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2024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2024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

資源簡介

2024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
1.(2024九下·曲靖模擬)黃帝是我國古老傳說中一位著名部落首領。與他并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蚩尤 B.炎帝 C.堯 D.舜
2.(2024九下·曲靖模擬)獲取和解讀表格信息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下表反映的主題是( ?。?br/>派別 代表 主要主張
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提出尚賢,提倡節儉
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
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道家 莊子 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韓非 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A.王室衰微 B.民族交融 C.百家爭鳴 D.春秋爭霸
3.(2024九下·曲靖模擬)《宋書》記載:“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背霈F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中外交流頻繁
C.南方出現民族大交融 D.北方人民南遷
4.(2024九下·曲靖模擬)某同學繪制了下列的學習內容結構示意圖。其中“①”處應填入(  )
A.盛唐氣象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唐朝興衰
5.(2024九下·曲靖模擬)由臺州某劇團帶來的《戚繼光》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大劇院成功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反響極為熱烈。該劇鮮活重演的歷史事件是(  )
A.北擊匈奴 B.北上抗金
C.平定噶爾丹叛亂 D.解除東南沿海的倭患
6.(2024九下·曲靖模擬)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說:“炮聲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蔽闹械摹皯馉帯睉福ā 。?br/>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7.(2024九下·曲靖模擬)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1894年的那場‘成中國之巨禍’的大敗,讓學者、官員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認為需要一場更徹底的變革?!辈牧戏从沉耍ā 。?br/>A.實業救國成為國人共識 B.自然經濟徹底解體
C.國人救亡圖存的意識增強 D.師夷長技思想萌發
8.(2024九下·曲靖模擬)下圖反映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勝利,并引發各省紛紛響應,使清朝的統治土崩瓦解。該軍事行動是( ?。?br/>A.金田起義 B.武昌起義 C.萍瀏醴起義 D.黃花崗起義
9.(2024九下·曲靖模擬)下圖所示的會戰持續了三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該會戰是( ?。?br/>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
10.(2024九下·曲靖模擬)抗日戰爭勝利之際,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就中國未來的發展前途、建設大計在重慶進行了一次歷史性會談。這次“會談”的成果是( ?。?br/>A.建立了聯合政府 B.進行了軍隊整編
C.簽訂了“雙十協定” D.公布了國共合作宣言
11.(2024九下·曲靖模擬)下圖所示的戰役是(  )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分三路,橫渡長江,并迅速突破長江防線。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的統治覆滅,中華民國時期結束。
A.遼沈戰役 B.渡江戰役 C.平津戰役 D.沙家店戰役
12.(2024九下·曲靖模擬)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全票通過憲法,這標志著新中國第一部“人民的憲法”由此誕生,邁出新中國法治征途的關鍵一步。這部憲法是( ?。?br/>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民國約法》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3.(2024九下·曲靖模擬)下圖所反映的會議于1978年底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是(  )
A.展開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B.實行改革開放
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盡快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14.(2024九下·曲靖模擬)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印度,同印度總理尼赫魯舉行了會談,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的指導中印關系的基本原則是( ?。?br/>A.求同存異 B.一國兩制
C.九二共識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5.(2024九下·曲靖模擬)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形勢,研制核武器,發展原子能工業,是國家獨立、民族自強的重要保障。1964年10月16日,我國自行制造的第一顆原子彈在西部地區爆炸成功。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與此相關的科學家是(  )
A.袁隆平 B.鄧稼先 C.王大珩 D.屠呦呦
16.(2024九下·曲靖模擬)“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整個西歐社會的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币韵玛P于基督教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興起于巴勒斯坦地區
B.提出“眾生平等”,宣揚“忍耐順從”
C.亞歷山大帝國信奉基督教
D.公元前1世紀基督教傳入中國
17.(2024九下·曲靖模擬)黃遵憲在《日本國志》中說:孝德天皇始立年號“大化”,制班田收授法,行租庸調法,好儒崇佛,不重神道。孝德天皇此次仿效唐朝而進行的改革給本國帶來的影響是( ?。?br/>A.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B.由此進入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
C.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D.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
18.(2024九下·曲靖模擬)文藝復興是14世紀至17世紀歐洲文化和思想發展的一個歷史時期,是歐洲歷史上一次重大的新文化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百花齊放、碩果累累、群星爭艷、人才濟濟的光輝時代。下列有關文藝復興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復興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
B.促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C.標志著資產階級革命時代來臨
D.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
19.(2024九下·曲靖模擬)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議會的立法權,從財政和軍隊招募兩方面保證對國王的監督權。”此后英國逐步形成了( ?。?br/>A.君主立憲制 B.民主共和制 C.聯邦共和制 D.總統內閣制
20.(2024九下·曲靖模擬)下圖是某同學學習筆記中的標題,下列歷史事件產生的共同作用是( ?。?br/>第2課俄國的改革
第3課美國內戰
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
A.擺脫了民族危機 B.維護了國家統一
C.廢除了農奴制度 D.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21.(2024九下·曲靖模擬)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1870年以后,由此產生的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應用于各種工業生產領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是( ?。?br/>A.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
B.蒸汽機的改進和應用
C.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D.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壟斷組織
22.(2024九下·曲靖模擬)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規??涨暗慕洕笪C,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美國走出困局是依靠(  )
A.杜魯門主義 B.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羅斯福新政 D.馬歇爾計劃
23.(2024九下·曲靖模擬)在某同學的學習筆記中有以下關鍵詞:“萬隆會議”“納米比亞獨立”“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由此可知,他學習的主題是( ?。?br/>A.世界殖民體系的徹底崩潰 B.不結盟運動興起
C.發展中國家登上國際舞臺 D.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24.(2024九下·曲靖模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西歐和日本很快從戰爭的廢墟中恢復并發展起來。美國、西歐、日本發展的共同原因是(  )
A.憑借原有的工業基礎 B.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C.采用先進的科技成果 D.積極拓展世界市場
25.(2024九下·曲靖模擬)“與二戰后和冷戰后相比,當前大國力量對比的差距正在縮小,在政治方面,美國的領導力和主導力都在下降,歐洲的自主和自強意識在增強,俄羅斯力圖重振大國雄風,中國國際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辈牧戏从沉耍ā 。?br/>A.經濟全球化的加速推進 B.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C.新的世界格局已經形成 D.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26.(2024九下·曲靖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
——夏曾佑《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和前代比較,元代政治制度中有幾個比較明顯的變化:
①中央機構發展為省、臺、院三足鼎立;
②中央設置宣政院等機構處理民族和宗教事務。元朝政治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管理如此廣大疆域的多民族國家的一次嘗試,大都為后代所承襲。
——摘編自白鋼《中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某著名指揮家、作曲家回憶說:“我們的態度很堅決,必須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時零分零秒準時奏響中國國歌。我們已經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鐘都不能再等了。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中的“中國之政”主要指的是秦朝開創的哪項政治制度?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元朝為“管理如此廣大疆域”在地方實行了什么制度?
(3)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與材料三相關的歷史事件。這一事件踐行了什么偉大構想?
(4)綜合上述材料,提取史實(至少三個),圍繞“不斷演進的制度建設,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發展”的主題加以論述。(要求: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符合邏輯,表述成文,字數不少于80字)
27.(2024九下·曲靖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現代化之路,各種政治力量輪番嘗試,從學習西方技術到引進西方制度的探索,無不以失敗告終,沒有使中國走上現代化的強國之路。
材料二: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認為,蘇聯經濟遠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落后,蘇聯應該摒棄資本主義國家走過的工業化道路……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建成6000多個大企業,建立了拖拉機、汽車、飛機制造以及化工、電力等部門,修建了幾千千米鐵路,興建了鋼鐵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據蘇聯統計,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的工業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展,捷報頻傳……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材料三: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1840至1919年先進中國人在學習西方技術、引進西方制度方面探索的史實,并總結近代中國“探索現代化之路”受挫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蘇兩國在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上有什么共同點?
(3)根據材料三,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的意義。
(4)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工業化的認識。
28.(2024九下·曲靖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巴黎和會上,強權戰勝了公理,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這引發了愛國青年的極大憤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等十幾所學校的青年學生,高呼“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齊集天安門前游行示威。
材料二: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期間,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擾,遂轉移到浙江省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為掩護,繼續進行,最終完成會議議程。這艘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此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紅船精神”,站在歷史和時代發展的溯頭,矢志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前進,以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努力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材料三: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偉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10月21日)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這一事件爆發的導火線是什么?這一事件孕育了什么精神?
(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中“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指什么?這一大事變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紅軍長征途中兩次著名的軍事行動及其戰略意義。
(4)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民族精神的認識。
29.(2024九下·曲靖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4—1939年部分大事記
時間 事件
1914年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 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
1918年11月 德國投降
1929年 美國股市崩潰,經濟危機爆發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
1939年9月 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給各國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與破壞。這場大戰奪去了幾千萬人的生命,千千萬萬個家庭家破人亡,許多城鎮鄉村成為廢墟,……戰爭的勝利徹底摧毀了法西斯主義,使各國人民深刻反思,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使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客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傊诙问澜绱髴饛氐赘淖兞耸澜绲拿婷玻钌畹挠绊懥耸澜鐨v史的進程。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使它們從戰時盟友轉變為戰后的對手,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對抗。
——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歷史綱要》(下)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意義。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對抗”指什么?美蘇“從戰時盟友轉變為戰后的對手”的原因是什么?
(4)綜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炎帝和黃帝
【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相傳,距今約四五千年,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B項符合題意;
A: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酋長,在中國神話中的他是兵主戰神,A項不符合題意;
C:堯是黃帝之后的部落聯盟首領,C項不符合題意;
D:舜是堯之后的部落聯盟首領,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人文初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答案】C
【知識點】百家思想與“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表格內容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這種局面被稱為“百家爭鳴”,C項符合題意;
A:春秋戰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兼并戰爭不斷,與題干反映的各家學派思想主張不符,A項不符合題意;
B:春秋戰國是大分裂時期,民族之間交往頻繁,民族交融趨勢加強,但與題干反映的諸子百家主張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
D:春秋爭霸,使社會長期動蕩不安中,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嚴重的危害,但與題干反映的諸子百家主張不符,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答案】D
【知識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結合所學可知,西晉末年以來,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為江南的開發提供了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是江南走向興盛的主要原因,D項符合題意;
A:南方自然條件有約是江南地區開發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A項不符合題意;
B:中外交流在唐朝時期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江南地區的開發與中外交流頻繁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民族大交融是在北方出現,不是在南方,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江南地區的開發,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答案】A
【知識點】盛唐民族交往與交融;盛唐經濟的繁榮;盛唐開放的社會風氣;鑒真與玄奘
【解析】【分析】A:根據圖示信息和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時期在農業方面繁榮,出現曲轅犁和筒車;在制度方面,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在民族關系方面,文成公主入藏;在文學藝術上,唐詩繁榮;在對外開放上,鑒真東渡;社會風氣上,社會充滿活力,女性喜好騎馬、打球等,這些都是盛唐氣象的表現,A項符合題意;
B:鑒真東渡發生在唐玄宗時期,因此貞觀之治選項錯誤,B項不符合題意;
C:文成公主入藏發生在唐太宗時期,因此開元盛世選項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強調的是盛唐氣象,與唐朝衰落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盛唐氣象,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答案】D
【知識點】戚繼光抗倭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戚繼光》可知,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組織“戚家軍”,基本解除東南沿海的倭患,D項符合題意;
A:漢武帝時期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A項不符合題意;
B:岳飛是抗金名將,大敗金軍主力,收復許多失地,B項不符合題意;
C:清朝時期,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戚繼光抗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和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符合“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的描述,A項符合題意;
B: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與題干“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
C: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與題干“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不符,C項不符合題意;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最終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不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1894年的那場‘成中國之巨禍’的大敗”和結合所學可知,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后,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進一步喚醒國人挽救國家危亡的意識,C項符合題意;
A:實業救國不符合題干“一場更徹底的變革”,A項不符合題意;
B:自然經濟徹底解體與史實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
D:師夷長技思想萌發由鴉片戰爭失敗引發,與甲午中日戰爭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國人救亡圖存的意識,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8.【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一夜之間,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B項符合題意;
A:金田起義是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運動的開始,A項不符合題意;
C:萍瀏醴起義在武昌起義爆發之前,以失敗告終,C項不符合題意;
D:黃花崗起義是在廣州爆發的起義,在武昌起義之前,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武昌起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9.【答案】A
【知識點】淞滬會戰
【解析】【分析】A:根據所學可知,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A項符合題意;
B:太原會戰歷時1個多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B項不符合題意;
C:武漢會戰爆發于1938年6月,武漢會戰結束后,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C項不符合題意;
D:第三次長沙會戰爆發于1941年12月,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淞滬會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0.【答案】C
【知識點】重慶談判
【解析】【分析】C:根據所學可知,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經過40多天的艱苦談判,10月10日,國民黨被迫同中國共產黨正式簽署國共雙方代表《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也就是著名的《雙十協定》,C項符合題意;
A:中共與國民黨并未建立過聯合政府,A項不符合題意;
B:1946年召開的政協會議,討論了整編軍隊的問題,但并未實行,B項不符合題意;
D: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國共合作宣言,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重慶談判,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1.【答案】B
【知識點】渡江戰役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分三路,橫渡長江,并迅速突破長江防線。”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渡江戰役,B項符合題意;
A:遼沈戰役屬于戰略決戰階段的三大戰役,A項不符合題意;
C:平津戰役屬于戰略決戰階段的三大戰役,C項不符合題意;
D:沙家店戰役在1947年8月18日至20日,從根本上扭轉了西北的戰爭局勢,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渡江戰役,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答案】D
【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D項符合題意;
A:1912年由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項不符合題意;
B:袁世凱于民國三年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B項不符合題意;
C: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答案】B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1978年底在北京召開”可知這場會議是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B項符合題意;
A:1978年,思想界展開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A項不符合題意;
C: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項不符合題意;
D: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當前我國的主要矛盾,指出要盡快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4.【答案】D
【知識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印度,同印度總理尼赫魯舉行了會談,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和結合所學可知,1953年底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1954年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D項符合題意;
A:“求同存異”方針是1955年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方針,A項不符合題意;
B:一國兩制是針對港澳臺問題提出的基本國策,B項不符合題意;
C:九二共識是1992年達成的“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5.【答案】B
【知識點】“兩彈一星”
16.【答案】A
【知識點】基督教的興起與傳播
【解析】【分析】A:根據所學可知,公元1世紀,基督教誕生于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A項符合題意;
B: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提出“眾生平等”,宣揚“忍耐順從”,B項不符合題意;
C:亞歷山大帝國在公元前4世紀時期,基督教還未成立,C項不符合題意;
D:公元前1世紀,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基督教,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7.【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孝德天皇始立年號‘大化’,制班田收授法,行租庸調法,好儒崇佛,不重神道”和結合所學可知,班田收授法是大化改新的內容,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C項符合題意;
A: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明治維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A項不符合題意;
B: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日本由此進入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B項不符合題意;
D:明治維新后日本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8.【答案】D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次重大的新文化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百花齊放、碩果累累、群星爭艷、人才濟濟的光輝時代”結合所學可知,可知說明強調的是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D項符合題意;
A:題干強調的是文藝復興的作用,而非文藝復興的形式,A項不符合題意;
B:新航路開辟促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主要反映的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而非政治革命,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9.【答案】A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議會的立法權,從財政和軍隊招募兩方面保證對國王的監督權。此后英國逐步形成了”結合所學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英國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A項符合題意;
B:民主共和制與《權利法案》內容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
C:美國在1787年美國憲法根據分權制衡的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共和制,C項不符合題意;
D:總統內閣制與《權利法案》內容不符,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君主立憲制,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0.【答案】D
【知識點】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林肯與美國南北戰爭;日本明治維新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中的筆記標題和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黑奴制,掃除了美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使美國資本主義更加快速的發展起來,為其后成為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綜上,美國南北戰爭、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作用是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D項符合題意;
A:擺脫了民族危機只符合日本明治維新,與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B:維護了國家統一只符合美國內戰,不符合俄國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B項不符合題意;
C:廢除了農奴制度只符合俄國農奴制改革,和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1.【答案】A
【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根據所學可知,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A項符合題意;
B:蒸汽機的改進和應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與第二次工業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D: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壟斷組織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而不是顯著成就,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答案】C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規??涨暗慕洕笪C,美國走出困局”和結合所學可知,1929-1933年期間,資本主義國家爆發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以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逐漸擺脫經濟危機,走出困境。為擺脫經濟危機,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國家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背景,C項符合題意;
A: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與經濟危機的時間不符,A項不符合題意;
B:1942年1月,《聯合國家發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時間與經濟危機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
D:1947年,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重建歐洲經濟而實施的一項經濟援助計劃,旨在幫助歐洲恢復經濟和改善民生。該計劃得到了歐洲盟友的支持和參與,對歐洲經濟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3.【答案】D
【知識點】萬隆會議及“求同存異”外交方針;非洲獨立運動與“非洲年”;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萬隆會議”是亞非國家召開的會議,“納米比亞獨立”是非洲國家獨立的標志,“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拉丁美洲國家獨立的表現,“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是拉丁美洲國家獨立的表現,因此他學習的主題是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D項符合題意;
A:世界殖民體系的徹底崩潰的標志是納米比亞獨立,與萬隆會議”“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B:不結盟運動興起與“萬隆會議”“納米比亞獨立”“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發展中國家登上國際舞臺與萬隆會議”有關,與“納米比亞獨立”“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4.【答案】C
【知識點】戰后的歐洲的聯合;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戰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C:根據所學可知,二戰后,美國、西歐、日本都采用先進的科技成果,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項符合題意;
A:美國在二戰前就擁有了雄厚的工業基礎,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西歐和日本在二戰后經濟遭到嚴重破壞,A項不符合題意;
B:二戰后,美國在日本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B項不符合題意;
D:二戰后,美國積極拓展世界市場,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美國、西歐、日本發展的共同原因,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5.【答案】B
【知識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當前大國力量對比的差距正在縮小,美國的領導力和主導力在下降,歐洲的自主自強意識在增強,俄羅斯力圖重振大國雄風,中國國際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可知,當前美國、歐洲、俄羅斯、中國的國家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特別是美國的領導力和主導力在下降,歐洲、俄羅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在提高,反映出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B項符合題意;
A:題干中沒有涉及經濟全球化的情況,A項不符合題意;
C:新的世界格局還在形成中,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世界多極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6.【答案】(1)中央集權制度。
(2)行省制度。
(3)事件:香港回歸祖國。構想:“一國兩制”構想。
(4)示例:史實:中央集權制度,省、臺、院和行省制度,一國兩制。
論述:秦統一后,開創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建立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有利于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央機構發展為省、臺、院三足鼎立:中央設置宣政院等機構處理民族和宗教事務:在地方管理上,實行行省制度,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成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綜上所述,從古至今的制度建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發展。
【知識點】行省制度及其影響;澳門回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秦確立中央集權制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和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之后各朝代基本沿用了這一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2)根據所學可知,元朝針對龐大的疆域,在地方上設置了10個行省,即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3)根據材料三“我們的態度很堅決,必須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時零分零秒準時奏響中國國歌。我們已經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鐘都不能再等了”和結合所學可知,材料體現的是1997年7月7日香港回歸祖國。結合所學可知,香港回歸踐行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即在堅持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臺灣可以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
(4)要求選取三個史實論述制度演進促進國家統一和社會發展這一主題,可以就前面三小題中的項制度進行確定,分別是中央集權制度、行省制和一國兩制。在論述過程中分別對三項制度進行介紹,并且對其重要歷史意義進行分析。示例:史實:中央集權制度,省、臺、院和行省制度,一國兩制。論述:秦統一后,開創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建立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有利于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央機構發展為省、臺、院三足鼎立:中央設置宣政院等機構處理民族和宗教事務:在地方管理上,實行行省制度,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成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綜上所述,從古至今的制度建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發展。
故答案為:
(1)制度:中央集權制度。
(2)制度:行省制度。
(3)事件:香港回歸祖國。構想:“一國兩制”構想。
(4)示例:史實:中央集權制度,省、臺、院和行省制度,一國兩制。論述:秦統一后,開創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建立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有利于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央機構發展為省、臺、院三足鼎立:中央設置宣政院等機構處理民族和宗教事務:在地方管理上,實行行省制度,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成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綜上所述,從古至今的制度建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發展。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中央集權制度、行省制度、香港回歸祖國,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政治制度:根據材料“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保Y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之后各朝代基本沿用了這一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2)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針對龐大的疆域,在地方上設置了10個行省,即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3)事件:歷史事件:根據材料“我們的態度很堅決,必須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時零分零秒準時奏響中國國歌。我們已經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鐘都不能再等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的是1997年7月7日香港回歸祖國。
構想: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香港回歸踐行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即在堅持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臺灣可以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
(4)要求選取三個史實論述制度演進促進國家統一和社會發展這一主題,可以就前面三小題中的項制度進行確定,分別是中央集權制度、行省制和一國兩制。在論述過程中分別對三項制度進行介紹,并且對其重要歷史意義進行分析。
示例:史實:中央集權制度,省、臺、院和行省制度,一國兩制。 論述:秦統一后,開創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建立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有利于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央機構發展為省、臺、院三足鼎立:中央設置宣政院等機構處理民族和宗教事務:在地方管理上,實行行省制度,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成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綜上所述,從古至今的制度建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發展。
27.【答案】(1)史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或辛亥革命)。原因: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缺乏一個先進的、強有力的政黨領導等。
(2)都重視優先發展重工業。都通過五年計劃開展工業化建設。工業化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3)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一些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4)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歷史階段,工業化的起點不同,道路不同,技術革命的內容不同,工業化的速度也不同。工業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不僅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社會、政治、法律、文化、觀念及習俗也會相應發生變革,從而實現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工業化是發展中國家由落后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具體體現等。
【知識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影響和啟示;第一個五年計劃;斯大林模式的影響及弊端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現代化之路,各種政治力量輪番嘗試”和結合所學可知,1840年后學習西方技術的運動是洋務運動,學西西方制度的時間是戊戌變法(或辛亥革命)。兩次運動失敗的原因是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缺乏一個先進的、強有力的政黨領導等。
(2)根據材料二“蘇聯應該摒棄資本主義國家走過的工業化道路……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建成6000多個大企業,建立了拖拉機、汽車、飛機制造以及化工、電力等部門,修建了幾千千米鐵路,興建了鋼鐵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和結合所學可知,都重視優先發展重工業;根據材料二“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據蘇聯統計,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的工業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和結合所學可知,都通過五年計劃開展工業化建設和工業化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3)根據材料三“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和結合所學可知,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一些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4)綜合上述材料可從工業化的重要性、發展道路的不同、工業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等角度進行論述,如: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歷史階段,工業化的起點不同,道路不同,技術革命的內容不同,工業化的速度也不同。工業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不僅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社會、政治、法律、文化、觀念及習俗也會相應發生變革,從而實現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工業化是發展中國家由落后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具體體現等。
故答案為:
(1)史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或辛亥革命)。原因: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缺乏一個先進的、強有力的政黨領導等。
(2)共同點:都重視優先發展重工業。都通過五年計劃開展工業化建設。工業化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3)意義: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一些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4)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歷史階段,工業化的起點不同,道路不同,技術革命的內容不同,工業化的速度也不同。工業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不僅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社會、政治、法律、文化、觀念及習俗也會相應發生變革,從而實現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工業化是發展中國家由落后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具體體現等。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一五計劃、中國式現代化,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史實:根據材料一“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現代化之路,各種政治力量輪番嘗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后學習西方技術的運動是洋務運動,學西西方制度的時間是戊戌變法(或辛亥革命)。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次運動失敗的原因是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缺乏一個先進的、強有力的政黨領導等。
(2)共同點:根據材料二“蘇聯應該摒棄資本主義國家走過的工業化道路……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建成6000多個大企業,建立了拖拉機、汽車、飛機制造以及化工、電力等部門,修建了幾千千米鐵路,興建了鋼鐵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都重視優先發展重工業;根據材料二“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據蘇聯統計,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的工業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都通過五年計劃開展工業化建設和工業化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3)意義:根據材料三“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一些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4)認識:綜合上述材料可從工業化的重要性、發展道路的不同、工業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等角度進行論述,如: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歷史階段,工業化的起點不同,道路不同,技術革命的內容不同,工業化的速度也不同。工業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不僅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社會、政治、法律、文化、觀念及習俗也會相應發生變革,從而實現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工業化是發展中國家由落后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具體體現等。
28.【答案】(1)事件:五四運動。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
(2)大事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影響: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等。
(4)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維系、協調、凝聚民族內部關系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和推動我們朝著共同目標積極奮進的精神動力。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識點】五四運動;紅軍長征;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可知,這些口號是五四運動的口號。根據材料一“巴黎和會上,強權戰勝了公理,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這引發了愛國青年的極大憤慨。”可知,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結合所學可知,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
(2)根據材料二“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期間,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擾,遂轉移到浙江省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和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開幕,因受法租界巡捕的干擾,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根據所學可知,紅軍長征途中的著名軍事行動有,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等。
(4)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從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的共同點和對國家、社會的影響來分析。如: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維系、協調、凝聚民族內部關系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和推動我們朝著共同目標積極奮進的精神動力。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
故答案為:
(1)事件:五四運動。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
(2)大事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影響: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軍事行動: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等。
(4)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維系、協調、凝聚民族內部關系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和推動我們朝著共同目標積極奮進的精神動力。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事件:根據材料一“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可知,這些口號是五四運動的口號。
導火線:根據材料一“巴黎和會上,強權戰勝了公理,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這引發了愛國青年的極大憤慨?!笨芍?,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
精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
(2)大事變:根據材料二“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期間,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擾,遂轉移到浙江省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開幕,因受法租界巡捕的干擾,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軍事行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長征途中的著名軍事行動有,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等。
(4)認識: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從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的共同點和對國家、社會的影響來分析。如: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維系、協調、凝聚民族內部關系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和推動我們朝著共同目標積極奮進的精神動力。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
29.【答案】(1)因素: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俄國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政治原因: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2)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的摧毀了法西斯主義,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和平進步力量壯大。客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3)美蘇冷戰。
原因: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
(4)啟示:戰爭是殘酷的,世界人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敵人才能勝利:冷戰和熱戰都不利于世界和平。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進程及結果;二戰的爆發與主要戰場;雅爾塔會議與二戰勝利、性質及影響;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表格內容可知,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因素是1917年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政治因素是199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2)根據材料二“爭的勝利徹底摧毀了法西斯主義,使各國人民深刻反思,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使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客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的摧毀了法西斯主義,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和平進步力量壯大??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3)根據材料三“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對抗”和結合所學可知,對抗指的是美蘇冷戰。結合所學可知,美蘇兩國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
(4)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戰爭是殘酷的,世界人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敵人才能勝利:冷戰和熱戰都不利于世界和平。
故答案為:
(1)因素: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俄國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政治原因: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2)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的摧毀了法西斯主義,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和平進步力量壯大??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3)美蘇冷戰。原因: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
(4)啟示:戰爭是殘酷的,世界人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敵人才能勝利:冷戰和熱戰都不利于世界和平。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兩次世界大戰、冷戰,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因素:根據材料一表格內容可知,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因素是1917年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政治原因:根據材料一表格內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政治因素是199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2)意義:根據材料二“爭的勝利徹底摧毀了法西斯主義,使各國人民深刻反思,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使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客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笨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的摧毀了法西斯主義,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和平進步力量壯大??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3)根據材料三“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對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抗指的是美蘇冷戰。
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蘇兩國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
(4)啟示: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戰爭是殘酷的,世界人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敵人才能勝利:冷戰和熱戰都不利于世界和平。
1 / 12024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
1.(2024九下·曲靖模擬)黃帝是我國古老傳說中一位著名部落首領。與他并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蚩尤 B.炎帝 C.堯 D.舜
【答案】B
【知識點】炎帝和黃帝
【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相傳,距今約四五千年,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B項符合題意;
A: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酋長,在中國神話中的他是兵主戰神,A項不符合題意;
C:堯是黃帝之后的部落聯盟首領,C項不符合題意;
D:舜是堯之后的部落聯盟首領,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人文初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024九下·曲靖模擬)獲取和解讀表格信息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下表反映的主題是(  )
派別 代表 主要主張
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提出尚賢,提倡節儉
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
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道家 莊子 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韓非 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A.王室衰微 B.民族交融 C.百家爭鳴 D.春秋爭霸
【答案】C
【知識點】百家思想與“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表格內容可知,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不同的主張,希望用自己的學說解決社會問題,這種局面被稱為“百家爭鳴”,C項符合題意;
A:春秋戰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兼并戰爭不斷,與題干反映的各家學派思想主張不符,A項不符合題意;
B:春秋戰國是大分裂時期,民族之間交往頻繁,民族交融趨勢加強,但與題干反映的諸子百家主張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
D:春秋爭霸,使社會長期動蕩不安中,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嚴重的危害,但與題干反映的諸子百家主張不符,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3.(2024九下·曲靖模擬)《宋書》記載:“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br/>A.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中外交流頻繁
C.南方出現民族大交融 D.北方人民南遷
【答案】D
【知識點】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結合所學可知,西晉末年以來,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為江南的開發提供了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是江南走向興盛的主要原因,D項符合題意;
A:南方自然條件有約是江南地區開發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A項不符合題意;
B:中外交流在唐朝時期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江南地區的開發與中外交流頻繁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民族大交融是在北方出現,不是在南方,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江南地區的開發,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2024九下·曲靖模擬)某同學繪制了下列的學習內容結構示意圖。其中“①”處應填入( ?。?br/>A.盛唐氣象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唐朝興衰
【答案】A
【知識點】盛唐民族交往與交融;盛唐經濟的繁榮;盛唐開放的社會風氣;鑒真與玄奘
【解析】【分析】A:根據圖示信息和結合所學可知,唐朝時期在農業方面繁榮,出現曲轅犁和筒車;在制度方面,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在民族關系方面,文成公主入藏;在文學藝術上,唐詩繁榮;在對外開放上,鑒真東渡;社會風氣上,社會充滿活力,女性喜好騎馬、打球等,這些都是盛唐氣象的表現,A項符合題意;
B:鑒真東渡發生在唐玄宗時期,因此貞觀之治選項錯誤,B項不符合題意;
C:文成公主入藏發生在唐太宗時期,因此開元盛世選項錯誤,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強調的是盛唐氣象,與唐朝衰落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盛唐氣象,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5.(2024九下·曲靖模擬)由臺州某劇團帶來的《戚繼光》在北京的中國國家大劇院成功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反響極為熱烈。該劇鮮活重演的歷史事件是( ?。?br/>A.北擊匈奴 B.北上抗金
C.平定噶爾丹叛亂 D.解除東南沿海的倭患
【答案】D
【知識點】戚繼光抗倭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戚繼光》可知,戚繼光是明朝抗倭名將,組織“戚家軍”,基本解除東南沿海的倭患,D項符合題意;
A:漢武帝時期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A項不符合題意;
B:岳飛是抗金名將,大敗金軍主力,收復許多失地,B項不符合題意;
C:清朝時期,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戚繼光抗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2024九下·曲靖模擬)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說:“炮聲震撼了中國,也震撼了亞洲。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文中的“戰爭”應指( ?。?br/>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答案】A
【知識點】第一次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和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符合“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的描述,A項符合題意;
B:第二次鴉片戰爭進一步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與題干“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
C: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大大加深,與題干“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不符,C項不符合題意;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最終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不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鴉片戰爭,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7.(2024九下·曲靖模擬)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1894年的那場‘成中國之巨禍’的大敗,讓學者、官員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認為需要一場更徹底的變革?!辈牧戏从沉耍ā 。?br/>A.實業救國成為國人共識 B.自然經濟徹底解體
C.國人救亡圖存的意識增強 D.師夷長技思想萌發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馬關條約》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1894年的那場‘成中國之巨禍’的大敗”和結合所學可知,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后,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進一步喚醒國人挽救國家危亡的意識,C項符合題意;
A:實業救國不符合題干“一場更徹底的變革”,A項不符合題意;
B:自然經濟徹底解體與史實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
D:師夷長技思想萌發由鴉片戰爭失敗引發,與甲午中日戰爭無關,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國人救亡圖存的意識,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8.(2024九下·曲靖模擬)下圖反映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勝利,并引發各省紛紛響應,使清朝的統治土崩瓦解。該軍事行動是( ?。?br/>A.金田起義 B.武昌起義 C.萍瀏醴起義 D.黃花崗起義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解析】【分析】B:根據所學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一夜之間,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B項符合題意;
A:金田起義是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運動的開始,A項不符合題意;
C:萍瀏醴起義在武昌起義爆發之前,以失敗告終,C項不符合題意;
D:黃花崗起義是在廣州爆發的起義,在武昌起義之前,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武昌起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9.(2024九下·曲靖模擬)下圖所示的會戰持續了三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該會戰是(  )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
【答案】A
【知識點】淞滬會戰
【解析】【分析】A:根據所學可知,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A項符合題意;
B:太原會戰歷時1個多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B項不符合題意;
C:武漢會戰爆發于1938年6月,武漢會戰結束后,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C項不符合題意;
D:第三次長沙會戰爆發于1941年12月,這次會戰的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淞滬會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0.(2024九下·曲靖模擬)抗日戰爭勝利之際,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就中國未來的發展前途、建設大計在重慶進行了一次歷史性會談。這次“會談”的成果是( ?。?br/>A.建立了聯合政府 B.進行了軍隊整編
C.簽訂了“雙十協定” D.公布了國共合作宣言
【答案】C
【知識點】重慶談判
【解析】【分析】C:根據所學可知,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經過40多天的艱苦談判,10月10日,國民黨被迫同中國共產黨正式簽署國共雙方代表《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也就是著名的《雙十協定》,C項符合題意;
A:中共與國民黨并未建立過聯合政府,A項不符合題意;
B:1946年召開的政協會議,討論了整編軍隊的問題,但并未實行,B項不符合題意;
D: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國共合作宣言,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重慶談判,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1.(2024九下·曲靖模擬)下圖所示的戰役是( ?。?br/>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分三路,橫渡長江,并迅速突破長江防線。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的統治覆滅,中華民國時期結束。
A.遼沈戰役 B.渡江戰役 C.平津戰役 D.沙家店戰役
【答案】B
【知識點】渡江戰役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分三路,橫渡長江,并迅速突破長江防線?!笨芍?,材料描述的是渡江戰役,B項符合題意;
A:遼沈戰役屬于戰略決戰階段的三大戰役,A項不符合題意;
C:平津戰役屬于戰略決戰階段的三大戰役,C項不符合題意;
D:沙家店戰役在1947年8月18日至20日,從根本上扭轉了西北的戰爭局勢,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渡江戰役,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2024九下·曲靖模擬)1954年9月20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全票通過憲法,這標志著新中國第一部“人民的憲法”由此誕生,邁出新中國法治征途的關鍵一步。這部憲法是( ?。?br/>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華民國約法》
C.《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答案】D
【知識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D項符合題意;
A:1912年由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項不符合題意;
B:袁世凱于民國三年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B項不符合題意;
C: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3.(2024九下·曲靖模擬)下圖所反映的會議于1978年底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是( ?。?br/>A.展開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B.實行改革開放
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盡快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答案】B
【知識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1978年底在北京召開”可知這場會議是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B項符合題意;
A:1978年,思想界展開了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A項不符合題意;
C: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項不符合題意;
D: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當前我國的主要矛盾,指出要盡快把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4.(2024九下·曲靖模擬)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印度,同印度總理尼赫魯舉行了會談,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的指導中印關系的基本原則是( ?。?br/>A.求同存異 B.一國兩制
C.九二共識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答案】D
【知識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印度,同印度總理尼赫魯舉行了會談,兩國總理發表聯合聲明”和結合所學可知,1953年底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1954年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D項符合題意;
A:“求同存異”方針是1955年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方針,A項不符合題意;
B:一國兩制是針對港澳臺問題提出的基本國策,B項不符合題意;
C:九二共識是1992年達成的“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5.(2024九下·曲靖模擬)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形勢,研制核武器,發展原子能工業,是國家獨立、民族自強的重要保障。1964年10月16日,我國自行制造的第一顆原子彈在西部地區爆炸成功。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與此相關的科學家是( ?。?br/>A.袁隆平 B.鄧稼先 C.王大珩 D.屠呦呦
【答案】B
【知識點】“兩彈一星”
16.(2024九下·曲靖模擬)“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整個西歐社會的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以下關于基督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興起于巴勒斯坦地區
B.提出“眾生平等”,宣揚“忍耐順從”
C.亞歷山大帝國信奉基督教
D.公元前1世紀基督教傳入中國
【答案】A
【知識點】基督教的興起與傳播
【解析】【分析】A:根據所學可知,公元1世紀,基督教誕生于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A項符合題意;
B: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提出“眾生平等”,宣揚“忍耐順從”,B項不符合題意;
C:亞歷山大帝國在公元前4世紀時期,基督教還未成立,C項不符合題意;
D:公元前1世紀,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基督教,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7.(2024九下·曲靖模擬)黃遵憲在《日本國志》中說:孝德天皇始立年號“大化”,制班田收授法,行租庸調法,好儒崇佛,不重神道。孝德天皇此次仿效唐朝而進行的改革給本國帶來的影響是(  )
A.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B.由此進入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
C.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D.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
【答案】C
【知識點】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孝德天皇始立年號‘大化’,制班田收授法,行租庸調法,好儒崇佛,不重神道”和結合所學可知,班田收授法是大化改新的內容,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C項符合題意;
A:1868年,明治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明治維新后日本迅速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A項不符合題意;
B: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源氏首領源賴朝獲得“征夷大將軍”稱號,設幕府于鐮倉,日本由此進入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B項不符合題意;
D:明治維新后日本開啟了近代化的進程,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8.(2024九下·曲靖模擬)文藝復興是14世紀至17世紀歐洲文化和思想發展的一個歷史時期,是歐洲歷史上一次重大的新文化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百花齊放、碩果累累、群星爭艷、人才濟濟的光輝時代。下列有關文藝復興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復興了古代希臘羅馬文化
B.促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
C.標志著資產階級革命時代來臨
D.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
【答案】D
【知識點】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次重大的新文化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百花齊放、碩果累累、群星爭艷、人才濟濟的光輝時代”結合所學可知,可知說明強調的是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D項符合題意;
A:題干強調的是文藝復興的作用,而非文藝復興的形式,A項不符合題意;
B:新航路開辟促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B項不符合題意;
C:題干主要反映的是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而非政治革命,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9.(2024九下·曲靖模擬)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議會的立法權,從財政和軍隊招募兩方面保證對國王的監督權?!贝撕笥鸩叫纬闪耍ā 。?br/>A.君主立憲制 B.民主共和制 C.聯邦共和制 D.總統內閣制
【答案】A
【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解析】【分析】A:根據題干“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議會的立法權,從財政和軍隊招募兩方面保證對國王的監督權。此后英國逐步形成了”結合所學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英國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君主立憲制逐漸形成,A項符合題意;
B:民主共和制與《權利法案》內容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
C:美國在1787年美國憲法根據分權制衡的原則設計了一個聯邦共和制,C項不符合題意;
D:總統內閣制與《權利法案》內容不符,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君主立憲制,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0.(2024九下·曲靖模擬)下圖是某同學學習筆記中的標題,下列歷史事件產生的共同作用是( ?。?br/>第2課俄國的改革
第3課美國內戰
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
A.擺脫了民族危機 B.維護了國家統一
C.廢除了農奴制度 D.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答案】D
【知識點】俄國農奴制的改革與廢除;林肯與美國南北戰爭;日本明治維新
【解析】【分析】D:根據題干中的筆記標題和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黑奴制,掃除了美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障礙,使美國資本主義更加快速的發展起來,為其后成為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綜上,美國南北戰爭、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作用是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D項符合題意;
A:擺脫了民族危機只符合日本明治維新,與俄國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B:維護了國家統一只符合美國內戰,不符合俄國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B項不符合題意;
C:廢除了農奴制度只符合俄國農奴制改革,和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1.(2024九下·曲靖模擬)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1870年以后,由此產生的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應用于各種工業生產領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是( ?。?br/>A.電力技術的廣泛應用
B.蒸汽機的改進和應用
C.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D.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壟斷組織
【答案】A
【知識點】第二次工業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根據所學可知,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A項符合題意;
B:蒸汽機的改進和應用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與第二次工業革命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與第二次工業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D: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壟斷組織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而不是顯著成就,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2.(2024九下·曲靖模擬)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美國走出困局是依靠(  )
A.杜魯門主義 B.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羅斯福新政 D.馬歇爾計劃
【答案】C
【知識點】羅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C:根據題干“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美國走出困局”和結合所學可知,1929-1933年期間,資本主義國家爆發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以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逐漸擺脫經濟危機,走出困境。為擺脫經濟危機,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國家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背景,C項符合題意;
A: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冷戰開始,與經濟危機的時間不符,A項不符合題意;
B:1942年1月,《聯合國家發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時間與經濟危機不符,B項不符合題意;
D:1947年,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為重建歐洲經濟而實施的一項經濟援助計劃,旨在幫助歐洲恢復經濟和改善民生。該計劃得到了歐洲盟友的支持和參與,對歐洲經濟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3.(2024九下·曲靖模擬)在某同學的學習筆記中有以下關鍵詞:“萬隆會議”“納米比亞獨立”“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由此可知,他學習的主題是( ?。?br/>A.世界殖民體系的徹底崩潰 B.不結盟運動興起
C.發展中國家登上國際舞臺 D.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答案】D
【知識點】萬隆會議及“求同存異”外交方針;非洲獨立運動與“非洲年”;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解析】【分析】D:根據所學可知,“萬隆會議”是亞非國家召開的會議,“納米比亞獨立”是非洲國家獨立的標志,“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拉丁美洲國家獨立的表現,“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是拉丁美洲國家獨立的表現,因此他學習的主題是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D項符合題意;
A:世界殖民體系的徹底崩潰的標志是納米比亞獨立,與萬隆會議”“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無關,A項不符合題意;
B:不結盟運動興起與“萬隆會議”“納米比亞獨立”“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C:發展中國家登上國際舞臺與萬隆會議”有關,與“納米比亞獨立”“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巴拿馬收回運河區主權”無關,C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4.(2024九下·曲靖模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西歐和日本很快從戰爭的廢墟中恢復并發展起來。美國、西歐、日本發展的共同原因是( ?。?br/>A.憑借原有的工業基礎 B.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C.采用先進的科技成果 D.積極拓展世界市場
【答案】C
【知識點】戰后的歐洲的聯合;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戰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C:根據所學可知,二戰后,美國、西歐、日本都采用先進的科技成果,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C項符合題意;
A:美國在二戰前就擁有了雄厚的工業基礎,二戰后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西歐和日本在二戰后經濟遭到嚴重破壞,A項不符合題意;
B:二戰后,美國在日本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B項不符合題意;
D:二戰后,美國積極拓展世界市場,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美國、西歐、日本發展的共同原因,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5.(2024九下·曲靖模擬)“與二戰后和冷戰后相比,當前大國力量對比的差距正在縮小,在政治方面,美國的領導力和主導力都在下降,歐洲的自主和自強意識在增強,俄羅斯力圖重振大國雄風,中國國際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辈牧戏从沉耍ā 。?br/>A.經濟全球化的加速推進 B.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C.新的世界格局已經形成 D.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答案】B
【知識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解析】【分析】B:根據題干“當前大國力量對比的差距正在縮小,美國的領導力和主導力在下降,歐洲的自主自強意識在增強,俄羅斯力圖重振大國雄風,中國國際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可知,當前美國、歐洲、俄羅斯、中國的國家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特別是美國的領導力和主導力在下降,歐洲、俄羅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在提高,反映出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加強,B項符合題意;
A:題干中沒有涉及經濟全球化的情況,A項不符合題意;
C:新的世界格局還在形成中,C項不符合題意;
D:題干未體現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世界多極化,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6.(2024九下·曲靖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
——夏曾佑《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和前代比較,元代政治制度中有幾個比較明顯的變化:
①中央機構發展為省、臺、院三足鼎立;
②中央設置宣政院等機構處理民族和宗教事務。元朝政治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管理如此廣大疆域的多民族國家的一次嘗試,大都為后代所承襲。
——摘編自白鋼《中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某著名指揮家、作曲家回憶說:“我們的態度很堅決,必須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時零分零秒準時奏響中國國歌。我們已經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鐘都不能再等了。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中的“中國之政”主要指的是秦朝開創的哪項政治制度?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元朝為“管理如此廣大疆域”在地方實行了什么制度?
(3)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與材料三相關的歷史事件。這一事件踐行了什么偉大構想?
(4)綜合上述材料,提取史實(至少三個),圍繞“不斷演進的制度建設,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發展”的主題加以論述。(要求: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符合邏輯,表述成文,字數不少于80字)
【答案】(1)中央集權制度。
(2)行省制度。
(3)事件:香港回歸祖國。構想:“一國兩制”構想。
(4)示例:史實:中央集權制度,省、臺、院和行省制度,一國兩制。
論述:秦統一后,開創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建立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有利于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央機構發展為省、臺、院三足鼎立:中央設置宣政院等機構處理民族和宗教事務:在地方管理上,實行行省制度,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成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綜上所述,從古至今的制度建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發展。
【知識點】行省制度及其影響;澳門回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秦確立中央集權制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和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之后各朝代基本沿用了這一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2)根據所學可知,元朝針對龐大的疆域,在地方上設置了10個行省,即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3)根據材料三“我們的態度很堅決,必須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時零分零秒準時奏響中國國歌。我們已經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鐘都不能再等了”和結合所學可知,材料體現的是1997年7月7日香港回歸祖國。結合所學可知,香港回歸踐行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即在堅持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臺灣可以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
(4)要求選取三個史實論述制度演進促進國家統一和社會發展這一主題,可以就前面三小題中的項制度進行確定,分別是中央集權制度、行省制和一國兩制。在論述過程中分別對三項制度進行介紹,并且對其重要歷史意義進行分析。示例:史實:中央集權制度,省、臺、院和行省制度,一國兩制。論述:秦統一后,開創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建立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有利于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央機構發展為省、臺、院三足鼎立:中央設置宣政院等機構處理民族和宗教事務:在地方管理上,實行行省制度,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成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綜上所述,從古至今的制度建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發展。
故答案為:
(1)制度:中央集權制度。
(2)制度:行省制度。
(3)事件:香港回歸祖國。構想:“一國兩制”構想。
(4)示例:史實:中央集權制度,省、臺、院和行省制度,一國兩制。論述:秦統一后,開創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建立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有利于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央機構發展為省、臺、院三足鼎立:中央設置宣政院等機構處理民族和宗教事務:在地方管理上,實行行省制度,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成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綜上所述,從古至今的制度建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發展。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中央集權制度、行省制度、香港回歸祖國,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政治制度:根據材料“中國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之后各朝代基本沿用了這一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2)制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針對龐大的疆域,在地方上設置了10個行省,即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3)事件:歷史事件:根據材料“我們的態度很堅決,必須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時零分零秒準時奏響中國國歌。我們已經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鐘都不能再等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的是1997年7月7日香港回歸祖國。
構想: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香港回歸踐行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即在堅持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臺灣可以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
(4)要求選取三個史實論述制度演進促進國家統一和社會發展這一主題,可以就前面三小題中的項制度進行確定,分別是中央集權制度、行省制和一國兩制。在論述過程中分別對三項制度進行介紹,并且對其重要歷史意義進行分析。
示例:史實:中央集權制度,省、臺、院和行省制度,一國兩制。 論述:秦統一后,開創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建立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有利于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央機構發展為省、臺、院三足鼎立:中央設置宣政院等機構處理民族和宗教事務:在地方管理上,實行行省制度,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構想,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成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綜上所述,從古至今的制度建設,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發展。
27.(2024九下·曲靖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現代化之路,各種政治力量輪番嘗試,從學習西方技術到引進西方制度的探索,無不以失敗告終,沒有使中國走上現代化的強國之路。
材料二:斯大林等蘇聯領導人認為,蘇聯經濟遠比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落后,蘇聯應該摒棄資本主義國家走過的工業化道路……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建成6000多個大企業,建立了拖拉機、汽車、飛機制造以及化工、電力等部門,修建了幾千千米鐵路,興建了鋼鐵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據蘇聯統計,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的工業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鋼鐵、煤炭、電力、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快速發展,捷報頻傳……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材料三: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1840至1919年先進中國人在學習西方技術、引進西方制度方面探索的史實,并總結近代中國“探索現代化之路”受挫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蘇兩國在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上有什么共同點?
(3)根據材料三,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的意義。
(4)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工業化的認識。
【答案】(1)史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或辛亥革命)。原因: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缺乏一個先進的、強有力的政黨領導等。
(2)都重視優先發展重工業。都通過五年計劃開展工業化建設。工業化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3)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一些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4)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歷史階段,工業化的起點不同,道路不同,技術革命的內容不同,工業化的速度也不同。工業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不僅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社會、政治、法律、文化、觀念及習俗也會相應發生變革,從而實現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工業化是發展中國家由落后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具體體現等。
【知識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影響和啟示;第一個五年計劃;斯大林模式的影響及弊端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現代化之路,各種政治力量輪番嘗試”和結合所學可知,1840年后學習西方技術的運動是洋務運動,學西西方制度的時間是戊戌變法(或辛亥革命)。兩次運動失敗的原因是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缺乏一個先進的、強有力的政黨領導等。
(2)根據材料二“蘇聯應該摒棄資本主義國家走過的工業化道路……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建成6000多個大企業,建立了拖拉機、汽車、飛機制造以及化工、電力等部門,修建了幾千千米鐵路,興建了鋼鐵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和結合所學可知,都重視優先發展重工業;根據材料二“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據蘇聯統計,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的工業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和結合所學可知,都通過五年計劃開展工業化建設和工業化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3)根據材料三“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和結合所學可知,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一些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4)綜合上述材料可從工業化的重要性、發展道路的不同、工業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等角度進行論述,如: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歷史階段,工業化的起點不同,道路不同,技術革命的內容不同,工業化的速度也不同。工業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不僅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社會、政治、法律、文化、觀念及習俗也會相應發生變革,從而實現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工業化是發展中國家由落后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具體體現等。
故答案為:
(1)史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或辛亥革命)。原因: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缺乏一個先進的、強有力的政黨領導等。
(2)共同點:都重視優先發展重工業。都通過五年計劃開展工業化建設。工業化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3)意義: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一些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4)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歷史階段,工業化的起點不同,道路不同,技術革命的內容不同,工業化的速度也不同。工業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不僅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社會、政治、法律、文化、觀念及習俗也會相應發生變革,從而實現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工業化是發展中國家由落后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具體體現等。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一五計劃、中國式現代化,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史實:根據材料一“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現代化之路,各種政治力量輪番嘗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后學習西方技術的運動是洋務運動,學西西方制度的時間是戊戌變法(或辛亥革命)。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次運動失敗的原因是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缺乏一個先進的、強有力的政黨領導等。
(2)共同點:根據材料二“蘇聯應該摒棄資本主義國家走過的工業化道路……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建成6000多個大企業,建立了拖拉機、汽車、飛機制造以及化工、電力等部門,修建了幾千千米鐵路,興建了鋼鐵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以蘇聯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都重視優先發展重工業;根據材料二“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后,據蘇聯統計,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的工業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和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都通過五年計劃開展工業化建設和工業化建設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3)意義:根據材料三“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一些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
(4)認識:綜合上述材料可從工業化的重要性、發展道路的不同、工業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等角度進行論述,如: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工業化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歷史階段,工業化的起點不同,道路不同,技術革命的內容不同,工業化的速度也不同。工業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在推進工業化的過程中,不僅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發生變化,社會、政治、法律、文化、觀念及習俗也會相應發生變革,從而實現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工業化是發展中國家由落后狀態轉變為發達狀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具體體現等。
28.(2024九下·曲靖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巴黎和會上,強權戰勝了公理,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這引發了愛國青年的極大憤慨。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等十幾所學校的青年學生,高呼“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齊集天安門前游行示威。
材料二: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期間,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擾,遂轉移到浙江省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為掩護,繼續進行,最終完成會議議程。這艘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成為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此后,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紅船精神”,站在歷史和時代發展的溯頭,矢志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前進,以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努力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材料三: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偉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
——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10月21日)
(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這一事件爆發的導火線是什么?這一事件孕育了什么精神?
(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中“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指什么?這一大事變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紅軍長征途中兩次著名的軍事行動及其戰略意義。
(4)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民族精神的認識。
【答案】(1)事件:五四運動。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
(2)大事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影響: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等。
(4)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維系、協調、凝聚民族內部關系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和推動我們朝著共同目標積極奮進的精神動力。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
【知識點】五四運動;紅軍長征;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可知,這些口號是五四運動的口號。根據材料一“巴黎和會上,強權戰勝了公理,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這引發了愛國青年的極大憤慨?!笨芍逅倪\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結合所學可知,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
(2)根據材料二“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期間,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擾,遂轉移到浙江省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和結合所學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開幕,因受法租界巡捕的干擾,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根據所學可知,紅軍長征途中的著名軍事行動有,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等。
(4)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從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的共同點和對國家、社會的影響來分析。如: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維系、協調、凝聚民族內部關系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和推動我們朝著共同目標積極奮進的精神動力。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
故答案為:
(1)事件:五四運動。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
(2)大事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影響: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軍事行動: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等。
(4)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維系、協調、凝聚民族內部關系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和推動我們朝著共同目標積極奮進的精神動力。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事件:根據材料一“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可知,這些口號是五四運動的口號。
導火線:根據材料一“巴黎和會上,強權戰勝了公理,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這引發了愛國青年的極大憤慨。”可知,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
精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
(2)大事變:根據材料二“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期間,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擾,遂轉移到浙江省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開幕,因受法租界巡捕的干擾,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3)軍事行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長征途中的著名軍事行動有,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重重包圍等。
(4)認識: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從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的共同點和對國家、社會的影響來分析。如: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維系、協調、凝聚民族內部關系的精神紐帶,是激勵和推動我們朝著共同目標積極奮進的精神動力。五四精神、紅船精神、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
29.(2024九下·曲靖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4—1939年部分大事記
時間 事件
1914年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 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
1918年11月 德國投降
1929年 美國股市崩潰,經濟危機爆發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
1939年9月 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給各國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與破壞。這場大戰奪去了幾千萬人的生命,千千萬萬個家庭家破人亡,許多城鎮鄉村成為廢墟,……戰爭的勝利徹底摧毀了法西斯主義,使各國人民深刻反思,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使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客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傊?,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使它們從戰時盟友轉變為戰后的對手,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對抗。
——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歷史綱要》(下)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意義。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對抗”指什么?美蘇“從戰時盟友轉變為戰后的對手”的原因是什么?
(4)綜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1)因素: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俄國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政治原因: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2)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的摧毀了法西斯主義,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和平進步力量壯大。客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3)美蘇冷戰。
原因: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
(4)啟示:戰爭是殘酷的,世界人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敵人才能勝利:冷戰和熱戰都不利于世界和平。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進程及結果;二戰的爆發與主要戰場;雅爾塔會議與二戰勝利、性質及影響;美國的冷戰政策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表格內容可知,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因素是1917年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政治因素是199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2)根據材料二“爭的勝利徹底摧毀了法西斯主義,使各國人民深刻反思,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使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客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的摧毀了法西斯主義,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和平進步力量壯大??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3)根據材料三“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對抗”和結合所學可知,對抗指的是美蘇冷戰。結合所學可知,美蘇兩國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
(4)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戰爭是殘酷的,世界人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敵人才能勝利:冷戰和熱戰都不利于世界和平。
故答案為:
(1)因素: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俄國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政治原因: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2)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的摧毀了法西斯主義,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和平進步力量壯大。客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3)美蘇冷戰。原因: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
(4)啟示:戰爭是殘酷的,世界人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敵人才能勝利:冷戰和熱戰都不利于世界和平。
【點評】本題以三則材料為依托,考查兩次世界大戰、冷戰,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解題時要注意材料關鍵信息,從材料找出關鍵句子,對這些語句進行分析,把它和課本所學結合回答。
(1)因素:根據材料一表格內容可知,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因素是1917年美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增強了協約國的力量,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政治原因:根據材料一表格內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政治因素是199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2)意義:根據材料二“爭的勝利徹底摧毀了法西斯主義,使各國人民深刻反思,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沉重的打擊了帝國主義國家,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使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客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的摧毀了法西斯主義,追求和平進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帝國主義殖民體系逐步瓦解。社會主義從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蘇聯為首的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和平進步力量壯大??陀^上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3)根據材料三“美國和蘇聯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之間進行了長達40多年的對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抗指的是美蘇冷戰。
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蘇兩國在國家戰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和沖突。
(4)啟示: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戰爭是殘酷的,世界人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敵人才能勝利:冷戰和熱戰都不利于世界和平。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市| 灵宝市| 冷水江市| 广灵县| 迁西县| 永登县| 五河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长海县| 喜德县| 房产| 霍林郭勒市| 会东县| 清新县| 永定县| 玉溪市| 瑞安市| 府谷县| 浙江省| 武冈市| 德清县| 文山县| 子长县| 安新县| 凤台县| 潼南县| 依安县| 常州市| 巴林左旗| 武穴市| 新宁县| 定西市| 航空| 吉安县| 莲花县| 江山市| 涪陵区| 中牟县| 拉孜县| 衡水市| 萍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