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2024年重慶市第一中學校中考一模歷史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2024年重慶市第一中學校中考一模歷史試題

資源簡介

2024年重慶市第一中學校中考一模歷史試題
1.(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2023年10月17日,中國郵政發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特種郵票一套。下圖“良渚國考古遺址公園”“二里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郵票,其可說明的共同主題是( ?。?br/>A.古人類的起源 B.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C.農耕技術成熟 D.青銅文化燦爛輝煌
【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良渚古域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進入了文明社會,二里頭遺址體現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反映了夏朝 時期的文明進程,因此,兩者共同佐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B項正確;故選B項。
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體現古人類的起源,排除A項;
根據圖片信息分析可知三叉形器和獸面紋銅牌飾都不屬于農耕技術,排除C項;
良渚文明屬于新石器時代,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華文明起源的相關史實。
2.(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史記·五帝本紀》等篇章以黃帝為華夏民族始祖與華夏國家第一帝,將匈奴族、南越族、東越族、西南夷等民族納入華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構建了由五帝三王為起始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材料反映司馬遷( ?。?br/>A.注重記錄帝王活動 B.再現歷史具有平民視角
C.強調“華夷共祖” D.開創了紀傳體通史先河
【答案】C
【知識點】《史記》與司馬遷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史記·五帝本紀》等篇章以黃帝為華夏民族始祖與華夏國家第一帝,將匈奴族、南越族、東越族、西南夷等民族納入華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構建了由五帝三王為起始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材料反映司馬遷”結合所學可知,黃帝為華夏民族始祖與華夏國家第一帝,將匈奴族、南越族、東越族、西南夷等民族納入華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司馬遷意在說明華夏共祖同源的觀念,C項正確;故選C項。
注重記錄帝王活動與材料中匈奴族、南越族、東越族、西南夷等民族納入華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不符,排除A項;
再現歷史具有平民視角與材料民族納入華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構建了由五帝三王為起始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不符,排除B項;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材料中沒有反映此內容,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考查遠古傳說,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后,逐漸融入中國社會,成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羅的舞蹈《白楊舞》成為唐朝宮廷舞蹈中的一種流行形式。材料表明( ?。?br/>A.唐朝文化世界影響力大 B.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C.民族交融促進文明發展 D.漢唐是我國古代最強盛王朝
【答案】B
【知識點】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佛教與道教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后,逐漸融入中國社會,成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羅的舞蹈《白楊舞》成為唐朝宮廷舞蹈中的一種流行形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是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說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B項正確;故選B項。
題干反映的對外來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并非唐朝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影響,排除A項;
唐朝時期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之間的交往,但與題干描述的外來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不符,排除C項;
題干描述的是外來文化對中國的影響,無法得出漢唐是我國古代最強盛王朝,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華文明的特點,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4.(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某校學生組織了以“辛亥革命”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活動,其中一個小組搜集了以下美術作品,這些作品反映了( ?。?br/>A.辛亥革命影響的地域廣泛 B.人們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C.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廢除 D.民主共和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答案】B
【知識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信息出現剪辮、易服、換發型等內容,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人們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B項正確;故選B項。
剪辮、易服、換發型等屬于變革內容,沒有體現地域信息,排除A項;
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廢除屬于政治層面,社會生活變化屬于社會層面,排除C項;
民主共和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屬于思想層面,社會生活變化屬于社會層面,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近代生活風俗的變遷。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近代生活風俗變遷的相關史實。
(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重慶鄉土歷史是偉大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優良傳統的縮影,是祖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請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時期 發展狀況
隋唐 619年,李襲譽調巴地大米去長安救急;676年,唐高宗下令調運巴蜀糧米100萬石出峽賑濟饑民。
新的城市發展起來,如云陽縣明月壩形成了開放型市鎮
渝州成為水陸要沖和水旱碼頭
全民族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中國抗戰大后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重慶人民踴躍參軍參戰:努力生產抗戰物資;千方百計保證抗戰運輸;廣泛開展獻金、獻機和慰勞活動
南方局通過各種場合廣交朋友,贏得國際輿論對中國抗戰的同情和支持,鞏固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5.根據表格信息,可推測隋唐時期重慶( ?。?br/>A.糧食產量較高 B.人民開辟梯田
C.海外貿易繁榮 D.交通比較閉塞
6.以下選項中突出反映重慶是全民族抗戰時期的文化中心的是( ?。?br/>A.重慶成為水陸交通樞紐 B.大批沿海工廠紛紛遷入重慶
C.重慶成為中華民國陪都 D.大批文化界名人集中于重慶
7.比較隋唐和全民族抗戰時期重慶發展的共性,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A.重慶對國家發展貢獻巨大 B.重慶是全國的政治中心
C.重慶一直是中國經濟中心 D.國際合作促進國家發展
【答案】5.A
6.D
7.A
【知識點】盛唐經濟的繁榮;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解析】本題以重慶鄉土歷史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根據表格信息“619年,李襲譽調巴地大米去長安救急;676年,唐高宗下令調運巴蜀糧米100萬石出峽賑濟饑民?!笨芍?,重慶地區糧食產量較高,能為其他地區供應糧食,A項正確;故選A項。
材料沒有涉及開辟梯田的信息,排除B項;
材料中沒有體現海外貿易發展,排除C項
;根據材料“云陽縣明月壩形成了開放型市鎮”、“渝州成為水陸要沖和水旱碼頭”可知,重慶交通并不閉塞,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6.根據題干“重慶是全民族抗戰時期的文化中心”和所學知識可知,抗戰時期,大批文化界名人集中于重慶,使重慶成為中國抗戰大后方的文化中心,D項正確;故選D項。
做為水陸交通樞紐可知重慶是交通中心,與文化中心無關,排除A項;
大批沿海工廠紛紛遷入重慶使重慶成為經濟中心,而不是文化中心,排除B項;
做為中華民國陪都,可知重慶是政治中心而非經濟中心,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7.根據“比較隋唐和全民族抗戰時期重慶發展的共性”和前兩題的作答可知,重慶在隋唐時期對國家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全民族抗戰時期,重慶是中國抗戰大后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A項正確;故選A項。
隋唐時期,全國的政治中心是都城長安,排除B項;
重慶一直是中國經濟中心說法錯誤,排除C項;
隋唐時期沒有涉及國際合作,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8.(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下列選項中,關于文字材料與圖表信息的關聯,表述正確的是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不久,實業部電令各省從速設立實業司,以為各省實業管理機關。并指出實業為將來民國生存命脈,“已成者當竭力保護,未成者當事先籌劃”。
A.文字材料解釋了圖表中“興起”的背景
B.列強放松侵華促進“短暫發展”的出現
C.文字材料是圖表中“黃金時代”的原因
D.政府的調控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不大
【答案】C
【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不久,實業部電令各省從速設立實業司”,結合所學知識,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根據資本主義發展史分析可知,1912年至1919年民族資本主義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侵略,同時民國政府出臺法令鼓勵發展實業,C項正確;故選C項。
洋務運動的影響和外商企業的刺激是民族資產階級產生的背景,排除A項;
國民黨統治前期實行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在1927年至1937年出現短暫發展,排除B項;
民國政府出臺法令鼓勵發展實業,促進民資資產階級發展,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相關史實。
9.(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閱讀下圖,從中可以得出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
A.提升工業水平 B.變革生產關系
C.調整產業結構 D.建立政治制度
【答案】B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三大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屬于變革生產關系,B項正確;故選B項。
三大改造涉及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沒有進行工業改造,排除A項;
產業結構,是指產業內部各生產要素之間、產業之間、時間、空間、層次的五維空間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三大改造屬于經濟層面,建立政治制度屬于政治層面,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改造。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史實。
10.(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奧林匹亞競技會是古希臘最古老、盛大的體育競技節日,也是現代奧運全的來歷源頭。隨著奴隸制經濟的不斷發展,精英階層依靠奴隸擺脫了體力勞動,集中銷力投身于克技體育之中以彰顯自身的地位和榮譽。同時,古希臘人有用體育競技來取悅當地保護神。求庇護的傳統,這些祭祀活動逐漸發展成了定期舉行的節日競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砭奉宙斯的奧林匹亞競技會。奧林匹亞地處沿海平原,便于海船靠岸,并且路程對于希臘各版邦都十分公平,這進一步促進了奧林匹亞競技會走向全希臘。為了保障競技會的開展和運動員的往來,古希臘各城邦必須遵守時長三個月的“奧林匹克休戰”,期間停止一切內外戰爭。
-摘編自羅賓《奧林匹亞》、范益思《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等
材料二19世紀以來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使工廠需要大量的體力勞動者,促使能夠強身健體的體育成為一種迫切的社會需要,工人階級工資的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也為體育的普及創造了條件。由于工業化造成階級分化和貧富差距加劇,人們對古希臘奧運會“公平競爭”“身心和諧發展”等理念更加關注,19世紀七八十年代古希臘奧林匹亞遺址的考古成采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奧運會的憧憬。鑒于19世紀末緊張的國際形勢,法國教育家顧拜旦深感應該用團結、友好的奧林匹克精神定期聚集各國青年,從而減少國與國之間的誤解和偏見,進而消除戰爭。另一方面,他希望通過奧運會在全社會掀起體育熱潮。1896年,在顧拜旦為代表的眾多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之下,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雅典順利舉行。
-摘編自丁英俊《現代奧運會興起的社會歷史動因》等
材料三 閱讀下表《中國的百年奧運之路》
序號 時間 事件
① 1908年 《天津青年》向國人介紹第4屆奧運會,并提出“奧運三問”:“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我們的運動員什么時候能夠得到一塊奧運金牌?我們的國家什么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② 1952年 第15屆奧運會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辦,由于部分西方國家的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在臨近奧運會結束時才趕到。
③ 1979年 國際奧委會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
④ 2008年 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辦,主題口號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本次奧運會中,中國以48枚金牌居于金牌榜首位。
(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奧林匹亞競技會誕生和發展的條件。
(2)以下表述是從材料一中得出的,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下的表格內填“√”;違背了材料一所表達的意思,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下的表格內填“×”;是材料一沒有涉及的,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下的表格內填“O”。
A.大眾教育的推廣促進了體育在全社會的普及。( ?。?br/>B.現代奧運會拋棄了古希臘奧運會的精神內核。( ?。?br/>C.除了促進歷史研究,考古還具有對于社會現實的價值。(  )
(3)根據材料二,概括現代奧運會的歷史價值。
(4)請在材料三中任選一個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時代背景。并根據材料、歸納近代以未中國參與奧運事業的趨勢。
(5)綜上,談談你的認識。
【答案】(1)條件: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宗教活動的需要;地處沿海平原。
(2)O;×;O。
(3)歷史價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世界和平等。
(4)時代背景:①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②二戰后世界處于兩極格局,中國屬于社會主義陣營,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③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④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提高。
趨勢:參加人數增加;從參加國到舉辦國;獲獎數量增加。
(5)認識:奧運會的理想都超越了社會現實,成為人類追求進步的重要慶典;其影響力遠遠超出體育范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奧運會不僅是體育文化景觀,更以其人文精神催人奮進,生生不息。
【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古希臘的城邦
【解析】【分析】(1)條件:根據材料“隨著奴隸制經濟的不斷發展,精英階層依靠奴隸擺脫了體力勞動”“古希臘人有用體育競技來取悅當地保護神”“奧林匹亞地處沿海平原,便于海船靠岸,并且路程對于希臘各版邦都十分公平”分析可知古代奧林匹亞競技會誕生和發展的條件有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宗教活動的需要,地處沿海平原。
(2)A.材料一分析古代奧林匹亞競技會誕生和發展的條件,大眾教育的推廣應該出現在工業革命之后,故該小題沒有涉及,應該打“O”。
B.根據材料一“奧林匹亞競技會是古希臘最古老、盛大的體育競技節日,也是現代奧運全的來歷源頭”分析可知現代奧運會延續了古希臘奧運會的精神內核,故該小題錯誤,應該打“×”。
C.根據材料二“19世紀七八十年代古希臘奧林匹亞遺址的考古成采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奧運會的憧憬”分析可知考古除了促進歷史研究,還具有對于社會現實的價值,不是來自于材料一,故該小題沒有涉及,應該打“O”。
(3)歷史價值:根據材料“人們對古希臘奧運會‘公平競爭’‘身心和諧發展’等理念更加關注”分析可知舉辦現代奧運會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材料“從而減少國與國之間的誤解和偏見,進而消除戰爭”分析可知舉辦現代奧運會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
(4)背景:①根據材料“1908年”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②根據材料“由于部分西方國家的阻撓”和結合所學知識,二戰后世界處于兩極格局,中國屬于社會主義陣營,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③結合所學知識,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④結合所學之后,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提高。
趨勢:根據材料“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辦……中國以48枚金牌居于金牌榜首位”分析可知中國參加奧運會人數增加,從參加國到舉辦國,獲獎數量增加。
(5)認識: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以從奧運會的精神角度作答,如奧運會的理想都超越了社會現實,成為人類追求進步的重要慶典;其影響力遠遠超出體育范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奧運會不僅是體育文化景觀,更以其人文精神催人奮進,生生不息。
故答案為:(1)條件: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宗教活動的需要;地處沿海平原。(2)O;×;O。(3)歷史價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世界和平等。(4)時代背景:①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②二戰后世界處于兩極格局,中國屬于社會主義陣營,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③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④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提高。趨勢:參加人數增加;從參加國到舉辦國;獲獎數量增加。(5)認識:奧運會的理想都超越了社會現實,成為人類追求進步的重要慶典;其影響力遠遠超出體育范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奧運會不僅是體育文化景觀,更以其人文精神催人奮進,生生不息。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奧運會的歷史發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準確解讀材料,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條件:根據材料“隨著奴隸制經濟的不斷發展,精英階層依靠奴隸擺脫了體力勞動”“古希臘人有用體育競技來取悅當地保護神”“奧林匹亞地處沿海平原,便于海船靠岸,并且路程對于希臘各版邦都十分公平”分析可知古代奧林匹亞競技會誕生和發展的條件有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宗教活動的需要,地處沿海平原。
(2)A.材料一分析古代奧林匹亞競技會誕生和發展的條件,大眾教育的推廣應該出現在工業革命之后,故該小題沒有涉及,應該打“O”。
B.根據材料一“奧林匹亞競技會是古希臘最古老、盛大的體育競技節日,也是現代奧運全的來歷源頭”分析可知現代奧運會延續了古希臘奧運會的精神內核,故該小題錯誤,應該打“×”。
C.根據材料二“19世紀七八十年代古希臘奧林匹亞遺址的考古成采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奧運會的憧憬”分析可知考古除了促進歷史研究,還具有對于社會現實的價值,不是來自于材料一,故該小題沒有涉及,應該打“O”。
(3)歷史價值:根據材料“人們對古希臘奧運會‘公平競爭’‘身心和諧發展’等理念更加關注”分析可知舉辦現代奧運會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材料“從而減少國與國之間的誤解和偏見,進而消除戰爭”分析可知舉辦現代奧運會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
(4)背景:①根據材料“1908年”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②根據材料“由于部分西方國家的阻撓”和結合所學知識,二戰后世界處于兩極格局,中國屬于社會主義陣營,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③結合所學知識,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④結合所學之后,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提高。
趨勢:根據材料“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辦……中國以48枚金牌居于金牌榜首位”分析可知中國參加奧運會人數增加,從參加國到舉辦國,獲獎數量增加。
(5)認識: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以從奧運會的精神角度作答,如奧運會的理想都超越了社會現實,成為人類追求進步的重要慶典;其影響力遠遠超出體育范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奧運會不僅是體育文化景觀,更以其人文精神催人奮進,生生不息。
11.(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人類的智慧推動歷史不斷發展。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任務。
任務一【偉大工程】
材料一
戰國時蜀郡太守李冰選擇高山與平原的交接處,利用地勢和河道,率領民工十萬,耗時18年建成。魚嘴將岷江水分為內江和外江,利用水流動力學的原理,實現自動分流,自流灌溉?!@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摘編自《都江堰千年延續的管理解碼:重大工程可持續發展視角》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武漢長江大橋橫跨于湖北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國家組織專家認真研究長江水文測量記錄和地質勘探數據,反復論證,采用“管柱鉆孔法”,保證了工程速度,并使工程造價大為降低?!浔挠浭觯骸皝碜匀珖鞯氐穆毠?,三年來,不論酷暑嚴寒,不避狂風驟雨,……表現了工人階級的英勇氣概……長江大橋就是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摘編自 秦海慶《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武漢長江大橋橫跨于湖北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國家組織專家認真研究長江水文測量記錄和地質勘探數據、反復論證,采用“管柱鉆孔法”、保證了工程速度,并使工程造價大為降低。……其碑文記述:“來自全國各地的職工,三年來,不論酷暑嚴寒,不避狂風驟雨,……表現了工人階級的英雄氣概……長江大橋就是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br/>——摘編自 秦海慶《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任務二【杰出領袖】
材料二 鄧小平的主要事跡
1920年,鄧小平赴法國勤工儉學,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1949年,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抗日根據地,率軍挺近大別山,指揮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解放了南京等廣大地區。 1978年12月,主持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的開篇。 1982-1984年,與英國談判,正式確認中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行使主權。 1987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92年,視察中國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重要談話。 ——整理自 張曙《鄧小平與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
任務三【卓越理念】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初,面對被排斥在西方主導的治理體系之外、國際戰略空間受到極大限制的嚴峻形勢,我國積極發展與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友好關系。20世紀90年代,國際形勢和國際力量對比變化,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得以快速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對國際形勢和自身發展做出準確判斷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其同體”的全球治理新理念,中國在全體經濟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態治理等領域頁獻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策"。
——摘編自王新影《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歷史進程及前景展望》
(1)根據材料一,概括都江堰和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所體現的共同智慧。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相關所學知識,概括鄧小平對中國發展進程的突出頁獻。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判斷以下表述的正誤。正確的,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括號內填“√”;不正確的,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括號內填“×”。
A.新中國成立以米,中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發展完善。( ?。?br/>B.新中國成立時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
(4)根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進程的特點。
【答案】(1)共同智慧:利用自然環境特點設計建造方法。
(2)貢獻: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參與抗日戰爭,參加解放戰爭,指揮千里躍進大別山行動;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提出鄧小平理論;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并促進香港回歸;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3)A.√。
B.×。
(4)特點:積極、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第一個五年計劃;澳門回歸;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共同智慧:根據材料“利用地勢和河道”“認真研究長江水文測量記錄和地質勘探數據、反復論證”分析可知都江堰和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所體現的共同智慧利用自然環境特點設計建造方法。
(2)突出貢獻:根據材料“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抗日根據地,率軍挺進大別山,指揮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解放南京等廣大地區”分析可知鄧小平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參與抗日戰爭,參加解放戰爭,指揮千里躍進大別山行動;根據材料“主持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根據材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鄧小平理論;根據材料“與英國談判,正式確認中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行使主權”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并促進香港回歸;根據材料“鄧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3)A.根據材料“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得以快速提升”“中國在全體經濟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態治理等領域頁獻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策’”分析可知新中國成立以米,中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發展完善。故該小題正確,應該填“√”。
B.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初,面對被排斥在西方主導的治理體系之外”分析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故該小題錯誤,應該填“×”。
(4)特點:根據材料“中國在全體經濟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態治理等領域頁獻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策’”分析可知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進程的特點是積極參與、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
故答案為:(1)共同智慧:利用自然環境特點設計建造方法。(2)貢獻: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參與抗日戰爭,參加解放戰爭,指揮千里躍進大別山行動;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提出鄧小平理論;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并促進香港回歸;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3)A.√。B.×。(4)特點:積極、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都江堰和武漢長江大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都江堰和武漢長江大橋的相關歷史知識。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鄧小平的歷史貢獻。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3)本題以新中國外交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1)共同智慧:根據材料“利用地勢和河道”“認真研究長江水文測量記錄和地質勘探數據、反復論證”分析可知都江堰和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所體現的共同智慧利用自然環境特點設計建造方法。
(2)突出貢獻:根據材料“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抗日根據地,率軍挺進大別山,指揮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解放南京等廣大地區”分析可知鄧小平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參與抗日戰爭,參加解放戰爭,指揮千里躍進大別山行動;根據材料“主持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根據材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鄧小平理論;根據材料“與英國談判,正式確認中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行使主權”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并促進香港回歸;根據材料“鄧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3)A.根據材料“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得以快速提升”“中國在全體經濟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態治理等領域頁獻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策’”分析可知新中國成立以米,中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發展完善。故該小題正確,應該填“√”。
B.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初,面對被排斥在西方主導的治理體系之外”分析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故該小題錯誤,應該填“×”。
(4)特點:根據材料“中國在全體經濟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態治理等領域頁獻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策’”分析可知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進程的特點是積極參與、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
12.(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閱讀下列材料: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用態-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提升新質生產力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
——摘編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新年(2024年)首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請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觀點: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
論述:英國率先開始并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確立起“世界工廠”的地位,隨著工業革命向歐美的擴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英、美、德、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使這些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
綜上所述,科技革命帶來的科技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生產力,增強了國家力量,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
【解析】【分析】本題為論述題,根據新質生產力的特點和核心要素等信息分析可知,新質生產力是要靠科技創新才能實現,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因此,可以提煉觀點: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論述可以選取兩次工業革命等史實,論述時要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語言通暢。參考示例:觀點: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
論述:英國率先開始并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確立起“世界工廠”的地位,隨著工業革命向歐美的擴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英、美、德、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使這些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
綜上所述,科技革命帶來的科技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生產力,增強了國家力量,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故答案為:觀點: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論述:英國率先開始并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確立起“世界工廠”的地位,隨著工業革命向歐美的擴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英、美、德、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使這些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
綜上所述,科技革命帶來的科技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生產力,增強了國家力量,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點評】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科技創新與社會進步。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1 / 12024年重慶市第一中學校中考一模歷史試題
1.(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2023年10月17日,中國郵政發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特種郵票一套。下圖“良渚國考古遺址公園”“二里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郵票,其可說明的共同主題是(  )
A.古人類的起源 B.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C.農耕技術成熟 D.青銅文化燦爛輝煌
2.(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史記·五帝本紀》等篇章以黃帝為華夏民族始祖與華夏國家第一帝,將匈奴族、南越族、東越族、西南夷等民族納入華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構建了由五帝三王為起始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材料反映司馬遷( ?。?br/>A.注重記錄帝王活動 B.再現歷史具有平民視角
C.強調“華夷共祖” D.開創了紀傳體通史先河
3.(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后,逐漸融入中國社會,成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羅的舞蹈《白楊舞》成為唐朝宮廷舞蹈中的一種流行形式。材料表明( ?。?br/>A.唐朝文化世界影響力大 B.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C.民族交融促進文明發展 D.漢唐是我國古代最強盛王朝
4.(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某校學生組織了以“辛亥革命”為主題的跨學科學習活動,其中一個小組搜集了以下美術作品,這些作品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影響的地域廣泛 B.人們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C.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廢除 D.民主共和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重慶鄉土歷史是偉大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優良傳統的縮影,是祖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請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時期 發展狀況
隋唐 619年,李襲譽調巴地大米去長安救急;676年,唐高宗下令調運巴蜀糧米100萬石出峽賑濟饑民。
新的城市發展起來,如云陽縣明月壩形成了開放型市鎮
渝州成為水陸要沖和水旱碼頭
全民族抗戰時期 重慶成為中國抗戰大后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重慶人民踴躍參軍參戰:努力生產抗戰物資;千方百計保證抗戰運輸;廣泛開展獻金、獻機和慰勞活動
南方局通過各種場合廣交朋友,贏得國際輿論對中國抗戰的同情和支持,鞏固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5.根據表格信息,可推測隋唐時期重慶( ?。?br/>A.糧食產量較高 B.人民開辟梯田
C.海外貿易繁榮 D.交通比較閉塞
6.以下選項中突出反映重慶是全民族抗戰時期的文化中心的是( ?。?br/>A.重慶成為水陸交通樞紐 B.大批沿海工廠紛紛遷入重慶
C.重慶成為中華民國陪都 D.大批文化界名人集中于重慶
7.比較隋唐和全民族抗戰時期重慶發展的共性,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A.重慶對國家發展貢獻巨大 B.重慶是全國的政治中心
C.重慶一直是中國經濟中心 D.國際合作促進國家發展
8.(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下列選項中,關于文字材料與圖表信息的關聯,表述正確的是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不久,實業部電令各省從速設立實業司,以為各省實業管理機關。并指出實業為將來民國生存命脈,“已成者當竭力保護,未成者當事先籌劃”。
A.文字材料解釋了圖表中“興起”的背景
B.列強放松侵華促進“短暫發展”的出現
C.文字材料是圖表中“黃金時代”的原因
D.政府的調控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不大
9.(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閱讀下圖,從中可以得出三大改造的實質是( ?。?br/>A.提升工業水平 B.變革生產關系
C.調整產業結構 D.建立政治制度
10.(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奧林匹亞競技會是古希臘最古老、盛大的體育競技節日,也是現代奧運全的來歷源頭。隨著奴隸制經濟的不斷發展,精英階層依靠奴隸擺脫了體力勞動,集中銷力投身于克技體育之中以彰顯自身的地位和榮譽。同時,古希臘人有用體育競技來取悅當地保護神。求庇護的傳統,這些祭祀活動逐漸發展成了定期舉行的節日競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砭奉宙斯的奧林匹亞競技會。奧林匹亞地處沿海平原,便于海船靠岸,并且路程對于希臘各版邦都十分公平,這進一步促進了奧林匹亞競技會走向全希臘。為了保障競技會的開展和運動員的往來,古希臘各城邦必須遵守時長三個月的“奧林匹克休戰”,期間停止一切內外戰爭。
-摘編自羅賓《奧林匹亞》、范益思《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等
材料二19世紀以來工業化的迅速發展使工廠需要大量的體力勞動者,促使能夠強身健體的體育成為一種迫切的社會需要,工人階級工資的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多也為體育的普及創造了條件。由于工業化造成階級分化和貧富差距加劇,人們對古希臘奧運會“公平競爭”“身心和諧發展”等理念更加關注,19世紀七八十年代古希臘奧林匹亞遺址的考古成采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奧運會的憧憬。鑒于19世紀末緊張的國際形勢,法國教育家顧拜旦深感應該用團結、友好的奧林匹克精神定期聚集各國青年,從而減少國與國之間的誤解和偏見,進而消除戰爭。另一方面,他希望通過奧運會在全社會掀起體育熱潮。1896年,在顧拜旦為代表的眾多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之下,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雅典順利舉行。
-摘編自丁英俊《現代奧運會興起的社會歷史動因》等
材料三 閱讀下表《中國的百年奧運之路》
序號 時間 事件
① 1908年 《天津青年》向國人介紹第4屆奧運會,并提出“奧運三問”:“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我們的運動員什么時候能夠得到一塊奧運金牌?我們的國家什么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② 1952年 第15屆奧運會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辦,由于部分西方國家的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在臨近奧運會結束時才趕到。
③ 1979年 國際奧委會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
④ 2008年 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辦,主題口號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本次奧運會中,中國以48枚金牌居于金牌榜首位。
(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奧林匹亞競技會誕生和發展的條件。
(2)以下表述是從材料一中得出的,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下的表格內填“√”;違背了材料一所表達的意思,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下的表格內填“×”;是材料一沒有涉及的,請在答題卡對應題號下的表格內填“O”。
A.大眾教育的推廣促進了體育在全社會的普及。(  )
B.現代奧運會拋棄了古希臘奧運會的精神內核。( ?。?br/>C.除了促進歷史研究,考古還具有對于社會現實的價值。( ?。?br/>(3)根據材料二,概括現代奧運會的歷史價值。
(4)請在材料三中任選一個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時代背景。并根據材料、歸納近代以未中國參與奧運事業的趨勢。
(5)綜上,談談你的認識。
11.(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人類的智慧推動歷史不斷發展。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探究任務。
任務一【偉大工程】
材料一
戰國時蜀郡太守李冰選擇高山與平原的交接處,利用地勢和河道,率領民工十萬,耗時18年建成。魚嘴將岷江水分為內江和外江,利用水流動力學的原理,實現自動分流,自流灌溉。……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摘編自《都江堰千年延續的管理解碼:重大工程可持續發展視角》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武漢長江大橋橫跨于湖北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國家組織專家認真研究長江水文測量記錄和地質勘探數據,反復論證,采用“管柱鉆孔法”,保證了工程速度,并使工程造價大為降低。……其碑文記述:“來自全國各地的職工,三年來,不論酷暑嚴寒,不避狂風驟雨,……表現了工人階級的英勇氣概……長江大橋就是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 —摘編自 秦海慶《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武漢長江大橋橫跨于湖北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國家組織專家認真研究長江水文測量記錄和地質勘探數據、反復論證,采用“管柱鉆孔法”、保證了工程速度,并使工程造價大為降低?!浔挠浭觯骸皝碜匀珖鞯氐穆毠?,三年來,不論酷暑嚴寒,不避狂風驟雨,……表現了工人階級的英雄氣概……長江大橋就是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br/>——摘編自 秦海慶《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任務二【杰出領袖】
材料二 鄧小平的主要事跡
1920年,鄧小平赴法國勤工儉學,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1949年,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抗日根據地,率軍挺近大別山,指揮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解放了南京等廣大地區。 1978年12月,主持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的開篇。 1982-1984年,與英國談判,正式確認中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行使主權。 1987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1992年,視察中國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重要談話。 ——整理自 張曙《鄧小平與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
任務三【卓越理念】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初,面對被排斥在西方主導的治理體系之外、國際戰略空間受到極大限制的嚴峻形勢,我國積極發展與亞非拉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友好關系。20世紀90年代,國際形勢和國際力量對比變化,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得以快速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對國際形勢和自身發展做出準確判斷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其同體”的全球治理新理念,中國在全體經濟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態治理等領域頁獻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策"。
——摘編自王新影《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歷史進程及前景展望》
(1)根據材料一,概括都江堰和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所體現的共同智慧。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相關所學知識,概括鄧小平對中國發展進程的突出頁獻。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判斷以下表述的正誤。正確的,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括號內填“√”;不正確的,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括號內填“×”。
A.新中國成立以米,中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發展完善。(  )
B.新中國成立時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
(4)根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進程的特點。
12.(2024九下·重慶市模擬)閱讀下列材料: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用態-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提升新質生產力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如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
——摘編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新年(2024年)首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請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提煉一個觀點,并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觀點合理、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良渚古域的考古發現證實,距今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進入了文明社會,二里頭遺址體現了夏王朝的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反映了夏朝 時期的文明進程,因此,兩者共同佐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B項正確;故選B項。
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體現古人類的起源,排除A項;
根據圖片信息分析可知三叉形器和獸面紋銅牌飾都不屬于農耕技術,排除C項;
良渚文明屬于新石器時代,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中華文明起源的相關史實。
2.【答案】C
【知識點】《史記》與司馬遷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史記·五帝本紀》等篇章以黃帝為華夏民族始祖與華夏國家第一帝,將匈奴族、南越族、東越族、西南夷等民族納入華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構建了由五帝三王為起始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材料反映司馬遷”結合所學可知,黃帝為華夏民族始祖與華夏國家第一帝,將匈奴族、南越族、東越族、西南夷等民族納入華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司馬遷意在說明華夏共祖同源的觀念,C項正確;故選C項。
注重記錄帝王活動與材料中匈奴族、南越族、東越族、西南夷等民族納入華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不符,排除A項;
再現歷史具有平民視角與材料民族納入華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構建了由五帝三王為起始的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不符,排除B項;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材料中沒有反映此內容,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考查遠古傳說,試題難度不大,解題必須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B
【知識點】中國古代的對外交往;佛教與道教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后,逐漸融入中國社會,成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新羅的舞蹈《白楊舞》成為唐朝宮廷舞蹈中的一種流行形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是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說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B項正確;故選B項。
題干反映的對外來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并非唐朝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影響,排除A項;
唐朝時期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之間的交往,但與題干描述的外來文化對中國的影響不符,排除C項;
題干描述的是外來文化對中國的影響,無法得出漢唐是我國古代最強盛王朝,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華文明的特點,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4.【答案】B
【知識點】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根據圖片信息出現剪辮、易服、換發型等內容,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人們社會生活發生巨大變化,B項正確;故選B項。
剪辮、易服、換發型等屬于變革內容,沒有體現地域信息,排除A項;
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被廢除屬于政治層面,社會生活變化屬于社會層面,排除C項;
民主共和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屬于思想層面,社會生活變化屬于社會層面,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近代生活風俗的變遷。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近代生活風俗變遷的相關史實。
【答案】5.A
6.D
7.A
【知識點】盛唐經濟的繁榮;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解析】本題以重慶鄉土歷史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5.根據表格信息“619年,李襲譽調巴地大米去長安救急;676年,唐高宗下令調運巴蜀糧米100萬石出峽賑濟饑民?!笨芍貞c地區糧食產量較高,能為其他地區供應糧食,A項正確;故選A項。
材料沒有涉及開辟梯田的信息,排除B項;
材料中沒有體現海外貿易發展,排除C項
;根據材料“云陽縣明月壩形成了開放型市鎮”、“渝州成為水陸要沖和水旱碼頭”可知,重慶交通并不閉塞,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6.根據題干“重慶是全民族抗戰時期的文化中心”和所學知識可知,抗戰時期,大批文化界名人集中于重慶,使重慶成為中國抗戰大后方的文化中心,D項正確;故選D項。
做為水陸交通樞紐可知重慶是交通中心,與文化中心無關,排除A項;
大批沿海工廠紛紛遷入重慶使重慶成為經濟中心,而不是文化中心,排除B項;
做為中華民國陪都,可知重慶是政治中心而非經濟中心,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7.根據“比較隋唐和全民族抗戰時期重慶發展的共性”和前兩題的作答可知,重慶在隋唐時期對國家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全民族抗戰時期,重慶是中國抗戰大后方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A項正確;故選A項。
隋唐時期,全國的政治中心是都城長安,排除B項;
重慶一直是中國經濟中心說法錯誤,排除C項;
隋唐時期沒有涉及國際合作,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8.【答案】C
【知識點】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不久,實業部電令各省從速設立實業司”,結合所學知識,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根據資本主義發展史分析可知,1912年至1919年民族資本主義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侵略,同時民國政府出臺法令鼓勵發展實業,C項正確;故選C項。
洋務運動的影響和外商企業的刺激是民族資產階級產生的背景,排除A項;
國民黨統治前期實行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在1927年至1937年出現短暫發展,排除B項;
民國政府出臺法令鼓勵發展實業,促進民資資產階級發展,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相關史實。
9.【答案】B
【知識點】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三大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屬于變革生產關系,B項正確;故選B項。
三大改造涉及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沒有進行工業改造,排除A項;
產業結構,是指產業內部各生產要素之間、產業之間、時間、空間、層次的五維空間關系,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
三大改造屬于經濟層面,建立政治制度屬于政治層面,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社會主義改造。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史實。
10.【答案】(1)條件: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宗教活動的需要;地處沿海平原。
(2)O;×;O。
(3)歷史價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世界和平等。
(4)時代背景:①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②二戰后世界處于兩極格局,中國屬于社會主義陣營,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③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④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提高。
趨勢:參加人數增加;從參加國到舉辦國;獲獎數量增加。
(5)認識:奧運會的理想都超越了社會現實,成為人類追求進步的重要慶典;其影響力遠遠超出體育范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奧運會不僅是體育文化景觀,更以其人文精神催人奮進,生生不息。
【知識點】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古希臘的城邦
【解析】【分析】(1)條件:根據材料“隨著奴隸制經濟的不斷發展,精英階層依靠奴隸擺脫了體力勞動”“古希臘人有用體育競技來取悅當地保護神”“奧林匹亞地處沿海平原,便于海船靠岸,并且路程對于希臘各版邦都十分公平”分析可知古代奧林匹亞競技會誕生和發展的條件有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宗教活動的需要,地處沿海平原。
(2)A.材料一分析古代奧林匹亞競技會誕生和發展的條件,大眾教育的推廣應該出現在工業革命之后,故該小題沒有涉及,應該打“O”。
B.根據材料一“奧林匹亞競技會是古希臘最古老、盛大的體育競技節日,也是現代奧運全的來歷源頭”分析可知現代奧運會延續了古希臘奧運會的精神內核,故該小題錯誤,應該打“×”。
C.根據材料二“19世紀七八十年代古希臘奧林匹亞遺址的考古成采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奧運會的憧憬”分析可知考古除了促進歷史研究,還具有對于社會現實的價值,不是來自于材料一,故該小題沒有涉及,應該打“O”。
(3)歷史價值:根據材料“人們對古希臘奧運會‘公平競爭’‘身心和諧發展’等理念更加關注”分析可知舉辦現代奧運會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材料“從而減少國與國之間的誤解和偏見,進而消除戰爭”分析可知舉辦現代奧運會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
(4)背景:①根據材料“1908年”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②根據材料“由于部分西方國家的阻撓”和結合所學知識,二戰后世界處于兩極格局,中國屬于社會主義陣營,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③結合所學知識,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④結合所學之后,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提高。
趨勢:根據材料“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辦……中國以48枚金牌居于金牌榜首位”分析可知中國參加奧運會人數增加,從參加國到舉辦國,獲獎數量增加。
(5)認識: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以從奧運會的精神角度作答,如奧運會的理想都超越了社會現實,成為人類追求進步的重要慶典;其影響力遠遠超出體育范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奧運會不僅是體育文化景觀,更以其人文精神催人奮進,生生不息。
故答案為:(1)條件: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宗教活動的需要;地處沿海平原。(2)O;×;O。(3)歷史價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世界和平等。(4)時代背景:①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②二戰后世界處于兩極格局,中國屬于社會主義陣營,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③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④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提高。趨勢:參加人數增加;從參加國到舉辦國;獲獎數量增加。(5)認識:奧運會的理想都超越了社會現實,成為人類追求進步的重要慶典;其影響力遠遠超出體育范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奧運會不僅是體育文化景觀,更以其人文精神催人奮進,生生不息。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奧運會的歷史發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準確解讀材料,熟練記憶相關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做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即可得出答案。
(1)條件:根據材料“隨著奴隸制經濟的不斷發展,精英階層依靠奴隸擺脫了體力勞動”“古希臘人有用體育競技來取悅當地保護神”“奧林匹亞地處沿海平原,便于海船靠岸,并且路程對于希臘各版邦都十分公平”分析可知古代奧林匹亞競技會誕生和發展的條件有奴隸制經濟的發展,宗教活動的需要,地處沿海平原。
(2)A.材料一分析古代奧林匹亞競技會誕生和發展的條件,大眾教育的推廣應該出現在工業革命之后,故該小題沒有涉及,應該打“O”。
B.根據材料一“奧林匹亞競技會是古希臘最古老、盛大的體育競技節日,也是現代奧運全的來歷源頭”分析可知現代奧運會延續了古希臘奧運會的精神內核,故該小題錯誤,應該打“×”。
C.根據材料二“19世紀七八十年代古希臘奧林匹亞遺址的考古成采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奧運會的憧憬”分析可知考古除了促進歷史研究,還具有對于社會現實的價值,不是來自于材料一,故該小題沒有涉及,應該打“O”。
(3)歷史價值:根據材料“人們對古希臘奧運會‘公平競爭’‘身心和諧發展’等理念更加關注”分析可知舉辦現代奧運會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根據材料“從而減少國與國之間的誤解和偏見,進而消除戰爭”分析可知舉辦現代奧運會有利于促進世界和平。
(4)背景:①根據材料“1908年”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②根據材料“由于部分西方國家的阻撓”和結合所學知識,二戰后世界處于兩極格局,中國屬于社會主義陣營,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③結合所學知識,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④結合所學之后,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影響力的提高。
趨勢:根據材料“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辦……中國以48枚金牌居于金牌榜首位”分析可知中國參加奧運會人數增加,從參加國到舉辦國,獲獎數量增加。
(5)認識: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可以從奧運會的精神角度作答,如奧運會的理想都超越了社會現實,成為人類追求進步的重要慶典;其影響力遠遠超出體育范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奧運會不僅是體育文化景觀,更以其人文精神催人奮進,生生不息。
11.【答案】(1)共同智慧:利用自然環境特點設計建造方法。
(2)貢獻: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參與抗日戰爭,參加解放戰爭,指揮千里躍進大別山行動;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提出鄧小平理論;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并促進香港回歸;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3)A.√。
B.×。
(4)特點:積極、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第一個五年計劃;澳門回歸;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共同智慧:根據材料“利用地勢和河道”“認真研究長江水文測量記錄和地質勘探數據、反復論證”分析可知都江堰和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所體現的共同智慧利用自然環境特點設計建造方法。
(2)突出貢獻:根據材料“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抗日根據地,率軍挺進大別山,指揮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解放南京等廣大地區”分析可知鄧小平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參與抗日戰爭,參加解放戰爭,指揮千里躍進大別山行動;根據材料“主持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根據材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鄧小平理論;根據材料“與英國談判,正式確認中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行使主權”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并促進香港回歸;根據材料“鄧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3)A.根據材料“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得以快速提升”“中國在全體經濟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態治理等領域頁獻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策’”分析可知新中國成立以米,中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發展完善。故該小題正確,應該填“√”。
B.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初,面對被排斥在西方主導的治理體系之外”分析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故該小題錯誤,應該填“×”。
(4)特點:根據材料“中國在全體經濟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態治理等領域頁獻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策’”分析可知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進程的特點是積極參與、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
故答案為:(1)共同智慧:利用自然環境特點設計建造方法。(2)貢獻: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參與抗日戰爭,參加解放戰爭,指揮千里躍進大別山行動;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提出鄧小平理論;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并促進香港回歸;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3)A.√。B.×。(4)特點:積極、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都江堰和武漢長江大橋。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都江堰和武漢長江大橋的相關歷史知識。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鄧小平的歷史貢獻。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3)本題以新中國外交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4)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相關基礎知識。
(1)共同智慧:根據材料“利用地勢和河道”“認真研究長江水文測量記錄和地質勘探數據、反復論證”分析可知都江堰和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所體現的共同智慧利用自然環境特點設計建造方法。
(2)突出貢獻:根據材料“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抗日根據地,率軍挺進大別山,指揮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戰役,解放南京等廣大地區”分析可知鄧小平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參與抗日戰爭,參加解放戰爭,指揮千里躍進大別山行動;根據材料“主持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根據材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鄧小平理論;根據材料“與英國談判,正式確認中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行使主權”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并促進香港回歸;根據材料“鄧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分析可知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3)A.根據材料“中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得以快速提升”“中國在全體經濟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態治理等領域頁獻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策’”分析可知新中國成立以米,中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發展完善。故該小題正確,應該填“√”。
B.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初,面對被排斥在西方主導的治理體系之外”分析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在當時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故該小題錯誤,應該填“×”。
(4)特點:根據材料“中國在全體經濟治理、政治治理、安全治理、生態治理等領域頁獻了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策’”分析可知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進程的特點是積極參與、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
12.【答案】觀點: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
論述:英國率先開始并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確立起“世界工廠”的地位,隨著工業革命向歐美的擴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英、美、德、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使這些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
綜上所述,科技革命帶來的科技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生產力,增強了國家力量,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影響
【解析】【分析】本題為論述題,根據新質生產力的特點和核心要素等信息分析可知,新質生產力是要靠科技創新才能實現,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因此,可以提煉觀點: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論述可以選取兩次工業革命等史實,論述時要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語言通暢。參考示例:觀點: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
論述:英國率先開始并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確立起“世界工廠”的地位,隨著工業革命向歐美的擴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英、美、德、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使這些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
綜上所述,科技革命帶來的科技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生產力,增強了國家力量,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故答案為:觀點: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論述:英國率先開始并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確立起“世界工廠”的地位,隨著工業革命向歐美的擴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在英、美、德、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使這些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
綜上所述,科技革命帶來的科技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生產力,增強了國家力量,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點評】本題為觀點論述試題。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科技創新與社會進步。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克斯县| 津南区| 永寿县| 行唐县| 卓资县| 云林县| 罗平县| 安新县| 镇原县| 广河县| 西乌| 富平县| 甘洛县| 山东省| 西吉县| 广东省| 抚宁县| 乐安县| 海原县| 商河县| 曲松县| 盘锦市| 曲麻莱县| 珲春市| 纳雍县| 九寨沟县| 嫩江县| 云和县| 常德市| 陆良县| 临湘市| 依安县| 乌兰县| 东山县| 定边县| 赤壁市| 通海县| 库尔勒市| 河间市| 盱眙县| 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