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地理自主學習效果評估 2025.01試卷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75分鐘第Ⅰ卷(選擇題 共 46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23小題,每小題 2分,共 46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將所有選擇題的答案填到答題卡的指定位置中)。2024年 7月 27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作為北京中軸線構成要素之一的天壇,其祈年殿懸日景觀常吸引大批攝影愛好者拍攝。(圖 1)據此完成 1-2 題。圖 11.若圖 1中①②③為一天中不同時刻的太陽位置,則拍攝點位于祈年殿的A.正北 B.正南 C.正東 D.正西2.若③為秋分日日出后不久的太陽位置,①②③為一年中不同日期同一時刻的太陽位置,則A.①日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 B.②日杭州比北京晝長更長C.北京①日晝長比②日更短 D.①日后北極極夜范圍變小圖 2為 2022年 11月 18日某時刻北美洲部分地區地面天氣簡圖。據此完成 3-5 題。圖 23.圖示時刻,洛杉磯與查爾斯頓溫度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海陸位置 B.大氣環流 C.緯度位置 D.洋流性質4.與底特律相比,丹佛風速較小的原因是A.水平氣壓梯度力較小 B.地轉偏向力較小C.氣流受山地阻擋堆積 D.距離風源地較遠15.影響底特律此次降雪的主要原因是A.山體高大,干冷氣團抬升 B.冷空氣勢力強,掠過湖面凝結C.暖鋒控制,暖濕氣團強盛 D.溫帶氣旋活躍,盛行上升氣流圖 3所示島嶼位于福建東南沿海中部、臺灣海峽西部,距離大陸僅 1.82海里。某研究小組對該島進行了地質地貌調查,發現島嶼基巖為白堊紀花崗巖,島上無河流,海蝕地貌發育廣泛。圖 4示意島嶼中部甲乙剖面垂直物質組成。據此完成 6-7題。圖 3 圖 46.該島形成后所在區域海平面大致經歷了A.持續抬升 B.持續下降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7.圖 3所示四地中,現存海蝕地貌發育最為廣泛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圖 5示意我國北方某地區在穩定氣候條件下林地經歷林火后的地表植被以及凍土演化。據此完成 8-9題。圖 58.影響林火后該林地活動層厚度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氣候變暖 B.土壤類型 C.植被蓋度 D.積雪厚度9.在中長期時間段,該林地有機層厚度逐漸恢復,主要是因為A.巖石不斷風化 B.植被不斷演替 C.降水不斷增加 D.氣溫不斷升高烏瑪公路在途經寧夏中衛時,有 21km穿越騰格里沙漠腹地。為確保沙漠公路安全暢通,沿線構建了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風沙防護體系(圖 6)。據此完成 10-11題。2圖 610.生物防護帶引種的植物最可能為A.喬木 B.灌木 C.草本 D.地被11.推測公路兩側礫石帶的主要作用是A.防止火災 B.排泄雨水 C.緊急避險 D.路基散熱閩南一帶稱傳統民居為“厝”,受地形、氣候、人文、戰亂等因素影響,閩南某低山丘陵區“厝”在空間組合上構成“圓形”“條帶形”和“船形”三種形態。據歷史學家考證,受戰爭影響,這三種“厝”組合形式具有明顯的時間序列,且當地多數居民依然沿用北方節日習俗。圖 7分別為該地區等高線(單位:m)和三種“厝”空間形態示意圖。據此完成 12-14題。圖 712.三種類型“厝”在空間布局中考慮到的共同自然要素是A.氣候 B.地形 C.土地 D.河流13.“船形”厝最可能布局在左圖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14.三種類型“厝”的空間組合,出現的時間序列為A.圓形→條帶形→船形 B.圓形→船形→條帶形C.條帶形→圓形→船形 D.船形→條帶形→圓形我國于 2000年、2020年分別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五普”)、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七普”)。圖 8為江蘇省“五普”“七普”人口年齡結構圖。據此完成15-16題。3圖 815.推測與①④兩人口高峰之間的關系相同的是A.①③之間 B.②④之間 C.③④之間 D.①⑤之間16.②④兩人口高峰數值存在明顯差異,主要原因是A.人口年齡增長 B.人口不斷遷移 C.人口自然增長 D.醫療水平提高近幾年,新疆海鮮養殖業快速發展,南疆部分地區利用灌區排堿干渠將鹽堿水排到湖泊中,調控好水的溫度、鹽度和 pH值等指標后,可養殖多種海鮮,形成了“海鮮陸養”模式,通過冷鏈物流運往我國其他地區,以其特有品質博得消費者青睞。該模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同時改善了生態環境。據此完成 17-19題。17.推測該區域最適宜養殖的海鮮品種為A.地中海金槍魚 B.莫桑比克羅非魚 C.挪威三文魚 D.黃河刀魚18.新疆海鮮特有品質形成的原因是①水域鹽度高②晝夜溫差大③水質優良④生長較慢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9.該地“海鮮陸養”模式可以①降低農田的鹽堿含量,減輕土壤退化②擴大濕地水域面積,導致耐鹽堿植物退化③降低湖水溫度、鹽度,提供更多生活用水④增加海鮮市場供應,豐富消費需求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旅居養老是候鳥式養老與度假式養老的融合體。老年人在不同季節,前往不同地方居住,一邊旅游一邊養老。鄉村旅居養老是旅居養老的一種特殊形式,近年來,在我國呈現出由沿海向內陸擴展的趨勢。據此完成 20-21題。20.鄉村旅居養老的空間發展趨勢體現了我國沿海與內陸之間的A.經濟水平差異 B.自然條件差異 C.人口密度差異 D.年齡結構差異21.鄉村地區成為旅居養老目的地的主要優勢是①自然環境優美②文化活動豐富③康養價值較高④生活成本較低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泛亞鐵路是深化中國——東盟區域合作的新通道,圖 9示意泛亞鐵路開通前后對中南半島區域開發結構的影響。據此完成 22-23題。4圖 922.泛亞鐵路開通后,下列受益程度最高的國家是A.柬埔寨 B.老撾 C.越南 D.緬甸23.泛亞鐵路開通對中南半島區域開發結構的主要影響有①提高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②強化國界對要素流動的限制③增強各軸帶城市間聯系強度④利于城市群等功能區域的發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第Ⅱ卷(綜合題 共 54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小題,共 54分。24.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 北川河位于青海省,為黃河二級支流。流域內海拔 2228~4595m,年均降水5量 575mm,年均蒸發量 800~1000mm。受地勢起伏影響,河水與地下水轉換頻繁。20世紀80年代以來,該流域大量選種小葉耐寒植被,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材料二 圖 10為“北川河流域位置與甲、乙兩水文站地下水位示意圖”。圖 10(1) 在圖 b中用箭頭表示乙水文站河水與地下水的補給關系,并解釋乙水文站徑流量大于甲的原因。(6分)(2) 簡析北川河流域地形對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6分)(3) 從水循環角度分析該流域種植小葉耐寒植被對提高地下水位的作用。(6分)25.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江蘇制造業發展歷史悠久,憑良好的區位優勢,承接了上海大量外溢的制造業。自上世紀 90年代以來,以蘇州為代表的蘇南地區,與上海形成了緊密的經濟協作關系,“滬—蘇產業園”模式在多個城市落地開花,形成了政府搭橋,人才集聚,企業發展的新格局。材料二 圖 11為江蘇省和上海市 2000年和 2016年制造業產值變化示意圖。6圖 11(1) 描述 2000~2016年蘇滬地區制造業產值變化特征。(6分)(2) 簡析上世紀末上海與蘇南地區共建產業園的地理背景。(6分)(3)說明“滬—蘇產業園”模式對蘇北地區發展制造業的啟示。(6分)2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 目前中國年碳排放約 100億噸,其中電力行業產生的碳排放超過總排放量的40%,是碳排放的第一大戶,推動電力系統轉型升級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路徑。圖 12材料二 圖 12是 2021年中國電力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結構圖。7材料三 表 1為 2020年世界主要國家(地區)電力消費結構(%)及人均居民電力消費(千瓦時)統計表。表 1國家(地區) 工業 運輸業 農業 居民及商業 人均居民電力消費中國 67.7 2.3 1.8 28.2 756美國 19.6 0.4 2.0 78.0 4364歐盟 36.9 2.3 2.0 58.8 1810日本 36.9 1.9 0.3 60.9 1983印度 41.7 1.5 17.4 39.4 240(1) 從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的角度,分析我國電力工業結構的不足。(6分)(2) 針對我國電力消費存在的問題,應采取哪些有效措施。(6分)(3)從電力工業的角度,簡述我國減少碳排放的措施。(6分)8高三地理自主學習效果評估答案 2025.01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23小題,每小題 2分,共 46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B C B D C C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C B C B C B A A題號 21 22 23答案 C C 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小題,共 54分。24.(18分)題號 分值 答案(2分)(1) 6分乙水文站匯流面積較大;地下水補給河流。(4分)海拔高,結冰期較長;相對高度大,流速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是夏季(2) 6分 風迎風坡,多地形雨,徑流量增大;流域兩側的分水嶺相距較近,流域面積狹小,徑流總量較小等。(任答 3點得 6分)葉面小,植物蒸騰少;植被遮陽、阻風、降低土溫,減少土壤蒸發;阻滯(3) 6分地表徑流,下滲量增多,地下水位提高。25.(18分)題號 分值 答案區域產值規模總體提高;區域內部差異加大(集聚加?。划a值首位城市發(1) 6分生改變。上海勞動力和土地短缺,制造業生產成本上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制造(2) 6分 業有外遷需要;蘇南與上海位置臨近,聯系方便;蘇南制造業基礎好;政策支持。(任答 3點得 6分)發揮比較優勢,承接產業轉移;培養吸引人才,加大科技創新;加強區域(3) 6分 合作,積極參與區域分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完善協作機制,改善地區投資環境。(任答 3點得 6分)26.(18分)題號 分值 答案煤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比重偏高(較高);清潔能源裝機和發電比重偏低(較(1) 6分低);風光電的發電效率較低。高耗能企業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調整工業結構(或者壓縮(2) 6分 高能耗產業或者轉移高能耗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或者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或者積極發展第三產業)。(任答 3點得 6分)加強清潔能源電力工業發展;提高傳統電力工業發電效率;加大新能源電(3) 6分 力儲能站建設;加強中西部電力輸送建設(或西電東送)。(任答 3點得 6分)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