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高一年級12月聯考地理試題本試題卷共8頁,19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寫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3年以來,一些緯度不高、平日極少見到極光的地區已數次出現“人在家中坐,極光天上來”的奇景。美國航天局網站發布的照片顯示,太陽活動在2019年底處于極小期,表面幾乎看不到暗斑,而2024年5月的照片上可見多個暗斑。科學家近日宣布,太陽活動進入極大期,活躍狀態將延續到明年。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關于太陽活動說法正確的是( )A. 太陽活動從極大期到極小期的周期是11年左右 B. 太陽表面出現的暗斑是發生在色球層的黑子C. 太陽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塊是發生在光球層的耀斑 D. 太陽活動增強時,可能影響衛星導航等人類活動2. 緯度不高的區域能見到極光奇景的主要原因是( )A. 緯度低溫度高,太陽輻射強 B. 日地距離正處于極小值C. 太陽能量爆發,太陽風強勁 D. 低緯大氣對流運動顯著巨型馬陸是遠古時代的一種馬陸,體長3米,身材高大,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節肢動物之一。巨型馬陸生活在石炭紀,因為當時的氧氣含量達35%,節肢動物都十分巨大。隨著地球生態環境的改變,巨型馬陸進化走向了小型化。下圖為巨型馬陸復原圖。下表為部分地質年代表。據此完成下面小題。顯生宙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寒 武 紀 奧 陶 紀 志 留 紀 泥 盆 紀 石 炭 紀 二 疊 紀 三 疊 紀 侏 羅 紀 白 堊 紀 古 近 紀 新 近 紀 第 四 紀3. 巨型馬陸繁盛的地質年代及其對應的典型植被是( )A. 古生代—蕨類植物 B. 古生代—被子植物 C. 中生代—裸子植物 D. 中生代—孢子植物4. 巨型馬陸繁盛的地質年代( )A. 歐亞大陸雛形基本形成 B. 喜馬拉雅山脈形成C. 恐龍等爬行動物盛行 D. 是重要的金屬成礦期5. 推測巨型馬陸進化走向小型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進入冰期,溫度降低 B. 進入干旱期,降水減少C. 出現天敵,便于躲避 D. 環境改變,氧氣含量降低在地殼抬升時,由于流水下切作用,原來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上,這種地形稱為河流階地。下圖為某河段的河流階地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 關于圖中地貌說法正確的是( )A. 甲處地貌由流水侵蝕作用形成 B. 地殼經歷了三次間歇性抬升C. 谷地南坡比北坡抬升速率更慢 D. 丙處階地形成時間早于乙處7. 丙處物質沉積形成時期,河流的流速最可能( )A. 一直較快 B. 一直較慢 C. 變快 D. 變慢投射到地面的太陽輻射,并不能全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又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間。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大小,取決于地面的性質,如顏色、干濕狀況、粗糙程度等。下圖示意不同性質地面的反射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 據圖反映的規律,反射率( )A. 深色土壤高于淺色土壤 B. 平滑表面高于粗糙表面C. 潮濕土壤高于干燥土壤 D. 海洋表面高于陸地表面9.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附近海冰加速融化,會( )A. 增加大氣上界的太陽輻射 B. 增加海冰反射的太陽輻射C. 增加海水吸收的太陽輻射 D. 減少海水釋放的長波輻射氣溫的高低與大氣受熱過程密切相關。下圖為一般情況下大氣受熱過程圖(以江淮地區為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0. 夏季江淮地區比北京氣溫高的根本原因是( )A. ①大 B. ②大 C. ③大 D. ④大11. 同為大氣吸收,d比b箭頭粗的主要原因是( )A. b大氣吸收的太陽長波輻射多 B. b比d吸收的輻射溫度高,能量多C. d大氣吸收的地面長波輻射多 D. d比b吸收的輻射溫度高,能量多某同學家衛生間用浴簾做了個隔斷來作洗澡間。冬季在洗澡時發現,打開浴霸(沐浴時取暖設備)和換氣風扇一段時間后,浴簾發生飄動并向一側傾斜。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 推測洗澡時浴簾的傾斜方向及原因是( )A. 向洗澡間內側傾斜內側氣壓高 B. 向洗澡間內側傾斜內側氣壓低C. 向洗澡間外側傾斜內側氣壓高 D. 向洗澡間外側傾斜內側氣壓低13. 下列會加大浴簾傾斜幅度的行為是( )A. 開啟衛生間的門 B. 浴簾拉一半留一半 C. 關閉換氣風扇 D. 關閉洗澡間浴霸低影響開發是城鎮化過程中,采用一系列規劃手段和生態技術設施,降低建設開發對自然的沖擊和破壞。低影響開發注重源頭、中途、末端全過程的統籌協調,維持自然水文循環,既強調人類生存發展,又注重生態保護,是新型城鎮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下圖為不同開發模式下的徑流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4. 低影響開發中,通過規劃設計手段對雨水進行儲存、滯滲、調節和慢排,可以( )A. 減少地下徑流 B. 減少城市內澇 C. 減少下滲量 D. 減少空氣濕度15. 與傳統開發相比,低影響開發( )A. 徑流峰值到達時間提前 B. 旱季時水資源豐沛C. 雨季時水資源豐沛 D. 徑流峰值增加16. 下列最可能屬于低影響開發全過程中末端階段的措施是( )A. 綠色屋頂 B. 調節池塘 C. 植草溝 D. 蓄水池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1月7日,莫斯科當地時間15時,一枚聯盟2.1b運載火箭伴隨著震撼的轟鳴聲緩緩升空。這次火箭發射一次性搭載了55顆衛星,其中包括2顆“電離層-M”觀測衛星和53顆分屬俄及其他國家的小型衛星。在經過幾個小時的飛行后,上述所有衛星被分別送入預定軌道。據介紹,“電離層-M”衛星重430千克,工作軌道高度為820千米,將用于觀測地球電離層物理現象、電磁場擾動等。下圖為地球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圖及衛星發射升空實況圖。(1)描述運載火箭在進入高層大氣之前經歷的氣溫和氣壓變化過程。(2)“電離層-M”衛星的軌道位于大氣分層中的_____層(填字母),當中的電離層對我們的作用有_____。(3)降水現象多出現在_____層(填字母),并說明原因_____。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人口集中,產業發達,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和交通工具等每天要釋放出大量的廢熱,導致城市的氣溫高于郊區,使城市猶如一個溫暖的“島嶼”,人們稱之為“城市熱島”。城市熱島環流在微風狀態下最強。下圖為城市熱島環流示意圖。(1)說明城市熱島環流的形成過程,并在圖中用箭頭畫出氣流運動的方向。(2)比較圖中①②氣溫、②③的氣壓狀況。(3)為了減輕城市的大氣污染,在城市甲乙丙三地規劃時,污染嚴重的企業應布局在__________,森林綠化帶應布局在_____。(4)城市熱島環流是局地小尺度環流,在區域季風風力_____(大、小)的狀態下才會明顯。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魯藏布江地區地處高原溫帶干旱一半干旱季風氣候區,多大風,干濕季分明,植被稀疏低矮,其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但是研究區內人類活動頻繁,因此,此地有土地沙漠化發生發展的自然和人為條件。多風沙地貌分布,尤其是沙丘地貌廣泛分布于山麓地帶寬淺的河床上方。下圖為風沙地貌的形成過程圖。(1)分析圖示地區出現風沙地貌的自然原因。(2)從時空角度分析圖示沙丘地貌的形成過程。(3)從防沙固沙的角度,請為當地治理風沙化提出建議。2024-2025學年度高一年級12月聯考地理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題答案】【答案】1. D 2. C【3~5題答案】【答案】3. A 4. A 5. D【6~7題答案】【答案】6. D 7. C【8~9題答案】【答案】8 B 9. C【10~11題答案】【答案】10. A 11. C【12~13題答案】【答案】12. B 13. A【14~16題答案】【答案】14. B 15. B 16. 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1)氣溫隨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氣壓隨海拔升高而降低。(2) ①. C ②. 能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有重要作用。(3) ①. A ②. 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對流運動顯著;充足的水汽(和雜質);水汽易凝結形成降雨。【18題答案】【答案】(1)城市釋放的人為熱多,城市氣溫高于郊區氣溫;城市氣溫高,空氣上升,郊區氣溫低,空氣下沉;高空空氣由城市流向郊區,近地面空氣由郊區流向城市。(2)氣溫:②>①;氣壓:②>③。(3) ①. 丙 ②. 乙(4)小【19題答案】【答案】(1)氣候干冷多風,為風沙地貌提供了動力條件;地表沙源豐富,為風沙地貌提供了物質基礎;位于高原溫帶干旱-半干旱季風氣候區,植被稀疏低矮,植被覆蓋率低,易產沙和起沙。(2)5-9月降水量較大,侵蝕增強,更多的沙物質被兩山山坡流水及拉薩河搬運,大量的泥沙沉積于此;10月到次年4月,雅江水位下降,河漫灘與江心洲出現大面積裸露;旱季多大風,大量的沙物質極易被強風侵蝕搬運,在風力的作用下向岸邊運動;山前風速減慢,攜沙能力降低,沙粒沉積,形成沙丘,山麓地帶寬淺的河床提供了有利的堆積場所。(3)種植適宜當地環境的固沙植物;劃定保護區,減少人為活動導致的植被破壞;建立健全政策法規,保護當地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