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廣東省廣州市2027屆高一期末檢測卷(一)歷史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人教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一至九單元。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甲骨文作為早期漢字書寫的代表,承載了古代中華文明的核心信息,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經濟等面貌。右圖所示的這一甲骨文實物史料最有可能出土自A.元謀人遺址B.陶寺遺址C二里頭遺址D.殷墟遺址2.關于秦朝的滅亡,陸賈認為“舉措暴眾而用刑大極”;柳宗元則強調“秦之失,在政不在制”。這兩者都認為秦的滅亡的根源在于A.統治者實施暴政B.農民起義的頻發C.秦始皇昏庸無能D.君主專制的實施3.魏晉南北朝時期,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地區大都出現了雙語或多語現象,尤其漢族人員“南染吳越,北雜夷虜”。這可說明當時A.民族交融得到加強B.胡言夷語成為主流C.文化沖突空前加劇D.漢文化走向了衰落4.唐朝中后期,從邊地到中原出現諸多大小藩鎮,“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這些藩鎮名義上從屬于中央,實際上導致“土地、民賦非天子有”。這一局面開始出現于A.平定突厥后B.安史之亂時C.黃巢起義后D.五代十國時【高一年級期末檢測卷(一)·歷史第1頁(共6頁)】25-T-376A5.隋唐時期,科舉考試設科招考,不論門第、地域、行業等出身,開創了選人不論出身的傳統。這A.開啟了以才選人制度B.避免了任人唯親的腐敗C.利于擴大統治的基礎D.消除了怠于政事的弊病6.北宋中期,王安石對社會基層組織進行了大力改革,他將鄉村民戶加以編制,十戶為一保,民戶家有兩丁以上抽一丁為保丁,農閑時集中并接受軍事訓練。這一措施A.擴大了禁軍的兵員儲備B.帶有“兵農合一”的色彩C.平衡了農戶的賦役負擔D.消除了農民起義的根源7.程順說:“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朱熹說:“須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積習既多,然后脫然自有貫通處。”這反映了他們都主張A.經世致用B.實踐探索C.知行合一D.齊家治國8.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期間對內勵精圖治,革除弊政,做到了“家給人足,倉廩有余”,史稱A.“文景之治”B.“開元盛世”C.“大定之治”D.“康乾盛世”9.下圖反映了明朝政府架構的變化。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皇帝丞相皇帝99999自99⑨99gA.強化君主專制的需要B.減輕皇帝的政務壓力C.有效協調各部門權力D.避免行政管理的腐敗10.雍正二年(1721年),清世宗說:“我國家休養生息,數十年來,戶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數”。據此可推知清朝前期A.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B.經濟結構發生質變C.工商業經濟發展迅速D.人地矛盾日益顯現11.下表是明清時期的重要科技著作及主要內容。據此可推知,這些著作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名稱主要內容考證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捉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本草綱目》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并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全書12目,目中對歷代備荒的議論、政策作了綜述,水旱蟲災作了統計,救災措施及其《農政全書》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萊可以充饑的植物有414種。集前人農業科學之大成,總結了清代之前的農業科學技術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共18卷,描繪了130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天工開物》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高一年級期末檢測卷(一)·歷史第2頁(共6頁)】25-T-376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