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上冊導學案3.4《百年孤獨(節選)》【學習目標】一、語言建構與運用:了解馬爾克斯和魔幻現實主義以及《百年孤獨》的內容。二、思維發展與提升:分析概括小說人物的主要特點;學習“魔幻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在本文的具體運用及其表達效果。三、審美鑒賞與創造:鑒賞小說的藝術手法帶給我們的審美感受。四、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通過分析幻和現實并存的情節,探究作者滲透在作品中的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知識鏈接】一、作者簡介哥倫比亞小說家,20世紀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20世紀50年代以來,陸續發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說。1967年發表代表作《百年孤獨》,被認為是拉丁美洲的一場“文學地震”,奠定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隨后又創作了《家長的沒落》和《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等小說。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后仍潛心創作,不斷有新作推出,《霍亂時期的愛情》和《迷宮中的將軍》等都是影響比較大的作品。馬爾克斯自幼生活在外祖父家,從小受外祖母講的神話故事的影響,這為他后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他的作品荒誕神奇,但無不植根于拉丁美洲民族的土壤上。在創作中又采用了印第安傳說、東方神話、宗教典故的技巧,兼容并番,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善于把現實主義的場面、情節和完全出于虛構的幻想情境有機融為一體,通過光怪陸離的魔幻世界的折射,表現活生生的社會現實。二、魔幻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是拉丁美洲小說創作的一個流派,流行于20世紀60年代。“魔幻現實主義”的突出特點是用魔幻的內容來表現現實生活,“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作品常通過塑造非凡超常的人物形象,描寫荒誕離奇的故事情節,運用奇異多彩的表現手法,將現實與非現實融為一體,反映拉丁美洲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使人從審美中獲得一種極其強烈的既荒誕又真實的感覺。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重要代表,他突破西方現代派的影響,采用阿拉伯神話、印第安民間傳說以及《圣經》故事的技巧,在運用魔幻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上具有獨創精神。三、作品介紹《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小說通過革命軍總司令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一家七代人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描繪了加勒比海沿岸某國小城鎮馬孔多從荒漠的沼澤地上興起到最后被一陣旋風卷走,布恩迪亞家族的最后一代被螞蟻吃掉,以至完全消亡的100年歷史演變過程,展現了文化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獨,表現了作家對拉丁美洲近百年歷史以及這塊大路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的深刻認識,表現了作家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現代文明進程之外的憤懣、抗議與批判。小說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將現實與虛幻糅合起來,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既氣勢恢宏又奇幻詭譎,被公認為魔幻現實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稱為“20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的最杰出的長篇小說之一”。《紐約時報》稱之為“繼《創世紀》之后,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四、寫作背景長期以來,拉丁美洲地區的國家和民族經歷了西班牙等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外來文化的沖擊,在爭取獨立的斗爭中付出了血的代價。擺脫殖民統治后,這一地區的人民又生活在軍事獨裁者的暴虐統治中。從1830年至19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數十萬人喪生。《百年孤獨》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歷史,并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作者以“我要為我童年時代的全部體驗尋找一個完美的文學歸宿”為初衷,寫下這部書,揭示了拉丁美洲民眾在從愚昧落后走向現代文明過程中的種種艱難歷程和痛苦體驗。五、前情補充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表妹烏爾蘇拉,帶領一群年輕人離開家鄉,長途跋涉來到一個偏遠的地區,建立了小村莊馬孔多。馬孔多交通閉塞,只有一群吉普賽人偶爾來訪,帶來磁鐵、望遠鏡、冰塊等新鮮事物,卻被村里人看作魔法。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吉卜賽老人梅爾基亞德斯結為好友,埋頭鉆研煉金術,卻一無所獲。他想尋找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敗告終。反而是烏爾蘇拉在尋找離家出走的大兒子何塞·阿爾卡蒂奧時,無意中發現了鄰近的城鎮。馬孔多自此與繁華世界建立了聯系,天翻地覆的變化即將到來。【自主預習】一、閱讀課文,分段概括故事情節(點出小說情節的序幕、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序幕(第1-2段):介紹馬孔多鎮的變化及主要的人物。開端(第3-6段):麗貝卡到來。發展(第7段):交代麗貝卡的惡習,以及家里人幫助她改掉惡習的經過。高潮(第8-12段):“失眠癥”襲來,布恩迪亞家族感染,并擴散到整個村子。結局(第13-14段):應對“失眠癥”的措施及影響。二、列出文中出現的人物。答案: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烏爾蘇拉、麗貝卡、阿爾卡蒂奧和阿瑪蘭妲、比西塔西翁和卡塔烏雷……三、每人領取一個人物,并為這個人物整理人物小傳。人物小傳的格式:姓名+身份+事跡+個性。姓名身份事跡個性(1)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馬孔多鎮的創建者。商道開通之后,他著迷于眼前的現實,變回了創業之初那個富于進取心的男子,忙于設計街道、規劃新居和改革(音樂鐘,巴旦杏書);力排眾議歡迎吉卜賽人到來;積極接受并實行兒子關于補救“失憶”的做法。他做事情執著而有魄力,極有責任心,熱心接受新事物,執著于改變舊事物。(2)烏爾蘇拉——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妻子,布恩迪亞家的家庭主婦。她探得了與外界的通道,帶來了馬孔多的繁華;熱心為麗貝卡治療惡習且使之好轉,并建立了親密的關系;相信印第安人對失眠癥的解釋,隔離了麗貝卡;熱心為患了失眠癥的人們熬制各種草藥服用。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愛護家人,清醒而善于拯救,是布恩迪亞家族的靈魂人物,是整個家族的支撐者。(3)麗貝卡——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養女,烏爾蘇拉的遠方表妹。她是父母雙亡的孤兒,由幾位皮草商帶著從外地跋涉而來,托付給布恩迪亞家。她體弱多病,多年忍饑挨餓,有獨自吮手指、吃濕土和石灰墻皮的習慣;初到時不吃不喝,不與人交流,惡習得到治療后融入了新家庭;會講西班牙語,手頭活計干得出色,會哼唱舞曲、自編歌詞;但又犯了“失眠癥”,并傳染給了全鎮。她獨處多于與人交流,時而外向時而孤僻。(4)阿爾卡蒂奧和阿瑪蘭妲——阿爾卡蒂奧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兒子,阿瑪蘭妲是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小女兒。他們不講西班牙語(外來語),只講本地方言。他們具有怪癖,追求個性。(5)比西塔西翁和卡塔烏雷——印第安姐弟,印加王的后裔。由于疫病背井離鄉,拋下了尊貴的身份。失眠癥暴發以后,弟弟失去了蹤影,姐姐留下來認定了宿命,且解釋失眠癥會導致不可逆轉地惡化到“遺忘”。他們善于觀察和解說。四、請用一個詞語概括馬孔多鎮生存狀態與精神風貌,并說明理由。(1)生存狀態與精神風貌小說中的眾多人物,小說描繪的馬孔多鎮,無不透著閉塞落后,無不隱含“孤獨”的味道。(2)理由①在生活中方式上他們是孤獨的:布恩迪亞忙于整治市鎮,烏爾蘇拉忙于照看家庭,長子阿爾卡蒂奧離家出走,次子沉默寡言,沉浸于自己的研究中,麗貝卡自始至終有很多怪癖。②在精神交流上他們是孤獨的:在布恩迪亞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始終沒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討,沒有心心相印的情感溝通,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關懷和支持。③不單單布恩迪亞家族是“孤獨”的,馬孔多鎮的居民也是自閉孤獨的,乃至整個馬孔多鎮都是封閉孤獨的。【課堂導學】一、研讀文本內容,探究魔幻現實藝術活動探究:《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作品。魔幻現實主義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學流派,運用荒誕、夸張、象征等手法,“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將拉丁美洲的現實生活與神魔鬼怪等幻想的東西融為一體,呈現一個離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議而且栩栩如生的世界。阿根廷著名文學評論家安徒生·因貝特說:“在魔幻現實主義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現現實,而不是把魔幻當成現實來表現。”(一)梳理文中出現的“魔幻”情節。①外部文明對馬孔多的侵入充滿魔幻色彩;②家族關于豬尾巴孩子的語言;③奧雷里亞諾能看到未來發表預言;④麗貝卡父母的骨殖會發出“咯拉咯拉”的聲響;⑤麗貝卡“吃土”的怪癖;⑥失眠癥和失憶癥在馬孔多的蔓延;⑦失眠癥患者能夠醒著做夢,不僅能看到自己夢中的形象,還能看到別人夢中的景象。(二)結合文本中的“魔幻”情節,談談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認識與思考。“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基本原則,借鑒象征、極度夸張、荒誕等西方現代派文學的表現技巧,把神奇和荒誕的人物、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融入反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反映拉丁美洲的現實生活,如寫外部文明對馬孔多的侵入、阿拉伯人用玻璃珠鏈交換金剛鸚鵡、走江湖的吉卜賽人把流動游藝會變成了大型賭場,都是現實的,但同時加入了很多魔幻荒誕的因素,如奧雷里亞諾能夠看到未來發表預言、麗貝卡“吃土”的怪癖、失眠癥可以傳染、麗貝卡讓整個鎮子的人都染上了失眠癥、失眠癥引起失憶癥的蔓延等。既有現實的影子,也有魔幻虛構的成分。這些奇幻的因素與真實的描寫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現出一個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營造了許多神秘氣氛,增添了拉丁美洲獨特的地域色彩。(三)麗貝卡的行為非常怪誕,她有“吃土”的癖好,“喜歡吃院子里的濕土和用指甲刮下的灰墻皮”。麗貝卡的怪誕有何特別寓意?①麗貝卡“吃土”的情節是虛構荒誕的,但“土”是麗貝卡孤獨的象征。②麗貝卡喜歡吃土,卻不喜歡與人交流,“吃土”正是她孤獨的表現,她通過這種行為來抗拒孤獨。當她內心感到孤獨時,苦澀的土的味道是唯一能夠排解她痛苦的良方。(四)布恩迪亞一家患上了失眠癥,并且這種失眠癥傳遍了全鎮。課文對馬孔多人患失眠癥進行夸張的描寫,有何寓意?小說極度夸張地描寫馬孔多居民的失眠癥。失眠癥蔓延之后不久,他們又患上了失憶癥,連日常用品的名字都忘了,只好在每件物品上貼上標簽,注明名稱、用途等信息,而且會不可逆轉地惡化到更嚴重的失憶,開始淡忘童年的記憶,繼之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淪為沒有過往的白癡。①夸張的情節是有象征意義的。這個歷經滄桑變化的馬孔多小鎮,正是拉丁美洲大陸的象征,這個家族的興衰象征著拉丁美洲的興衰,阿拉伯人沿商道進入馬孔多,意味著文明對此地的沖擊,失憶癥象征著人們對歷史的遺忘,貼在歷史上的標簽則象征著自欺欺人的歷史教育。②作者在這里通過對馬孔多居民患失眠癥的描寫,暗指拉丁美洲人民由于無法擺脫愚昧落后、孤獨封閉和與世隔絕的生活,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正在逐漸麻木地遺忘自己的歷史和文化,遺忘想要擺脫命運控制的初衷。③作者是要借助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告誡世人不要忘記民族的歷史,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擺脫孤獨必須靠自救。要擺脫民族落后狀況,只有靠自救,靠本民族主動地吸收外來的文明,而不能大開國門以外族文明的入侵來達到改良的目的。二、探究課文標題,領悟作家創作意圖活動探究:現代主義小說,因其采用荒誕派手法而使主題理解更加具有多義性。破解小說主題,方法也是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個性多元,可以以課文內容為依據,可以從作家人生找依據,可以從創作背景入手,可以從標題入手,等等。(一)你覺得課文是否能夠體現小說標題《百年孤獨》的含義?為什么?請從文中尋找依據。(1)①第1段:在吉卜賽人在馬孔多扎營的問題上,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鎮上的人們見解不同。②第2段:他種植巴旦杏樹,但使樹經久不衰的方法卻秘不示人,多年后人們不知是誰人種植。③第9段:他不相信印第安女人比西塔西翁對失眠癥的解釋,他的認識和見解經常與大家不同。(2)第2段:奧雷里亞諾獨自在實驗室研究金銀器工藝。(3)阿爾卡蒂奧和阿瑪蘭妲只講本地方言,與大家不同。(4)第6-8段:麗貝卡的惡習主要是出現在獨處之時;失眠癥也是發生在獨處之時。(5)可見,這些人物之間很少交流,沒有溝通,做事無人陪伴,想法不被理解,他們都是“孤獨”的。(二)有人說,標題《百年孤獨》揭示了作家創作的主旨。你同意嗎?你是如何理解“百年孤獨”的含義的?(1)小說寫馬孔多鎮的“孤獨”,更寫拉丁美洲的“孤獨”,“百年”代表漫長的歲月。(2)這里的“孤獨”包含著四層含義:①“孤獨”是拉丁美洲的生存狀態。人與人之間孤獨自閉,缺乏信任溝通,缺乏關懷支持,整個馬孔多鎮乃至拉丁美洲愚昧落后、保守閉塞。布恩迪亞家族從第一代豬尾兒的出現,歷經百年七代,沒有改進,沒有進步,直到最后一代豬尾兒的出現,這如同是一個圓圈,又回到了第一代的狀態,就如同馬孔多鎮從荒漠的沼澤地上興起到最后被一陣旋風卷走,布恩迪亞家族的最后一代也被螞蟻吃掉,歷史似乎是打了一個轉,又回到原地,歷史是沒有進步的,是停滯不前的。②“孤獨”是一種開拓與探索的精神。布恩迪亞家族都具有這種孤獨的精神,很多人為打破孤獨而進行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布恩迪亞家族在新文明的沖擊下,努力地出去尋找新的世界,盡管有過畏懼和退縮,但他們還是拋棄了傳統的外衣,希望融入這個文明世界。可是外來文明以一種侵略的態度來吞噬這個家族,于是他們就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續著“百年孤獨”。③“孤獨”是一種反抗和批判。長期以來,拉丁美洲的國家和民族,經歷了外來文化的洗禮和外來殖民者的入侵,在爭取解放的斗爭中付出了血的代價。拉丁美洲人民盡管努力進入文明世界,但依舊被排斥在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作者用“孤獨”表達對現實的憤懣與反抗,用“孤獨”批判外來者對拉美大陸的一種精神層面的侵略,用“孤獨”批判西方文明對拉丁美洲的歧視與排斥。④渴望擺脫“孤獨”。作者寫出“孤獨”,是希望拉丁美洲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號召拉丁美洲人們團結起來反對專制獨裁,反對帝國主義,反對愚昧、落后、野蠻,預示了拉丁美洲人民將告別愚昧、孤獨,走向覺醒與文明。三、課程小結課文敘寫了馬孔多鎮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這個偏遠、閉塞又寧靜的小村莊,隨著商道的開通,開始卷入外部世界的紛紛擾擾,馬孔多鎮從閉塞落后變得繁華熱鬧。阿拉伯人為馬孔多帶來了很多神奇的事物,也帶來了女主人烏爾蘇拉的遠方表妹麗貝卡。麗貝卡有吃土的惡習,家里人幫她改掉了惡習。麗貝卡得了失眠癥,并使布恩迪亞家族感染,還擴散到整個村子。人們受失眠癥的困擾,采取措施積極應對。“失眠癥”造成“失憶”這一如真似幻的情節具有象征意味,表現了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的巨大沖擊。在小說中,真實與幻想之間的界限仿佛消失了,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離奇而又真切、不可思議而又頗具現實感的世界,體現了魔幻現實主義消失“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特點。【拓展延伸】《百年孤獨》25句經典語錄1.無論走到哪里,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2.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3.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回避。4.所有人都顯得很寂寞,用自己的方式想盡辦法排遣寂寞,事實上仍是延續自己的寂寞。寂寞是造化對群居者的詛咒,孤獨才是寂寞的唯一出口。5.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6.一個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7.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干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8.正因為當初對未來做了太多的憧憬,所以對現在的自己尤其失望。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9.當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觀者的眼淚,“愚者”自我表達的切膚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喚起被愚弄者群體深刻反省的客觀效果。10.我們打了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過是為了別把我們的房子涂成藍色。11.他沒有察覺到時光在家里造成的細微而又令人心碎的破壞,這么長日子外出之后,對任何一個有著清晰記憶的人來說,這種破壞都會覺得是一種災難。12.他從路經的車站寄來明信片,興高采烈地描述車窗外瞬間閃過的世間萬象,仿佛將一首飛逝的長詩,撕成碎片向著遺忘之鄉一路拋灑。13.時間在自己的運動中也會碰到挫折,遇到障礙,所以某一段時間也會滯留在哪一個房間里。14.這個家庭的歷史是一架周而復始無法停息的機器,是一個轉動著的輪子,這只齒輪,要不是軸會逐漸不可避免地磨損的話,會永遠旋轉下去。15.歲月流逝,她卻永遠停留在天真爛漫的童年,對各種人情世故越發排斥,對一切惡意與猜疑越發無動于衷,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單純的現實世界里。16.面對壓迫、掠奪和孤單,我們的回答是生活。無論是洪水還是瘟疫,無論是饑餓還是社會動蕩,甚至還有多少個世紀以來的永恒的戰爭,都沒有能夠削弱生命戰勝死亡的牢固優勢。17.“我最擔心的是,”他補充道,“你那么憎恨軍人,跟他們斗了那么久,琢磨了他們那么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18.時間是治療心靈傷痛的最好良藥。痛苦,需要靠我們自己去慢慢化解。曾經愛過,傷過,痛過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淡出我們的生活。當我們對痛苦無能為力時,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那些痛苦慢慢走遠。忘掉刻骨銘心的傷痛,忘掉痛徹心扉的感情,你才會在拐角處遇見幸福。19.所寫的事情過去不曾,將來也永遠不會重復,因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處于孤獨的世家絕不會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20.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群里讓它保護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21.有時兩人會一直默默坐到傍晚,面對著面,彼此凝視,在靜謐中相愛,并不比當初在癲狂中相愛減色。22.失眠癥患者慢慢習慣了無眠的狀態,就開始淡忘自己童年的記憶,繼之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淪為沒有過往的白癡。23.他像只小雞一樣把頭縮在雙肩里,額頭抵上樹干便一動不動了。家里人毫無察覺,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一點桑塔索菲亞·德拉·彼達去后院倒垃圾,忽然發現禿鷲正紛紛從天而降。24.他不明白,為什么需要耗費那么多的話語來解釋自己在戰爭中的感受, 其實只要一個詞兒就夠了:恐怖。25.烏蘇娜幾乎已經失明,只有她一個人十分鎮定,能夠識別風的性質——她讓床單在閃光中隨風而去,瞧見俏姑娘雷麥黛絲向她揮手告別;姑娘周圍是跟她一起升空的、白得耀眼的、招展的床單,床單跟她一起離開了甲蟲飛紅、天竺牡丹盛開的環境,下午四點鐘就跟她飛過空中,永遠消失在上層空間,甚至飛得最高的鳥兒也追不上她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