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萊州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第二次質量檢測語文試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宋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元祐時代的“士人畫”,即“文人畫”觀念的提出,使中國繪畫的發展方向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從元祐文士大量論及的文人畫家來看,他們認為“士人畫”高于“畫工”畫品之處,并不在于題材、格局、技法的卓越性,而在于文人特有的藝術修養、精神氣質、生活情趣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這使元祐文士的繪畫品評標準也不同于前代,他們站在社會批評家的角度,在論及藝術主題與藝術形式的關系時,以“六法”為基礎,講求正格,體現了用世之志。這對后世繪畫,甚至當今畫壇部分人認為文人畫就是任意揮毫涂抹的認識,有著警示意義。繪畫要有一個基礎,其基礎在于“橫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數,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余地,運斤成風”,也是“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蘇軾《書吳道子畫后》)。然而,每當論及藝術態度與藝術趣味的關系時,元祐文士又站在一個自由藝術家或曰個體化批評的立場上,以“畫以適吾意”為旨歸,尚清韻,好別趣,體現出獨善其身的創作心態。這一雙重尺度藝術評價標準,既適用于不同時期對待不同對象的文藝評論,也適用于同一時期對待同一對象的評論。總體而言,就元祐文士的繪畫經歷以及題畫詩創作來說,他們大多數是知畫、曉畫,但并非善畫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經過正規的造型訓練而達到“技”近乎“道”的經歷,但卻擁有一個共同的立足點,即擁有過由“器”進乎“道”的創作經驗和高峰體驗。比如,蘇軾的詩文、米芾的繪畫、黃庭堅的書法,這些藝術經驗帶給他們一定程度的創作自信,當他們進行繪事活動時,這種自信會不自覺地作用于繪畫這個“器”,使他們的繪畫超乎以往的畫苑作品,更有書卷氣、文人味兒。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說道,“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創作與批判、考證,原本出自兩種不同的精神狀態,需要不同的功夫。但是,元祐文士直接從形而上出發來規范形而下,這是文人畫從臺后走向臺前的第一個亮相動作。事實上,在當時元祐文士的繪畫品評中,“尚意”顯然是指個性的解放。可以看到,他們選擇題畫賦詩的繪畫作品并不是那些僅僅為了暢意的涂鴉作品,而是那些既能體現詩興意味又能使用傳統技法的繪畫形態。元祐文士使程式超越了程式,筆墨超越了筆墨。他們為“文人畫”提出的相應理論所形成的畫風,雖然在當時沒有成形,但歷經后世的繪畫實踐進而成為最具中國繪畫特色的代表,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繪畫的代名詞。他們對中國文人畫的推動作用影響深遠。(摘編自康倩《中國文人畫史上的“元祐”時代》)材料二:推動傳統文人畫發展的根本因素,在于一個“真”字。繪畫中存在著兩種真實,一種是外在形象的真實,一種是生命的真實。文人畫認為,繪畫作為表現人的靈性之術,必須要反映生命的真實,故外在形象的真實被文人畫排除出“真”的范圍。生命真實是通過中國藝術的獨特追求——“境界”來實現的。境界,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稱為“顯現生命真實的世界”。境界不是風格,它是人在當下妙悟中所創造的一個價值世界,其中包含他們獨特的生命感覺和人生智慧。所以,它是一個顯現生命真實的價值世界。文人畫的哲學思考是它的人文價值顯現的基礎。重要的不是藝術家留下的畫跡,而是伴著這些曾經出現的畫跡所包含的創作者和接受者的生命省思。藝術最值得人們記取的不是作為藝術品的物,而是它給人的生命啟發。即使有些作品不再存世,但通過語言文獻中存留的若干信息,仍然可以幫助我們分享其中的智慧。文人畫重在形式之外追求意境的傳達,但這并不意味著文人畫中的形式,只是一種表達人情意世界的媒介,只是一種工具。文人畫發展的重要特點,就是將筆墨、丘壑(代指文人畫中的具象性因素)、氣象三者融為一體,形式即意義本身。因此,文人畫有一種超越形式的思考,變形似的追求為生命呈現的功夫。文人畫的根本努力,主要在于形式的“純化”。文人畫理論的核心不是“形似”與否的問題。蘇軾等的反形似理論,指引文人畫的發展方向,也引起人們的誤解,甚至帶來理論上的混亂。文人畫的核心是超越“形式”,而不是反對“形似”。在似與不似、不似之似的“似”上打圈圈,終難入文人畫的門徑。文人畫也不是所謂“純形式”之藝術,“純形式”的理解就抽去了它生命呈現的內核。(摘編自朱良志《傳統文人畫的人文價值》)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沒有經過正規的造型訓練,導致元祐文士大多不善繪畫,在繪畫上他們不能由“技”近乎“道”。B.材料一中“程式超越了程式,筆墨超越了筆墨”與材料二中“形式的‘純化’”表意并不相同。C.文人畫將外在形象的真實排除出“真”的范圍,體現出其對超越形式的思考與呈現生命的追求。D.蘇軾文人畫反形似理論與其“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的主張并不矛盾,因兩者側重點不同。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祐文士既講正格求用世又尚清韻好別趣的繪畫品評標準,體現出日常生活中儒道精神在他們內心的沖突。B.蘇軾、米芾、黃庭堅等人由“器”進乎“道”的創作經驗說明,詩文、繪畫、書法等在藝術上有相通之處。C.藝術品所蘊含的創作者的生命省思是其人文價值顯現的基礎,可以使其超越物的存在而給人生命智慧啟迪。D.由文人畫的產生與發展可以看出,藝術理論來源于藝術創作實踐并且又能指導推動藝術實踐的發展與創新。3.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第二段在闡述元祐文士繪畫品評標準時,強調繪畫要有基礎并指出了當今畫壇部分人對文人畫的錯誤認識。B.材料一引用衛夫人《筆陣圖》中的語句,意在以書法之道解釋更有書卷氣與文人味的文人畫超越畫苑作品的原因。C.“畫見其大意,而不為刻畫之跡”與“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都可以作為論據來證明材料二第一段的觀點。D.材料二第三、四段重點闡釋了對文人畫形式的理解,是對第一、二段強調文人畫追求生命真實的境界的必要補充。4.下列詞語是材料中提及的相關概念,請根據對材料的理解確定分類標準,將其分為兩類,并說明兩類之間的關系。別趣筆墨丘壑氣象標準分類關系5.以上兩則材料,對你更好地欣賞文人畫有哪些啟示?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北京到馬邊【注】有多遠(節選)林雪兒“你去哪兒?”“馬邊。”“馬邊在哪?”“小涼山區一個邊城。”“出任封疆大吏?”馬格的語氣帶著調侃。“差不多吧,第一書記算不算?”林修說。“第一書記?!哈!”“一個村的。”“村的?你這官兒也忒小了吧?你一地道的北京人、北大高材生,工作單位是中紀委,跑去農村不耽誤嗎?再說農村那些事兒,你懂嗎?”“去了,不就懂了?”“去待兩年,大山深處,與青山為伴,想著都美。”林修對未來的時光充滿向往。“北京到馬邊有多遠?”“遠到遠方。”“文藝青年一枚。”馬格的話怎么聽都有諷刺的味兒。“文藝青年怎么啦?我就文藝了。”那天,一路顛簸之后,他坐在進山的小車里,興奮地看著一道又一道山撲面而來,一座又一座山變成低處,群峰在太陽之下如蓮盛開。秋天的陽光,給迎面而來的樹葉涂了亮閃閃的光,林修睜著眼,看滿眼的綠,閉著眼,夢里也是綠的。醒來,下雨了,但還是一道又一道的山,仿佛無路了,峰回路轉,又有一座山在前面,山生長著山。這重重疊疊的山會把他送到怎樣的遠方呢?離開北京時表哥馬格的話,反復回響在林修耳旁。司機好像很喜歡聽一首名叫《萬物的簽名》的歌,一直重復著。……剛剛入冬,山里的天氣就冷了。村委會修好以后,金雨生和李克住進了村委會,林修仍然住在曲別大叔家。村小學校的修繕與擴建也在進行,林修說必須加快建設,爭取在明年下半年,雪鶴村的孩子們能不出村就上學。曲別拉迪說修幾間教室很容易,學生在哪里?教師又在哪里?林修說招。拉迪說他不清楚情況,有哪個師范畢業的學生愿意來山里工作,他們一來可沒有回到城市的期限。林修想起市級醫院定向培養雪鶴村村醫的事,教師可不可以定向培養?林修想這個問題不僅是雪鶴村的,是馬邊所有的山村小學的,也是中國所有山區的。他設計了一張表格,交給在樂山的中國青年志愿者在大學生中做調查廣泛征求意見。林修問金雨生和李克:“我們來這山里兩年,再回到單位,也許原來的同事升職了,人脈廣了。你們后悔嗎?”金雨生和李克說:“不后悔。你呢?你后悔嗎?”林修說:“不后悔。在北京的時候,我也許不好意思說什么豪言壯語。但在這里,前線對吧,可以這樣說嗎?由不得要生出使命感來,因為與你們在一起。”三個人的手又疊在一起,他們記得初來的那一天,他們的手疊在一起,是剛開始的喜悅,而今天三個人的手疊在一起,才真有戰友的味道了。林修和金雨生、李克商量,為了確保明年學校能夠開學,決定在全縣有學校的村莊選拔一批人去樂山定點培訓。具體怎么選送由各村根據實際情況定。林修回到村里,說了縣里的決定,可選誰呢?他們商量,說那就考試吧,擇優錄取。林修說既然是考試就通知愿意參加的人都來。他們在村委會貼出通知,金雨生出了題,其實都是簡單的語文與數學。考試那天,來了好些青年。雪鶴村的冬天多霧,整天霧茫茫的,難得看到太陽,特別陰冷,人和土地都早進入了冬眠。快到年底,林修和金雨生們的工作也進入另一種模式。今天這個單位要扶貧資料,明天那個單位要扶貧人數,還有每天的駐村工作日志臺賬,加上不斷來訪的各方熱心扶貧的社會人士。他們來自不同的層級,側重點不一樣,又希望能為扶貧事業做點事,每次發言稿都認真對待,有時候,三個人擠在一間屋子里準備資料,連中午飯都是端進去吃,一天下來,手腳都有些僵硬。他們在村委會外面做了宣傳欄,把村里的基本情況,扶貧資金的應用,各種產業都寫在村務公開欄里。村民們都冷得躲到火塘邊時,村委會的燈還亮著。村民們回家抱來了干柴,就在院壩里架起柴火,大家蹲著烤火,火光把人的臉映得紅彤彤的,大家說一些笑話。有人提議說:“林書記,你給我們說一說北京吧。”說說北京,這話把林修難著了,北京從何說起呢?說高樓林立,說長城雄偉,說國家歌劇院,這些離村民們太遠了。林修說:“有去過北京的,舉個手。”都說沒去過。林修看了看時間,快十一點了,問大家:“現在晚不晚?”一個年輕人說:“半夜了,以往我們早睡了。”林修說:“你們都覺得現在很晚了對吧?但我告訴你們,這個時候,在北京很多的寫字樓里,許多年輕人都還在上班。拼,都懷揣一個夢想,想有一個好的前途,必然會付出。”“北京有高樓,更重要的是有夢想。在古時候,北京叫幽州,是契丹的一個藩鎮,就在那個時候有了馬邊這個邊城。馬邊與幽州相比,面積小不了多少。時代走到今天,幽州變成北京,相信大家也看了電視,北京已經成為世界大都市。你能想到的北京都有,你想不到的北京也有。而馬邊還叫馬邊,時光在這里停了似的。黨和國家發現了這個問題,派我們來這里,就是要讓馬邊的人們也能享受到國家富了帶來的福利。等路修好了,房子修好了,發展養殖、觀光茶園果園、農家旅游,都可以試試。我們并不是只是給你們錢,而是要給你們自己賺錢的本領。好的更好,貧困的變好,這才是我們來的目的。”大家拍起手來,有人說:“林書記,真的會有新房嗎?”林修說:“會有的,但我們必須拼。”林修把自己說得熱血了,待人散去,他便回到曲別大叔的家,曲別拉迪的屋子還亮著燈,他在寫作。林修看了看手機,有信息:“在高樓燈光里,想念你的森林。”林修回說:“人睡了,萬物醒來。”(有刪改)【注】馬邊:即馬邊彝族自治縣,位于四川西南邊緣小涼山區。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林修與表哥馬格的對話中,表哥調侃和諷刺的態度,表明他對林修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也側面反映扶貧攻堅工作的艱難。B.修繕擴建雪鶴村小學時,為解決師資和生源問題,林修借鑒村醫培養經驗,設計表格,通過調查廣泛征求意見,體現了他的工作智慧。C.小說中兩次寫到“三個人的手疊在一起”的細節,表現出三人到馬邊后的情感變化過程,展現了他們志同道合、團結協作的精神。D.小說中希望“說一說北京”的村民們與《哦,香雪》中的“香雪們”有相似之處,都表現了對現代文明和新生活的向往與追求。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林修進山時的環境描寫,烘托了人物興奮與激動的心情,也引發了讀者對扶貧工作者到達馬邊的小山村后工作與生活情形的想象。B.小說多處采用對話形式講述故事,如圍爐烤火的情節通過寫林修與村民的對話,刻畫人物形象,體現環境特點,情節也更緊湊集中。C.小說采用第三人稱全知視角,敘述不受時空限制,比較自由地反映生活,展示了事件發展的過程,人物的書寫空間更大。D.小說思想性和藝術性巧妙結合,如結尾的留白意蘊深遠,隱晦表現出林修在城市中的感情牽絆,點明了他來馬邊參與鄉村建設的原因。8.小說表現了北京到馬邊的“遠”,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遠”的豐富內涵。9.閱讀文本,可以感受到一種真實帶來的力量,這種效果是如何取得的?試結合文本簡要賞析。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文本一:鄙諺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節選自西漢 賈誼《過秦論》)文本二:后梁太祖開平元年,荊南留后高季昌為節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殘毀,戶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復業。二年冬十月,依政進士梁震過江陵,留之,欲奏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榮宦,明公不以震為愚,必欲使之參謀議,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甚重之,以為謀主,呼曰先輩。乾化二年,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廣之。乾化三年,季昌造戰艦五百艘,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后唐莊宗同光元年,高季昌聞帝滅梁,避唐廟諱,更名季興,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薦前陵州判官貴平孫光憲于季興,使掌書記。季興為艦,欲攻楚。光憲諫曰:“荊南亂離之后,賴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與楚國交惡,他國乘吾之弊,良可憂也。”季興乃止。二年春,高季興既得三州請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為之不許。及夔州刺史潘炕罷官,季興輒遣兵突入州城,殺戍兵而據之。帝怒,將步騎四萬討之。高季興求救于吳,吳人遣水軍援之。三年春,楚王殷如岳州,遣六軍使袁詮擊荊南,高季興以水軍逆戰。季興大敗,請和。冬十二月,高季興寢疾,命其子從誨權知軍府事。丙辰,季興卒,從誨既襲位,謂僚佐曰:“唐近而吳遠,舍近臣遠,非計也。”乃因楚王殷以謝罪于唐,帝許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高從誨性明達,親禮賢士,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屬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墜其業,吾老矣,不復事人矣。”遂固請退居,從誨不能留,乃為之筑室于土洲,從誨時過其家,四時賜與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屬孫光憲。臣光曰:孫光憲見微而能諫,高從誨聞善而能徙,梁震成功而能退,自古有國家者能如是,夫何亡國敗家喪身之有?(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 高氏據荊南》)10.文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勾選相應位置。高季興A既得B三州C請D朝廷E不除F刺史G自H以I子弟J為之K不許11.對文中加粗詞語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中的“白衣”,其手法與《過秦論》中“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的“藩籬”不同。B.“乃因楚王殷以謝罪于唐”的“因”與《屈原列傳》中“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的“因”意義不同。C.“以嗣王屬我”中的“屬”,與《屈原列傳》中“屈平屬草稿未定”的“屬”意思不同。D.“見微而能諫”中的“見”與《答司馬諫議書》中“終必不蒙見察”的“見”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梁覆滅后,高季昌改名季興,打算親自入朝覲見后唐君主,沒有得到允許,于是大量制造戰艦,想攻打楚國。B.夔州刺史潘炕罷官時,高季興領軍突擊,殺死了防守士兵并占領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殷派袁詮率軍攻打荊南,被擊敗。C.高季興的兒子高從誨承襲爵位之后,認為唐近而吳遠,舍棄近的國家卻臣服遠的國家,不是長遠之計。D.高從誨把梁震當兄長一樣對待,而梁震因為自己年事已高、高從誨沒有荒廢先王遺業,請求退居,高從誨留不住他。13.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荊南亂離之后,賴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與楚國交惡,他國乘吾之弊,良可憂也。(2)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14.高季昌據荊南時的治國之道與文本一賈誼所提倡的治國之道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題。尋隱者韋九朱灣尋得仙源訪隱淪,漸來深處漸無塵。初行竹里惟通馬,直到花間始見人。四面云山誰作主,數家煙火自為鄰。路旁樵客何須問,朝市如今不是秦。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開篇點題,交代入山尋訪隱者韋九。“仙源”“無塵”極寫其隱居之處的清幽。B.頷聯緊承上文,描述尋訪途中所見所聞:修竹林中僅能通馬,行至花間才見人家。C.頸聯具體描寫韋九居處的環境:四面云山,非主而亦主;數家煙火,非鄰而亦鄰。D.詩歌雖沒有直接寫到隱者韋九其人,但通過其居處的描寫,讀者自可想見其為人。16.詩歌的尾聯有何含義?請簡要分析。四、默寫題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作《離騷》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氣,而導致屈原有怨氣的直接原因是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過秦論》中,描寫陳涉起義的武器與九國相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代史伶官傳序》借莊宗寵幸伶人而亡國警戒后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豈獨伶人也哉?”(4)《李憑箜篌引》中,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麗的神話世界來表現音樂世界的美妙,與《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書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慨嘆世事艱難,追述了作者年輕時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五、語言表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從現存的文獻看,漢初賈誼的《過秦論》為最早的單篇論文。所謂“過秦”,就是揭示秦代過失的意思。通過該文對秦王朝興亡過程及其原因的具體分析,論述了秦之所以速亡的原因,就在于秦以暴力取天下后,仍繼續以暴力治天下,不免于一朝敗亡。在作者看來,秦滅六國時,靠暴力取得了成功;但取得天下后,形勢不同了,卻不知改變策略,結果遭到了迅速覆滅的命運。作者為表達這樣一個中心,在文章中對秦的興亡歷史做了大肆渲染,興之艱而亡之速,這樣就為必須探索教訓做了很好的鋪墊,然后才推出中心論點,大有A_________之勢。魯迅曾推許此文為“沾溉后人,其澤甚遠”的“西漢鴻文”。該文在說理時,援史實以為據,逐層推進,行文波瀾起伏,文筆B_________,可謂滔滔而言,其勢不可犯,其理亦無窮,充分代表了漢初政論文的風格。18.文中畫框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下列句子中的“結果”與文中的“結果”,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優良的成績,是長期刻苦學習的結果。B.去年栽的桃樹,明年才能結果。C.歷史告訴我們,任何戰爭的雙方,結果往往兩敗俱傷。D.聽說今天結果的一個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想要知道天氣的變化情況,不一定要看“天氣預報”,①______________。在美洲的多米尼加,人們都要在自家門前栽種上幾棵,外出以前看一看,好掌握天氣情況。雨蕉樹是怎樣預報天氣的呢?原來,雨蕉的葉片和莖干的表皮組織十分細密,全身好像披上了一層防雨布。天下雨以前,空氣的溫度高,濕度大,②______________,于是便從葉片上溢泌出來,形成水滴,不斷地流下來。這就是人們看到以后所說的雨蕉樹在“哭泣”了。因為看到雨蕉樹“哭泣”以后,天就會下雨,所以,人們把雨蕉樹“流淚”當做要下雨的征兆。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下列詩句使用的修辭手法與文段中畫框的句子使用的修辭不同的一項是(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B.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C.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D.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六、材料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一位母親的博文。她說女兒上海交大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臨近畢業收到了好幾家互聯網大公司的錄取通知,年薪不菲;國家電網也伸來橄欖枝,給女兒年薪28萬的許諾。經過和家人的商量,女兒選擇入職騰訊。誰知有一天女兒突然說自己考了選調生,要回家鄉的小縣城,為改變家鄉的面貌而奮斗,面試和政審都通過了。這位母親表示十分不理解,說自己“真的要被氣哭了”。對于這位研究生的選擇,你怎么看?請你給這位研究生或母親寫一封信,表達你的看法。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答案: B解析:2.答案: A解析:3.答案: B解析:4.答案: (1)標準:文人畫中的表現形式和意境。(2)分類:①筆墨、丘壑②別趣、氣象。(3)關系:表現形式是外在,意境是內蘊,形式中融合意境。解析:5.答案: ①要了解畫家的藝術修養、精神氣質、生活情趣。②不刻意關注所畫對象是否形似及繪畫技巧是否高超。③重在品味畫作意境。④善于體味畫作蘊含的生命哲思、人生智慧。解析:6.答案: B解析:7.答案: D解析:8.答案: ①空間距離遙遠:北京與四川小涼山區的邊城馬邊相距甚遠。②環境差異巨大:北京是開放繁榮的首都,馬邊是少數民族聚居、深度貧困、封閉落后的偏遠山區小城,自然環境不同,文化差異顯著。③工作任務艱巨:要徹底改變馬邊貧困落后的面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要完成整個國家的扶貧攻堅任務,任重道遠。解析:9.答案: ①選取脫貧攻堅這一現實題材進行創作,馬邊、樂山、北京、中紀委等都是真實的存在,填寫駐村工作日志臺賬等情節是現實生活中會真實發生的。小說以小見大,藝術地反映了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②小說通過語言描寫、環境烘托等刻畫了林修的形象,他是現實生活中許多“第一書記”的代表,真切地體現了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干部的擔當、情懷和智慧,彰顯了時代精神,血肉豐滿,感人至深。③小說環境描寫生動細膩,真實地再現了小涼山地區的自然風貌和人文特點,也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和風貌。激發人們改變貧困落后地區面貌的斗志。解析:10.答案: CGK解析: “高季興”是主語,“既得”是謂語,“三州”是賓語主謂賓齊全,句子結構完整,在“三州”后斷開,即C處;“朝廷”是“不除刺史”的主語,二者構成主謂結構作“請”的賓語,前邊省略主語“高季興”,句子結構完整,在“刺史”后斷開,即G處:“以子弟”是介賓結構作“為”的狀語,后接賓語“之”,句子結構完整,在“為之”后斷開,即K處。故在CGK三處句讀。譯文:高季興得到三州后,請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當,后唐明宗沒有答應。11.答案: D解析: D“意思相同”有誤。見:看見;表被動,被。譯文:看到細微的過失能夠進諫:最終必定不能被(您)理解。A.“白衣”,其手法為借代代指平民,“藩籬”為比喻。B.“因”:通過/“因”趁機(選自《課時作業》)。C.“屬”,通“囑”囑托、托付/“屬”,指寫作。句意:(他)將您托付給我/屈原的原稿尚未完成編訂。12.答案: A解析: “沒有得到允許,于是大量制造戰艦”錯,無中生有且強加因果。由第三段可知,后梁覆滅后,高季昌改名高季興“欲自入朝”,并沒有提及后唐朝廷是否同意,也沒有說高季興“欲攻楚”與此事有何關聯。13.答案: (1)荊南遭受戰亂以來,依賴您使士兵和百姓休養生息,(荊南)才開始有生機。如果又和楚國成為仇敵,其他國家趁我們空虛疲乏之際(前來侵犯),實在讓人擔憂。(2)然而秦憑借著小小的地方,發展到兵車萬乘的國勢,管轄全國,使六國諸侯都來朝見,已經一百多年了。解析: 參考譯文:文本一:俗話說:“過去的經驗教訓不忘記,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鑒。”因此君子治理國家,考察于上古的歷史,驗證以當代的情況,還要通過人事加以檢驗,從而了解興盛衰亡的規律,詳知謀略和形勢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變化適時,所以歷時長久,國家安定。文本二:后梁太祖開平元年,荊南留后的高季昌為荊南節度使。高季昌到任之后,看到城池殘破被毀壞,人口凋敝。高季昌于是就安置召集流離失所的百姓,百姓于是都能夠恢復農業生產。開平二年冬季十月,依政人進士梁震經過江陵,高季昌愛惜他的才能學識,將他留下,想要上奏朝廷任命他為判官。梁震說:“我向來不羨慕榮華仕祿,您不認為我愚笨無知,一定要讓我參與謀劃議事,(我)僅以平民身份侍奉在您的宴席之側就可以了,何必一定在幕府任職。”高季昌十分器重他,讓(他)擔任謀士,稱(他)為前輩。乾化二年,高季昌暗中有占據荊南的想法,于是便上奏朝廷請求修筑江陵的外城,把它增加擴大。乾化三年,高季昌修造了五百艘戰船,作為進攻防守的器械。后梁朝廷逐漸無法制約(他)。后唐莊宗同光元年,高季昌聽說后唐滅了后梁,為避后唐廟諱,改名為季興,打算親自入朝(覲見)。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向高季興舉薦前陵州判官貴平人孫光憲,(高季興)讓(孫光憲)擔任書記一職。高季興大造戰船,準備進攻南楚。孫光憲勸諫道:“荊南遭受戰亂以來,依賴您使士兵和百姓休養生息,(荊南)才開始有生機。如果又和楚國成為仇敵,其他國家趁我們空虛疲乏之際前來侵犯,這是非常值得擔憂的。”高季興于是作罷。天成二年春天,高季興得到三州后,請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由他自己派子弟去充當,后唐明宗沒有答應。夔州刺史潘炕被罷官,高季興便率領軍隊突然進入夔州城中,殺死防守士兵并占領了夔州城。后唐明宗大怒,任命劉訓擔任南面招討使,率領四萬步兵和騎兵討伐高季興。高季興向吳國請求救援,吳國派水軍來援助他。天成三年春季,楚王(馬)殷到達岳州,派遣六軍使袁詮攻打荊南,高季興憑借水軍迎戰。高季興大敗,請求講和。冬季十二月,高季興臥病在床,任命他的兒子高從誨暫時處理軍府事務。丙辰日,高季興去世。高從誨繼位后,對僚佐們說:“后唐離我們近而吳國離我們遠,舍棄近的國家而臣服于遠的國家,這不是好計策。”于是通過楚王(馬)殷向后唐謝罪,后唐明宗答應了他的請求。天成四年秋季七月甲申日,(后唐朝廷)任命高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侍中。高從誨性情通達,禮賢下士,重用梁震,把他當作兄長來對待。粱震說:“先王待我如同貧賤之交,(他)將您托付給我。現在您已經能夠自立,沒有荒廢先王遺業,我已年老,不能再侍奉人了。”于是堅決請求告老還鄉。高從誨沒能留住他,于是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高從誨時常到梁震家里去探望,一年四季的賞賜極為豐厚,從此把政事全部托付給孫光憲。臣司馬光評論說:孫光憲看到細微的過失能夠進諫,高從誨聽到正確意見能夠改正,梁震成功之后能全身而退,自古以來握有國家大權的人如果能做到這樣,怎么還會有滅亡國家、敗壞家門、毀滅自身的禍事出現呢?14.答案: ①高季昌據荊南時的治國之道:懂得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善于納諫。②賈誼則提倡君主要借鑒歷史,更要根據當代情況,變化適時。解析: 從“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復業”“依政進士梁震過江陵,高季昌愛其才識,留之……季昌甚重之,以為謀主,呼曰先輩”“光憲諫曰……季興乃止”可知,高季昌據荊南時得以借鑒的治國之道:君主要懂得安撫百姓,恢復生產,愛惜人才,善于納諫。從“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稷安矣”可知,賈誼則提倡君主要借鑒歷史,更要根據當代情況,做到取舍有序,適時變化。15.答案: B解析: 頷聯并沒有描述途中“所聞”。16.答案: ①尾聯意為:路旁的樵夫不必詢問(韋九為何隱居于此),如今朝市承平,不是秦時那樣的亂世。②詩人反用《桃花源記》中桃源人因避亂而隱居的典故,說明韋九山人隱逸山林不是避禍之舉而是天性使然,贊頌其熱愛自然、高蹈出世的高潔品格。解析:17.答案: (1)信而見疑,忠而被謗(2)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5)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解析:18.答案: 該文通過對秦王朝興亡過程及其原因的具體分析,論述了秦之所以速亡,就在于秦以暴力取天下后,仍繼續以暴力治天下,不免于一朝敗亡。解析:19.答案: A水到渠成;B酣暢淋漓(汪洋恣肆)解析:20.答案: C解析:21.答案: ①雨蕉就是一種預報天氣的好幫手②雨蕉樹內的水分難以靠蒸騰散發解析:22.答案: A解析:23.答案:青春,在奮斗中閃耀尊敬的研究生姐姐:你好!首先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互聯網大公司、國家電網都是莘莘學子向往的就業單位,這些單位薪資高,待遇好,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而你卻不慕榮華,不屈于世俗,出于可貴的家國情懷而選擇回到家鄉的小縣城,擔當起建設家鄉的重任。因此,我為你點贊。一段時間以來,許多高學歷人才就業,紛紛奔向大城市、大企業。清華大學發布的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學校畢業生從事互聯網行業工作的比例達到28.6%,從事金融行業工作的占到20.2%。本來,工作的選擇完全是個人自由,但我們的國家還不發達,正需要高水平的人才投身到各行各業,尤其是科研和基層單位。如果我們培養的高學歷人才都以高薪單位為就業目標,那我們國家的希望在哪里?從這個角度說,你的選擇讓我們感到由衷的敬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自古以來,無數仁人志士以天下為己任,拋棄個人利益,為人民群眾謀福利。60多年前,一批胸懷愛國之志的交通大學師生,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從黃浦江畔遷至渭水之濱,披荊斬棘、治學報國,鑄就了“西遷精神”的豐碑。1953年,大學畢業的袁隆平在分配志愿書上,毫不猶豫地寫了人生理想:“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一生扎根泥土,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將回報社會、建設祖國放在個人之前,書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成了民族的脊梁。青年一代,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廣大青年要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你的選擇體現了主人翁意識,你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你是時代精神的踐行者,理應得到大家的認同和贊許。當然,你的父母盼望你入職騰訊,也是為你考慮,他們希望你工作穩定、生活富足。他們可能一時理解不了你的選擇,但如果跟他們多溝通,想必他們也會支持你。改變家鄉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奮斗。在基層工作想必會遇到不少困難,希望你能夠克服困難,在家鄉施展才能。青春,在奮斗中閃耀,相信你一定會取得優異的工作成績!一位高中生:×××××年×月×日解析: 要準確解題,首先就要細讀材料,弄清事實,分析問題的實質。母親和女兒在工作選擇上的分歧,體現了價值觀的不同:母親著眼于孩子生活的穩定與幸福,女兒著眼于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然后可根據自己的認知,選擇可以發揮自己長處的寫作角度。可以選擇給研究生寫一封信,表達對她的支持;也可以選擇給這位母親寫一封信,勸她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從命題立意來看,選擇支持研究生可能更能體現社會正能量,是更好的寫作角度。注意,寫作時要有一定的高度,比如可以從實現人生理想,實現人生價值,為社會進步、民族復興做貢獻的角度來論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