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用條形圖和折線圖描述數據教學目標課題 第2課時 用條形圖和折線圖描述數據 授課人素養目標 1.會用條形圖和折線圖描述數據. 2.會用復合統計圖描述兩組(或兩組以上)數據并進行比較. 3.了解條形圖、扇形圖和折線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不同特點,能根據具體需求選用合適的統計圖描述數據.教學重點 用折線圖表示數據的增減變化情況、用復合統計圖比較兩組數據.教學難點 選用合適的統計圖描述數據.教學活動教學步驟 師生活動活動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設計意圖】通過新的情境,引出更多類型的統計圖學習. 【情境引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條形圖和扇形圖描述數據.除此之外,我們以前還接觸過折線圖,它在描述數據方面有什么特點呢?另外,有時我們需要在一幅統計圖中同時記錄兩組數據,并對這兩組數據進行比較,那么這時應該怎樣繪制統計圖呢? A,B兩市2017—2024年PM2.5的年均濃度折線圖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入今天的學習吧. 【教學建議】 給學生展示一幅折線圖,并適當回顧折線圖的內容,為后面的學習預熱.活動二:交流討論,探究新知 【設計意圖】 讓學生學會用折線圖來表示數據的增減變化情況,用復合統計圖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會總結不同類型的統計圖的特點,學會如何選擇統計圖,增強學生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和表達能力. 探究點 用條形圖和折線圖描述數據 例 (教材P163例2)下表是2013-2022年我國貨物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的數據,請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描述這十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的變化情況,并對它們進行比較. 2013-2022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 問題1 要描述這十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的變化情況,采用什么統計圖比較合適? 折線圖或條形圖. 問題2 要對這十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進行比較,應該怎樣繪制統計圖? 應該將貨物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的數據表示在同一幅統計圖中,繪制復合折線圖或復合條形圖. 問題3 請你根據問題1,2的分析,繪制出合適的統計圖. 可以繪制復合折線圖,如圖所示. 也可以繪制復合條形圖,如圖所示. 問題4 這十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的變化情況如何?每年的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相比,大小關系如何? 從繪制的統計圖可以看出,除2014,2015,2016年外,2013—2022年這十年間,我國的貨物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基本上都保持逐年增長的趨勢,而且每年的出口總額都大于進口總額. 思考 比較扇形圖、條形圖和折線圖,它們在描述數據方面各有什么特點? 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各不相同,它們的優缺點如下: 【對應訓練】 教材P164練習第1,2題. 【教學建議】 給學生強調,統計圖類型的選擇,要與想表達的意圖吻合.這里要表示進、出口總額的變化情況,所以選擇折線圖或條形圖. 【教學建議】 給學生強調,在繪制復合統計圖時,不同組別的數據標記方法應該作明顯的區分,同一組數據的標記方法要一致. 【教學建議】 給學生強調:選擇統計圖描述數據時,要根據具體要求,結合三種統計圖的優缺點進行選擇.有些情況下,可行的選擇不止一種.活動三:隨堂訓練,課堂總結 【隨堂訓練】相應課時隨堂訓練. 【課堂總結】師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主要內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要描述數據的變化情況,繪制什么樣的統計圖比較合適? 2.要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繪制什么樣的統計圖比較合適? 3.扇形圖、條形圖和折線圖在描述數據方面各有什么特點? 【知識結構】 【作業布置】 1.教材P174習題12.2第2,3,6題. 2.相應課時訓練.板書設計 第2課時 用條形圖和折線圖描述數據 1.用條形圖和折線圖描述數據. 2.用復合統計圖描述兩組(或兩組以上)數據. 3.扇形圖、條形圖和折線圖在描述數據方面各自的特點.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學習始終貫穿了“根據表達意圖選用合適的統計圖”這一思想,強調了統計學科的實踐性.在繪制復合統計圖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比較扇形圖、條形圖和折線圖在描述數據方面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對統計圖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解題大招 從復合統計圖中獲取信息對于復式統計圖的考查,解題的關鍵有兩個:(1)分清不同數據,讀懂各組數據的含義;(2)有的問題是對單組數據進行考查,有的是對兩組數據結合進行考查,解題時不要混淆.例1 如圖是某商品1-4月份單個的進價和售價的折線圖,則售出該商品單個利潤最小的是(C)A.1月 B.2月 C.3月 D.4月解析:由圖可知,1月單個商品的利潤是5-4=1(元);2月的售價大于4元,進價是2元,此時利潤大于2元;3月的售價小于4元,進價是3元,此時利潤小于1元;4月的利潤是3-2=1(元).綜上所述,3月份的利潤小于1元,最小.故選C.例2 從甲地到乙地有駕車、公交、地鐵三種出行方式.數學課外小組的同學對6:00~10:00時段不同出發時刻,從甲地到乙地的三種出行方式所用時長進行調查、記錄與整理,得到如圖所示的數據.根據統計圖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合理的是(B)若6:00出發,地鐵是最慢的出行方式 B.駕車出行所用時長受出發時刻影響最小C.選擇地鐵出行,不論何時出發,用時都不超過35 minD.若7:00出發,地鐵和公交所用時長相同解析:根據統計圖可得,6:00出行,駕車用時20 min,公交車用時約28 min,地鐵用時約32 min,所以地鐵是最慢的出行方式,所以A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根據統計圖可得,地鐵出行所用時長受出發時刻影響比較小,駕車出行所用時長受出發時刻影響最大,所以B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根據統計圖可得,選擇地鐵出行,不論何時出發,用時都不超過35 min,所以C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根據統計圖可得,若7:00出發,地鐵和公交所用時長相同,所以D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培優計劃 從復雜統計圖中獲取信息例題可掃描下面二維碼下載獲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