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朝陽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高三歷史試卷 2025.1(考試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45分)本部分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對材料信息理解準確的是①三種技術呈現出從簡單到復雜技術傳承發展的趨勢②反映出當時的人類認知能力和石器加工技術的進步③見證了古人類較強的學習傳承能力及遷徙交流交融④人類進化過程中從舊石器制造技術向新石器的轉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上古時代的西業地區族群復雜,政治風云變幻莫測。有學者提出“求一統”雖也是這個文明的特點之一,但其“書同文”是真實卻又流于表面的。這里面提到的“文”是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C.印章文字 D.瑪雅文字3.羅馬文明是古代世界中輝煌而持久的文明之一,其留下的政治遺產,對后世的影響不容小覷。主要表現為①城邦國家與公民政治 ②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③法律體系的完善延續 ④封君封臣與聯邦共和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有人說“美國建國時間短,歷史文化長,血液中流淌著羅馬的基因。國會大廈與羅馬萬神廟的穹頂一樣,都作為建筑的焦點,象征權力和權威的集中。頂部矗立的19英尺的女神銅像,她,永遠眺望著東方”。下面四尊女神像中最接近上述描述的是5.某同學在完成下面知識結構框架時,在相應□中填寫正確的是(1)公民政治 (5)市民經濟興起 (9)共同宗教信仰(2)貴族寡頭 (6)手工工場普及 (10)古典文化浸潤(3)王權強化 (7)資本主義萌芽 (11)承繼羅馬法系(4)議會政治 (8)歐洲殖民掠奪 (12)民族語言發展A.(4)(5)(10) B.(3)(7)(12)C.(1)(8)(9) D.(3)(8)(11)6.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英國漫畫印刷品-“馬甩掉主人”創作于1779年。時人以文字標注、解釋著英國應“以意志為馬嚼、以理性為馬勒、以政策為馬韁、以公正為馬鞭、以勇氣為馬刺,尤其以審慎為馬鐙,馴服這匹小馬”但是,卻出現“馬甩掉主人”的局面。從這幅作品的創作背景和相關解讀中體會作者要表達的觀點是A.英國對北美殖民政策激化了矛盾B.英國政局動蕩出現專制復辟逆流C.實現啟蒙思想對制度的理想設計D.倡導三權分立制約平衡政治體制7.面對來自國外的廉價谷物的競爭壓力,1815年英國頒布《谷物法》。1835年反谷物法聯盟誕生,主張廢除這一旨在保護英國免受競爭沖擊的法律,由此帶動削減各項關稅,提升民眾的購買力。這一政策調整①推動以歐洲為中心貿易網的形成 ②沖擊國內谷物生產者的既得利益③加速了制造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④加大開放力度推動外貿迅速增長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8.1898年,張之洞做《勸學篇》“······游學之國,西洋不如東洋,一、路近省費,可多遣;一、去華近,易考察;一、東文近于中文,易通曉;一、西學甚繁,凡西學不切要者,東人已刪節而酌改之,中、東情勢風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無過于此”。1907年清廷學務大臣奏折中認為赴日留學“而習速成者百分之六十”。這場留日潮的出現緣起于①明治維新后崛起的日本成為亞洲強國 ②甲午戰爭的失敗帶給中國的刺激震撼③日本吞并朝鮮半島改變了東北亞局勢 ④強調以速成教育培育學貫中西的人才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9.對下圖信息推斷合理的是v①亞洲廣闊陸地面積和多樣氣候適合人類居住和發展農業②工業化進程促進交通發展,加快各洲各地之間人口流動③歐洲、美洲的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吸引了大量人口遷徙④西方列強海外殖民,掠奪亞非資源并造成該區域人口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0.1517年,奧斯曼蘇丹塞利姆一世在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戰爭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隨后將埃及設為行省,設總督管理。自此,奧斯曼帝國對埃及的統治持續了大約四個世紀。在對這段歷史的解讀中,準確的是①征服北非結束了拜占庭帝國的統治 ②建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伊斯蘭帝國③奧斯曼帝國的占領引發開辟新航路 ④第一次世界大戰再次改變地區格局A.①② R 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有人說1903年是俄國向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的面臨重大挑戰的一年。始于1900年的經濟危機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性;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秘密舉行了第二次代表大會;這一年,連接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至太平洋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完工,這提高了沿線地區的貿易量和在遠東地區的軍事力量。對于“俄國1903年”的理解準確的是①俄國向遠東滲透加劇與日本之間矛盾 ②結束沙皇專制制度改變俄國政治結構③俄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關鍵時刻 ④布爾什維克黨獲勝建立了蘇維埃政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他們是國家的君主,在維護國家獨立、增強民族主義精神、提升國際地位等方面有許多共同點,他們在非洲乃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們是①塞拉西一世 ②大流士一世 ③孟尼利克二世 ④亞歷山大六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宣布暫停美元兌換黃金,同時對進口商品征收10%的臨時關稅,這一系列措施被稱為“尼克松沖擊”。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有①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國內經濟增長漸緩②主要西方國家放棄了固定匯率,轉向浮動匯率③西歐日本經濟迅速復蘇,對美國貿易順差擴大④美國黃金儲備減少,布雷頓森林體系趨向崩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4.以下兩項決議1960年 聯合國大會 1522號決議 正式名稱為《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的宣言》,建議發達國家將援助金額提高到其國民收入的1%。2004年 聯合國安理會 1522號決議 關注剛果民主共和國內戰后的復雜局勢,涉及前戰斗人員解除武裝、復員和重返社會等問題。①強調國際社會在維護和平與安全方面舉措②在聯合國框架內通過具體措施和行動計劃③突顯國際合作在去殖民化過程中的重要性④體現了處理全球性問題時的集體決策機制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5.當人們認識到“大數據使歷史資料利用產生革命性變革”,歷史研究進入“e-考據”時代時,這種變革會帶來的影響有①數據量爆炸式增長,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豐富資源②數據分析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深度分析構建新的模式和關聯③知識的傳播更加迅速和廣泛,有利于促進跨學科研究的發展④研究范式上的革命性變化,更新了研究角度,顛覆倫理準則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55分)請用黑色字跡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16.(20分)“自我視角”與“他者視角”研究者A:“希羅多德傳統” 研究者B:“眾王之書傳統”主要素材 希羅多德《歷史》 公元前5世紀大流士《貝希斯敦銘文》發現并破譯于19世紀 史詩《列王紀》 成書于公元10-11世紀薩珊王朝史學著作《眾王之書》薩珊王朝公元3-7世紀框架結構 從米底-阿契美尼德-帕提亞-薩珊的王朝更替 ①神話性質的俾什達德王朝 ②史詩傳奇的凱揚王朝“居中一統,四方臣服”的“理想時代” ③亞歷山大(“被詛咒者”)東征之后的“裂土藩王”時期 ④具備“信史”特征薩珊王朝時期演變 貝希斯敦銘文被破譯后,希臘羅馬史料和波斯銘文成為伊朗古史研究的兩大支柱。 19世紀前,波斯人把《列王紀》中的伊朗古史當作民族歷史;19世紀后《列王紀》成為充滿傳奇神話和非歷史元素的伊朗民族史詩。(1)伊朗高原是一個充滿變革和多元文化交匯的地區。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梳理薩珊王朝前的伊朗高原歷史發展狀況。(8分)(2)在世界史學史上,各自形成不同的歷史敘述傳統。借助兩位研究者的視角,對伊朗古史研究進行理性分析和評判。(12分)17.(10分)拉美之路材料一 美國之所以能成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因為宗主國英國的資本主義本身已經得到全面發展。英國派往北美的殖民者是清教徒,其乘持的新教信仰推動了資本主義,塑造了良好的殖民地社會。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殖民征服時西班牙封建制度仍根深蒂固。-秘魯思想家 何塞·卡洛斯·馬里亞特吉材料二 蔗糖生產的確是為了面向市場出售而誕生的,但不應忽視其內部情況,即奴隸制生產方式。(印第安人問題本質上非種族問題,而是農民問題,是社會經濟問題,印第安人應打破一盤散沙的局面,決定自己的歷史方向-何塞·卡洛斯·馬里亞特吉)如果我們只關注貴金屬和熱帶產品的出口,而不關心生產方式本身,那么我們將別無選擇,只能承認美洲(伊比利亞美洲)出現了資本主義的曙光。然而,這無法解釋,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美洲為何仍然停滯和落后。-阿根廷學者 魯道夫·普伊格羅斯《伊比利亞美洲的生產方式》材料三 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的目的和這相反,它們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資本主義的發生和發展的新變化,只是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來所發生的變化的一個方面,還有和這個變化同時存在而阻礙這個變化的另一方面。-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結合上述材料及所學就“殖民者的差異性造成對殖民地發展的不同影響”這一觀點做出相關分析(10分)18.(16分)走向珍珠港材料一 1926-1930年美國的亞洲市場與美日貿易(至1931年,日本有36個工業企業、公司容納美國投資)材料二 1931年9月19日美國駐華公使館向美國政府提交判斷“······這是日本長期以來陰謀策劃的侵略行為”。面對直接挑戰美國長期以來“阻止第三國利用中國內部紛亂作為單獨或集體擴張的機會”的對華政策,此時的美國對日本行為表示震驚和關切,但中國既已訴諸國聯,美國也婉拒了中國希望援引《九國公約》處理中日問題的要求。材料三 在美國人的眼里,難以逾越的兩洋天險和西半球后院的安全,加之美國的經濟實力與當時的困境以及當時一股強大的“和平主義”運動共同構成了“美國認知”。面對日本退出國聯及對中國華北的侵略,羅斯福政府給予中國5000萬美元的貸款用以購買美國的棉、麥等農產品,但實際價格均高于國際市價。當日本發布聲明任何對中國采取援助或經濟合作,日本都認為帶有政治意義時,1935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中立法》,美國對所有交戰國實行武器禁運。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遠在5000公里之外的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1)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聯系與依賴”“戰略目標的沖突”兩個角度分析20世紀30年代的美日關系。(8分)(2)說出形成此時的“美國認知”的原因及其影響。(8分)19.(9分)會提出問題是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收集、整合以下材料中的相關信息,合理組織、調動相關知識與能力,設計問題,并做 夠出答案。要求:(1)提出三個問題,自問自答。(2)設問要反映出獲取信息和促進思考的層級梯度。(3)注意設問的目的性、邏輯性、創新性。七國集團(G7)1976年成立,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七個發達國家,1997年俄羅斯的加入使七國集團成為八國集團。2014年由歐盟主持的七國集團領導人會晤首次將俄羅斯排除在外。2021年G20成員制造業增加值對比圖1999年G20的機制主要是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在美國倡議下,G20提升為領導人峰會,并于當年11月在華盛頓召開第一次領導人峰會。2022年11月,主題為“共同復蘇、強勁復蘇”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在巴厘島正式召開。會議期間,G7國集團成員開起了“小會議”,打亂了原本安排好的G20日程計劃。2021年世界經濟格局北京市朝陽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高三歷史參考答案2025.1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D B A D A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C B A16.(20分)(1)以印歐人為主體的游牧部落的遷徙,對遷入地區的征服與融合,對亞歐大陸區域文化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其中進入到伊朗高原后形成了波斯人;波斯人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西亞和北非文明區首次統一起來;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入侵波斯帝國,繼承原有的基本制度,推廣希臘文化;帝國分裂后,波斯處在塞琉古王國統治下,成為“希臘化世界”的一部分。(其后的安息帝國,成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東西交流的重要樞紐。)(8分)(2)研究者A的視角來自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敘事體史書和19世紀以來的考古成就;強調事實和證據的考古成就突破了文獻記載的局限,二者成為伊朗古史研究的兩大支柱;二者都具有“他者視角”的特點。(4分)研究者B的視角來自《列王紀》《眾王之書》,形成了以伊朗高原為中心、開啟于遠古傳說時代、階段性特征鮮明的伊朗民族史詩;古史傳說和史詩記錄和反映著民族歷史重要節點與英雄,屬于“自我視角”,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身份的重要標志。亞歷山大東征打破伊朗地區固有文化進程;中古阿拉伯帝國的統治、近代英俄等國殖民侵略使該地區文明的連貫性遭受沖擊;在古代伊朗歷史研究過程中,因為使用的材料、研究的立場和史學傳統的不同,形成不同的歷史敘述;對伊朗古史的研究,既要重視本民族歷史文化傳統,又要參考他國的研究成果,通過文獻、實物、口述史等多種類型的史料,相互印證,去偽存真,構建更加可靠的伊朗古代歷史。17.(10分)前往北美的移民多為信奉新教的清教徒,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壓榨以及奴隸貿易是北美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經過民族獨立戰爭及南北戰爭贏得國家獨立、維護國家統一、廢除奴隸制度,為美國的發展奠定基礎;殖民者實行專制統治;瘋狂開采金銀礦,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進行罪惡的黑奴貿易,推行農奴制,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對拉美造成深遠影響;19世紀拉美人民掀起獨立浪潮;英美等國的經濟侵略、政治滲透與武裝干涉,拉美人民面臨著民族民主革命的艱巨任務。殖民擴張是通過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手段對殖民地進行控制和剝削,以實現其利益最大化。“觀點”只看到表面現象,沒有揭示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本質和目的。18.(16分)(1)“經濟聯系與依賴”:美國是當時世界主要的工業國,在鋼鐵、機械、石油等領域具有強大優勢,日本產品在美國市場占據較大份額,雙方存在互補性;日本重要戰略物資和工業原料嚴重依賴進口,美國是相關資源的主要出口國之一;美國尋找加大海外投資,擺脫經濟蕭條,日本急需資本注入,加快工業發展進程。(4分)“戰略目標的沖突”:1929年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對各國造成嚴重影響,加劇國際競爭和緊張局勢;日本侵略中國的總方針與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沖突,損害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4分)20世紀30年代,美日兩國在中國問題、經濟利益以及戰略競爭等領域充滿摩擦并最終走向破裂。(2)原因:美國的地理位置優勢與長期奉行的孤立政策,將美洲和歐洲作為其戰略重心;面對1929年爆發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美國政府致力于恢復經濟和擴大國外市場,于矛盾沖突中漁利;一戰后和平主義為綏靖政策提供社會土壤。(4分)影響:刺激了日本侵略擴張的野心,降低了美國的國際信譽,致使中國在抗戰初期缺乏援助;日本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直至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到全球階段。(4分)19.(9分)閱卷標準:(1)所提問題與材料緊密相關。(2)能夠體現對材料的深刻理解與思考。(3)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提出有創意的問題。(4)表述清晰、準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