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科普版 七年級上冊 單元一 認識地球探宇宙專題一 認識我們的星球(第二課時)仰望星空,繁星閃爍,蒼穹幽邃。我國在貴州省建設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新課導入課標要求學習目標結合科學故事、史實資料,說出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領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運用數據、類比等方法,描述地球的大小和形狀。結合科學故事、史實資料,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學習任務一】閱讀課本第8、9頁,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圖1-1-1 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1-地球的形狀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蓋天說”:在古代人們看到周圍的地面是平的,便認為整個大地都是平的,天空像一個倒扣著的巨大的鍋。這就是我國古代的“蓋天說”。圖 1-1-9 蓋天說1-地球的形狀1-地球的形狀“天圓地方說”,對我國的文化影響深遠。上林三官五銖(中國錢幣博物館藏)1-地球的形狀《大戴禮記·曾子天圓》中引用曾子之言:"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掩也。"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1-地球的形狀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時月球被地球影子遮住的部分呈圓弧形的現象,推斷地球是球形的。圖 1-1-10 月食過程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1-地球的形狀不斷探索:16世紀,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船隊,實現了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證實地球是個球體。圖 1-1-11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路線太 平 洋大西洋印 度 洋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審圖號GS京(2024)0355號1-地球的形狀直接觀測: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尤其是測繪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使得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進入科學觀測階段。中國空間站示意圖圖1-1-1 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1-地球的形狀從中國空間站看地球1-地球的形狀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人們發現地球是一個近似正球的不規則球體。直覺蓋天說現代確證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古代推測月食過程近 代證實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路線1-地球的形狀細心觀察大膽猜想科學求證你還能搜集到哪些科學故事、史實材料,說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發?1-地球的形狀海船遠去時,先是看不見船身,最后才看不見船的桅桿。生活中的例證1-地球的形狀月食現象北極星高度登高望遠……證明地球是球體的證據還有哪些?1-地球的形狀思考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2-地球的大小【學習任務二】完成表1-1-2不同交通方式環繞地球所需時間的比較。表1-1-2不同交通方式環繞地球所需時間的比較徒步環繞地球最大周長一圈需要走4萬千米,相當于繞著標準400米操場跑10萬圈。約1000小時約50小時2-地球的大小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2-地球的大小課堂小結蓋天說觀察推測環球航行衛星圖片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大小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1.有關地球形狀的正確說法是( )A.正圓形 B.橢圓形C.正球體 D.不規則球體2.人類首次證實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事件是( )A.人們發現太陽或月亮是球體B.人類登上月球C.麥哲倫船隊成功的環球航行D.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DCC3.下列關于地球大小的表述,正確的是( )A.地球表面任意一點到地心的半徑都是6371千米B.若給地球量體裁衣,需要布料5.1平方千米C.“坐地日行八萬里”適用赤道地區D.地球的最大周長約4萬米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