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高三上學期六校期末聯合考試卷語文2025.1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主觀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城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3本試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一、現代文閱讀(35分)如(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啟劉腿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認為好的說辭或縱或擒,要看情勢的需要。他還說,“凡說之樞要,必使時利而義貞”“披肝膽以獻主,飛文敏以濟”,即認為說辭的關健,要對當時有利,意長義正確,忠于為君,敏于成事。這些話,對燭之武勸秦移公退兵,完全是切合的。燭之武說秦移公。先退一步,說:“秦、晉國鄭,鄭既知亡矣。”肯定秦晉圍城一定勝利。然后反過來說,用了四層轉折。一層是鄭亡以后,秦國得不到鄭國,對秦國無利,所謂“越國以都遠,&君知其難也”。二層是滅亡了鄭國有利于晉國,即“亡鄭以陪鄰”。三層是加強了晉國就劑弱了秦國,即“鄰之厚,君之蔣也”。這三轉就說明了滅亡鄭國對秦國的不利。四層是放過鄭國,對秦國有利,即“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這些是就當前的情勢說的,用的是一縱一擒,一放一收。說到這里好像話已說完了,但燭之武還要進一步說。因為以上講的滅亡鄭國以后,對秦國無利而有害,都是推測,推測的話還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得舉出事實來做證,證杯明這種推測是正確的。燭之武再引過去的事實做證。說秦移公曾經幫助晉惠公,送他回國即位。晉惠公愿把焦、圖瑕兩邑送給秦移公作酬報,可是他早上渡過黃河,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絕秦國,說明晉君是背恩的。從而證明秦軍幫晉軍滅亡鄭國以后,晉國也會背恩地棄秦國,使秦國不利。因此再作進一步推論,普國占領了鄭國,又會向西侵占秦國。說到此,才算把秦移公說服了。這就是劉起說的“言資悅懌”“動言中務,順情入機”。(捕編自周振甫《(燭之武退奉師》賞析))材料二:對于軍事斗爭來說,光是雄辯的口才并不夠,大凡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要想憑外交口才得到是不現實的,主要還是憑實力。然而,鄭國沒有相當的實力。燭之武面臨的艱巨任務是:塊乏實力的后盾,要在談判中以口才戰勝實力。談判實際上就是辯論。對立的雙方利害關系相反,沒有共同語言,必須有一個雙方認可的前提,才能把辯論轉化為對話。燭之武必須找到一個秦移公認可的前提。他的杰出在于,抓住了一個關健詞“益”,回避了眼前鄭國和秦國利害關系相反的難點,以于對方有益作為前提。這就把論題轉移了:第一,不是對秦國和鄭國有沒有益,而是對秦國和晉國有沒有益;第二,不是眼下對秦國有沒有益,而是未來對秦國有沒有益。為了回避與秦對抗,燭之武坦然放低姿態:退一萬步說,“鄭既知亡矣”,鄭亡如果真對秦國有益(“有益于君”),那就聽便。但是,他反過來指出,鄭亡實際上并不有益于秦,相反有害于秦。有益轉化為無益,條件有二。第一,滅了鄭國,鄭國成了秦國遮遠的邊地,可當中隔著晉國,秦國【高三期末·語文第1頁(共6頁)】10061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