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練習題(含答案)選擇題運用皮爾斯梅花投影法繪制的世界地圖如下圖所示,圖中數字序號代表大洲,甲、乙、丙、丁代表四個大洋。據圖完成1~2題。1. 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該海峽是( )A. ①②兩大洲的洲界B. ①④兩大洲的洲界C. ②③兩大洲的洲界D. ⑤⑥兩大洲的洲界2. 下列能正確表示圖中四大洋面積大小關系的是( )A. 甲>乙>丙>丁B. 甲<乙<丙<丁C. 甲>丙>乙>丁D. 甲<丙<乙<丁3. 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西半球 東半球A. ①洲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B. ④洲與⑤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C. ③是太平洋D. 圖中標有數字序號的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的順序是①④⑤②公元1519年9月,麥哲倫率領探險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一路往西航行,尋找通往“大南海”的水上通道。歷經千辛萬苦,探險隊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麥哲倫船隊的遠航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結合下圖,完成4~5題。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4.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沒有經過的大洋是( )A. 北冰洋 B. 太平洋C. 大西洋 D. 印度洋5. 1519年11月29日,探險隊到達巴西海岸,沿大西洋海岸繼續南航,準備尋找通往“大南海”的海峽。1520年10月21日,他們終于找到了一條通往“大南海”的峽道,即后人所稱的麥哲倫海峽。麥哲倫海峽在圖中對應的序號是( )A. ① B. ②C. ③ D. ④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①地位于②地的( )A.東北方 B.東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7.③地的經緯度位置為( )A.(20°N,80°W) B.(20°S,80°W)C.(20°N,80°E) D.(20°S,80°E)2024年6月3日日本本州西海岸發生5.8級地震,笑笑想知道日本在哪里,她選用了“世界政區圖”;家住南京的小明想確定去南京中山陵的路線,他選用了“南京市城市交通圖”;小紅想要坐火車去位于蘭州的阿姨家,她選用了“蘭州地形圖”;家住長春的芳芳去“長春凈月潭”旅游,她選用了“凈月潭景區導游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材料中選擇地圖不恰當的同學是( )A.笑笑 B.小明 C.芳芳 D.小紅9.小明在去中山陵的路上打開手機上電子地圖,當他在手機屏幕上進行放大操作時,地圖( )①顯示范圍將變小②顯示范圍將變大③顯示內容將變詳細④顯示內容將變簡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每年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我國是海洋大國,加快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強國建設是我們的歷史使命。下圖為海底地形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目前,我國對海底資源的開發主要集中在大陸架上,在圖中對應的序號是( )A.① B.② C.③ D.④500多年前麥哲倫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的形狀為球體,下圖為此次航行路線示意圖。讀圖,完成11~12題。麥哲倫環球航行路線示意圖11. 能夠充分說明地球大小的數據是( )A. 陸地面積 B. 赤道周長 C. 山峰高度 D. 海溝深度12. 研究發現,大西洋的面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原因可能是( )A. 板塊張裂運動 B. 板塊擠壓運動C. 入海河水增多 D. 滄海桑田變化通過閱讀地理圖像,總結地理規律是初中地理的學習方法之一。下圖為北半球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和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圖的組合圖。讀圖,完成13~14題。北半球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和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圖的組合圖13. 北半球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是( )A. 從高海拔向低海拔遞減B. 從北向南遞減C. 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D. 從內陸向沿海遞減14. 南半球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是( )A. 沿海地區降水少B. 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少C. 各地夏季降水多D. 一般而言,赤道地區降水較多望天樹屬龍腦香科植物,高可達七八十米,被稱為熱帶雨林中的“巨人”。結合四種氣候類型統計圖,完成15題。15. 適宜望天樹生長的氣候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讀下圖,回答下列小題。16.據下圖信息,可以看出該地區位于( )A.東半球 B.北半球 C.西半球 D.南半球17.上圖中該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 )A.赤道附近地區 B.溫帶地區的亞歐大陸東部C.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D.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18.上圖所示的氣候類型是( )A.溫帶海洋性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C.溫帶季風氣候 D.地中海氣候2022年11月15日為世界80億人口日。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超過一半將集中在剛果(金)、埃及、埃塞俄比亞、印度、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桑尼亞8個國家。讀“1920年來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完成下面小題。19.1920年以來,世界人口每增長10億,所用的時間最短的是( )A.20-30億 B.40-50億 C.50-60億 D.70-80億20.只考慮人口自然增長的情況下,上述8個國家最有可能出現的人口問題是( )A.資源短缺 B.養老負擔過重 C.人口老齡化 D.國防兵源不足二、非選擇題21、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某地區為了滿足當地經濟發展的需求,準備修建一座水庫。該地區等高線地形圖如圖1所示。圖1 圖2材料二 駕著無動力的小舟,利用船槳掌握好方向,在時而湍急時而平緩的水流中順流而下,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演繹精彩瞬間,這就是漂流(如圖2所示),一項勇敢者的運動。(1)甲處的地形部位是 。(2)大壩建成后,河流上游將形成水庫。按設計水庫最高蓄水位為海拔100米,在圖中用斜線畫出水庫的最大水域范圍。(3)大壩的修建使李村、張村之間需要重修一條公路。①若量得李村、張村兩村圖上直線距離是2.7厘米,兩村的實地距離是5.4千米,則該地形圖的比例尺為②如圖所示,擬建公路有a、b兩個方案。你支持 方案,理由是 。 (4)李村和張村更適合開發漂流運動的是 附近的河段。22、石家莊某中學研究性學習活動小組的同學對亞歐大陸氣候進行了研究,發現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根據所給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下圖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局部圖”。材料二: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銳減,自然災害加劇。(1)亞歐大陸中緯度地區的①、②、③三地氣候變化規律:由①到②到③,氣溫年較差逐漸 (選填“增大”或“減小”),而年降水量卻逐漸 (選填“增加”或“減少”),請說明原因 。(2)亞歐大陸東部自南向北依次為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結合氣候特征,說一說季風氣候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亞歐大陸東部南北氣候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 ?(3)學生在網上查閱資料時發現:④地意大利冬季發生了洪澇災害,你認為這一報道可信嗎?請說明理由。(4)依據材料二,為減緩全球變暖的趨勢,請寫出兩條在節能減排方面中學生能采取的實際行動。23.【探究性學習】【探究主題】世界的居民與文化【探究資料】下面圖1為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圖,圖2為甲地傳統民居景觀圖。 【探究主題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從圖1中可以看出,圖中ABCD為世界人口稠密區,請你寫出A 、C 所代表的地區名稱。(2)圖中①②③④均為世界人口稀疏區,但稀疏的原因不同,請分析①處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探究主題二】豐富多彩的文化(3)根據所學知識,寫出圖1中甲地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 和主要的官方語言 。(4)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世界上主要有三大人種,寫出D所代表地區的主要人種。【探究主題三】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5)觀察圖2可知,甲地的傳統民居具有平頂、墻厚、窗小的特色,試分析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答案1-5ACBAB 6-10CCDCA 11-15BACDB 16-20DCDDA(1)陡崖 (2) 圖中斜線區域為水庫最大范圍。 (3)1∶200 000 a 基本沿等高線修建,道路較平坦,工程量小,利于車輛安全行駛 (4)李村22.(1) 增大 減小 受海陸位置影響,中緯度大陸自西向東(由①到②到③)距海越來越遠,降水量逐漸減少,氣溫年較差逐漸增大(或由溫帶海洋性氣候逐步轉變成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量逐漸減少,氣溫年較差逐漸增大)。(2) 熱帶季風 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緯度因素。(3)可信;意大利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4)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低碳出行、愛護環境;少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筷子等。23、(1) 亞洲的東部 歐洲的西部(2)①地位于高緯度地區,氣候終年嚴寒(合理即可)(3) 伊斯蘭教 阿拉伯語(4)白色人種(5)炎熱、干燥、風大(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