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數學跨學科融合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揭秘曹沖稱象成果展——曹沖稱象的故事【活動目標】1.擴展對質量測量單位和工具的認識;度量策略的數學原理,感悟兩個基本事實。2.回顧與反思主題活動的過程,開展交流與評價。3.在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應用意識。【活動過程】一、調查匯報,合作交流。活動一: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質量的問題?1.出示任務。人們為了記錄、交流一個物體某一方面的性質要進行測量,因此規定了測量的單位,設計制造了測量的工具。關于質量單位和測量質量的工具,你還有哪些問題 大家上節課后進行了調查研究,我們一起來交流。問題1:調查的過程:調查的結果:問題2:調查的過程:調查的結果:2.學生交流匯報。預設:古代的質量單位是怎么規定的 地球有多重 太陽多重呢 空氣有重量嗎 最早的秤是用什么造的 古代的秤是什么樣子的 怎么稱東西 最大的秤能稱多重的東西 【設計意圖】調查活動,通過情境創設和問題引導,用“數學+信息技術+歷史”的融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擴展對質量測量單位和工具的認識,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幫助學生拓展理解生活中和質量相關的各種問題。二、思維拓展,探索空氣的質量。活動二:探究空氣的質量。1.出示任務:“空氣有質量嗎?”,該怎么探究空氣呢?2.小組討論,發散思維,說說自己的思路。3.觀看視頻:播放科學實驗。看來大家都像小小科學家一樣,能想到各種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空氣是否有質量。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學家是如何研究的。(播放科學實驗,用天平驗證空氣有質量、用電子秤測量空氣質量的實驗)(或者用氣球綁在簡易天平兩端,扎漏1顆,觀察到簡易天平傾斜)小結:天平平衡,左邊的氣球質量=右邊的氣球質量。天平傾斜,左邊的氣球質量>右邊的氣球質量。【設計意圖】通過學科融合的方式將數學與科學相結合,以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為核心,將數學知識與實踐過程緊密聯系起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們遇到了各種問題,通過開動腦筋思考并解決問題,培養了動手能力、觀察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三、回顧反思,梳理學習經驗。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你有什么收獲或經驗呢 自己先想一想,想好后和小組里同學交流交流。學生思考和小組交流后,教師組織學生分享。【設計意圖】學生暢談收獲的環節,幫助學生梳理學習過程和相關知識,積累解決問題和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經驗。依托“曹沖稱象的故事”回顧整個活動過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深入思考,得出結論,豐富數學學習的經驗。在活動中感悟傳統文化,理解數學知識,積累活動經驗,促進數學思考,發展核心素養。四、反思評價。同學們,“曹沖稱象的故事”這個主題活動我們已經學完了,你對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的表現有怎樣的評價 成果展示評價量表評價指標 評分等級 自評 小組評 師評★★★ ★★ ★知識理解 能從至少3個角度揭秘“曹沖稱象”。 能從至少1個角度揭秘“曹沖稱象”。 能從至少1個角度揭秘“曹沖稱象”。語言表達 能組織語言,清晰流暢地結合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能組織語言,但無法清晰流暢地結合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還在努力組織語言。美觀 成果展示美觀、大方、條理。 成果展示比較美觀、大方。 成果展示美觀上還需改進。價值觀 樂于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接受他人不同看法,嚴謹細致。 樂于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但不愿接受他人不同看法,不夠嚴謹細致。 沉浸于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愿接受他人不同看法,思考較粗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