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上冊導學案3.2《復活》(節選)【學習目標】一、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作品,了解《復活》的主要內容。二、探究題目“復活”的含義,了解“托爾斯泰主義”。三、體會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加深對社會人生的認識與思考。【知識鏈接】一、作家作品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生于貴族家庭,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1847年退學后,他回到故鄉在自己領地進行農奴制度改革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創作了諸多文學巨作,1910年11月病逝,享年82歲。列夫·托爾斯泰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國的社會矛盾和社會變動,因此他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魯迅稱他是十九世紀俄國的巨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稱他是空前絕后的藝術大師;馬克·吐溫稱他觀察著世態的變化,但講述的卻是人間的真理。這是俄國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重要思想的結晶。一方面,它體現為對現實的無情批判;另一方面,它宣揚了贖罪、拯救靈魂、禁欲主義、“不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等觀點,宣揚一種屬于托爾斯泰自己的宗教“博愛”思想,因此人們稱之為“托爾斯泰主義”。朋友柯尼到波良納莊園拜訪,閑談時說起一件法庭審理中的事件:一個貴族要求娶一名因偷盜而被判刑的妓女為妻。因為貴族青年的誘惑,這個農家姑娘走上了墮落的犯罪道路,成為妓女。柯尼說起的這件真人真事,引了起托爾斯泰的強烈興趣,他寫信征得柯尼同意,將這個題材用于創作。于是從六十歲到七十一歲,托爾斯泰足足花了十一年時間,才寫完了《復活》。2.寫作背景19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國的資本主義迅猛發展,農村遭到巨大破壞,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日趨赤貧,連年的饑饉給人民帶來更為深重的災難。托爾斯泰關心人民困苦,以廣大農民的眼光觀察俄國現實生活,代表農民階級發表意見。這在長篇小說《復活》中表現得最鮮明、也最為突出。【自主預習】一、由于課文內容集中,文字曉暢,情節較簡單,所以.課上讓學生在規定的10分鐘內速讀全文,順手劃出字詞(一)給加點的字正音嫣然(yān) 斜睨(nì) 啰唆(luō suō) 襤褸(lán lǔ)哽住(gěng) 饒恕(shù) 害臊(sào) 擤鼻涕(xǐng)鬈發(quán) 窘態(jiǒng) 踱步(duó)(二)解釋下列詞語嫣然一笑:形容女子笑得很美。奪眶面出:眼淚小下了從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極度悲作或極度歡喜血落淚衣衫襤褸:指衣服破舊,其布料破爛不堪。步履輕盈:形容腳步輕盈,走路很快。衣冠楚楚:形容衣帽穿戴得整齊漂亮。截然不同:意思是事物之間,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樣。飽經風霜:意思是指經歷過種種艱難困苦。鄙夷不屑:意思是指輕視,看不起。 【課堂導學】一、聶赫留朵夫是在什么情形下找到的瑪絲洛娃?瑪絲洛娃被趕出姑母家后,淪為妓女,無辜卷入一起謀財害命官司,在法庭上擔任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意外發現她。二、當聶赫留朵夫出現在面前時,瑪絲洛娃是否馬上認出他?瑪絲洛娃并沒有馬上認出自己往日的情人,但是她仍然高興有人來看他,特別是衣著體面的人。三、文章開頭部分,對獄中其他人物對話情形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①從對話內容來看,側面展現了當時俄國社會的混亂。②同時為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的第一次見面提供了背景。③因為這一吵鬧的場面使得瑪絲洛娃聽不清聶赫留朵夫的講話內容,才有了下文兩人近距離的談話,推動了情節發展。四、從文中看,瑪絲洛娃的墮落是否自愿?原因是什么?她的墮落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因為開始的時候,聶赫留朵夫給她打開了一個充滿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但是他后來的殘酷給她帶來了屈辱和苦難,她十分痛苦,竭力用墮落生活來麻醉自己的靈魂。五、課文中的環境是一座監獄,極具典型性,人物也因而有特別的內涵。試分析課文選取監獄作為典型環境的作用 課文選取的典型環境——監獄,這一環境的特點是:混亂、嘈雜。托爾斯泰把監獄作為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相認的背景,目的是以環境的混亂、嘈雜映襯瑪絲洛娃精神世界的混亂,映襯社會執法的混亂不清;暗示人物命運的波折。六、稱呼語言能夠直觀地體現一個人的心理,小說選文中聶赫留朵夫對瑪絲洛娃的稱呼經歷了什么樣的變化過程?反映了聶赫留朵夫的什么心理?(一)第一次對話時,聶赫留朵夫不知道用“您”還是“你”,隨即決定用“您”。1.兩人沒有以往的親切、熟悉。2.他是來請求她饒恕,帶著“嚴肅、莊重、愛憐的心情”來見她的。(二)當瑪絲洛娃突然向他要錢時,他意識到“這個女人已經喪失生命了”,他直呼瑪絲洛娃的小名“卡秋莎”,而且改稱“你”。因為瑪絲洛娃不讓他闖進自己的內心世界,反而讓他“產生一種特殊的新的力量”,讓他不再嫌惡她,也不只是憐憫、同情她的處境,而是決定在精神上喚醒她,“恢復她的本性”。(三)當他把想贖罪的話說完了,瑪絲洛娃表現出極度的冷漠和“粗野可怕、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色”,而且準備回牢房時,他又改稱“您”因為瑪絲洛娃的冷漠讓他意識到她對自己的距離感,他決定還是用這種莊重的敬稱;他想要用這種態度表達請求饒恕和救贖瑪絲洛娃的決心。七、在探望過程中,聶赫留朵夫的心理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完整而充分地體現了“道德自我完善”的過程和思想,在精神上獲得了新生。聶赫留朵夫的思想變化可以分為:第一階段是純潔善良、追求理想的階段。這時他健康、真誠、充實、崇高,樂于為一切美好的事業而獻身。真摯地愛著瑪絲洛娃。那時的愛是純潔美好的。第二階段是放縱情欲,走向墮落。進入軍隊,踏上社會后,聶赫留朵夫變得猥瑣、低下、空虛、渺小。他誘騙了瑪絲洛娃,之后給了她一筆錢。這種做法是獸性的表現,更是對純潔的愛的侮辱,但那時他無法控制自己,導致了一個女人的悲劇。第三階段是從懺悔走向復活。法庭審判之后,他內心痛苦,認清了自己虛偽可恥的面目,決心悔過自新。在他懺悔的過程中,通過對他的所見所聞,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國社會的腐敗和黑暗。批判了沙俄專制的國家制度,揭露了政府機關的黑暗和官吏的殘暴。聶赫留朵夫既是貴族地主階級的罪惡的體現者,同時又是本階級罪惡的批判者。心靈辯證法在刻畫聶赫留朵夫時,作者成功運用了“心靈辯證法”。他將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處境中,用內心獨白、對話,以及全知視角的直接分析等手法細細展現,體現人物心靈的辯證發展過程,使人物的感情變化能夠順應自身性格的邏輯,自然而真實。八、表現人物的手法:(1)正面描寫——直接描寫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心理表現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紹、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2)側面描寫——間接描寫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節發展中展現人物性格特征;環境描寫襯托或烘托。九、瑪絲洛娃是何形象?文中多次描寫瑪絲洛娃的外貌和神態,尤其關注“笑容”及眼神,表現出人物怎樣的心理?(1)神態描寫:“笑”她從衣衫上看出他是個有錢人,就嫣然一笑。p2把她那張眼睛斜睨的笑盈盈的臉湊近鐵柵欄。p3分析:此時,瑪絲洛娃還是以妓女的身份審視周圍的人,看到眼前是個有錢人就露出習慣性的討好的笑容。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惡又妖媚又可憐地微微一笑。p43她向他妖媚地笑了笑。p44她又像剛才那樣微微一笑。p53分析:“嫌惡”應該是瑪絲洛娃的真情流露,正是眼前這個男人,對她始亂終棄,給自己帶來了深重的痛苦和災難。“妖媚又可憐地微微一笑”則是她故意而為之,裝出的一副妖媚可憐相,其目的是“利用他弄到些好處”。她鄙夷不屑地——他有這樣的感覺——微笑著說。p65她說,做出一種要討男人喜歡的媚笑。p76分析:突出了瑪絲洛娃的真實狀態,她根本不在意對方的想法。面對聶赫留朵夫的贖罪,瑪絲洛娃鄙夷、不屑、不信任,覺得聶赫留朵夫所說的話是騙人的。(2)神態描寫:眼神瞇細眼睛,眉頭皺得更緊了。p10···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漲紅的臉突然變得陰沉了。p16她一動不動地站著,斜睨的目光盯住他不放。p20情感:痛苦、蔑視、憤怒、抵抗皺著眉頭看了他一眼,她那雙烏黑發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腫的眼皮下顯得特別有神。p27她那雙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p32她氣憤地簡單回答,轉過眼睛不去看他。p37情感:冷漠置之、痛苦憤恨、鄙夷不屑瑪絲洛娃形象總結從瑪絲洛娃的“笑”和眼神表情中可以看出,遭受了被拋棄、被侮辱、被傷害的經歷之后,心靈的痛苦,生活的磨難,已經使她喪失了原本的善良純樸、天真無邪。文中所展現的是她墮落的時期,這時的她唯利是圖,善于討好,獻媚,工于心計,自私自利,且倔強無情。瑪絲洛娃作為俄國下層群眾的典型代表,她已經喪失了生命,失去了靈魂,對決心贖罪、幫助她覺醒的聶赫留朵夫充滿了懷疑與不信任,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充滿了厭惡。【延伸拓展】寫作素材1、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2、了解一切,就會原諒一切。——托爾斯泰3、人并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4、選擇你所喜歡的,愛你所選擇的。——列夫·托爾斯泰5、我們都在等待,等待著別的人來拯救我們自己。——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6、沒人對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7、有一次托翁路過碼頭,被一位貴夫人當做搬運工,叫過去扛箱子。他為貴夫人搬運完箱子還得到了5戈比的獎賞。這時碼頭上有人認出了托爾斯泰。他的大胡子和身上那件自己設計的“托爾斯泰衫”,太好辨認了。于是許多人圍過來向他問好,那位貴夫人見狀無地自容,還想要回那讓她含羞的5戈比,卻被托爾斯泰拒絕了:“這是我的勞動所得,我很看重這個錢,不在乎有多少。"8、一個談笑風生的場合,有人話趕話地調侃托爾斯泰:你除了會寫小說還能干什么 當時在場的人都覺得這句玩笑話說得過分了,而且也不是事實。年近花甲的托爾斯泰并沒有對朋友的嘲諷還嘴,不吭一聲地回到家里,就忙起來了。他的“車間”緊挨著他的書房,當中一張大木臺子上擺放著榔頭、鉗子、鋼鋸、銼刀等工具,墻上掛著干活兒時圍的圍裙……他為回應朋友的調侃,親手制作了一雙漂亮而結實的高靿牛皮靴,鄭重地送給了大女婿蘇霍京。蘇霍京哪舍得將老岳丈這么珍貴的禮物穿在腳上,便將皮靴擺上了書架。當時《托爾斯泰文集》已經出版了12卷,他給這雙皮靴貼上標簽:“第13卷”。此舉在文化圈里立刻傳為佳話。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說:“那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卷。"托翁乘興又做了一雙半高靿牛皮靴,送給了好友--詩人費特。費特靈機一動,當即付給托爾斯泰6盧布,并開了一張收據:“《戰爭與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伯爵,按鄙人訂貨,制成皮靴一雙,厚底,矮跟,圓靿。今年1月8日他將此靴送來我家,為此收到鄙人付費6盧布。從翌日起鄙人即開始穿用,足以說明此靴手工之佳。空口無憑,立字為證。1885年1月15日。”后面還有費特的親筆簽名,并加蓋了印章。手藝是精神的標記,行為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面貌。現代年輕人厭惡體力勞動,拒絕學習和掌握一門手藝,不管喜歡不喜歡讀書,讀得好和讀不好書的人,都一窩蜂地往上大學一條道上擠,正應了契訶夫的話:“大學培養各種才能,包括愚蠢在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