實上,這兩次補充材料都讓我們更清楚地理解了關于“北京中軸線”及中國文化在國際遺產領域的知識盲點。對這些內容就需要在之后的交流對話中給予更多的關注,用更簡單清晰的表述去幫助對方理解。記者: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呂舟:在“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過程中,民眾廣泛參與是很成功的經驗之一。剛開始時,我們也會想,會不會增加申遺過程的復雜性 但事實證明,民眾參與形成了強大的社會凝聚力。北京市會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居民的意見建議,之后由專業機構將公眾意見轉化為提案或者報告,再經由專家研討、部門商議、征求公眾意見等程序后形成政府決策,直至最終實施。(摘編自《“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背后的故事——訪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文本團隊負責人呂舟》)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北京中軸線最早誕生于元代,是中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偉大作品,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見證了中軸線的形成過程。B. 北京中軸線參照天地宇宙秩序而建,在建筑的布局和命名以及區域選址上,都體現了中華文明“天人合一”的理念。C. 北京中軸線展現中國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規劃傳統,見證北京城市發展演變,因此成為《考工記》理想國都范式完整的物質載體。D. 通過建筑群和城市空間表達中華文明的核心精神和審美意識的持續影響是“北京中軸線”的核心價值,這種影響體現在歷朝歷代。2. 根據材料二與材料三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圖中①為鐘鼓樓,附近商業街市代表了“面朝后市”中“市”的部分。B. 圖中②為故宮,宮城外朝與天安門代表了《面朝后市》中“朝”的部分。C. 圖中③為太廟,④為社稷壇,太廟和社稷壇構成了“左祖右社”的格局。D. 圖中⑤為先農壇,⑥天壇,它們分置中軸線兩邊,構成其有機組成部分。3. 下列對北京中軸線文創產品的描述,最能體現北京中軸線布局特點的一項是 (3分)A. 絲韻中軸絲巾:將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建筑和景點進行了巧妙的抽象化處理,色彩上巧妙融入了現代國潮風格配色。B. 中軸線拼圖:以景山俯瞰場景為底圖,以榫卯的方式拼接,使鐘鼓樓與永定門南北相連、天壇和先農壇東西相對。C. 夜光拼圖冰箱貼:以北京中軸線15 處遺產構成要素為主要元素,全部由人工打磨和填色,并在制作中巧妙融入夜光工藝。D. 北京中軸線護照:在紫外燈下,一條南北中軸線貫穿全城的畫面躍然紙上,熒光畫面融入龍的形象,仿佛一條巨龍騰空而起。4. 材料二和材料四都提到了《考工記》這本古籍,但作用并不相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分)5. 2024年7月,北京中軸線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四,簡要說明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的原因。 (6分)(二) 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牛啊,牛于連亭①黃牛不泡澡,不滾泥巴,不渴是不到水邊去的。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我聽了直皺眉。不洗澡的黃牛臟,有臊味,騎在它們背上能沾一屁股毛。但黃牛好養活,只要有干草吃,它們就能乖乖待在牛圈里。主人把它們放出來,它們也只安靜地啃草,很少惹事。相比之下,青牛要比黃牛多事。它們愛到池塘泡澡滾泥巴。早上,青牛一出牛圈,要到水泡里沒一會兒,洗干凈了才慢悠悠地去親吻草地。到了傍晚,它們要在泥巴里磨蹭半晌,讓渾身都裹滿泥巴,才甘心回欄。青牛不僅愛洗澡,還怕熱。農忙時節,一歇工,舅舅立馬著急地給牛尋一處有樹蔭的塘子。若不這般用心服料,它們就會大喘粗氣,舌頭從嘴巴里掉出來,甚至因此丟掉性命,農民就會在關鍵時期喪失勞力。②外婆家喜歡養青牛,我爸則喜歡養黃牛,青牛黃牛都曾是我的好朋友。我在隴村河灘上,經常踩著青牛又長又彎的角爬到牛背上去。我在牛背上唱歌,吹口哨,啵樹葉,向黔江發出呼喊。天地遼闊,山高水長。a那時,時間不是時針分針,不是工作日程表,而是日升月落,花謝花開。江水湯湯,無窮無盡,宛如我對事物的幻想。一只蟋蟀挖個洞,其復雜不亞于頤和園,其精美不輸給金字塔。風是快樂的,它搖落草木上的水珠,就像擦去新生兒的淚水。我騎在牛背上,將生命的秘辛盡收眼底,如同坐擁繁盛的國王。和黃牛相處,人也是謙卑的。它興奮地叫一聲,山谷傳來深沉的回響,鳥群也為之翻飛歡唱。我知道,在剛才的一呼一應中,大自然的訊息已被悄悄傳遞,那些接收到指令的生命正在蓬勃生長。③沒有比牛更疼惜草木的生靈了。它們溫厚的嘴唇觸碰草葉時,就像母親給孩子理發,動作輕柔,生怕弄疼孩子。它們的吃相文靜,只小心地捋下草尖,卷進嘴里,留待夜里慢慢反芻,從來沒有一頭牛為吃草而傷根動土。被牛梳理過的大地不會荒蕪,用不了幾天就變得更加繁茂。長大后,我見過人為開發樓盤砍光山頭,見過人為爭地而竭盡湖水,貪念過處,滄海桑田全都改變形貌。比起龐大的身軀,牛的四條腿堪稱瘦小。然而就是這負載千斤的腿腳,也從不舍得傷害草木。它安穩地踏著步,走過大路、草地、肥田,一些種子落在它的蹄印中,生根發芽,成材成林。④b大地上,農人和牛在勞作,季節在莊稼的顏色中更替,青了,黃了,又青了,又黃了……此外,天地似乎再無變化。天地間的人和半高卻在移莊稼一次次的親密接觸中老了。勞務的繁忙,使農民和牛都沒有心力思考,沒有時間傷懷,他們坦然接受隨時間到來的一切,包括死亡。而田地間的死亡,往往意味著價值的耗盡。那年秋天,父親突然把家里的黃牛牽到集市,那是我記憶中最好的一頭牛,能拉動裝滿谷子的牛車,能一天耕三四畝田。它來我家十幾年了,父親出外打工的日子,它幫母親犁地拉車。沒有它,母親是無法一人照料田地的。而它最后的路,只有父親知情。c我以為牛老了以后,與之朝夕相處的人會為之落淚,但實際上農人無暇顧及。一個農民,一生少不了要送走幾頭牛。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 牛老了,牙口不好了,再拖下去就吃得少了,干不動了。農人眼瞅著,估算著,拖延著,又擔憂著,于是等不了牛在少食中變瘦,咬咬牙就把牛賣給了屠宰場。農人需要這筆錢再買一頭小牛,把它養壯,教會它駕車拉犁,直到它在日出日落中走到生命的盡頭。⑤d如果你認為殺牛是一種殘忍,那是因為你不懂得大地的邏輯,不懂得勞作的邏輯。大地是不會浪費的,而勞作是講收成的。當這個邏輯被破壞時,必有生命為之終結,才能有生命因此而存續。這正確得讓人不寒而栗。事實上,人已經超出自然很多了,我們造出許多事物來應對衰老,例如藥物、技術等,但死亡的威脅一直都在。越是那些卑微的角落,生命的出場和退散越干脆利落,沒有半點遲疑和留戀。⑥牛忍辱負重的一生結束了,它們安靜地躺在案板上,鋒利的刀將它們解體成可口的肉食。它們不是那在疆場上救過主人的戰馬,不是九天上俯瞰眾生的雄鷹,只是一頭重復勞作的耕牛。它們不能強求主人太多,主人也不能付出更多。⑦近年,農村的耕牛突然變少了。在大地的邏輯中,耕牛是應需而生的。當它們不再被需要時,要么消失,要么轉變功能。其實,這種變化早有征兆,父親賣掉家里的黃牛后,沒有買回新的牛犢,而是買回了一輛三輪車。父親駕著它拉米,拉木頭,拉石沙,無視空蕩蕩的牛圈在渴盼新的住戶。牛耕過的土地,要么被拖拉機占據,要么荒蕪。牛被時代和機械解放了,人也跟著被解放出田地。在巨變之中,反應靈敏的生命能很快找到新的位置,比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丟下長草的田地跑到城里。像牛這么笨的牲畜,只能等待命運來安排。后來,養牛場出現了,成群的牛圈養在里面,不用干活,只負責吃飯、睡覺、長膘。它們快樂嗎 這個問題只有牛知道。它們沒有機會變老,它們在壯年時就變成了餐桌上的一道道肉食,到死都見不到一株莊稼生長的模樣。(有刪改)6. 下列對文本內容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文章第一段敘述“黃牛好養活,只要有干草吃”與“相比之下,青牛要比黃牛多事”,表明“我”在情感上更傾向于喜歡黃牛。B. 文章第二段的自然景物,描寫了牛生活的自然環境,與后文圈養在牛場的牛“到死都見不到一株莊稼生長的模樣”形成呼應。C. 文章第五段作者使用第二人稱“你”,易喚起讀者的情感體驗,真實可信,引導讀者突破常規去思考牛的生命終結的價值。D. 文章中的“我”始終以客觀敘述者的身份來看待牛的命運變化,當牛不再被需要時,它們要么消失,要么變成餐桌上的一道道肉食。7. 下列對文中劃線句子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句子a寫“我”現在回憶與黃牛相處的過程,那時的“我”體驗到了慢節奏的生活,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生命的蓬勃。B. 句子b寫莊稼在四季中除了“青了,黃了,又青了,又黃了……”,似乎再無變化,以此襯托田地間人和牛逐漸老去的事實。C. 句子c寫在牛老了這件事上,“我”的認知與牛的現實境遇并不相同,一旦牛失去勞動價值,農人便毫不留情地將它送到屠宰場。D. 句子d中兩個“邏輯”的含義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即規律。耕牛是應需而生的,當它們不能勞作; 失去價值,便破壞了“邏輯”。8. 文本第三段作者說“沒有比牛更疼惜草木的生靈了”,結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9. 文本標題為“牛啊,牛”,請結合牛的命運變化,分析作者的情感態度。 (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陳平謝病。上問之,平曰: “高祖時,勃功不如臣,及誅諸呂,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讓勃。”上乃徙平為左丞相,太尉勃為右丞相。論誅諸呂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戶、賜金各有差。絳侯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之恭常目送之。郎中安陵袁盎諫曰: “諸呂悖逆,大臣相與共誅之。是時丞相為太尉,本兵柄,適會其成功。今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 臣主失禮,竊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莊,丞相益畏。居頃之,人或說勃曰: “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久之,即禍及身矣。”勃亦自危,乃謝請歸相印。后詔曰: “前遣列侯之國,或辭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 ”十二月,免丞相勃,遣就國。絳侯周勃既就國,每河東守行縣至絳,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其后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薄太后以為勃無反事。帝朝太后,太后以冒絮提帝曰: “絳侯始誅諸呂,綰皇帝璽,將兵于北軍,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 ”帝既見絳侯獄辭,乃謝曰: “吏方驗而出之。”于是使使持節赦絳侯。(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材料二:周勃平諸呂,迎立文帝,而有德色; 非有罔上行私之愚①也,不學無術而忘其驕耳。袁盎與俱北面事君,蕁卑雖殊,固有同僚之義,規而正之,勃豈怙而不改 藉其不改而后廷折之,勃過不掩而文帝之情亦釋矣。乃弗規弗折而告文帝曰: “丞相驕,陛下謙讓,臣主失德。”斯言出而釁忌生,勃之禍早伏而不可解,險矣哉!帝之謙,非失德也,尊有功而禮大臣,亦何非太甲、成王之盛心② 而導之以猜刻,此之謂不忠。諒其心之無他,弗與規正,而行其讒間,此之謂不信。乃抑有奸不如盎者,淺而躁,褊迫①而不知大體,擊④于目即騰于口,貽禍臣主,追悔而弗及,非盎類而害與盎等。故人主之宜遠躁人,猶其遠奸人也。(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注]①慝(tè),邪惡。②盛心,深厚美好的情意。③褊迫,見識狹小。④擊,接觸,這里指目擊。10. 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絳侯朝A罷趨B出C意得D甚E上禮之F恭G常H目送之。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本,執掌,與《伶官傳序》中“抑本其成敗之跡”的“本”意思相同。B. 稍,漸漸,與《蘇武傳》中“稍遷至栘中廄監”的“稍”意思相同。C. 北面,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見君主時是面向北的。D. 藉,假使,與《赤壁賦》中“相與枕藉乎舟中”的“藉”意思不同。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文帝即位后,陳平認為周勃平定呂氏叛亂時立下的戰功超過了自己,主動要求將右丞相之位讓給周勃,皇上同意了陳平的意見。B. 周勃被逮捕入獄,薄太后認為周勃當初在誅滅呂氏時,手持皇帝玉璽掌握兵權都沒有謀反,如今身在小小的絳縣更不會謀反。C. 袁盎與周勃同為朝臣侍奉君王,雖尊卑懸殊,但并不影響兩人應有的同僚之義,所以王夫之肯定了袁盎向文帝進諫的行為。D. 王夫之認為,有些小人淺薄急躁,見識偏狹又不識大體,一旦看見什么就會迫不及待地宣揚出來,結果給君臣都帶來了災禍。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8分)(1) 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之。 (4分)(2) 固有同僚之義,規而正之,勃豈怙而不改 (4分)14. 針對袁盎向文帝諫阻周勃一事,王夫之對三個人有怎樣的評價 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3分)(二)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學書①陸游九月十九柿葉紅,閉門學書人笑翁。世間誰許一錢直,窗底自用十年功。老蔓纏松飽霜雪,瘦蛟出海拏虛空。即今譏評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注]①慶元四年(1198) ,陸游七十四歲時寫了這首學習書法的詩。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本詩首句以秋景起興,暗示時光流轉,烘托出靜謐的學習氛圍。B. 第二句中的“笑”字,寫出了人們對詩人閉門學習書法的態度。C. 詩人認為學習書法不值一錢,但他也心甘情愿地付出十年努力。D. 整首詩語言平易明暢,又不乏用詞上的精心錘煉,富有表現力。16. 作者主張什么樣的學書態度 請結合詩歌的內容加以分析。(6分)(三) 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 補寫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班會課上,王老師引用《諫太宗十思疏》中的“ , ”,勉勵學生要一直保持學習的熱情,不可有始無終。(2)小蔥暑假去杭州旅行,杭州城街巷河橋的美麗和居民住宅的雅致讓她想起了柳永《望海潮》中的“ , ”。(3) 古人描景狀物時,常在詩的上下兩句中都使用疊詞,唐詩“ , ”就是如此。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 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題。養鴨是很苦的事。種田也是很苦的事,但那是另外一種苦。問養鴨人頂苦是甚么,很奇怪的,【甲】他們回答“是寂寞”。這簡直不能相信了,似乎寂寞只是坐得太久談得太多,抽煙喝茶度日的人才有的感情,【乙】“鄉下次信譽《寂寞答嗎 也許寂寞是人的基本感情之一,怕寂寞是與生俱來的。種地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車水、笧草、播種、插秧、打場、施肥,有歌聲,有鑼鼓,有打罵調笑,相慰相勞,熱熱鬧鬧,呼吸著人的氣息。【丙】而養鴨是一種游離、一種放逐、一種流浪。一清早,天才露白,撐一個淺扁小船,才容一人起坐,叫作“鴨撇子”,手里一根竹篙,竹 頭上系一個稻草把子或破芭蕉蒲扇,用以指揮鴨子轉彎入陣,也用以劃水撐船,就冷冷清清的離了莊子,到一片茫茫的水里去了。在那么空寥的地方,真是會引起一種原始的恐懼的,無助、無告、忍受著一種深入肌理,抽搐著腹肉,教人想嘔吐的絕望, “簡直要哭出來”! 遠遠的可以聽到一兩聲人聲,【丁】可是眼前是這些扁毛畜生!牛羊,甚至豬,都與人切身相關,可以產生感情,要跟鴨子談談心實在是很困難。18. 文中四處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甲處的引號 B. 乙處的問號 C. 丙處的頓號 D. 丁處的感嘆號19.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用了六個“一”,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分析。 (6分)(二) 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題。噩夢通常會給人帶來負性情緒,比如恐懼、焦慮、絕望、痛苦等。瑞士研究者通過腦影像學試驗發現,做噩夢的時候,人的大腦內有些和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相關的結構會處于激活狀態,這種體驗和面對真實危險時的神經反應是相似的。而在噩夢結束后,清醒狀態下,如果① ,這時他們腦內那些和恐懼焦慮有關的腦區激活程度反而降低了。也就是說,噩夢似乎讓他們不那么容易被現實的恐怖刺激嚇到。噩夢就像預防針,雖然讓人感覺不好,②。當人的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噩夢就是那個排氣閥,給焦慮恐懼一個出口,讓人不至于被不良情緒淹沒。從這個角度看,噩夢是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20.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4分)21.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4分)22. 下列句子中的“一定”與文中加點的“一定”,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A. 寫作時,段落長短沒有一定的標準,要根據所寫內容多少而定。B. 研究發現,睡眠質量的高低與睡眠時間的長短沒有一定的關系。C. 這個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定有它深刻的意義。D. 當你的認知達到一定的層次,你會對整個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四、寫作(60分)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60分)巍巍華夏,文明之光熠熠生輝。從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到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刷屏爆火,出圈的是“北京中軸線”和國產游戲, “出海”的卻是中國文化。從春節在海外掀起的慶祝熱潮,到中秋節團圓文化的國際傳播,再到二十四節氣智慧全球認知度提升……越來越多帶有中國文化元素的產品正在闊步走向世界,日益彰顯中國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作為新時代青年,你對中國“文化出海”有著怎樣的認識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不得泄露個人信息;語文答案1. B2. C3. B4. 【答案】材料二引用《考工記》,論證了北京中軸線是《考工記》中理想國都范式完整的物質載體,其范式對中國歷代都城規劃都產生了深遠影響。材料四中《考工記》是作為申遺的補充資料,回答了記者的問題,同時也讓申遺工作者更清楚地認識到“北京中軸線”及中國文化在國際遺產領域的知識盲點。5. 【答案】①北京中軸線是中華歷史文化遺產的出色代表,是中華文明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符合世界遺產所應具有的價值標準,這是申遺工作成功的根本原因。②申遺工作者不遺余力的努力和付出,進行了大量國際對話和價值闡釋的工作,為申遺工作成功提供有效的溝通。③民眾的廣泛參與和積極配合,有助于政府決策的形成,形成強大的凝聚力,為申遺工作的成功提供強大的力量支持。6. B7. C8. 【答案】①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牛憐惜草木、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特點,表達出作者對牛敬畏自然的贊美。②將牛疼借草木的行為與下文中人類為開發樓盤、爭地而破壞自然的行為進行對比,批判人類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9. 【答案】①牛是勞動的工具,是與農人并肩勞作的伙伴,表達了作者對牛腳踏實地、溫厚肯干的品質的贊美。②牛在失去農耕作用后,被送往屠宰場,結束了它忍辱負重的一生,表達了作者對牛生命結束的悲憫和無奈。③牛被現代機械取代,由役用變成了肉用,表達了作者對牛只能圈養的哀嘆,對農耕文明可能隨之消失的一種隱憂。10. CEG11. A12. C13. 【答案】 (1) 周勃自己害怕被殺,經常穿著鎧甲,讓家人拿著兵器來見郡守。采分點: 誅, 被殺; 被, 通“披”, 穿著; 以, 來。句意1分。(2) (兩人)本來就有同僚之義, (如果袁盎) 能規勸周勃,使他改正,周勃難道會堅持錯誤不肯悔改嗎 采分點:固,本來; 正,使動用法,使之改正; 怙,堅持。句意1分。14. 【答案】周勃:沒有欺君營私之心,但不懂戒驕戒躁。文帝:尊重禮遇有功之臣,并未失君王之德。袁盎:用心險惡,對君主不忠,對同僚不信。【參考譯文】材料一:陳平稱病想辭職。皇上問他原因,陳平說: “高祖時,周勃的功勞不如我,等到誅殺呂氏家族,我的功勞同樣不如周勃,我希望把右丞相的職位讓給周勃。”文帝于是將陳平調任為左丞相,任命太尉周勃為右丞相。朝廷對誅滅呂氏的人論功行賞,右丞相周勃以下,都被增加封戶和賜金,數量各有差別。絳侯周勃散朝時小步疾行退出,十分得意: 文帝對絳侯以禮相待,很為恭敬,經常目送他退朝。擔任郎中的安陵人袁盎諫阻文帝說: “呂氏違反正道,犯上作亂,大臣們一起將呂氏誅滅。那時,丞相身為太尉,掌握兵權,才湊巧建立了這番功勞。現在,丞相好像已有對人主驕矜的神色,陛下卻對他一再謙讓; 臣子和君主都有失禮節,我私下認為陛下不該如此! ”以后朝會時,文帝越來越威嚴,丞相周勃也越來越敬畏。不久以后,有人勸諫周勃道:“您誅殺呂氏家族,擁立代王,威震天下。為此,您受到重賞,身處尊位,時間久了,將會有災禍降到您的身上。”周勃也為自己擔憂,就辭官歸還相印。后來文帝下詔道: “之前下令讓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地去,有的人推辭而沒有成行。丞相,是朕所倚重的,就請為朕率領列侯到封地去吧! ”十二月,罷免了丞相周勃的職務,讓他回到封國。絳侯周勃已經到達封地,但每次河東郡的郡守巡行所屬各縣時來到絳地,周勃自己害怕被殺,經常穿著鎧甲,讓家人拿著兵器來見郡守。其后,有人上書給皇帝,舉報周勃將要造反,皇帝將此事交給廷尉處理。廷尉逮捕了周勃,審理這個案子。周朝極為恐懼,不知怎樣對答才好,獄吏漸漸對周勃有所凌辱。薄太后認為周勃不會謀反。文帝朝見太后時,太后惱怒地將護頭的帽絮扔到文帝身上說: “絳侯周勃當初在誅滅呂氏的時候,手持皇帝玉璽,率領北軍將士,他不利用這一時機謀反,如今住在一個小縣,反而要謀反嗎! ”文帝此時已見到了周勃在獄中所寫的辯白之辭,于是向太后謝罪說: “獄吏剛剛證實他無罪,就要釋放他了。”漢文帝派使者持皇帝信節赦免絳侯周勃。材料二:周勃平定了呂氏的叛亂,迎立漢文帝,而流露出有恩德于文帝的神色; 這并不是因為他有欺騙君主、營私舞弊之奸邪之心,而是由于他不學無術所以忘記了要戒驕戒躁。袁盎與他一起作為朝臣侍奉君主,雖然尊卑懸殊,但兩人本來就有同僚之義,如果袁盎能規勸周勃,使他改正,周勃難道會堅持錯誤不肯悔改嗎 假使他不思悔改,那么以后就在朝堂上當眾批評他,這樣既不掩飾周勃的過錯,也可以消除文帝心中的疑慮。然而,袁盎既不私下規勸,也不當眾批評,而是對文帝說: “丞相周勃恃功而驕,陛下卻一味謙讓,這樣臣子和君主各自都失去了應有的德。”此言一出,漢文帝立即對周勃產生了裂痕和猜忌,周勃的災禍早在這里就埋下了,最終也無法破解,袁盎的用心真是險惡啊!帝王的謙讓并不是失德。尊重有功之人,禮遇德高位重的臣子,難道不是像商王太甲、周成王那樣深厚美好的情意 而把帝王的謙讓之心導向猜忌刻薄,這就叫不忠。明白對方雖有錯但并無異心,卻不加以規勸指正,而是私下里進讒言挑撥離間,這就叫不信。還有一些不如袁盎奸邪的人,淺薄急躁,見識偏狹而不識大體,一旦看見什么,不等搞清緣由就迫不及待地宣揚出來,結果給君臣都帶來了災禍,追悔莫及,這種人雖然與袁盎不屬于同類,但危害卻是相同的。所以,君王應該遠離急躁之人,就如同遠離奸險邪惡之人一樣。15. C16. 【答案】①埋頭苦練,專心致志。首聯直接點出詩人自己閉門不出,專注于書法學習。頷聯指出,在世人眼中,或許學習書法不值一錢,但詩人卻甘愿付出更多寶貴的時間。②執著與堅毅。頸聯寫老蔓纏繞松樹,歷經風霜雨雪而不屈不撓,象征了書法學習過程中的執著與堅毅。③超脫世俗,不在乎嘲笑與批評。頷聯和尾聯都寫出了詩人不在乎世人一時的評價,他堅定不移地學書,并認為歷史自有公論。17. 【答案】 (1) 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2)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3) 例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18. C19. 【答案】①連用六個“一”,將畫面集中在放鴨人劃船放鴨的特定場景,畫面集中。②前文突出的是種地的熱鬧與忙碌,此處連用六個“一”突出的是寂寞,形成強烈反差。③“一”的連用,將放鴨人的寂寞具象化,與下一段寂寞的主觀感受相呼應。20. 【答案】①缺少主語, 刪掉“使”或者“通過”。②“以致”改成“以便” “以”或者“來”。 (如有其他答案,符合原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21. 【答案】①讓受試者看一些恐怖圖片 ②卻有一定的減壓作用22. D23. 寫作【解析】這是一則材料作文題。材料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由“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和“國產3A游戲《黑神話:悟空》刷屏爆火”現象導入,引出“中國文化出海”的話題內容: 第二部分內容列舉這種現象的普遍性,以及“文化出海”實質一——“中國文化元素的產品正在闊步走向世界,日益彰顯中國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試題要求學生據此寫一篇文章。對此,考生要從材料出發,以現代青年人的身份發表對“文化出海”這一現象的看法。考生可以從“文化出海”現象入手,分析現象的本質和產生的原因,或者結合實際談做法,如何才能更好地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也可以圍繞“文化出海”這一話題,分析“文化出海”這一現象的影響、結果等等。【參考立意】揚中國文化,讓世界共睹文化出海,四海共賞傳中國文化,興泱泱華夏承昌盛文化,持傳播火炬綻中國文化之彩,賞世界滿園之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