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第一中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2024七上·敘永期末)小雨在課后學習圍棋時,在棋盤上以某一點為極點,繪制出簡易經緯網,有幾顆棋子恰好落在其所繪制的幾條經緯線上。讀簡易經緯網圖,完成下面小題。1.關于圖中棋子位置描述正確的是( )A.甲、乙均位于中緯度地區 B.丙位于高緯度地區C.均位于北半球 D.乙位于東半球2.丙棋子的經緯度坐標大致可表示為( )A.(40°N,100°W) B.(40°N,100E)C.(40°S,100°W) D.(40°S,100°E)3.在繪制緯線時,四顆棋子所在的緯線長短關系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C.丙>乙>甲>丁 D.丁>乙>丙>甲(2024七上·敘永期末)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3名航天員奔赴“天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宇航員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形狀像( )A.皮球 B.立方體 C.長方體 D.三角形5.酒泉地理位置為北緯40°,東經100°,位于五帶中的( )A.南溫帶 B.北寒帶 C.南寒帶 D.北溫帶6.身在英國的華人華僑觀看衛星發射直播的當地時間與北京時間存在差異,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地球形狀 D.地球大小(2024七上·敘永期末)2023年5月,我國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了一批三疊紀喜馬拉雅魚龍化石,這是古生物學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完成小題。7.在西藏發現魚龍化石,說明( )A.魚龍曾經生活在陸地 B.此地曾經是一片汪洋C.人類把化石帶到陸地 D.海平面上升淹沒此地8.能反映西藏這種地表形態變化的詞語是( )A.愚公移山 B.刻舟求劍 C.滄海桑田 D.精衛填海9.造成西藏這種地表形態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殼運動 B.季節變化 C.風力堆積 D.流水侵蝕(2024七上·敘永期末)近年來,北極航道通航能力大大提升,白令海峽是北極航道的重要通道。圖為“白令海峽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0.白令海峽位于( )A.東半球北半球 B.東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11.白令海峽溝通了( )A.北冰洋和大西洋 B.北冰洋和太平洋C.太平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大西洋12.“三線”穿越了白令海峽,“三線”是指( )①亞洲與北美洲的洲界線②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③東、西半球的分界線④國際日期變更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24七上·敘永期末)已知下列四地都位于北半球,讀四地的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面小題。13.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新加坡 B.北京 C.倫敦 D.羅馬14.四地中,屬于冬季降雨型的是( )A.新加坡 B.北京 C.倫敦 D.羅馬15.四地中,降水季節分配最為均勻的是( )A.新加坡 B.北京 C.倫敦 D.羅馬(2024七上·敘永期末)著名學者邦奇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問題,在地圖上取消了陸地和海洋,僅畫出人類密集的地區,人類密集區構成人類大陸。下圖為人類大陸圖,完成下面小題。16.在人類大陸圖上,世界人口密集區主要集中在( )A.南半球 B.中、高緯度 C.內陸地區 D.中、低緯度17.下列關于甲、乙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都是經濟發達的地區②白色人種為主③人口分布稠密④大多信仰伊斯蘭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024七上·敘永期末)某同學暑假期間前往沙特阿拉伯旅游,在他的日記中出現了這樣的文字描述:“這里很多建筑由一所或多所圓頂及一個高高的燈塔組成”。完成下面小題。18.日記中描述的建筑景觀可能屬于(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道教19.該宗教主要分布的地區是( )A.歐洲西部和北美洲 B.非洲北部和亞洲西部C.亞洲南部和大洋洲 D.歐洲東部和南美洲20.歷史上,對我國發展影響最大的宗教是( )A.伊斯蘭教 B.基督教 C.天主教 D.佛教(2024七上·敘永期末)如圖為某地等溫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1.該地位于( )A.東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22.圖中①②③④四點溫度的比較,錯誤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3.若陰影部分和非陰影部分皆為陸地,則圖中①②③④四點海拔的比較,正確的是( )A.①較②高 B.③較④高 C.最高為④ D.最低為②(2024七上·敘永期末)2023年2月14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伊朗總統萊希舉行會談。近年來,中國同伊方深化了貿易、農業、工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務實合作。完成下面小題。24.中伊之間的經貿合作屬于( )A.南南合作 B.南北對話 C.南南對話 D.南北合作25.中國同伊朗之間多領域的合作對伊朗的積極影響是( )A.加劇貧富差距 B.促進經濟發展C.減少基礎設施建設 D.弱化兩國之間的合作26.(2024七上·敘永期末)讀經緯網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BD經緯度B( , )D( 、 )。(2)C點在東西半球中的 半球,A點在南北半球中 半球。(3)A點在B點 方向,D點在C點 方向。(4)位于熱帶的是 ,位于北溫帶的是 ,位于南溫帶的是 (填字母)。27.(2024七上·敘永期末)新華社雅加達2020年1月18日電印度尼西亞東部巴布亞省23:38發生6.3級地震,震中位于巴布亞省陸地區域,震源深度為五十六千米。結合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塊名稱A 、B 。(2)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塊是 (填字母)。(3)圖二喜馬拉雅山脈,其形成的原因是 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4)地球上兩大火山地震帶是 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5)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6)有人預言若干萬年以后地中海將會消失,你認為可能嗎?請說明你的理由。28.(2024七上·敘永期末)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①②③三幅氣候直方圖代表了北京、伯明翰、羅馬三城市的氣候,其中代表北京的是 (填序號),其氣候特征是 ,代表羅馬的是 (填序號),其氣候特征為 。(2)伯明翰屬于典型的 氣候,其氣候特點 。從伯明翰向東到莫斯科,年均降水量越來越 (多或少),氣溫年較差越來越 (大或小)。(3)地中海沿岸有聞名的陽光沙灘,每年夏季,歐洲西部許多國家的人們都喜歡到地中海沿岸來享受日光浴,請結合氣候圖分析原因。(4)寒假即將來臨,威海的王芳要隨父母到印度尼西亞去旅游,從氣候的角度出發,你認為她出發前要準備哪些物品?29.(2024七上·敘永期末)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寫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 、AB 、AC 。(2)A、E兩點的海拔為:A ,E ;兩點的相對高度為 。(3)這座山的大體走向是 。(4)從D點爬到山頂和從B點爬到山頂,哪條路線更省力?簡要說明理由。(5)C點的氣溫是16℃,那么山峰A會出現雪峰嗎?計算回答。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A3.B【知識點】經緯線的特點及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緯網判斷方向、定位【解析】【點評】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1.AB、甲、丙位于40°N,為中緯度地區,乙位于20°N,為低緯度地區,AB錯誤;C、甲、乙、丙、丁四點均位于赤道以北,屬于北半球,C正確;D、乙位于120°W,屬于于西半球,D錯誤。故答案為:C。2.讀圖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丙棋子位于赤道以北,所處緯度是40°N。圖中經線自西向東減小,為西經,因此丙所處經度是100°W。故丙棋子的經緯度坐標可表示為(40°N,100°W),故A正確,故BCD錯誤。依據題意,故答案為:A。3.緯線的長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長,至南北兩極縮成一點。乙地緯度最低,所以乙地所在的緯線最長,丁地緯度最高,所以丁地所在的緯線最短,丙和甲位于同一緯線上,長度相等,故緯線長度為乙>丙=甲>丁。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4.A5.D6.A【知識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自轉產生的現象;季節變化和五帶的劃分【解析】【點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和時間的差異。由于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因此在任何時候太陽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處于黑夜狀態,由此產生了晝夜更替,而晝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線被稱為晨昏線,從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線被稱為晨線,從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線被稱為昏線。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東轉,同緯度位置偏東的地點比位置偏西的地點早看見太陽,這樣就產生了時間的差異。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所以宇航員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形狀像皮球。故A正確,BCD錯誤。依據題意,故答案為:A。5.酒泉位于北緯40°,介于23.5°N~66.5°N之間,屬于北溫帶。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6.受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影響,同一條緯線上位置偏東的地點的時刻比偏西的地點時刻早,從而產生了時差。與地球公轉、地球形狀及地球大小無關。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7.B8.C9.A【知識點】海陸變遷的原因和例證;板塊構造學說【解析】【點評】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拼合而成。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其運動方向相反,板塊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張,在張裂地區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塊發生擠壓運動時,其方向是相對運動,板塊之間的距離縮小,地表還會不斷隆起,形成山脈。7.魚龍是一種海洋生物。在西藏發現魚龍化石,說明此地曾經是一片海洋。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8.在西藏發現魚龍化石,說明此地曾經是一片海洋,現在變成了陸地,能反映這種地理現象的詞語是滄海桑田。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9.造成西藏這種地理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地殼運動。西藏所處的青藏高原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隆起形成的。季節變化、風力堆積、流水侵蝕不會造成海陸變遷。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10.C11.B12.C【知識點】經緯線的特點及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大洲分界線【解析】【點評】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其中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廣的是亞洲;被赤道穿過的是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亞歐兩洲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亞非兩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10.北極圈穿過白令海峽,位于北半球;白令海峽位于180°和150°W之間,位于西半球。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1.AB、白令海峽溝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A錯誤,B正確;C、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與印度洋,C錯誤;D、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D錯誤。故答案為:B。12.“三線”穿越了白令海峽,“三線”是指亞洲與北美洲的洲界線,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①②④正確。東、西半球分界線為20°W與160°E組合成的經線圈,③錯誤。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答案】13.A14.D15.C【知識點】降水的變化(定義、測量、主要降水類型);氣溫曲線圖與降水量柱狀圖【解析】【點評】一個地區,一年內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別的。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此外,一個地區,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別的。13.圖示四地中,新加坡月降水量大部分超過200毫米,遠大于北京、倫敦、羅馬。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14.圖示四地均位于北半球,冬夏季節一致、從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羅馬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屬于冬雨型國家。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15.圖示四地中,倫敦各月降水量均在50毫米左右,其他三地降水季節變化較大。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答案】16.D17.A【知識點】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點及原因)【解析】【點評】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世界上絕大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等地人口稀疏。16.世界人口密集區主要集中在中、低緯度地區,這些地區緯度較低,熱量充足,氣候條件適宜。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17.甲地位于歐洲西部、乙地位于北美洲東南部,都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人口分布稠密,①②③正確;這兩個地區的居民以信仰基督教為主,④錯誤。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18.C19.B20.D【知識點】世界三大宗教【解析】【點評】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蘭教徒被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產生于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創始于古印度,后來傳入亞洲其他地區,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18.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島,當地居民多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9.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東南部以及非洲的北部、東部。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0.我國宗教信仰自由,但從歷史上看,佛教對于我國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答案】21.D22.D23.B【知識點】氣溫的變化(定義、測量、日變化與年變化、等溫線);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解析】【點評】氣候的兩大要素是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因素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緯度是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具體表現為低緯氣溫高,高緯氣溫低;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海陸位置的影響表現為冬季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峰水少。地形的影響表現在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21.該地從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依據緯度越高,氣溫越低,可判斷處于該地位于北半球。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22.①點的氣溫是10℃~15℃,②點的氣溫低于10℃,③點的氣溫是15℃~20℃,④點的氣溫是20℃以上。四地氣溫由高到低的排序是④>③>①>②。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23.若陰影部分和非陰影部分皆為陸地,.同緯度地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因此可以判斷出③地海拔高于④地,②地海拔高于①地。不同緯度無法判斷海拔高低。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答案】24.A25.B【知識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經濟全球化【解析】【點評】發展中國家,也稱作開發中國家、欠發達國家,指經濟、技術、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較低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相對。發展中國家的評價標準主要是這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相對比較低,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區的國家,占世界陸地面積和總人口的70%以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合作被稱為“南北對話”。2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和伊朗都屬于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都稱為“南方國家”,中伊之間的經貿合作屬于南南合作。故A正確,BCD錯誤。依據題意,故答案為:A。2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同伊朗之間多領域的合作有利于促進伊朗經濟發展,減少貧富差距,增加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強兩國間的合作。故B正確,ACD錯誤。依據題意,故答案為:B。26.【答案】(1)0°;40°E;40°S;0°(2)西;北(3)西北;正東(4)B;A;CD【知識點】經緯線的特點及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緯網判斷方向、定位【解析】【分析】(1)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為東經,用“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為西經,用“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為北緯,用“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為南緯,用“S”表示。圖中B點經緯度為(0°,40°E),D點經緯度為(40°S,0°)。(2)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C點(40°W)位于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A點(40°N)位于北半球。(3)在經緯網地圖上,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點在B點西北方向,D點在C點的正東方向。(4)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可判定位于熱帶的是B點,位于北溫帶的是A點,位于南溫帶的是C、D兩點。【點評】人們規定,高緯度是60°—90°之間的地區,中緯度是30°—60°之間的地區,低緯度是0°—30°之間的地區。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23.5°N—23.5°S之間為熱帶,23.5°N—66.5°N之間為北溫帶,23.5°S—66.5°S之間為南溫帶,66.5°N—90°N之間為北寒帶,66.5°S—90°S之間為南寒帶。(1)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由圖中經緯度的變化可知,圖中B點經緯度為(0°,40°E),D點經緯度為(40°S,0°)。(2)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C點(40°W)位于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A點(40°N)位于北半球。(3)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點在B點西北方向;D點在C點的正東方向。(4)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可判定,位于熱帶的是B點,位于北溫帶的是A點;位于南溫帶的是C、D兩點。27.【答案】(1)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2)B(3)亞歐(4)環太平洋(5)日本位于板塊的交界地帶(6)可能,原因: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碰撞地帶,使得地中海的面積不斷縮小,最終將會慢慢消失。【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解析】【分析】(1)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圖中A為亞歐板塊,B為太平洋板塊。(2)在六大板塊中,B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3)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形成。(4)地球上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5)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6)地中海若干萬年以后可能會消失,因為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處附近,兩大板塊發生碰撞擠壓導致地殼隆起,從而使海洋面積縮小,干萬年后,地中海將有可能消失。【點評】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拼合而成。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其運動方向相反,板塊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張,在張裂地區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塊發生擠壓運動時,其方向是相對運動,板塊之間的距離縮小,地表還會不斷隆起,形成山脈。(1)讀圖可知,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A為亞歐板塊,B為太平洋板塊。(2)讀圖可知,在六大板塊中,B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3)讀圖可知,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形成的是喜馬拉雅山脈。(4)讀圖可知,地球上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多處于板塊消亡邊界處附近。(5)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6)地中海若干萬年以后可能會消失,因為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處附近,兩大板塊發生碰撞擠壓導致地殼隆起,從而使海洋面積縮小,干萬年后,地中海將有可能消失。28.【答案】(1)③;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①;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2)溫帶海洋性;全年溫和濕潤;少;大(3)歐洲只有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表現為夏季炎熱少雨,陽光充足,適合日光浴(4)夏裝,雨具、遮陽帽或防曬霜等【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解析】【分析】(1)③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為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東部,是北京的氣候類型。①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歐洲的地中海沿岸最典型,代表了羅馬的氣候。(2)伯明翰西臨大西洋,屬于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濕潤,從伯明翰向東到莫斯科,距海越來越遠,年均降水量越來越少,氣溫年較差越來越大,造成氣溫和降水這一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3)歐洲西部許多國家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夏天陰雨天氣較多;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晴天多,陽光充足,有聞名的陽光沙灘,適合享受日光浴。(4)印度尼西亞位于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氣候濕熱。出發前要準備好單衣、雨具、太陽帽、防曬霜,防暑藥等。【點評】氣候的兩大要素是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因素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緯度是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具體表現為低緯氣溫高,高緯氣溫低;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海陸位置的影響表現為冬季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峰水少。地形的影響表現在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1)由圖可知,③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東部,是北京的氣候類型。①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歐洲的地中海沿岸最典型,代表了羅馬的氣候。(2)讀圖可知,伯明翰西臨大西洋,屬于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濕潤,從伯明翰向東到莫斯科,距海越來越遠,年均降水量越來越少,氣溫年較差越來越大,造成氣溫和降水這一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3)歐洲西部許多國家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夏天陰雨天氣較多;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晴天多,陽光充足,有聞名的陽光沙灘,適合享受日光浴。(4)印度尼西亞位于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氣候濕熱。出發前要準備好單衣、雨具、太陽帽、防曬霜,防暑藥等。29.【答案】(1)山頂;山脊;山谷(2)5800m;4000m;1800m(3)南北走向(4)從B點爬到山頂更省力,因為從B點爬到山頂,等高線稀疏,坡緩。(5)山峰A的氣溫=16℃-×0.6℃=16℃-22.8℃=-6.8℃,故山峰A會出現雪峰。【知識點】方向判斷;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氣溫的變化(定義、測量、日變化與年變化、等溫線)【解析】【分析】(1)A處等高線閉合,數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為山峰(山頂)。AB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為山脊。AC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為山谷。(2)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高度相同,根據圖中等高線數值可知,A處海拔為5 800米,E處海拔為4 000米,A、E兩點的相對高度為5 800米-4 000米=1 800米。(3)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判讀方向,圖中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據此可知,這座山的大體走向是南北走向。(4)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據圖可知,從D點爬到山頂和從B點爬到山頂相比,B點到山頂坡度更緩,更省力。(5)C點海拔為2 000米,A點海拔為5 800米,由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所以A點氣溫約為16℃-(5 800-2 000)÷100×0.6℃=﹣6.8℃,由于A點氣溫在0℃以下,冰雪不易融化,所以山峰A會出現雪峰。【點評】等高線閉合,數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的為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的為山脊;等高線重疊的為陡崖;兩座山峰之間相對比較平緩的部位是鞍部。(1)據圖可知,A處等高線閉合,數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為山峰(山頂)。AB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為山脊。AC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為山谷。(2)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高度相同,根據圖中等高線數值可知,A處海拔為5800米,E處海拔為4000米,A、E兩點的相對高度為5800米-4000米=1800米。(3)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判讀方向,圖中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據此可知,這座山的大體走向是南北走向。(4)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據圖可知,從D點爬到山頂和從B點爬到山頂相比,B點到山頂坡度更緩,更省力。(5)C點海拔為2000米,A點海拔為5800米,由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所以A點氣溫約為16℃-(5800-2000)÷100×0.6℃=﹣6.8℃,由于A點氣溫在0℃以下,冰雪不易融化,所以山峰A會出現雪峰。1 / 1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第一中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2024七上·敘永期末)小雨在課后學習圍棋時,在棋盤上以某一點為極點,繪制出簡易經緯網,有幾顆棋子恰好落在其所繪制的幾條經緯線上。讀簡易經緯網圖,完成下面小題。1.關于圖中棋子位置描述正確的是( )A.甲、乙均位于中緯度地區 B.丙位于高緯度地區C.均位于北半球 D.乙位于東半球2.丙棋子的經緯度坐標大致可表示為( )A.(40°N,100°W) B.(40°N,100E)C.(40°S,100°W) D.(40°S,100°E)3.在繪制緯線時,四顆棋子所在的緯線長短關系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C.丙>乙>甲>丁 D.丁>乙>丙>甲【答案】1.C2.A3.B【知識點】經緯線的特點及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緯網判斷方向、定位【解析】【點評】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1.AB、甲、丙位于40°N,為中緯度地區,乙位于20°N,為低緯度地區,AB錯誤;C、甲、乙、丙、丁四點均位于赤道以北,屬于北半球,C正確;D、乙位于120°W,屬于于西半球,D錯誤。故答案為:C。2.讀圖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丙棋子位于赤道以北,所處緯度是40°N。圖中經線自西向東減小,為西經,因此丙所處經度是100°W。故丙棋子的經緯度坐標可表示為(40°N,100°W),故A正確,故BCD錯誤。依據題意,故答案為:A。3.緯線的長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長,至南北兩極縮成一點。乙地緯度最低,所以乙地所在的緯線最長,丁地緯度最高,所以丁地所在的緯線最短,丙和甲位于同一緯線上,長度相等,故緯線長度為乙>丙=甲>丁。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024七上·敘永期末)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3名航天員奔赴“天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宇航員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形狀像( )A.皮球 B.立方體 C.長方體 D.三角形5.酒泉地理位置為北緯40°,東經100°,位于五帶中的( )A.南溫帶 B.北寒帶 C.南寒帶 D.北溫帶6.身在英國的華人華僑觀看衛星發射直播的當地時間與北京時間存在差異,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轉 B.地球公轉 C.地球形狀 D.地球大小【答案】4.A5.D6.A【知識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自轉產生的現象;季節變化和五帶的劃分【解析】【點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和時間的差異。由于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因此在任何時候太陽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處于黑夜狀態,由此產生了晝夜更替,而晝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線被稱為晨昏線,從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線被稱為晨線,從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線被稱為昏線。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東轉,同緯度位置偏東的地點比位置偏西的地點早看見太陽,這樣就產生了時間的差異。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球體,所以宇航員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形狀像皮球。故A正確,BCD錯誤。依據題意,故答案為:A。5.酒泉位于北緯40°,介于23.5°N~66.5°N之間,屬于北溫帶。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6.受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影響,同一條緯線上位置偏東的地點的時刻比偏西的地點時刻早,從而產生了時差。與地球公轉、地球形狀及地球大小無關。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2024七上·敘永期末)2023年5月,我國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了一批三疊紀喜馬拉雅魚龍化石,這是古生物學上的又一次重大發現。完成小題。7.在西藏發現魚龍化石,說明( )A.魚龍曾經生活在陸地 B.此地曾經是一片汪洋C.人類把化石帶到陸地 D.海平面上升淹沒此地8.能反映西藏這種地表形態變化的詞語是( )A.愚公移山 B.刻舟求劍 C.滄海桑田 D.精衛填海9.造成西藏這種地表形態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殼運動 B.季節變化 C.風力堆積 D.流水侵蝕【答案】7.B8.C9.A【知識點】海陸變遷的原因和例證;板塊構造學說【解析】【點評】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拼合而成。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其運動方向相反,板塊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張,在張裂地區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塊發生擠壓運動時,其方向是相對運動,板塊之間的距離縮小,地表還會不斷隆起,形成山脈。7.魚龍是一種海洋生物。在西藏發現魚龍化石,說明此地曾經是一片海洋。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8.在西藏發現魚龍化石,說明此地曾經是一片海洋,現在變成了陸地,能反映這種地理現象的詞語是滄海桑田。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9.造成西藏這種地理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地殼運動。西藏所處的青藏高原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隆起形成的。季節變化、風力堆積、流水侵蝕不會造成海陸變遷。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2024七上·敘永期末)近年來,北極航道通航能力大大提升,白令海峽是北極航道的重要通道。圖為“白令海峽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0.白令海峽位于( )A.東半球北半球 B.東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11.白令海峽溝通了( )A.北冰洋和大西洋 B.北冰洋和太平洋C.太平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大西洋12.“三線”穿越了白令海峽,“三線”是指( )①亞洲與北美洲的洲界線②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③東、西半球的分界線④國際日期變更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10.C11.B12.C【知識點】經緯線的特點及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大洲分界線【解析】【點評】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其中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廣的是亞洲;被赤道穿過的是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亞歐兩洲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亞非兩洲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紅海;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歐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南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10.北極圈穿過白令海峽,位于北半球;白令海峽位于180°和150°W之間,位于西半球。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1.AB、白令海峽溝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A錯誤,B正確;C、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與印度洋,C錯誤;D、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與大西洋,D錯誤。故答案為:B。12.“三線”穿越了白令海峽,“三線”是指亞洲與北美洲的洲界線,俄羅斯與美國的國界線,國際日期變更線,①②④正確。東、西半球分界線為20°W與160°E組合成的經線圈,③錯誤。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2024七上·敘永期末)已知下列四地都位于北半球,讀四地的降水量柱狀圖,完成下面小題。13.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新加坡 B.北京 C.倫敦 D.羅馬14.四地中,屬于冬季降雨型的是( )A.新加坡 B.北京 C.倫敦 D.羅馬15.四地中,降水季節分配最為均勻的是( )A.新加坡 B.北京 C.倫敦 D.羅馬【答案】13.A14.D15.C【知識點】降水的變化(定義、測量、主要降水類型);氣溫曲線圖與降水量柱狀圖【解析】【點評】一個地區,一年內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別的。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區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此外,一個地區,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別的。13.圖示四地中,新加坡月降水量大部分超過200毫米,遠大于北京、倫敦、羅馬。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14.圖示四地均位于北半球,冬夏季節一致、從降水量分布可以看出,羅馬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屬于冬雨型國家。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15.圖示四地中,倫敦各月降水量均在50毫米左右,其他三地降水季節變化較大。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2024七上·敘永期末)著名學者邦奇為揭示世界人口分布問題,在地圖上取消了陸地和海洋,僅畫出人類密集的地區,人類密集區構成人類大陸。下圖為人類大陸圖,完成下面小題。16.在人類大陸圖上,世界人口密集區主要集中在( )A.南半球 B.中、高緯度 C.內陸地區 D.中、低緯度17.下列關于甲、乙兩地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都是經濟發達的地區②白色人種為主③人口分布稠密④大多信仰伊斯蘭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16.D17.A【知識點】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點及原因)【解析】【點評】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世界上絕大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等地人口稀疏。16.世界人口密集區主要集中在中、低緯度地區,這些地區緯度較低,熱量充足,氣候條件適宜。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17.甲地位于歐洲西部、乙地位于北美洲東南部,都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人口分布稠密,①②③正確;這兩個地區的居民以信仰基督教為主,④錯誤。故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2024七上·敘永期末)某同學暑假期間前往沙特阿拉伯旅游,在他的日記中出現了這樣的文字描述:“這里很多建筑由一所或多所圓頂及一個高高的燈塔組成”。完成下面小題。18.日記中描述的建筑景觀可能屬于(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道教19.該宗教主要分布的地區是( )A.歐洲西部和北美洲 B.非洲北部和亞洲西部C.亞洲南部和大洋洲 D.歐洲東部和南美洲20.歷史上,對我國發展影響最大的宗教是( )A.伊斯蘭教 B.基督教 C.天主教 D.佛教【答案】18.C19.B20.D【知識點】世界三大宗教【解析】【點評】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蘭教徒被稱為穆斯林。伊斯蘭教產生于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伊斯蘭教在中國又稱為回教或清真教。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創始于古印度,后來傳入亞洲其他地區,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18.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島,當地居民多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故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19.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東南部以及非洲的北部、東部。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0.我國宗教信仰自由,但從歷史上看,佛教對于我國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2024七上·敘永期末)如圖為某地等溫線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1.該地位于( )A.東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22.圖中①②③④四點溫度的比較,錯誤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3.若陰影部分和非陰影部分皆為陸地,則圖中①②③④四點海拔的比較,正確的是( )A.①較②高 B.③較④高 C.最高為④ D.最低為②【答案】21.D22.D23.B【知識點】氣溫的變化(定義、測量、日變化與年變化、等溫線);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解析】【點評】氣候的兩大要素是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因素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緯度是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具體表現為低緯氣溫高,高緯氣溫低;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海陸位置的影響表現為冬季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峰水少。地形的影響表現在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21.該地從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依據緯度越高,氣溫越低,可判斷處于該地位于北半球。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22.①點的氣溫是10℃~15℃,②點的氣溫低于10℃,③點的氣溫是15℃~20℃,④點的氣溫是20℃以上。四地氣溫由高到低的排序是④>③>①>②。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23.若陰影部分和非陰影部分皆為陸地,.同緯度地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因此可以判斷出③地海拔高于④地,②地海拔高于①地。不同緯度無法判斷海拔高低。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2024七上·敘永期末)2023年2月14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伊朗總統萊希舉行會談。近年來,中國同伊方深化了貿易、農業、工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務實合作。完成下面小題。24.中伊之間的經貿合作屬于( )A.南南合作 B.南北對話 C.南南對話 D.南北合作25.中國同伊朗之間多領域的合作對伊朗的積極影響是( )A.加劇貧富差距 B.促進經濟發展C.減少基礎設施建設 D.弱化兩國之間的合作【答案】24.A25.B【知識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異;經濟全球化【解析】【點評】發展中國家,也稱作開發中國家、欠發達國家,指經濟、技術、人民生活水平程度較低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相對。發展中國家的評價標準主要是這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相對比較低,包括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區的國家,占世界陸地面積和總人口的70%以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合作被稱為“南北對話”。2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和伊朗都屬于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都稱為“南方國家”,中伊之間的經貿合作屬于南南合作。故A正確,BCD錯誤。依據題意,故答案為:A。25.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同伊朗之間多領域的合作有利于促進伊朗經濟發展,減少貧富差距,增加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強兩國間的合作。故B正確,ACD錯誤。依據題意,故答案為:B。26.(2024七上·敘永期末)讀經緯網圖,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BD經緯度B( , )D( 、 )。(2)C點在東西半球中的 半球,A點在南北半球中 半球。(3)A點在B點 方向,D點在C點 方向。(4)位于熱帶的是 ,位于北溫帶的是 ,位于南溫帶的是 (填字母)。【答案】(1)0°;40°E;40°S;0°(2)西;北(3)西北;正東(4)B;A;CD【知識點】經緯線的特點及劃分;東西半球的劃分;經緯網判斷方向、定位【解析】【分析】(1)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為東經,用“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為西經,用“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為北緯,用“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為南緯,用“S”表示。圖中B點經緯度為(0°,40°E),D點經緯度為(40°S,0°)。(2)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C點(40°W)位于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赤道。A點(40°N)位于北半球。(3)在經緯網地圖上,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點在B點西北方向,D點在C點的正東方向。(4)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可判定位于熱帶的是B點,位于北溫帶的是A點,位于南溫帶的是C、D兩點。【點評】人們規定,高緯度是60°—90°之間的地區,中緯度是30°—60°之間的地區,低緯度是0°—30°之間的地區。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劃分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為北半球,赤道以南為南半球。23.5°N—23.5°S之間為熱帶,23.5°N—66.5°N之間為北溫帶,23.5°S—66.5°S之間為南溫帶,66.5°N—90°N之間為北寒帶,66.5°S—90°S之間為南寒帶。(1)在經緯網上,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由圖中經緯度的變化可知,圖中B點經緯度為(0°,40°E),D點經緯度為(40°S,0°)。(2)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C點(40°W)位于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A點(40°N)位于北半球。(3)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點在B點西北方向;D點在C點的正東方向。(4)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可判定,位于熱帶的是B點,位于北溫帶的是A點;位于南溫帶的是C、D兩點。27.(2024七上·敘永期末)新華社雅加達2020年1月18日電印度尼西亞東部巴布亞省23:38發生6.3級地震,震中位于巴布亞省陸地區域,震源深度為五十六千米。結合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板塊名稱A 、B 。(2)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塊是 (填字母)。(3)圖二喜馬拉雅山脈,其形成的原因是 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4)地球上兩大火山地震帶是 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5)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6)有人預言若干萬年以后地中海將會消失,你認為可能嗎?請說明你的理由。【答案】(1)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2)B(3)亞歐(4)環太平洋(5)日本位于板塊的交界地帶(6)可能,原因: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碰撞地帶,使得地中海的面積不斷縮小,最終將會慢慢消失。【知識點】板塊構造學說【解析】【分析】(1)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圖中A為亞歐板塊,B為太平洋板塊。(2)在六大板塊中,B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3)喜馬拉雅山脈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形成。(4)地球上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5)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6)地中海若干萬年以后可能會消失,因為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處附近,兩大板塊發生碰撞擠壓導致地殼隆起,從而使海洋面積縮小,干萬年后,地中海將有可能消失。【點評】地球表層不是整體一塊,而是由六大板塊和若干小板塊拼合而成。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板塊發生張裂運動時,其運動方向相反,板塊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張,在張裂地區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塊發生擠壓運動時,其方向是相對運動,板塊之間的距離縮小,地表還會不斷隆起,形成山脈。(1)讀圖可知,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A為亞歐板塊,B為太平洋板塊。(2)讀圖可知,在六大板塊中,B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3)讀圖可知,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擠壓形成的是喜馬拉雅山脈。(4)讀圖可知,地球上兩大火山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多處于板塊消亡邊界處附近。(5)日本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6)地中海若干萬年以后可能會消失,因為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處附近,兩大板塊發生碰撞擠壓導致地殼隆起,從而使海洋面積縮小,干萬年后,地中海將有可能消失。28.(2024七上·敘永期末)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①②③三幅氣候直方圖代表了北京、伯明翰、羅馬三城市的氣候,其中代表北京的是 (填序號),其氣候特征是 ,代表羅馬的是 (填序號),其氣候特征為 。(2)伯明翰屬于典型的 氣候,其氣候特點 。從伯明翰向東到莫斯科,年均降水量越來越 (多或少),氣溫年較差越來越 (大或小)。(3)地中海沿岸有聞名的陽光沙灘,每年夏季,歐洲西部許多國家的人們都喜歡到地中海沿岸來享受日光浴,請結合氣候圖分析原因。(4)寒假即將來臨,威海的王芳要隨父母到印度尼西亞去旅游,從氣候的角度出發,你認為她出發前要準備哪些物品?【答案】(1)③;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①;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2)溫帶海洋性;全年溫和濕潤;少;大(3)歐洲只有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表現為夏季炎熱少雨,陽光充足,適合日光浴(4)夏裝,雨具、遮陽帽或防曬霜等【知識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特點【解析】【分析】(1)③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為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東部,是北京的氣候類型。①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歐洲的地中海沿岸最典型,代表了羅馬的氣候。(2)伯明翰西臨大西洋,屬于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濕潤,從伯明翰向東到莫斯科,距海越來越遠,年均降水量越來越少,氣溫年較差越來越大,造成氣溫和降水這一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3)歐洲西部許多國家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夏天陰雨天氣較多;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晴天多,陽光充足,有聞名的陽光沙灘,適合享受日光浴。(4)印度尼西亞位于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氣候濕熱。出發前要準備好單衣、雨具、太陽帽、防曬霜,防暑藥等。【點評】氣候的兩大要素是氣溫和降水,影響氣候的因素是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緯度是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具體表現為低緯氣溫高,高緯氣溫低;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海陸位置的影響表現為冬季海洋氣溫高,陸地氣溫地,夏季相反;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峰水少。地形的影響表現在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1)由圖可知,③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亞洲東部,是北京的氣候類型。①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是地中海氣候,歐洲的地中海沿岸最典型,代表了羅馬的氣候。(2)讀圖可知,伯明翰西臨大西洋,屬于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濕潤,從伯明翰向東到莫斯科,距海越來越遠,年均降水量越來越少,氣溫年較差越來越大,造成氣溫和降水這一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3)歐洲西部許多國家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夏天陰雨天氣較多;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晴天多,陽光充足,有聞名的陽光沙灘,適合享受日光浴。(4)印度尼西亞位于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氣候濕熱。出發前要準備好單衣、雨具、太陽帽、防曬霜,防暑藥等。29.(2024七上·敘永期末)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寫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 、AB 、AC 。(2)A、E兩點的海拔為:A ,E ;兩點的相對高度為 。(3)這座山的大體走向是 。(4)從D點爬到山頂和從B點爬到山頂,哪條路線更省力?簡要說明理由。(5)C點的氣溫是16℃,那么山峰A會出現雪峰嗎?計算回答。【答案】(1)山頂;山脊;山谷(2)5800m;4000m;1800m(3)南北走向(4)從B點爬到山頂更省力,因為從B點爬到山頂,等高線稀疏,坡緩。(5)山峰A的氣溫=16℃-×0.6℃=16℃-22.8℃=-6.8℃,故山峰A會出現雪峰。【知識點】方向判斷;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氣溫的變化(定義、測量、日變化與年變化、等溫線)【解析】【分析】(1)A處等高線閉合,數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為山峰(山頂)。AB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為山脊。AC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為山谷。(2)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高度相同,根據圖中等高線數值可知,A處海拔為5 800米,E處海拔為4 000米,A、E兩點的相對高度為5 800米-4 000米=1 800米。(3)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判讀方向,圖中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據此可知,這座山的大體走向是南北走向。(4)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據圖可知,從D點爬到山頂和從B點爬到山頂相比,B點到山頂坡度更緩,更省力。(5)C點海拔為2 000米,A點海拔為5 800米,由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所以A點氣溫約為16℃-(5 800-2 000)÷100×0.6℃=﹣6.8℃,由于A點氣溫在0℃以下,冰雪不易融化,所以山峰A會出現雪峰。【點評】等高線閉合,數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的為山頂;等高線呈閉合曲線時,海拔由內向外增高的為盆地;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的為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的為山脊;等高線重疊的為陡崖;兩座山峰之間相對比較平緩的部位是鞍部。(1)據圖可知,A處等高線閉合,數值從中間向四周逐漸降低,為山峰(山頂)。AB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為山脊。AC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為山谷。(2)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高度相同,根據圖中等高線數值可知,A處海拔為5800米,E處海拔為4000米,A、E兩點的相對高度為5800米-4000米=1800米。(3)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判讀方向,圖中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據此可知,這座山的大體走向是南北走向。(4)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據圖可知,從D點爬到山頂和從B點爬到山頂相比,B點到山頂坡度更緩,更省力。(5)C點海拔為2000米,A點海拔為5800米,由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所以A點氣溫約為16℃-(5800-2000)÷100×0.6℃=﹣6.8℃,由于A點氣溫在0℃以下,冰雪不易融化,所以山峰A會出現雪峰。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第一中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學生版).docx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第一中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地理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