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安岳縣2024一2025學年度上期期末學業質量檢測九年級文科綜合全卷分為道德與法治、歷史兩郵分,共10頁。全卷滿分200分。考試時問共12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請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正確填寫自已的姓名、準考證號和座位號。考試結來,監考人員只將答題卡收回。2。各學科的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的答案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知需改動,用橡皮擦擦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3.各學科的非選擇題須用0,5mm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答題位置作答,在議卷上作答,答案無效。道德與法治部分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1.2024年10月1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并強調福建和廈門要適應形勢發展,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以下關于改革開放說法正確的是(①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②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④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③改革開放是一個國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2.觀察右邊漫畫,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D.②③④發展階段,需要()①產業升級②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④以科技為中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24年5月18日至31日,浦東新區舉辦了“科技創新燃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科技節,近年來浦東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新質生產力逐步涌現。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作為主要推動力量,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作為重要產業載體,具有新的時代特質與豐富內涵的生產力。下列措施符合形成新質生產力要求的是(①某工廠繼續采用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②某科技公司研發出新型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多個行業③菜企業加大對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綠色發展④某市推動新興產業全球合作,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群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4.2024年1月1日發布的《2024中國硬科技創新發展白皮書D.①③④—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顯示,九年級文科綜合試卷第1頁(共10頁)未來產業正在全球加速布局。這給我們的體會是(①科技創新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健②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③我國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④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5.2024年我因政府預算報告在起草過程中,廣泛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全因人大財經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等的意見建議,并進行多次修改和完善。這說明了(①我國的民主是全體公民的民主②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③我閑政府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④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公民積極參與政治生活、正確行使民主權利是政治素養提高的重要表現。下列選項對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和行使民主權利的分析對應正確的是(序號微行動微分析①作為選民參加選舉縣鄉人大代表的活動民主選舉②參加成都市地鐵票價聽證會民主決策③班級成員共同討論制定班級管理公約民主協商④市民撥打政務監督熱線,反映市政工程質量民主監督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2024年4月26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稅法》,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下列名言古語與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對應正確的是(①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一科學立法②徙善不足以為政,徙法不能以自行一嚴格執法③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一公正司法④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全民守法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右圖啟示我們,政府在行使行政權時,要(①嚴格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履行職責②加強立法,不斷完善社會主法義法律體系③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提高政府公信力④全面推進政務行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2024年10月30日4時27分,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此次任務是我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4次載人飛行任務。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九號,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幾代航天人猶如捆綁式火箭,匯成托舉神舟飛天的強大力量。載人航天精神(①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②是激勵我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③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④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2024年11月6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國家生態保護修復公報2024》,全面反映了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這體現了我國(九年級文科綜合試卷第2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