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一 古詩詞鑒賞 01七年級古詩詞(課件+知識清單+提升練)-【中考核心考點】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備考系列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一 古詩詞鑒賞 01七年級古詩詞(課件+知識清單+提升練)-【中考核心考點】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備考系列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專題一 古詩詞鑒賞
01 七年級古詩詞鑒賞(提升練)
七年級上冊
(一)觀滄海(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下列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點明了“觀滄海”的位置,雖沒有直接寫到人,但讓讀者似乎看到了詩人登臨碣石觀海時的英姿。
B.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描寫了島上樹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畫面,這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讓詩人生發出豪邁之氣。
C.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蕭瑟秋風吹拂,洶涌的波濤濺起陣陣浪花的景象。詩人不禁產生些許落寞之情。
D. 這首詩選取了滄海、日月、洪波、星漢等宏大的景物,在蒼涼中又有慷慨之氣,表現了詩人的雄心壯志。
【解析】C項“詩人不禁產生些許落寞之情”有誤。“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雖是寫秋景,但毫無悲傷落寞之感,反而呈現出遼闊壯美的海景。故選C項。
2.小語在學習這首詩時,對“觀”的理解不透徹,請你幫他解疑答惑。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觀”字是怎樣統領全篇的?
【答案】開頭由“觀”字引出下文,先實寫看到的景象,即波瀾壯闊的大海和草木豐茂的山島,后虛寫,借助奇特想象寫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偉景象。
3.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畫面。
【答案】示例: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
4.有同學一直將“洪波涌起”錯誤地背誦為“波浪涌起”。請你給這位同學簡單講解原句描繪的景象與“波浪涌起”的不同。
【答案】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瀾壯闊。(或:原句描繪的是大海波瀾壯闊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繪的是海水起伏涌動的景象。
5.朗誦時小語想制作一張幻燈片背景圖,請你認真觀察以下兩幅圖,說說哪幅圖更符合此詩的情景,并結合相關詩句說明理由。
【答案】圖②。結合“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可知滄海氣勢磅礴,波濤洶涌,所以圖②更能夠體現這些特點。
(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將“愁心”形象地寄給“明月”,隨朋友直到僻遠之地。
B.朋友被貶僻遠之地,詩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聯想古夜郎國,以見其邊遠。
C.詩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與明月”一起寄給身處夜郎的友人。
D.這是一種藝術想象,最能體現詩人內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摯。
【解析】C.說法錯誤,詩人是把愁心寄給明月,不是把愁心和明月一起寄給朋友。故選C。
2.詩歌為何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答案】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是悲哀凄慘地啼叫著,暗寫詩人的悲痛之情。詩人選取“楊花”“子規”,渲染了傷感的氛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小語讀完此詩后,感受頗深。她認為“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請你結合詩句分析小語這么說的原因。
【答案】示例:“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中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兩種景物,“落盡的楊花”點明了時令是“暮春”,又因為“楊花”是漂泊無定的,“子規”的叫聲悲哀凄慘,從而表現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所以開頭一句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
4.“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兩句詩在情感的表達上有何獨特之處 請簡要賞析。
【答案】詩人想象奇特,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當成使者,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關心和懷念之情,使詩歌更有韻味。
(三)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觸景生情的寫景詩,在春夏之交,詩人停舟北固山下,眼望長江兩岸的風景,抒發思鄉的愁緒,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
B.開頭兩句點明題意,“客路”與“行舟”暗含著詩人旅居在外,神馳故里的漂泊情思,與尾聯的“鄉書”“歸雁”遙相呼應。
C.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其中“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好,寫出春潮涌漲,江水浩蕩的壯觀景象,為下聯描寫做了鋪墊。
D.頸聯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擬人化語言賦予它們人的意志和情感,蘊含一種自然的理趣。
【解析】A.時間錯誤,不是春夏之交,是冬春之交。故選A。
2.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展現的畫面。
【答案】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齊平了,視野也因之開闊,靜靜的水面上和風吹拂,風向不偏,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的江天上。
(四)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1.對此曲句子的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
A.《天凈沙·秋思》表現了一個羈旅漂泊的游子濃烈的思鄉之情,被稱為“秋思之祖”。
B.“小橋流水人家”創設一種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現了游子對大自然的喜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連接成一幅簡潔蒼涼的水墨畫,將無限愁思自然寓于畫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斷腸人在天涯”描繪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畫龍點睛,直抒胸臆。
【解析】B.“小橋流水人家”,以樂寫哀,用樂景襯哀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故選B。
2.前三句描繪了九種景物,生動地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請站在“斷腸人”的角度描繪這幅圖畫。
【答案】深秋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紛。帶著滿身的疲憊,我騎著羸弱的瘦
馬,獨自在古道上緩行。繞過纏著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鴉雀在樹梢盤旋,時時悲啼。 走過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橋畔稀疏的村社里,幾戶人家已升起了裊裊炊煙。
(五)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答案】連綿的峨眉山巍峨聳立,夜色正濃,半輪明月懸掛山間,猶如青山吐月;皎潔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動,月影也隨著江水前行。
2.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答案】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 連用五個地名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的江行體驗和對故鄉(朋友)的思念之情。
(六)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對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一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的前兩句中,“尋常見”“幾度聞”,既寫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誼之深,又從一個側面表現“開元盛世”的繁華。
B.詩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時節”比喻詩人和李龜年潦倒凄涼的處境和唐王朝國運的衰落。
C.詩的前兩句敘事,后兩句直抒胸臆,全詩運用映襯對照的手法來凸顯主題。
D.全詩既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留戀,又流露出“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感慨。
【解析】C.后兩句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并非直抒胸臆。故選C。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達了詩人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對國運衰微的現實的無限感慨,對自身身世飄零的深切感傷。
(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1.這首詩寫了 這一中國傳統節日,從本詩 等詞語可以看出。
【答案】這首詩寫了 重陽節 這一中國傳統節日,從本詩“九日”“登高”“送酒”“菊”等詞語可以看出。
2.“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是用什么方法表現
的 請簡要分析。
【答案】兩句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寄托了詩人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早日平定安史之亂的渴望。詩人一是直接抒情,“遙憐”一詞將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擔憂直接表現出來;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繪了長安故園紛飛的戰火,以斷垣殘壁間叢叢寂寞開放的菊花來寫故園長安,讓讀者仿佛看到一幅鮮明的戰亂圖,從而形象地表達詩人對故園的思念和對國事的憂慮。
(八)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1.請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二句詩句所表現的景象。
【答案】遠望,回樂縣的丘陵上聳立著烽火臺,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像積雪一樣潔白;近看,高城之外,灑滿皎潔、凄冷的月色,有如鋪了一層秋霜那樣令人望而生寒。
2.結合全詩內容,簡要分析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詩歌寫戍邊將士聽到蘆笛聲而引起的思鄉之情。詩歌前兩句通過寫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環境的凄清與寒苦,為寫戍邊將士的思鄉奠定了情感基調;后兩句則通過寫“蘆管”聲的橫空而出,立刻引發了戍邊將士的鄉思之情。
(九)秋詞(其一)(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 是用什么手法表現的
【答案】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樂觀豁達的心境。用了對比的手法,是將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頌秋進行對比來表現的。
2.前人寫詩填詞講究煉字,談談詩歌第三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中“排”字的表達作用。
【答案】“排”,在這里是“排開、推開”的意思,形象地寫出了鶴一飛沖天,仿佛沖破白云阻隔的氣勢,表現了作者奮發進取的豪情和豁達樂觀的情懷。
(十)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巴山夜雨漲秋池”中“漲”字用得極其生動,說說妙在哪里。
【答案】富于動態形象,既寫出了巴山夜雨漲滿秋池的景象,又表現出詩人綿綿的愁思。(“漲”既寫出巴山水注滿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從而襯托出詩人深重綿綿的愁思。)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詩歌由實寫孤燈聽雨過渡到虛擬的剪燭夜話,愁情和歡愉產生了轉化,充分抒發了詩人的孤寂情懷和對方親人的思念之情。
(十一)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南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對上面這首詩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僵臥孤村卻不“自哀”,是因為詩人“尚思為國戍輪臺”。
B.詩中的“風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寫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處境和命運。
C.詩人以夢境來表現自己的報國之心,于激越豪邁中透露出了壯志難酬的悲涼。
D.詩人特別想要去戍“輪臺”,說明他對“輪臺”這一地方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解析】D.“戍輪臺”表達了詩人想要報效祖國,為國殺敵的情感。故選D。
2.“夜闌臥聽風吹雨”一句語意雙關,應怎樣理解
【答案】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實的時間和環境;另一方面這種特定的時間和環境又象征著南宋王朝的處境和命運,如同風雨飄搖的海上孤舟,隨時都有覆滅的危險。
(十二)潼關(清)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1.這首詩前兩句寫出了當時怎樣的景色
【答案】寫出了古城的高大、遼遠和寂寥。
2.請賞析“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答案】詩人反向立意,說它猶嫌拘束、不解平,把河與山的不馴服的性格發展了,寫絕寫活了。這是詩人個性的象征。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七年級下冊
(十三)竹里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對《竹里館》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中能體現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只有“獨坐”“長嘯”這兩個詞。
B.詩歌在寫作上采用動靜結合,以靜襯動,以動襯靜的寫作手法。
C.詩歌營造了優美高雅的意境,表現了詩人的寧靜淡泊之情。
D.詩歌前兩句寫“聲",后兩句寫"靜”,更生動描繪了美好景色。
【解析】不止這兩個詞語,還有“彈琴""相照”等。故選A。
2.“獨”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是表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獨立人格,說說“獨”字好在哪里
【答案】“獨”是“獨自”的意思“獨”字表現了詩人孤高自許、高潔脫俗的品質,表達了詩人寧靜、淡泊、愉悅的心情。
(十四)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對《春夜洛城聞笛》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中“折柳”是指一種代表風俗的行為,詩人借柳枝表達思鄉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B.“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
C.“滿”字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后的孤寂心情。
D.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解析】A.“折柳”,即《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離別之情。故選A。
2.賞析:“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答案】詩人聽到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鄉思。《折柳》為全詩點睛,也是“聞笛”的題義所在 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反說強調“此夜”,是面對所有客居洛陽城的人講話,為結句“何人不起故園情”作勢。這是主觀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卻更見“我”感觸之深,思鄉之切。
(十五)逢入京使(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請你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答案】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
2.“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答案】表達了詩人掛念親人而又無可寄托,同時又擔心親人掛念自己的復雜心理。
(十六)晚春(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有何妙處
【答案】運用擬人,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
2.詩的三、四兩句意蘊深刻,為歷代傳誦。請對這兩句詩作賞析。
【答案】運用擬人、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
風飄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達了要珍惜光陰、不失時機的人生態度。
(十七)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請描繪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個畫面。
【答案】我登上幽州臺眺望遠方,思緒萬千,想到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看這茫茫宇宙,雖然無邊無際,但看不到一個能賞識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發了詩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不能實現遠大政治理想的悲涼感、壓抑感和孤獨感。
(十八)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 ;“決眥入歸鳥”一句蘊藏了詩人對 之情。
【答案】“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決眥入歸鳥”一句蘊藏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對《望岳》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一、二句借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岱宗即東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詩人看見山間的云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漾。“曾”同“層”。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發了詩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詩切著“望”字而寫,熱情贊美了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高大雄偉的氣勢,也透露出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
【解析】C.七、八句詩人寫由望岳而產生的雄心壯志和遠大抱負,詩人并未登上泰山。故選C。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雄心和政治抱負) 蘊含怎樣的生活哲理
【答案】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氣概和遠大抱負。哲理:只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才能俯視一切,傲視群雄。
(十九)登飛來峰(北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對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力。
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既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出作者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
【解析】D.這首詩作者借景抒懷明理,表達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并沒有歸隱山野的意思。故選D。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情感。
(二十)游山西村(南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首聯寫出了農家人 的特點,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 的情感。
【答案】首聯寫出了農家人 熱情、淳樸、好客 的特點,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 對山西村戀
戀不舍、喜愛_的情感。
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以明快、抒情的筆調,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農村風光圖。
B.頸聯“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極力表現了農村生活的迷信和落后。
C.尾聯展現了詩人與村民相處融洽,想去就去山西村,甚至隨時可去叩村民的門。
D.詩歌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解析】B.頸聯表現了山西村民風的淳樸、自然,并不是迷信與落后。故選B。
3.你是怎樣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答案】寫山西村山環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錦簇的景象,用來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時會產生許多希望,蘊含人生哲理,現在往往用來形容進入一個別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絕路逢生的情景。
(二十一)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這首詩是怎樣寫“離愁”的
【答案】用“浩蕩”表現“離愁"的廣闊無邊,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離愁”。
2.你認為這首詩的后兩句廣為傳誦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這兩句詩以“落紅”和“春泥”為喻,表達了作者雖辭官離京,仍然關心國家前途和命運的思想感情;這兩句詩語言生動形象,內容蘊含哲理,格調昂揚向上。
(二十二)泊秦淮(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中的兩個“籠”字好在哪里 所描繪的畫面,具有怎樣的特點
【答案】這兩個動詞用得形象、準確。兩個“籠”字將“煙”“水”“月”“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描繪了一幅朦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種凄清的氛圍。具有朦朧(迷茫)、冷寂(悲涼)的特點。
2.賞析“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答案】作者借商女唱亡國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諷刺“商女”,實際是諷刺那些不顧國家艱難,只顧自己享樂,醉死夢生的統治者,表達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
(二十三)賈生(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標題中的“賈生”即賈誼,西漢初期著名政論家,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卻遭讒被貶。
B.一、二句敘述賈誼被貶后,過了幾年漢文帝又把他召回長安,在宣室里接見了他。這兩句,由“求”而“訪”而贊,層層遞進,表現了文帝對賈誼才能的推服器重。
C.第三句“夜半”“前席”,把漢文帝當時那種虛心垂詢、凝神傾聽,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狀描繪得惟妙惟肖。
D.第四句說明了文帝鄭重求賢,虛心垂詢的原因,他不是為了詢求治國安民之道,是“問鬼神”,令人扼腕嘆息。但也從側面烘托出賈誼學富五車、華彩照人的精神風貌,表現出作者對他的仰慕之情。
【解析】D.側面烘托統治者的荒唐、昏庸,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故選D。
2.“可憐”的意思是什么 “可憐”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案】“可憐”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詩的關鍵。表達了作者對文帝不顧百姓蒼生疾苦的批評之情,嘲諷了封建統治者求賢的虛偽,寄寓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
(二十四)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南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
1.末句的“放”和“攔”用得精彩,為什么
【答案】這兩個詞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山山相連的特點,寫得生動,富有情趣。
2.這首詩表達了一個怎樣的生活哲理 又是怎樣表達的呢
【答案】詩人借翻山越嶺的實際描寫,道出一則深刻的哲理。困難是一個接著一個,正如進入崇山峻嶺,翻過一座山,還有一座山在那里等著呢!說明了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千萬不可松懈,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做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二十五)約客(南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1.對《約客》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訪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解析】C.寫出了詩人約客久候不到,內心十分焦躁的心情。故選C。
2.詩歌的前兩句都運用了疊字,請從內容方面談一談疊字運用的作用。
【答案】“家家”修飾雨,表現了江南多雨的氣候特征,營造了一種煙雨迷蒙、悠閑清靜的詩境;“處處”修飾蛙聲,寫農村景象,生機盎然。隱約寫出詩人待客的悠然而略顯孤寂的心情。
3.請對“閑敲棋子落燈花”一句作簡要賞析。
【答案】“敲”是一個細節描寫,詩人約客,夜深雨來,久候未至,作者下意識地將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將長長的燈花震落。反映出詩人內心的變化,從篤定凝神到對天氣的焦灼,再到流露絲絲縷縷的失望。
圖②
圖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97張PPT)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備考系列
中考核心考點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專題一 古詩詞鑒賞
01 七年級古詩詞鑒賞
真題 ·體驗
1.(2024·河南)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真題 ·體驗
抒發了詩人吊古傷今的惆悵之情和思鄉之情。前四句寫昔人乘鶴而去,只余空樓,千百年來只有悠悠的白云空自浮動,詩人吊古傷今,生發惆悵之情;后兩句描寫日暮時分,詩人遙望家鄉卻只見江霧迷蒙,生發思鄉之情。
真題 ·體驗
2.(2024·黑龍江)閱讀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體會詩中結尾兩句的含義。
真題 ·體驗
這兩句詩寫詩人無畏困難和挑戰的決心和信念,表達了詩人高瞻遠矚、無所畏懼的豪情壯志,以及對政治前景和人生未來的樂觀和堅定信念。同時,它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具有普遍的啟示意義。
真題 ·體驗
3.(2024·宜賓)讀下面的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詠螢火
李白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若飛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真題 ·體驗
B
B.有誤,該句意思是春天和煦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依舊有生機勃發,苔蘚生長出一片綠意,展現著自己的青春。贊揚了苔蘚不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并不是“寫身處背光環境的‘苔'錯過了春天”;故選B。
(1)下列對這兩首詩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詩前兩句寫風雨中螢火蟲光亮不滅的形象特點。
B.袁詩前兩句寫身處背光環境的“苔”錯過了春天。
C.李詩后兩句假定螢火蟲飛到天上可以作一顆小星。
D.袁詩后兩句寫小苔花像牡丹一樣擁有自己的綻放。
真題 ·體驗
D
D.有誤,袁詩開頭兩句詩人借物詠志,用苔蘚旺盛的生命力,表達自己堅韌不屈的志向。并未“直抒胸臆”;故選D。
(2)下列對這兩首詩的主旨理解和藝術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首詩都屬于詠物詩,以小見大,托物言志。
B.《詠螢火》洋溢著胸懷壯志、渴望閃耀之豪氣。
C.《苔》寄托著一個歸隱者安然自得的士子情懷。
D.李詩是結尾時點題,而袁詩開頭就直抒胸臆。
真題 ·體驗
4.(2024·湖北)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兩則批注。
章臺①夜思②
唐末五代時期·韋莊
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孤燈聞楚角③,殘月下章臺。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來。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釋:①〔章臺〕即章華臺,在今湖北境內。②該詩選自《唐詩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號角聲。④〔殊〕尚,還。
這首詩先寫“夜”,后寫“思”。請結合提示,完成填空題。
(1)批注一:立象盡意。首聯、頷聯借“清瑟”“孤燈”“ ”“ ”等意象,寫盡孤凄悲涼。
(2)批注二:煉字傳情。尾聯“又”字寫出了 。
作者的無限秋思與哀愁,表達了作者無盡的懷人思鄉之情。
楚角
殘月
真題 ·體驗
(1)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內容。
本詩以“夜思”為題,全篇雖未現一個“思”字,卻選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表達作者的“思”。
開篇四句,首聯、頷聯意思是:凄清的瑟聲,在長夜發出哀怨的音調;而伴隨這哀怨樂曲的,又是秋夜悲鳴的風雨聲。孤燈下,又聽見楚角聲哀,清冷的殘月徐徐沉下章臺。詩人聽到了清幽的瑟聲、悲涼的楚角,獨對孤燈,看到的是窗外一鉤殘月,引起無盡的懷人思鄉之情。因此首聯、頷聯中“清瑟”“孤燈”“楚角”“殘月”等意象,展現了“思”的意境,寫盡了作者的孤凄悲涼之感。
真題 ·體驗
(2)本題考查煉字。
尾聯“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承“故人殊未來”一句遞進一層,揭出思鄉之苦。“故人殊未來”,長期不知“故人”音訊,兇吉未卜,于是他想到了寫家書;可是山長水遠,“鄉書不可寄”,這就更添幾分悲苦。時值秋季,芳草凋零,故人不來,秋雁“又”回,家書難寄。結句以景收尾。“秋雁又南回”,點出時當冷落的清秋季節,每每看那結伴南飛的大雁,詩人內心就不禁情潮翻涌,秋思百結。著一“又”字,說明這樣郁郁寡歡的日子,他已過了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無可奈何;“又”字將悲情推到了一個高潮,表達了詩人無限的秋思與哀愁,和無盡的思鄉懷人之情。
考點·直擊
最近幾年中考中,詩歌鑒賞常以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的形式考查。
常見考點:
對詩歌內容主旨作出正確的理解;
能準確判斷詩歌的表現手法和技巧,把握詩歌蘊含的情感;
針對優美語言或含義深刻的語句進行賞析;
能簡述某一詩句的作用;
能對精彩的詩句進行畫面描述;
有時候,也會考查幾首詩歌的比較閱讀。
技法·點撥
一、 內容理解
1.從作者入手,聯系已知的作者的生活經歷、寫作風格理解內容。
2.借助于詩歌的標題、注釋、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句(動詞、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把握思想感情;
4.從表現手法入手,把握思想內容。
5.從詩歌中描寫的景物、意象入手,理解詩歌內容。
技法·點撥
二、情感把握
1.抓題目
有些詩歌的詩題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調,如李白的《送友人》《送孟浩然之廣陵》,一個“送”字,說明此詩表達的是惜別之情。
2.抓關鍵詞句
有些詩歌,作者在詩中用一、兩個詞語(或句子)點明詩的感情。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一句,由“故園情”一詞可知此詩表達的是思鄉之情。
技法·點撥
二、情感把握
3.抓意象
有些詩歌中沒有點明情感的字眼,而是寓情于景,需要分析詩中的意象,即詩中所表現的人、景、物來把握詩歌的情感。
答題模板
詩歌內容+表達技巧+情感
技法·點撥
三、語言賞析
1.關注語言的詞性特點
(1)名詞:名詞往往是特定的意象。名詞的連用常常能營造出一定的意境,如馬致遠的《天凈沙 · 秋思》。
(2)動詞:可從這個動詞的修辭、表現手法、寫作技巧上進行分析。有的動詞極富表現力,使整首詩更有活力。
(3)形容詞:形容詞往往從各個角度對中心詞進行修飾限制,對渲染氣氛、表現心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技法·點撥
三、語言賞析
1.關注語言的詞性特點
(4)副詞:副詞往往起修飾限制作用,在很多情況下也是鑒賞的重點,如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最是一年春好處”中的“最”表現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之情。
(5)數量詞:恰當地運用數量詞可以準確地表情達意。
(6)疊詞:往往能使意境深化,富有音韻感,讀來朗朗上口。
技法·點撥
三、語言賞析
2.關注語言變形
變形的詞語在詩歌表情達意方面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把春風的多情、靈動恰當地表現了出來。
3.關注修辭語言的表達效果
詩歌常用的修辭有比喻、比擬、夸張、借代、雙關、對偶等。詩歌運用修辭,往往能達到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技法·點撥
三、語言賞析
4.關注詩歌整體的語言風格
語言風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委婉含蓄、雄渾豪放、慷慨悲涼、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
答題模板
煉字題:解釋含義+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烘托意境或表達感情。
分析技巧型:手法+結合詩句闡釋+感情。
分析語言特色:準確點明語言特色+具體分析特色+感情。
技法·點撥
四、詩句的作用
分析詩句的作用, 一般也要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去分析。
1.開頭句:①總括全詩,領起下文;②點明時令、地點,交代心情;③為下文描寫景物或抒發情感做鋪墊;④奠定某種情感基調;⑤照應題目,切入主題;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等。
2.中間句:①過渡(承上啟下);②埋伏筆,做鋪墊;③轉換話題等。
3.結尾句:①總結全詩,深化或升華主題;②卒章顯志,點明題旨;③照應上文或題目,前后呼應,使詩歌結構嚴謹;④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言有盡而意無窮等。
技法·點撥
五、畫面描述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①要找全詩句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梳理詩句內容。
②根據意象特征,為意象添加恰當的修飾詞,并連詞成句。
③運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用生動,富有藝術感的語言描繪畫面。(注意:要忠于原詩)
④必要時,還要揭示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做到“境與情合”。
技法·點撥
五、畫面描述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答題模板:詩句內容+氛圍+情感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技法·點撥
六、比較評價題型
設題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方法技巧: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技法·點撥
七、綜合賞析
1.認真閱讀詩歌,全面把握詩歌內容。首先要從內容情感、表達技巧、語言風格、人物形象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
2.認真閱讀選項,把選項內容和自己對原文的理解結合起來。
3.比對選項和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選出正確答案。看選項中對詩歌內容情感、表達技巧、語言風格、人物形象等的表述與自己對詩歌的解讀是否相同。
附:七年級教材古詩詞知識清單
七年級上冊
知識·清單
1.觀滄海(東漢·曹操)(四言樂府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②。
日月之行,若③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④。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主旨:詩人將眼前所見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表達了渴望統一中原的雄心壯志和寬廣的胸襟、豪邁的氣概。
①煉字+內容:點明“觀滄海”的地點,“觀”字統領全篇,詩人策馬揚鞭、高瞻遠矚,這兩句意境開闊,透露出一股雄偉的氣勢。
知識·清單
1.觀滄海(東漢·曹操)(四言樂府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②。
日月之行,若③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④。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②寫法+畫面:采用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由近及遠,水波蕩漾是動態,山島和草木是靜態,動靜相互襯托,景象雄奇壯觀,有力地刻畫出大海的壯闊。
③煉字:“若”字為虛寫,通過奇特的想象,描繪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容群星的圖景,表現出詩人博大的胸懷。
知識·清單
1.觀滄海(東漢·曹操)(四言樂府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②。
日月之行,若③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④。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④寫法+情感:用豐富的聯想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勢,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知識·清單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七言絕句)
楊花落盡子規啼①,
聞道龍標過②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③。
主旨:此詩是李白因好友王昌齡被貶官而作,以抒發感憤,寄托慰藉,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①畫面+修辭+情感:暮春時節,清風拂來,楊花隨風落盡,杜鵑鳥一聲聲哀啼,令人揪心,烘托出一種哀傷憂愁的氣氛。借用“子規”的典故,渲染了哀傷的氛圍,奠定了全詩傷感的感情基調。
知識·清單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七言絕句)
楊花落盡子規啼①,
聞道龍標過②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③。
②煉字:“過”字不僅寫出了龍標的荒遠、道路的艱難,更將詩人同情好友旅途艱辛、牽掛好友的關切之情凸顯了出來。
③寫法+情感+修辭:借景抒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亮人格化,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的同情、擔憂、關切之情,表現了詩人與好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知識·清單
3.次北固山下①(唐·王灣)(五言律詩)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②。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③。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④。
主旨:此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詩人深深的思鄉之情。
①題解: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
知識·清單
3.次北固山下①(唐·王灣)(五言律詩)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②。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③。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④。
②修辭+煉字: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景象。“闊”表現“潮平”的結果,寫出了江面的恢宏闊大;“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寫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
知識·清單
3.次北固山下①(唐·王灣)(五言律詩)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②。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③。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④。
③釋句+煉字+修辭+哲理:這兩句詩寫的是海日生于殘夜驅盡黑暗,江南已呈春意闖入舊年。“生”“入”二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蘊含著舊事物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新舊事物交替變化的規律,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
知識·清單
3.次北固山下①(唐·王灣)(五言律詩)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②。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③。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④。
④典故+情感:面對江南美景,看到北歸的雁群,詩人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詩人借用西漢蘇武“雁足傳書”的典故,抒發了濃烈的思鄉之情。
知識·清單
4.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散曲)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①,
古道西風瘦馬②。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③。
主旨: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低落,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①寫法:寓情于景。描寫“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點明秋末之景,渲染出蕭瑟荒涼的意境,含蓄地表現出游子無家可歸之態。后一句描繪了一幅幽雅恬靜的畫面,與前句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增添游子的思鄉之情。
知識·清單
4.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散曲)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①,
古道西風瘦馬②。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③。
②畫面+煉字: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之苦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獨行。“瘦”字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游子無限的凄涼、悲苦之情。
③寫法+情感:直抒胸臆,“夕陽西下”點明了時間,照應上文的“昏"字,“斷腸”二字為全曲之“眼”,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悲秋思鄉、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知識·清單
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七言絕句)
峨眉山月半輪秋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③。
主旨:全詩連用五個地名,描繪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無盡的思念與關懷,寫山月更突出了心中的思緒,膾炙人口。雖與朋友遠隔千里,但情誼依然不改。
①寫法:點明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高氣爽,月色明朗。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巧妙。
知識·清單
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七言絕句)
峨眉山月半輪秋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③。
②內容+煉字:這兩句詩寫的是半輪秋月悄悄爬上峨眉山頭,皎潔的月影映入平羌江中,與滔滔江水一道奔流。“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點出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奇妙。
知識·清單
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七言絕句)
峨眉山月半輪秋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③。
③內容+情感:第三句表明詩人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向三峽駛去,乍離鄉土,透露出對故鄉、故人的戀戀不舍之情。末句更是極言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知識·清單
6.江南逢李龜年①(唐·杜甫)(七言絕句)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②。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③。
主旨:表達了詩人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全詩語言極平易,而含義極深遠,包含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表達了詩人對時世凋零喪亂與人生凄涼飄零的無限感慨。
①題解:江南,這里指湖南一帶。李龜年,唐玄宗時期著名樂師,擅長唱歌,安史之亂后,流落江南。
②情感:前兩句通過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著詩人對開元初年社會繁華鼎盛的眷懷之情。
知識·清單
6.江南逢李龜年①(唐·杜甫)(七言絕句)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②。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③。
③畫面+寫法+煉字+情感:用江南美景反襯離亂世事和沉淪身世,“落花時節”暗喻了一位老歌唱家與一位老詩人在漂泊顛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風光,點綴著兩位面容憔悴的老人,形成了一幅典型的見證時代滄桑的畫面。“落花時節”暗喻了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正是”和“又”兩個虛詞起承轉合,更在字里行間蘊藏著無限感慨。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
知識·清單
7.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①(唐·岑參)(五言絕句)
強欲登高去②,
無人送酒來③。
遙憐故園菊,
應傍戰場開④。
主旨:此詩以“重陽登高”為主題,表達的不只是單純的惜花和思鄉,更寄托著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
①題解:行軍,行營、軍營。九日,指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故園,即故鄉。
知識·清單
7.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①(唐·岑參)(五言絕句)
強欲登高去②,
無人送酒來③。
遙憐故園菊,
應傍戰場開④。
②煉字:“登高”二字緊扣題目中的“九日”,點明了寫作的時間。一個“強”字,是不愿為之而又不得不為之的心態體現,表現了詩人在戰亂中的凄清景況。“登高去”前面冠以“強欲”二字,表現出強烈的無可奈何的情緒。
③典故+寫法:“送酒”化用陶淵明的典故,因為是“登高”,詩人自然聯想到飲酒、賞菊。實際上寫出了旅途的凄涼蕭瑟,無酒可飲,更無菊可賞,暗寓著題目中“行軍”的特定環境。
知識·清單
7.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①(唐·岑參)(五言絕句)
強欲登高去②,
無人送酒來③。
遙憐故園菊,
應傍戰場開④。
④內容+煉字+情感:這兩句詩寫的是憐惜遠方長安故園中的菊花,這時應寂寞地在戰場旁邊盛開。“遙”字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烘托了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憐”字不僅寫出詩人對故鄉之菊的眷戀,更寫出詩人對故園之菊開在戰場上的深深嘆息,百般憐惜。“應傍戰場開”,這樣的想象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寄托著詩人對千千萬萬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國事的憂慮和對和平的渴望。
知識·清單
8.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七言絕句)
回樂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①。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②。
主旨: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滿的哀愁之情。
①畫面+寫法:詩人借寒氣襲人的景物交代了環境的凄清與寒苦,回樂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猶如秋霜。詩人借這寒氣襲人的景物來渲染悲慘凄涼的心境,為下文將士們的思鄉奠定情感基調。
知識·清單
8.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七言絕句)
回樂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①。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②。
②寫法+情感:這兩句詩寫戍邊將士聽到蘆笛聲而引起的思鄉之情。“不知何處”寫出了詩人月夜聞笛時的迷惘心情,映襯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盡望”又道出征人望鄉之情的深重和急切。末句不說思鄉,不說盼歸,而是以人物的情態行為展現其心理,寫出了人物不盡的鄉愁。
知識·清單
9.秋詞(其一)①(唐·劉禹錫)(七言絕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②,
我言秋日勝春朝③。
晴空一鶴排云上④,
便引詩情到碧霄⑤。
主旨:這首詩一改過去詩文悲秋的傳統,熱情贊美秋天的開闊明麗,并借飛鶴直上云霄的畫面,表現了詩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和豁達樂觀、積極向上的情懷。
①題解:《秋詞》有兩首,這是第一首。
②寫法+情感: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
知識·清單
9.秋詞(其一)①(唐·劉禹錫)(七言絕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②,
我言秋日勝春朝③。
晴空一鶴排云上④,
便引詩情到碧霄⑤。
③寫法:該句直抒胸臆,“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論調的有力否定,氣勢不凡。
④畫面+寫法:選取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出了一幅壯美的畫面。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景觀的描繪,展現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飄浮的開闊景象。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景象的生動描繪。
知識·清單
9.秋詞(其一)①(唐·劉禹錫)(七言絕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②,
我言秋日勝春朝③。
晴空一鶴排云上④,
便引詩情到碧霄⑤。
⑤內容+情感: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詩人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出來,也像飛鶴凌空一樣,直沖云霄了。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樂觀曠達的情懷。
知識·清單
10.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隱)(七言絕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②。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③。
主旨:這首詩通過對歸期的問詢與回答,抒發了詩人對妻子的思念之情,表達了詩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強烈愿望。
①題解:寄北,當時詩人在巴蜀,妻子在長安,所以說“寄北”。
知識·清單
10.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隱)(七言絕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②。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③。
②煉字十寫法:“期”字兩見,其一為妻問歸期,一為己答歸期無準,平鋪自然,一問一答,一揚一抑,表達了詩人思念家人欲歸不得的愁苦之情。“漲”字用得極其生動,富于動態形象,既寫出了巴山夜雨漲滿秋池的景象,又表現出詩人愁思的深長。
③寫法+情感:詩人展開極其豐富的想象,用未來團聚時的歡樂反襯出今夜離別的相思之苦,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思念和對團聚的期盼之情。
知識·清單
1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①(南宋·陸游)(七言絕句)
僵臥孤村不自哀②,
尚思為國戍輪臺③。
夜闌臥聽風吹雨④,
鐵馬冰河入夢來⑤。
主旨:本詩以“癡情化夢”的手法,表明詩人投身抗戰、為國雪恥的壯志至老不衰,凝聚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激情。表達了詩人要收復失地,為統一國家而獻身的愿望。
①題解:本組詩共兩首,這是第二首。
知識·清單
1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①(南宋·陸游)(七言絕句)
僵臥孤村不自哀②,
尚思為國戍輪臺③。
夜闌臥聽風吹雨④,
鐵馬冰河入夢來⑤。
②煉字+寫法:“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詩人此時凄涼的境遇,寫出了詩人罷官回鄉后處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現狀,籠罩著一種悲哀的氣氛。“不自哀”三字情緒急轉,又表現出一種樂觀豪放之氣。
③情感:解釋了為什么“不自哀”,因為詩人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
知識·清單
1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①(南宋·陸游)(七言絕句)
僵臥孤村不自哀②,
尚思為國戍輪臺③。
夜闌臥聽風吹雨④,
鐵馬冰河入夢來⑤。
④內容+寫法:因“思”而夜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風吹雨打聲,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又自然聯想到戰爭的風云、壯年的軍旅生活。
⑤情感: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為國殺敵,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
知識·清單
12.潼關①(清·譚嗣同)(七言絕句)
終古高云簇此城,
秋風吹散馬蹄聲②。
河流大野猶嫌束,
山入潼關不解平③。
主旨:全詩豪邁奔放,寫景與言情巧妙結合,含蓄又生動,讓人能夠強烈感受到詩人渴望沖決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
知識·清單
12.潼關①(清·譚嗣同)(七言絕句)
終古高云簇此城,
秋風吹散馬蹄聲②。
河流大野猶嫌束,
山入潼關不解平③。
①題解:潼關,在今陜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陜西、河南三省要沖,歷來為軍事重地。
②內容十畫面:首句寫高云簇擁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見,異峰突起,令人神往。下一句寫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秋風吹散,又顯出孤城的寂寥與遼遠。
知識·清單
12.潼關①(清·譚嗣同)(七言絕句)
終古高云簇此城,
秋風吹散馬蹄聲②。
河流大野猶嫌束,
山入潼關不解平③。
③內容+寫法:詩人立馬城關,眼見黃河從北面高原峽谷奔騰怒吼而來,到懸崖腳下猛然一轉彎,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但氣勢卻不見緩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而那連綿不斷的山峰,在關東并不怎樣惹眼,剛入潼關便突兀而起、聳人云天,一座座爭奇斗險,唯恐自己顯得平庸!所謂大河“猶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黃河、華山的磅礴氣勢在詩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應,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第三句筆鋒一轉,不說黃河奔騰壯闊,而說其“猶嫌”拘束,末句寫秦嶺山脈入潼關之態勢,不說其巍峨險峻,而說其桀驁不馴,再也不知何謂平坦。
附:七年級教材古詩詞知識清單
七年級下冊
知識·清單
13.竹里館①(唐·王維)(五言絕句)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②。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③。
主旨:此詩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筒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
①題解:詩人曾在陜西藍田的輞川居住,有《輞川集》組詩二十首,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館,是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應當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知識·清單
13.竹里館①(唐·王維)(五言絕句)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②。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③。
②內容+情感: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一邊發出長長的嘯聲。不論是“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了詩人高雅閑淡、超凡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他人共鳴的。
③內容+修辭:詩人一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
知識·清單
14.春夜洛城聞笛①(唐·李白)(七言絕句)
誰家玉笛暗②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③。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④。
主旨: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發了詩人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
①題解:洛城,即洛陽城,今河南省洛陽市。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有感而發。“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
知識·清單
14.春夜洛城聞笛①(唐·李白)(七言絕句)
誰家玉笛暗②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③。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④。
②煉字:“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特意飛來給漂泊在外的游子聽,以激起離愁別恨。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煉字+情感:“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的意思。笛聲“散入春風”,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了其城之靜,表達了詩人的思鄉心切。
知識·清單
14.春夜洛城聞笛①(唐·李白)(七言絕句)
誰家玉笛暗②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③。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④。
④內容+情感: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于是緊接一句說,還有誰能夠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 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的角度反說,足見詩人的思鄉之切。
知識·清單
15.逢入京使①(唐·岑參)(七言絕句)
故園東望路漫漫②,
雙袖龍鐘淚不干③。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④。
主旨:此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具有濃烈的人情味,飽含著思鄉之情與渴望建立功名之情。
①題解: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
知識·清單
15.逢入京使①(唐·岑參)(七言絕句)
故園東望路漫漫②,
雙袖龍鐘淚不干③。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④。
②內容:該句寫的是眼前的景象以及詩人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邊塞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頭。
③內容+修辭+寫法: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只袖子都擦濕了。此句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來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口信回家“報平安”做了鋪墊。
知識·清單
15.逢入京使①(唐·岑參)(七言絕句)
故園東望路漫漫②,
雙袖龍鐘淚不干③。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④。
④寫法+情感:“逢”字點題,表現出馬上相逢行者匆匆,末句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干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卻寄予著詩人的一片深情: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
知識·清單
16.晚春①(唐·韓愈)(七言絕句)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②。
楊花榆英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③。
主旨: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
①題解:這是詩人《游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
知識·清單
16.晚春①(唐·韓愈)(七言絕句)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②。
楊花榆英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③。
②煉字+修辭+情感:一個“知”字,一個“斗”字,賦予了花草樹木人的思維、人的情感和人的動作行為,這一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放、爭奇斗艷的美麗景象,有力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懷。
知識·清單
16.晚春①(唐·韓愈)(七言絕句)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②。
楊花榆英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③。
③修辭+哲理:“無才思”和“惟解”同樣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賦予了“楊花榆莢”鮮活的生命力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這兩句似乎是在啟示讀者,“楊花榆莢無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飛”,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拋棄那點小小的自卑心理,抓住時機,利用大好時光投身到為自己、為他人創造美好未來的大環境中呢
知識·清單
17.登幽州臺歌①(唐·陳子昂)(古體詩)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②。
念天地之悠悠③,獨④愴然而涕下⑤!
主旨: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會意義。
①題解:幽州臺,即薊北樓,是戰國時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知識·清單
17.登幽州臺歌①(唐·陳子昂)(古體詩)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②。
念天地之悠悠③,獨④愴然而涕下⑤!
②含義+情感:“古人”指古代愛惜人才的賢君明主,“來者”是指詩人以后的賢君明主。表現了詩人生不逢時的感慨,政治抱負不能實現,這使詩人的心情非常苦悶。詩人俯仰古今,表現了自己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思想感情。
③煉字:“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展現了詩人登樓所見天地的遼闊、蒼茫,表達了詩人的滄桑感。
知識·清單
17.登幽州臺歌①(唐·陳子昂)(古體詩)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②。
念天地之悠悠③,獨④愴然而涕下⑤!
④煉字:“獨”字是全詩的詩眼,詩人登上幽州臺,煢煢孑立,悲從中來,不禁潸然淚下。
⑤內容+情感:詩人登臺遠眺,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傷心落淚,這是他內心極度悲哀的反映。
知識·清單
18.望岳①(唐·杜甫)(五言古詩)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②。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③。
蕩胸生曾云,
決眥入歸鳥④。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⑤。
主旨: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知識·清單
18.望岳①(唐·杜甫)(五言古詩)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②。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③。
蕩胸生曾云,
決眥入歸鳥④。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⑤。
①題解+煉字:岳,高大的山。杜甫共寫了三首“望岳”,分別是東岳、西岳和南岳。這首詩詠東岳泰山。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之精妙奇絕。
知識·清單
18.望岳①(唐·杜甫)(五言古詩)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②。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③。
蕩胸生曾云,
決眥入歸鳥④。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⑤。
②修辭+寫法:以設問的方式展開全篇,自問自答中突出泰山的綿延和高大。寫遠望之所見,借齊魯兩地烘托出泰山之高峻。
③煉字+修辭:“鐘”在這里是“聚集”的意思,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大自然寫得似乎有了感情,寫出了遠望泰山的神奇秀麗的景象;“割”字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使泰山明暗對比強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知識·清單
18.望岳①(唐·杜甫)(五言古詩)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②。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③。
蕩胸生曾云,
決眥入歸鳥④。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⑤。
④內容+情感:由靜轉動,具體寫遠望的實景,“曾云”襯托出山高。表現了詩人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眷戀和熱愛之情。
⑤情感+哲理:以“眾山小”反襯泰山的高大,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蘊含著只有不畏艱險去攀登,才能俯視一切的哲理。
知識·清單
19.登飛來峰①(北宋·王安石)(七言絕句)
飛來山上千尋②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③。
不畏浮云④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⑤。
主旨:這首詩通過描寫登飛來峰的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對前途充滿信心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勇氣和決心。
①題解: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故又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瑯琊郡東武(今山東諸城)飛來。
知識·清單
19.登飛來峰①(北宋·王安石)(七言絕句)
飛來山上千尋②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③。
不畏浮云④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⑤。
②修辭:“千尋”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塔之高。
③內容:點明詩人立足點之高,暗含詩人對前途的憧憬,為下文抒懷作鋪墊。
知識·清單
19.登飛來峰①(北宋·王安石)(七言絕句)
飛來山上千尋②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③。
不畏浮云④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⑤。
④煉字+修辭:“不畏”道出詩人為實現政治抱負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浮云”既是實寫眼前之景,又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
⑤情感+哲理:最后一句是點睛之筆,道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抒發了詩人的廣闊胸襟和遠大抱負,升華了全詩的主旨。也蘊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知識·清單
20.游山西村①(南宋·陸游)(七言律詩)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②。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③。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存④。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⑤。
主旨:詩人通過描寫江南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民風習俗,既表現了對古老淳樸的鄉土民俗的贊美,又表現了對閑適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表達了詩人雖然被彈劾罷官回歸故里,但是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否極泰來的樂觀心境。
①題解:山西村,詩人故鄉山陰的一個村莊。
知識·清單
20.游山西村①(南宋·陸游)(七言律詩)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②。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③。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存④。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⑤。
②內容+煉字:首聯兩句寫了農家的好客習俗。“莫笑”二字表現了鄉民的淳樸,“足”字表現了鄉民待客的盛情,體現了農家人的熱情好客。
③煉字+哲理:“重”“復”寫出了山與水的曲折幽深,“暗”字突出了綠柳的繁茂濃蔭,“明”則寫出了鮮花的嬌艷明麗。這兩句不僅寫出了優美的自然風光,而且蘊含著人在困境中堅持不懈,就可能會出現豁然開朗的轉變的深刻哲理。
知識·清單
20.游山西村①(南宋·陸游)(七言律詩)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②。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③。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存④。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⑤。
④內容+情感:這兩句寫出了山西村淳樸的風土人情,抒發了詩人對鄉民的淳樸和熱情好客的贊美之情。
⑤內容+情感:寫出了主人殷勤、客人留戀的情景,表達了主客之間的深厚友誼,抒發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知識·清單
21.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七言絕句)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①。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②。
主旨:這首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不畏懼挫折,不甘心沉淪,始終都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奉獻精神。
①煉字+情感:“浩蕩”一詞,除了說明愁緒之濃,還蘊含著詩人對當時社會和當政者的不滿、對人民生活的擔憂等復雜的思想感情。“白日西斜”和“廣闊天涯”兩個畫面相輔相成,互為映襯,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詩人豪放灑脫的氣概。
知識·清單
21.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七言絕句)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①。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②。
②修辭+寫法+情感:“落紅”即"落花",在這里詩人用以自比脫離官場,運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表面上寫“落花”,實際上是借此表露詩人的情懷,寄托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但依然關心國家命運、不忘報國的情懷。
知識·清單
22.泊秦淮①(唐·杜牧)(七言絕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②,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③。
主旨:作者借古諷今,借陳后主的荒淫亡國諷喻晚唐統治者,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慮。
①題解:泊,停船靠岸。秦淮,即秦淮河,長江下游支流,相傳是秦時為疏通淮水而開鑿。秦淮河流經的南京夫子廟一帶,在六朝時十分繁華。
②煉字:“煙、水、月、沙”四種景物,被兩個“籠”字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繪成了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圖。
知識·清單
22.泊秦淮①(唐·杜牧)(七言絕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②,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③。
③典故+情感+寫法:用南朝陳后主沉溺于聲色,作此曲與后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的典故,諷刺了只顧貪圖享樂而不顧國家安危的晚唐統治者,抒發了詩人對當時世風的憤恨之情,以及對國家命運的關切、憂慮。“猶唱”二字,巧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融為一體,意味深長。
知識·清單
23.賈生①(唐·李商隱)(七言絕句)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②。
可憐夜半虛前席③,
不問蒼生問鬼神④。
主旨:此詩寓情于諷,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對賈誼懷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詩人在政治上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傷。
①題解:賈生,指賈誼,西漢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政治主張,卻遭讒被貶,郁郁不得志。
知識·清單
23.賈生①(唐·李商隱)(七言絕句)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②。
可憐夜半虛前席③,
不問蒼生問鬼神④。
②煉字+寫法:“求”“訪”二字,可看出漢文帝求賢意愿之切、之殷,待賢態度之誠、之謙。這兩句,由“求”而“訪”而贊,層層遞進,表現了漢文帝對賈誼的推崇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幾乎會誤認為這是一篇圣主求賢頌。
知識·清單
23.賈生①(唐·李商隱)(七言絕句)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②。
可憐夜半虛前席③,
不問蒼生問鬼神④。
③寫法+煉字:該句承轉交錯。承,即所謂“夜半虛前席”,把漢文帝當時那種虛心垂詢、凝神傾聽,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狀描繪得惟妙惟肖。“可憐”即可惜,“可憐”與“虛”連用,增強語氣,雖只輕輕一點,卻使讀者對漢文帝“夜半虛前席”的重賢姿態從根本上產生了懷疑,可謂舉重而若輕。
知識·清單
23.賈生①(唐·李商隱)(七言絕句)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②。
可憐夜半虛前席③,
不問蒼生問鬼神④。
④內容+情感:末句緊承“可憐”與“虛”,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虛前席”,不是為了詢問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借古諷今,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于政事、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
知識·清單
24.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①(南宋·楊萬里)(七言絕句)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錯喜歡②。
政入萬山圍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攔③。
主旨:詩的前半部議論,后半部描摹。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創造了一種深邃的意境,寄寓著一個具有簡單意義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豈無難 人生就是不斷地與“難”作斗爭,沒有“難”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知識·清單
24.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①(南宋·楊萬里)(七言絕句)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錯喜歡②。
政入萬山圍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攔③。
①題解:這個題目下有六首詩,這是第五首。
②內容+煉字: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論題,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認為的那樣輕松容易,人們往往會“上當受騙”,空自歡喜。一個"錯"字突出表現了“行人”的失落神態。
知識·清單
24.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①(南宋·楊萬里)(七言絕句)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錯喜歡②。
政入萬山圍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攔③。
③內容+哲理:當你進入到崇山峻嶺之中,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擋在你面前。兩句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就是一個與“難”不斷作斗爭的過程,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預測,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沖昏頭腦。在某個階段突圍過后,還應重新振作精神,做好再突圍、再次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這樣才能一路披荊斬棘、歡歌前行。
知識·清單
25.約客(南宋·趙師秀)(七言絕句)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①。
有約不來過夜半②,
閑敲棋子落燈花③。
主旨: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在一個有雨的夏夜獨自等客的情景,采用寫景寄情的寫作手法,表達了詩人內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知識·清單
25.約客(南宋·趙師秀)(七言絕句)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①。
有約不來過夜半②,
閑敲棋子落燈花③。
①寫法+情感:“家家雨”既描繪出夏季梅雨的無所不在與急驟密集,表現鄉村之景的清新靜謐,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約的客觀原因,流露出詩人對綿綿梅雨這種陰雨天氣的無奈。“處處蛙”既寫池塘中蛙聲陣陣,又采用了以聲襯靜的寫作手法,烘托出梅雨時節鄉村夜晚的恬靜與和諧氣氛,同時還折射出詩人落寞孤寂與煩躁不安的心境。這兩句詩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現了在夜深人靜之時,詩人獨自等客而客人卻始終沒有出現時的獨特心理感受。
知識·清單
25.約客(南宋·趙師秀)(七言絕句)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①。
有約不來過夜半②,
閑敲棋子落燈花③。
②寫法:該句點明了詩題,也使得前兩句中景物、聲響的描繪有了著落。夜深不寐、足見詩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
③煉字+情感:“敲”字寫出了客人遲遲不來的焦急心理,“落”字寫出了客人不來的失落與無奈。該句傳達了詩人焦急等待客人到來而客人遲遲不到的無聊和無奈的心情。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專題一 古詩詞鑒賞
01 七年級古詩詞鑒賞
【真題·體驗】
1.(2024·河南)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抒發了詩人吊古傷今的惆悵之情和思鄉之情。前四句寫昔人乘鶴而去,只余空樓,千百年來只有悠悠的白云空自浮動,詩人吊古傷今,生發惆悵之情;后兩句描寫日暮時分,詩人遙望家鄉卻只見江霧迷蒙,生發思鄉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情感主旨。
結合首聯“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座尋常可見的江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頷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不復返”,包含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白云”變幻難測,寓托著作者世事難料的嗟嘆。前兩聯吊古傷今,生發惆悵之情;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描繪了作者晴日在黃鶴樓看到的景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碧綠的芳草覆蓋著鸚鵡洲。他鄉的景色如此明麗美好,更加觸動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尾聯“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直抒胸臆,句意是:暮色漸漸漫起,哪里是我的家鄉?江面煙波渺渺讓人更生煩愁。可知,暮靄沉沉中,故鄉杳不可見,怎不令人心生無限哀愁?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據此分析作答即可。
2.(2024·黑龍江)閱讀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體會詩中結尾兩句的含義。
【答案】這兩句詩寫詩人無畏困難和挑戰的決心和信念,表達了詩人高瞻遠矚、無所畏懼的豪情壯志,以及對政治前景和人生未來的樂觀和堅定信念。同時,它也揭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具有普遍的啟示意義。
【解析】本題考查詩歌主旨情感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字面意義是說不怕層層浮云遮擋我遠望的視線,實際上是借“浮云”這個意象,暗指那些奸邪小人、消極事物,它們可能會遮擋、阻礙人們向前看、向上看的視線。但是,詩人卻表示“不畏”,這顯示了他高瞻遠矚、無所畏懼的勇氣和決心。“自緣身在最高層”一句,則揭示了詩人不畏浮云的原因,即因為他“身在最高層”。這里的“最高層”,既指他登臨的飛來峰上的高塔,也暗指他的政治立場和人生境界。詩人站在最高層,自然能夠看得更遠,不會被浮云所遮擋,也象征著他站在政治和人生的高地上,具有超越世俗、洞察一切的眼光和胸懷。據此分析作答即可。
3.(2024·宜賓)讀下面的兩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詠螢火
李白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
若飛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1)下列對這兩首詩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詩前兩句寫風雨中螢火蟲光亮不滅的形象特點。
B.袁詩前兩句寫身處背光環境的“苔”錯過了春天。
C.李詩后兩句假定螢火蟲飛到天上可以作一顆小星。
D.袁詩后兩句寫小苔花像牡丹一樣擁有自己的綻放。
(2)下列對這兩首詩的主旨理解和藝術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兩首詩都屬于詠物詩,以小見大,托物言志。
B.《詠螢火》洋溢著胸懷壯志、渴望閃耀之豪氣。
C.《苔》寄托著一個歸隱者安然自得的士子情懷。
D.李詩是結尾時點題,而袁詩開頭就直抒胸臆。
【答案】(1)B (2)D
【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辨析。
B.有誤,該句意思是春天和煦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依舊有生機勃發,苔蘚生長出一片綠意,展現著自己的青春。贊揚了苔蘚不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并不是“寫身處背光環境的‘苔'錯過了春天”;故選B。
(2)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和辨析。
D.有誤,袁詩開頭兩句詩人借物詠志,用苔蘚旺盛的生命力,表達自己堅韌不屈的志向。并未“直抒胸臆”;故選D。
4.(2024·湖北)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兩則批注。
章臺①夜思②
唐末五代時期·韋莊
清瑟怨遙夜,繞弦風雨哀。孤燈聞楚角③,殘月下章臺。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來。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釋:①〔章臺〕即章華臺,在今湖北境內。②該詩選自《唐詩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號角聲。④〔殊〕尚,還。
這首詩先寫“夜”,后寫“思”。請結合提示,完成填空題。
(1)批注一:立象盡意。首聯、頷聯借“清瑟”“孤燈”“ ”“ ”等意象,寫盡孤凄悲涼。
(2)批注二:煉字傳情。尾聯“又”字寫出了 。
【答案】(1) 楚角 殘月 (2)作者的無限秋思與哀愁,表達了作者無盡的懷人思鄉之情。
【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內容。
本詩以“夜思”為題,全篇雖未現一個“思”字,卻選取了一系列引人“思”情的意象表達作者的“思”。
開篇四句,首聯、頷聯意思是:凄清的瑟聲,在長夜發出哀怨的音調;而伴隨這哀怨樂曲的,又是秋夜悲鳴的風雨聲。孤燈下,又聽見楚角聲哀,清冷的殘月徐徐沉下章臺。詩人聽到了清幽的瑟聲、悲涼的楚角,獨對孤燈,看到的是窗外一鉤殘月,引起無盡的懷人思鄉之情。因此首聯、頷聯中“清瑟”“孤燈”“楚角”“殘月”等意象,展現了“思”的意境,寫盡了作者的孤凄悲涼之感。
(2)本題考查煉字。
尾聯“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承“故人殊未來”一句遞進一層,揭出思鄉之苦。“故人殊未來”,長期不知“故人”音訊,兇吉未卜,于是他想到了寫家書;可是山長水遠,“鄉書不可寄”,這就更添幾分悲苦。時值秋季,芳草凋零,故人不來,秋雁“又”回,家書難寄。結句以景收尾。“秋雁又南回”,點出時當冷落的清秋季節,每每看那結伴南飛的大雁,詩人內心就不禁情潮翻涌,秋思百結。著一“又”字,說明這樣郁郁寡歡的日子,他已過了多年,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也無可奈何;“又”字將悲情推到了一個高潮,表達了詩人無限的秋思與哀愁,和無盡的思鄉懷人之情。
【考點·直擊】
最近幾年中考中,詩歌鑒賞常以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的形式考查。常見考點有:對詩歌內容主旨作出正確的理解;能準確判斷詩歌的表現手法和技巧,把握詩歌蘊含的情感;針對優美語言或含義深刻的語句進行賞析;能簡述某一詩句的作用;能對精彩的詩句進行畫面描述;有時候,也會考查幾首詩歌的比較閱讀。
【技法·點撥】
常見考點及答題方法
考點 答題方法及技巧
內容理解 1.從作者入手,聯系已知的作者的生活經歷、寫作風格理解內容。
2.借助于詩歌的標題、注釋、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從語言入手,抓住詩歌中的關鍵詞句(動詞、形容詞,議論和抒情的詞句),把握思想感情;
4.從表現手法入手,把握思想內容。
5.從詩歌中描寫的景物、意象入手,理解詩歌內容。
情感把握 1.抓題目
有些詩歌的詩題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調,如李白的《送友人》《送孟浩然之廣陵》,一個“送”字,說明此詩表達的是惜別之情。
2.抓關鍵詞句
有些詩歌,作者在詩中用一、兩個詞語(或句子)點明詩的感情。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一句,由“故園情”一詞可知此詩表達的是思鄉之情。
3.抓意象
有些詩歌中沒有點明情感的字眼,而是寓情于景,需要分析詩中的意象,即詩中所表現的人、景、物來把握詩歌的情感。
答題模板
詩歌內容+表達技巧+情感
語言賞析 1.關注語言的詞性特點
(1)名詞:名詞往往是特定的意象。名詞的連用常常能營造出一定的意境,如馬致遠的《天凈沙 · 秋思》。
(2)動詞:可從這個動詞的修辭、表現手法、寫作技巧上進行分析。有的動詞極富表現力,使整首詩更有活力。
(3)形容詞:形容詞往往從各個角度對中心詞進行修飾限制,對渲染氣氛、表現心情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副詞:副詞往往起修飾限制作用,在很多情況下也是鑒賞的重點,如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最是一年春好處”中的“最”表現了作者對早春的喜愛之情。(5)數量詞:恰當地運用數量詞可以準確地表情達意。(6)疊詞:往往能使意境深化,富有音韻感,讀來朗朗上口。2.關注語言變形變形的詞語在詩歌表情達意方面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把春風的多情、靈動恰當地表現了出來。3.關注修辭語言的表達效果詩歌常用的修辭有比喻、比擬、夸張、借代、雙關、對偶等。詩歌運用修辭,往往能達到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4.關注詩歌整體的語言風格語言風格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委婉含蓄、雄渾豪放、慷慨悲涼、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模板煉字題:解釋含義+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烘托意境或表達感情。分析技巧型:手法+結合詩句闡釋+感情。分析語言特色:準確點明語言特色+具體分析特色+感情。
詩句的作用 分析詩句的作用, 一般也要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去分析。
1.開頭句:①總括全詩,領起下文;②點明時令、地點,交代心情;③為下文描寫景物或抒發情感做鋪墊;④奠定某種情感基調;⑤照應題目,切入主題;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等。
2.中間句:①過渡(承上啟下);②埋伏筆,做鋪墊;③轉換話題等。
3.結尾句:①總結全詩,深化或升華主題;②卒章顯志,點明題旨;③照應上文或題目,前后呼應,使詩歌結構嚴謹;④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言有盡而意無窮等。
畫面描述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①要找全詩句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梳理詩句內容。
②根據意象特征,為意象添加恰當的修飾詞,并連詞成句。
③運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用生動,富有藝術感的語言描繪畫面。(注意:要忠于原詩)
④必要時,還要揭示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做到“境與情合”。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答題模板:詩句內容+氛圍+情感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比較評價題型 設題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方法技巧: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綜合賞析 1.認真閱讀詩歌,全面把握詩歌內容。首先要從內容情感、表達技巧、語言風格、人物形象等方面進行全面分析。
2.認真閱讀選項,把選項內容和自己對原文的理解結合起來。
3.比對選項和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選出正確答案。看選項中對詩歌內容情感、表達技巧、語言風格、人物形象等的表述與自己對詩歌的解讀是否相同。
【提升·訓練】
具體見配套《提升練》(原卷+解析)。
附:七年級教材古詩詞知識清單
七年級上冊
1.觀滄海(東漢·曹操)(四言樂府詩)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①。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②。
日月之行,若③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④。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主旨:詩人將眼前所見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表達了渴望統一中原的雄心壯志和寬廣的胸襟、豪邁的氣概。
①煉字+內容:點明“觀滄海”的地點,“觀”字統領全篇,詩人策馬揚鞭、高瞻遠矚,這兩句意境開闊,透露出一股雄偉的氣勢。
②寫法+畫面:采用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由近及遠,水波蕩漾是動態,山島和草木是靜態,動靜相互襯托,景象雄奇壯觀,有力地刻畫出大海的壯闊。
③煉字:“若”字為虛寫,通過奇特的想象,描繪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容群星的圖景,表現出詩人博大的胸懷。
④寫法+情感:用豐富的聯想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勢,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七言絕句)
楊花落盡子規啼①,
聞道龍標過②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③。
主旨:此詩是李白因好友王昌齡被貶官而作,以抒發感憤,寄托慰藉,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①畫面+修辭+情感:暮春時節,清風拂來,楊花隨風落盡,杜鵑鳥一聲聲哀啼,令人揪心,烘托出一種哀傷憂愁的氣氛。借用“子規”的典故,渲染了哀傷的氛圍,奠定了全詩傷感的感情基調。
②煉字:“過”字不僅寫出了龍標的荒遠、道路的艱難,更將詩人同情好友旅途艱辛、牽掛好友的關切之情凸顯了出來。
③寫法+情感+修辭:借景抒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月亮人格化,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的同情、擔憂、關切之情,表現了詩人與好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次北固山下①(唐·王灣)(五言律詩)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②。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③。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④。
主旨:此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詩人深深的思鄉之情。
①題解: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
②修辭+煉字: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景象。“闊”表現“潮平”的結果,寫出了江面的恢宏闊大;“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寫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
③釋句+煉字+修辭+哲理:這兩句詩寫的是海日生于殘夜驅盡黑暗,江南已呈春意闖入舊年。“生”“入”二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日”“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蘊含著舊事物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新舊事物交替變化的規律,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
④典故+情感:面對江南美景,看到北歸的雁群,詩人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詩人借用西漢蘇武“雁足傳書”的典故,抒發了濃烈的思鄉之情。
4.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散曲)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①,
古道西風瘦馬②。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③。
主旨: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低落,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①寫法:寓情于景。描寫“枯藤”“老樹”“昏鴉”等意象,點明秋末之景,渲染出蕭瑟荒涼的意境,含蓄地表現出游子無家可歸之態。后一句描繪了一幅幽雅恬靜的畫面,與前句形成鮮明的對比,更增添游子的思鄉之情。
②畫面+煉字: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之苦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獨行。“瘦”字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游子無限的凄涼、悲苦之情。
③寫法+情感:直抒胸臆,“夕陽西下”點明了時間,照應上文的“昏"字,“斷腸”二字為全曲之“眼”,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游子悲秋思鄉、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七言絕句)
峨眉山月半輪秋①,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③。
主旨:全詩連用五個地名,描繪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無盡的思念與關懷,寫山月更突出了心中的思緒,膾炙人口。雖與朋友遠隔千里,但情誼依然不改。
①寫法:點明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秋高氣爽,月色明朗。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巧妙。
②內容+煉字:這兩句詩寫的是半輪秋月悄悄爬上峨眉山頭,皎潔的月影映入平羌江中,與滔滔江水一道奔流。“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點出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奇妙。
③內容+情感:第三句表明詩人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向三峽駛去,乍離鄉土,透露出對故鄉、故人的戀戀不舍之情。末句更是極言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6.江南逢李龜年①(唐·杜甫)(七言絕句)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②。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③。
主旨:表達了詩人對開元盛世的無限懷念,全詩語言極平易,而含義極深遠,包含著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表達了詩人對時世凋零喪亂與人生凄涼飄零的無限感慨。
①題解:江南,這里指湖南一帶。李龜年,唐玄宗時期著名樂師,擅長唱歌,安史之亂后,流落江南。
②情感:前兩句通過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著詩人對開元初年社會繁華鼎盛的眷懷之情。
③畫面+寫法+煉字+情感:用江南美景反襯離亂世事和沉淪身世,“落花時節”暗喻了一位老歌唱家與一位老詩人在漂泊顛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風光,點綴著兩位面容憔悴的老人,形成了一幅典型的見證時代滄桑的畫面。“落花時節”暗喻了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正是”和“又”兩個虛詞起承轉合,更在字里行間蘊藏著無限感慨。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
7.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①(唐·岑參)(五言絕句)
強欲登高去②,無人送酒來③。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④。
主旨:此詩以“重陽登高”為主題,表達的不只是單純的惜花和思鄉,更寄托著對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對和平的渴望。
①題解:行軍,行營、軍營。九日,指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故園,即故鄉。
②煉字:“登高”二字緊扣題目中的“九日”,點明了寫作的時間。一個“強”字,是不愿為之而又不得不為之的心態體現,表現了詩人在戰亂中的凄清景況。“登高去”前面冠以“強欲”二字,表現出強烈的無可奈何的情緒。
③典故+寫法:“送酒”化用陶淵明的典故,因為是“登高”,詩人自然聯想到飲酒、賞菊。實際上寫出了旅途的凄涼蕭瑟,無酒可飲,更無菊可賞,暗寓著題目中“行軍”的特定環境。
④內容+煉字+情感:這兩句詩寫的是憐惜遠方長安故園中的菊花,這時應寂寞地在戰場旁邊盛開。“遙”字渲染自己和故園長安相隔之遠,烘托了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憐”字不僅寫出詩人對故鄉之菊的眷戀,更寫出詩人對故園之菊開在戰場上的深深嘆息,百般憐惜。“應傍戰場開”,這樣的想象扣住詩題中的“行軍”二字,寄托著詩人對千千萬萬飽經戰爭憂患的人民的同情,對國事的憂慮和對和平的渴望。
8.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七言絕句)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②。
主旨:這是一首抒寫戍邊將士鄉情的詩作,從多角度描繪了戍邊將士(包括吹笛人)濃烈的鄉思和滿滿的哀愁之情。
①畫面+寫法:詩人借寒氣襲人的景物交代了環境的凄清與寒苦,回樂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猶如秋霜。詩人借這寒氣襲人的景物來渲染悲慘凄涼的心境,為下文將士們的思鄉奠定情感基調。
②寫法+情感:這兩句詩寫戍邊將士聽到蘆笛聲而引起的思鄉之情。“不知何處”寫出了詩人月夜聞笛時的迷惘心情,映襯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盡望”又道出征人望鄉之情的深重和急切。末句不說思鄉,不說盼歸,而是以人物的情態行為展現其心理,寫出了人物不盡的鄉愁。
9.秋詞(其一)①(唐·劉禹錫)(七言絕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勝春朝③。
晴空一鶴排云上④,便引詩情到碧霄⑤。
主旨:這首詩一改過去詩文悲秋的傳統,熱情贊美秋天的開闊明麗,并借飛鶴直上云霄的畫面,表現了詩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和豁達樂觀、積極向上的情懷。
①題解:《秋詞》有兩首,這是第一首。
②寫法+情感:詩人開篇,即以議論起筆,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一種激越向上的詩情。
③寫法:該句直抒胸臆,“秋日勝春朝”用對比手法,熱情贊美秋天,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一籌,這是對自古以來那種悲秋論調的有力否定,氣勢不凡。
④畫面+寫法:選取典型事物具體生動地勾勒出了一幅壯美的畫面。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這一別致景觀的描繪,展現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飄浮的開闊景象。這幅畫面是對“秋日勝春朝”的景象的生動描繪。
⑤內容+情感:緊接上句直接抒寫自己的感受,看到這一壯美的情境,詩人心中那激蕩澎湃的詩情勃發出來,也像飛鶴凌空一樣,直沖云霄了。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樂觀曠達的情懷。
10.夜雨寄北①(唐·李商隱)(七言絕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②。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③。
主旨:這首詩通過對歸期的問詢與回答,抒發了詩人對妻子的思念之情,表達了詩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強烈愿望。
①題解:寄北,當時詩人在巴蜀,妻子在長安,所以說“寄北”。
②煉字十寫法:“期”字兩見,其一為妻問歸期,一為己答歸期無準,平鋪自然,一問一答,一揚一抑,表達了詩人思念家人欲歸不得的愁苦之情。“漲”字用得極其生動,富于動態形象,既寫出了巴山夜雨漲滿秋池的景象,又表現出詩人愁思的深長。
③寫法+情感:詩人展開極其豐富的想象,用未來團聚時的歡樂反襯出今夜離別的相思之苦,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思念和對團聚的期盼之情。
11.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①(南宋·陸游)(七言絕句)
僵臥孤村不自哀②,尚思為國戍輪臺③。
夜闌臥聽風吹雨④,鐵馬冰河入夢來⑤。
主旨:本詩以“癡情化夢”的手法,表明詩人投身抗戰、為國雪恥的壯志至老不衰,凝聚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激情。表達了詩人要收復失地,為統一國家而獻身的愿望。
①題解:本組詩共兩首,這是第二首。
②煉字+寫法:“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詩人此時凄涼的境遇,寫出了詩人罷官回鄉后處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現狀,籠罩著一種悲哀的氣氛。“不自哀”三字情緒急轉,又表現出一種樂觀豪放之氣。
③情感:解釋了為什么“不自哀”,因為詩人還想著替國家守衛邊疆。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
我的境界,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
④內容+寫法:因“思”而夜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風吹雨打聲,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又自然聯想到戰爭的風云、壯年的軍旅生活。
⑤情感: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為國殺敵,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
12.潼關①(清·譚嗣同)(七言絕句)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②。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③。
主旨:全詩豪邁奔放,寫景與言情巧妙結合,含蓄又生動,讓人能夠強烈感受到詩人渴望沖決羅網、勇往直前、追求個性解放的少年意氣。
①題解:潼關,在今陜西潼關北,關城臨黃河,依秦嶺,當山西、陜西、河南三省要沖,歷來為軍事重地。
②內容十畫面:首句寫高云簇擁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見,異峰突起,令人神往。下一句寫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秋風吹散,又顯出孤城的寂寥與遼遠。
③內容+寫法:詩人立馬城關,眼見黃河從北面高原峽谷奔騰怒吼而來,到懸崖腳下猛然一轉彎,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但氣勢卻不見緩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而那連綿不斷的山峰,在關東并不怎樣惹眼,剛入潼關便突兀而起、聳人云天,一座座爭奇斗險,唯恐自己顯得平庸!所謂大河“猶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黃河、華山的磅礴氣勢在詩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應,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第三句筆鋒一轉,不說黃河奔騰壯闊,而說其“猶嫌”拘束,末句寫秦嶺山脈入潼關之態勢,不說其巍峨險峻,而說其桀驁不馴,再也不知何謂平坦。
七年級下冊
13.竹里館①(唐·王維)(五言絕句)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②。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③。
主旨:此詩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筒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
①題解:詩人曾在陜西藍田的輞川居住,有《輞川集》組詩二十首,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館,是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應當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②內容+情感: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一邊發出長長的嘯聲。不論是“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出了詩人高雅閑淡、超凡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他人共鳴的。
③內容+修辭:詩人一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
14.春夜洛城聞笛①(唐·李白)(七言絕句)
誰家玉笛暗②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③。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④。
主旨: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發了詩人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
①題解:洛城,即洛陽城,今河南省洛陽市。題作“春夜洛城聞笛”,明示詩人因聞笛聲有感而發。“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
②煉字:“暗”字有多重意蘊,主要是說笛聲暗送,似乎特意飛來給漂泊在外的游子聽,以激起離愁別恨。此外,“暗”也有斷續、隱約之意,這與詩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煉字+情感:“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的意思。笛聲“散入春風”,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同時寫出了其城之靜,表達了詩人的思鄉心切。
④內容+情感: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離情別緒的《折楊柳》,于是緊接一句說,還有誰能夠不被引發思念故鄉家園的情感呢 三、四兩句寫詩人自己的情懷,卻從他人的角度反說,足見詩人的思鄉之切。
15.逢入京使①(唐·岑參)(七言絕句)
故園東望路漫漫②,雙袖龍鐘淚不干③。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④。
主旨:此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具有濃烈的人情味,飽含著思鄉之情與渴望建立功名之情。
①題解: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
②內容:該句寫的是眼前的景象以及詩人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邊塞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長安城,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頭。
③內容+修辭+寫法:思鄉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只袖子都擦濕了。此句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來表現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口信回家“報平安”做了鋪墊。
④寫法+情感:“逢”字點題,表現出馬上相逢行者匆匆,末句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干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卻寄予著詩人的一片深情: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另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
16.晚春①(唐·韓愈)(七言絕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②。
楊花榆英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③。
主旨: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未來之意。
①題解:這是詩人《游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
②煉字+修辭+情感:一個“知”字,一個“斗”字,賦予了花草樹木人的思維、人的情感和人的動作行為,這一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放、爭奇斗艷的美麗景象,有力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的美好情懷。
③修辭+哲理:“無才思”和“惟解”同樣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賦予了“楊花榆莢”鮮活的生命力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這兩句似乎是在啟示讀者,“楊花榆莢無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飛”,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拋棄那點小小的自卑心理,抓住時機,利用大好時光投身到為自己、為他人創造美好
未來的大環境中呢
17.登幽州臺歌①(唐·陳子昂)(古體詩)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②。
念天地之悠悠③,獨④愴然而涕下⑤!
主旨: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典型的社會意義。
①題解:幽州臺,即薊北樓,是戰國時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②含義+情感:“古人”指古代愛惜人才的賢君明主,“來者”是指詩人以后的賢君明主。表現了詩人生不逢時的感慨,政治抱負不能實現,這使詩人的心情非常苦悶。詩人俯仰古今,表現了自己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思想感情。
③煉字:“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展現了詩人登樓所見天地的遼闊、蒼茫,表達了詩人的滄桑感。
④煉字:“獨”字是全詩的詩眼,詩人登上幽州臺,煢煢孑立,悲從中來,不禁潸然淚下。
⑤內容+情感:詩人登臺遠眺,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傷心落淚,這是他內心極度悲哀的反映。
18.望岳①(唐·杜甫)(五言古詩)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②。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③。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④。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⑤。
主旨: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①題解+煉字:岳,高大的山。杜甫共寫了三首“望岳”,分別是東岳、西岳和南岳。這首詩詠東岳泰山。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之精妙奇絕。
②修辭+寫法:以設問的方式展開全篇,自問自答中突出泰山的綿延和高大。寫遠望之所見,借齊魯兩地烘托出泰山之高峻。
③煉字+修辭:“鐘”在這里是“聚集”的意思,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大自然寫得似乎有了感情,寫出了遠望泰山的神奇秀麗的景象;“割”字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使泰山明暗對比強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④內容+情感:由靜轉動,具體寫遠望的實景,“曾云”襯托出山高。表現了詩人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眷戀和熱愛之情。
⑤情感+哲理:以“眾山小”反襯泰山的高大,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蘊含著只有不畏艱險去攀登,才能俯視一切的哲理。
19.登飛來峰①(北宋·王安石)(七言絕句)
飛來山上千尋②塔,聞說雞鳴見日升③。
不畏浮云④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⑤。
主旨:這首詩通過描寫登飛來峰的所見所感,表達了詩人對前途充滿信心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勇氣和決心。
①題解: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其上有應天塔,故又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自瑯琊郡東武(今山東諸城)飛來。
②修辭:“千尋”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塔之高。
③內容:點明詩人立足點之高,暗含詩人對前途的憧憬,為下文抒懷作鋪墊。
④煉字+修辭:“不畏”道出詩人為實現政治抱負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浮云”既是實寫眼前之景,又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
⑤情感+哲理:最后一句是點睛之筆,道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抒發了詩人的廣闊胸襟和遠大抱負,升華了全詩的主旨。也蘊含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20.游山西村①(南宋·陸游)(七言律詩)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②。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③。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④。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⑤。
主旨:詩人通過描寫江南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民風習俗,既表現了對古老淳樸的鄉土民
俗的贊美,又表現了對閑適田園生活的向往之情。表達了詩人雖然被彈劾罷官回歸故里,但是并未喪
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否極泰來的樂觀心境。
①題解:山西村,詩人故鄉山陰的一個村莊。
②內容+煉字:首聯兩句寫了農家的好客習俗。“莫笑”二字表現了鄉民的淳樸,“足”字表現了鄉民待客的盛情,體現了農家人的熱情好客。
③煉字+哲理:“重”“復”寫出了山與水的曲折幽深,“暗”字突出了綠柳的繁茂濃蔭,“明”則寫出了鮮花的嬌艷明麗。這兩句不僅寫出了優美的自然風光,而且蘊含著人在困境中堅持不懈,就可能會出現豁然開朗的轉變的深刻哲理。
④內容+情感:這兩句寫出了山西村淳樸的風土人情,抒發了詩人對鄉民的淳樸和熱情好客的贊美之情。
⑤內容+情感:寫出了主人殷勤、客人留戀的情景,表達了主客之間的深厚友誼,抒發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21.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七言絕句)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①。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②。
主旨:這首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不畏懼挫折,不甘心沉淪,始終都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奉獻精神。
①煉字+情感:“浩蕩”一詞,除了說明愁緒之濃,還蘊含著詩人對當時社會和當政者的不滿、對人民生活的擔憂等復雜的思想感情。“白日西斜”和“廣闊天涯”兩個畫面相輔相成,互為映襯,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詩人豪放灑脫的氣概。
②修辭+寫法+情感:“落紅”即"落花",在這里詩人用以自比脫離官場,運用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表面上寫“落花”,實際上是借此表露詩人的情懷,寄托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但依然關心國家命運、不忘報國的情懷。
22.泊秦淮①(唐·杜牧)(七言絕句)
煙籠寒水月籠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③。
主旨:作者借古諷今,借陳后主的荒淫亡國諷喻晚唐統治者,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慮。
①題解:泊,停船靠岸。秦淮,即秦淮河,長江下游支流,相傳是秦時為疏通淮水而開鑿。秦淮河流經的南京夫子廟一帶,在六朝時十分繁華。
②煉字:“煙、水、月、沙”四種景物,被兩個“籠”字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繪成了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圖。
③典故+情感+寫法:用南朝陳后主沉溺于聲色,作此曲與后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的典故,
諷刺了只顧貪圖享樂而不顧國家安危的晚唐統治者,抒發了詩人對當時世風的憤恨之情,以及對國家命運的關切、憂慮。“猶唱”二字,巧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融為一體,意味深長。
23.賈生①(唐·李商隱)(七言絕句)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②。
可憐夜半虛前席③,不問蒼生問鬼神④。
主旨:此詩寓情于諷,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對賈誼懷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詩人在政治上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傷。
①題解:賈生,指賈誼,西漢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政治主張,卻遭讒被貶,郁郁不得志。
②煉字+寫法:“求”“訪”二字,可看出漢文帝求賢意愿之切、之殷,待賢態度之誠、之謙。這兩句,由“求”而“訪”而贊,層層遞進,表現了漢文帝對賈誼的推崇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幾乎會誤認為這是一篇圣主求賢頌。
③寫法+煉字:該句承轉交錯。承,即所謂“夜半虛前席”,把漢文帝當時那種虛心垂詢、凝神傾聽,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狀描繪得惟妙惟肖。“可憐”即可惜,“可憐”與“虛”連用,增強語氣,雖只輕輕一點,卻使讀者對漢文帝“夜半虛前席”的重賢姿態從根本上產生了懷疑,可謂舉重而若輕。
④內容+情感:末句緊承“可憐”與“虛”,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虛前席”,不是為了詢問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借古諷今,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
于政事、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
24.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①(南宋·楊萬里)(七言絕句)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②。
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③。
主旨:詩的前半部議論,后半部描摹。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創造了一種深邃的意境,寄寓著一個具有簡單意義的深刻哲理:人生在世豈無難 人生就是不斷地與“難”作斗爭,沒有“難”的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①題解:這個題目下有六首詩,這是第五首。
②內容+煉字:首句以否定的形式提出論題,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認為的那樣輕松容易,人們往
往會“上當受騙”,空自歡喜。一個"錯"字突出表現了“行人”的失落神態。
③內容+哲理:當你進入到崇山峻嶺之中,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擋在你面前。兩句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就是一個與“難”不斷作斗爭的過程,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預測,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沖昏頭腦。在某個階段突圍過后,還應重新振作精神,做好再突圍、再次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這樣才能一路披荊斬棘、歡歌前行。
25.約客(南宋·趙師秀)(七言絕句)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①。
有約不來過夜半②,閑敲棋子落燈花③。
主旨: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在一個有雨的夏夜獨自等客的情景,采用寫景寄情的寫作手法,表達了詩人內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①寫法+情感:“家家雨”既描繪出夏季梅雨的無所不在與急驟密集,表現鄉村之景的清新靜謐,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約的客觀原因,流露出詩人對綿綿梅雨這種陰雨天氣的無奈。“處處蛙”既寫池塘中蛙聲陣陣,又采用了以聲襯靜的寫作手法,烘托出梅雨時節鄉村夜晚的恬靜與和諧氣氛,同時還折射出詩人落寞孤寂與煩躁不安的心境。這兩句詩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現了在夜深人靜之時,詩人獨自等客而客人卻始終沒有出現時的獨特心理感受。
②寫法:該句點明了詩題,也使得前兩句中景物、聲響的描繪有了著落。夜深不寐、足見詩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
③煉字+情感:“敲”字寫出了客人遲遲不來的焦急心理,“落”字寫出了客人不來的失落與無奈。
該句傳達了詩人焦急等待客人到來而客人遲遲不到的無聊和無奈的心情。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部分 古詩文閱讀
專題一 古詩詞鑒賞
01 七年級古詩詞鑒賞(提升練)
七年級上冊
(一)觀滄海(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下列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點明了“觀滄海”的位置,雖沒有直接寫到人,但讓讀者似乎看到了詩人登臨碣石觀海時的英姿。
B.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描寫了島上樹木茂盛、野草繁密的畫面,這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讓詩人生發出豪邁之氣。
C.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蕭瑟秋風吹拂,洶涌的波濤濺起陣陣浪花的景象。詩人不禁產生些許落寞之情。
D. 這首詩選取了滄海、日月、洪波、星漢等宏大的景物,在蒼涼中又有慷慨之氣,表現了詩人的雄心壯志。
2.小語在學習這首詩時,對“觀”的理解不透徹,請你幫他解疑答惑。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觀”字是怎樣統領全篇的?
3.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畫面。
4.有同學一直將“洪波涌起”錯誤地背誦為“波浪涌起”。請你給這位同學簡單講解原句描繪的景象與“波浪涌起”的不同。
5.朗誦時小語想制作一張幻燈片背景圖,請你認真觀察以下兩幅圖,說說哪幅圖更符合此詩的情景,并結合相關詩句說明理由。
(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將“愁心”形象地寄給“明月”,隨朋友直到僻遠之地。
B.朋友被貶僻遠之地,詩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聯想古夜郎國,以見其邊遠。
C.詩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與明月”一起寄給身處夜郎的友人。
D.這是一種藝術想象,最能體現詩人內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摯。
2.詩歌為何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3.小語讀完此詩后,感受頗深。她認為“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請你結合詩句分析小語這么說的原因。
4.“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兩句詩在情感的表達上有何獨特之處 請簡要賞析。
(三)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觸景生情的寫景詩,在春夏之交,詩人停舟北固山下,眼望長江兩岸的風景,抒發思鄉的愁緒,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
B.開頭兩句點明題意,“客路”與“行舟”暗含著詩人旅居在外,神馳故里的漂泊情思,與尾聯的“鄉書”“歸雁”遙相呼應。
C.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其中“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好,寫出春潮涌漲,江水浩蕩的壯觀景象,為下聯描寫做了鋪墊。
D.頸聯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擬人化語言賦予它們人的意志和情感,蘊含一種自然的理趣。
2.展開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展現的畫面。
(四)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1.對此曲句子的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
A.《天凈沙·秋思》表現了一個羈旅漂泊的游子濃烈的思鄉之情,被稱為“秋思之祖”。
B.“小橋流水人家”創設一種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現了游子對大自然的喜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連接成一幅簡潔蒼涼的水墨畫,將無限愁思自然寓于畫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斷腸人在天涯”描繪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畫龍點睛,直抒胸臆。
2.前三句描繪了九種景物,生動地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請站在“斷腸人”的角度描繪這幅圖畫。
(五)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畫面: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詩中連用五個地名,這在絕句中是獨一無二的,請寫出這五個地名,結合詩歌內容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六)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1.對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一詩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的前兩句中,“尋常見”“幾度聞”,既寫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誼之深,又從一個側面表現“開元盛世”的繁華。
B.詩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時節”比喻詩人和李龜年潦倒凄涼的處境和唐王朝國運的衰落。
C.詩的前兩句敘事,后兩句直抒胸臆,全詩運用映襯對照的手法來凸顯主題。
D.全詩既流露出對“開元盛世”的留戀,又流露出“風景依舊,人事全非”的感慨。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1.這首詩寫了 這一中國傳統節日,從本詩 等詞語可以看出。
2.“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是用什么方法表現的 請簡要分析。
(八)夜上受降城聞笛(唐)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1.請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二句詩句所表現的景象。
2.結合全詩內容,簡要分析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九)秋詞(其一)(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1.一、二兩句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 是用什么手法表現的
2.前人寫詩填詞講究煉字,談談詩歌第三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中“排”字的表達作用。
(十)夜雨寄北(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巴山夜雨漲秋池”中“漲”字用得極其生動,說說妙在哪里。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十一)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南宋)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1.對上面這首詩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僵臥孤村卻不“自哀”,是因為詩人“尚思為國戍輪臺”。
B.詩中的“風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寫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處境和命運。
C.詩人以夢境來表現自己的報國之心,于激越豪邁中透露出了壯志難酬的悲涼。
D.詩人特別想要去戍“輪臺”,說明他對“輪臺”這一地方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2.“夜闌臥聽風吹雨”一句語意雙關,應怎樣理解
(十二)潼關(清)譚嗣同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1.這首詩前兩句寫出了當時怎樣的景色
2.請賞析“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七年級下冊
(十三)竹里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對《竹里館》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中能體現詩人思想感情的詞語只有“獨坐”“長嘯”這兩個詞。
B.詩歌在寫作上采用動靜結合,以靜襯動,以動襯靜的寫作手法。
C.詩歌營造了優美高雅的意境,表現了詩人的寧靜淡泊之情。
D.詩歌前兩句寫“聲",后兩句寫"靜”,更生動描繪了美好景色。
2.“獨”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是表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獨立人格,說說“獨”字好在哪里
(十四)春夜洛城聞笛(唐)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對《春夜洛城聞笛》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中“折柳”是指一種代表風俗的行為,詩人借柳枝表達思鄉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B.“暗”有斷續、隱約的含義,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地打動了許多聽眾,引起人們無限的隱憂。
C.“滿”字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極寫夜之寧靜,笛之悠揚,反襯詩人內心聞笛后的孤寂心情。
D.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2.賞析:“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十五)逢入京使(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請你展開聯想與想象,描繪前兩句所展現的畫面。
2.“憑君傳語報平安”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理
(十六)晚春(唐)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有何妙處
2.詩的三、四兩句意蘊深刻,為歷代傳誦。請對這兩句詩作賞析。
(十七)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請描繪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個畫面。
2.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十八)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造化鐘神秀”一句描寫了泰山的 ;“決眥入歸鳥”一句蘊藏了詩人對 之情。
2.對《望岳》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一、二句借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岱宗即東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詩人看見山間的云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漾。“曾”同“層”。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發了詩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詩切著“望”字而寫,熱情贊美了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高大雄偉的氣勢,也透露出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雄心和政治抱負) 蘊含怎樣的生活哲理
(十九)登飛來峰(北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對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畏”顯示出作者的自信,表達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惡勢力阻撓的豪情壯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難、障礙,比喻阻撓變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礙歷史前進的勢力。
C.詩人登高遠望,似覺天地萬物皆可盡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與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異曲同工之妙。
D.這首詩借景說理,語意雙關,既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壯志,又表現出作者歸隱山野的矛盾心理。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十)游山西村(南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首聯寫出了農家人 的特點,最后兩句表現了詩人 的情感。
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以明快、抒情的筆調,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農村風光圖。
B.頸聯“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極力表現了農村生活的迷信和落后。
C.尾聯展現了詩人與村民相處融洽,想去就去山西村,甚至隨時可去叩村民的門。
D.詩歌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3.你是怎樣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二十一)己亥雜詩(其五)(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這首詩是怎樣寫“離愁”的
2.你認為這首詩的后兩句廣為傳誦的原因是什么
(二十二)泊秦淮(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中的兩個“籠”字好在哪里 所描繪的畫面,具有怎樣的特點
2.賞析“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二十三)賈生(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標題中的“賈生”即賈誼,西漢初期著名政論家,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卻遭讒被貶。
B.一、二句敘述賈誼被貶后,過了幾年漢文帝又把他召回長安,在宣室里接見了他。這兩句,由“求”而“訪”而贊,層層遞進,表現了文帝對賈誼才能的推服器重。
C.第三句“夜半”“前席”,把漢文帝當時那種虛心垂詢、凝神傾聽,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狀描繪得惟妙惟肖。
D.第四句說明了文帝鄭重求賢,虛心垂詢的原因,他不是為了詢求治國安民之道,是“問鬼神”,令人扼腕嘆息。但也從側面烘托出賈誼學富五車、華彩照人的精神風貌,表現出作者對他的仰慕之情。
2.“可憐”的意思是什么 “可憐”一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二十四)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南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
1.末句的“放”和“攔”用得精彩,為什么
2.這首詩表達了一個怎樣的生活哲理 又是怎樣表達的呢
(二十五)約客(南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1.對《約客》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訪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2.詩歌的前兩句都運用了疊字,請從內容方面談一談疊字運用的作用。
3.請對“閑敲棋子落燈花”一句作簡要賞析。
圖②
圖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边县| 裕民县| 增城市| 阜宁县| 丹凤县| 绥阳县| 江安县| 上栗县| 青铜峡市| 陆川县| 米林县| 永川市| 萝北县| 天门市| 开阳县| 睢宁县| 航空| 白银市| 井陉县| 齐齐哈尔市| 封开县| 汾阳市| 永平县| 台南市| 广南县| 静安区| 济阳县| 云阳县| 安康市| 武邑县| 河间市| 额济纳旗| 百色市| 新野县| 修水县| 滦平县| 西充县| 江西省| 汉源县| 安康市|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