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陜西省漢中市漢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陜西省漢中市漢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陜西省漢中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文學經典是一個歷史的動態(tài)的概念,其經典作品的確立是一個動態(tài)衍變的歷程,然而透視經典生成和變化的歷史痕跡,不難發(fā)現(xiàn)總有一些潛在的內核在這種變化中化為一種準則與范式,這就是文學經典之“道”,猶如自然之道,萬物之母。正因為有了文學經典之“道”的潛移默化、導向與規(guī)范,所以至今很多經典能夠穿越時空依舊存在。中國文學經典之“道”,實際就是內化于中國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傳統(tǒng)的儒家之仁義、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學思想,使中國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業(yè)的理想與抱負,“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理念使中國文學史上出現(xiàn)了很多愛國題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譽為經典,如屈原的《離騷》、岳飛的《滿江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等等。又如講述英雄造反起義的《水滸傳》,其內核也都是塑造、歌頌忠君愛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報效朝廷的思想最終都是以儒家思想為旨歸。
傳統(tǒng)道家主張的“無為而無不為”、崇尚自然的哲學思想,使中國文人遠離廟堂而退隱山林,回歸自然,這為中國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園。入仕之不得,壯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處,獲得精神的寄托與愉悅。這就導致中國文人注重對自然山水風光的描寫,從而出現(xiàn)了許多經典的作品,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記》、王安石的《石鐘山記》等等,然而這些對自然的優(yōu)美描寫之中卻也隱含了歸隱之郁郁不得志的無奈與苦悶。
無論是儒家源于好學、行仁和人群的和諧,還是道家重個體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道遙自在、無拘無礙、心靈與大自然的和諧,都對歷來的文人在建構審美人格境界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對審美人格理想與境界的追求,逐漸成為文學經典審美理想與境界的追求,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文學經典這種審美意識成為沉淀在個人心靈之中的無意識,甚至中華民族和華夏文化傳統(tǒng)的無意識。這些審美意識的積淀,對中國文學作品的立意、構思、用語、用情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文學經典作品的創(chuàng)作、接受與評判,意義非凡。這種審美意識成為一個不可逾越的尺度,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結,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完美的人格,表現(xiàn)積極樂觀的精神與自強不息的人生態(tài)度;其次是“重情”的追求,對情感的審美與追求,包含了對人倫之情與對自然之情的理解與追求。這種尺度就是歷史文化的水平線,它自動履行起評定經典裁判的職責。這種尺度動態(tài)地平衡于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之中。在中國文學史上,只有那些在這種尺度之下建構起來的、所描繪的世界、所表現(xiàn)的情感,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得到讀者的認同并產生心理與情感共鳴的作品,最終才可能成為文學經典作品。
(摘編自《中國文學經典之“道”觀》)
材料二:
宰牛本是一項謀生的技能,而莊子筆下的庖丁解牛卻升華為精妙的藝術表演。庖丁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技者,技術與技巧也;道者,內在規(guī)律也。人只有領悟內在規(guī)律、順勢而為,才能在行動中表現(xiàn)得天機自運、出神入化。文藝創(chuàng)作境界之高下,往往與創(chuàng)作者重“技”還是重“道”密切相關。
詩有詩法,畫有技法,對創(chuàng)作者來說,掌握“技”并不太難,只要勤學苦練,便能駕輕就熟。而“道”的境界,則絕非常人所能企及,它需要極精微的感受、極透徹的洞察、極忘我的投入,即所謂“不瘋魔,不成活”。就文藝作品而言,“技”表現(xiàn)為形式、工巧,“道”表現(xiàn)為內涵、神妙。同樣寫夏景,“荷風驚浴鳥,橋影聚行魚”是“技”,“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則入“道”;同樣是畫“深山藏古寺”,在重巒疊嶂中露古剎一角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則為“道”……
究竟如何超越“技”的層面,抵達“道”的化境?重視美育是一條切實的路徑。蔡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理論于教育,以陶養(yǎng)感情為目的者也。”美育以情感為核心,以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宗旨,使人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素養(yǎng),具有欣賞、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我國傳統(tǒng)文化里儒、道、佛三家,審美旨歸總體上都是“和諧”。儒家側重人與人關系的和諧,道家側重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佛家側重人與自我內心關系的和諧。雅正、飄逸、寧靜之美,表面上各有不同,但究其實質,皆為“和諧”。仁愛、寬恕、謙恭、誠信的道德追求,對立統(tǒng)一、周而復始的圓形思維方式,剛柔并濟、陰陽相生的強身健體之道,一同滋養(yǎng)華夏民族的身心與情感,化育“文質彬彬”的完美君子人格。先學做人,后學為文,有堅實的“美育”作為基礎,“美術”方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那么,藝術創(chuàng)作之“道”,當如何體察、如何感悟?“道”蘊藏于廣闊的社會生活,深入體察民生民情,努力開闊視野胸襟,作品才會有深刻的內涵與蓬勃的生命力。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有了它,才情方能如“萬斛泉涌,不擇地而出”,一代有一代之文藝,無論形式,還是內涵,都會隨時代的發(fā)展而更新、嬗變,只有投身于時代洪流,感受時代的風云變幻,才能產生充沛、澎湃的激情,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血有肉的動人篇章。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時代風貌,引領時代風氣。在闊步走向民族復興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要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就要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道”蘊藏于博大精深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要多讀多學,從中汲取豐厚的營養(yǎng)。一切文學藝術都離不開孕育它的文化傳統(tǒng)。歌德曾說:“每逢看到一位藝術大師,你總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華,正是這種精華培育出他的偉大。”一個人的品格、修養(yǎng)、才思,離不開前人作品的潛移默化。只有善于從前人的精神財富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強大自己的心靈、高尚自己的品格、豐沛自己的才情、敏銳自己的藝術感受力與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出與偉大時代相匹配的“大藝術”。
文藝創(chuàng)作,離不開“技術”的訓練,但更得益于“道”的體悟。
(摘編自趙海菱《文藝的“技”與“道”》)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文學經典生成和變化的過程中,總有一些潛在的內核會化為準則與范式。
B.不得志的中國文人在對自然山水風光的描寫中可能會抒發(fā)心中無奈與苦悶。
C.領悟了“道”并依“道”而行,就能夠達到如庖丁解牛般出神入化的境界。
D.文藝作品的形式與內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會在時代發(fā)展中出現(xiàn)變化。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文人追求建功立業(yè),而受道家思想影響的文人則會選擇歸隱山林。
B.對審美人格理想與境界的追求在文學經典的創(chuàng)作、接受與評判過程中有著深遠影響。
C.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儒、道、佛三家雖然內涵各不相同,但其審美旨歸總體一致。
D.無論是文學藝術作品,還是文學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都離不開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滋養(yǎng)。
3.下列選項中與材料一第二段中涉及的儒家思想無關的一項是( )
A.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D.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4.材料二第二段說,“同樣是畫‘深山藏古寺’,在重巒疊嶂中露古剎一角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則為‘道’”,結合材料二分析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5.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如何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請結合材料加以概括。
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下面小題。
雞肋
徐懋庸
曹操的大軍屯扎在斜谷界口,已經一個多月了。
在中軍帳里,曹操心亂得很。這一天的下午,又開了軍事會議。部下的文武們,仍然有意見分歧,卻沒有提出一點新的理由。曹操左手托著前額,很少說話,最后右手一擺,叫大家散會。
軍事會議散了之后,曹操的心更煩亂了。環(huán)境很靜。外面除了時而傳入一陣陣的習斗之聲,萬籟俱寂。頭還是痛,腦筋卻非常興奮。他煩躁地在帳中踱來踱去,不斷地用右手叩著頭皮。偶然間,他看到一個燭臺上的蠟燭快要燒盡了,正在上下地掙扎跳動。他忽然于此得到啟示,明白了那煩擾他的問題,正是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已經同這殘燭一樣了。
“唉!”他長嘆了一聲,“能夠作出‘東臨碣石’的那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能夠作出‘月明星稀’的那個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于是,他頹然地躺到榻上去。
他回憶了一生的經歷,他認為自己在五十六歲以前所做的事情,是沒有一件可以后悔的。他從小是有志氣的人,想做一個英雄,但并不是那種一味追求權勢的英雄,他有治國安民的理想。雖然在戰(zhàn)爭中多次遭遇生命的危險,但有“投死為國”的決心,整個的生活充滿了生氣……然而,隨著事業(yè)的成功,權勢日益擴大,事情就起了變化。
他又想起當年跟他起兵的那一批干部,是多么可愛啊!他們不論文武,也大抵不是單純追求權勢的人,都有治國安民的大志,想得出于國計民生有效有利的主意,他們能夠開誠布公,對自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建議,有批評。但是,現(xiàn)在圍繞在自己左右的是些什么人呢?曹操忽然忿怒起來,他想殺盡這些人。
“阿瞞,”曹操對著燭光下的影子自呼小名道,“你本是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他悲哀忿怒得想不下去了,倏地從榻上跳了起來。他覺得在帳中待不下去了,想出去走走,吸些清涼的夜氣,以清醒自己的頭腦。于是拿起一把鋼斧,披上一件罩袍,連侍衛(wèi)也不帶,走出帳去。
全軍已經休息了,大營昏暗靜肅,但夏侯惇的帳中,卻亮著燈光,許多人影在晃動,似乎很忙亂。他就走了進去。
“啊,大王……”夏侯惇驚異地叫道。
“元讓,你們在干什么?”
“在收拾行裝哪!”“為什么收拾行裝?”曹操詫異地問。
“大王不是傳令準備退兵了嗎?”夏侯惇也詫異地問。
“誰說的?”曹操帶著怒意了。
“稟大王,”夏侯惇惶恐地說,“傍晚我請示口令的時候,大王不是說了‘雞肋’兩個字么?我回來傳達下去,楊主簿聽了,來對我說,‘雞肋’是吃起來沒有肉,丟了又可惜的東西。他說大王傳下此令,早晚必要退兵,所以叫我預做準備。我就把要緊的東西先收拾一下……”
“胡說!”曹操勃然變色道,“又是楊修那小子造謠生事嗎?可惡!通知他明天來見我。”他緊握著鋼斧,大踏步走回自己帳中去了。
楊修進了大帳,意外地看到高級文武官員都已齊集在那里,他原來以為是魏王要同他單獨談話的。魏王尚未升帳,楊修向大家施了禮,大家只冷冷地答了禮,他便坐下。他感到情況有點嚴重。但是他自恃家世的高貴,才華的優(yōu)越并且一向蒙魏王的賞識,而這次的過失也不算太大,只要隨機應變,總可以滑得過去的。因此,他故作鎮(zhèn)靜,而且還做出微露驕傲的樣子,他知道魏王是更不喜歡那種沒有骨氣的怯懦者的。
魏王升帳了。大家參拜已畢,肅然歸座。楊修抬眼去望曹操,恰好曹操炯炯的目光直逼著他。
“楊修,你為什么說要退兵了?”
“根據(jù)大王的口令。”
“我的什么口令?”
“夏侯將軍昨晚傳達大王的口令是‘雞肋’。臣以為,雞肋是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東西,用兵的人發(fā)生了這樣的心理,可知是要退卻了。”
“呵呵。”曹操冷笑了一聲,“你倒是一個猜謎的老手,又在猜謎了。”
"臣知罪了。在大王還沒有下退兵的明令的時候,我就勸夏侯將軍做退兵的準備,這是我的錯誤。可是,大王的意思,臣想是猜得不錯的。”
“嘿!眾位,你們看他多么自以為是!”曹操對著大家說,“以人心之復雜,誰敢說能夠窺盡別人的底蘊呢?”他又對著楊修,“這回你卻猜錯了!”
“啊大王……”
“這‘雞肋’,我是指你和你一類的人的。”
“大王……”楊修委屈地叫了一聲。
“你自以為了不起,很聰明,又仗著是楊家的兒子,袁氏的外甥,目空一切。可是你,究竟有什么真才實學?你唯一的本領,不是只會猜謎么?除此以外,你還有什么本領?你想出過一條治國安民的良策沒有?”
“唉……”楊修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現(xiàn)在的人們,大抵自恃聰明,但目的只在升官發(fā)財。方法呢,只憑心意,去猜測別人的心意,不顧世間的實情。只在你我的心意中間用功夫,怎么辦得了事?哪里會有出路!”在座的文武,似乎都受了這一番話的打擊,臉色一紅,啞口無言。
楊修見曹操泛論到大家,便知機似的連忙說:“大王明諭,實開茅塞。臣徹底認識錯誤了。臣承認對于大王,實在不過是雞肋,今后要努力學習,提高認識,不再弄那猜謎式的玩意兒了。”
“不!”曹操厲聲說,“你還不是雞肋,比雞肋都不如。你是一條毒蟲!”
“大王……”楊修失色了。
“這樣的人,是容不得的。我容忍他已經太久了,希望他改悔,總是不改,這回竟對軍國大事都搗起亂來了。”他用目光掃射了全場一遍,問道,“對于他,眾官有什么意見?”
“楊修罪重如山,大王明斷。”全場異口同聲地說了一句。
曹操對癱瘓著的楊修注視了一下,沉吟了一會,然后把右手一揮,喝令刀斧手把楊修推出斬首,將首級掛于轅門之外。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柑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楊修的“自作聰明”來自對曹操心理性格的熟悉,也因為他有一貫以來的優(yōu)越感。
B.曹操年紀已大,精力不足,在軍事會議上遲遲不能做出決斷,這讓他產生挫敗感。
C.曹操本來就希望殺掉身邊不成器的下屬,因而楊修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機緣巧合。
D.由于楊修向來恃才傲物,與群臣關系冷淡,所以在關鍵時刻也無人愿意替他說情。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善于使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如曹操的今昔對比、夏侯惇和楊修的對比等,夏侯惇的直率襯托出了楊修的精明。
B.小說節(jié)奏有張有弛,前半段較為舒緩,后半段則通過曹操和楊修的對話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明顯加快了節(jié)奏,扣人心弦。
C.小說整體語言明快曉達,又在幾處借用、化用曹操相關的占詩文,這種文白夾雜符合人物身份經歷,并不顯突兀。
D.小說以曹操斜谷屯兵的史實為依托展開想象,既與時代背景相連,又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邏輯,因而具有藝術真實。
8.小說以“雞肋”為題,具有豐富的含義,請結合文木加以分析。
9.《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楊修之死”的敘述主要側重于回顧楊修以往引發(fā)曹操疑忌的幾件事,而本文則把大量的筆墨放在了曹操巡營前的心理描寫,這一改寫帶來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談談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古人云:‘君猶器也,人猶水也,方圓在于器,不在于水。’故堯、舜率天下以仁,而人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人從之。下之所行,皆從上之所好。至如梁武帝父子,志尚浮華,惟好釋氏、老氏之教。百寮皆終日談論苦空①,未嘗以軍國典章為意。及侯景率兵向闕,尚書郎以下多不解乘馬狼狽步走死者相繼于道路……梁武帝及簡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孝元帝在于江陵,為萬紐于謹②所圍,帝猶講《老子》不輟,百寮皆戎服以聽。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縶。庾信亦嘆其如此,及作《哀江南賦》,乃云:‘宰衡以干戈為兒戲,縉紳以清談為廟略。’朕今所好者,惟在堯、舜之道,周、孔之教,以為如鳥有翼,如魚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暫無耳。”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有刪改)
材料二: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給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倫進曰:“君舉必書,言存左史。臣職當兼修起居注,不敢不盡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則千載累于圣德,非止當今損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悅,賜彩百段。
貞觀八年,太宗謂侍臣曰:“言語者,君子之樞機③,談何容易?凡在眾庶,一言不善,則人記之,成其恥累。況是萬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虧損至大,豈同匹夫?我常以此為戒。隋煬帝初幸甘泉宮,泉石稱意,而怪無螢火,敕云:‘捉取螢火,于宮中照夜。’所司遽遣數(shù)千人采拾,送五百輿于宮側,小事尚爾,況其大事乎?”魏征對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虧失,古人以為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實如陛下所戒慎。”
(選自《貞觀政要》。有刪改)
材料三:
貞觀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終儉約,近歲頗好奢縱,上疏諫曰:臣觀自古帝王受圖定鼎,皆欲傳之萬代,貽厥孫謀。故其垂拱巖廊,布政天下。其語道也,必先淳樸而抑浮華;其論人也,必貴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則絕奢靡而崇儉約;談物產也,則重谷帛而賤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敗俗。其故何哉?豈不以居萬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為而人必從,公道溺于私情,禮節(jié)虧于嗜欲故也?語曰:“非知之難,行之為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所言信矣。
(選自《貞觀政要》,有刪改)
[注]①苦空:佛教語,謂人世間一切皆空,凡事俱空。②萬紐于謹:北宋名將。③樞機:比喻事物的關鍵。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尚書郎A以下B多C不解D乘馬E狼狽F步走G死者H相繼I于道路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紂即帝辛,商朝末代君主,在位期間失德暴虐,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孟子將其歸為“殘賊之人”,即“獨夫”之流。
B.“君舉必書,言存左史”中“舉”與“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中的“舉”意義和用法不一樣。
C.“則重谷帛而賤珍奇”中“重”及“珍”與“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老子四章》)中“貴”的用法一樣。
D.“出言而莫己逆”中的“莫己逆”與“當察亂何自起”(《兼愛》)中的“何自”從句法結構來看都屬于賓語前置。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簡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和“而憂其瓠落無所容”(《莊子》)兩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
B.“宰衡以干戈為兒戲”和“世世以洴澼絖為事”(《五石之瓠》)兩句中“以”字的用法相同。
C.“然受命之初”和“治亂者何獨不然?”(《墨子·兼愛》)兩句中“然”字的用法意義不同。
D.“公道溺于私情”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兩句中“于”字的用法不同。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唐太宗認為,君主的喜好會對群臣百姓產生影響。梁武帝父子崇尚浮華,一心喜好佛教、道教,臣下也紛紛效仿,最終被侯景幽逼而死,國家破敗,就是典型的例子。
B.給事中杜正倫就“慎言語”議題,給唐太宗舉隋煬帝捉螢火蟲的例子,意在勸諫唐太宗,不要隨意言語,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害,唐太宗悅納其觀點并對他大加賞賜。
C.魏征認為如果君主言行有所虧失,就像古人所說的日食和月食那樣,人人都能看見。他這樣說的目的是勸誡唐太宗,作為位居四海之尊的人君,更要謹言慎行。
D.魏征認為很多開國的帝王天子,在國家安定后違背初心,往往不能做到善始善終。《論語》也說,知道并不難,難的是做出來,做出來也不是最難的,難的是善始善終。
14.把課文中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帝猶講《老子》不輟,百僚皆戎服以聽,俄而城陷,君臣俱被囚縶。
(2)故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兼愛》)
15.唐太宗曾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請結合三則文本簡要分析他從歷史興替中汲取了哪些為君治國的智慧。
三、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上元①后一日觀燈寄王四
蘇轍
城頭月減一分圓,城里人家萬炬然。
紫陌群游逢酒住,紅裙醉舞向人妍。
且為行樂終今夕,共道重來便隔年。
遙想猖狂夜深處,河沙飛水濕歸韉。
注:①上元節(jié)即元宵節(jié),上元節(jié)點燈籠始于漢代,當時名叫“上元燃燈”,時間為一整天。宋代,元宵放燈著于法令,且把上元放燈時間定為五個晚上。
1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頷聯(lián)寫了欲喝酒助興的游人和盛裝的舞女,凸顯觀燈的熱鬧,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悲傷。
B.頸聯(lián)和《將進酒》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鱒空對月”句所抒發(fā)的情感類似。
C.尾聯(lián)“飛水濕歸韉”的細節(jié)描寫烘托了人物的真實心境,把歸家的情景寫得很逼真。
D.詩歌由月夜觀燈的場景寫到尾聯(lián)描繪的深夜畫面,由實到虛,銜接自然,余味悠長。
17.詩人為什么說“月減一分圓”? 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寫
1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敘寫自己的綿綿愁緒,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兩句與之有同工異曲之妙。
(2)我們平時常說“這兩個人好得可以同穿一條褲子”,在《無衣》中也有一句類似的表述“”體現(xiàn)了親密的戰(zhàn)友之情。
(3)遙對明月,李太白豈能無酒?《將進酒》中有“”的名句,酒與月皆不可辜負。
(4)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解釋了顏淵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強調一旦做到這一點,就能達到“”的效果。
五、語言文字運用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相比普通疾病感染的細菌來說,多重耐藥菌可謂是超級細菌了。我們平時生病感染的普通細菌,基本上使用一種合適的抗生素就可以把它殺得片甲不留。而多重耐藥菌可不同,它們可以輕松防御三種及以上的普通抗生素。這種多重耐藥細菌引起的感染一旦發(fā)生,可有效治療的藥物比較少,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還會增加治療費,甚至增加病死率。同時,這種耐藥菌還需要更高級的抗菌藥甚至多種高級抗菌藥聯(lián)合使用才能將之殺滅。
生物膜形成是細菌在抗菌藥物環(huán)境下存活的有效途徑,超級細菌們建起了一座座銅墻鐵壁,抵御抗生素的襲擊,例如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在醫(yī)院環(huán)境中長期存在,并造成廣泛的醫(yī)院感染,這與它較強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息息相關。更為可怕的是,超級細菌們演化出的技能不僅可以垂直傳播,即隨著菌株的繁殖由親代傳給子代; 還能水平傳播,讓自己的“屠龍刀”通過質粒、轉座子等可移動元件在不同菌種、不同菌屬、不同菌株間互相傳播,導致耐藥性的廣泛擴散。
19.下列句子中的“可以”與文中加點的“可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此地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可以一游。
B.任務完成后,你才可以離開。
C.他為大家忙前忙后,實在熱情得可以。
D.棉花可以織布,棉籽還可以榨油
20.對文學作品來說,標點的運用有時很有表現(xiàn)力。請分析文中畫線處的雙引號是怎樣增強表現(xiàn)力的。
21.文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①在“嫦娥五號”月壤中,②研究人員不僅發(fā)現(xiàn)了各種玻璃物質的形態(tài),③還首次發(fā)現(xiàn)了天然的玻璃纖維。④這些天然的玻璃纖維證明,⑤月壤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和優(yōu)異的加工成型特性。⑥這也就意味著月壤可以加工成建筑材料,⑦成為未來月球基地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個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爭”的一面, ① 。幾十年來陸續(xù)出土的戰(zhàn)國簡帛印證了“諸家雜糅”的事實。郭店簡中,可以看到儒家與道家混同;上博簡中,可以看到儒家與墨家混同;馬王堆帛書中,可以看到道家與法家混同。“德”不為孔孟獨享,“道”不為老莊專有,“法”不由商韓把持。在秦征服六國之前,諸子百家的思想互“融”已經開始。
諸子百家雖然哲學體系差異極大,但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建立“統(tǒng)一秩序”。儒家強調“定于一”的禮樂道德秩序,法家強調 “車同軌、書同文”的權力法律秩序,墨家強調“尚同”與“執(zhí)一”的社會行動秩序。即便強調極端自由的道家, ② 。老子的“小國寡民”經常被說成主張分治,但實際上“小國”只是政治過渡的單元,“邦國”之后還有“天下”這一最終秩序———“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3.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表達特點和表達效果。
六、作文
2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
新公布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大幅增加“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這給不愛背誦古詩文的高二學生小筠帶來了苦惱。他想:已進入新時代,多背古詩文有用嗎?高考中6分的占比,要花大量時間背誦《登泰山記》《六國論》《赤壁賦》等古詩文,值得嗎?
李瑩剛同學說:學那么多詩文有什么用呢?在生活中也用不到。
還有不少同學跟他們的看法一樣……
材料二:
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材料三: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遠方有多遠不得而知,但是詩其實就近在眼前。我們常說,詩句是天才創(chuàng)造的,但是詩意卻可以屬于每一個追求真善美的靈魂。只是當時忙著趕路,忘了窺探古人的風骨。讀時以為是束縛自己的粗布麻繩,回望時發(fā)現(xiàn)皆是熠熠生輝的絲綢緞帶。
那么,學習古詩文到底有用還是沒用呢?請結合學習體會并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簡析
  現(xiàn)代文閱讀
  1.答案:C
  簡析:根據(jù)材料二第一段 “人只有領悟內在規(guī)律、順勢而為,才能在行動中表現(xiàn)得天機自運、出神入化” 可知,僅領悟 “道” 還不夠,還需順勢而為,“技”“道” 結合才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該項表述不準確。
  2.答案:A
  簡析:材料一第三段說 “傳統(tǒng)道家主張的…… 使中國文人遠離廟堂而退隱山林,回歸自然…… 入仕之不得,壯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處,獲得精神的寄托與愉悅”,表明道家思想使文人在入仕不得等情況下可歸隱山林獲得精神寄托,而非所有受道家思想影響的文人都會選擇歸隱山林,該項過于絕對。
  3.答案:D
  簡析:D 項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強調的是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堅持不懈,與材料一第二段中儒家的入仕、建功立業(yè)、仁義等思想無關。
  4.答案
  “技” 表現(xiàn)為形式、工巧,“在重巒疊嶂中露古剎一角” 從繪畫形式上體現(xiàn)了 “深山藏古寺” 的主題,通過描繪重巒疊嶂來暗示深山,露出古剎一角表示藏,畫家憑借繪畫技巧能較容易地呈現(xiàn)這一畫面,但畫面較為直白、缺乏深度和韻味。
  “道” 表現(xiàn)為內涵、神妙,“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 這一畫面構思精妙,“和尚” 的出現(xiàn)暗示了 “古寺” 的存在,達到了見人不見寺的效果,將 “深山藏古寺” 的主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含蓄而富有意境,且 “和尚舀水” 的細節(jié)使畫面充滿生活氣息,展現(xiàn)出更深層次的內涵。
  5.答案
  汲取文化營養(yǎng):從儒、道、佛等傳統(tǒng)文化中學習,提高個人品格修養(yǎng),塑造君子人格,如學習儒家的積極入世、道家的崇尚自然等思想;從前人的精神財富中學習創(chuàng)作技巧和情感表達方式,提升自身藝術素養(yǎng)和創(chuàng)作能力。
  平衡技道關系:勤學苦練掌握創(chuàng)作技巧,同時追求對文藝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深刻理解和領悟,達到 “技” 與 “道” 的融合,以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作品。
  重視美育作用:通過美育培養(yǎng)美的理想、素養(yǎng),提升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人們在情感和全面發(fā)展上得到提升,為創(chuàng)作優(yōu)秀文藝作品奠定基礎。
  扎根時代生活:深入觀察和體驗生活,了解民生民情,開闊視野胸襟,緊跟時代步伐,反映時代精神,創(chuàng)作出具有深刻內涵、引領時代風氣的作品。
  文學類文本閱讀
  6.答案:A
  簡析:B 項,曹操心煩是因為感覺自己生命如同殘燭,激情不再,而非精力不足無法做決斷,該項理解錯誤;C 項,楊修之死是因其恃才傲物、擾亂軍國大事等,有其必然性,并非機緣巧合,該項錯誤;D 項,文中未體現(xiàn)楊修與群臣關系冷淡,也不能得出無人說情是因為此,該項過度解讀。
  7.答案:A
  簡析:夏侯惇的形象主要是為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引發(fā)曹操的不滿,從而引出后面曹操與楊修的沖突,并非與楊修構成對比,該項分析錯誤。
  8.答案
  指曹操頒發(fā)的 “雞肋” 口令,這是故事發(fā)展的直接原因,夏侯惇因這一口令傳達了錯誤信息,引發(fā)了后續(xù)楊修與曹操的矛盾。
  象征曹操對自身現(xiàn)狀的不滿與無奈,他感覺自己的生命和事業(yè)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卻又無法改變現(xiàn)狀。
  代表曹操對身邊下屬的態(tài)度,他不滿像楊修這樣只會迎合、沒有真才實學的部下,懷念以前有治國安民大志、敢于直言的下屬,但又難以改變現(xiàn)狀,只能借 “雞肋” 表達自己的復雜情感。
  9.答案
  人物塑造更豐滿:深入展現(xiàn)曹操的內心世界,使其形象不再單一,從對往昔的回憶、對現(xiàn)狀的不滿以及復雜的情緒變化中,讓讀者看到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曹操,而不僅僅是 “多疑” 的形象。
  情節(jié)發(fā)展更合理:詳細的心理描寫為曹操最后殺死楊修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表明曹操的決定不僅僅因為楊修本人的行為,更是源于他當時內心的困惑、焦慮以及對自身和周圍環(huán)境的深刻思考,使情節(jié)發(fā)展更具邏輯性。
  現(xiàn)實寓意更深刻:增強了作品的現(xiàn)實諷喻意義,通過曹操對下屬的態(tài)度變化,批判了社會中存在的只知迎合上級、不務實、陽奉陰違的現(xiàn)象,同時也反映出權力對人的影響,揭示了人在權勢下的異化這一深刻主題。
  文言文閱讀
  10.答案:BEG
  簡析:“尚書郎以下” 表范圍,作主語,其后應斷開,故 B 處斷開;“多不解乘馬” 中 “多” 修飾 “不解乘馬”,“不解乘馬” 為動賓結構,其后應斷開,故 E 處斷開;“死者” 為下一句主語,其前應斷開,故 G 處斷開。
  11.答案:C
  簡析:“則重谷帛而賤珍奇” 中 “重” 為意動用法,以…… 為重;“珍” 為形容詞作名詞,珍貴的東西;“不貴難得之貨” 中 “貴” 為意動用法,以…… 為貴。“珍” 的用法與其他兩項不同,該項判斷錯誤。
  12.答案:D
  簡析:“公道溺于私情” 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中的 “于” 都是介詞,表被動,用法相同,該項說法錯誤。
  13.答案:B
  簡析:舉隋煬帝捉螢火蟲例子的是唐太宗,而非杜正倫,該項張冠李戴。
  14.答案
  (1)孝元帝還不停止講《老子》,百官都穿著軍服聽講,不久城被攻陷,君臣都被囚禁。(“輟”“戎服”“俄而”“囚縶” 各 1 分)
  (2)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作為(自己的)事務的人,怎么能不禁絕仇恨而鼓勵親愛呢?(“惡”“惡”“勸” 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15.答案
  慎所好:君主的喜好影響臣民,應謹慎對待,如梁武帝父子崇尚浮華、喜好佛道,導致群臣效仿,最終國家衰敗,所以國君要以史為鑒,避免不良愛好帶來的負面影響。
  慎言語:君主一言不慎會損害圣德、影響百姓,隋煬帝因小事隨意下令,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君主應謹言慎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語。
  慎終:很多帝王初期能遵循良好的治國之道,但國家安定后卻違背初心,不能善始善終,所以國君治國要始終如一,避免重蹈覆轍。
  古代詩歌閱讀
  16.答案:A
  簡析:頷聯(lián)描繪了觀燈時熱鬧歡樂的場景,人們盡情游玩、飲酒作樂、欣賞舞蹈,表現(xiàn)出詩人對這種歡樂氛圍的融入和享受,并無悲傷之情,該項理解錯誤。
  17.答案
  照應題目:“上元后一日” 表明時間已過元宵節(jié),“月減一分圓” 形象地體現(xiàn)了時間的推移,月亮不再像上元節(jié)時那樣圓滿,照應了題目。
  對比襯托:“城里人家萬炬然”,城中燈火輝煌,與月亮的光輝形成對比,在燈火的映照下,月亮的光芒似乎減弱了,突出了城中觀燈的熱鬧景象。
  表達情感:月有盈虧,象征著時光的流逝,詩人通過描寫月相的變化,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留戀之情,希望在這歡樂的時刻盡情享受。
  名篇名句默寫
  18.答案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與子同裳
  莫使金樽空對月
  克己復禮為仁;天下歸仁焉
  語言文字運用
  19.答案:D
  簡析:文中 “可以” 表示具備某種能力或達到某種程度,D 項 “棉花可以織布,棉籽還可以榨油” 中 “可以” 也是表示具備某種能力,用法相同;A 項 “可以一游” 中 “可以” 表示值得;B 項 “可以離開” 中 “可以” 表示許可;C 項 “熱情得可以” 中 “可以” 表示程度,與文中不同。
  20.答案:雙引號用于強調和突出 “屠龍刀” 的比喻義,將超級細菌的耐藥性比作 “屠龍刀”,形象地表現(xiàn)出其強大的對抗抗生素的能力,使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到超級細菌耐藥性的威脅,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和警示效果。
  21.答案
  ②語序不當,應改為 “研究人員不僅發(fā)現(xiàn)了各種形態(tài)的玻璃物質”。
  ⑤成分殘缺,應在 “月壤” 后加上 “具有”。
  ⑦句式雜糅,應改為 “為未來月球基地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22.答案
  ①卻忽視了 “融” 的一面
  ②對統(tǒng)一秩序也是認同的
  簡析:第一處,根據(jù)前文 “只注重了‘爭’的一面” 及后文 “諸家雜糅”“諸子百家的思想互‘融’已經開始”,可知此處應強調忽視了 “融”;第二處,結合前文 “諸子百家雖然哲學體系差異極大,但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建立‘統(tǒng)一秩序’” 及后文對老子思想的解釋,可知即便強調極端自由的道家也認同統(tǒng)一秩序。
  23.答案:表達特點:連續(xù)使用兩組排比句,“儒家強調…… 法家強調…… 墨家強調……” 和 “‘德’不為……‘道’不為……‘法’不由……”,句式整齊,結構相同。表達效果: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節(jié)奏感,有力地強調了諸子百家思想融合的觀點,使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諸子百家在追求統(tǒng)一秩序方面的共性。
  作文
  1.立意參考
  學習古詩文能夠豐富文化內涵,提升個人修養(yǎng),讓我們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成為有文化底蘊、有精神追求的人。
  古詩文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從中我們可以汲取人生經驗、哲學思想,為現(xiàn)代生活提供指導,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應對挑戰(zhàn)。
  誦讀古詩文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保持文化的獨特性和民族性,增強文化自信。
  2.寫作思路
  開頭部分:可以通過描述當前社會中人們對古詩文學習的不同態(tài)度,引出關于學習古詩文是否有用的討論,然后明確自己的觀點,如學習古詩文具有重要意義。
  中間部分:
  闡述古詩文的文化價值,如它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瑰寶,承載著古人的情感、思想和審美觀念,通過學習古詩文可以跨越時空與古人對話,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和人文精神。
  分析古詩文對個人成長的作用,如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等,舉例說明古詩文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
  結合時代背景,強調古詩文在當代社會的現(xiàn)實意義,如在文化交流、道德建設、精神滋養(yǎng)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探討如何將古詩文的智慧運用到現(xiàn)代生活中,解決現(xiàn)實問題。
  結尾部分:總結全文,再次強調學習古詩文的重要性,呼吁大家重視古詩文學習,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道路上不斷前行,讓古詩文在現(xiàn)代社會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譯文:
材料一: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左右侍臣說:“古人說:‘國君好比是盛水的容器,百姓好比是水,水的形狀是方是圓決定于裝它的容器,而不決定于水本身。’所以堯、舜用仁義統(tǒng)治天下,而人們也跟著行仁義;桀、紂用暴虐統(tǒng)治天下,而人們也跟著行暴虐。下邊的人做的事情,都是跟著上面人的喜好。至于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華,只喜歡佛教、道教。官僚們也都整天談論佛經義旨,不曾把軍機要務、法典制度放在心上。等到侯景率兵攻打京師時,尚書郎以下的官員,多數(shù)不會騎馬,徒步狼狽逃竄,被殺死的人在路上一個接一個。……梁武帝和兒子簡文帝最后被侯景幽禁而死。孝元帝在江陵被西魏萬紐于謹包圍時,孝元帝還不停止講《老子》,百官都穿著軍服聽講。不久城被攻陷,君臣都被囚禁。庾信也感嘆他們的如此作為,在《哀江南賦》中寫道:‘宰相把戰(zhàn)爭當作兒戲,官吏把清談當作國家的謀略。’我現(xiàn)在所喜歡的,只有堯、舜的準則,和周公、孔子的禮教,我認為就像鳥有了翅膀和魚依靠水一樣,失去它必死無疑,不能片刻沒有啊!”
材料二: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我每天坐朝理政,每想要講一句話,都要想想這句話是否對百姓有好處,所以我不敢多說話。”給事中兼起居注史官杜正倫進言道:“君主辦什么事,講什么話都要記錄在起居注里。我的職務是兼修起居注,所以不敢不盡忠職守。陛下如果有一句話違背了道理,那么(即使)在千年之后也會損害陛下的圣德,所以這不僅僅只會對當今的百姓造成損害,希望陛下慎重。”唐太宗聽后非常高興,賞賜他一百段彩色絹帛。
貞觀八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言語是表現(xiàn)君子德行的關鍵,講話怎能草率隨便呢?庶民百姓,一句話講得不好,就會被別人記住,遭到恥笑損害,更何況是作為萬乘之主的君主呢?君主決不能講出不妥當?shù)脑拋怼_@樣做的損害是極大的,(君主)豈能和普通人相比?我常以此為戒。隋煬帝剛到甘泉宮的時候,那里秀麗的山水泉石讓他稱心如意,他卻責怪沒有螢火蟲,便下令說:‘捕捉一些螢火蟲到宮里來,以供晚上照明用。’于是主管部門馬上派幾千人去捕捉,后來從各地送來五百車螢火蟲到宮殿兩側,小事尚且如此,更何況大事?”魏征回答說:“人君位居四海之尊的高位,行為如果有所虧失,古人認為如同日食和月食那樣,人人都能看見,陛下的確應該有所警戒啊。”
材料三:
貞觀十三年,魏征擔心唐太宗不能始終堅持勤儉樸素,近年來很喜好奢侈放縱,上疏進諫說:下臣看自古以來的那些開國的帝王天子,奪得天下之后(受河圖,定九鼎意指得到天下),都想把他的帝國傳給后世子孫千萬代,為子孫后代做好安排 。所以他們能夠無為而治,布政天下。在談論治國之道時,一定首先強調淳樸的品質,抑制浮華之風;在評價人物時,一定重視忠誠善良的人,鄙視奸邪諂媚的人;談到治國制度時,一定禁止奢靡,推崇節(jié)儉;談到物產時,一定重視糧食和布匹,輕視珍稀奇異之物 。但是(這些帝王在)剛開始(成為帝王)承受天命的時候,都是遵守(上面)所說的以使國家長治久安;等到國家稍微穩(wěn)定之后,大多數(shù)卻違背那些原則,敗壞原有的制度。這是什么原因呢?難道不是因為身處天子的尊位,擁有四海的富有,說出的話沒人違背自己,所做的事別人一定會聽從,公道被私情淹沒,禮節(jié)被欲望損毀的緣故嗎?論語上說:“理解一個道理并不難,難的是做出來;做出來也不是最難的,要始終堅持著做下去才是最難的。”這話說得真的很正確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和县| 陵水| 湘潭市| 凤庆县| 碌曲县| 油尖旺区| 绥江县| 色达县| 屏山县| 南平市| 新乡县| 和平县| 宁安市| 淄博市| 许昌市| 姚安县| 隆安县| 京山县| 吴忠市| 普定县| 新余市| 讷河市| 隆林| 满城县| 蒲城县| 锡林郭勒盟| 盐边县| 屯留县| 兰考县| 门头沟区| 沿河| 奉新县| 广汉市| 泾源县| 苏尼特左旗| 黔西| 息烽县| 鄂托克旗| 清徐县| 全州县| 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