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州市第四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語文試卷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材料一:①《論語·學而》中寫道:“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以此為起點,書中相繼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等觀點。如果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對其加以審視會發現,《論語》圍繞自我了解與自我實現等問題,進行了關于自我認同的一系列建構。②《論語》中認為不怨恨是面對負面評價時的正確態度。《論語·學而》中寫道:“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臨認同危機時所采取的基本態度。孔子真正受到無限的敬仰和尊崇是從漢代開始,而在其所處的春秋時期,孔子也會遭遇負面評價。如《論語·子罕》中記載:“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該評價頗有諷刺意味,博學與一無所成的鮮明對比,幾乎要讓人對孔子的博學都有所質疑。而孔子面對質疑真正做到了“不慍”。③同時,孔子并不一味屈從他人的評價。如《論語·八佾》中記載:“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鄆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孔子當時已經以知禮而聞名鄉里,但他入太廟助祭時卻凡事都要問清楚,因而便有人質疑他不知禮。對此,孔子并未急于辯解自己是否知禮,而是從禮的內涵出發來回應對方:凡事都問仔細才真正符合禮的要求。這樣,對方的質疑便不攻自破。④當面臨認同危機時,孔子在態度上展現出的君子之風,從根本上源自思維上“內自省”的歸因方式。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釋和評價。心理學家韋納將行為結果的歸因分為內部歸因與外部歸因。內部歸因著重從個體自身尋找行為或結果成敗的原因。當面對認同危機時,孔子所采取的是內部歸因的思維方式。《論語·憲問》中寫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衛靈公》中也有相似的闡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作為一本語言上高度精練的經典語錄,《論語》卻不斷重復了這兩句意思頗為相近的話,從這種一再重申可以想見孔子對自我審視的注重。⑤在個體的精神和實踐活動中孔子強調自我實現的重要性。自我實現往往表現為積極而獨立、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并且在追求和逐漸接近目標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價值以及社會的承認與贊許。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審視儒家所主張的經世致用的入世哲學,具有鮮明的自我實現色彩。《論語·衛靈公》中寫道:“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對于他人的不了解,孔子可以坦然面對,但對于終其一生無法達成自我實現卻感到深深的遺憾。⑥孔子反對懶惰懈怠,主張積極地自我實現。《論語·公冶長》中記載:“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對于學生宰予大白天睡覺不學習的行為,向來溫和敦厚的夫子竟忍不住嚴厲斥責。如果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解讀,孔子上述觀點所要表達的正是,不應當僅滿足于飽食、安睡這樣的生理需求,一個人還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同時,孔子主張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達成自我實現。摘編自蘆春艷《〈論語〉自我認同的建構對大學生成長的啟示》材料二:①吉登斯認為,自我認同關涉身份認同、社會認同、價值認同等等。他給自我認同作出了概念界定:“自我認同”是指在現代性的條件下,“個體依據其個人經歷所形成的、作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我們知道,“認同”既具有“自我歸類”的屬性,即指某人與他人具有一致的品質或者狀況,又具有區別于他人的、鮮明而不同的個性化的社會特質。這就是說,認同同時具有“求同”與“存異”兩個方面,二者共存于人類認知活動的同一過程。②在某些社會里,社會整合與系統整合幾乎是重疊在一起的。而在當代社會里,個人定位非常寬泛和豐富多樣,包括家庭、工作場所、鄰里、城市、民族—國家以及整個世界系統,都展現出系統整合的特征,它們把日常生活與大規模的時空延展關聯起來。身份認同首先是個體的人所擁有的東西,進而轉化為特定群體所秉持和堅守的理念和意識,并最終成為特定種類的社會認同的基礎。③個人定位決定了個體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不同的定位賦予了個體不同的社會身份,也對個體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當個體對自己的社會定位強烈認同的時候,會對自己的角色有更深刻的認識,對自己的權利和責任有更積極和更清晰的理解,進而更主動地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從而推動社會更加協調有序的發展;而一個更有序的社會又會提供給社會中的個體更多的福利和饋贈,從而形成了個體和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但是,一旦個體對自己的定位無法產生認同,那么他就很難在這個社會身份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從而對他所在的社會產生異質感。這時,社會和個體之間的互動就會被打破,個體無法從社會中得到良性的評價,也無法給予社會良性的互動和訴求,社會和個體之間的關系就陷入了僵化和停滯,甚至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④現代性社會的人類認同顯示出各種流動性的標簽和跡象。時空分離打破了人類認同的傳統格局,人們之間的相互認同也不再局限于地域性和血緣性的交流模式,使得認同活動不再僅僅聚焦于自我傳統體系內的所謂文化認同;人們依托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全球化,廣泛而頻繁地接觸和交流異質文化,引發了認同選擇的危機。摘編自邢媛《吉登斯的現代性自我認同品格思想研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在面臨認同危機時,能展現出君子之風,注重自我審視,這體現了他內部歸因的思維方式。B.孔子入太廟助祭時凡事都要問清楚,引起了別人的質疑,而孔子認為自己這樣做才真正符合禮。C.自我認同包含“求同”和“存異”兩個方面,在現代性的條件下,這兩者都指向反思性理解的自我。D.當代社會里,從街道到城市到國家再到整個世界,社會整合與系統整合兩者顯示出極高的重合度。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認為君子不要在意飲食、睡覺這樣的基礎的生理需求,而應該有更高層次的精神方面的追求。B.材料一的第②段和第⑤段都提到了孔子面對他人評價時的坦然態度,但論證的觀點不同。C.有些人在“夸夸群”主動求夸,這種行為反映出他們試圖通過他者的積極回應來求得社會認同。D.當下,傳統的認同格局被打破,相較于孔子的時代,人們更容易在與外界的交流中產生認同危機。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泰伯》B.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C.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D.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論語注疏》4.材料二第③段在論證和語言兩方面都體現出較強的邏輯性,請簡要分析。5.當下一些年輕人調侃自己是“45度青年”——躺不平,也卷不起。請結合材料,談談“45度青年”該如何構建自我認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三下槍聲海明威尼克正在帳篷里脫衣服。他看見篝火在帳篷上投下他父親和喬治叔叔的影子。他感到好生不安和羞愧,便盡快地脫下衣服,整整齊齊疊好。他感到羞愧是因為脫衣服使他想起了上一晚的事。整天來他都把這事拋置腦后了。他父親和叔叔吃過晚飯就走了,帶著盞篝燈過湖去釣魚。他們把小船推下水之前,他父親吩咐他,萬一他們不在時出了什么緊急情況,他只要開三下槍,他們就馬上趕回來。尼克從湖邊穿過林子回到營地。他聽得見黑暗中的船槳聲。他父親在劃槳,他叔叔坐在船尾拉餌釣魚。他父親把小船推下水時,他叔叔已經早拿著釣竿坐好了。尼克留神聽他們在湖面上的動靜,到再也聽不見槳聲才罷。尼克一路穿過林子走回去,倒害怕起來了。夜間他對林子總不免有點害怕。他掀開帳篷門簾,脫了衣服,摸黑悄悄鉆進毯子里躺著。帳篷外的篝火燒剩一堆木炭了。尼克躺著一動不動,想法入睡。到處都沒動靜。尼克感到只要能聽到一聲狐貍叫,或者貓頭鷹啼啊什么的,就放心了。到目前為止還沒什么明確的東西讓他害怕。可是眼下他卻大大害怕起來。驀地他怕起死來了。才兩三個禮拜前,他們在家鄉的教堂里,剛唱過一首贊美詩,“生命總有一天會斷送”。他們唱這首贊美詩時尼克明白了自己總有一天必定會死。這使他感到非常難受。這是他頭一回明白自己遲早難逃一死。那天晚上,他坐在過道夜明燈下看《魯濱孫歷險記》,想借此忘卻生命總有一天會斷送這一事實。保姆看見他在過道上,嚇唬他說要是他不去睡覺,就要去告訴他父親了。他進房去睡了,但等保姆進了她自己的房間,他又出來,在過道夜明燈下看書直看到天明。昨晚,他在帳篷里就有過同樣的恐懼。他只是到了晚上才有這種恐懼。開頭倒不算是恐懼,而更像是一種體會。但總是處在恐懼的邊緣,而且一旦開了頭,一下子就害怕起來。他只要心里真的一嚇壞,就馬上拿起槍,把槍口從帳篷口伸出去,開上三槍。槍桿朝他反沖得夠嗆。他聽見槍子在林間摧枯拉朽,一掠而過。他躺下來等他父親回來,但他父親和叔叔在湖對面還沒吹滅篝燈,他就睡著了。“這混小子,”他們往回劃時,喬治叔叔說,“你干嗎吩咐他叫我們回去啊?他沒準兒被什么弄得大驚小怪了。”喬治叔叔是他父親的弟弟,一個釣魚迷。“啊,得了。他還小呢。”他父親說。“這可不是帶他跟我們一起到林子里來的理由啊。”“我知道他膽子特小,”他父親說,“可我們在他那年齡膽子都小。”“我真受不了他,”喬治說,“他鬼話特多。”“啊,得了,別提了。反正今后你釣魚的機會多的是。”他們走進帳篷,喬治叔叔拿手電直照著尼克的眼睛。“怎么啦,尼克?”他父親說。尼克在床上坐起身。“聽上去像是狐貍和狼的雜種,就在帳篷四下轉悠,”尼克說,“有點兒像狐貍,但更像狼。”當天他剛從叔叔那兒學會“但更像”這詞兒。“他沒準兒聽到了貓頭鷹啼叫吧。”喬治叔叔說。早上,他父親發現有兩棵大椴樹長得彼此靠攏,在風中會摩擦發聲。“你看是這個聲響嗎,尼克?”他父親問。“興許是吧。”尼克說。他不愿再想這事了。“今后你在林子里可不要害怕了,尼克。沒一樣傷得了你。”“連閃電也傷不了?”尼克問。“對,連閃電也傷不了。碰上大雷雨就跑到空地上去。躲在山毛櫸樹下也行。它們從沒挨過雷擊。”“從來沒有?”尼克問。“我從沒聽說過。”他父親說。“哎呀,聽你這么說我真高興。”尼克說。……這會兒他又在帳篷里脫衣服了。雖然他沒在看他們,可是他覺察到帳篷上有兩個人影。隨即他聽到小船被拖上湖灘,兩個人影便沒了。他聽見父親跟什么人在說話。接下來他父親大喝一聲道:“穿上衣服,尼克。”他趕快穿好衣服。他父親走進帳篷,在圓筒形行李袋里翻來找去。“穿上外衣,尼克。”他父親說。選自《尼克·亞當斯故事集》,陳良廷譯材料二:作者所塑造的這些硬漢形象并不是從一開始就以完整的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而是經歷了逐漸成熟和發展的過程。……這些寫尼克·亞當斯的小說,介紹了海明威筆下的主人公時隱時現的成長過程,以及硬漢形象誕生及其形成的文化背景。正如著名的海明威研究專家菲力普·楊所說:“小說集中半數的故事都是為了細致入微地展示出一個人物坎坷不平的成長……他首次出現在讀者面前時是一個男孩,而后成為一個名叫尼克·亞當斯的青年。”在尼克身上,硬漢精神和硬漢品質特征已具雛形。……美國作家威勒德·索普指出:尼克是海明威創作的最吸引人的主人公形象,就像他的創作者一樣,尼克是一個樂于接受經驗、敢于冒險、愛好體育運動、敏感而又勇敢的人。尼克鮮明的自傳色彩不言而喻。節選自黃利玲《尼克·亞當斯:海明威系列硬漢第一人》6.下列對兩則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尼克的人物形象與海明威本人有頗多相似之處,我們可以將尼克的故事看成海明威的自傳。B.小說用插敘的方式交代了思考死亡是尼克恐懼的深層原因,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意蘊。C.小說中的父親耐心善解人意、懂得孩子心理,他的教育幫尼克一點點克服恐懼。D.海明威寫了很多尼克的故事,在這些小說中,尼克逐漸成長為一個海明威式的硬漢。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尼克回憶的方式講述了昨晚和今天早上發生的故事,尼克昨天和今天心態的對比突出了小說“成長”的主題。B.小說第三段用以動襯靜的方式刻畫了黑夜叢林的靜謐,如暗處的船槳聲、狐貍叫和貓頭鷹啼,這加劇了尼克的恐懼。C.小說對喬治叔叔著墨不多,他主要作為父親的對照人物存在,他不能換位思考、缺乏耐心,突出了父親的人物形象。D.小說以開放的方式結尾,讀者可以想象父親會以怎樣的方式進一步考驗和訓練尼克,加速這個“小男子漢”的成長。8.同學們準備以“成長中的小小硬漢”為題寫一組文學短評。請結合材料和讀過的海明威的作品,簡要列出你的評論提綱。9.用精練的對話寫出人物心理特征是海明威小說的一大特點。請結合具體語句分析畫線的對話如何體現尼克是一個“小大人兒”。二、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趙高說二世曰:“先帝臨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為非,進邪說。今陛下富于春秋,初即位,奈何與公卿廷決事?事即有誤,示群臣短也。天子稱朕,固不聞聲。”于是二世常居禁中,與高決諸事。其后公卿希得朝見,盜賊益多,而關中卒發東擊盜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將軍馮劫進諫曰:“關東群盜并起秦發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戍漕轉作事苦,賦稅大也。請且止阿房宮作者,減省四邊戍轉。”二世曰:“吾聞之韓子曰:‘堯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飯土塯①,啜土形②,雖監門之養,不觳③于此。禹鑿龍門,通大夏,決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香,脛毋毛,臣虜之勞不烈于此矣。’凡所為貴有天下者,得肆意極欲,主重明法,下不敢為非,以制御海內矣。夫虞、夏之主,貴為天子,親處窮苦之實,以徇百姓,尚何于法?朕尊萬乘,毋其實,吾欲造千乘之駕,萬乘之屬,充吾號名。且先帝起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邊竟,作宮室以章得意,而君觀先帝功業有緒。今朕即位二年之間,群盜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罷先帝之所為,是上毋以報先帝,次不為朕盡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責他罪。去疾、劫曰:“將相不辱。”自殺。斯卒囚,就五刑。(節選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二:貞觀十四年,太宗謂侍臣曰:“平定天下,朕雖有其事,守之失圖,功業亦復難保。秦始皇初亦平六國,據有四海,及末年不能善守,實可為誡。公等宜念公忘私,則榮名高位,可以克終其美。”魏征對曰:“臣聞之,戰勝易,守勝難。陛下深思遠慮,安不忘危,功業既彰,德教復洽,恒以此為政,宗社無由傾敗矣。”(節選自《貞觀政要·論慎終》)【注】①塯:盛飯的瓦器。②形:通“型”,瓦器。③觳:通“確”,儉薄。10.材料一中畫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下列選項正確的一項是( )關東群a盜b并c起d秦e發兵f誅擊g所殺h亡甚眾i然j猶不止。A.bgjB.dgiC.bfiD.dfi11.下列對材料中加粗加下劃線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固,本來,與《諫太宗十思疏》中“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的“固”意思不同。B.實,實際,與《答司馬諫議書》中“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的“實”意思相同。C.就,承受,與《齊桓晉文之事》中“若無罪而就死地”的“就”意思不同。D.據,占據,與《過秦論》中“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的“據”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高勸說秦二世不要和群臣在朝廷上決議大事,認為如果讓群臣看出了錯誤,就會影響到天子的威嚴;秦二世聽從了趙高的建議。B.馮去疾等人進諫指出,單靠武力難以鎮壓起義軍,要減少戍邊、運輸、勞作的勞役,減輕百姓的賦稅,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C.秦二世認為堯、舜作為天子,生活過于節儉,不是合格的統治者,不值得效仿學習,君主最主要的是使法令嚴明,以此來統治天下。D.唐太宗認為守住天下需要一定的方法,秦始皇的教訓值得鑒戒;魏征認為唐太宗如果永遠保持這種態度,國家就不會傾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其后公卿希得朝見,盜賊益多,而關中卒發東擊盜者毋已。(2)公等宜念公忘私,則榮名高位,可以克終其美。14.秦二世最終滅亡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三、詩歌鑒賞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道山諸丈置酒飲餞秀野園以詩謝別程公許去國飄然一障①乘,都門祖帳集華簪。黃梅未雨熱如沸,白葛當風涼滿襟。江國頗堪千里寄,蓬山遙想五云②深。論思禁闥③須公等,肯念交盟數寄音。【注】①一障:宋代指府、州、軍長官。②五云:指皇帝所在地。③禁闥:宮廷門戶,亦指宮廷、朝廷。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描寫了離別餞行的場景,詩人以詩謝別,表現了與友人的深厚情誼。B.首句中“飄然”一詞,寫出詩人即將離開京城到外地任職的輕松愉快的心情。C.“黃梅未雨”,天氣悶熱,但詩人穿著輕便的“白葛”,面對著風,感受到涼意。D.“江國”與“蓬山”都代指邊遠之地,與“去國”相照應,暗示詩人將遠離朝廷。16.《屈原列傳》中寫“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你認為這句話中的“存君興國”“三致志焉”在本詩中是如何體現的?四、默寫題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飲酒文化源遠流長,酒桌禮儀溫文爾雅。可是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在酒桌上狂放不羈,并以《將進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勸人一擲千金、以酒澆愁的豪飲行為,令人生厭。(2)在《屈原列傳(節選)》中,司馬遷對屈原的《離騷》評價極高,其中認為其文字簡練、含蓄隱晦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9月28日,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分別在山東曲阜、浙江衢州舉行,紀念孔子誕辰2575周年。祭孔大典采用現場活動和網絡直播相結合的方式,并啟動2024全球“云祭孔”活動,向海內外展示儒家思想文化魅力。在曲阜孔廟的書法創作活動中,小強同學書寫《論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現儒家積極進取、意志堅強的思想品質。五、語言表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①如同不能缺少游戲和童話一樣,孩子們的成長也離不開音樂。②作為美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教育是推動青少年全面發展的組成部分。③只有音樂教育,才能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④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提高了,青少年就能成長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⑤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用音樂探索以美育人的路徑,能夠更好實現立德樹人的要求。在黨的百年征程中,紅色旋律始終是推動時代前行的美好力量。從《東方紅》到《咱們工人有力量》,從《南泥灣》到《我和我的祖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經典音樂充滿感染力。讓這些作品進校園,能夠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然而,目前在中小學生音樂教育中,還存在重視不足、興趣培養不夠、教學體系老舊等問題。進一步加強音樂教育,不僅可以音樂教育和其他課程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補足音樂教育的短板。比如,可把音樂和體操體育結合起來學習,使其成為愉悅心情、健康成長的助力。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號,和文中省略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在天體中,月亮最為變化多端,它有盈虧圓缺,有新殘朔望,有上弦下弦……它還與歷法、節令等密切相關。B.“亙古西吉,邊塞莽原,林茂草豐,牛馬塞道……”作家樊文舉以一首《西吉賦》,道出了對這片土地的贊美。C.亭子外邊,花開得茂盛,小孩兒越看越喜愛,伸出指頭點數兒,嘴里念叨著“一枝,兩枝,三枝……”D.有一個孩子——他是元帥……他把我帶到這里來,又帶著我們在這里建立了只屬于我們的“王國”。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將其改正。可以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20.第一段有三處存在邏輯錯誤,請找到其中兩處,并指出錯誤。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歸謬法”是一種常見的駁論方法。使用這種論證方法,就是①________,然后從這一觀點出發,推導出明顯的錯誤,從而證明這一觀點本身的錯誤。比如下面這個例子。有人認為“君子慎其獨”是封建時代的士大夫語言,我們今天還使用這些語言,會使思想倒退回封建社會。果真如此,我們今天所說的話,②________,且不必說山水草木、日月風雨這些自然事物,“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些飽含智慧、言簡意賅的名言警句也都來自古代社會,甚至出自封建士大夫之口。照那些同志的邏輯,③________,那我們今天只好做半個啞巴了。21.下列句子中的“我們”和文中加粗的“我們”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老師對全班同學說:“同學們,別忘了我們是學生,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B.我們在第二章曾指出過“向心式詞”意義構成的規律。C.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D.校長說:“今天大家要畢業了,但我們不能忘記老師們為我們的成長付出的心血。”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六、材料作文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諫太宗十思疏》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論語》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禮記》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將伐顓臾》以上含有“止”字的語句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話聯想思考,也可以把幾個語句聯系起來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1.答案: D解析: D.“當代社會里……社會整合與系統整合兩者顯示出極高的重合度”理解錯誤,張冠李戴。依據材料二第②段原文“在某些社會里,社會整合與系統整合幾乎是重疊在一起的。而在當代社會里,個人定位非常寬泛和豐富多樣,包括家庭、工作場所、鄰里、城市、民族、國家以及整個世界系統,都展現出系統整合的特征”可知,在某些社會里,社會整合與系統整合幾乎是重疊在一起的,不是當代社會。故選D。2.答案: A解析: A.“孔子認為君子不要在意飲食,睡覺這樣的基礎的生理需求”理解錯誤,根據材料一最后一段“孔子上述觀點所要表達的正是,不應當僅滿足于飽食、安睡這樣的生理需求,一個人還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可知,孔子說的是“不應當僅滿足于”,不是“不要在意”故選A。3.答案: A解析: 材料一觀點是《論語》圍繞自我了解與自我實現等問題,進行了關于自我認同的一系列建構。其中包含:《論語》中認為不怨恨面對負面評價時的正確態度;當面臨認同危機時,孔子在態度上展現出的君子之風,從根本上源自思維上吶內自省的歸因方式;在個體的精神和實踐活動中,孔子強調自我實現的重要性;孔子反對惰懈怠念,主張積極地自我實現,A.“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意思是:對于老百姓,只能使他們按照我們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反映了古代儒家對民眾的態度和治理理念,即在維護社會秩序的同時,應保持民眾的相對無知。以防止他們對統治權構成威脅。這里不是自我認同的建構,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斗一觀點。B.“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思是:當看到品德高尚的人時,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向他學習;當遇到行為不端的人時,我們應該在內心自我反省,檢查自己是否存在相同的缺點。這句話強調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符合材料一觀點,C.“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意思是:君子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首先會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和解決方案;而小人則傾向于將錯誤或責任歸咎于他人,從不進行自我反思或從自身尋找原因。吶內自省的歸因方式,符合材料一觀點。D.“不學《詩》,無以盲,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不學《詩經》,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不學禮,在社會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強調自我構建,符合材料一觀點。故選A。4.答案: ①論證方面:層次清晰,思維辯證,先講個人定位的作用,再闡述個體對自己的定位是否認同所產生的不同影響,突出個體身份認同與社會發展的辯證關系,邏輯嚴密;②語言準確,多用表達嚴密的長句闡述自己的觀點,準確使用關聯詞構建邏輯關系。解析: 從論證角度分析,運用總分結構,首先提出“個人定位決定個體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接著,根據“當個體對自己的社會定位強烈認同的時候,會對自己的角色有更深刻的認識,對自己的權力和責任有更積極和更清晰的理解,進而更主動地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從而推動社會更加協調有序的發展”可知,用個體的對社會定位有積極認同進而推動社會發展,良性循環。根據“一旦個體對自己的定位無法產生認同,那么他就很難在這個社會身份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從而對他所在的社會產生異質感”可知,社會和個體之間的關系就陷入了僵化和停滯,甚至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運用對比論證從個體是否對自己的社會定位產生認同兩方面進行論述,并論證了兩者所產生的社會影響。論述準確,論證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從語言方面分析,第三段論證時,語言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多用決定“形成”等詞,表達準確嚴謹;運用進而,從而等關聯詞,使內容的銜接順暢,脈絡清晰,使論證時層層遞進,從個體延伸至社會,進而推及兩者間的互動;又多用長句,如“當個體對自己的社會定位強烈認同的時候,會對自己的角色有更深刻的認識,對自己的權利和責任有更積極和更清晰的理解,進而更主動地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從而推動社會更加協調有序的發展”等,論述詳細,觀點明確,表達嚴密。5.答案: ①準確對自己進行定位,有明確的人生目標;②在生活中更注重向內審視自己;③要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達成自我實現。解析: 根據材料一“《論語》中認為不怨恨是面對負面評價時的正確態度”“孔子并不一味屈從他人的評價”可得出:準確對自己進行定位。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根據材料一“當面臨認同危機時,孔子在態度上展現出的君子之風,從根本上源自思維上內自省的歸因方式內部歸因著重從個體自身尋找行為或結果成敗的原因,從這種一再重申可以想見孔子對自我審視的注重”可得出:在生活中更注重向內審視自己根據材料一孔子反對懶惰懈怠,主張積極地自我實現,孔子上述觀點所要表達的正是,不應當僅滿足于飽食、安睡這樣的生理需求,一個人還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同時,孔子主張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達成自我實現,可總結出:要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達成自我實現。6.答案: A解析: A.“我們可以將尼克的故事看成海明威的自傳”錯誤,由原文“尼克鮮明的自傳色彩不言而喻”可知,小說是虛構的藝術,不能和自傳混為一談,材料二說的是“鮮明的自傳色彩”。故選:A。7.答案: B解析: B.“狐貍叫和貓頭鷹啼”在原文是這樣表述:“只要能聽到一聲狐貍叫,或者貓頭鷹啼啊什么的,就放心了”,這些聲音并不存在,當然不是以動襯靜。故選:B。8.答案: 評論有“成長”和“硬漢”兩個關鍵點。硬漢角度:恐懼是天性,是否是硬漢關鍵在于能否正視和挑戰恐懼。(1)尼克對于自己的恐懼感到羞愧,說明他渴望成為一名硬漢;(2)尼克敢于脫離大人的照顧,說明他在挑戰恐懼。成長角度:硬漢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有成長的過程。(1)尼克在初次感到死亡帶來的恐懼感時,徹夜讀書不敢睡;(2)此次在湖邊,他可以嘗試獨自面對恐懼。解析:9.答案: (1)當天他剛從叔叔那兒學會“但更像”這詞兒就用上,抓住了小孩子善于模仿和學習的特點;(2)用“興許是吧”來搪塞父親,不想再提昨晚讓他難堪的一幕,表現了他的自尊自強,這是他逐漸走向成熟的一面;(3)父親說沒有東西能傷害他時,他馬上想到“閃電也傷不了”,體現了他天真童趣的一面。解析:10.答案: B解析: 句意:關東各路盜賊紛紛而起,朝廷派兵前去誅討,殺死的人很多,然而還不能平息。“關東群盜并起”是主謂結構,“關東群盜”是主語“并起”是謂語,中間不斷開,所以d處斷句;“秦發兵誅擊”也是主謂結構,主語是“秦”,“發兵誅擊”是謂語,中間不斷開,所以g處斷句;“所殺亡甚眾”是主謂結構,“所殺亡”是主語,“甚眾”是謂語,中間不斷開,所以i處斷句。綜上,需要斷句的三處是dgi。故選B。11.答案: D解析: A.正確。本來;穩固。句意:本來就是不讓別人聽到他的聲音。/根不穩固卻要求樹木生長。B.正確。句意:卻沒有萬乘的實際。/讀書人所爭辯的,尤其在于名氣是否符合實際。C.正確。承受;/接近,趨向。句意:李斯最終被囚,受五刑。/沒有罪過卻要往死地里送。D.錯誤。占據;/憑借。句意:據有四海。/憑借億丈高的華山,對著深不可測的黃河。故選D。12.答案: C解析: C“秦二世認為堯、舜……不是合格的統治者”錯誤,秦二世只是不認同堯、舜身為天子卻身處窮苦境地,為百姓做出犧牲的做法,他認為統治者應該縱欲而為,盡情享受,但并沒有說秦二世認為堯、舜不是合格的統治者。故選C。13.答案: (1)從這以后公卿很少能夠朝見皇上,各地起義的人更多了,關中軍隊被征發向東去攻打起義軍的一直沒有停止。(2)你們應該顧念國家大事而忘卻個人私利,那么美名和顯赫的地位,就能夠保持到底。解析: (1)“希”,通“稀”,少;“發”,被征發;“已”,停止。(2)“宜”,應該;“克”,能夠;“終”,保持到底。14.答案: ①聽信趙高讒言,任由趙高專政。②貪圖奢侈享受,不關心百姓疾苦。③缺少深思遠慮,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解析: 參考譯文材料一:趙高勸說二世道:“先帝登位治理天下時間很久,所以群臣不敢做非分之事,不敢進言異端邪說。現在陛下正年輕,剛登上皇位,怎么能跟公卿在朝廷上議決大事呢?事情如果有錯誤,就讓群臣看出了自己的弱點。天子之所以自稱為朕,本來就是不讓別人聽到他的聲音。”于是二世經常居住在深宮之內,只跟趙高一個人決定各種事情。從這以后公卿很少能夠朝見皇上,各地起義的人更多了,關中軍隊被征發向東去攻打起義軍的一直沒有停止。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進諫說:“關東各路盜賊紛紛而起,朝廷派兵前去誅討,殺死的人很多,然而還不能平息。盜賊多都是因為戍邊、運輸、勞作的事情太勞苦,賦稅太重。(我們)請求暫停阿房宮的修建,減少戍邊兵役和運輸徭役。”二世說:“我聽韓子說:‘堯、舜用柞木做椽子不砍削加工,用蘆葦茅草蓋屋頂不修剪,吃飯用瓦碗,喝水用瓦罐,即使是看門人的衣食供應,也不會比這更儉薄了。禹平鑿龍門,疏通大夏,疏導黃河淤積停滯之水,引水入海,親自拿著杵和鍬,小腿上的毛都被磨光了,即使是奴隸的勞苦,也不會比這更厲害了。’凡是尊貴而掌握了天下的人,應該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最主要的是使法令嚴明,下面的臣民不敢做壞事,以此來統治天下。虞、夏的君主,地位尊貴,做了天子,卻身處窮苦境地,為百姓作出犧牲,這還有什么值得效法呢?我身居萬乘之高位,卻沒有萬乘的實際,我要建造千乘之車駕,設立萬乘之徒屬,讓實際跟我的名號相符。再者先帝出身于諸侯,兼并了天下,天下已經平定,對外排除四方外族以安定邊境,(對內)修建宮室來顯示成功的得意,你們都看到了先帝功業已經就緒。而現在我登位兩年的時間,盜賊紛起,你們不能禁止,又想要終止先帝所要做的事情,這樣做對上不能報答先帝,其次也是不為我盡忠盡力,你們還憑什么身處高位呢?”于是把馮去疾、李斯、馮劫下交給獄吏,審訊追究三人的其他罪過。馮去疾、馮劫說:“將相不能受侮辱。”自殺了。李斯最終被囚,受五刑。材料二: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對侍臣們說:“平定天下,我雖然做到了,但如果守天下沒有長遠的謀劃,功業也難以保住。秦始皇起初也曾平定六國,據有四海,到他晚年卻不能很好地守住江山,這個教訓確實可作為鑒戒。你們應該顧念國家大事而忘卻個人私利,那么美名和顯赫的地位,就能夠保持到底。”魏征說:“臣聽說,打勝仗容易,保持勝利困難。陛下謀劃周密,考慮長遠,在安全的時候不忘記危難,功業既已顯赫,德行教化又深入人心,如果能永遠用這種態度來治理天下,國家就不會有傾覆的危險了。”15.答案: B解析: B.“輕松愉快”錯。“飄然”實則表達作者遠離朝廷中心的悲傷之情。故選B。16.答案: ①詩人想象在遙遠的“江國”“蓬山”,仍千里寄情,思念朝廷和君王;②詩人希望在自己離開京城后友人能為國獻計獻策,盡忠盡責;③詩人懇請友人將來能多多告知朝廷訊息,以解自己對國家的憂思。解析: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意為“他思念國君,想振興楚國,想(國君和社會)回歸正道,在《離騷》這一篇之中,再三表達(這種)意愿”。其中,“存君興國”指思念國君,想振興國家,“三致志焉”指“再三表達(這種)意愿”。頸聯意為“江國的風景非常適合千里之遙的寄托,蓬山在遠方想象中云霧深邃”,此處,詩人想象在遙遠的“江國”“蓬山”,仍思念朝廷和君王,流露出對君主的思念,對應題干中的“存君”。尾聯意思是論思考的事情,禁闥之中需要有公正的人等來進行,肯定會想起交盟的誓言,數次寄托音信。出句,詩人希望在自己離開京城后友人能為國獻計獻策,對應題干中的“興國”;對句,詩人懇請友人將來能多多告知朝廷訊息。末兩聯集中表現了詩人對國家與君主的一片赤誠之心,對應“三致志”。17.答案: (1)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2)其文約;其辭微(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解析:18.答案: A解析:19.答案: 不僅可以補足音樂教育的短板,還可以使音樂教育和其他課程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解析:20.答案: ③并非只有音樂教育能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美術、語文等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④不是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提高了,青少年就一定能成長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⑤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提高與事業成功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解析:21.答案: C解析:22.答案: ①先暫時承認某一觀點正確;②很多都來自古代社會;③這類“封建士大夫語言”不能說。解析:23.答案: 略解析: 這是一道多則名言類材料作文。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的研習任務明確提出,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該學以致用,要認真理解并體會古代典籍中的經典語句。本題選取了學生比較熟悉的一些經典語句,希望學生圍繞“止”探討其哲理情思,論述其在當今社會的價值,領悟其對青少年的現實意義。材料中的第一句“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出自《諫太宗十思疏》,這是學生必背篇目中非常熟悉的一句話,如果能想起它的上一句“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有助于學生理解這一語境,這里的“止”是告訴我們面對誘惑時能理智應對,可以聯想到當代社會怎樣面對安逸、懶散、物質享受等現實誘惑。第二句“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講的是不要半途而廢、功虧一簣,而自己要承擔因為“止”造成的后果,前一句講的是“知止”,這一句講的是“不止”,二者也可以結合起來加以辯證思考,探討新時代的青年何時“止”何時“不止”的問題。第三句“大學之道,在止于至善”的本義是,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則是要達到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這句話是對君子道德修養提出的要求,學無止境,一個人的品行修養亦無止境,學生可以結合現代社會談修身正心的重要意義。第四句“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出自《季氏將伐顓臾》,意思是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可擔任官職,如果不能施展才能就應罷官免職,也就是在其位謀其職的意思,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對社會的理解,談談各司其職以及自己對人生規劃的想法。【參考立意】①“止”與“不止”;②學無止境,德亦無止境;③“止損”的智慧;④“止”中乾坤大;⑤勇往直前,奮斗不止;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